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人民幣的“通行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235

“滬港通”運行流程圖。 (曾子穎/圖)

國內的錢想出去,國外的錢想進來,滬港通正是破解“貨幣圍城”的政策努力之一,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能待上10年的機會”

“滬港通就像一個引爆點,點燃了市場。”深圳一家私募機構研究總經理如此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

過去半個月,隨著滬港通落實的消息密集傳出,上證指數拉出一輪令人矚目的上漲:8月31日晚上證所通告首次滬港通全網測試順利完成,帶動上證指連續三日上漲近80點;滬港通四方協議於9月4日正式簽訂,再度推動上證指數突破2300點。

香港股市也同樣走出了一波行情:恒生指數一周內上漲498點,收複25000點大關並創下六年新高。

港交所統計數據顯示,港股8月份日均成交額進一步放大至722.27億元,單位信托基金在7月份環比增長93.8%的基礎上,8月份再增加55.1%。全球型基金近兩月對中國的倉位配置比例明顯提升,幅度之快僅2008年末“4萬億”出臺時才出現過。

相對於這些短線產品而言,在香港股市中影響舉足輕重的大型國際機構投資者,更看重的則是滬港通所帶來的長期投資機會——對他們而言,滬港通的開通只是全球投資配置中“中國布局”的開始。

在9月2日舉行的投資策略發布會上,霸菱(亞洲)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股票主管羅瑩詳細講述對中國宏觀經濟各個層面的判斷,並對臺灣、韓國等地資本市場開放進行比較後,認為滬港通機制“並不只是一個短期的市場催化劑”,而是終將改變A股和H股市場結構,並促進兩個市場最終融合的“重要一步”。

一位知名國際投資基金的中國投資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任職的基金管理的全球投資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而在過去的OFII等機制下,只能拿到7億美元的中國市場投資額度,“就像看著一塊大肥肉,卻只允許你咬一口嘗嘗,解決不了溫飽問題。”

據他介紹,像摩根士丹利全球指數基金這樣的全球配置基金,基本上是按各個地區GDP占全球的比例進行資產配置,而按GDP占比本應占到19%的中國市場,現實中卻只占1%,很大原因也是受制於額度限制。他希望滬港通能改變這樣的局面。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投資價值的被低估板塊了。”該人士表示,大型機構看中的並不是短期的交易獲利,而是“進去就能待上10年”的長期資產配置時機。

與其類似,瑞銀證券在過去數月密集拜訪的一百多家國內外機構投資者中,“幾乎所有境外投資者都對滬港通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不過,出於對政策機制和相關細節的考慮,許多機構投資者還處於“審慎觀察”階段。

誰需要滬港通

兩地市場投資者對“跨境炒股”的熱情明顯升溫。新浪財經與香港明報財經合作的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的一千余名投資者中,72%的內地股民和42%香港居民有意通過滬港通跨境購買股票。

不過,在過去十多年里為內地和香港股民提供跨境投資服務的鄭先生看來,滬港通機制的吸引力,其實並不象想像中那麽大。

“真正想炒港股的早就過去了。”據其介紹,過去炒港股大多通過地下錢莊或內地銀行的香港分部轉移資金,對於中小規模的投資者來說,這個通道“已經夠大了”。而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在內地開個A股賬戶並不是什麽難事。

在他看來,真正需要滬港通機制的,還是國際化的大型投資機構。

對於希望到港股市場“試水”的內地投資者,有著多年投資經驗的鄭先生強調,首先要學習的是香港股市的投資模式與交易機制,“在這方面我們都吃過很大的虧”,“比如內地炒股看圖,香港從來不看圖”。

進入內地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則更多關註中國宏觀經濟和細分行業的基本面。

比如近期分別推出滬港通投資機會研究報告的高盛/高華證券、瑞銀證券和東亞銀行等金融機構,更關註的是市場機制的“頂層設計”以及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這兩大“基本面中的基本面”。

“我們其實很少關註A股指數。”前述國際養老基金的中國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因為那不能代表中國股市真正的投資機會。

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代表“新經濟”的深港通早日開通,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面向未來的投資選擇。

兩個市場的融合

隨著9月4日《四方協議》——這份協議相當於滬港通業務的“總指南”——簽訂,“倒計時”開始。

最為忙碌的則是具體承擔交易中介職能的兩地券商:滬港通市場現場驗收工作已於近日啟動,管理層將分赴各大券商就滬港通業務的系統、制度等進行現場驗收。現場驗收合格的才有可能成為首批試點券商。

據南方周末記者向多家券商了解,目前許多內地券商在IT系統、人員配備等方面都作了準備,有的還專門設立了滬港通事業部。

深圳一家券商高管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由於滬港通涉及兩地交易時間、機制上的許多差異,加上香港衍生品市場所帶來的各種套利機會,內地證券機構們紛紛向香港同行“取經”,學習使用、開發和管理相關產品的技術和理念。

與此同時,香港券商也開始赴內地“取經”,深圳君亮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吳君亮向南方周末記者說,“最近一家香港上市券商的老總,帶著他們的研究團隊到我們這兒來探討合作可能性。”

吳君亮估計,隨著滬港通業務的日益擴大,內地香港兩地證券市場中對於對方市場的研究和信息需求將迅速增加,由此可能催生一個全新的“跨境證券信息服務”市場及豐富的市場衍生產品。

而對於國際投資者所關註的“深港通”市場,南方周末記者獲悉深圳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正展開多方咨詢和方案研究,在完成相關方案後將上報監管機構審批。

多位市場研究人士和機構投資者代表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均表示,無論是即將開通的滬港通,還是處於方案醞釀階段的深港通,都是將中國資本市場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