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啥情況?巨頭姚勁波居然親自為58到家代言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1/147878.html

i黑馬:去年10月,58同城上市,當上本地服務的老大。其創始人姚勁波也變身為市值30多億美金的公司CEO。

11月19日,他出現在《創業家》“代言”中,為新平臺58到家站臺。稍微了解背景的人,都會因此震驚:i代言是個新品引爆平臺,但來這個平臺的人,大多沒錢沒資源,空有一身夢想。

比如三個爸爸,現實中普通孩子的父親,想造一臺對孩子有用的凈化器。盡管結局很好,1個月內眾籌1000萬元,有點運氣成分。恩,來i代言的,都是這類人。


但很明顯,姚勁波不是,他不缺錢、不缺人、不缺資源,他為何親自上i代言?

時代變了。O2O時代,一個巨頭的穩固期已經縮短到半年。

自上市以來,58一下成為本地服務的老大,但好日子沒過多久,這個領域又殺出無數個顛覆者,若不改變現有模式,58同城就會成為一頭沒有武器的巨頭,連反擊的力量都沒有。



重度垂直 新生意邏輯出現

過去一周,i黑馬記者聊了近20家O2O創業者,里面有眼鏡、理發、保養、停車、家政、印刷行業… …他們有幾個特征是完全一致的。1、沒有門店,砍掉了線下30%以上的成本(詳情見表格)。2、由到店服務改為到家服務。

它們所有生意邏輯都是一樣的。建立一個在線平臺,繞過傳統門店,一端吸引服務人員,一端吸引用戶,將砍掉的30%成本,一方面補貼給服務員,他們收入提高了。一方面再返給用戶,價格更便宜了。

他們把傳統店面的成本結構完全顛覆了,你沒聽錯,就是顛覆,以汽車保養卡拉丁舉例。

它的生意模式是這樣:繞過4S店,建一個線上平臺,一端吸引汽車技師,一端吸引車主。將砍掉的30%成本,一部分分給技師,他們收入提高了,一部分返給用戶,價格更便宜了。

這里面,可以列幾個具體數據。

傳統4S店價格高,但不賺錢,因為成本高。集客成本占毛利的15%-20%,然後是房租成本,占比約35%-40%。再就是人力成本,30%的錢要付給技師。以上費用一加,90%的毛利沒了,剩下的10%交完稅就不剩啥。

卡拉丁把成本重構了。門店地租成本一般占銷售額30%,卡拉丁沒有。省下的利潤,卡拉丁拿去補貼技師,4S店給他們抽成30%,卡拉丁給50%以上。傳統技師工資大多是1000-4000元不等,在卡拉丁,他們的平均收入是4000-5000元。剩下的利潤,卡拉丁可以拿去降價。

都是這樣的,不用去考察了,眼鏡行業、理發行業… …模式已經曝光,創業者心知肚明,只要去做,就有機會成功。

眼鏡行業(代表企業:雲視野)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50-70% 40-50% 10-20% 眼鏡店
O2O 50-70% 砍掉30%以上 40%-50% 繞過眼鏡店,上門配鏡
 
汽車保養行業(代表企業:卡拉丁)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50%-70% 35%-55% 15% 汽車保養店
O2O 50-70% 砍掉30%-50% 45%-65% 繞過保養店,上門服務
 
印刷行業(代表企業:改圖網)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60%-70% 50% 10%-20% 廣告印刷店
O2O 60-70% 約20% 30%-40% 繞過印刷店,在線打印配送
 
甜品外賣行業(代表企業:樓下100)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65%-70% 50%-55%以上 20% 傳統蛋糕店
O2O 65-70% 10%-15% 40%-50% 繞過店鋪,配送上門

月嫂行業(代表企業:月嫂點評網)
  毛利 運營成本 凈利 形式
傳統 30% 20% 10% 家政中介
O2O 30% 10%-15% 15%-20% 繞過中介,上門服務
 註:圖表是假設毛利相同的情況下,兩種模式運營成本、利潤的區別

