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存在、認知和符號的世界尋找投資機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82

本帖最後由 J.Wong 於 2014-9-30 18:13 編輯

在存在、認知和符號的世界尋找投資機會
作者:黃燕銘 喬永遠

在20多年的證券研究實踐中,我的感受是,要從哲學角度理解證券研究,並掌握科學的證券研究方法,首先應當能夠正確區別存在、認知和符號三個概念,並能夠運用這三個概念來尋找證券投資機會。

西方哲學所闡述的存在、認知、符號,我們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意思來理解。存在即是客觀存在的與我們人類主觀的觀察、意識等不相幹的客觀世界。認知即是人類對這個客觀世界的認識因而是屬於內心世界,符號是人們把內心的認知用語言、文字、圖表等表達出來的符號世界。

送你證券研究的三朵花

在證券研究中,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上市公司經營的實際情況可以被理解為客觀世界,投資經理或者分析師對國民經濟的考察或者對上市公司調研而形成的認知可以被理解為內心世界,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統計報表以及上市公司公布的會計報表,其實是符號世界。當西方的哲學家提出存在、認知和符號的三個概念時,遠在公元前的古印度佛學大師已經在《金剛經》中總結出“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的感嘆(這句話本身有非常深刻的含義,本文只是做粗淺解讀)。他們以世界、非世界、名世界來對應了今天我們可以通俗易懂的客觀世界、內心世界和符號世界的三個概念,而對這三個概念,黃燕銘則分別用樹上花、心里花、紙上花來形象比喻,他們的關系猶如下圖所示:



借助於上面的這些概念,讓我們來看看會計師和證券分析師之間是如何配合完成從信息披露到證券投資的決策過程,也就是簡單的會計到金融的過程。上市公司在管理層的帶領下經營(存在),會計師對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確認,然後對經營情況進行計量(認知),然後編制出會計報表進行報告披露(符號),確認、計量、報告正是會計工作的三步曲。

分析師與投資經理解讀會計報表(符號),或者與其它分析師和投資經理會談交流(符號),並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存在),通過報表的解讀、與他人的交流以及對上市公司的實地調研從而形成對上市公司的看法乃至預期(認知),最終把這種看法和預期通過相應的金融工具在證券交易中表達出來,而交易的結果即形成了價格(符號),而價格又指揮了整個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從而影響了實體經濟(存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投資經理們的交易行為最終又影響了客觀世界,因此客觀世界、內心世界和符號世界之間是個相互影響的過程。



哲學不僅要幫助人們獲得智慧,同時也要幫助人們借助智慧來解決現實問題,畢竟“色即是空”的後半句是“空即是色”。我們在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後,還要用對本質和規律的理解來指導我們解決現實的問題。在日常的證券投資與研究中,上圖中的哲學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基本的證券研究方法論。

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是:1、股票價格究竟是樹上花(存在)、心里花(認知)還是紙上花(符號)的反映?2、如果股票價格是心里花(認知)的反映,那麽人們的內心世界(認知)是如何形成和變化的?3、如何用這種分析方法來尋找和把握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關於這三個問題,我們分項解釋,並舉出案例。

股票價格是樹上花、心里花還是紙上花的反映?關於這個問題,在《股票價格不是樹上的花》的文章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原文是如此描述的“樹上的花開了,人們心里的花也開了,股價漲不漲?漲!可是樹上的花不開,人們心里的花可不可以開?可以。股價漲不漲?漲!......一樣的,有一天樹上的花終於開了,可是人們心里的花卻在謝,股價是漲還是跌?跌!......這個小故事告訴大家一個結論,股票價格不是樹上的花,而是人們心里的花。股票價格不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而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反映。”為什麽?原因很簡單,價格的基礎是價值,價值的基礎是什麽?是人們的預期,預期在哪里?在人們的心里!

