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礦工囝仔不斷自學 翻身上櫃老闆


2012-03-12 TCW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陰冷的 天氣,揮不去的寒意。

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乾當年十五歲,低著頭,靜靜跟在伯父身後,進入台北三峽海山一坑旁的小屋。屋裡堆滿的,是七天前在礦災喪生的九十三具遺體,兩人走過一 具具屍首,伯父示意邱銘乾「到了」。

父歿的恐懼,不斷跟隨他幫忙家計放棄升學,只能打雜謀生

邱銘乾瑟縮的抬眼,原本勤奮有活力的軀體,如今焦黑且面目全非,扳開屍首嘴巴,靠著早先落盤敲掉門牙的工傷特徵,他確認往生的父親。情緒潰堤,他高聲哭喊 著「阿爸……」。

那一刻,在他的生命,刻下一道永遠鮮明的分隔線。先前,他不懂無法選擇的無奈,之後,他時刻恐懼著,父親的境遇,會在他身上重演。

他不斷回想,父親罹難前的兩幕。

六月,海山第一次礦災發生,他與父親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罹難者被抬出,邱父長嘆一聲:「我要換工作,礦坑太危險!」他趕緊說:「對啊!爸爸你應該也不要做 了。」父子的對話,他印象鮮明如同昨日。

事隔二十天,瑞芳鎮又發生煤山煤礦災變,父子兩人看著救災新聞,邱父又說了一次:「我一定要換工作。」但隔天依舊下礦坑。做父親的扛起一家子生計,死亡恐 懼當前,卻沒勇氣改變職業。同年十二月,父親工作的海山一坑煤礦竟也發生災變,「第三次就沒了,」邱銘乾緩緩的說。

父親燒得焦黑的容貌,讓即將面臨高中聯考的邱銘乾,整整一年渾渾噩噩,電視機前的兩幕不斷重播,他不懂:「為什麼我爸爸不立刻換工作?」

不只父親沒換工作,曾牽他陪同認屍的伯父,在親弟弟喪命後,仍回到礦場,一年後因煤礦災變,身受重傷,在醫院整整躺了一年。即使傷癒出院,多年累積的塵肺 病讓他失去工作能力,從此陷入低潮。

當年,一位遠房親戚,雖然在礦坑工作十幾年,但是在邱父罹難的礦災隔天,立刻辭職轉行,後來也過得不錯。面對恐懼,是否立刻做決定改變,竟是生與死的差 別。

「恐懼改變現狀」、「恐懼走出去」,是邱銘乾站在父親立場所能想到的答案。邱父只有小學畢業,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但是他在四十四歲過世之前,靠著用 高風險換來的高收入,已有兩棟房子。誘人的血汗錢,讓他不忍改變現狀,終於在命運與經濟的天平上,兩者均輸。

父親當然也不喜歡礦場的工作環境,一心期待兒子長大當老師。為強化恫嚇效果,小學五、六年級時,爸爸就把他載到礦坑口,看礦工一車車出坑,全身漆黑,輪番 去洗澡。他很震撼,自此功課一直保持前三名,立誓一定要上大學。

然而,災變後,媽媽籠罩在經濟陰影中,一句「你要幫忙家計,照顧弟妹」,他放棄大學夢,進入海山高工模具科。畢業後到鴻海上班,每月薪水交給母親。

不想待底層,決心要創業離家出走補習,沒有退路考上二專

但在鴻海裡,他因學歷低,工作以打雜為多,父歿所帶來的恐懼逐漸發酵。「他(父親)也知道恐懼,為什麼不換工作?是因為他沒能力換工作。如果我今天還在鴻 海,或者去當卡車司機(因薪水較高),也是在底層,那我是不是也跟我爸爸走在同一條路上?」他不斷自問。

這樣的恐懼讓他下決心:一定要創業!

只有創業,能讓他脫離社會底層沒有選擇的無奈。但高職畢業,低學歷、沒錢、沒人脈,創業何其容易?他決定踏出第一步,考二專,到學校充電。

不料,這決定讓母子大吵了一架,兒子去讀書,家中收入銳減,儘管有先前的社會捐款與政府補貼,媽媽的不安全感仍無法被撫平。但是,他決心脫離底層的宿命, 對媽媽拋下一句:「我一定成功回來給你看(台語)!」就離家出走,到台北補習。

沒退路的他,壓力更大,考不上的恐懼讓他失眠、無法讀書,二十歲的小夥子,竟得求助於精神科醫生。

「老醫生問我,考不上有這麼嚴重嗎?有盡力就好啦!你有沒有努力?我就說:有啊!」這番對話,竟讓他奇蹟式的釋懷,回去好睡幾天後,成績拉上來,果然考 取。

工專畢業後,邱銘乾到模具廠工作,他力拚技術第一,幾年後月薪達十二萬元,努力存錢,並結合朋友資金,二十九歲實現創業夢,成立了家登精密。

當起少年董,專業卻零分跟著客戶學,憑傻勁接台積電訂單

公司成立不到兩年,家登第一次跟國際級大公司台積電談訂單。他對半導體毫無所悉,憑著一股傻勁就殺去台積電,一大堆技術名詞,沒有一個聽得懂,只得硬著頭 皮問對方:「其實你說的這些我都不懂,你能不能教我?」對方勉強同意,條件是一定要做出台積電需要的產品來。

也許是上天疼憨人,家登竟做出台積電要的設備組件,自此展開長期合作關係,目標市場也從傳統模具轉為半導體。為了讓公司順利轉型,他高薪從業界挖角,引入 家登第一位名校碩士學歷員工,卻也引來生涯中的第二個恐懼。

被員工輕蔑,拚命學管理學位和獎項越拿越多,還開班授課

這位員工一到家登,就成了董、總以下第三號人物。他在特定專業技術與企業管理上,都比當時的邱銘乾要豐沛,時間久了,瞧不起老闆的情緒越來越不掩飾,開會 時,絲毫不理會邱銘乾說些什麼。但是,因為學歷與管理知識的差距,邱銘乾隱忍著。

兩人最大衝突發生那天,這位高學歷員工到邱銘乾辦公室說:「董事長你不要什麼都管,應該幫我們設KPI(關鍵績效指標)。」KPI?他從沒聽過這個名詞, 只得低聲下氣請教對方,員工解釋完,拍拍自己的額頭,輕蔑的說:「喔!這樣也可以當老闆?」自言自語走出去,留下驚訝又挫折的邱銘乾呆坐著。

「他可能早就忘了自己說過這句話,但我整整想了十年,」邱銘乾難得收起笑容,正色的說。當面訕笑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位員工就在一場會議中與邱銘乾互拍桌 子,邱銘乾放聲要對方滾,這位員工臨走前則撂下:「一群烏合之眾!」

重重的一擊,讓他正視自己的管理極限。「那次之前,我很認真在學習材料、專業的『術』;那之後,就拚命學管理,」他說。他陸續上台北大學學分班、碩士在職 專班(EMBA)、到中國參加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進修課程,今秋,他將到台科大讀博士班。

他每週讀數本商業管理雜誌,聽演講、上課,勤做筆記,十年如一日。辦公室書架上一排檔案夾,全是他的自學筆記,封面與封底,還有他練靜心的毛筆字跡。

儘管努力自學,學位、獎項等外在的肯定越來越多,但他坦言,直到最近這一、兩年,對管理技能不足的恐懼,才稍稍獲得緩解。現在家登有高達六成的高階主管, 是外部挖角的高學歷背景,面對國外的合作夥伴,邱銘乾能用英文對答,國際大公司該導入的制度與認證標準,家登一樣也沒少。

有了自信,他索性在公司裡開起名為「比爾有約」(邱銘乾英文名為Bill)的訓練課程,所有家登員工須先修滿為期半年的課程,才有資格談晉升。他以自己的 經歷,分享如何克服恐懼:「克服恐懼要先告訴自己,我一定做得到,第二要勇敢面對恐懼,持續學習與成長,才能有效降低恐慌,坦然面對未知。」

