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師父吳清源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100

去年吳清源99歲時,江鑄久夫婦看望老人,聽他聊小時候在北平的生活,給他們講棋。吳清源的思路還是那麽清晰,正處於低潮時的芮乃偉聽了師父的開導,此後一路連勝。 (江鑄久/圖)

2014年11月30日深夜聽到吳清源老師辭世的消息,淚流滿面。離開日本之後,每年都會去日本拜見吳老師,這似乎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定式。

吳老師是我小時候下棋時就知道的偉大的棋手,因為那個時候的棋書比較少,接觸到的棋書有吳老師的《黑布局》、《白布局》、《定式舉要》、《序盤作戰》,這幾本書可以說影響了我們“文革”時下棋成長中的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

那時候的吳老師戰績超群,更多詳細的也不太清楚了,然後知道1960年代吳老師因為車禍,不能下棋了。1980年我們訪問日本的時候,吳老師出現在中日對抗賽的現場,給大家複盤,當時我們比較尊敬的像大竹英雄、武宮正樹、小林光一這些棋手都非常尊重吳老師,他來了之後,這些大牌棋手都站了起來,等他入座後才坐下。

等到1990年代因為機緣巧合,也因為有這福分,吳老師收了芮乃偉做他的弟子,能夠近距離聽吳老師講棋。那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但吳老師總是能夠把他的見解用很簡單明了的方式講出來,還有很新的理念,吳老師稱之為21世紀的布局。那時候吳老師都已經是八十多歲高齡了,對棋的理解依然深刻,因為迷戀吳老師戰績和高超的技藝,吳老師的很多棋譜我都打過,有的不止一遍。在有了機會能直接聽吳老師講棋之後,我開始尋找吳老師如何能夠煉成一名大師級人物的答案,尤其他精神上為什麽這樣的強大。

最初,我容易有的疑問是,一名優秀的棋手(我見過這麽多厲害的棋手,在我的職業生涯里)總有低潮的時候,再厲害,也有弱點可尋。可是從十番棋開始,前後長達16年之多,吳老師下過十次重大十番棋,把七位日本高手全部打降級,這樣的競技狀態能保持那麽久,是怎麽可以實現的,對我來說是個疑問。我想解決的也是知道如何使自己的棋藝和精神更上一層樓。問吳老師,吳老師都說那都是過去的事,吳老師認為他現在研究的棋會更好,常常是淡淡的就帶過了。實際上吳老師也講到過,當時每次下棋就是全力以赴,不去想輸贏,把輸贏交給自然。這個話聽上去有點懸,後來才慢慢理解。在翻看了大量的吳老師的對局以及吳老師傳記的資料之後,依然覺得光從棋的層面上來理解還是不夠的,需要追溯到棋之外精神層面的原因。

正好在2003、2004年跟朋友邵源做一個吳老師的大型連續劇,以前搜集的很多資料這時候覺得很寶貴也很有用。我們就到北京去看了吳老師他們家位於西單到西四之間的大醬坊胡同,還去了吳老師12歲開始稱霸北平、經常下棋的來今雨軒茶社和段祺瑞執政府。他4歲時學習四書五經,7歲之後他父親開始教他下圍棋。吳老師三兄弟同樣的起點,很快分出了勝負,因為最小的兒子領悟最快,且有了興趣。1993年到1996年,我們同吳老師聊天,常常會聊到這一段,他說學棋太好玩了,也是因為興趣,技藝突飛猛進,捧著厚厚的棋譜,一點不覺得疲憊,一打就是一天。他父親吳毅,早年留學日本,在自己的本專業法律學成與學不成之間,並不是很在意,而是去日本的方圓社學了圍棋,回國的時候還帶了棋書回來,當看到自己的孩子有這個天賦之後,不僅帶著他到北京茶館里面會當時的一流高手,而且還立刻自己從日本訂了圍棋雜誌《敲玉余韻》。

吳老師的國學底子非常紮實,伴隨他度過了許多困難的時期,他從未停止學習古代文化里最精華的部分。在1934年,吳清源、木谷實攜手共創新布局的時候,其思路已顯示要遠遠超出當時的日本棋手。才20歲出頭的吳清源,能夠有這麽大的視野,讓人不得不欽佩。只有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人才有這樣的本領。吳老師的記憶力是超群的,棋譜一上手,7歲的時候他打譜一遍也就記熟了。也因為有了這些,吳老師在那麽嚴酷的對局環境里,輸了棋不急躁,贏了棋不驕傲。川端曾經問過,你保持這麽好的競技狀態,輸了棋之後會做什麽呢?複盤。贏了棋呢?也複盤。聽上去好像沒有什麽新意,但是實際上呢,下面的問法就也顯示了川端的高明之處:那你輸了棋回家,情緒低落,第二天要比賽了,你怎樣來平衡呢?吳老師說我實在是沒有鬥誌的時候,我會背誦文天祥的《正氣歌》。碰到苦惱的事,有時感到對他的壓力,吳老師說那我會背誦白居易的“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這段。

