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入貧民窟 揭穿印度富足假象

2012-8-6 TCW




黎明在狂風中到來,這在元月並不 罕見,這是風箏絆在樹上和傷風感冒的月份。阿布杜家由於地板空間有限,不夠讓全部的家庭成員躺下來,阿布杜因此睡在砂礫遍布的廣場,這裡多年來一直充當他 的床。他的母親小心翼翼的跨過阿布杜的弟弟們,然後彎下身來,在他的耳邊說:「醒醒,你這傻瓜!」她充滿活力的說:「你以為你的工作是做夢嗎?」

出於迷信,婕若妮薩注意到家裡賺最多錢的日子,有時就發生在她辱罵過大兒子之後。

阿布杜幾乎沒有怨言的起床,因為他母親只能忍受她自己的牢騷。更何況,這段緩緩行進的時光,是他最不憎恨安納瓦迪的時刻。黯淡的陽光在汙水湖上投下閃閃銀 光。鸚鵡在湖的另一頭築巢,在噴射客機的噪音中,仍可聽見牠們的叫聲。在有些由寬膠帶和繩子黏綑在一起的棚屋外頭,他的鄰居們正用濕破布仔細擦洗身體。穿 制服、繫領帶的小學生們,正從公共水龍頭托運一桶桶水。一條懶洋洋的隊伍,從公廁的橘色水泥磚延伸出來,就連山羊也睡眼惺忪。在這相親相愛的時刻過後,他 們隨即展開對微小市場利基的追求。

建築工人陸續前往一個擁擠的路口,這是監工人員挑選臨時工的地方。年輕姑娘們開始把金盞花串成花環,好在交通繁忙的機場大道(Airport Road)上兜售。年長的婦女,把布塊縫在粉紅色和藍色相間的棉被上,給一家公司論件計酬。在一家悶熱的小型塑模工廠,袒露胸膛的男人扳動機件,把彩色珠 子變成掛在後視鏡上的裝飾品——笑盈盈的鴨子和粉紅色的貓,脖子上戴著珠寶,他們想不出有哪個人、哪個地方會購買這些東西。阿布杜蹲伏在廣場上,開始整理 兩個禮拜以來購買的垃圾,髒兮兮的襯衫貼在他一節節的脊椎骨上。

安納瓦迪坐落於距薩哈機場大道(Sahar Airport Road)近兩百公尺處,新舊印度在這段路上彼此衝撞,延遲了新印度的發展。休旅車司機朝著從貧民窟某家雞店騎單車出來的一排送貨工猛按喇叭,他們每個人載送三百顆一架的雞蛋。

的確,貧民窟的三千居民中,僅六人有固定工作。(八五%的印度勞工,都屬於非正規、無組織的經濟體系)。的確,有些居民誘捕老鼠和青蛙,油炸後當晚餐吃;有些居民甚至吃汙水湖畔的灌草叢。

建設的垃圾,變他的收入

機場和酒店在冬季排放垃圾,這是觀光旅遊、商務旅遊和社交聯姻的高峰期,二○○八年的大量排放,則反映出空前高漲的股市。對阿布杜來說更好的是,北京夏季 奧運之前的瘋狂建設,使全球廢金屬價值飆漲。這對一個孟買垃圾交易商是件開心的事,雖然這並不是路人對阿布杜的稱呼。有人就直呼他垃圾。

深夜,建設現代化機場的承包商把東西傾倒在湖中。安納瓦迪居民也把東西倒在那裡:最近一次,是十二隻山羊的腐爛屍體。那一池水,讓睡在淺灘的豬狗從水裡爬 出來時,肚子染成了藍色。不過,除了瘧蚊,倒是有些生物在湖中倖存下來。隨著清晨將近,一個漁夫涉水而過,一隻手推開菸盒和藍色塑膠袋,另一隻手用網子在 水面劃出漣漪。他將把捕獲物拿到瑪洛(Marol)市場磨成魚油,這種保健產品如今在西方極受重視,因此需求驟增。

下午三點,阿布杜正在分類瓶蓋,這是個麻煩的差事。有些瓶蓋有塑膠內裡,必須剝除後才能歸類於鋁製品。有錢人的垃圾一年比一年複雜,充斥著混合材料、雜質 和冒牌貨。看起來像木頭的板子,裡頭灌的是塑膠。他該如何分類菜瓜布?回收廠的老闆要求垃圾全屬於同一類,不摻雜其他東西。

他的母親蹲在他旁邊,拿石塊擦洗髒衣服。她瞪著在門口打盹的穆西。「怎麼?學校放假啊?」她說道。

婕若妮薩指望穆西能在三流的烏爾都私立語言學校考過九年級,為此,他們一年繳交三百盧比的學費。他們不得不繳錢,因為印度政府還沒有能力提供普及的教育機會。機場附近的免費市立學校止於八年級,學校老師還經常沒去授課。

「不念書,就幫你哥的忙。」婕若妮薩對穆西說道。穆西看了一眼阿布杜的回收物後,便打開他的數學課本。

近來,就連看著垃圾,也讓穆西感到沮喪,對於弟弟這樣的轉變,阿布杜盡量不讓自己產生不滿。非但如此,他還試著和他父母懷有相同的希望:待他弟弟念完中 學,他那不得了的才智和魅力,將戰勝身為穆斯林在就業市場的不利條件。雖然孟買被認為比任何其他印度城市更國際化、更重視人才,穆斯林依然被摒除在許多好 工作之外,包括穆西渴望的某些豪華飯店工作。

在阿布杜的頭頂上空,拉塢正在另一棵樹的樹枝間跳上跳下,嘗試解開另一個可供轉售的風箏。樹上的葉子像安納瓦迪的許多東西一樣,由於從附近水泥工廠吹來的 砂石而呈現灰色。「吸進去不會死,」老前輩向那些為濃濁空氣發愁、眼睛泛紅的新來者擔保。然而,人們似乎不斷因病喪命,包括未經治療的哮喘、肺阻塞、肺結 核。阿布杜的父親無業在家閒蕩,卻提出了真正讓人感到安慰的論點:水泥工廠和其他一切建設,為這個新興機場城市帶來更多工作;毀壞的肺,則是必須為進步付 出的代價。

健康逝去,是進步的代價

下午六點,阿布杜心滿意足的站起身來,在他的面前,擺好了十四大袋整理好的垃圾。四周的酒店冒出團團煙霧,通常傍晚他們以煙燻法驅趕蚊子。阿布杜和他的兩 個弟弟,將袋子拖上一輛萊姆綠的三輪破老爺車。這輛小車是胡賽因家最重要的財產之一,能讓阿布杜把垃圾運交給回收商。這時,他來到機場大道,進入喇叭鳴響 的城市劇院。

四輪車、腳踏車、公車、摩托車、成千上萬的行人……,由於里拉酒店花園旁的嚴重交通堵塞,阿布杜花了一個多鐘頭才開了快五公里。城內的一段鐵路系統在此修 建,是為了搭配在機場大道上方逐漸凌空而起的高架快速道路。阿布杜擔心在車陣中用光汽油,不過,在天黑前的最後一道光線中,他那喘著氣的老爺車,總算來到 名為薩基納卡(Saki Naka)的大貧民窟。