回頭來看,如果不是父親罹難、員工嘲笑帶給他恐懼,他不會從黑手變頭家,家登也不會升級,讓英特爾願意在金融海嘯後的不景氣中投資,也不會成為台灣唯一參 與十八吋晶圓設備的台商。「如果今天爸爸在,可能我今天不是當老闆,可能在某家公司當專業經理人。」他感慨的說。

接下來,邱銘乾勇敢挑戰「不可能的目標」:五年讓家登營收一百億元(家登去年營收約七億五千萬元)。還要以父親之名,成立五十億元規模的基金會。

當年父親沒做出的選擇,他做到了;曾為讀書與他鬧翻的母親,也在去年家登股票上櫃掛牌儀式中,說自己「歹竹出好筍」,惹得他心疼不已。曾是沒有希望的罹難 礦工之子,邱銘乾卻把恐懼變推動自己向上的朋友,也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2

教育篇》兒子在家自學 女兒異鄉讀書探索世界 與自然共處、親力親為學問自然來

2012-03-19  TWM




三十五歲才結婚的凱文.凱利(KK),三個孩子都在台灣與美式教育中長大。

身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趨勢大師,他從不刻意培養孩子成為另一位凱文.凱利,卻堅持孩子要有求知心、有創意,還要用雙腳旅遊去認識這個世界。

撰文‧賴筱凡

依偎在美國國家公園旁的小社區,在蜿蜒道路的盡頭,就是凱文.凱利的家。這棟荒野中的木屋距離最近的文明||加州舊金山市區,有著一小時的車程。但為了讓孩子與自然共處,他與太太選擇落腳帕西菲卡(Pacifica)這個小鎮。

大學只讀了一年就輟學,凱文.凱利靠著自學及旺盛的好奇心,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趨勢大師。他的著作影響全球無數科技人,甚至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都成了他大膽預言的實踐者。

曾經拒絕正統教育,目前擁有三個孩子的大師會如何教育自己的寶貝?對天下的父母又有何啟示?

帶著他做比跟他說重要

走進凱文.凱利的家,擺設簡單又溫暖,連接著起居室的另一端,就是他的工作室。成堆的書籍與研究資料堆滿屋內牆壁,這裡宛如一個小型圖書館,但不同於住家的簡單色調,工作室裡聳立著他與兒子一起動手設計的樂高城堡,還有一個利用購買電器產品剩下的保麗龍所堆起的龐大機器人,「這些都是我兒子和我一起做的。」他微笑著說。

受到一九六○年代嬉皮文化影響的凱文.凱利,從年輕時代就崇尚動手體驗生活,二十歲時就靠著雙手在紐澤西蓋了第一棟房子。他像一般美國人,在後花園裡種花、養蜂,「第一次蒐集到蜂蜜後,你就會好奇,蜂蜜是怎麼得來。」凱文.凱利的好奇,讓他從養蜂、了解蜜蜂,最後還得出了「蜂群理論」。

這就是凱文.凱利對三位小孩的教育哲學,與自然共處、凡事動手做,學問自然就跟著來。

很少人知道,大師不但來過台灣當背包客,而且還是台灣女婿,他的太太是任職於美國大藥廠基因科技(Genetech)的台灣女科學家。

︽今周刊︾採訪凱文.凱利這天,正巧在房內遇到他十五歲的小兒子傅岱文,他從小在雙語環境下長大,能說簡單的中文,「可是,他上了國中之後,越來越不開心。」凱文.凱利不諱言,同時要受美式教育與台灣教育,繁重的功課壓力讓兒子根本吃不消。

如果這種情形發生在台灣,台灣的父母會怎麼做?應該大多都會強迫兒子去適應;凱文.凱利卻毅然選擇結束兒子在學校的正規教育,改為在家自學。「美國在家自學的小孩很多,我們身邊的朋友就常分享在家自學的好處。」凱文.凱利認為,當孩子開始拒抗學校教育,與其強迫他接受,更應該尋找方法開啟小孩學習的各種可能性。

當小兒子開始在家自學,凱文.凱利沒讓他閒著,每天都帶著他動手創造,隨意在凱文.凱利工作室繞一圈,他與兒子的創意無所不在,他隨手一指,一個看起來像是恐龍骨架的模型,凱文.凱利得意地露出了大笑臉,「這可是我兒子用雞骨頭做出來的!」打開後門就是國家公園,身處蠻荒自然中,凱文.凱利一有空就帶著兒子往山中探索,「你看,這就是我與兒子在山上發現的,應該是動物的頭骨。」他認為一位科技趨勢觀察家,對任何事物都須保有高度的好奇心。

「比起不斷地告訴他各種人生道理,帶著他做、讓他了解,影響更大。」凱文.凱利同意台灣父母掛在嘴邊的古老道理||「身教重於言教」,但他將這個道理進一步延伸,他認為與其做給孩子看,不如帶著他一起做,更能體驗其中的真意。

用旅行一里一里去體驗人生若說帶著孩子動手做是凱文.凱利教育的一大主軸,旅行就是另一大主軸。曾經,凱文.凱利為了想知道世界是如何運轉,他存下打工掙來的每一分錢,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開始了亞洲的八年旅行。如今,他更鼓勵孩子旅行,用雙腳去認識這個世界。

凱文.凱利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就在他與太太的鼓勵下離家探索世界,大女兒高中在西班牙求學,二女兒則在阿根廷念高中。「不只是念書,她們長時間在當地旅行,才能學到當地文化。」凱文.凱利認為旅行能教會孩子的知識,遠遠超過書本,與其看著旅遊書、旅遊節目,更應該讓孩子用雙腳去認識世界。

「至今,我仍舊認為,在亞洲八年的旅行,讓我的人生觀有了重大改變。」凱文.凱利花八年的時間,用自己的雙腳走遍亞洲八個國家,也認識了台灣。

早在中橫公路尚未開通的年代,他就靠雙腳橫越中橫,有車經過時他就搭便車,坐在阿美族原住民的卡車後,搭到對方的目的地為止;沒車時,他就用雙腳走,就這樣從台中一路到了花蓮。

「你在亞洲會感受到那種樂觀的氛圍,會覺得任何事情都可以正面以對,明天一定會更好。」凱文.凱利說,這是八年亞洲之旅送給他人生的最大禮物,讓他回到美國後,依舊樂觀過生活。

所以,凱文.凱利鼓勵每位年輕人都應該出發去旅行,但絕不是走馬看花的遊歷,而是要用雙腳一里一里去體驗。

他從不刻意培養孩子成為另一個自己,但他希望三個孩子時時保有求知心,還要隨時發揮創意。

因此,在凱文.凱利的家中,有電視,卻未安裝有線電視節目,他經常在晚餐時間與孩子分享正在閱讀的書、討論正在思索的問題,希望把更多時間拿來與家人互動。凱文.凱利很清楚,他從來就不是一板一眼的父親,所以,談話不只是教育孩子,有時,孩子教給他的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79

夢想工作者 ╳A咖網拍攝影師 陳思瑾 耍任性也要寫企畫 小模自學轉型職人

2014-11-03  TWM
 

「我不要賺薪水,我要賺的是收入!」陳思瑾說這句話時才二十歲,當時她已輟學,成天待在一間名為「攝影棚」的屋子,好像忙什麼大事業。在金控公司當主管的陳爸爸看不下去,屢屢叨念:「快找份工作!」九○年後出生的陳思瑾翻了N次白眼,也和爸爸辯論了N次,最後總不歡而散。

又過四年後的現在,陳思瑾在世俗眼中,依然有著「不務正業」的姿態:平日太陽沒下山不會出門、每個月的卡費帳單花錢如流水,而且,一樣是成天窩在「攝影棚」裡。但現在的她,可以過得更理直氣壯,因為她真的把小時候的那句氣話實踐成真了!

