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董建華美國勢力曝光


2014-10-30  NM
 
 

 

十年前被港人用腳踢走的前特首董建華,上週又再高調亮相。雖然老懵董唔怕面懵,在民怨沸騰當下口口聲聲話撐梁振英,但政界熱傳他籌組的智庫才是底牌,正拉攏各路人馬,密謀押注梁錦松做下屆特首。曾經是中共棄將,如今擺出習近平近身的姿態、一副政治能量翻生模樣,「腳痛」董建華過去幾年實際做過乜又埋咗邊個堆,卻甚少提及。原來,答案是近日熱爆的四個字:外國勢力。本刊翻查美國司法部文件,發現董建華七年前創辦的中美交流基金會,動用近四千萬銀彈,在美國為中共做了大量政治公關游說工作,加上其父船王董浩雲生前的關係,令董建華成功在美國編織了一個政商網絡,更加得到與中共關係千絲萬縷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照住,而他的人脈亦包括近年在中美金融圈當紅、為太子黨管理千億私募基金的投資新貴。不過,老董是否百分百深得北京信任卻成疑問,不單未見直通天庭的李嘉誠加入力撐,原來更踩了地雷,三年前董曾為一位敏感「紅」人站台——薄熙來。

因為佔中,七十七歲的董建華連環為北京發功,有別於他在曾蔭權做特首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過去兩個月他開了兩次記者會、又帶富豪北上面聖、又宣布籌組智庫,政商界都在估算老董的政治野心及「翻生」能量。董建華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會」,鐵定十一月十日成立,背後是北京吹雞。接近籌組智庫的消息人士透露,老董起初的構思,是建立一個爭取曝光機會的平台,由學者及不同意見人士研究一些民生議題,本來無意大鑼大鼓,及後接獲北京聖旨,才作出重大改變。「以前曾蔭權年代只係官民關係差,官商仲有偈傾;梁振英上台搞到三者都關係緊張,北京要老董撥亂反正,搭好個棚幫下任特首解決呢個死結。」知情者又說:「大家都知道呢個智庫着眼一七年之後,同埋一定唔係幫梁振英連任,所以先會有范太(范徐麗泰)答應支持,連梁錦松、唐英年、任志剛等也願意加入,好明顯想建立一個689一直建立唔到嘅香港營。」曾在董建華年代出任教統局局長、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亦已答允加入。身在北京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議的她,週一回應查詢時說:「董生提出邀請,自己好難推卻,但唔知基金會做乜嘢。」她又稱,基金會週日要開會,但她身在北京,未能參與,「詳細情況我唔知,你試吓去搵梁錦松啦!」

捧梁錦松選特首

北京中間人透露,基金會另一重要角色,是為下屆特首參選人擔任選舉機器及制定上台後政策。近月梁振英處理佔中表現差劣,特首之位朝不保夕,盛傳老董已轉軚,由支持梁振英連任改為支持被傳統商界接受的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去馬。明知智庫被視為挺松,老董也毫不避嫌,基地設在梁錦松上班的中環南豐大廈。基金會成立當日將舉行一個名為「香港:前景」的論壇,主講者就是梁錦松,還有董系核心馮國經、張信剛及廖柏偉,擺出眾星拱月的陣勢。而曾經說過支持阿松選特首的馬時亨向本刊笑言:「董生咁德高望重,呢次成立智庫咁嘅安排,肯定令阿松參選特首煲熱番,呢個炒作唔怪得傳媒,呢個炒作絕對唔出奇啦!」

李嘉誠無入局

除了密謀幫北京揀蟀,董建華近日也暗暗有其他動作。九二八佔領運動開始後,他以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身份,率領多名成員,會見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雖然他的基金會叫「中美交流」,但與會者卻未見任何鬼佬白人,清一色是老董親信。與此同時,基金會亦不斷打英文輿論戰,在其網站及一些「新興」的美國智庫或媒體,一個月內刊出六篇英文評論批評佔中。協助基金會發功的美籍寫手,都是一些智庫成員,與具網絡影響力的《Huffington Post》有合作並有專欄地盤,或經英文《中國日報》刊文。中國籍寫手就有復旦大學國際關係科教授張維為、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等。不過,基金會的文章,卻未見登上《紐約時報》等殿堂級大報的評論欄目 (Op-ed)。拆解董建華的外國勢力,得要回看十年前,○三年七一五十萬港人上街後,○五年初董就因「腳痛」離任,卻獲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升呢」做全國政協副主席。直至○七年,奧巴馬上任美國總統前夕,董建華這位國家領導,吹雞成立中美交流基金會,支持或贊助的大孖沙都與他交手多年,例如:李兆基、陳啟宗、查懋聲、吳光正、馮國經等,卻未見直通天庭的頭號富豪李嘉誠有份。