在薩基納卡成片的棚子中,有熔解金屬和粉碎塑膠的機器,這些機器的所有人,身穿漿洗過的白色長襯衫,宣告業主和他們這一骯髒行業之間的距離。工廠有些工人 的臉因炭塵而墨黑,他們的肺肯定也因鐵屑而變黑。幾星期前,阿布杜眼見一個男孩把塑膠放進粉碎機時,一隻手硬生生被截斷。男孩眼裡含著淚水,卻沒有尖叫, 只是站在那裡,任截斷的手流著血。他的謀生能力從此結束,於是向工廠老闆表示歉意。「沙巴,對不起,」他對穿白衣的男人說:「我不會報告這件事,給你添麻 煩。請你放心。」

儘管穆西提過當前的進步,印度依然讓一個人清楚自己的地位。阿布杜認為,希望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只是一種幼稚的消遣,就好比想把你的名字寫在一碗融化的雪 糕裡。他在他生來所屬的這個被誣衊的行業裡,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而這份工作也終於不再無利可圖。他決意帶著完好的雙手和滿口袋的錢回到家裡。他對他的商 品所做的估價大致正確;旺季的可回收物,結合火熱的國際市場,帶來了一筆安納瓦迪居民難以想像的收入。他每天賺五百盧比,相當於十一美元,這個數字已足以 實行逃離安納瓦迪的計畫。

隨著這份收入,加上去年的存款,他的父母不久就能為一個安靜社區裡的三十四坪土地繳付頭期款,此社區位於穆斯林回收者占大多數的市郊瓦塞(Vasai)。 只要生活和全球市場都能繼續走下去,他們很快就能成為地主,不再是違章建戶,住在一個阿布杜相信再也沒有人叫他垃圾的地方。(本文摘錄自卷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53

拆穿22k假象

2012-12-10  TCW
 
 

 

政府輔導後段班大專生就業的「22K」方案,近來引起許多討論,其實此政策只要問兩個關鍵問題:它能達成目的嗎?它帶來什麼後果?

影響資源配置的永遠是「相對價格」,若今天優秀大學生張三生產力較高,他在市場可領月薪二萬二,後段班大學生李四生產力低,月薪為一萬一,企業雇一個張三,就得放棄兩個李四,因此張三的「相對價格」就是兩個李四。

現在政府告訴企業:不管雇用張三或李四,只要月薪不到二萬二,都由政府出錢,請問企業會搶著雇張三還是李四?

答案是張三。因為張三生產力較高,同樣是免費,企業當然選質量較佳者。這就像政府告訴人們,買汽車是免費的,全由政府出錢,人們會搶著買進口豪華車而不是買國產車,因為支付同樣價格(零元),質量高相對於質量低產品的「相對價格」下降了。

同理,政府告訴企業,聘請生產力不值每月二萬二的大專生免費,企業不會雇生產力每月只值一萬元的,他們會搶著雇生產力值每月二萬二的。

用上面例子,本來一個張三值兩個李四,但政府推出22K政策,一個張三只值一個李四,張三變便宜了,反之李四卻變貴了,以前企業雇一個李四要犧牲半個張三,現在雇一個李四卻要犧牲一個張三,企業就更不願意雇李四。

22K政策的目的,本是想讓生產力較低的大專生更易就業,但結果適得其反,因為這些生產力較低的大專生,其「相對價格」被提高了,企業若雇用他們,就得放棄更多前段班大學生,這就降低企業雇用他們的意願。因此,這又是個達不到目的的政策。

其次,那些生產力超過每月二萬二的大學生,他們薪資是否會因為22K政策,被壓低到二萬二?若今天王五是名校畢業生,他的生產力在市場可領月薪三萬,政府推出22K政策,那企業是否只花22K就可雇到他?

王五每月能創造三萬元價值,但某企業卻只花二萬二就可雇用到他,那麼該企業立刻現賺八千元「租值」。但這個情況不可能持續,因為別的企業會競標這個人才,一直到王五月薪已反映其生產力為止。

在競爭下,那些生產力超過每月二萬二的前段班大學生,不會因22K政策就被拉低待遇,這就像政府推行基本工資每月一萬八,生產力超過此數的勞工,不會因為如此就變成每月只領一萬八。因此,坊間所謂「22K讓生產力較高的大學生待遇降低」,也是無稽之談。

這裡只談到22K對大專生就業的衝擊,還沒提到政府補助企業這些錢,也要從稅收而來。若再考慮此因素,22K造成的負面衝擊就更大。22K是一個既達不到目的、又毫無效益的政策,及早廢掉它才是社會之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88

業績增長的假象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ht4n.html
昨天,我在博文中說到,某國企董事長在過去六年裡,帶領企業提高銷售額1.5倍,淨利潤也翻番有餘。今天,我想起,這家公司在六年裡增發了兩次新股,攤薄了每股收益。所以,六年裡,該公司的每股利潤其實只增加了70%。另外,集團公司在資產注入方面還給予了上市公司很多優惠措施。公司佔用的銀行貸款也增加了幾乎兩倍。

我給董事長道歉:我高估了你這六年的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03

幻想的基金賣殼假象

近來,有部分上市公司透過基金認購新股,成功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進行一番大炒作。筆者用一個簡短的篇幅,談談一個幻想的假象,看來真的是必賺的方法。

首先,幾個上市公司老闆和炒作集團各出一筆現金,組成一個基金,基金投資的目的可能是一些時款的概念,例如科技、新能源、醫藥、租車行業等,並委任基金成員。

之後,這個基金利用所得的資金,認購其中一個老闆上市公司的新股,成為這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利用這基金的神祕性及概念的時髦性,炒作公司的股價。

再之後,入股其他老闆控制的股票、又或是成立一些所謂的合營公司,並提供貸款予這些公司,稱需要進行這些的時款概念的投資,但實際上資金可能透個再貸款予這幾個老闆的公司,把原有投資的資金退出。

再者,如可以的話,再進行配股或發行債券進行投資用途,那些持有的舊股,可以透過一些投資移民計劃,利用理財產品的包裝,吸引國內移民香港的居民,又慢慢減持之,這些都可以套現一大筆。

跟著,這些原有和新有資金套出來之後,又注入另外一些基金,再重複上面的兩步,這樣股價就可以進行概念性的重複炒作。基金的回報加大了,又可以引入新資金,原有老闆的資金就可以慢慢退出這些基金,成功套現。

最後,那些所謂股票投資及合營公司,無一經營虧損或失敗,全部資金泡湯,其後,可以利用資金耗盡的方法,利用供股、大手配股或其他技倆,這些背後老闆取回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就可以高買低賣賺一大把資金,又可取回控制權,這樣一舉數得。

雖然這些炒作計劃,理論上可能非常完美,但實際執行上如何處理,例如先炒作哪家上市公司?哪個概念靠譜? 如何選擇套現路徑? 賺得的錢如何分贓,這些都是可討論的地方,但如果遇上這些局的投資者,請小心想想是不是應該購買這些股票好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76

降準為什麽低效?金融空轉背後的GDP假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56

降準為什麽低效?金融空轉背後的GDP假象


上周,李克強總理先後光臨宇宙存款大行工行,以及宇宙基建大行國開行,央行也馬上跟進大幅度降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

為什麽要降準,與實體經濟增速迅速下降有關,這還得從GDP數字說起。一季度GDP數據公布之後,認為統計數據存在修飾、質疑之聲有之,認為調結構初見成效、自慰聲音亦有之。但是,筆者還是被其中一個數據驚到了:一季度貿易順差占GDP之比高達4%以上,也就是說按照支出法計算GDP=消費+資本形成+貿易順差的邏輯,去掉貿易順差之後的GDP增速可能嚴重高估!