陳思瑾歪頭數著工作行程,對照她目前的收費價碼,她只要半年就能賺到百萬元收入。

現在,她的存摺都交給老爸保管,「他看到我一直有收入,就放心了。」陳思瑾一笑,馬上又說:「但每個月的帳單也是寄給他,所以偶爾還是會被念一下。」這是他們父女干戈多年終於停戰的平衡點。

二○○三年,數位科技悄然帶給陳家一個小革命。那時突然愛上拍照的陳思瑾,除了把家裡的數位相機「據為己有」,也在當時暴紅的「無名小站」網路相簿註冊個人帳號。大眼睛、巴掌臉、身材嬌瘦的她,很快就被網拍業者相中,當起平面模特兒,一下就在網拍圈有些知名度,只是爸爸一直不太高興。

「爸爸覺得我不是不能讀書的料,但我就是沒有興趣把書讀到『很好』。」陳思瑾回憶,當初選擇就讀復興美工時,爸爸和她冷戰了半年。儘管如此,她還是沒放過表現自己的機會。讀高二時,她參加藝人養成節目《我愛黑澀會》,父女關係更加惡化。

然而,她也在光鮮亮麗的演藝工作中看清了一些事:「我畢竟不是最漂亮、身材也不能和真正的名模相提並論,有些風格的衣服我也駕馭不來。」小小年紀的她,有了超齡的體悟:「長江後浪推前浪,我不可能靠給人拍照一直混下去。」十七歲那年,陳思瑾毅然決定從鏡頭前走到鏡頭後,說起這段時期,她整張臉都亮了起來:「那時每天拍,只想追求更多嘗試、讓自己拍得更好!」腦筋轉得飛快的她,更躍躍欲試想「轉行」:「換我來當攝影師,有何不可?」她盤算著「我對工作流程熟悉,又當過模特兒,知道怎麼拍更好看,所以我需要一個攝影棚讓我去試試看。」一導出這個結論,陳思瑾馬上打了「請款企畫書」,詳述著動機、環境趨勢、個人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甚至,她還超有行動力地看了一間十坪大的房間,把資金計畫表都列出來,「我只要一個月接到兩個案子,就能繳房租。」結果,陳爸爸看完企畫書隔天就匯給她三十萬元創業金,他說:「我女兒一向另類,但我在那份企畫書裡看到她自己的想法。」「不過,我只支持妳這一次,以後妳要自給自足。」陳爸爸當時這麼說。如今,他也對女兒刮目相看:「她確實是很有膽識。」創業這年,陳思瑾甚至還沒上大學,「同業」都等著看這小女生能闖出什麼名堂。「最尷尬的是,以前合作的對象變成競爭對手,有時我去當模特兒拍照,也感覺到攝影師在提防我偷學他們的技術。」更難堪的是,看過她的拍攝作品而指名合作的廠商,竟在見到她本人時因為不放心,當場取消合作。

「遇到這種事能怎麼辦?我就放假一天囉!」陳思瑾一派樂天地說,放假天就是練功天。

「小貓(陳思瑾綽號)比起其他攝影師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細,懂得拍出漂亮衣服的細節。」合作多年的Ninishop負責人妮妮如是說,「而且她很敬業,不遲到之外,每次拍完還會熱情地和你討論成品風格。」陳思瑾從最開始一個月賺不到二十二K的窘況,到現在旺季最高月收可達三十萬元,即使已是業內A級收費,還是有很多廠商等著與她合作。

「我大一就忙到沒空去上課,最後還是休學了。」陳思瑾說,當時父親一直希望她找份穩定的工作,但她回說:「哪有什麼是真的穩定呢?」回想當時,她依然很自豪,「現在,爸爸偶爾打來問我忙不忙,我剛好都在拍照,沒講兩句就要掛掉,他就知道我的事業很『穩』了。」說著,陳思瑾拍手笑起來,那是她自己也來不及拍下來的自信笑容。

陳思瑾

出生:1990年╱現職:網拍模特兒、攝影師╱經歷:網拍模特兒、節目主持人、藝人╱學歷:復興美工╱成績:月收入15萬元以上她如何搞定新形態工作?

1.盤點自身的優勢及劣勢,找到在產業環境的定位。

2.聰明溝通,以完整企畫書取代爭執。

3.精進作品,低調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6

去駕校化呼聲日高,自學直考能否帶來駕陪O2O繁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03/151273.shtml

對於學車考駕照這件事情,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亂象不堪!相信很多人對此也是深惡痛絕,整個駕校市場存在以下諸多問題:

1、駕校亂收費問題。目前在全國各地每個城市考駕照駕校收費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學車的成本也是逐年在遞增,感覺學車價格就像房價一般岑岑岑往上漲。在這個汽車普遍流行的年代,很多人卻開始感嘆學車學不起!

2、教練收受賄賂問題。在很多駕校都存在教練一帶多的教學方式,而是否可以參加每一次考試都是由教練說了算,這個時候就會存在教練要求收受賄賂的潛規則。很多學員會自動給教練送各種禮物,甚至包括送現金,而從教練的角度來看,如果學員送的禮夠意思就會讓學員參加每一次的分階段考試,學員也就能夠較快拿到駕照,但如果學員送的禮不夠重的話,這個學員要想拿到駕照就會比較難了,至少時間上會很漫長。

3、駕校的教學質量也普遍存在參差不齊問題。很多駕校的老師雖然會開車,但是並不是說這個老師就一定會是一個合格的駕校老師,恐怕並不見得。很多駕校中的老師自身開車習慣非常不好,在教學生的過程中自然也會把這種不好地習氣帶給學生,學生的通過率也相對較低。在多數交通事故的發生當事人中往往都不是那些新手,而是一些開車習慣並不好的老車手。

4、駕校普遍存在課程安排不合理問題。這個課程安排不合理問題並不完全是由駕校一方導致的,往往都是由學員自身原因所導致,很多學員經常會因為各種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事情而耽誤學車時間,而駕校就需要對學員的學車課程重新進行安排,這樣就會大大影響學員的練車進度。

正因為整個駕校市場存在著諸多痛點,一些駕校類O2O開始湧現,他們試圖解決駕校、學員、教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我們先來看看這些駕考O2O能否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一、駕校一點通、車輪考駕照、學車幫幫為代表的對接駕校O2O平臺

目前國內對接駕校的O2O平臺其實並不是非常多,諸如駕校一點通如今被58同城收購,車輪考駕照則是車輪互聯推出的一款APP,而學車幫幫則是一個專門針對大學生學車的O2O平臺,這三種平臺雖然都是針對駕校所搭建的O2O平臺,但卻又各不相同。

1、駕校一點通

駕校一點通之所以能夠被58同城所收購,其實在很多地方與58同城都非常類似,駕校一點通就像是一個駕校類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包括各種駕校學車信息、陪練信息、教練信息等,同時也提供最新的學車動態、學車指南、駕駛常識、模擬考試等。

首先,目前國內很多學員學車並不知道哪個學校好,駕校一點通通過為每個城市的學車用戶提供所有駕校的信息服務,學車用戶就能通過價格、服務、距離等多方面對比來進行駕校的選擇,從而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駕校。對於學員如何選擇更合適的駕校、教練,駕校一點通是一個不錯的對比平臺。

其次,駕校一點通通過為學車用戶提供各種學車指南、駕駛常識、模擬考試等方面的信息服務,能夠聚集一批學車用戶到平臺上來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尤其是駕校一點通所推出的獨特模擬考試,對於理論考試階段的學員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線上模式考試平臺,能夠增加平臺對於用戶的粘性。

其三,被58同城收購之後,能夠借助58同城的入口獲取更多的流量,從流量入口的角度來看具有明顯的優勢。58同城就是一個綜合類的信息服務平臺,很多學車用戶也會到58同城去尋找相關駕校信息,58同城與駕校一點通的用戶資源能夠進行很好地對接,甚至還能在駕校資源上進行互補。

