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打車軟件製造的不公平現象 橡谷智庫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fs.html
老人家接受新事物比較慢,我直到站在市區街頭半小時打不到車時,才想起來微信可以試試嘀嘀打車。
五分鐘後,車到了。在此之前,無數出租車輛從我身邊掠過,無一肯停。
於是我和司機閑聊這件事。
司機說,當然,現在寧願兜圈子,也不拉短途,揚招的基本不停,因為吃不準距離。
好吧,我住鄉下,相信每次嘀嘀打車都可以找得到車,但短途就慘了。我上車之前,一個國外口音的亞洲女孩問我,從常熟路走到瑞金路永嘉路怎麽走,因為她絕望了,實在打不到車。
第二天上班,我和同事討論這個問題: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問題。
自由市場的好處是效率,對於出租車司機來說,效率和收益都明顯提高了。對於市場的消費者來說,有部分人的利益受損害了。
那麽,需要政府出面幹涉嗎?比如說把嘀嘀打車之類軟件停了。這不符合市場規則,但是政府可以放開出租車牌照,讓出租車多一些,就會供應大於需求,終會達到平衡。
後來,我們討論美國的校區問題。比如好學區,因為地產貴,地產稅養得起好學校和警察,治安好,學分高,於是地產繼續上揚。就會形成資源不平衡,許多壞區的教育陷入惡性循環。
但夏威夷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是一個大學區,沒有社區教育經費區分,而是平均分配。當然,由於居住者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還是造成某些學區的學分高,但實際上照顧到了公平。至於中產以上或有錢者,可以送孩子去私立學校,這就兼顧到了效率。
當然,夏威夷有自身的問題,教師工會過強,許多爛教師不能被淘汰,這是大問題。
自由市場的偏差,會造成資源向優勢力量集中,形成馬太效應。政府並不是完全不應該幹涉,適當的體制修正,要平衡公平問題。
比如美國醫藥行業,一些巨頭希望惡意並購專門生產仿制藥的,許多專利到期的藥物在這些工廠生產。美國法律禁止了這類行為,因為一旦形成壟斷,制藥廠就不再生產廉價藥品,供應給底層人士。
今天我和客戶見完面回來的時候,打車和司機聊起,他說不會的。還是有很多司機願意做這種短差。這和我看到的現象不符合,我問他十一點多以後打不到車怎麽回事。他說,那倒是的,高峰嘛。
只是此時很麻煩的是,地鐵也停了,出租車開始挑三揀四,嘀嘀打車幫助司機獲得了信息不對稱優勢。
政府可以做的,兩件事:
1,禁止嘀嘀打車類軟件顯示到達地點,因為這妨礙公平原則;
2,增加短途出租,允許其降低份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