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寡頭經濟學:為何沙特的最優選擇是增產而非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53

04

高盛認為,市場低看了沙特“不減產”的表態,稱該國可能會進一步增產。

在其最新的原油市場報告中,高盛將該市場形容為“主要產商主導型”結構,而非壟斷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或完全競爭。

其言外之意基本上是原油市場為寡頭壟斷市場,存在一個主導市場的寡頭(過去數十年來都是沙特阿拉伯)。這與壟斷市場只有一個核心區別:

...當決定產量時,不僅要考慮市場需求曲線,還要把其他競爭性產商自己產出決定的應對之策考慮在內。

然而,英國《金融時報》旗下博客ftalphaville指出,原油市場面臨的現實是,沒有一個產油國可以憑一己之力滿足全球原油需求,完全壟斷也就不現實。相對於無法控制原油市場(價格),產油國們更擔心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於是,最強的產商總是缺乏動力將油價推高至可能吸引新競爭進入的水平,同時也不希望油價跌破競爭者的成本。作為邊際需求的滿足者,它的主要動力在於盡可能地保證收入穩定。

因此,高盛在報告中指出,價格應基於最強產商的邊際成本計算:

從存在剩余的需求曲線中,我們計算邊際收益曲線,並使之與主導企業的邊際成本曲線相等。使這兩個函數相等正是壟斷企業的做法,與寡頭的區別在於它不需要首先考慮其他競爭性產商的反應。待主導企業決定了供應量後,其余競爭性企業將以當前價格滿足其余的需求。

重要的是,該價格將會低於壟斷競爭但高於完全競爭市場,總供應則會大於壟斷競爭但小於完全競爭市場(Qdominant> Qmonopoly)。

不過,這一模型存在一個問題,它假設產商今天就希望實現利潤最大化。

如果主導產商比較狡猾,它可能希望通過增產(打擊短期收入)迫使競爭對手出局,以便在未來獲得壟斷性利潤。

這可能就是現在正在上演的一幕。

相較於削減產能,沙特似乎對於增加產出更有興趣。不過,對於沙特的真實處境,以及增產的傾向,市場仍然有所低估。

高盛認為,增產仍是沙特的最優選擇:

當前沙特閑置產能約150萬桶/天,而美國頁巖油產商的閑置產能約為500萬桶/天,沙特不再有把油價壓低至頁巖油成本下方的能力。削減產能將使美國頁巖油產商獲益,同時減少沙特自己的收入。

於是,在影響價格的能力減弱時,最優的做法是增加產能。正如下圖所示:

Screen-Shot-2014-10-27-at-12.58.46

(中間陰影區域:因控制閑置產能而失去的利潤)

美國頁巖油的盈虧平衡價在80-85美元之間,成為調節邊際供應的主力軍。總而言之,隨著美國頁巖油產商科技創新,原油市場的核心(動態)定價能力從主導國(沙特)傾向了它們。當然,與沙特整體作為一個產油國不同,這些零散的頁巖油產商並無單獨的定價能力。

通過“不減產”甚至增產的方式,沙特至少可以將收入穩定下來。與此同時,將控制每桶邊際收入和需求波動性的風險拋給美國的頁巖油產商。

ftalphaville指出,對於沙特來說,這也許是當前的最佳策略,然而對於所有產油國來說,這無異於將原油霸權獻給了美國政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