其四,58同城正在圍繞著汽車O2O打造全服務鏈條,駕校O2O對於整個汽車O2O產業鏈是一個很好的完善。最為重要的是往往學車的用戶很多都是即將要買車的用戶,他們中大多數即將成為新車或者二手車以及汽車後服務市場的用戶,如果能夠把這部分用戶轉化成整個汽車O2O的忠實用戶,對於58同城汽車O2O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是目前駕校一點通僅僅只是提供一些信息服務,對於規範整個駕校市場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不足一:不管是對於駕校來說,還是對於學員來說,駕校一點通只是起到了一個信息橋梁的作用,並不能對駕校、教練進行監督,給予學員更多的保障。駕校一點通並沒有針對目前駕校市場的問題從根上解決。

不足二:沒有打通整個支付閉環。目前駕校一點通對於駕校、教練、陪練都只是提供一個簡單的信息展示,並沒有真正打通交易閉環,學員並不能在線直接進行報名選課、選教練。

2、車輪考駕照

車輪考駕照這款APP屬於車輪互聯所推出的一款考駕照O2O移動端,車輪互聯擁有多款移動產品,從車輪查違章、車輪社區、車主福利大全等涵蓋了近十余款生活類APP。

第一,如果說駕校一點通的優勢在PC端,那麽車輪考駕照的優勢則在移動端。車輪互聯通過車輪查違章、車輪社區、車主福利大全等多款APP積累了眾多的用戶。當然也並沒有車輪互聯網官網吹噓得那麽厲害,按照車輪考駕照官網對外宣傳的,他們已經幫助超過5000萬駕考學員拿到了駕照,這個數字毫無疑問被擴大了很多倍。

第二,車輪考駕照同樣也是依靠模擬考試的方式來吸引用戶,然後用戶可以根據地點、時間、教練口碑、駕校服務、價格等多個因素來進行對比,從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駕校和教練。由於車輪考駕照推出的這種針對教練評分制,能夠有效地讓學員根據評分來選擇更好地教練,對於駕校來說,也可以根據學員對教練的打分更好地管理教練,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三,據其官方消息稱,車輪考駕照新版第一價段將會覆蓋全國一萬家駕校,二十萬個教練,這個龐大的線下資源也是其他平臺在短時間內難以企及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車輪互聯線下隊伍的實力。

第四,車輪考駕照所推出的在線交流區,一方面有利於平臺的學員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平臺的互動性和用戶粘性。

車輪考駕照雖然在聲勢上非常浩大,但是劉曠對於這種模式同樣也是抱有深深的擔憂:

擔憂一:車輪互聯網在移動端的產品非常多,但是彼此之間卻很難將用戶進行打通,到底哪款產品才是自己的核心產品?就像當年百度進軍移動互聯網一樣,號稱自己擁有14款用戶過億的APP,可是如今這些APP又活得怎麽樣呢?更何況,車輪互聯的每款移動產品用戶數遠遠不能跟百度系列產品相比。

擔憂二:對於車輪考駕照這款產品,與駕校一點通一樣,只是解決了學員、教練、駕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於駕校普遍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沒有實質上的解決辦法。同時也沒有完成支付閉環,只是一個簡單地從線上到線下導流。

3、學車幫幫

相比駕校一點通和車輪考駕照面向所有學車用戶而言,學車幫幫則是一個專註於大學生的學車平臺,同時與單純地給駕校導流不同,學車幫幫更註重對學員的保障。

其一,學車幫幫抓住了大學生這個駕校市場的主力消費大軍,通過從篩選駕校開始,學車幫幫加強了對駕校信息的嚴格審核,對於那些經常亂收費的駕校,學車幫幫會選擇不與他們進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學車進行了保障。

其二,學車幫幫的學員通過平臺交學費,學車幫幫會扣留小部分學費作為押金,順利學完車之後再打入駕校賬戶,這樣對於學員去駕校學車來說又多了個第三方保障。有了資金擔保這個保障,駕校也就不敢再隨便亂來了。

其三,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一旦遇到問題很難充分維護自己的權益。學員如果被坑可以向學車幫幫客服部投訴,學車幫幫會出現跟駕校交涉,並協調矛盾,充分保障學生學車的利益。

毫無疑問,從學員學車權益保障的角度來看,學車幫幫要比駕校一點通和車輪駕照這種純粹導流量的平臺要有優勢,但是學車幫幫要想在駕考O2O占有一席之地,並沒有那麽簡單。

難點一:對於駕校來說,學車幫幫扣留部分學費作為押金,這個並不是所有的駕校都願意接受。如果學車幫幫能夠給駕校帶來大量的學員還好,但是前期學車幫幫不太可能給駕校帶去大量的學員,這就會導致學車幫幫前期在拓展線下駕校資源上進展會比較緩慢。

難點二:駕校、教練亂收費目前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學生投訴的概率將會非常大。學車幫幫在客服方面的人力投入將會非常高,甚至有可能在發展前期學車幫幫天天會被各種投訴纏身。如何能夠在既不影響與駕校合作的前提下,又能夠充分保障學員的利益,這對於學車幫幫會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二、連鎖駕校自主打造的O2O平臺

說到駕校自主打造的O2O平臺,數量其實非常多,對於駕校來說打造O2O平臺主要是為了解決自身的線上流量問題。

首先,對於駕校來說,打造線上平臺能夠更好地擴大駕校影響力。眼下學車的主流成員都是年輕一代,這類客戶群體報名學車往往都是通過線上直接報名,同時對於駕校來說,把教練放到網上展示,對於很多學員是一個比較好的吸引方式,能夠大大節約招生成本。

其次,對於駕校的線上平臺來說,學員能夠在網站及時反饋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對於教練的監督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式,有很多教練利用信息不透明的漏洞,在收費、培訓時間、考試安排上自己說了算,學員怨聲載道,駕校形象受到嚴重不良影響。

其三,對於很多連鎖駕校來說,打通了線上平臺,對於駕校所有分校就會形成一個很好地品牌展示,學員也能夠通過線上平臺尋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分校,學員線上報名,線下直接學車,也節約了時間,提升了效率。

最後,選擇駕校對於很多學員是一個比較頭痛的事情,盡管駕校普遍存在各類問題,但是連鎖駕校打造的自主O2O平臺,往往都會因為口碑效應、運營管理等各方面相對比較正規,更容易獲取學員的信任。

連鎖駕校自主打造的O2O要想真正取得突破,劉曠認為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駕校自己打造的O2O平臺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線下服務,如何杜絕亂收費、監督好教練、提升學員學車體驗這個才是駕校真正需要努力改善的。如果僅僅只是想通過線上來擴大招生,而線下服務卻做不好,反倒會加速品牌的消亡。

另一方面,目前連鎖駕校O2O只是針對自家的駕校,學員選擇余地就會相對比較小,也缺乏一個對比,最重要的會因為距離原因受到限制。在三四線城市還好,如果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學車在地域範圍上的限制就會非常大。

對於以上兩種駕考類O2O平臺,劉曠認為仍然無法真正解決駕校市場目前的亂象。隨著去駕校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公安部開始試行自學直考,但自學直考的到來,能否真正給駕校市場亂收費等現狀畫上個句號?這還需要一個過程。自學直考將面臨三個最現實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駕照的問題。如果自己上馬路練車的話,必然將會面臨無證駕駛的問題,將受到交規懲罰。

第二個問題:教練車的問題。條例規定練車需要使用教練車,一般人不可能為了學車而單獨去買一輛教練車,而目前的教練車基本上都在駕校,自學直考學車的話最後可能仍然擺脫不了駕校。

第三個問題:教練員的問題。練車需要有教練,對於什麽樣的人可以培訓別人學車,必然會有一定的資格限制,這個資格限制是什麽樣的條件?