58模式缺陷  停留在信息層面

這不,58同城也看到了契機,58到家邏輯就是如此:建一個在線平臺,砍掉傳統家政服務,節省的30%成本,一部分給阿姨,他們收入提高了,一部分給用戶,價格便宜了。

從姚勁波的i代言視頻也可以看出,內容就是這個。一切競爭都是從價格開始,對於O2O創業者而言,說的就是現在:重構傳統運營成本。

姚勁波很著急。今年年初,他曾發出內部郵件,說58同城老業務(租房、二手貨等)已經穩固,但正受新業務的沖擊,如家政、租車、代駕。

當時,河貍家的火爆,把這種生意邏輯炒得通紅,它於年初上線,到10月份時已估值10億元。建立在線平臺,一端吸引美甲師,一端吸引消費者,把砍掉的線下成本分給雙方。

這種模式對58同城的致命威脅是什麽?它是一個綜合平臺,而O2O是一個重度垂直模式,必須一個鏈條插到底。比如汽車保養,要從信息平臺、用戶(技師、消費者)、服務、支付、點評各個環節入手,差一個都不行。

再看看58這種平臺,品類實在太多了,想什麽都覆蓋,那就必須找共性,找來找去也只有信息了,不管家政還是保養,都是需要營銷的(信息展示),所以這個共性成就了58同城,但也僅此而已,一到服務環節就不行了,因為保養是換機油濾芯、空氣濾芯,家政是打掃地板、廚具等。

這麽多環節,58同城你要什麽都做,能怎麽辦?只能一個一個行業做,家政就造個58家政,保養就造個58保養。能自己做的品類就自己做,自己做不了的,就去買團隊做。

巨頭危機  反擊的時間不多

這種背景下,姚勁波發出口號,58同城要自己顛覆自己,每個行業都造一個58同城,目的就是把左口袋的錢套右口袋。

在其口號的鼓動下,58同城副總裁陳小華創辦了58到家,前員工張小磊辭職創辦了58陪練,姚勁波是其天使股東。今年10月,58同城還花2000萬美元註資e代駕。

理論上說,只要58願意,它可以把每一個行業都切出來做,但是它精力不夠。據58同城副總裁賈向飛透露,平臺有1000個細分品類,每個行業都做不現實。只能篩選流量在前幾名的行業重點做,58到家就是這樣一款戰略產品。

當然,創業者是很怕的。58同城一下子成為O2O領域的“騰訊”,按照雕爺的說法,它完全可以每個行業都撒點小錢,看哪個創業者試錯完了,就一刀把它殺了。

所以,如果你要在O2O領域創業,請首先思考,這個行業58同城會不會做?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大公司做小行業,歷來有幾個痛點(以下觀點部分來自雕爺):1、行業、定位理解不如小公司,58是大平臺出身,比如做汽車保,養理解不一定超得過卡拉丁。2、原有行業的陋習,大公司的通病。3、深介入與淺介入。比如58有綜合業務,當垂直業務的介入成本超過回報時,就會不屑於去做了。

O2O領域,現有模式的58已經是個夕陽公司。垂直領域他沒法深入,除了穩固老業務(優化運營、提升服務質量),只能幹著急。

慶幸的是,姚勁波看到了危機,並且為了解決危機,堵上了不少籌碼。這一點,從其親自為58到家站臺可以看出。
因為若58到家、58陪練、e代駕們全部失敗,幾年內,58同城就可能被擠死。盡管它有流量,有1.3億用戶,但吃原有業務的老本,總有一天會吃完。這個紅利期可能是1年,也可能是半年,甚至更短。

這個期限里,“58到家們”若沒起來,姚勁波該考慮下公司前途了,所以他才會如此重視58到家,才拋下30億市值CEO的身份,親自為產品代言,希望“3個爸爸”的奇跡,同樣發生在58到家。

自11月19日,姚勁波為58到家代言的視頻在優酷、暴風影音等平臺播放,到11月20日淩晨,其播放量已超過100萬,引起很多用戶的共鳴,外地的創業打電話到“代言”工作人員那里紛紛要求加盟。可惜,58到家目前還只是直營,想跟58到家做生意的“代言”粉絲們估計要再等等了。

 
看完文章後,如果你也是創業者(或感興趣者),請加微信wangfangnews。這是個美男紙的個人微信號。後續,我會拉你拉入相關創業者群。
 
驗證時,不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這個美男紙不會搭理你。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