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識人與識字的問題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5.html
一天,止凡與一位世伯飲茶,世伯大談對打麻耍樂失去興趣的事情。說來也是,近幾年都沒有見世伯打麻雀,一直世伯都有與街坊打麻雀,而世伯一向打麻雀的技術都不錯,不時都有跟我分享一下這方面的技巧,所說的跟大學所教授的統計學及機會率,甚至博奕論差不多,像位高人似的,為何近幾年都沒有打呢?


世伯思考能力一向很強,記得小時候見他對著人家在街邊收錢擺出的棋局,最後竟能取勝,使街邊「棋王」對他說:「你都懂了,為何來這裡呢?我這裡是糊口的,走吧。」被要求離開,自此他就沒有再到街邊下棋了。正如之前所說,世伯打麻雀的技術亦不低,有很強的記牌及分析能力,但他不再跟街坊打麻雀的原因竟然是贏不了,而他指出了重點,就是牌局不是打「全銃」,即誰人打出令某家糊牌,所有人都要付錢。

世伯認為,人家都比較熟稔,並沒有出千,亦沒有預先夾好,只不過每每到大家都是「大牌」的時候,有兩隻危險的牌可以選擇打出來的時候,人家都不會選擇輸給他,而寧願輸給她們的好姊妹,單單是這個小分別,她們糊牌的機會總比他高很多,而就算不是他「出銃」,他亦雖要付錢,這樣的環境之下他認為不可能贏錢,所以決定「金盤洗手」,不再跟街坊打麻雀了。

我聽完這個分享,當然覺得有點不公平的味道,相信世伯亦預計我會有這樣的感覺,站在他的一方看這個遊戲,真的有欠公平。然而,這都是真實世界的寫照,誰說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呢?在這個事件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值得思考一下,為何大家都是街坊,人家會比世伯更熟稔呢?為何人家會做出一些好像「夾埋」的動作來對付他呢?是他太強嗎?還是「識字多過識人」呢?

的確,社會上一向都有些人是自信爆棚,去到近乎或已經算是自大的級別,總要否定大部份人的想法,自己自成一角,有點「孤身走我路」的感覺。我沒有否定這些人,如果世界人人都一樣,沒有特別或出眾的人的話,這個世界會乏味很多。但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遊戲是需要身邊的人幫助的,這就是「識人」的重要。

世伯在「識字」的範疇上,至少在打麻雀的技術應該沒有太大問題,為何還是被人聯手制伏呢?主要是在「識人」的範疇上處理得不好,所以大家都是相識超過廿載的街坊,但還是把世伯排拒在好朋友的範圍之外。

話說回頭,在香港地,不少人又太過側重「識人」的範疇之上,認為行事總是「識人好過識字」,甚至有人話「識人」之後就能上位,在公司身居要職,自然能請一些「識字」的人幫他處理問題,認為「識字」根本就不重要。我亦曾經聽過有朋友對香港電視未獲發牌感到十分合理,她認識主因是王維基先生不認識豪門貴族,得罪無線電視,與其實力無關,社會運作一向如此,不知這位朋友受了什麼經歷令她有如此肯定的結論。

我認為在「識人」與「識字」的問題上,不用故意側重任何一邊,大家可以拿個平衡,本身「識人」與「識字」並無抵觸。好像太側重技術而忽略人際關係,難以有大作為,除非你強得不用人幫助,而人家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唯有奉承你,但這類人萬中無一。相反,太側重人際關係,對所有知識都輕視,影響學習態度,工作行事都只靠搞關係,甚至以為只有搞關係一途,這類人不用我多說,大家身邊總會有一些這樣的朋友或同事,感覺如何,心中有數。

可能大家會有興趣想知道事件中世伯的成就,到底是好是壞?其實他是沒有積蓄的退休公屋戶一名,不算太好吧,亦是「獨家村」,除家人外沒多少個朋友。與世伯的成就作關聯,並不是想「事後孔明」,其實他亦有其厲害之處,但在這個社會行事,沒有朋友幫助,沒有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話一定會失敗,只是比懂得「識人」的朋友難一點成功而已。

今天不少家長都希望把子女送入名校,不少更透過「拉關係」也要做到,因為這些家長的信念是子女入名校,認識的未來朋友都是有家底的、家庭背景條件好的,讀書成績好不好也不要緊,日後出來工作差不到哪裡吧。這個做法,如果全無壞處的也無妨,但事實是不少小朋友的成績根本不達標,又或者家庭背景不太好,夾硬進了名校之後,有機會產生自悲心理,影響學習心情,這樣的話就失去了「識人」與「識字」的平衡了,家長必須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