推行駕照自學直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駕考市場的這股歪風邪氣,駕校也依然會存在,但是去駕校學車的人會越來越少,劉曠認為未來大部分人學車都會選擇駕培的方式。一旦自學直考的方式全面推行,將會有三類駕培O2O全面興起。

一、自配教練車駕培O2O

說到自配教練車駕培O2O,這類平臺其實早就已經存在,很多駕校以及專門做駕培的公司都早已推出了這類線上平臺。

首先,這類駕培O2O平臺主要是由原先就已經在做駕校的公司所推出的一塊業務分支或者由一些專門做駕培的公司組成。不僅僅只是教練車由他們提供,教練也往往都是由他們自己來聘用,這種方式相對於那些需要教練自己提供教練車的平臺比較能夠容易得到教練的接受和認可。

其次,這種駕培O2O平臺過去就一直在承接駕培方面的業務,已經為自己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礎。過去找這類駕培平臺的往往都是已經拿到駕照的再想練練車的人為主,如今可以自學直接參加考試了,沒有拿到駕照的學員也會來找駕培,口碑不錯的陪練平臺就會得到過去練車朋友的推薦。

最後,從陪練經驗的角度來看,這類駕培O2O平臺過去一直就在從事駕培工作,教練師傅們在這方面的經驗相對來說也比較豐富。此外,教練人員本身也比較穩定可靠。

但是這類駕培O2O平臺要想做大規模卻存在以下幾大難點。

難點一:由於所有的教練車都是自配,教練人員也是自配,前期的投入成本相對來說會比較高。同時對於平臺的擴張來說,這種重模式也會大大影響擴張速度。

難點二:由於成本比較高,這種平臺的陪練收費也會相對比較高,否則無法滿足平臺的收支平衡。但是這對於學車用戶來說就會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了,他們為何不選擇費用更低服務相當的陪練平臺?

二、教練與學員對接O2O平臺

區別於提供教練車的陪練O2O平臺,這類對接教練與學員的陪練O2O平臺則不提供教練車,教練車由教練來提供,同時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以58陪練為代表的自聘教練平臺,另一種是以e駕培為代表的純教練學員對接互動平臺。

1、自聘教練平臺能夠自己對教練進行統一培訓,打造標準化的陪練服務,同時對於教練的管理也會更加合理;而純教練學員對接互動平臺則能夠通過教練與學員的溝通、互動,建立前期最基本的信任基礎,然後學員也可以根據評論好壞來決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練。

2、這類平臺能夠利用LBS技術,將單派給距離最近的教練,教練只需要從家里出發就行,節省了陪練的路程時間,也大大提升了陪練的效率。

3、輕服務模式能夠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也有利於平臺的擴張速度,尤其是純教練學員對接互動平臺。只需要搭建這麽一個平臺,願意提供陪練的教練可以在平臺上註冊,而願意通過平臺來找教練的學員也能很輕松找到自己想要的教練。由於激烈的競爭存在,這種情況下陪練的費用往往也會比較低。

當然,這類平臺要想迅速發展也並沒有那麽容易,也會面臨著一定程度上的困難。

困難一:這類平臺不便於管理,尤其是純教練與學員對接平臺,如何保證服務質量將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對於前期教練的水平認證問題一定要進行嚴格把關,尤其是在法律上還存在一定的空白,如果出了交通事故問題法律責任由誰來承擔?

困難二:擁有教練車的教練數量並不是非常多,這對於平臺的發展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平臺擁有足夠龐大的客戶量還好說,會有教練願意自己購買教練車加入到平臺當中來,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用戶量做基礎的話,教練招納會是一個大困難。

三、教練車租用平臺

對於很多不願意出更高費用的學員來說,可能就會想通過租教練車然後找親人或者朋友來教自己。自學直考一旦全面推廣開來,這類教練車的租用平臺也會相繼湧現出來。這類教練車租用平臺對於學車者來說,最大的優勢恐怕就是費用低的優勢了。對於很多一直抱怨學車費用高、學車費用貴的學員來說,教練車租用平臺將會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但是教練車租用平臺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就是法律上的問題,如果租用教練車的學員在學車過程中出現了事故,這個事故該由誰來承擔?

整體來看,自學直考也會面臨一個比較大的監管空白問題,就是很多人可能會找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比如農村,然後讓親人或者朋友開著自己的私家車(非教練車)來教自己,最後直接去參加考試。當然對於很多城市里的學車用戶來說,為了安全著想,他們可能會更傾向於選擇駕培O2O平臺。

自學直考的到來,對於駕校來說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他們只有提升學員學車體驗、降低學車費用才能跟駕培O2O平臺同臺PK,但是成本卻比駕培O2O高出許多的駕校並沒有任何優勢。隨著自學直考的逐漸普及,駕校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駕培O2O定將全面興起。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01

自學考駕照來了 駕校丟“鐵飯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789

 (劉俊/圖)

12月10日,《關於推進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意見》對駕考報名、駕校教學、駕照補辦等流程均做了重大修改,這是對我國駕考制度的全面改革。

學員:學車不必非得去駕校

對於報考學車,新政出臺後,學員學車不必非得去駕校。《意見》明確,在有條件的地方,將試點非經營性的小型汽車駕駛人自學直考。

為了學車安全,《意見》也作出了限制性規定:允許個人使用加裝安全輔助裝置的自備車輛,在具備安全駕駛經歷等條件的隨車人員指導下,向公安機關領取學車專用標識和駕駛證明後,按照指定的路線、時間學習駕駛,並直接申請考試。

對於繳費,駕駛機構將實行計時培訓、計時收費。學員學車不僅可以先培訓後付費,還能自主預約培訓時段、自主選擇教練員、自主選擇繳費方式。

同時,建立統一的考試預約服務平臺,提供互聯網、電話、窗口等多種報考方式。考生完成培訓後,可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考試場地。另外,考試費的收取也有所變化。現在,自主約考確定後才會收取考試費,可以選擇分科目或一次性全部繳納考試費並支持網上支付。

駕校:學員投訴多,教練或將下崗

《意見》指出,要求公開駕校培訓質量情況以及考試合格率、學員投訴率、學員取得駕照後三年內的交通違法率和交通肇事率等信息,引導學員選擇質量高、服務好的駕校進行學習。而對學員投訴多、培訓質量和職業道德差的教練員,嚴格考核和退出機制。

第一財經日報消息,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駕駛人已超過3億,2020年將達到4.7億。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駕駛培訓市場。截至2014年,全國共有機動車駕考機構1.3萬多所,教練員75萬人,教學車輛62萬輛,全國機動車駕駛培訓機構年培訓量達到2500萬人次。

對此,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巡視員徐亞華表示,近10年來,學駕需求非常旺盛,每年增長15%以上。但駕駛培訓行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問題,包括駕考機構過於註重應試教育、培訓質量差;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服務水平稱差不齊;低價招攬生源,培訓時巧立名目亂收費、項目不透明等。

學員自學 駕校丟“鐵飯碗”?

對於“駕照可以自學、駕校丟鐵飯碗”的說法,駕校和學員均有不同的反應。

新京報消息,在深圳擔任私家教練2年多的曾先生表示,現在對教練要求越來越高,“過去學員總要哄著教練約考或訓練,但以後學員會有更大的選擇權,如果不滿他們可以直接換教練。”

不過,在北京某駕校已經擔任了9年教練的孟先生持保留態度,在他看來,“即使以後可以自學,駕校也有專業優勢,教練每年都要通過選拔和審核,很多內容都是業余的家人、朋友講不出來的。”

對於參加培訓的經歷,剛拿到駕照的肖女士表示,“(駕校)比較正規,但是交了錢之後都是由學校統一安排,比如直接分配教練,學員比較被動,希望以後駕校提供教練的公開信息可以供我們自主選擇。”

也有尚未想駕照的市民指出,希望考取駕照不要有太多繁瑣的流程,最重要的是在安全規則和操作流程方面得到專業教學和訓練。

此外,國家將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社會考場,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使用社會考場。通過民間與政府的合力,徹底解決學車場地不夠用這一老大難問題。

最後,《意見》明確,試點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2017年推進實施,2018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04

永遠都在找答案 「人怎能輸給車」 陳偉泓 破英文苦讀原文書自學 搞定超跑疑難雜症



2015-11-23  TWM

捷森堡汽車科技經理陳偉泓剛踏入超跑維修領域時,為了解開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有十二年的時間,夜夜抱著原文超跑維修手冊入眠。 如今,幾乎沒有問題能難倒他。這樣的工作態度,也贏得許多龜毛車主的信任。