出於對這個數據的好奇,我們做了專門的研究,並得出了重要的發現。

不計貿易順差GDP僅為3.53%?

根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5.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其中,出口3.15萬億元,增長4.9%;進口2.39萬億元,下降17.3%;貿易順差7553.3億元,擴大6.1倍。同期,GDP統計數據為14.07萬億,也就是說,貨物貿易順差占據GDP比例的5.3%之多!難道,出去貿易順差之外,GDP增速只有1.7%?數據太過驚詫。

當然不是,對外貿易里,除了貨物貿易之外,還有服務貿易,中國的服務貿易一直都是逆差、且不斷擴大的狀態。於是,筆者趕緊去找服務貿易的數據。

原來,前三個月的服務貿易差額還沒有出來,只有1-2月數據,貿易逆差為1804億人民幣。其中,旅遊服務是絕對的大頭,貿易逆差為1775億元,而運輸服務為-393億元。這個數字與中國出境遊人數持續增長,海外開銷巨大有關。

好,如果我們對3月的數據進行等比例估算,2015年一季度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可能為2662億左右。兩項綜合計算,一季度的貿易和服務順差也還將有4890億,占GDP的比重達到3.47%。

也就是說,不計貿易順差,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僅為3.53%?這個數據仍然讓人足夠驚詫。由於GDP叫做“國內生產總值=“國內消費總值”+“國外消費總值”+“國內資本形成總值”,在海外的消費國內經濟是獲益較少的。那麽,GDP竟然虛高到這種程度了嗎?

我們發現,還有一個數量值得懷疑,那就是資本形成=固定資本形成+存貨調整,由於一季度進口的各種大宗商品都在大幅貶值,而且相應的最終產品價格也在跌價,存貨價值可能在跌價。但是,到底跌了多少呢,沒人有這個數據的詳細統計!

於是,我們只能變換角度,看看GDP里的水分到底在哪里。

區域統計數據里的玄機

於是,我們又想到從區域經濟入手——盡管區域增速、區域總值往往比國家統計的高上一些,特別是增速往往高了1個百分點上下,但是,這依然是一個可資參考的變量。

首先,我們找了歷年數據比較完整的上海。一季度上海全市(GDP5815.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6.6%,增速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68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1901.32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3896.79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7.0%,比去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可見,上海的增速大約下降了0.4個百分點,與全國增速還是相符的。

然後,我們又找到北京。一季度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7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5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億元,下降0.6%,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937.8億元,增長5.6%,增速回落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816.7億元,增長7.2%,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總體看,北京的經濟增速下降了0.5%似乎也是合理的。

我們再去找天津。一季度,天津市生產總值3709.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9.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88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1805.02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881.13億元,增長9.4%。天津市去年GDP的增速是10%,等於下降了0.7%個百分點!似乎有點超預期了。

好,我們再找過去幾年和天津表現一樣好的重慶。2015年一季度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6.69億元,同比增長10.7%,較全國高3.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經濟增長11.2%。似乎重慶仍然在享受主動引入東部產業的紅利,看起來沒有問題。去年的增速是10.9%,下降了大約0.2個百分點。

接下來我們又在中部、東部找了幾個省市。其中,河南省增速為7%,去年是8.9%,下降速度驚人!雲南是7.2%,去年全年增速是8.1%,最後統計出來增速下降了0.9%。其中向下拉動力也是工業,增速只有5.2%。而四川增速為7.4%,去年則為8.5%,增速下降了1.1%……經濟表現不好的東北三省、河北和山西等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可以想見其增速肯定會更低。

也就是說,除了重慶(產業轉移)、上海(服務業占比極高)等少數地區外,其他地區的GDP增速降幅肯定都不止0.4-0.5個百分點!全國GDP增速在這時候下降只有0.4%肯定是值得質疑的。

因為各省的GDP是按生產法計算的,貿易順差不是單獨核算的,可以說,各省的數據更能反應生產端的變化。如果各省GDP的同比增速減少0.5-0.8個百分點的話,那麽,從生產法計算的一季度GDP實際增速可能為6.6-6.9%!

問題出在金融!

既然生產法更能反映國內經濟的情況,而支出法要考慮順差、存貨調整,我們就循著生產法更進一步。參考下表:


我們發現,按照統計局統計,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數據是沒有問題的,它們都是實物生產,有增值稅、工業增加值、生產稅等多種方式互相矯正——在區域可能作假,在全國層面這個數據是比較真實的。

那麽,如果有問題,問題一定出在第三產業的統計上。我們發現,在第三產業的子項里面,除了金融和其它服務業之外,竟然所有的增速都低於6%!嗚呼,中國的服務業真的很健康嗎?就算不計算房地產,零售、交通等各種數據都並不健康!要知道,這些是經過了價格調整的,不能第二次把原材料跌價問題放進去了。

但是,唯獨有一個數據讓人驚詫,就是金融業增加值的異常快速增長!具體到上海的話,金融對GDP的拉動已經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金融業增加值967.63億元,增長28.7%,增速大幅提高19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7%,這是不可持續的、不健康的。

換句話,實體產業越來越不好,而金融占比越來越高!沒錯,股市亦如此,市場的實際利率、金融成本也是如此。至於其它服務業,因為其中的主要項目之一就是政府服務,還有教育、醫療、科研等項目,我們暫且看不到細致的項目,但是因為政府赤字擴大、教育和醫療增速一直較高,總體增速較快似乎是合理的。

那麽,金融一枝獨秀問題就大了。降準降息也好,簡政放權也好,金融的錢無法進入到實體生產的大循環,只能進入股市,而通過股市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下榨、有效性極低,已經通過全球各國經濟所證明了!更何況,即使能夠進入,也只是給2000多家企業金融成本降低而已,對全局幫助有限,市場並不缺錢,缺的是可以投錢的好項目,過剩的過剩,飽和的飽和,平困居民缺少消費力則是結構性問題,這是明顯的金融空轉問題!

但是,正如我們再前面分析的。在金融空轉的問題下,降息尚且可以降低企業部分的融資成本(主要是存量),本來貿易順差較大的情況下,貨幣並不稀缺,而是缺少好的使用通路,降準的價值必然被大打折扣。而周小川行長在接受采訪時,對貨幣政策的效果本身也持有不確定性意見,為什麽還要大幅降準呢?

