📖 ZKIZ Archives


中國移動支付的「蘋果遐想」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501/t20150109_708013.htm
中國銀聯與蘋果支付的合作仍停留在「緋聞」階段,半路殺出支付寶。二維碼支付在政策壓抑下攻城掠地,NFC近場支付卻只是看上去很美。移動支付的迷霧仍未散去,未來,金融政策、各產業巨頭佈局以及市場用戶偏好均會對產業格局造成影響。 張偉靖/文

  2014年11月11日,全民沉浸於阿里主導的購物狂歡節之際,阿里巴巴執行副董事長蔡崇信對外透露,阿里金融與蘋果支付(Apple Pay)已開始就合作細節進行商討。蔡崇信還介紹了與蘋果支付之間潛在的合作模式:阿里金融服務子公司為蘋果支付系統提供後端服務,將支付寶與蘋果支付相整合,為中國消費者提供綜合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此前不久,馬云曾連續數次與蘋果CEO庫克接觸,兩人均表示對支付寶和蘋果支付的合作充滿興趣。中外兩大巨頭的明確表態可能會打破移動支付產業的僵持格局。

  在此之前,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移動支付產業鏈上的博弈均處於複雜的拉鋸狀態。信用卡組織、銀行、運營商、手機製造商、互聯網支付公司以及大型連鎖商戶,鏈條上每個環節都是大佬云集;安全與用戶體驗、技術突破與用戶習慣、政策監管與市場壟斷,種種糾結令產業突破難度極大。

  但對於想從行業分一杯羹的企業來說,「圈地」的速度又異常關鍵,「因為一旦出現某一個移動支付商在規模上取得領先,其拓展新地盤的難度便會大幅降低,其他移動支付商的開拓之路也會愈發艱難(詳見本刊2013年7月號《移動支付決戰實體店 》)。」

  蘋果支付的「中國緋聞」

  蘋果支付在中國最初的「緋聞」合作夥伴並非支付寶,而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中國銀聯。蘋果支付採用NFC近場支付技術,從支付流程來看,與信用卡無異,其本質是把實體信用卡進行了數字化,保存至手機應用中,用手機完成「刷卡」(圖1)。

  從支付流程可以看出,蘋果支付落地最重要的硬件要求是匹配的商舖POS機,而其在全球的合作夥伴包括了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Card)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等信用卡組織,而這幾家恰恰壟斷著大多數銀行卡轉接清算市場,把持著產業的標準。而在中國,目前唯一的清算機構為中國銀聯,佔據著中國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線下的POS機遍佈全國。

  而且,近年來中國銀聯一直著力推廣「閃付」功能,來自銀聯商務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已有200萬台POS終端支持「閃付」功能。消費者只要將帶有銀聯「閃付」標識的金融IC卡或者NFC手機在相應的銀聯商務POS機上輕輕一「揮」,「嘀」的一聲就能完成付款。這與蘋果支付高度重合。

  而對中國銀聯來說,也有與蘋果支付合作的動力。近幾年網絡支付的興起,直接動了銀聯的「奶酪」。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僅在線上穩佔鰲頭,也開始進軍線下,並且試圖繞過銀聯,直接與銀行對接,蠶食銀聯曾經穩拿的10%分賬。

  2014年3月13日,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機構當中前20家佔了90%多的市場份額,這20家機構千方百計地繞過銀聯進行轉接清算,銀聯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顯。」 面對網絡巨頭與創業新軍的來襲,中國銀聯已經開始其移動時代的再次創業。

  從純技術與商業的角度來講,中國銀聯與蘋果支付的合作「緋聞」完全合乎邏輯,但遲遲沒有確切的消息傳出。

  而今,半路殺出個支付寶,儘管在流程上看,兩者的合作似乎不是那麼順理成章,但在其背後的蘋果公司覬覦中國市場,阿里電商也積極進行海外擴張,兩家公司在對方的目標市場中均把握著海量客戶,合作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各取所需(圖2)。

  不過,蘋果並沒有放棄任何與中國銀聯合作的可能。11月17日,蘋果公司宣佈,其App Store針對中國用戶新增了銀聯支付選項,顯示出蘋果欲聯姻中國銀聯的誠意。

  更有趣的是,幾乎同時,銀聯做出了佈局安卓支付的決定,參考蘋果支付的「指紋識別+NFC支付」模式,將其向安卓陣營延伸。有消息稱,安卓支付預計在2015年3月完成商用落地,銀聯在佣金分配上將有更大發言權。

  蘋果支付:維持既有利益鏈條

  蘋果以技術創新領先,在商業策略上更是整合利益關係的高手,通過調和產業鏈上下游、重塑行業標準。蘋果支付也延續了這一特性,在維持現有商業鏈條的前提下,通過自己的服務,使各個環節的對接更為便利,從而獲取利益。

  蘋果支付集合了NFC近場通訊技術、TouchID身份驗證技術以及傳輸加密技術,從而實現從銀行卡到支付終端機的安全信息傳輸,但其在金融領域的創新並不太多。消費者使用蘋果支付付費,支付渠道仍然是通過信用卡公司,零售商戶也依然需要支付傳統的手續費。由於蘋果支付簡化了刷卡行為,因此可以從信用卡公司相應獲得回報。

