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嘲、示弱、認輸 讓她問鼎全球最權勢大位

2014-06-16  TCW  
 

 

「我,希拉蕊.羅登.柯林頓(Hillary Rodham Clinton)莊嚴宣示,將忠誠的履行美利堅共和國職務,並竭盡所能捍衛和維護憲法。」她左手放在林肯曾經用過的聖經,舉起右手誓言;站在她身後的是丈夫,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

二○一六年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這一幕會成真嗎?

自二○○四年之後,希拉蕊從未從美國總統候選人名單上消失;《華盛頓郵報》與ABC新聞六月民調顯示,二○一六年總統選舉,有五三%選民會投給希拉蕊,領先共和黨對手十個百分點。如果勝選,她將成為美國開國二百四十年以來的首位女性總統。

《富比世》(Forbes)這麼形容,「柯林頓(指希拉蕊)擁有一張寫滿『第一』的履歷表:第一位代表常春藤名校衛斯理學院畢業生致詞的代表,第一位在美國總統辦公室西廂房擁有辦公室的第一夫人,第一位紐約州女性參議員,第一位擔任國務卿的第一夫人。」

一個女人,如何接近世界權力之顛?

為求反擊,只有硬實力被教育不能當懦夫,不站在男人身後

比男人更強的野心,讓她縱橫華盛頓政治圈;從女人眼淚得來的同理心,則讓她贏得選民認同。

但若非人生中的三次大挫敗,這位曾經凡事爭強的女人,是永遠不可能習得投降的勇氣,並體會認輸的必要。挫敗,是一個強者習得軟實力,進而鍛鍊出軟硬兼具巧實力的關鍵。

「我允許妳反擊,妳必須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家容不下懦夫。」四歲的希拉蕊被欺負後,這是母親給她的最重要建議。在那個男人主導一切的大時代,小窗簾店的中產家庭教會她:要成功,就要比男人更強。

還沒上耶魯法學院,希拉蕊就登上《生活》雜誌封面,成為世代的風雲代言人。 她甚至比男人更主動。一次在圖書館,當柯林頓又在偷看希拉蕊時,希拉蕊向他走來,劈頭就說,「如果你一直盯著我不放,我也會一直回瞪你,與其這樣看來看去,不如交換一下名片吧!」

柯林頓曾形容,「希拉蕊她是我們這個極其競爭池塘裡的大魚,我呢?毋寧像浮光掠影,閃進去又溜出來。」直到丈夫選上美國總統前,她的律師薪水一直超越柯林頓。

柯林頓問鼎白宮時,希拉蕊的表現也有別於傳統候選人妻子。她擁有自己的競選團隊,被問到當上第一夫人後是否辭職,希拉蕊展現律師的辯才反擊:「我想我應該留在家裡烤餅乾、喝茶,但是我決定繼續我在丈夫投身公職前就已從事的專業工作。」

柯林頓造勢時曾高舉希拉蕊的手說,「如果我當選總統,我們將是空前的好搭檔,遠勝於羅斯福與伊蓮娜,買一送一。」希拉蕊立刻被冠上「合夥總統」。她與美國人理想中第一夫人賈桂琳那種溫柔和優雅的形象,大異其趣。

柯林頓當上總統後,她捨棄傳統第一夫人在東廂房設立辦公室的傳統,在白宮西廂房,亦即總統辦公室附近,成立自己的辦公室,稱為Hillaryland(希拉蕊國境)。柯林頓還任命她為健保委員會主席,推動健保改革。

遭遇挫敗,體會軟實力推案不成,被迫回歸第一夫人角色

正當躍躍欲試之時,迎接她的卻是政治生涯最大的挫敗。

「我們快要被封殺了!」身為第一夫人的她,一九九四年花了快二十個月推動的健保法案,竟然連參議院議程也排不上。她的健保案規模約等於義大利國民生產總額,牽涉財政部、衛生部和勞工部等五部會,希拉蕊籌組的團隊最後有六百人,原本二百五十頁的法案,膨脹到一千三百四十二頁。

龐大複雜的法案,旁人早就警告,「我們至少要四到五年,才能完成一套能獲得國會通過的法案,」不可能在百日內通過。排山倒海的反彈向希拉蕊襲來,白宮不時傳出希拉蕊對柯林頓大聲咆嘯的傳言。

最後,健保案不但胎死腹中,也讓當年民主黨選舉大敗,在四十年來,首次同時失去了參、眾兩院多數席次。這是希拉蕊白宮生涯最難熬的日子。

「我低估了第一夫人想要完成某些政策的阻力,」她聲音哽咽,一直道歉,甚至提出想主動退出政治工作,「我不想變成先生的絆腳石。」

中原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王安智分析,女性擔任領導者時,無法避免的要面臨雙重標準,社會希望妳是賢妻良母,然後才是有能力的領導者。像希拉蕊這樣一開始就呈現比男性強的形象,多被形容為鐵娘子,鮮少有正面形象。這是女性邁向領導路,得經過的第一關卡。

挫敗後,希拉蕊被迫回歸第一夫人角色,但這反倒讓希拉蕊思考,如何積極利用第一夫人名號,施展影響力。

一九九五年,希拉蕊終於接受友人建議,以第一夫人身份單獨出訪,她周遊南亞五國,還讓過去刻意遠離媒體的女兒雀兒喜(Chelsea Clinton)首次接受專訪。她到巴基斯坦下鄉拜訪村莊婦女、參觀印度孤兒院、拜訪孟加拉的窮人銀行。在尼泊爾中部參觀時,母女共騎大象欣賞犀牛,照片傳遍全球。