以筆者看,要麽利用尚且健康的中央財政,擴大基建投入,如鐵路、水利等,讓資金直接註入實體經濟,把短期資金作為長期投資;要麽忍受轉型痛苦,擴大收入分配,刺激低端群體的消費能力,甚至像2008年推行的汽車下鄉、空調下鄉等政策。在金融空轉的情況下,繼續擴大M2,非常值得商榷。

(轉自21世紀明天日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本文言論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未持有相關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36

政府緊盯你的每一分薪水 富人的金山卻坐視不管 財政部長你錯了!拆穿公平稅改假象

2015-05-18  TWM

總統馬英九在最近一次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自豪地說出,「經過稅改,亞洲四小龍中,我國的所得分配最平均。」但是在《今周刊》的獨家民調中,總統的觀察,卻與全民感受完全相反!

應付社會對於貧富惡化的不滿,總統與財政部長的稅改,永遠只有「所得」,卻忽視「財富」這個真正的問題。

正視財富不均,台灣的稅改,需要新腦袋!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楊卓翰 研究員.吳沛璇報稅的季節又來了,你是否已經開始準備報稅的資料?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深刻的剝削感

房東坐擁房產 該繳的所得稅卻比上班族少晚上九點,在企畫公司上班的李苑珍與丈夫才剛下班,回到台北市南港的租屋處,兩房一廳,室內不到三十坪,一個月房租三萬多元。

打開財政部的報稅軟體,他們夫妻,今年要繳的稅接近十萬元。除了保險,李苑珍並沒有投資,他們的薪資,每一分都得計稅。「辛苦賺來的錢,每年都要吐出這麼多、要繳這麼多的稅!」她苦笑著說。

她和丈夫早就放棄買房子,「房東每次來作客,都問我們什麼時候生孩子,我們都只能尷尬苦笑。連房子都買不起,怎麼會想生小孩?」李苑珍說。坐擁房產的房東,真實財富遠高過他們夫妻倆,但每年繳的稅卻遠比自己少。「看著房東送小孩去英國念書,退休後也不用工作,就等著收我們的房租,這叫我們怎麼甘願?」其實,就在李苑珍接受我們採訪的前一天,財政部部長張盛和才到國外領回了「全球最佳財政部長」大獎;頒獎單位是英國專業財經雜誌《The Banker》,主要得獎原因是去年推動了以「回饋稅」為名的稅制改革,對「高所得」族群加稅,「英國人崇拜羅賓漢,他們可能認為我做了一些羅賓漢會做的事吧!」張盛和這麼說。

羅賓漢,英國傳說中劫富濟貧的大英雄,他劫的富,是一路世襲財富的大地主,而非辛苦工作賺取所得的勞工階層,「但,部長去年的稅改,好像只是針對所得稅,沒有碰到這些大地主啊!」這種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正是現下台灣中產階級的心聲。

今年四月,《今周刊》委託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針對稅負問題進行民調,結果顯示,七成民眾認為台灣稅制不公;高達八成五的民眾認為,台灣稅制應該要修改,讓有錢人繳更多稅。

揭開殘酷事實

《今周刊》調查發現 台灣財富分配極度傾斜那麼,在一般民眾的想像中,台灣的有錢人究竟多有錢?財富分配究竟是多麼傾斜?五月間,《今周刊》委託美商全通集團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調查台灣民眾對財富分配的認知與期待。對比真實情況的結果顯示,民眾顯然還低估了富人所擁有的財富水平。

據調查,民眾「以為」目前台灣前二○%的有錢人,擁有全台灣五七.八%的財富;最窮的二○%民眾擁有全台五%的財富。

接下來,我們問大家「期待」的均富是什麼?有趣的是,沒有人想要「一人一元」的絕對平等,大家都能接受某種程度的分配差距。全民理想的分配中,最有錢的族群可以分到「台灣財」中的三七.七%,窮人拿到一○%,而中間族群可以拿到五二.三%。

然而,事實比大家想像得更加不堪,距離希望差距更遠。在一份根據瑞士信貸委託倫敦政經學院於去年針對全球財富分配的研究《Global Wealth Research》,揭開更殘酷的事實。台灣前五分之一的富人,擁有全台七四.七%的財富,中間族群可以拿到二五.三%,而最窮的族群只分到○.○四%的財富。

細看這份「真實」的調查,前一○%的富人,拿走全台灣六二%的財富;而前一%的富人,則拿走三二%的財富!

台灣貧富差距,絕不是官員想告訴我們的漂亮外表,巨大財富累積的面貌,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而稅制,這個對付貧富不均最重要的武器,在台灣,已經完全失靈。

根據行政院的國富淨額統計,二○一三年房屋及土地資產共計一一二兆元,較前一年增加了八.一兆元,占台灣資產淨額的七成之重。但是同一年的稅收中,房屋稅和地價稅等財產稅僅收到一三六一億元,只占總稅收的六.八%。同時,台灣的個人所得淨額只增長了三九二三億元,卻貢獻了總稅收的二二%。更誇張的是,綜合所得稅的收入來源裡,七三%都是薪資所得!

這個數字,呼應了李苑珍的感受,也描繪了台灣貧富差距明顯惡化的主因:勞工賺來的薪水,每一分都跑不掉,坐擁財富的地主,政府卻視而不見。這個數字,也點出了稅制的「財富分配」功能失靈的根本問題:推動稅改的財政部部長與立法委員,提供貧富差距情況資料的政府部門,根本搞錯了方向。

他們只有「所得腦」,沒有「財富腦」,應付社會對於貧富惡化的不滿,他們永遠只會從「所得稅」下手。官員自比劫富濟貧的英雄羅賓漢,但卻完全搞錯了羅賓漢眼裡的富人定義。

政府缺﹁財富腦﹂

財富集中度高於所得集中度 二十四年前已揭露政府官員缺乏「財富腦」的現象,大概已經存在二十年以上了。

在稅收資料上,政府公布的資訊看不到財產,而台灣唯一一份關於財產的官方調查「國富統計」中,也沒有財產的分配統計。事實上,主計總處︵原為主計處︶曾在一九九一年的國富統計中公布了財富分配狀況,二十四年前的台灣,最富前二○%家庭擁有全台五○%的「財富」,而這些富人之家在當年的「所得」,則占全台三八%左右。這代表從所得分配中,根本無法看出有錢人與其他階級的財富差距。

令人不解的是,國富統計自此之後再無公布財富分配的變化,彷彿忘了財富分配惡化程度高於所得分配的現實,而我們的立委,竟也像是被政府牽著走似的,逐漸忘了貧富擴大的根本原因。

過去兩年,在立法院的報告和質詢的公報裡,真正討論到「財產稅」三個字,只有兩次。其中一次,立委曾巨威還因為張盛和請假,而無奈放下原本的討論。這就是台灣,政府、財長、立委,多年來他們推動的稅改,不只是讓「稅」的財富重分配功能失靈,甚至,是一種適得其反的、迷航暴走式的荒謬稅改。