眼前的陳偉泓,脾氣暴、土味重,直爽的性格表露無遺。蹲在一旁的學徒說,「只要阿泓師傅手拿修車工具,廠內瞬間彌漫一股肅殺之氣。」大家都知道陳偉泓修車時,嚴禁閒雜人等靠近,他全神專注時,不喜歡被打擾,連接電話都不行。

國中開始跟著師傅學修車,二○○三年在汽車維修廠認識「捷森堡汽車科技」的郭老闆,兩人結緣就因超跑。陳偉泓回憶,郭老闆當時手上有三輛超跑都給他修,原本他想離職,郭老闆一聽,擔心日後找不到好手修,決定投資他開一家超跑維修廠,交給他管理。陳偉泓說,「我有話直說的特質,讓郭老闆很信任我。」

把小事做透

組一個車門可以花一整天

與全世界一樣,台灣的超跑車主是一群有錢的小眾,每一輛超跑都價值不菲,車體精密,設備、零件及組裝結構比一般市售汽車複雜,維修技術與難度絕對比一般汽車高。從事汽車維修的游章鐽說,「超跑的設計精密又獨一,哪怕是鎖一顆螺絲,都得考慮到是否會影響整輛車的性能。」面對既複雜又精細的車體結構,陳偉泓十二年來,夜夜抱著原文超跑維修手冊入眠,偶爾還被老婆酸:「半夜不睡,是在幹嘛?」陳偉泓解釋,「沒辦法,我個性太急躁,碰到問題,非找出答案不可。」陳偉泓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維修超跑所要具備的知識太多了,要懂機械邏輯、電子科學……。「十幾年前,我就曾因裝錯一顆螺絲,導致整組超跑零件損壞。我告訴自己,必須做到最好,不能便宜行事。」「我就是不死心!超跑是人製造的,我怎麼能輸給一輛超跑。」陳偉泓說。

英文不好,他咬緊牙,靠翻譯機自學,扣除睡覺與工作時間,陳偉泓幾乎都在研究維修手冊,他讀原文書的態度頗有趣,他說:「我不用整段、整頁翻譯,每天與『英文單字』對看,看久了,它(英文單字)自然會認識我。」陳偉泓的意思是,只要懂keyword(關鍵字)就好。

從藍寶堅尼、保時捷到法拉利三大超跑車系,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陳偉泓都能一一破解,幾乎沒有問題能難倒他。但陳偉泓說自己不是神,只是願意花很多時間,解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像單個車門,光是組裝,他可以花上一整天,全神貫注地組。

一輛藍寶堅尼破千萬元,一旦送修,車主等於把一棟豪宅交給師傅,「信任」是這門生意成交與否的關鍵。陳偉泓認為,只要你比專業更專業,客人自然會信任你。「許多買超跑的車主,性格完美刁鑽,講白話就是毛很多。」毛,指的是龜毛挑剔,正因有毛很多的車主,讓他持續不斷有機會學習,技術日益精進。比方像法拉利講究車體肌肉線條的美感與流暢,拆解或組裝過程,一點也馬虎不得,可能一閃神,車體的力與美就消失了。

工作超專注

「修車時,表情嚴肅到像要殺人」陳偉泓修車時神情肅穆,「客人每次看到我在修車的樣子,都說我像要殺人。沒辦法,人命關天,我得全神貫注。」陳偉泓至今累積維修過的超跑破百輛,長年投入這項工作,除了興趣和熱情,過程中也有痛苦與煎熬。每天車廠門一開,客人開著超跑,帶著「問題」上門,「壓力大到天天都想轉行」;但一轉念,看到問題又忍不住一頭埋下去鑽研,「別人修不好,我愈想把它修好。」大安高工的同班同學胡岱岳說,「陳偉泓是全班唯一還留在這行的,如果沒熱情,很難做到現在。」「我不會輕易放棄任何能找到答案的機會。」從前的陳偉泓,一心想在這行爭第一,但隨著技藝日益進步,好勝之心已不若以往,追求卓越的企圖心卻依舊。如今他不求第一,但求技術無止境地進步,因為,一旦第一,就沒有進步空間了。

撰文 / 許家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5

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 比上台大還有用 養自學力》台灣MOOCs先鋒葉丙成 向家長喊話

2015-12-28  TWM

MOOCs線上課程的新學習革命,改變未來一流人才的定義。 台大MOOCs計畫執行長葉丙成向家長喊話,不要再一味灌輸孩子知識,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力, 誰能最快學到浪潮上的技術與趨勢,就是未來全球搶著要的一流人才。

「我的小孩以後會不會念台大?學歷怎麼樣?我一點都不在乎。」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斬釘截鐵表示。這位讀建中、台大,然後赴美到密西根大學拿博士學位的高材生,卻大聲說不在意小孩的學歷,究竟怎麼回事?

身為台大磨課師計畫(MOOCs Project)執行長,自己也有一門概率課就在Coursera平台上,葉丙成每天都感受到來自美國、中國教育現場的變化,「教育變得很快,十年,台灣若不改變,就沒希望了。」把憂心化為行動,在他主導下,一個從小五開始的實驗中學課程(無界塾) 今年九月正式上路。

葉丙成說,光講理念,家長觀念仍然改變很慢,唯有實際的對照組證明,家長才更能被說服。只不過,實驗課程執行才三個月,尚無法對外分享經驗。

未來人才定義變了

具備「自學力」 才是優先條件從一位台大副教授,搖身一變成為中小學實驗課程的創始者,乍看角色跳躍,其實背後的邏輯都根基於他認為的:「未來人才的定義不一樣了。」「未來人才看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但什麼是「能力」呢?葉丙成從國際間這股猛烈的MOOCs浪潮看到,未來最關鍵的能力是「自學力」。

他回憶,就在十年前留學美國時,大家都很想進諾基亞(Nokia)上班,「那時候Nokia品牌不可一世,但現在呢?已經走入歷史。」他再以今年嚴重面臨中國夾殺的聯發科為例,二○一一年時,聯發科也曾被看衰過,但去年營收創新高,現在又面臨挑戰。「全球化競爭,世界變得很快,公司樓起樓塌,都是三、五年的事。

過去,主流價值是努力念書拿到文憑,最好是台大,然後就能進好公司。「學歷可能有助於找第一份工作,但萬一公司沒了,要找第二份、第三份工作時,人家看的就不是學歷,而是你有什麼真功夫。」葉丙成說。

一個趨勢是產業技術快速變化,另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磨課師的崛起。

哈佛大學商學院從一四年開始,對申請入學者有新的策略思考,他們將要求申請者提供過去在Coursera或edX等平台的修課紀錄。

另外,華頓商學院已推出Coursera的微學程(濃縮型課程),他們會邀請修課成績排名前五十名學生,進一步申請華頓商學院,而且還提供兩萬美元獎學金。

哈佛和華頓對入學申請者的策略改變,透露出重要訊息,「這表示這些美國一流大學要找可以自己把東西學起來的人。」葉丙成說。

一流人才要比別人更快掌握新技術、新趨勢,這些新技術去哪裡學?他認為,能在補習班學到的課程,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出來的教案,技術已經不在浪頭上,能夠自己從網路平台上找資源,才可能學得比別人快。

台灣學生仍太被動

直接上社會戰場 才學得比較快「自學力」聽起來很容易,但台灣學生卻普遍缺乏,學習似乎只有老師上課教書這一種形態。

「家長對孩子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台灣家長通常擔心孩子學得不夠,總希望在離開學校、上社會戰場前,把一切最該學的學完;所以學校、補習班都把東西整理得很完整,然後整套在最短時間內塞給學生。「這種教育方法短期內看起來很有效率,但反而把孩子的自學能力給剝奪了。

」葉丙成惋惜地說。

上戰場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一進職場才發現,之前學的大半用不上,需要的又沒學到怎麼辦?現在很多上班族就面臨這種情況,「所以應該讓孩子直接上戰場,等上去後發現哪裡不足,就趕快去學,這樣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完全不同。」葉丙成強調。