這樣就容易理解吳老師在一次又一次大勝負惡鬥中,是怎樣保持一顆平常心的。他的徒弟林海峰老師從1960年代開始,在對阪田的比賽中,有心神不定的時候來請教師父,師父只給他寫了三個字:平常心。實際上,吳老師一下就能夠洞悉到我們平常人身上的功利心。他是在精神意義上提高你。因為那時候的芮乃偉苦於下不到比賽棋,吳老師對乃偉說把身體養好,聽上去是很平常的問候。但下一句吳老師說,機會總是有的,關鍵是你要養好身體,不要停下來對棋的學習。現在想想這些都是多麽重要的話啊:不管外界的情況如何,你只要保持對棋的追求。

吳老師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思想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他的一本書起名《中的精神》。他認為圍棋是和諧的,是調和的,最高境界不是一方壓倒一方,而是在和諧之中進行的。一方下得不夠合理時,你來抓住對手取得勝利,而不是靠過分來獲勝。而作為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的棋手,可能有過的地方,無論是木谷實的棋風還是藤澤庫之助的棋風,可以看出與吳老師明顯的不同。吳老師吸取的是日本棋界的術,而道的部分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的,所以在一開始就能分叉出來。因為中的精神,吳老師願意和當時所有的高手一起研究,共同提高,甚至只要棋手願意探討棋,吳老師都願意同其探討。連秀哉也邀請吳老師到家做客,一起研究棋,這正是因為吳老師中的精神在棋界贏得了廣泛的尊敬。

我在貴州衛視做了100集的吳清源講座,在廣州臺做了60集,《弈壇春秋》做了30集,都是在講吳清源的傳奇故事,宣傳他對傳統文化的不懈學習。甚至一些專業棋手跟我說,看這些才開始明白,為什麽吳清源可以在十番棋三日制的比賽中,下到最後一天,精神反而越來越好,因為在吳老師的信念里,下棋只要自己努力了,勝負交給天。吳老師關註的是,如何能夠下出更好的棋,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勝負、功利這些對他影響微之又微。很多棋手越是大勝負的時候越是不容易發揮,越是到了第二第三天的時候,越是感到疲憊。但吳老師不一樣,他越是到了第二第三天,精神越來越好,這在當時的日本一流高手看來是非常傳奇的事。

記得我跟吳老師聊天的時候曾經求證過,當時都叫段祺瑞為段總理,我問段總理棋藝到底是什麽水平,吳老師有沒有讓段總理?吳老師跟我說,段總理他自動拿黑棋了,這句話很有意思,說明了吳老師只記得段祺瑞總理的好,因為段祺瑞一生下棋大家都讓著他,他是大人物,都讓他拿著白棋,但他在見到吳清源的時候卻主動拿了黑棋。這一點讓吳老師非常感慨,吳老師不止一次提到過,盡管他小孩子不懂事贏了段總理,但是段總理依然照發他每個月的獎金、學習費,因為這筆獎金對當時的吳清源一家是非常重要的。吳老師跟芮乃偉下棋,那時吳老師已經不比賽了,會自己研究一些棋,研究出來一個布局,然後跟芮乃偉擺。擺完之後,吳老師也難免有過於自信一廂情願的情況,而乃偉又是一個在棋上不肯服氣的人,經常吳老師說你這樣不行吧,乃偉說那再下下吧。只要說服不了乃偉,吳老師也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完。可是等到下部再擺棋,乃偉都忘記的情況下,吳老師又會返回去說,乃偉啊,上次的那個棋,我又研究了一下。意思是我沒有辦法說服你,但是後來我又研究了,是不是有新的變化?這麽一個偉大的棋手,對棋的態度是非常謙恭的,不會因為對手是他的弟子就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是不斷地研究發現新的東西。