回顧過去的稅制大戰,不但圍繞著都是提高所得稅,竟然還降低財產稅。整個稅改的荒謬,從一場戰役中可以看出來。

強行降遺贈稅

五○%砍至一○%過程粗糙 竟無配套措施○八年,政府打算調降屬於財產稅中的「遺產及贈與稅」。時任財政部部長的李述德召集全國財稅專家,組成「賦稅改革委員會」提出建議,這一群專家中,包括了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朱敬一是台灣經濟與財政專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來台灣,就是朱敬一與他對談。

談起當年的賦改會,個性剛烈的朱敬一立刻搖頭:「︵遺贈稅稅率︶早就決定好了啊!邀請全國最專業的人做討論,都是白費工夫!」朱敬一說。

簡單地說,遺贈稅課的是「不勞而獲」的繼承財產,是教科書中載明最具財富重分配功能的一種財產稅。那一年,稅率直接從五○%砍到一○%。

原來,賦改會提出了各種稅率方案,即使其中一案的稅率確實降到一○%,也認定必須搭配消費稅與資本利得稅的補強配套。但是,提出建議案五天後,李述德在行政院提出的案子,就是直接降到一○%。最後,朱敬一乾脆退出賦改會。

財政部前部長何志欽也提出過降遺贈稅,但連他都認為,政府降遺贈稅過程太粗糙,「我們那時候計算,降到二○%是比較合理的,但是財政部卻沒有配套,直接降到一○%。」他說。在︽今周刊︾獨家民調中,也是最多民眾認為二○%至二九%才是合理稅率。一○%的遺贈稅率,到底何憑何據?

也難怪,財政部前部長林全痛批:「台灣的財產稅,是全世界最落伍的!」他指出,除了遺贈稅的「胡鬧」之外,台灣房地產持有稅的「土地價格」與「房屋價格」分切,始終無法房地合一,造成財產稅稅基嚴重不足,與降低遺贈稅後的資金效應相乘,不但造就了台灣房地產盛世,更成為皮凱提口中的「世襲資本主義」經典案例。財富差距,越擴越大。

沒有「財富腦」的官員,放著大筆財產不課,在過去幾年間,反而不斷回過頭來課所得稅。去年,張盛和喊出「有錢人回饋社會」的口號開徵所謂「富人稅」,將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從四○%提高到四五%。但是,「有錢人回饋社會」這句話,凸顯了稅改的最大荒謬。

財政部認定富人是「年收入一千萬元以上的高收入者」,「這些人可能有相當高的年度所得,但不一定有很多財產,離真正『富人』還有一段距離。」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營運長吳偉臺說。事實上,根據財政部的稅收資料,這些「富人」的所得,雖然收入比多數人高,仍有三成以上的收入來源是薪資。

高所得 富人

「有錢人回饋社會」凸顯稅改最大荒謬今年開始,除了調高所得稅率,兩稅合一股利所得扣抵也減半,再加上補充健保費二%,一刀一刀都是朝﹁高所得﹂下手,卻放走﹁高財富﹂。也就是說,年薪千萬的高階經理,在扣掉近半的所得稅後,根本談不上是擁有大筆財產的富人。

稅改十年,放掉財產,努力搾乾受薪階級,讓台灣的總稅收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逐年下降,一三年,台灣的租稅負擔率是一二.九%,就算加上社會安全捐,在全球都是偏低。政府放著富人的金山不管,緊盯你的每一分薪水。沒有效率的所得稅雖然高稅率,卻是低稅收,更讓勞動者苦不堪言。

「為什麼我們的租稅負擔率是偏低的,但是一般人的感覺卻很重?」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暨策略長吳德豐解答:「這是因為台灣的租稅結構出了問題。」吳德豐分析,現在台灣稅制的面向,「針對國內所得課高稅,但是財產稅及消費稅偏低課稅,這是台灣稅制值得進一步深究的地方。」他說。

現在,台灣的未來已經可以想像。第一個可能性,全民持續要求「公平」,政府則持續以「所得公平」回應,忽視台灣嚴重傾斜的「財富公平」。為了安撫全民對貧富差距的氣憤,政府不斷推動提高所得稅的假稅改,未來,台灣越來越多稅收僅依靠我們的薪資課稅。所得稅課的是「人」,而人都有腳── 人才不斷外流,就是台灣的未來。

後遺症一籮筐

受薪階級壓力大 人才出走成隱憂穿著高跟鞋,輕盈走過機場海關的黃小姐,就是「外逃」的年輕人之一。她看著熟悉的桃園機場,低頭看著自己手上的香港身分證,心中只有無奈。她是台灣人,擔任一家航空公司的空姐,持有香港身分證已經三年。雖然還有台灣國籍,她每年的新台幣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元的工作所得收入,都在香港申報。

「以我的收入,第一年、第二年,我不但不用繳所得稅,香港還退稅給我。今年終於要繳稅了,心裡還很緊張,但是一看,要繳的稅大概不到新台幣五千元。」黃小姐說。香港的低所得稅,不只吸引她,「很多同事像我一樣,但是,能怎麼辦呢?我又不是什麼有錢人,為什麼要負擔那麼重的稅?」提高所得稅,課的是流動速度快的人才。年薪百萬元的年輕人不願負擔這個荒謬稅率,更高薪的白領階級又怎能留得住?這就是現在張盛和打著租稅正義的大旗,調高所得稅的結果。吳德豐說:「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所得稅的趨勢都是往下調。今天我們財政部推出稅改,不是要追求公平,而是增加稅收。」他憂慮地說:「台灣的薪資水準低,高所得稅率讓它的實質收入更低,這是無庸置疑的。」當高薪人才出走台灣,誰來負擔稅負?答案就是「傻傻的」李苑珍,讓走不了的人,稅負更重。

另外一群人,不是走不了,而是不想走。六十歲的劉先生就是一例。他與妻子退休多年,沒有收入,但是住著新北市三層樓的房子。而且,因為沒有收入,在財政部眼裡,他是「沒有生存能力」的老人,還可以給他的兒子報扶養親屬,夫妻一扣就是十七萬元扣除額。

沒有收入的劉先生,名下房地產是繼承而來,世代相襲,若制度不變,未來也幾乎不用繳稅。去年台灣的核定遺產總額達六三三○億元,占所得淨額五分之一,但這些財產只要課一○%的單一稅率;反觀努力工作的所得稅,不但一分錢都跑不掉,最高稅率還到四五%,加上健保補充費,最高四七%。世襲財產低稅、努力工作繳高稅。

別悲觀,台灣,可以有第二個可能性。在這個可能性裡面,台灣人終於認清,稅改不能感情用事,人民能分辨真正的問題不在所得分配,而在財富分配。沒有財產稅的改革,都是假稅改。

民間越來越多的聲音,逼迫民意代表、政府官員,能夠對財產稅改革有更重要的影響。台灣的新稅改,油然而生,這個稅改,需要新腦袋、新工具。稅制將從財富角度出發,不只再探討所得稅,而是將財產稅、消費稅等稅制一併討論。

