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斌:股票投資要破除對「大師」的崇拜
投資人黃祖斌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v6ga.html
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有殺人如麻的將軍,有安邦定國的政治家,有上千年都長盛不衰的哲學家,甚至乞丐都有可能成為青史流名的人物(如中國的朱元璋就要過飯,武訓更是終身的職業乞丐,蘇乞兒不知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不過這些人雖然一生輝煌,但對於普通的中國人而言,基本上不可能重走相似的人生道路。但有一類人,不僅較多的中國人趨之若鶩,也當作奮鬥的榜樣,那就是投資大師。
造成投資大師的,那當然長期的較高投資收益率,這就意味著巨額的投資利潤。而多數人一生都在為比較充足的錢而奮鬥,或終生為金錢不足而煩惱。為什麽有發改委的官員收了2億元的賄賂,為什麽有妓女在東莞賣淫,為什麽有公知甘當惡毒謊言的制造者或是傳遞者,為什麽有學者在學術道德上連漢奸都不如?說到底還是掙錢的能力不足。當然,大多數缺錢的普通人沒這麽無恥,但對金錢的渴望,導致了對投資大師們的盲目崇拜,束縛了自己投資水平的提高。
很多人知道有個叫劉元生的人,在萬科剛剛成立的時候,投資了大概300萬元,一直持有到今天,長期的投資收益率應該在數百倍。具體的投資故事和投資率可以上網搜索。據說連擅長做紅燒肉的笨笨都佩服他。投資能力高不高?是不是投資大師?其實很多奇跡背後,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有個叫範衛鋒的投資人,在他博客中透露的更為全面的一個細節是,劉元生持有的是不能流通的法人股,在萬科股價表現不佳的時候,曾到廣東的有關部門下跪陳情,請求拋售萬科的股票。其實不論是中國的公司,還是全球的公司,能有20多年的生命期,都算比較長的。劉元生看王石這個人去香港不象其他大陸人買手表、化妝品或是珠寶,而是買書,感覺這個人不一樣。當然王石確實有能力,有眼光,但在1990年時有眼光有能力的企業家比比皆是,但隨後崩盤的也不少。牟其中還曾是中國首富呢。中國更有不少優秀企業,因為核心人物被上級部門調離或辭職而平庸化。王石就曾面臨這個風險。所以其實劉元生的投資神話成就,離不開法人股無法流通,更離不開2003年非典期間,**在恐慌之下推出的以商品房全面替代經濟適用房,以掠奪一部分國民來推動經濟成長,從而為房產商帶來政策紅利的背景。
巴菲特是當之無愧的投資大家,更有人稱之為股神。我也無法否認巴菲特經常是世界富翁排行榜的第二名,但對巴菲特,絕大多數只知道他的片面事實,而不是全面事實。巴菲特對投資人最有價值的是他的投資方法,而不是他可以憑借保險公司以非常低的成本加杠桿,和早期通過格雷厄姆的關系,及嶽父為首的親友的大力支持成立的十幾個投資合夥公司,即用代客理財的辦法加杠桿。巴菲特投資股票之時,美國股市由於1929年股市的崩盤,導致股市長期有大量的估值極為便宜的股票。而中國股市20多年以來,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任何一個智商100的初中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巴菲特在他的投資能力之下,到底取得了怎麽樣的扣除杠桿的真實收益率呢?從下表就可以發現,巴菲特通過合夥企業投資時收益率最高,年化在29.4%。巧的是林奇掌管富達基金正好也是13年,收益率也接近於這個水平。從1999年到2010年,扣除杠桿貢獻後,巴菲特的收益率也就是5.3%。從1970年到2010年,巴菲特真實的收益率只有13.7%。當然這也是了不起的投資水平,但與投資大師的稱號,顯然不太相稱。甚至比溫莎基金的聶夫還低了一點。有多少人因盲目崇拜巴菲特,只保留在他對可口可樂早期的成功投資,忽略了這個公司最近大概20年累計漲幅接近於零?有多少人只知道巴菲特投資富國、運通、華盛頓郵報,卻沒有發現這幾大投資經典案例基本上沒有哪個長期複合漲幅超過巴菲特被媒體廣泛報道的長期收益率23%左右,於是根本沒有發現巴菲特雖然強調不要借錢投資股票,他自己不僅加了杠桿,甚至剛剛畢業沒多久,就從銀行貸款投資於股票。
公司名稱 統計時段 年限
收益率(年化)剔除浮層金(約1.5倍杠桿)同期標普指數
沃倫巴菲特 合夥企業(青年)1956-1969
13年
29.40%
約29.4%
伯克希爾(中年)1970-1998
29年
26.20%
約17.5% 13.40%
伯克希爾(晚年)
1999-2010
12年
8.00%
約5.3%
伯克希爾
