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繼續整理我國SIPO與SFDA兩個部門制定的與藥品生產相關的政策規定,補充了國際專利申請以及醫藥招標政策的內容。下午則整理我國醫藥、仿制藥行業的市場數據。這邊主要匯報一下數據收集的情況。
數據收集主要來源於各個券商的研究報告,由於統計口徑不盡相同,因此數據之間會存在一定差異,但是數據反映出來的整體行業狀況和發展趨勢是一致的。
(一)我國藥品企業現狀
我國藥品企業總體而言,規模小、集中度低、同質競爭廣泛存在。藥監局2012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化學藥批號超過12萬個,品種僅為7000多個,對應一個品種有18家企業在同時生產,部分品種生產企業超過100家。眾多報道和期刊文章都有提到,2013年仿制藥占國內化學藥市場的比重超過95%。
此外,我國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低。以2010年數據為基礎,全部制藥企業中只有1/3的企業進行了研發投入,主要制藥企業的投入比例不到1%。而同期的世界主要專利藥企業和仿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16%和6%。
從申萬-醫藥制劑行業的公司數據來看,2006-2013年研發費用占比由1%上市至4%。可以看出我國制藥企業研發投入在增加,但目前整體水平仍然較低。
(二)國內藥品生產批文數量
2007年新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頒布之後,藥品獲批的門檻明顯提高,獲批數量大幅下降。在瑞銀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中,SFDA提供的藥品獲批數量如下圖所示:
(三)仿制藥市場份額
2012年,IMS對我國醫院市場的統計表明,仿制藥份額(處方量)占比達到60%以上,專利藥占比不足10%,其余為中藥。在各類藥品銷售機構的分布如下圖所示:
從2010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城市和農村疾病死亡率最高的是惡性腫瘤,分別占比27.8%和23.6%,接下來依次為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疾病譜與藥品市場直接相關,與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
最後,蹭著祖國母親的福利,十一的天氣據說還不錯的樣子,回家玩一圈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