雖然從政治上來說,我們離真正的稅改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社會氣氛正在形成。《今周刊》民調中,民眾已意識到問題所在,遺贈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資本利得稅、財產稅,都是民眾最希望調升的稅目。

這股力量,需要引導到正確的地方,台灣人,應該有一個更好的稅制改革,這也將是一六年總統參選人的重大責任。

貧富差距的真相遠比你想的更醜陋《今周刊》「財富分配大調查」台灣前1/5富人,擁有全台74.7%的財富最富20%占有全國財富比率中產階級占有全國財富比率 最窮20%占有全國財富比率你以為,台灣的現狀是這樣的… 57.8% 37.2% 5% 你希望,美好的台灣應該是這樣的…37.7% 52.3% 10% 然而,這才是台灣的貧富差距真實模樣… 74.7% 25.3% 0.04% 註:調查時間2015/4/27至2015/5/2 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3.00%以內。

不限對象,有效樣本數1,068筆。問卷採Dan Ariely, et al.模型,受訪者分別回答各階層財富比率,以簡單加權平均數統計最終比率。委託單位:美商全通集團波仕特線上市調網48% 的民眾期待政府稅改,讓台灣社會的財富分配,更接近理想中的分配

同意 48%

不同意 13%

不回答 39%

加所得稅、減財產稅,讓財富分配更惡化!—— 三稅系成長變化12年來,所得稅成長79%,但財產稅只成長15%

2002 房地產稅減半

2009 調降遺贈稅

2013 重施證所稅、健保補充保費2015 調高邊際稅率、股利扣抵率減半未來 房地合一稅、房屋稅提高財富增長速度遠超過所得 9成 土地及房屋等財產都未課到稅

8.2兆元

財富

2012年國富淨額(總財富)增加了8.2兆元,其中9成都是土地及房屋,這些財產都未課到稅或僅課到微稅。

3920億元

所得

所得稅課稅範圍只有所得淨額,在2012年增加不到4000億元。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民眾最想要的稅改是什麼?

—— 《今周刊》台灣稅制改革大調查發現,營所稅、資本利得稅及財產稅是民眾最希望政府改革的部分單位:%台灣租稅負擔率12%,但因租稅結構失衡,近半數民眾的實際感受更沉重Q:「租稅負擔率」是各國衡量租稅水準的重要指標,是總稅收(不含社會安全捐)占國民生產毛額的比率。日本為16.7%、韓國為18.9%,你覺得台灣現在的租稅負擔率是多少?

負擔率14?29% 49.4% 負擔率11?13% 25.3 不知道/不願意作答 25.3 營所稅、資本利得稅及財產稅是民眾最希望政府改革的部分Q:如果政府進行稅制改革,讓財富分配更接近理想,你希望政府調升哪種稅?(複選)營利事業所得稅(企業要繳的稅) 61 資本利得稅(例如房地產和股票的獲利課稅) 54.3 財產稅(例如房地產持有稅、遺產及贈與稅) 44.9

個人綜合所得稅 17

消費稅(例如加值營業稅) 15 62.8%民眾認為,遺贈稅的合理稅率應在10% 以上Q:台灣遺產及贈與稅稅率,在2009年從50%調降到10%,你認為合理的稅率區間應是多少?

稅率0?9% 19.3 稅率10?29% 39.1 稅率30?39% 11.2 稅率40?49% 5.3

稅率50%以上 7.2

不知道/不願意作答 17.9 多數民眾不希望台灣消費稅調升Q:台灣的消費稅(加值型營業稅)從實施以來一直維持5%的最低稅率。鄰近各國消費稅日本為8%、新加坡7%、韓國10%、瑞士為7%,你是否同意調升消費稅?

同意 25.1%

不同意 42.0%

沒意見/不知道 3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9

小確幸不敵低薪 港人移台只是假象

2015-07-27  TCW


今夏,當你到台灣各大景點,是不是常遇見講廣東話、結伴成行的香港旅客?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去年香港、澳門來台觀光人次逾一百三十七萬,僅次於中國、日本、東南亞,成為台灣第四大旅客來源。

其實,不只觀光,近年來,「移民台灣」逐漸成為香港社會中備受討論的話題,加上「佔領中環」運動結束超過七個月,仍未見具體成果,眼看民主遙遙無期,逃離香港,成為部分香港人的唯一選擇。

去年九月,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有二一%的香港人考慮移民,從二○一二年的反國民教育、反陸客自由行,到去年佔中,政治、經濟快速傾中,導致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逐年下降,《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更認為,香港很可能出現「第三波移民潮」。

來台誘因:民主距中國較遠,又有人情味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時的兩波移民潮,香港人大多移民澳洲、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然而這一波移民潮,開始有人注意到台灣。

「香港人普遍對未來不抱希望,申請移民就像買保險,多一個身分也比較安心;對台灣的印象又很好,覺得台灣人很有人情味,自然會被吸引過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說。

台灣因為保有民主體制,又和中國隔著一道海峽,加上台港兩地距離近、移民門檻比其他國家低,彷彿成為香港人避世的後花園。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去年申請居留台灣的港澳人士達七千四百九十八人,比前年成長逾六成,創下歷史新高。

連今年三月,花旗銀行發布的調查報告都顯示,台灣是香港擁有港幣百萬元以上流動資產人士的亞洲移民首選。

但香港人真的那麼哈台灣嗎?仔細檢視各項數據,發現其實並不然。

首先,錯把居留當移民,是第一個問題。

雖然去年申請「居留」台灣的港澳人士創新高,但在七千多人中,包括近四千名來台念書的港澳生,以及工作、依親等,這些人沒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大多只在台灣短期停留,之後便返回香港,還不符合政府對移民的定義。

去年真正移民台灣的港澳人士,申請「定居」的共六百九十七人,不到申請居留的十分之一,想變台灣人身分的香港人,仍是少數。

「過去很多人誤以為申請居留就是移民,好像香港人真的全都跑來台灣。」大都會國際移民公司董事長陳應富表示。

再者,如果把比較時間拉長,單看申請定居人數,去年的六百九十七人,還不比九七回歸前三年,平均每年申請定居人數達一千六百人來得多。即便是中港衝突日益升溫的這三年,平均定居台灣的港澳人士約六百多人,並不像居留人數出現明顯增加。

若要真的移民,香港人還是偏好西方國家、澳洲。

今年初,香港保安局公布數據顯示,去年香港人最愛移民的前三大國家,是美國、澳洲、加拿大,又以美國達二千二百人為最;相較之下,申請定居台灣的人數僅約其三成。

「台灣吸引的大部分是香港一般中產階級,有錢、有能力的還是會選擇移民到歐美國家。」創建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文彪說。

因此,在香港,移民台灣仍是話題,卻沒有成為集體行動。不少想賺趨勢財的業者,也說商機並沒有外界想的大。

這半年,台灣各大建商、房仲忙著在台港兩地辦說明會,每週甚至帶兩、三組香港客戶來台看房,希望藉此拉抬低迷已久的房市買氣。

但是,熱潮卻不一定能換成錢潮。台灣房屋港澳來台置產服務中心副總彭明智說,以十到二十人的看房團為例,通常只有兩、三人成交,「並沒有到大家說的炒房程度。」對香港人來說,單純想投資,大可到其他國家,只有少數想在台灣長住者,才可能買房。

移民阻因:低薪人均所得輸香港,難賺大錢

為什麼來台念書、工作的香港人屢創新高,但真正落地生根的卻不到十分之一?

