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08年油價大跌之䛧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10/2008.html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 October 2014]有一篇由Kenneth M. Pollack撰寫的文章『An Army to Defeat Assad』,文中披露美國政府正進一步調撥美金5.00億元以支持敍利亞反對派,同時亦撥了美金6.60億元支援約旦對敘利亞難民的人道援助(真係大手筆,不知道是否用這個項目出水做其他「人道援助」)。面對敍利亞這場已經死了近十七萬人的內戰,Pollack倡議美國有道義(收拾茉莉花爛攤子?)應該資助成立一支兩至三旅(Brigade)由本土敍利亞人組成的新敘利亞軍(人數約五千人)以同時兼任推翻現敘利亞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Hafez al-Assad)政權和消滅區內包括I$I$的恐怖份子(要短時間成立一枝人數如此少的阿拉伯部隊對抗如此多敵人,米帝的確是天下無敵)。雖然近日西方展開對I$I$的空襲,但I$I$不但兵臨巴格達城下,同時亦在土耳其邊境圍堵庫爾德城市Kobani。筆者拙文『年薪十萬美元的筍工』曾問究竟誰是I$I$的金主呢?由Pollack一文可見,巴沙爾政權和I$I$在米帝可能同是羅剎人撐腰的一丘之貉!
Ed Morse於金融時報撰文『Winners and losers from oil price plunge』剖析油價近日急跌的原因,其中一點他以陰謀論指出是沙地阿拉伯刻意造低油價最為有趣。正如筆者的『石油系列』指出,自1970年代以後沙地阿拉伯作為石油Supply of Last Resort幾乎可以完全操縱油價。對於賺了幾世也用不盡的美金,開採成本低的沙地阿拉伯出產石油的考慮已非純粹經濟上的回報,而是可能利用石油作為武器達到某種政治上的利益。

Ed Morse指出沙地阿拉伯其中一個目的是打撃環球頁岩氣和油砂業務。以米帝頁岩氣為例,油價必須在每桶90美元以上有利可圖。沙地阿拉伯以本傷人的目的是要把高營運成本的對手趕盡殺絕。另一個筆者更相信的原因是沙地阿拉伯和米帝有默契地以推冧油價打撃羅剎人在烏克蘭西進和在中東以巴沙爾政權(和I$I$?)進行代理人戰爭(Proxy War)的氣焰。事實上在1980年代令蘇聯倒台的不是優越的西方民主自由資本主義,而是油價大跌。當中沙地阿拉伯有否配合米帝而推冧油價天曉得。有趣的是布蘭特原油於2008年7月4日見每桶143.95美元高位後便跌至2008年12月26日每桶33.73美元。無獨有偶,俄羅斯軍隊於同年8月8日介入格魯吉亞(Georgia)境內始於同年四月的南奧塞梯戰爭(South Ossetia War)。雖然俄軍在短短五天戰爭內成功支持親俄的南奧塞梯民兵撃潰親西方的格魯吉亞政府後「撤出」,但之後油價急速下跌,這會否是沙地阿拉伯應西方要求推低油價以竭止以石油作主要收入來源的俄羅斯進一步揮軍中東的經濟戰?
是耶?非耶?!決定油價因素基本上只有一個,便是沙地阿拉伯的取態而非什麼供求經濟學究理論,這反正是筆者所相信矣!無論如何這可不是對中海油(00883:HK)一個利好的訊息。油價會否繼續下滑,且看羅剎人在烏克蘭和I$I$事件上會否和西方妥協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