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資"再起波瀾 市場聚焦周末進出口數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94

r-GOLD-large570

中國黃金和珠寶的出口激增可能顯示出是投機貨幣卷土重來,通過膨脹的貿易收入可以看出熱錢的流入,這可能會促使中國央行再次采取行動削弱人民幣並懲罰投機者。

本周末將發布的中國出口數據將受到密切關註,因為它可能作為非法跨境套利的進一步證據。此前9月份官方顯示的內地出口到香港和香港方面從內地進口的數據出現很大差異。

出口收入是規避嚴格控制資金進入的一個方法。投機者可能希望從人民幣升值或者即將開通的滬港通中獲利。

野村證券(Nomura)駐香港的中國經濟學家常春華表示,“貴金屬對出口收入數字的月度跳升貢獻最大,這非常容易讓人懷疑是在高報貨價(高開出口發票)。但是,就像今年早些時候的大宗商品融資受到當局的打壓,這種差異在未來幾個月應該縮小。”

熱錢流入尋求從人民幣穩步升值中獲利,而這促使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2月份進行突擊幹預,推動人民幣到5月底貶值了近4%,這嚇跑了投機者,但同時也懲罰了不良的對沖投資者和公司。

如果有證據表明卷土重來的熱錢流入將繼續加劇,中國央行可能被迫再發出一個提醒,人民幣並不是單向走勢。

內地出口到香港,高報貨價通常最為明顯,超過香港從內地進口的數據,根據野村證券周二發布的一份報告,該差額9月份為135億美元,約為今年前八個月平均月度差額的兩倍。

澳新銀行(ANZ)駐香港的經濟學家周一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珠寶和黃金出口同比上漲678%,達94億美元,可能為虛假貿易提供證據。

上周媒體報道稱,當局正在調查在貴金屬出口激增下的疑似違規行為。

據10月13日公布的海關數據顯示,包括珠寶在內的貴金屬出貨量在9月份大幅增長至108億美元左右,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13.9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表示,9月對香港出口中有個別商品和個別地區出現迅猛增長。對此,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測,深入分析,作出判斷。

今年初,與銅融資、鐵礦石融資類似的“黃金融資”進入人們的視野,4月,世界黃金協會報告顯示,中國進口的黃金中,很大一部分用來作為企業用以獲得融資的貸款抵押品。

關於中國金融資的規模,國際金融機構的估計值大致在400-600億美元範圍內。中國審計署今年6月對國有金融機構的審計報告揭露了25家黃金加工企業的虛假貿易,騙貸規模接近千億元。

貴金屬咨詢公司Precious Metals Insight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黃金融資規模已經達到1000噸,名義價值相當於400億美元。這份報告稱:

“黃金融資主要是從2011年開始出現並逐漸累積起來的,當時黃金在中國越來越多地被用於金融相關操作中,是各種融資方式的一個基礎。而與此同時,中國也進口了大量的實物黃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