主要原因在於,對台灣的浪漫想像,終究會隨著日子消逝,小確幸該如何餵飽肚子,便成為最大考驗。

一直以來,提到台灣,香港人大多只有人情味、慢活、文青等想像,難了解台灣面臨的現實問題,例如低薪就是不少香港人移民台灣的阻礙。

「畢竟除了民主,民生也是一個考量。」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黃麗璇表示,通常會移民,都是為了安居、樂業,台灣對香港人來說,的確是個適合安居的地方,但能否樂業,卻是一大問題。

根據美國《環球金融雜誌》調查,若按人均購買力計算,二○一三年台灣人均所得約四萬美元,香港則達五萬三千美元,這使在台念書的港澳生畢業後,留台工作意 願不高。若要創業,除了得適應台灣市場,不少移民來台的香港人,只看到台灣租金便宜、創業門檻低,卻忽略台灣人薪資低,購買力不如香港,賺錢不比想像中容 易。

「我認識的朋友沒有一個在台灣開店做生意賺到錢。」旅居台灣的香港作家黎慕慈在《台灣買樓全攻略》書中寫道。

陳應富觀察,有意願和能力移民台灣者,大多是四十五歲以上的「準」退休族群,有辦法支付六百萬元投資移民費用,來台灣生活,一邊做小生意,沒有經濟壓力;若為了賺大錢而來,恐怕還得三思。

留才阻因:法規港澳生畢業兩年後才能留台

即便不介意薪資,法規限制也讓這些想留在台灣發展的香港年輕人,缺乏機會。

近年,來台念書的港澳生人數屢創新高,這些從大學時期就在台灣扎根的年輕人,理應是台灣吸納人才的最佳管道,卻因政府對外來人才的態度,是提防大過於吸引,因此失去留才機會。

過去,港澳生畢業後須回香港、澳門工作兩年,才能來台灣工作;直到去年六月,這個回國兩年的限制取消,只要畢業後在台灣工作滿五年,每年居留滿一定天數,第五年平均每月收入高於台灣基本工資的兩倍,便能取得台灣身分。實際成效如何,仍待時間檢驗。

去年三月,因為服貿爭議,台灣社會開始出現一種擔憂:「台灣會不會淪為下一個香港?」香港則因為一連串的中港衝突,把台灣當成一片尚未淪陷的淨土,這種氣氛,在去年佔中時達到高潮。

但香港《號外》雜誌前主編張鐵志卻直言:「台灣人先不用過度自嗨。」

他認為,現在香港人對台灣嚮往,甚至從此而起的移民熱潮,反映的只是香港人自己對香港未來的焦慮,並非台灣的吸引力有多大。

未來,當香港人「哈台」熱潮退去,我們得思考,除了現有的民主自由、小確幸外,台灣還有哪些價值、條件,能創造更好的環境,吸引人才落地生根,而非只是過客。

【延伸閱讀】移民台灣,哪裡比香港好?

● 較便宜:投資移民門檻僅新台幣600萬元,不像加拿大要投資逾4,700萬元● 空間大:2012年香港人均居住空間為2.59坪,台灣13.5坪,是香港的5倍多● 開銷低:2014年香港生活成本高居全球211座城市中第3名,台北僅61名● 房租低:以36.3坪的公寓為例,香港每月租金近新台幣20萬元,台北租金只有香港的17%● 步調慢:台北捷運電扶梯的速度是香港地鐵的2/3● 較民主:有投票權的公民都可以一人一票選總統,香港特首由間接選舉產生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87

午市盤點丨權重維穩小票跌慘 警惕盤面一大假象

周二(1月24日),滬深兩市未能延續前兩日的小反彈,上午主力狂拉權重護盤,滬指橫盤震蕩;而中小創則震蕩走低,創業板指盤中跌幅逾1%。就上午來看,“兩桶油”護盤,供給側改革板塊(水泥、鋼鐵、煤炭)站上最強風口,而妖股、莊股滿天飛,個股漲跌1:2,操作難度較大,臨近春節,近期量能持續萎縮,創業板的下跌更是暴露了其下跌中繼的本質。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39.81點,上漲3.04點,漲幅0.1%,成交額736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952.36點,下跌23.83點,跌幅0.24%,成交額98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69.6點,下跌17.72點,跌幅0.94%,成交額271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午盤,滬股通凈流入4.2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3.17億元。另外,周二央行開展了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包括100億元的14天期和100億元的28天期,還有1100億元逆回購資金到期,故今日實現凈投放資金達到900億元。

熱點板塊:

權重股表現不俗,供給側改革板塊成為上漲的主線,其所屬的水泥、鋼鐵、煤炭等板塊均漲幅居前。

期貨黑色系大漲,鋼鐵板塊期股聯動早盤大漲。三鋼閩光(002110)漲停,柳鋼股份(601003),河鋼股份(000709),華菱鋼鐵(000932)漲逾4%,太鋼不銹(000825),方大特鋼(600507),首鋼股份(000959)漲逾3%。

油氣改革板塊早盤逆勢反彈護盤。石油濟柴(000617)漲停,中國石油(601857)漲逾2%,中國石化(600028),上海石化(600688),石化機械(000852)漲逾1%。

OLED、草甘膦等題材股紛紛熄火,股權轉讓、次新股、年報高送轉兩極分化嚴重。

環保工程、軟件信息、電子信息等板塊跌幅居前。

莊股自成一派,同力水泥五連板,柘中股份、三鋼閩光、南京港、柳鋼股份紛紛走強。

消息面上:

1、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資監管工作會議即將召開。據分析,目前新疆國資混改率已達60%左右,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將是集團層面。新疆國資委將選擇部分集團企業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和自治區資源資本化運作平臺試點企業。

2、今年年初全國首批省份已經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正式簽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數目均在百億規模。北京市在2016年12月已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合同》,並在12月底將首筆500億資金劃入《委托投資合同》中約定的銀行賬戶。後續將根據《委托投資合同》的要求,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對所投資金進行投資運營。

機構觀點:

和信投顧指出,近期量能指標顯示:近日的兩市日成交維持在3000億左右的水準,創業板量能略減,顯示市場投資者謹慎的市場行為,因此後續反彈或修複中投資者須密切關註動量線指標的變化,如果量能指標仍難配合,則應小心市場回落震蕩,相反則可繼續短期修複反彈。值得關註的是目前上海綜指周線形態構成了典型的三角形形態,雖然近日反彈,目前仍處於下邊位區域位置。如果破位,則市場仍有可能進一步回落,反之,如果量能配合,化解下降三角形,則可維持反彈可能。目前需要密切觀察此軌跡形態的運行。

