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美國經濟來說是非常不錯的一年。1-11月,全美新增就業人口250萬人;下半年經濟大幅加速增長(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曾因寒冬而意外萎縮);油價在過去半年下跌近50%,讓美國人在假期到來之際,減少了在汽油上的支出。
不過,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進展被忽略了:勞動力參與率正在穩定。
這並不像聽起來這麽複雜。勞動力參與率是美國人口中正在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人口的比例(也就是美國人口中勞動力大軍的比例)。當金融危機來臨時,勞動力參與率大約處在66%,較2000年67.3%的頂峰略有下降。自此,勞動力參與率開始逐步下降。盡管經濟複蘇,勞動力參與率也沒有提升,直到現在。今年,勞動力參與率回升至62.8,與去年12月的水平持平。
有一些因素導致了2007年-2013年勞動力參與率的下跌。隨著嬰兒潮的退休,美國人口正逐漸老齡化,這意味著更少比例的人口開始工作。這是一個結構性因素,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都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麽國會預算辦公室在2007年預測,勞動力參與率將在2014年降至65%。
但是,單單是人口結構不足以解釋勞動力參與率的下降,周期性因素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金融危機之後,數百萬人退出勞動力市場,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找不到工作。這幫助了勞動力參與率的下降。要看到經濟對勞動力參與率的影響,最直觀的就是看正處於壯年的人群(25-54歲的人)的參與率。這數據不會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除了本世紀前10年中期,壯年員工的勞動力參與率一直緩慢下降。金融危機加速了長期趨勢,使得更多壯年的美國人離開了勞動市場。這種情況在2014年發生改變。
經濟學家預計,經濟的改善將會讓這些一度離開勞動力市場的人重回職場。不過,直到今年,很少有人這樣做。
這對美國經濟也至關重要。金融危機最危險的結果就是數百萬的壯年美國人不再重回勞動力市場。他們選擇依賴政府,而不是為經濟做出貢獻。
現在,美國經濟正進入複蘇的關鍵時刻。隨著經濟重新煥發活力,數百萬曾經因為找不到工作而灰心的美國人是否會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將是美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關鍵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