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數據,在SHINee、Infinite、Tasty、金鐘國等明星號召下,此次演唱會,線上UV破百萬、PV超過500萬、應援總次數達3萬,而演唱會線上觀看門票與應援等總收入接近線下收入。
演唱會直播,或者說,音樂直播時下方興未艾,除百度貼吧之外,更有新浪旗下的9158、雷軍系YY兩家上市公司。可以說,以百度貼吧為代表的互聯網正努力重新挽救音樂產業,而此前,音樂產業曾因互聯網的興起而迅速衰敗。
兩次救贖與一個核心
互聯網摧毀了傳統的音樂產業——以唱片、磁帶為載體的音樂變成MP3,在自由下載的互聯網被顛覆。
伴隨著版權一度的失控,分享、下載的自由、無序,傳統音樂人開始兩種救贖——打擊盜版,向音樂平臺收費;交叉補貼,網絡發布音樂獲取關註度,演唱會商演收費或品牌代言。
互聯網對音樂產業的價值重建,兩次。兩個標誌性事件,一次是喬布斯發布iPod,一次則是以百度貼吧、YY、9158為代表的音樂直播。iPod發布,以付費購買正版音樂的形式,建立了音樂售賣的全新模式。
音樂直播,看上去與iPod重新改寫售賣音樂媒介與形式不同,但本質而言,還是一致的:都是基於獨家內容,都是依靠IP獲取商業回報。iPod下載,有版權限制,必須購買版權,而演唱會或音樂直播,則是在基於IP基礎上為用戶提供獨一無二的演繹。
當然,音樂直播對音樂產業的救贖,價值重建,與現有的演唱會經濟模式,有什麽特點?這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話題——超越長尾,新互聯網經濟範式。
超越長尾
關於互聯網經濟範式,安德森的《長尾理論》被奉為經典,長尾經濟建立在無限貨架基礎上的免費,而收入模式,則是兩點:增值服務與交叉補貼。
所謂交叉補貼,是建立在媒體屬性上的,概而言之“羊毛出在豬身上”,總有客戶為品牌露出付費。而增值服務,則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下,用戶龐大後,總會有一部分用戶願意付出一定價值,獲得更好的服務。
當然,除了建立在數量級基礎之上,長尾理論的另一個基礎是,邊際成本遞減,甚至為零。固定投資後,用戶的增長不會帶來成本太高增長,甚至沒有增長。
“長尾理論”的範式,的確能夠支撐起當下諸多的互聯網經濟。按照“長尾理論”的範式,套用在百度貼吧上試水的韓流演唱會直播上,也是如此:百度貼吧擁有龐大流量(每天27億PV),直播演唱會,9.9元入場券即所謂的增值服務,超過500萬的網頁瀏覽,也提高了這場演唱會的品牌贊助價值。
不過,在我看來,我們可以重新換個角度,來思考互聯網的經濟模式,這樣更有助於我們理解,音樂直播如何重建音樂產業價值生態。
互聯網本質在於:低緯度。一切經濟革命,都是降維競爭。
“降維競爭”
還記得福特T型車麽?還記得馬丁路德金的宗教改革、禪宗“頓悟成佛”帶來的佛教革新麽?再看看當下,天貓、淘寶對傳統零售的革命性沖擊與顛覆,小米的快速成長。
以上種種“革命”或“顛覆”,看起來毫無聯系,但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降緯競爭”。
一切的商業或活動,都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特定人群進行,與此同時,一切的革新與顛覆,都是跳出原有的維度限制,進行降維競爭。
傳統意義上的商業,是在“空間+時間+人群”的三維空間做交集選擇,而互聯網的經濟模式,則去除了“空間”維度,在“時間+人群”的二維空間做選擇。
當然,“人群”也是個特殊的維度,“人群”也可以通過,男女、年齡、收入、文化、偏好等等多重維度進行再次分類。
要理解,“空間維度”抽離對於互聯網經濟的影響,我們看一組數據便可理解:A集合代表空間有1、2、3、4、5、6,B集合代表時間有2、3、4、6、7、8,C集合代表人群有1、2、3、4、5、6、7、8、9,三個集合交集則為2、3、4、6;倘若抽離空間限制,B與C的集合則為2、3、4、6、7、8。
也就是說,伴隨著空間維度的抽離,原本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音樂直播如何“降維競爭”,重建價值
互聯網對於傳統經濟範式的意義,除了信息的快速流轉,最大的便是“空間維度”的剝離。“空間”對於傳統的音樂產業,限制十分明顯——知道為什麽演唱會總會開在北、上、廣、深以及成都、長沙這些城市麽?
因為,傳統演唱會要考慮到投入產出,回收成本——除了購買力問題,還要考慮到市場空間的問題——假設100個人中,有1個人會願意購買汪峰演唱會的門票,再假設汪峰演唱會需要100萬的投入,即便門票是10元,在只靠門票實現盈虧平衡的前提下,演唱會必須考慮在1000萬人口的城市舉辦。
當然,以上模式過於簡單,實際上,一場演唱會的舉辦成本遠遠不止這麽簡單。傳統演唱會,包括明星出場費、場地費、燈光音效硬件費用、安保費,不過,即便是在這樣的成本構成下,收入卻也是要在特定的空間、特定時間與特定人群中做選擇。
這樣,互聯網演唱會,或音樂直播的魅力便體現出來了——它抽離了空間維度的限制,只有時間與人群兩個維度。
這樣聽起來,或許有些難以理解,我們不妨看看貼吧韓流之夜的演唱會數據吧——線下的演唱會現場大約有1萬多人的觀眾,觀眾大都來自上海,以及上海周邊的城市,當然,也會有極其少數來自北京等更遠地區(他們有錢買機票);不過,線上的網絡直播,卻是近百萬級觀眾,觀眾排在前面的有浙江、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山東、河南、河北、福建、四川,幾乎是覆蓋全國所有省市,甚至有來自偏遠農村、鄉鎮的。
這就是互聯網的魅力。
這次貼吧韓流演唱會百萬級別的觀眾,除了空間維度的抽離,還在於“人群維度”限制改變——線下演唱會有入場券設定的門檻,從幾千到幾百的限定,加上空間與時間限定,必然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數量——當然,線下場館也有限制。
線上的直播,首先能夠排除場館等空間限制,還將觀看演唱會的門檻降低了——9.9元的入場門票,與傳統的票務來比較,也是大大降低了。伴隨著,空間與門檻維度的降低,演唱會的收入,也回歸到“長尾經濟”的範疇。
27億潛在的貼吧PV與實際的百萬級UV與超500萬的PV,進一步提升廣告價值,交叉補貼獲得更高溢價;9.9元的門票與2萬次援應則是增值服務收入。說到底,這就是長尾經濟,也就是數量級的遊戲。
從這次百度貼吧的韓流演唱會的收入來看,線上收入與線下收入基本持平,對於首次線上與線下同步的形式來看,也是不錯的業績。其實,活躍在百度貼吧、YY、9158的許多歌手,他們的線上收入甚至超過了線下。
一個產業只有在從業者有了穩定收入之後,才能重新建立起來,無論是百度貼吧等等的直播互動,亦或是時下的IP之戰,其實都是重建音樂產業的可貴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