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終結1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4ct.html
人類一般是不看未來的,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事情。
當然有些科學家、宇宙愛好者期待有一天能夠飛出太陽系,尋找到另一個可以居住的地方。
實際上在可以看到的科學知識儲備和增長速度上,人類在能夠移居其他星球之前,就會滅亡了。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3年公布的
2012地球生命指數表明過去40年,地球生命里下降28%,非洲下降40%,熱帶低收入地區下降61%。地球生命力指數追蹤2600個物種9000多個種群的變化,衡量地球生態健康狀態。
另一方面,各國公布的數據中,水汙染、空氣汙染、土地汙染構成了地球生命力衰減的另一個糟糕態勢。尤其是中國這些年的數據表明,中國7大水系一半汙染嚴重,地下水64%嚴重汙染,90%受到不同程度汙染,7億人飲用大腸桿菌超標誰水。全球12億人飲用致病性汙染水,人類每年排放4200億立方汙水,汙染5.5萬億立方淡水,占全球徑流14%。
中國土地汙染16.1%,耕地重金屬汙染超過19.4%,大半由化肥引起,農藥殘留與化工汙染未知。反轉基因者可以好好看看這個數字。
空氣汙染方面,全球城市居民的五分之四生活在空氣汙染中,中國僅有4.3%的城鎮達到一級空氣標準,註意,這是包括所有城鎮在內。
回到生物多樣性的問題上去,為何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如此重要?
地球早年間只是一個熔巖星球,冷卻了8億年才形成巖石,35億年前才出現原核生物,31-34億年前才出現藍藻類進行光合作用,20億年前才使得地球空氣中得到足夠氧氣,真核生物出現。演變了15億年後,所有動物門形成,又過了5億年人類才出現,也就是200萬年前。
地球足足孕育了35億年,才得以創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實際上,今天的地球,是一個無機世界和生命圈相互作用而成的星球,沒有生物就沒有地球,只是一顆大巖石而已。
今天的水源、土壤、空氣均由生物造就,而非與地球俱來。
而維系這樣一個地球生態,依賴的是地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而生物多樣性,保持了物種擴展和基因傳承,也保證了生態平衡。
但人類的出現,使得整個地球的演變開始倒退,尤其是到了近幾千年 。
地球的生態圈首先從能量的轉換開始,海洋水系的藍藻類生物和陸地植物,以不停的光合作用,轉化太陽能為生物能,並產生氧氣。這是最基礎的生產者,而植物在歷次地質變動中,沈降到地下,形成油氣煤炭等現代社會依賴的能源。之後,動植物之間的能量消費轉化,維系著地球生物的生存。人類食用植物和動物屍體來獲得自身能量。
另一方面,細菌、植物扮演者降解生物屍體,清潔地球水和空氣的職責。
人類對地球沒有生產,也沒有清潔,只有消費,同時伴隨著破壞。
由於人類具備其他生物沒有的開發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對財富的貪婪超越了對生存能量消費的底線,遠遠高於此。因而人類的擴張,是一種掠奪性的,不生產維系地球省調平衡的方式,存在於地球之上。
由於人類的擴張,絲毫不考慮人類自身的未來,更不要說維系整個星球的生態,對所有生命有所尊重,這使得地球的惡化迅速擴大,且人類絲毫沒有重視。
人類的自私貪婪和競爭性,體現在繁衍後代和自身炫耀式存在中,獲得更多的財富,並取得優秀異性配種繁衍的本性,使得人們無底線的向大自然索取。而人類的強者更是獲取自身幾萬年都無法消費完的財富,不惜一切使用最消耗浪費的生活方式。
最終將妨礙人類的繁衍。
因為當地球的生態平衡打破均衡點,生物的多樣性不足以支撐氧氣、清潔水、生物屍體腐蝕凈化、土壤凈化,動植物的存在不足以支撐人類能量獲取的生存時,人類就將滅亡。
而以過去四十年,動物消減的速度來看,不會太久。
短到不足以讓人類找到合適的星球搬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