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1 15:49 編輯 《阿里巴巴啟示錄》: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作者:格隆匯 陳建宇 用50萬元成立的阿里巴巴,僅僅15年時間就做到1.5萬億元市值,成功超越中石油、工商銀行等壟斷國企,成為中國第二大市值企業;在國際上也超過了寶潔、輝瑞、豐田、可口可樂等超級巨頭,譜寫一段世界傳奇。 20多年前,馬雲第一次高考落榜後應聘酒店服務生被拒絕,找了個蹬三輪送雜誌的零工。三次高考才考上,畢業後當老師。業余辦過翻譯社、背著書包賣過小百貨,多次創業失敗。 創辦阿里巴巴之後,起步非常艱難,競爭對手易趣當時處於壓倒性優勢地位。阿里巴巴資金緊張時銀行里只剩200元。 馬雲的堅持獲得成功,他的成功在於: 1,看準電子商務大方向。只有播下龍種才有堅持的價值。如果馬雲堅守翻譯社,就是執迷不悟而非堅韌不拔。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就是不能看錯大方向。 2,堅持兼具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企業理念,實現多贏。馬雲通過網絡讓商品與客戶零距離,“讓交易透明、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惠及廠家與客戶,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這與松下幸之助的“自來水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蓋茨的“讓每一張桌上都有一臺電腦”、百度的問不倒、騰訊的即時通訊給無數人帶來便利,實現企業、股東與社會的多贏! 3,溝通與獲取支持的能力。馬雲偉大的夢想與一口流利的英語為阿里巴巴引進高盛及軟銀的2500萬美元帶來便利,這筆風投為阿里巴巴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阿里巴巴只有一個,但阿里巴巴給中國創業企業帶來有益的啟示: 1,無論是創業還是買股票,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選擇具備巨大成長空間的朝陽行業,否則,與成功將南轅北轍 2,在正確的方向上長久堅持。馬雲做阿里巴巴15年堅持不懈,軟銀投資阿里巴巴15年,在ipo 時一股不賣,這種定力給他們帶來巨大回報。對於優質低估成長股,要有足夠的耐心捂住足夠的時間。 3,中國市場足夠大,做好中國市場就能成為世界級企業。堅守一個有價值的夢想,比如,讓中國的河流重新清澈見底,讓每個孩子都能吃到健康的有機食品,讓父老鄉親共同富裕等等,一定能實現多贏。 炒股要看20年絕不是一句口號 孫正義買阿里巴巴 南非傳媒買騰訊 劉元生買萬科 都證明長線是金 反面教材是: 1,李澤楷如果不賣騰訊,後面什麽都不用做就比現在強得多 2,高盛是個頂級投行,當年的500萬美元阿里巴巴投資估計提前轉讓了不少,現在傻眼了。苦哈哈到處搶投行項目,還不如守著那500萬美元的阿里巴巴,如今可是值188億美元!相當於高盛目前市值的22%! 所謂一動不如一靜,對於偉大企業,與其折騰,不如守住不動如山 騰訊2004年上市至今,股價複權後上漲200倍,僅僅11年而已。 11年前投資100萬今天就是2億元。 11年前,香港能拿出100萬的多如牛毛。 11年前,香港人對一河之隔的深圳騰訊絕不陌生,很多還是QQ的用戶 11年來,騰訊的業務蒸蒸日上,年年創新高 但是,11年來,香港人、大陸人、美國人在騰訊股票上進進出出,每天交易額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每年光交納的稅費就有幾億元 11年來,無數投資者做空騰訊,認沽證、熊證卷走投資者無數財產 問題一: 騰訊漲了200倍,超級大牛股,香港因此股成就了幾個億萬富翁? 問題二: 11年來,為什麽騰訊賣不完的熊證? 為什麽要做空騰訊? 問題三: 11年來,在騰訊上折騰的那麽多投資者,賺錢的多還是賠錢的多? 問題四: 騰訊給我們什麽啟示? 問題五:如果現在有一只股票,將來可能漲10倍,你能賺到幾倍? 問題六: 如果現在有一只股票,將來能漲100倍,你能賺幾倍? 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 辦法總比困難多 阿里巴巴的成功,絕不僅僅是一段世界級的傳奇故事,它更是一聲驚雷,炸響在我們每個人頭頂的天空: 15年前,你的資金應該超過阿里巴巴的50萬元,今天,阿里巴巴市值1.5萬億元,你的市值漲了多少? 萬科1991年上市以來複權上漲600倍,你的市值漲了多少倍 十年來,你錯過多少只十倍股?為什麽錯過? 馬化騰賣騰訊無可厚非,小馬要享受生活,要搞風險投資都是應該的與必然的,就像蓋茨減持搞慈善一樣 有一點可以肯定,以目前的股價,港股未來三年內一定會有數只十倍股,你能捂住嗎? 關於捂股與波段操作的關系: 1,如果是一個具備巨大成長空間的龍種,原則上捂股就可以了。波段操作踩準節奏當然能加大收益,但這個工作難度不小,高拋低吸搞不好成了追漲殺跌。但是,如果手中有幾只龍種股,還是不同行業的,適當進行切換是一種可行之道。 2,具備較大成長空間的虎種股,處於風口初期介入,風力最猛時擇機離場。這些往往是周期股或題材股,比如巴菲特買賣中石油就是如此 3,基本面較差的股票原則上不碰,即使有時漲得挺歡。股票市場誘惑太多,每天漲停板吸引人眼球,如同迷幻藥,分散了對龍種股的註意力 股票有九品 一品股: 處於朝陽行業、有極寬護城河、盈利模式清晰、成長迅猛、管理規範的中小市值 企業 二品股: 在某一個方面比一品股弱,或者在兩個方面略弱 三品股: 競爭性行業的領跑者;剛走出谷底的周期股;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等 四品股~九品股,一個不如一個,股市之中70%以上的處於這個範圍 一品股屬於可以長捂的,比如N年前的谷歌、騰訊、茅臺 二品股屬於長捂為主,大波~段時可以切換的。比如N年前的同仁堂科技、華瀚生物、恒瑞醫藥、雙鷺藥業、承德露露等 三品股是一定要做大波段的,典型如有色金屬股、階段性熱門股 四品股以下就不要買了,也就談不上捂不捂的問題 做股票最偉大的工作是: 在早期挖掘一品股、二品股並重倉持有 這需要超前的眼光、豐富的經驗、巨大的魄力、恒久的耐心 這個工作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人都在05年買過茅臺、雙鷺藥業,或在09年買過同仁堂科技、騰訊,只是多數人沒捂住而已 很偉大的事情是: 抓住每一次大的風口,並在高位撤出。這個做好了,複利那是驚人的,只是這個難度實際上比做一品股二品股還大 而多數人因為貪便宜或者受各種放量長陽線所迷惑,在四品~九品股的池塘里搗漿糊,除了貢獻傭金印花稅之外,就是隨大盤隨波逐流而已。 兩地股市幾千只品種,只要抓住生命中少數幾只就足矣。 讓那少數幾只未來的一品股二品股讓你的市值漲1個或2個數量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