  針對谷歌錢包試圖通過獲取消費數據賺取利潤的顛覆式商業模式,蘋果重點強調了其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庫克承諾,「蘋果不知道你買了什麼,你在哪買的,以及花了多少錢」。同時,蘋果堅稱絕不出售用戶的個人信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蘋果支付甚至比傳統信用卡支付更安全,因為即便連收銀員都無法看到消費者的姓名、信用卡號或安全碼;也因此更容易獲得銀行、商舖及消費者等多方支持。

  在全球推廣中,蘋果支付遭遇的最大抵制來自於試圖「自立門戶」的零售店,因為它並未能改變信用卡公司在支付鏈條中的利益分成與話語權,而這恰恰是零售業期望改變的。

  零售業和信用卡公司的矛盾早已顯現,星巴克移動支付的成功更給其他商舖樹立了榜樣,沃爾瑪、塔吉特(Target)及其他零售業品牌也共同組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聯盟,寄希望降低對信用卡公司的支付依賴。不過,它們抵制的並非蘋果支付,而是現有的信用卡分成體系。但很顯然,絕大部分零售店並不具備獨立搭建移動支付平台的條件,還是要選擇最為便捷的移動支付提供商。  

  中國移動支付格局複雜

  目前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並存兩大勢力。一類是以支付寶為首的二維碼遠程支付,用戶通過手機掃瞄實體店內的二維碼打開支付鏈接支付;另一類則是三大電信運營商旗下支付公司及中國銀聯推出的NFC近場支付,用戶在手機中添加移動支付應用,在實體店中專用的POS機上刷手機進行付款。

  兩股勢力對線下實體店資源的爭奪極為激烈。短期來看,支付寶、財付通發展迅猛,而從長期看,銀聯佈局的NFC近場支付想像空間巨大。眼下,兩者又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整體而言,線下實體店的移動支付依然處於探索階段。

  一方面,二維碼支付遇政策阻礙。二維碼支付不像NFC支付產業鏈那麼長,需要協調的利益少,且推廣成本低,無需對消費場所硬件進行改造,只要安放一個二維碼標識牌,用戶掃一掃就可輕鬆支付,因此發展極為迅速。

  但是,病毒與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是二維碼支付的硬傷。2014年3月,央行下發緊急通知,表示為保護客戶的資金和信息安全,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以及虛擬信用卡有關業務。與此同時,央行明確表示鼓勵發展NFC手機近場應用。

  4月,央行金融IC卡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楓再次公開表態,將促進移動金融服務與金融IC卡融合,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中國銀聯的NFC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為主導,第三方支付機構、地方性區域性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為補充,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

  他還提出,央行對於移動支付電子化路線一視同仁,但包括一些打車軟件中使用的二維碼支付方式,沒有密碼認證,不能作為一種可信的支付方式廣泛推廣。

  不過,由於市場的偏愛,央行的禁令並沒有完全阻止二維碼支付發展的腳步。支付寶與騰訊微信在拓展二維碼支付業務上仍然不遺餘力,同時在安全性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改進。傳統商業銀行甚至中國銀聯也在不同程度地跟進。但安全與政策風險仍是懸在二維碼支付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同時,NFC近場支付依然踟躕。NFC近場支付在中國演繹著一場至今尚未落幕的「看上去很美」的故事。作為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NFC技術早在2003年推出時就被寄予了厚望,移動支付就是其中之一。然而10年過去了,NFC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支付產業鏈始終難以打通。

  先是自2009年開始,三大運營商與銀聯的標準主導權之爭持續了近3年。銀聯在商戶網絡、POS終端等基礎設施上佔據優勢,而運營商擁有龐大的手機用戶群和移動網絡、對上游手機、芯片廠商也有相當的影響力,雙方都希望能夠藉機掌控整個移動支付產業鏈。

  最終,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於2012年妥協,兩大陣營達成統一,中國銀聯建立的13.56MHz移動支付企業標準被確立為移動支付國家標準。此後,產業各方致力於受理環境的改善和技術、服務的籌備,中國銀聯積極推進線下POS機的改造。期間,銀聯、手機芯片廠商、通信運營商以及商業銀行也合作推出了一些產品。

  從技術的成熟到政策的支持,加上標準的統一,所有的資源都在聚攏,NFC支付看上去前程似錦,但市場現狀又如何呢?可以從一個小事例中窺見一斑,2014年7月上市的小米4取消了NFC功能,在產品發佈會上,雷軍如此解釋:「在小米3和小米2A上我們確實嘗試了NFC功能,但是根據反饋,這項功能的實際使用人數並不多,甚至只有1%,以致該功能很難推進,因此在小米4上取消了NFC模塊。」

  小米在中國智能手機低端市場中的佔有率毋庸置疑,iPhone 6重推蘋果支付之時,小米4卻取消了NFC功能,不得不引人思考。另外,看上去非常合拍的中國銀聯與蘋果支付並沒有成為合作夥伴,而支付寶可能牽手蘋果支付,同時,蘋果仍在向中國銀聯示好,而中國銀聯卻欲推安卓支付並把握主動權。可見,移動支付的迷霧仍未散去,未來,金融政策、各產業巨頭佈局以及市場用戶偏好,均會對產業格局造成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