總體而言,由於從時間因素來看,接近春節長假,而市場經歷了短期反彈修複後,其再行追高的投資者或將大幅度減少。投資策略上,短線投資者可參與超跌業績增長類股票,但要控制倉位;而穩健投資者密切觀察量能變化,並保持耐心戰略觀望為宜。

山東神光認為,從技術上看,節前並沒有太大的突破,是縮量狀態下的震蕩格局。創指則恢複了以往的高貝塔表現狀態,前期反彈較好,今天調整幅度也較大,好的方面是一改之前毫無抵抗的弱勢快速下跌狀態,而之後還是要警惕在殺估值的政策導向下,不斷抵抗式陰跌的可能,所以,我們之前說反彈或由中小創領導之後,更傾向於這次反彈是減倉中小創的機會。

廣州萬隆認為,在兩桶油等權重逆勢拉升的護盤下,滬指窄幅震蕩與創業板跌幅逾1%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主力慣用的伎倆:借著指數的掩護,短線獲利資金從中小創撤退。這一假象也可能會誤導部分投資者慣性停留在節前紅包思維而繼續采取激進操作,但忽視市場回調所暗含的風險:雖然權重逆勢表現,但實際上兩市跌多漲少,更進一步,隨著超跌反彈畫上句號,結構性分化行情下弱勢股再度遭到資金大規模用腳投票,兩市大跌股數量開始迅速擡頭。

隨著結構性分化行情再度上演,弱勢股不僅會被打回原形,甚至有可能進一步下挫,所以對於業績地雷、短期連續漲幅過大、大股東天量減持這三弱勢股投資者需第一時間逢高調倉換股,將倉位配置到前期被指數拖累但年報業績亮眼的錯殺品種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65

首置假象


樓市亂象下、既有政府根本唔知樓市生態,以為可以向投資者宣告勝利宣言,話95%都係首置客。結果一條簡單「一約多購」漏洞,已經令辣招幾乎完全失效!

聽樓盤組同事講,搜集數據的同時,想找市場人士評論,點知相當困難,可能大家都唔想太過高調揭破而家既漏洞。

但紙又點會包得住火? 淨係睇一個嘉匯全盤累售500幾伙,就有近四成用呢種方法交易。而且聽聞投資者「搞盡腦汁」,除左動用父母子女Quote,更甚係夫婦分契,將業權只歸一個,另一個名額就可以變成首置客,有律師樓甚至聲稱提供一條龍即日分契再買樓服務,一樣得左!

樓市亂象下,怪象叢生,雖不至於好似內地夫婦搞到要離婚買樓,但夫妻分契會唔會有後遺症? 日後又會唔會發展到家人為爭家產反目,好戲在後頭。

施老闆轉軚效應下,更多分析員亦由看淡變成好友,大條道理就係跟施老闆效應,所以此時此刻大摩提出樓市危機論,大有忠言逆耳既孤獨。

今個星期加息預期改變之快、資深賓卡都形容從未所見,而且加息機會率達九成,更加係匪夷所思,似乎耶媽真係諗著做埋呢屆算數,索性唔理個瘋狂總統有咩後著,總之加左先算。

所以大摩提出加息可能引發樓市調整,其實關鍵正正在於供款能力。銀行界個個話香港唔需要即時跟隨美國加息,似乎就同真正供緊樓既人士脫節:大家可以問下自己屋企個「財政大臣」,到底呢幾個月樓按供款多左幾多。

唔好忘記,新供樓人士仲要過金記三厘既壓力測試。如果供樓與入息比率,由目前63%,真係加到大摩講75%,咁同歷史平均水平46%,已經高出六成幾,離97年歷史高位93%既「爆煲水平」,已經愈來愈近。

其實要數樓市風險,大家都話政策先係最大變數,但予其關心未來幾個月係加辣定唔加辣,倒不如留意兩個特首候選人房屋土地政綱。

坦白講,其實係高度相似,曾俊華提出應該長遠政策可以有六成人入住公屋居屋,拆局早已表態贊成,最好令私樓市場愈縮愈細,咁就算出現更高天價都不影響民生。

至於林鄭,佢本身就相當熟悉土地政策,亦提出John Tsang類似在私樓及居屋之間,設立港人首置上車盤,定價介乎居屋同私樓之間,不同在於價錢與樓價脫勾,反而參考入息中位數,概念上同新加坡組屋貼近。

面對中資「盲搶地」、再增供應似乎都難壓抑樓價,林鄭提出可以優化招標機制、在不開名情況下公布其他標價,等市場自行判斷是否合理,此點實屬可取,但絕非冶標冶本之法。

彭博新鮮出爐「最苦難指數」,香港有幸成為包尾大班:即係屬於最不痛苦行列。不過指數計法相當單一、只統計各國就業及通脹數據,並無包括居住環境同貧富差距,如果計埋呢兩項,恐怕香港絕對有能力奪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00

假象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062209

  聯通(762)周二深夜公布以13.24元配股給母公司集資880億元,較當天的收市價12.04元有9.96%的溢價。

  看了新聞之後如果今早興奮地去以開市價的12.4元追貨那就錯了,收市其股價跌至11.68元,賬面即時不見了0.72元,幅度為5.8%。

  事實上過去一段時間,聯通一再借助混改的消息炒作,消息落實之後本周一復牌其股價曾經再炒上13.24元,其實那是最好的走貨機會,若然興奮地高追又錯了,三天之內賬面又不見了1.56元,幅度為11.78%。

  朋友五年半前以平均價13.63元買了聯通,一困就是五年半,若然計入這五年多來已收的股息,實際成本只是12.7元,本應把握機會先走一走貨,可惜朋友想到的是:「我是13.63元買的,仍然沒有錢賺。」卻不去想這手貨買入之後其股價曾經跌至7.7元,賬面損失了43.5%,如今已經不用輸,為何不走貨呢?如今一錯過機會,又不知要再等多少年才有機會脫身了。

  其實聯通以13.24元作價配股給母公司這種「左手交右手」的交易怎能作為參考?以這種作價作為參考而入市隨時中伏。

  就以亞洲資源(899)為例,該股於七月十日以0.25元配股,較其收市價的0.121元高出1.06倍,有人「信以為真」,以為有「便宜貨」撿而高追至0.2元,結果當天其股價已經跌至0.155元收市,今天更跌至0.115元,高追者賬面不見了42.5%,損失慘重。

  這個世界,哪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太過顯眼的便宜是撿不過的!

  就以聯想集團(992)為例,於四月二十一日竟然傳出母公司擬以6-6.3元將其私有化,股價即時由4.97元跳升至5.21元,較傳聞中私有化的價錢竟然有13-17%的折讓,世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呢?結果當日其股價收市已經跌至5.1元,這已經顯示了私有化的可能性不大,今天更已跌至4.33元,憧憬私有化而高追者賬面又不見了0.88元,幅度為16.9%,雖然跌幅不算大,但已經是「哭得一句句」了!

  所以說,這些太顯眼的「便宜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假象」,信不過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