銀彈打輿論戰

基金會過去五年,出動銀彈在美國替中共做了大量公關工程,拉攏美國政商界、傳媒、智庫、大學支持。本刊翻查美國的公開資料,追查到基金會歷年在美國的資金流向。美國在一九三八年訂立法例《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規定商業機構替外國機關做政治工作,必須要作出申報,以符合國家安全。另一條一九九五年法例《Lobbying Disclosure Act》,亦規定企業替外國單位向美國國會進行游說工作,必須作出申報。美國司法部的記錄顯示,基金會在二○一○年,僱用總部設在紐約的公關公司Brown Lloyd James(下稱BLJ),雙方簽訂的合約亦有公開,當中提到BLJ為基金會提供的服務包括:安排董建華跟名嘴Charlie Rose 對談(Rose是CBS電視台王牌節目《60分鐘時事雜誌》前記者)、安排董建華到紐約大學及喬治城大學等地演講、與CNN、CNBC、NPR的記者會面、在《華盛頓郵報》論壇版刊登文章,與Bill Daley會面而他後來成為奧巴馬白宮幕僚長。BLJ又負責替基金會管理網頁,合約顯示,BLJ替基金會打輿論戰,每日匯報美國媒體如何報導中國新聞,並會在美國媒體定期刊出唱好中國的評論或訪問。此外,BLJ穿針引線董建華與名編輯記者會面,又安排美國記者及傳理系學生到訪中國不同省市,讓他們「了解」大陸近年在科技、教育、娛樂事業的發展。最特別的,是合約提到基金會與BLJ的合作中,觸及西藏議題。BLJ提到,中國與西藏的關係,在美國坊間被「深深誤解」,會研究透過分析教科書如何演繹,再開展「教育」工作,令年輕一代美國人明白更多西藏歷史。

千萬政治游說金

基金會與BLJ的合約,由時任基金會總幹事Clarie Lo盧古嘉利簽訂,她在董建華做特首時曾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房屋署副署長與禁毒專員。至於代表BLJ簽合約的,就是公司創辦人Peter Brown,他和夥伴都縱橫美英政商界(見表)。合約又提及,基金會每月支付BLJ定額二萬美元,其他開支實報實銷。司法部的文件揭露,由二○○九年至今年六月,基金會共向BLJ支付二百五十四萬美元(即近二千萬港元)。去年習近平做了國家主席後,基金會所付的金額亦明顯增加,首半年便花了四十六萬美元,當中一半花在機票、交通、娛樂消遣等。除了BLJ,基金會亦有聘請另外三間公關傳訊公司,向美國國會議員進行游說工作,三間公司包括:Covington & Burling(律師行)、Fontheim International、Wilson Global Communications,它們都有作出申報。根據美國監察網站 Open Secrets的統計,基金會○九年至今,合共花費近二百萬美元(約一千五百萬港元)聘請三間公司做政治游說,而它們的創辦人,都分別搭通共和民主兩黨的人脈,由他們親自擔任說客助基金會疏通人脈。

基辛格搭政商網

中美交流基金會豪擲數千萬元給美國人,替中共搞另類外交,其資金來源令人關注。基金會○七年在香港註冊,截至二○一三年的財務年報顯示,持有現金等資產共一億四千六百萬元,年度捐款收入達七千四百五十萬元,開支為五千萬元,但未有仔細提及捐款來源及具體開支內容,本刊向基金會查問有否收中國政府捐助,卻未獲回覆。基金會以往舉辦的活動,合作單位是跟與中共關係密切的所謂大陸民間組織。例如舉辦美國記者訪華團,是跟外交部有聯繫的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一同協辦。安排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學生訪華,協辦單位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去年,基金會發表預測未來十年美中商貿關係報告,協辦單位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董建華也是該中心顧問,理事長是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而該活動請得多名美國政商巨頭出席,包括曾在一九七二年尼克遜訪華破冰之旅中具重要角色的前國務卿基辛格。基金會叫得「中美交流」,當然要有具分量的美國政商巨賈坐鎮才成事,而基金會頭號名譽顧問,就是年屆九旬的老手基辛格。董建華父親董浩雲最輝煌的日子,包括基辛格在內的美國政要都俾面董家,董建華食住家族老本,藉基辛格為中共穿針引線。基辛格是共和黨人,擔任尼克遜的訪華特使之後四十多年,他先後八十次訪華,在歷任中共領導眼中,其歷史象徵性成為頭號統戰人物。而基辛格的背後,也是一個識時務的美國政商網絡。他八二年創辦的私人顧問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八十年代末客戶包括多間美資龍頭,例如:可口可樂、美國運通、Volvo等,基辛格為它的客戶打通了中國關卡。而他與董建華,去年仍一同出任投資銀行JP Morgan的國際顧問。