他觀察,台灣學生過去沒有被培養如何自我學習,要學新東西最常想到就是去上課。「學校在職班一上十八個星期,每天固定時段,萬一卡到工作,三不五時就缺課。」葉丙成很直白,「MOOCs的好處,就是可讓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如果老闆要你一個月內就會,也沒有問題。」哈佛、華頓商學院審核入學申請者條件時,已開始加入MOOCs上的學習紀錄,葉丙成預測:「我相信,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普遍。試想,你找一家留學代辦中心,幫你應付填了一堆表格,另一個就看MOOCs上的學習成果,哪一個比較容易看出是人才?」葉丙成強調,「我常說,未來一流人才有三個條件。第一,你有沒有眼光,能判斷什麼東西是重要的?第二,你有沒有辦法靠自己把重要的東西學起來?前面這兩個是我們從美國一流大學、矽谷在搶的人才中得到的,也就是自學力。第三,是我自己再多加一項,就是『玩心』,能把自己的志業玩到精采萬分。」

免於被淘汰的焦慮

一身真功夫 才能面對全球化競爭「兩年前,可能還有人質疑MOOCs會不會只是一時的風潮,但現在看起來絕對不是一時風潮,而是徹底改變學習方法的趨勢。」葉丙成很確信。

其實,不只大學課程有MOOCs,美國中小學也能在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平台上,得到類似的學習方法,而台灣的均一教育網路平台上,也有不少中小學課程。

「現在孩子都習慣看YouTube、會動的影片,對很靜態的文字反而理解比較慢,所以MOOCs只會越來越重要。」現今,台灣因為教育很普及,不像中國、印度的大學已經掀起MOOCs風潮,而中小學還陷在升學主義的魔咒裡,家長觀念仍無法突破。

由於體制內的改革不易,葉丙成才跳下來創立「無界塾」——一個從小學五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實驗性計畫,目的就是要脫離原有填鴨硬塞的教育,變成培養自學能力的教育內容。

「真的,如果你可以自己學,把程式寫得很好,把3D列印玩到精熟,公司還會在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葉丙成坦言,自己從小就是一個追求「第一名」標籤的典型台灣好學生,小學拚「全班第一」、中學拚「建中」、大學拚「書卷獎」,後來拚「留學名校」。

多數人心裡想:這些標籤一旦貼在自己身上,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但全球化的競爭世界,已經不是這樣了。」這位考試常勝軍,同時是兩個小孩的爸爸,如今對小孩的教育想法完全不同。「是不是台大,真的不重要。」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這些實力遠比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有用。

面對沒有答案的未來,有自學能力,就不用焦慮自己會不會被淘汰,「單單不再焦慮這一點,就很值得了!」葉丙成說。

撰文 / 黃定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3

知識變現自學手冊:從入門到放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7/161731.shtml

知識變現自學手冊:從入門到放棄
伯通伯通

知識變現自學手冊:從入門到放棄

知識變現的窗口期只為兩種人開放:KOL與垂直領域專業人士。

本文由伯通筆記(微信ID: iboto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伯通。

過去這一年間,有哪一個貼上付費標簽的內容生產者不被同行罵為浮躁時代下充滿銅臭味的騙子?又有哪一個內容生產者不希望成為他們所罵者中那些掙到真金白銀的人呢?

從這一事實中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向用戶直接收費的知識變現已經被內容生產者們公認為一次機遇;

2.這個機遇的窗口期不長了,還有很多人沒掙到錢。

本手冊將告訴你,知識變現到底是給哪類人準備的機會,以及你是否還有中途搭車的可能。

需要說明的是,本手冊所指的“內容生產者”,泛指不具備除內容輸出以外其它特殊價值優勢的人群。本手冊所指的知識變現(內容變現),特指憑借內容向受眾直接收費,廣告、電商及流量分成等變現方式不在討論之列。

內容生產天梯圖

如果你是組裝電腦愛好者,肯定聽說過一個詞叫“顯卡天梯圖”,在這張數千像素長度的巨圖中,包含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品牌歷代顯卡的名稱與信息,並按性能呈梯狀排列,刺激廠商和玩家在永恒的攀比中推動顯卡設備的進步。

現在,我們同樣需要將內容生產者綁在這架天梯上,分出三六九等再對號入座。放心,在迷茫與自負並列高發的內容生產者群體中,這樣略顯粗暴的作法是非常得體的。

023321325db4d9b3e5b56a51e4fe3216

為了便於理解和對號入座,說明一下這張圖的要點。

1.天賦區和努力區之間的分割線,其邊界就在於內容生產者是否“見字如人”:哪怕從內容中節取一段你也能看出是他而不是別人的風格;以及“見人如字”:受眾消費內容不只取決於標題,更取決於生產者的名號。能做到這兩點的基本不必再依賴某個平臺過活,而無法達到這兩點的只能靠為平臺重複提供作品獲取回報。所以如果用另一個詞來概括第四序列的生產者,就是“文紅人不紅”。

2.睡後收入是指工作時間以外,作品或個人品牌依然能夠自動產生收入。稅後收入是指花時間出產內容換取收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3.睡後收入隱含的一層意義是,生產者有機會直接向受眾收費,稅後收入主要來自媒體平臺或廣告主。

4.時間考驗、勤奮程度、跨平臺影響力、公眾知名度,均對排序產生影響。比如很多微信大號的作者,在微博上毫無人氣,則很難超越第三序列。近兩年當紅的情感類炸子雞,名氣再響,粉絲再多,也必須居於木子美之下。

5.天梯的頂端當然還有更高階的選手,不過探討他們對本手冊沒什麽實際意義了。另外,韓寒等具備內容輸出以外其它價值優勢的人群,也不在本手冊討論範圍之內。

舉例:《驚惶龐麥郎》與《喊麥之王MC天佑》都是人物類頂級爆款,但兩文的作者恰好橫跨分隔線的兩端。因此一位離職成了四處折騰的自由人,而另一位則扛起了特稿界的大旗。

再比如:知乎作為內容平臺的一個遺憾之處就在於,除了張佳瑋等少數自帶幹糧來知乎的用戶外,其它絕大多數從知乎成長起來的頭部用戶,都很難跨越分割線成為公眾意義上的KOL(或者說,還在掙稅後收入)。無論是前幾天發文大罵知乎的“大盜賊霍老爺”還是斬獲7位數贊的超級答題王“肥肥貓”,皆受益知乎平臺良多,卻還在成長為KOL的路上持續探索。

除了個別小眾垂直領域,此圖對於大多數內容生產者都是適用的。比如第一序列的羅振宇、吳曉波;第二序列的木子美、方舟子;第二三序列之間的連嶽、和菜頭;第三序列的教官黃章晉、老司機闌夕;第四序列的伯通(本手冊作者)等。

有了天梯圖這個討論背景後,我們就可以繼續向下進行了。

知識變現的“散養”和“圈養”

雖然面向受眾收費的知識變現產品看起來五花八門,但剝去所有修飾後只有兩類,一類是在原有內容基礎上接入支付功能的“散養”類產品,另一類是根據移動和碎片場景重新打造的“圈養”類產品。

接入支付功能的散養式UGC產品是最常見的,比如文章+打賞的雙微平臺、群+付費的小密圈、線上咨詢+付費的知乎Live、博客+付費的開氪以及問答+付費的微博問答等等。

用這類產品,內容生產者幾乎不太需要做出調整,可以按照自己習慣和擅長的方式繼續出品內容,並將自己的認知優勢或影響力變現。生產者所享受到的,是移動支付便利及內容付費意識勃興的紅利。

比如馮大輝在推薦Keso的開氪專欄時就說,“這次把欠的訂閱費補上了”,而Keso所提供的內容的確還是他前十幾年常寫的博客內容延續。同樣,張佳瑋和木子美的筆力數載未變,變的是當年虎撲和博客中國的那些免費流量如今幻化出了打賞;羅永浩時隔良久再次啟動價值觀輸出模式,在微博問答上夢回牛博網,玩得不亦樂乎;更上癮的是純銀,自從建了付費社區,連微博都懶得發了。