在這里我們還要特別強調,價值與價格有本質區別,價格是在交易中形成,呈現在交易所的行情揭示板上。而價值卻是在人們的心里,是一個似有似無的東西,價值究竟是實有還是虛無,這本身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哲學問題。在此我們明白,股票價格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反映,不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並且也不是符號世界的反映。相信部分投資者已經能夠理解,看著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報表或者跟著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做投資,是要失敗的,然而不幸的是,可能還有人在這麽做,畢竟統計報表和財務報告,都只是一個符號世界的東西。

符號世界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人們的內心世界反映到股票價格里去,這里面要註意兩點,一是符號世界不會直接反映成股票價格,二是符號世界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是個非常曲折而複雜的過程,這就需要專業的分析與解讀。同樣,客觀世界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人們的內心世界反映到股票價格里去,同樣要註意兩點,一是客觀世界不會直接反映成股票價格,二是客觀世界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更是個曲折而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人們會執著於“我見”,把“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錯判成客觀世界真實的存在,由此人們在時間序列上不斷地調整“我見”,然後以為客觀世界在變,熟不知變化更大的其實是人們的內心世界。證券投資到最終必須破除“物見”和“我見”,而這是件非常非常困難並且非常難於理解的問題,本文不予細說。

如果股票價格是人們心里花的反映,那麽人們的內心世界是如何形成和變化的?這個問題可是證券研究中的關鍵。說到股票價格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反映,有人就會認為,那麽證券研究或者投資就是一個“猜心”的過程。如果把證券研究與投資只是簡單地理解成一個“以我的心去猜眾人的心”過程,而放棄對客觀世界和符號世界的研究,那麽證券研究和投資就會進入虛無的斷滅之見,這是不可取的。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存在離境的心,也不存在離心的境。這個境包括了客觀世界和符號世界,就如上文所言,客觀世界、內心世界和符號世界本身就是相互影響的,客觀世界的變動、符號世界的變化都可以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而內心世界本身又是在變化的。證券投資與研究之難,在於每一個投資者都難於把握住其他的眾多的投資者的內心世界,這就是為什麽金融學家們用盡了各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卻一直沒有辦法建立起準確的股價預測模型。人的內心世界本身是一個“不可取、不可說”但在證券交易中會被表達出來的東西。我的建議是,在證券投資中我們不僅要研究客觀世界、符號世界,還要註意體驗和觀察眾人的內心世界,之所以用體驗和觀察而不用研究這個詞,是因為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可以用科學方法去研究的問題(個人之見,可能還是有很多讀者會不贊同)。

如何用這種分析方法來尋找和把握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核心在於,我們不要認為客觀世界變了或者符號世界變了,就以為股票價格會變,甚至認為是同方向地變,上市公司公布好業績、國家統計局公布好數據後(符號),股票價格卻是跌的現象已經比比皆是。另外,分析師去上市公司調研,發現上市公司經營紅火或有好項目上馬(存在)就去推薦投資者買股票,結果股價不漲反跌的情況也可以經常看到。原因很簡單,這種經營紅火或者上好項目的狀況早就為市場所認知,也就是已經被市場所反映(Price in)。因此,在證券投資中,當我們看到某種現象發生變化時,首先要問自己,這是存在變了,還是符號變了、還是眾人的認知變了?註意是眾人的認知而不要執著於“我”的認知。要區分這三者其實不難,多用心、多練習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確認是存在在變或者是符號在變,那麽我們一定要追問,眾人的認知會如何變,只有給出了眾人的認知會如何變的答案,股票買賣的方向和時機才能夠略顯清楚。我們必須明確,看著符號的變動時間和變動方向買賣股票是個錯,看著存在的變動時間和變動方向買賣股票也是錯(人們更容易犯這種錯),必須看到眾人認知的變動時間和變動方向才能夠去做投資,這種研究方法對於價值股如此,對於成長股其實也是如此(其實,不僅適用於股票,也適用於債券)。