為薄熙來唱紅歌

基辛格在二○一一年薄熙來當紅時,曾經飛到重慶站台唱紅歌,同時讚揚薄熙來是傳奇人物,大談重慶商機。雖然最後老貓燒鬚,但無損他在中共眼中的充分利用價值。二○一二年二月,習近平做國家主席前出訪美國,在董建華陪同下,就會見了基辛格為首的前白宮幕僚,包括: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克林頓年代)、前財長保爾森(喬治布殊年代)、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喬治布殊年代)。與此同時,原來董建華亦曾經以中美交流基金會主席身份,到重慶和薄熙來唱紅歌。而董建華與薄熙來的關係一度非常密切,回歸初期薄熙來以大連市長身份帶團來港招商,得做特首的老董力撐,薄更指:「香港是聚寶盆,我們每次去香港都有很大收穫。」之後薄熙來做商務部長負責CEPA挺港,董不時跟他聯繫,反映董一直着意跟當紅幹部拉關係。董建華近年的人脈資產,除了一班老牌政商,亦有基金界新貴。中美交流基金會其中一名董事、大陸人張磊,因在上月富豪訪京團時,和董建華一同坐上一號巴士而惹人注目,並暴露了他是董身邊紅人。

董紅人是基金新貴

四十二歲的張磊,在北京人民大學畢業後,到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進修,三十三歲時獲耶魯投資基金撥三千萬元,創辦高瓴資本進行投資。四年前,他向耶魯管理學院捐贈8,888,888美元,為學院最大的一筆畢業生捐款。張磊有香港身份證,他的高瓴資本在港註冊位於交易廣場,據報為美國多間大學及家族基金投資,現管理超過一百億美元資產。本刊翻查美國證監會記錄,發現高瓴資本投資多間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以網絡股份為主,包括:百度、優酷土豆、搜狐、當當網、去哪兒網等。有指張磊與阿里巴巴馬雲相熟,而董建華這位全國政協副主席不避嫌出任阿里巴巴董事,亦凸顯他決心要在紅色資本的巨浪中插旗。張磊這一類海歸派投資專才,有別於一班傳統靠做實業起家的大孖沙,他們管理的千億基金,在左右中美經濟之上具有極大影響力。張磊與一班海歸派,都是中國企業家論壇理事,而曾效力大型私募基金黑石的梁錦松,也是這個海歸圈的少數香港代表。梁錦松若出選特首,紅色資本會是他的大後盾,背後也離不開董建華的網絡。但董建華、梁錦松兩個名字,對香港人來說都極之諷刺。沒有真普選,兜兜轉轉我們似乎又再回到○三年的維園起點。

美總統俾面董浩雲

董建華能夠搭上美國政要,源於其父船王董浩雲,四九年解放後將船公司搬到香港及台灣經營,之後韓戰越戰爆發,美國兩次參戰都急需船隻運送物資,遠東航運業因而變得蓬勃。董浩雲睇準商機,向美國船公司購買多艘舊貨船開新航線,船隊不斷擴張,在政商界的影響力也隨之增加。董浩雲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獲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聘為董事,他在相關會議上,首次與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見面,當時中美關係開始破冰,台灣被趕出聯合國,與台灣關係密切的董浩雲,曾與基辛格就此作討論。七十年代中東戰爭又再爆發,董浩雲的船隊又再為美方運送物資,令董家與美國政商界關係更加密切。其後的總統包括民主黨卡特、共和黨列根,在任時都曾與董浩雲共膳。據報美方願意讓董浩雲入籍,惟董拒絕。董建華一九六○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畢業後,便到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工作,六九年回港協助父親打理歐美航線,因而也認識父親在美的人脈,數十年後的今天,父輩關係大派用場,更成為他晚年翻身的政治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