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經濟仍靠“拼媽” 央行還能當多久“救世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52

過去兩周內,全球三大主要央行因出手刺激經濟而再一次站到全球市場的聚光燈下。盡管市場為此歡呼雀躍,但令人擔憂的是,危機歷時7年多後,事到如今全球經濟複蘇依然脆弱,仍在“拼媽”——不得不靠“央媽”出手相救,決策者們卻還未找到解決經濟複蘇難題的正確答案。

周五,中國人民銀行意外宣布降息,這是自2012年來的首次降息,此前其他經濟刺激政策均收效甚微。同一天,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也表示,歐央行準備好采取新措施來刺激通脹,歐元區目前的通脹已接近零,通縮風險加劇,這是德拉吉目前為止最強有力的信號,暗示可能將會踏上歐元區全面QE之路。而上周,日本央行剛剛在經濟重陷衰退後,宣布進一步增加購債規模。

上述這些貨幣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都是危機後美聯儲行動的縮影。然而,當中國、歐元區和日本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美聯儲自己卻開始“回頭是岸”。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好轉,上個月美聯儲剛剛結束了六年之久的量化寬松計劃,而且已經開始討論何時開始上調短期利率。

上述行動也意味著,在那些經濟複蘇並不理想的國家,決策者們正竭盡所能地試圖刺激經濟,尤其是當全球需求疲軟拖累通脹下降。

德拉吉周五表示:“我們無法自滿——我們不得不非常小心,不讓低通脹侵蝕經濟,讓經濟狀況和通脹前景進一步惡化。”歐元區上個月的年化通脹率僅為0.4%,遠低於歐央行2%的目標水平,是經濟增長疲軟的顯著信號。

全球多個主要央行仍然在貨幣寬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卻不無風險:包括醞釀資產泡沫,通脹隱患,以及忽視各經濟體一直以來都想要糾正的結構性問題。

這些也曾是美聯儲“糾結”的問題,因為正是美聯儲最先發起了低利率和“QE大實驗”。2008年12月,美聯儲降息至零利率,並承諾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維持在這一利率水平。這還不夠,之後美聯儲推出了好幾輪購債計劃,旨在降低長期利率並讓投資者更大膽地購買高風險資產,並鼓勵借貸、投資和消費。

但美聯儲的政策並沒有導致很多批評人士所擔憂的惡性通脹或資產泡沫。事實上,美國經濟現在複蘇得比歐洲或日本都要好得多,這意味著,這些貨幣措施的確幫助刺激了增長,盡管經濟學家們對這種“幫助”的程度仍然眾口不一。

美國和英國用了QE,但歐元區沒有碰QE。有經濟學家認為,如果可以後悔的話,那麽唯一遺憾的是,QE沒有來得更早。

但也有觀察人士對此持強烈質疑態度,尤其是現在的情況下,寬松貨幣政策是否還能奏效?

《金融之王》一書的作者利雅卡特•艾哈邁德(Liaquat Ahamed)認為,“央行已經盡全力了”。他表示,日本目前正面臨高度低效率的國內經濟,而歐洲經濟的問題則是內部分化和脆弱的銀行系統。就算對這些經濟體註入廉價信貸,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他們的問題不同,但卻想複制美國的做法。”艾哈邁德說:“這個世界太依賴央行了。”

美聯儲官員仍然很不情願地看到,事到如今央行仍然是美國經濟複蘇的依賴對象,而執政政府和國會卻在財政政策上僵持不下,拖累短期經濟的同時,對長期財政赤字問題無所作為。

發達經濟體的增長放緩,短期利率已經降至零利率水平,因此央行不得不走向“非常規貨幣政策”。中國卻是另一個故事。中國的利率水平要比發達國家高得多,讓中國央行在認為有必要刺激借貸和消費時,仍有更多余地去降息。

直到周五,中國央行都頂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不降息。因為一些央行官員擔憂,一旦打開了信貸水龍頭,中國的債務問題會進一步惡化,讓經濟面臨更大風險。因此央行選擇了定向寬松的方式,將信貸傳送到對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部門,包括中小企業、紅葉、政府融資的低收入保障房項目等。

上個月,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即便經濟增長放緩,中國也不需要采取廣泛刺激計劃,大規模刺激只會導致信貸流向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例如鋼鐵和房地產。

但周五央行還是在一片驚呼中降息了。馬駿表示,雖然經濟增長速度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就業情況良好,結構調整也在取得積極進展,沒有必要采取強刺激。適當下調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有利於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