記得1988年應氏杯,我輸給了林海峰老師,輸完棋當天,我們湊在一起,趙治勛老師也在房間,就議論當天我們輸棋的四個人,小林光一、加藤、趙治勛和我,我們四個是在八強賽里面輸掉棋的,卻沒想到趙治勛老師突然拿著電話對我說有老師找我。當時他在電話里跟一位老師像是在談棋,談完之後就跟我說吳清源老師要跟你說話,我吃了一驚。在電話里吳老師用地道的北平話跟我講我當天的這盤棋,從頭至尾講了二十多分鐘,不厭其煩地講解棋局,在戰術上,讓我收益特別大。第二天我送他去機場,沒想到橋本宇太郎老師也在,吳老師還給橋本介紹我是誰,中途還給我們做一段翻譯。

1985年因為擂臺賽成績不錯,吳老師1986年訪問中國的時候特地來指導我們這些年輕棋手,把他多年研究的布局的手稿,帶來給我們看。中國國家隊派了一些優秀的棋手接受吳老師的指導,記得我還坐在吳老師正對面,就棋局問題擺了好多變化,還下了一盤快棋。無論你提出什麽樣的變化,他都很耐心地說服你。其實到後來我發現他不是要說服誰,他是完全抱著研究的精神,講給自己,講給大家他對圍棋的理解。

2008、2009年我和邵源開始出版吳清源的漫畫,講到十番棋的惡鬥,也講到吳老師兒童時期學棋的故事。里面直接引用吳老師讀的一些經典。這對孩子們的影響非常大,孩子們會問我,為什麽會有兩個吳清源,一個是老爺爺吳清源,很厲害,大家都知道,還有個小娃娃吳清源,而小娃娃吳清源學的這些四書五經跟他們學的一模一樣。我覺得能夠讓孩子們漸漸意識到,學習中國國學跟學習圍棋是十分類似的,這樣他們學習圍棋的興趣就會更大了。很多孩子非常喜歡吳清源漫畫,有些書甚至翻爛了。

在吳老師的身上,體現了中國士的精神,和而不同。他和木谷實老師在日本第一盤比賽棋相遇後,兩個人成了好朋友,經常一起交流棋藝。到共同攜手創立新布局,到十番棋的爭鬥,都是在他們兩個人之間。秀哉的隱退棋,源自讀賣新聞搞秀哉比賽的那盤棋,下完後木谷實就找到吳清源討論棋局,除了棋局外,也對當時的比賽規則的不合理處很氣憤。對於中途可以打掛,秀哉任意要求暫停,他認為是不對的。這點上他與吳清源的觀點一致。到了兩人攜手創立新布局,但他們又是有不同的。吳老師認為未來趨勢用時上一定要縮短,這樣愛好者才能更好地有耐心欣賞完。最終還是木谷實的意見占了上風,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倆的友誼。在棋盤上,吳清源毫不留情,為了棋道把木谷實打下擂臺。兩人依然是好朋友,木谷實從此再也沒有機會重返十番棋的擂臺。木谷實老師後因為腦溢血不能多思考棋、多想勝負的時候,吳老師還是會去和木谷實老師聊聊過去的事,代替木谷實老師向其弟子傳授棋藝。吳老師生活如果有什麽困難,或有事需要同人商量的時候,也會找到木谷實。我認為他們的交往體現了中國君子間交往的精神。

吳老師喜歡的一句話,經常寫在扇子上的是:“暗然而日章”。出自《中庸》,講述君子內斂,看上去並不發出耀眼的光芒,但會隨著時間推移,漸漸發光。吳老師的一生,也是恪守君子之道的體現,很多時候看上去吳老師當時並沒有堅持,但實際上他的很多主張和見解被世人認可,過了多年之後才發現,吳老師是超前的。對於反對吳老師說法的人,即使是後輩,吳老師同樣本著耐心聽取的態度,只是說出自己的觀點。事情過去這麽久,中日韓棋界都漸漸認為貼目小對黑棋是太便宜了,但最早提出此想法的,是吳老師,可能很多人早已忘記。吳老師一生與世無爭,與人相處更是非常謙讓、謙和。遇到此類事情,他都會後退一步,包括當年與秀哉下棋,這麽多人爭議,但吳老師不急不忙,從不在意,沒有怨言。他認為棋藝關鍵是要靠自己提高。從當時看,也許顯得有些退讓,但從長遠來看,吳老師沒有堅持,甚至不計較,讓大家逐漸認識到這正是他了不起之處。

吳老師有沒有堅持呢?也有。例如1952年訪問臺灣時,吳老師擊敗了藤澤庫之助,將他打降級了,臺灣圍棋會會長報告給蔣介石,準備授予吳清源棋聖的稱號,而吳清源對前來的領事表示,棋聖是應該授予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不僅棋藝好,而且德行方面超群的人,他認為自己還不夠。因為他的堅持,最終臺灣授予他的榮譽是“大國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