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推遲,一份遲到的紅包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61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28 08:54 編輯

滬港通推遲,一份遲到的紅包
作者:格隆匯 Adam
香港交易所1026日發布告知稱,本計劃於10月底推出的滬港通尚未獲得批準。今日恒指低開130點後一路下行,最多跌大約300點。而港交所(388.HK)作為滬港通的風向標也低開4個多點。歷史上20078月曾宣布推出港股直通車,港股指數由20000點升至3000點。但11月突然叫停,當天股指下跌1526點。從目前情況看,我們相信歷史不會重演,畢竟現在和07年的大環境不一樣。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表示,交易所在滬港通的角色是“修橋建路”,已完成準備工作,但滬港通何時開通非由他決定,他稱不知悉滬港通的開通時間,也不願作出猜測,但他認為滬港通推出只是時間問題,而非“會否”的問題。


929日,李小加曾經公開表示,滬港通有望在10月的某一個周一開通,並且會提前2周公布時間。因此市場預期會在1013日公布,之後又預期會在27日啟動。關於滬港通推遲的原因,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有兩種:


一種是由於“占中”,導致香港局勢不穩定,甚至有人乘機鼓吹說會取消滬港通。例如有報道稱有關部門評估了目前香港的政治和社會環境,認為不適宜推動新的經濟合作計劃,滬港通將不會如期在月底開通,恐怕今年內也不能開通,滬港通已被無限期擱置。而上交所也已取消原定於26日舉行的滬港通開通彩排儀式。顯然,上述傳言並非空穴來風。包括財庫局局長,財政司司長在內的特區政府官員都認為滬港通與“占中”無關,但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則認為滬港通押後與占中一定有關系。


另一種說法是由於資本增值稅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這點也是李小加承認的。


所謂資本利得稅簡單說就是對投資者證券買賣所獲取的價差收益(資本利得)征稅。所有法律條文中,資本利得稅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問題。內地現行法律中,個人所得稅是20%,但內地資本市場從開設以來一直得到了豁免征收,也就是說內地投資者目前不需要交資本利得稅。但之前內地的法律條文中規定QFII,也就是境外合格投資者投資A股需要交10%的資本利得稅,但這筆稅款一直以來內地監管層都沒有真正征收,而是預提,並為上交國家。而香港方面則是完全不征收資本利得稅的。


滬港通之前的文件的文件也顯示不用繳納資本利得稅與股息稅,但這些都停留在口頭層面,並沒有書面的文字保障,稅率方面在未來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對在香港成熟市場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巨大政治稅收風險,在未來是不可回避的。但對於QFII來說,如果滬港通不收,那對QFII則顯的不公平,沒人願意通過QFII來交易。這點目前並沒有說清楚。個人理解是為公平起見要收一起收,至少也要預提,不收就都不收。


另外不僅僅是資本利得稅的不確定性,還有很多細節的問題需要討論。如資金能否參與雙方的新股打新,港股的打新通常都是機構投資者的網下配售,機構化程度較高,操作難度不大,但內地的打新則更多是偏向網上申購,且內地新股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情況,此外內地交易所對於打新的投資者要求也不少,例如需要持有一定量的市值存量股票,未來香港資金能否參與打新、手續是否與內地打新一樣,也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1022日,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簡稱ASIFMA)也致信香港證監會,要求更多時間為滬港通開通做準備。ASIFMA表示,滬港通推出尚不成熟,其客戶不能在下周開始交易,因為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資本利得稅尚、以及一些技術問題等。而且一旦各項細節確定,各大投行另需要時間來調整交易系統和準備客戶文件。他們希望能提前一個月預告滬港通開通時間。


對於這樣的結果,個人覺得滬港通是一個人民幣國際化中重要的一步,不會因為“占中”這樣的政治原因而推遲甚至取消,這樣也正好正好中了“占中”人事的下懷。也許真相可能正如ASIFMA所說的細節原因,畢竟中港都不希望等推出發現問題再暫停滬港通,若如此市場可能比推遲反應更為劇烈,從而影響市場對滬港通乃至雙邊政府的信心,更給“占中”者落下口實。


這樣看來,開通也只是時間問題,對於今天跌下去的券商股和滬港通標的,也許反倒是一個入場的機會。另外對於之前由於滬港通而造成資金流出的非滬港通中小盤個股或許能回流一些資金。推出滬港通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兩邊都喜聞樂見,推遲也算是細致準備,好事多磨,最終遲早會放行。不推的話則是一個雙輸的結局,相信目前的指數都含有一定的滬港通期望,不通的話兩邊定會再次大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