1970-2010
41年
20.60%
約13.7%
彼得林奇
富達基金
1977-1989
13年
29.00%
14.50%
塞思卡拉曼Baupost Group
1982-2009
27年
19.00%
10.70%
1998-2008
10年
15.90%
1.40%
約翰聶夫
溫莎基金
1964-1995
31年
13.80%
10.52%
對於多數的股票投資人,比較現實的目標是取得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41年13.7%的複合收益率。這已經是一個相當高的收益率了。如果有信心確信自己已經得道了,則可以適當加杠桿。
投資神話最多的,恐怕就是索羅斯。其實這個人雖然也是億萬富翁,用的杠桿比巴菲特大得多,但他的財富比巴菲特要少得多。索羅斯對全球宏觀經濟的錯誤預測,也是比比皆是。索羅斯擅長營銷自己,但更多的是一些對投資缺乏常識的記者對他的誇張報道(也有可能是為了吸引眼球)。
索羅斯和巴菲特一樣,早期的收益率在一生當中最高,年化在30%以上。但千萬不要忽略他的合夥人羅傑斯的貢獻,我記得二人的分工是羅傑斯負責研究,索羅斯負責交易。在羅傑斯因為索羅斯人品有問題而分手的第一年,1982年,索羅斯就碰上了虧損。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的長期複合收益率,我現在找不到相關的數據了,應該在20%以上,但索羅斯顯然用了比巴菲特更高的杠桿。我記得在英鎊狙擊戰中,杠桿倍數在20倍。巴菲特雖然在部分投資品種上發生過較多的浮虧,但巴菲特大虧的事情一次都沒有發生過,而索羅斯卻經常大虧。在1987年前後,索羅斯做空日本股市,做多美國股市,結果方向正好做反了。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索羅斯對香港的形勢發生了誤判,結果香港政府入市幹預,索羅斯巨虧離場。但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的破滅,令索羅斯損失慘重,量子基金由此一蹶不振。2000年,量子基金失去了全球規模最大對沖基金第一的寶座,一年的時間內基金凈損失100億美元,縮減至40億美元規模,由於巨額損失,當時的幾位量子基金的主要負責人均引咎辭職。索羅斯旗下的量子新興增長基金和量子基金合並成為今天的量子捐贈基金。在當時致以股東的信中,索羅斯稱,合並基金的決定是為了使之成為”低風險、低投機性“的對沖基金。2008年第二季度,量子基金大舉買進雷曼兄弟,共購入947萬股,占到雷曼兄弟當時全部股權的1.4%,這筆投資共花費了約3億美元。
對於普通的投資人,根本沒有可能用幾十倍的杠桿來賭一個國家貨幣的升值或貶值。而且我估計絕大多數投資人,寧可讓巴菲特式的人來管理自己的資金,取得略低的回報但冒非常小的風險,投資有安全邊際,而不是讓索羅斯來賭。
索羅斯這個人最大的可取之處就是承認自己經常犯錯,這和中國那個張化橋一樣(老張除此之外就沒什麽可取之處了)。我個人更喜歡羅傑斯,年青時拚命工作,不與道德上有問題的人合夥,不為錢犧牲一切,不到40歲就退休(這和林奇一樣)。
投資領域是基本上沒有什麽投資大師的,更沒有哪個人值得崇拜,崇拜一個人,就決定了基本不可能下決心超越這個人。凡是被媒體廣泛報道的人,基本上都是被高估的,並且背後有其他的故事。就比如賣禇橙的那個禇時健,如果不仔細了解,恐怕只知道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從監獄出來的成功故事,但我稍微看了幾百字,發現他根本沒有服完刑,而是保外就醫。另有人提示說,他種橙子的背後,還有之前大力培養、提拔的擁有較多社會資源的幾個徒弟的大力支持。普通人七十多歲種橙子試試。
如何看待國內不少投資人士在A股市場取得的驕人業績?
一是看這些業績是不是真的。很多人宣稱自己取得了暴利,下一步是希望發私募,甚至是為了搞詐騙。
二是這些投資人年齡多大?有沒有經歷過一次完整的牛市和熊市的循環?一個不到30歲的人,靠三五只股票,在兩三年內翻倍再翻倍,這樣的案例在股市的歷史中不計其數。地球的歷史上,夜晚飛過的流星應該有數百萬,但穩定地每天東升西落的,只有太陽。穩定性很關鍵,美國知名基金經理米勒曾連續大概13年跑贏標普指數,結果2008年大虧。保爾森在2008年和2009年大賺,結果黃金崩盤後業績就不行了。英國的那個有歐洲的林奇之稱的人,退休後又在香港重新做中國股票的投資,失敗退出。
三是中國人這麽聰明,投資領域其實很簡單,中國還是有成百上千非常成功的投資者。不過他們使用的方法對投資人最有價值,因為顯然不可能向他們借錢,或取得他們的捐贈。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