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兩份工作,一份熟悉且穩定,但從入行第一天到數年後,薪水都不漲;另一份工作變動快速、淘汰激烈,但薪水以每年約一○%速度成長,你選哪一個?前者在台灣,而後者在中國。 《商業週刊》與一○四資訊科技集團合作調查,針對二千一百九十六位台灣上班族展開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求職者,有意願第一份工作就西進大陸。超過六成無工作經驗的職場菜鳥,甚至願意一開始就到中國擔任第一線的門市、銷售人員。「台灣機會不多、薪水不漲,是年輕人想要西進的主因,」韜睿惠悅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分析。 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台灣先天市場太小,難以形成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產業若沒有創新,不是出走就是空轉,薪資停滯可想而知。反觀大陸的腹地廣大,光內銷也能養活自己,先天條件不同,是兩地差異的關鍵因素。 登陸競爭,三項條件必備高壓下成長、快速移動、熟悉中國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不論是台灣或大陸,出口都已不再是主力,內需才是重點。台灣服務業佔國內生產毛額七成,大陸服務業還不到其國內生產毛額五成,未來成長空間很可觀。此外,在城鎮化的推行下,許多大陸鄉村將轉型為城市,龐大的內需市場就是台灣人的機會。 縱使機會多,但薪資卻不宜太過樂觀。據調查結果,無中國工作經驗的台灣求職者,認為到大陸工作的一般人員,年薪破百萬;事實上,對有中國經驗者的調查結果,此項年薪約六十六萬元,差了三成多。相同的職務,在中國領的平均薪資為台灣的一‧三六倍,並非想像中的一‧五倍。 「大陸一開始的起薪跟台灣不會落差太多,但重要的是它背後的無限想像空間,」晉麗明認為,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人才更有機會被看到。他歸納,若有到大陸競爭的決心,有三項基本條件:一、國際移動力,在中國出差經常跨幾省,要有說走就走的行動力。二、最好先進入台商或外商體系,再爭取外派機會,熟悉中國後再找機會。三、要加快成長速度,在台灣,新人試用期是三個月,在中國只有兩週,爆髮式成長的另一面就是壓力。 「在台灣找不到位置的人,到大陸也不會有你的位置。」晉麗明提醒。如果毫無心理準備就帶著幻想西進,恐怕會中國、台灣兩頭空。 【延伸閱讀】台灣年輕人很敢衝,薪資卻比想像少——西進意願大調查 (83.5%)21-30歲受訪者有意願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到中國問:請問你願意第一份正職工作在中國嗎?66.3%會考慮17.2%非常願意16.5%完全不願意 (63%)21-30歲受訪者願意到中國從事第一線服務工作問:請問你願意到中國從事第一線的服務工作嗎?63%非常願意37%不願意註:以上兩個問題調查對象為無工作經驗的台灣求職者 (64%)有中國工作經驗者,願意與中國人交往甚至結婚問:你會考慮與中國當地人交往、結婚嗎?64%會考慮36:不會考慮 【延伸閱讀】台灣人在中國,最怕健康出問題排名:1.健康與醫療2.食品安全疑慮3.與家人感情疏離4.融入當地生活5.文化適應 【延伸閱讀】到中國工作,年薪比想像少3成年薪(萬元新台幣)1.一般人員 無中國工作經驗想像值:101有中國工作經驗實際值:66(差距35%) 2.資深人員無中國工作經驗想像值:141有中國工作經驗實際值:103(差距27%) 3.基層主管無中國工作經驗想像值:141有中國工作經驗實際值:99(差距30%) 4.中階主管無中國工作經驗想像值:178有中國工作經驗實際值:130(差距27%) 5.高階主管無中國工作經驗想像值:243有中國工作經驗實際值:158(差距35%)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由104資訊科技集團於2014年1月21日~3月31日執行,有效樣本2,196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估計誤差為±2.09%。資料來源:104資訊科技集團整理:夏嘉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