散養類產品多少有些“補票”的意味——看了你這麽多年,終於能直接付錢給你了。

aca0f3ea8752066862e47e517e28b95d

(羅永浩非常享受微博問答)

圈養類產品則完全不同,這類產品的邏輯不是“把原來的內容加個支付接口”,而是為碎片場景重新打造產品形態。其代表就是羅輯思維的“得到App”,以及吳曉波等其它團隊隨後各自出品的音頻訂閱節目。

如果說在散養類產品中,內容生產者還可以順手牽羊的話,圈養類產品則幾乎把生產者打回零重新開始——以得到App為例,由於產品形態被設定為“皇上的翰林院”,要求讓外行受眾聽得進去聽得明白,所有掉書袋的、不符合對話邏輯的內容都要改掉重寫。在得到App上開專欄的薛兆豐本就是大學講師,但還是要請一個人坐在那里,自己對他講一遍,錄音機錄下來聽打成稿件,再進錄音棚面對一個人正式錄制成專欄音頻,以確保對象化和口語化。

單純地能寫幾篇好文章、發微博精彩有趣,已經無法滿足這類PGC產品的需求,圈養類產品需要內容生產者放下架子當服務員,姿態上應該類似於京東快遞和美團外賣,每天把用戶感興趣的知識做成可口飯菜,餵到嘴邊。

而運營方能為生產者提供的,就不僅僅是搭移動支付的紅利便車了,還包括聲優、編輯運營、用戶研究……等一整套知識服務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75fdf80dfe50d01ba93fb0d78abfaef0

(薛兆豐在得到App開課的課程列表節選)

總結一下:散養類產品的內核是流量邏輯,在每一類內容領域平均付費率可以估算的前提下,流量決定了平臺和生產者的回報;而圈養類產品更接近於產品邏輯,靠打包售賣一個個標準化產品創收

知識變現是誰的機會?

很顯然,散養類產品是專門針對天梯圖分割線以上的內容生產者打造的,木子美開通微博打賞一個月收入三萬多,羅永浩開通微博問答17天賺了八萬多。雖然個別四五序列的生產者也可以通過微博問答或值乎掙些零花錢,但那離睡後收入還遙不可及,且非常不穩定。因為前三序列的內容生產者具備穩定的自有流量,而分割線以下的內容生產者一旦脫離作品和平臺,就和路人甲乙丙丁沒本質區別了。想做流量生意,基本上死路一條。

而圈養類產品的普適性就稍廣一些,像萬維鋼這樣介於三四序列之間的內容生產者,同樣可以在得到App上拿到近八萬訂閱量(近800萬分成)。因為冷啟動、傳播、運營等工作都由平臺方承擔了,生產者只需要嚴格按照標準打造內容產品即可。但需說明的是,這類平臺往往不接受順手牽羊,內容生產者必須全職專業投入(否則無法穩定打包售賣),等於是創建了一類新的社會分工,專門打造知識產品。

一張圖詮釋兩類產品的特點和針對群體——

afaf41dde7b75bc5644f52182fd80e2f

另外還需要註意的是,散養類產品出產的內容大多是內容生產者的“個人經驗”或“觀點”(例如大咕咕雞的微博問答列表),而圈養類產品大多是結構化知識(例如薛兆豐的得到課程列表)。詳見下圖——

186727082ba8c66197b9492eac2b5e18

所以,散養類產品最終邏輯是,為KOL們的認知優勢及影響力匹配流量及變現接口。圈養類產品的最終邏輯是,推動創作知識產品的新行業,從業者數量及產品質量決定商業效率

我還有戲嗎?

經過上述分析,天梯圖分割線以下的諸位想必基本已經明白,散養式的UGC+支付接口最多只會幫你掙些零花錢(當然這沒什麽不對),在不改變目前內容生產結構的前提下,大多數人的確只能通過散養式產品摟草打兔子。

至於分割線以上的內容生產者,如果想以散養類產品為生也有前提條件,除了必要的勤奮和運營外,其所在的內容領域也至關重要。只有股票理財、房產、情感咨詢、職場晉升、醫學科普、修飾穿搭等少數幾個領域的生產者,才可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受眾付費。而其它領域的生產者,在被低質量問題(微博問答已經顯現這個趨勢)炮轟過後,紅利期將逐漸退去。

至於圈養類產品,由於門檻迅速提高,同樣也對大多數生產者關上了門。舉例:得到App上有個叫老浦的講師,辭職閉門籌稿半年,在得到團隊要求下改了9版稿件,才最終上線了專欄。其實,不要說辭職半年,單說“文字邏輯轉變為對話邏輯”這一點,就夠大多數內容生產者折磨很久。

所以結論來了,知識變現的窗口期只為兩種人真正開放——

一是老天賞飯且入對了行的KOL,能夠源源不斷的將認知優勢和影響力變現,代表人物:木子美、京虎子、北京大土豆、花榮、葛巾等。

二是擁有結構化知識體系且願意專職從事知識產品創作的垂直領域專業人士,能夠提供標準化服務並賺取睡後收入,代表人物:薛兆豐、劉潤、熊太行等。

有人會問:我不屬於以上兩種人怎麽辦?

答:沒看本手冊的副標題就是“從入門到放棄”嗎?

知識變現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06

中佬自學4年畫作同真相無乜分別

1 : GS(14)@2016-05-21 18:29:42

窗外的藍天白雲、停泊在碼頭的船隻、陰天的街道……這些絕非相片,全都是英國德比郡(Derbyshire)45歲藝術家里德(Darren Reid)栩栩如生的畫作。里德讀書時一直希望執起畫筆,卻一直沒有時間,直至四年前才開始畫畫,而且沒有師承,他坦言畫畫天份與生俱來,「我沒有接受訓練,只是自學,希望成為最好的畫家。我一直知道我會成為一個寫實主義畫家,因為這樣的工作感動我」。其中一幅畫作名為《一個新視角》,里德畫下從德比郡假日酒店透過玻璃窗向外望的風景,把近乎真實的光影在畫作中呈現出來。另一幅名為《風暴前夕》則把風暴前的碼頭景況,畫得栩栩如生。里德現時會在每個地點花數天尋找靈感和捕捉氣氛,他每次畫畫會用約20張相片參考,然後直接在畫布或面板畫畫,「我會畫了無生氣的場景、工作地點、荒蕪的風景,或我所知的地道景點」。他又指,大部份作品都具深層意義或敘事性。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0/196203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38

年輕媽自學鋼管舞成才周身傷每月跳80場

1 : GS(14)@2016-10-29 13:20:21

走與別人不同的路,背後辛酸只有自己知。台灣台南白河人「小燕子」是名鋼管舞蹈員,30歲的她被稱為「拚命三娘」,雖已有一對兒女,仍十分敬業,不僅從不遲到,更不論甚麼場都接,其他鋼管舞者平均1個月跳五十幾場,她卻跳七八十場,甚至試過1個月跳100多場!小燕子原本是檳榔西施,因為聽跳鋼管這行缺人,自己又對跳舞有興趣,便自學入行。她是上網搜尋和看YouTube影片練習,看到喜歡的動作會一直重複練習,倒吊、劈腿和用手來支撐全身是最困難,所以她經常會扭傷手、大腿內側磨到瘀青、破皮、長繭,更曾試過從兩層樓高度摔下來,撞傷脊椎。她又曾遭客人當眾出言侮辱,說要付1千元新台幣(約244港元)買性服務,她一直堅拒,感到萬分委屈。家人是小燕子的支柱,她說平常跟家人小孩相處的時間不多,沒工作時就送小孩上學放學。父母初時也反對她入行,媽媽更曾對她說:「你出去不要說你是我的女兒,會很丟臉。」所幸他們看到她努力付出後,慢慢也接受了她。已年屆30的她,在這行可說是年紀偏大,但她信只要有實力,就不會被淘汱。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9/19816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