最後我們來做個現實中的案例分析吧,更多的案例在我們實踐中可以經常被找到。2014 年4 月30 日,國家鐵路總公司公布2014 全年的鐵路投資計劃從7200 億元上調至8000 億元。由此鐵路設備類的股票價格會如何變動?買股票還是賣股票,還是不買不賣?我們先看一下,從7200億變成8000 億,究竟是存在變了還是符號變了?顯然是符號變了。在這個案例中,我們需要知道認知也就是人們對2014 全年的鐵路投資規模的預期從多少變成了多少?在給出這個答案之前,我們是否需要先知道存在也就是截至2014 年4 月30 日的鐵路投資實際發生額,是從多少變成了多少?其實在這個案例中,存在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不重要。在這個案例中,我們需要重點觀察人們對2014 全年的鐵路投資規模的預期從多少變成了多少。

假設人們之前的預期也是7200 億,信息公布後也同步變成了8000 億,即出現了正向的超預期,那麽股價應是相應上升的,但問題沒有那麽簡單,因為人心是個複雜的過程。如果在有關信息被公布之前,人們已經預期到國家有很大的可能上調全年鐵路投資規模到8000,後續由於信息公布的結果與人們的預期相一致,則人們的認知保持不變,超預期為零,在這種情況下,股價應是不漲不跌。也許會有這樣情況,在信息被公布之前人們的預期已經被上調到9000,然而不達預期的信息公布導致人們的預期被下調到8000,出現負向的超預期,則股價應是跌的。也許還會有這樣情況,原來人們的預期已經是8000 了,信息公布後,人們預期全年的投資規模進一步上調到9000,高於公布的8000 的息,因為這是年內的第三次上調,導致人們進一步形成第四次上調的預期,由此股價也會漲。在這案例中,究竟是屬於以上哪種情況,大家回過頭去翻看當時的股價表現即可略知一二,當然研究方法不是用來回溯過去,而是要幫助我們預測未來。在這個案例中大家可以發現,以存在、認知、符號來建立證券分析的框架,並且以尋找認知(內心世界)的變動而尋找投資機會,和黃燕銘之前一貫主張的投資機會主要(當然不是全部)來自於超預期的思想是一致的。

另一個現實的案例是2014 年以來A 股全市場的上漲。年初時市場基本只有看空的聲音。很多人執著於經濟數據、GDP 和企業報表來做大勢研判,卻不知道經濟數據和企業報表只是名世界,而不是內心世界。我們策略喬永遠團隊在4 月初提出看多400 點大反彈。敢於看多,提示拐點,源於我們對內心世界的認識和觀察。也許經濟確實在下滑,但股票市場卻已經漲了接近400 點的幅度,創出18 個月以來的新高。是經濟環境存在改善了嗎,還是人們對市場的認知在變化?我看是後者。如果存在已經被市場所認知,我們就不應該再被困擾。找到新的改變認知的因素才是理解市場的根本所在,才不會錯過2014 年波瀾壯闊的行情。

由此可知,如果不理解眾人的內心世界,而只是一味地拿著每個月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去做大勢研判,或者只是看著每個季度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數據去做投資,那是錯誤的;同樣地,如果不理解眾人的內心世界,只是一味地執著於宏觀、行業、公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狀況去做研究和投資,其實也是錯誤的。

如果能夠理解了這個問題,就可以明白,為什麽研究團隊的組織框架中,要把宏觀研究和策略研究分設,以及行業公司研究與股票研究其實並不是一回事。證券投資是一個從外在的境(客觀世界與符號世界)到內在的心(內心世界),再由內在的心(內心世界)通過投資行為(交易工具)去影響境(客觀世界與符號世界)的過程,即所謂“沒有離境的心,沒有離心的境”,因此也就是沒有絕對的唯物與唯心之分。

讀完本文,建議大家記住存在、認知、符號三個概念,或者樹上花、心里花、紙上花三個比喻,然後在日常的投資和研究中逐步體驗。需要尤其記住的是,以樹上花、紙上花的變動為依據而忘卻心里花的變動去做投資,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本文所講的投資研究思想,既適用股票,也適用債券。既適用價值股,也適用成長股。本質而言,所有金融資產的定價原理並沒有區別。(本文作者就職於國泰君安證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