「歸位」第一夫人的柔性形象果然奏效!她的民調支持率由谷底的三五%回升。

「妳花了兩年想給人們更好的醫療保險,結果弄到大家想宰了妳;但跟雀兒喜去騎大象,結果大家卻都愛上妳!」柯林頓的選舉幕僚笑稱。

直到重重跌倒,希拉蕊才知道柔性領導的效用。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戚樹誠分析,當英雄領導的神話消逝,高高在上的領導者也不符潮流,人們逐漸允許領導人展露真性情。

當一個領導人能夠真誠面對自己的缺點、承認失敗,追隨者反而覺得你正直坦誠,更願意追隨你,這在領導學裡,被稱為「真誠領導」。這種軟實力遠勝以金錢、權勢進行交易的硬實力。但通常強勢的領導人,若未經過大挫敗,不容易體會真誠領導的奧妙。

丈夫外遇,選擇維繫婚姻、聲望高漲

希拉蕊的人生第二次挫敗,是丈夫爆出性緋聞。

長達八個月,她只有在鏡頭前才跟柯林頓互動,「我根本無法和比爾說話,一旦開口就是一連串咒罵。」她傷心到把眼睛哭腫,出門都得戴太陽眼鏡。

當外界猜測強勢的第一夫人應該會離婚,意外的,她卻選擇維持婚姻。這決定讓她的聲望扶搖而上,由健保失敗時的三五%升高到六○%以上,是身為第一夫人以來新高。

《真實希拉蕊》(The Truth About Hillary)一書作者克萊恩(Edward Klein)認為,這事件修正了希拉蕊從家庭學到的三件事:

一、不要讓自己成為受害者,除非成受害形象有助於名聲;

二、被打要還手,但如果是被老公外遇時,不用還手,受害婦女的形象會為妳贏得更多支持;

三、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如果妳要選舉,選民會投可憐無助的大老婆。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李秀娟認為,女性領導者也需要剛柔並濟,只是順序相反,先得用剛性特質證明能力,讓人們在理性上願意信服妳後,繼而發揮柔性特質,則可以讓人們感性上願意追隨妳。但若一開始柔性,就會被視為軟弱,不夠果決。

研究顯示,無論男女領導者都有剛、柔特性;柔性的特質,也就是軟實力對於激發員工智力、創意和個性化有顯著效果,非常適合轉型企業;男性領導者如果懂得發展軟實力,領導效能將大為提高。

希拉蕊真正展現柔性魅力,是競選參議員時期。

一九九九年,希拉蕊決定參選紐約州議員補選;毫無政績的她,對上當時已成功改造紐約的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希拉蕊民調落後七個百分點。

投入選戰,創造巧實力一年跑六十二個郡,展開傾聽之旅

但經過兩次挫敗的磨練,希拉蕊面臨對手無情批評時,不再張牙舞爪反擊,反而放下身段、租了廂型車,花一年的時間跑遍紐約州六十二郡,展開傾聽之旅。她會在女性選民家中,舉辦二十來人的茶會,毫不避諱談她維繫婚姻的理由。只要有民眾想握手,她都配合,這個習慣一直帶到國務院。二○一三年初,她發表完國務卿離職感言後,走出國務院門口,短短五十公尺的距離,花了五分鐘,就是為了握每雙對她伸出的手。

從「富心機」、「冷酷」、「強勢」的形象,希拉蕊讓選民看見她的人性面。隨後朱利安尼因為癌症退選,希拉蕊以柔性攻勢勝選。

進參議院後,希拉蕊的身段更柔軟。經過健保一案,她深知,參議院的重大法案是密室協商、條件交換,身段放軟有助爭取支持。

華府觀察家林博文指出,希拉蕊進入國防委員會後,第一個拜碼頭的對象就是共和黨大老麥肯(John McCain),在前輩發言時,其他人心不在焉,希拉蕊則仔細聆聽做筆記,總是在最後才發言。

希拉蕊也不忌諱跟敵人合作,連過去曾彈劾過她丈夫的人也在請益之列。 轉而跟政敵合作,為總統之路鋪路

二○○一年三月,希拉蕊送出第一批議案:增加紐約郊區的網路頻寬。為了爭取支持,每位議員收到的議案都客製化,標明如果協助通過此議案,對於該議員選區的好處,以「共利」爭取支持,讓此案順利過關。

不只在選民心中,希拉蕊也成為黨內超高人氣的明星。但二○○八年六月三日,希拉蕊因沒獲得足夠的選舉人票,只能放棄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塞翁失馬,人生的第三次挫敗,卻讓她的軟實力再進一階。

就在她棄選後兩天,當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找上門尋求合作,希拉蕊在新書中描述當時心情:「我們彼此盯著對方,活像兩個青少年第一次進行蹩腳的約會,終於,巴拉克(歐巴馬)打破沉默,他開玩笑說我害他選得很辛苦。接著他要求我協助促進全黨團結,以贏得總統大選。他希望我們兩人很快就能一起公開亮相。」

六月七日,希拉蕊大方承認敗選,要求群眾支持歐巴馬,丈夫柯林頓還大方提供歐巴馬經濟內閣的名單。

李秀娟分析,承認失敗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軟實力。希拉蕊承認敗選轉而支持歐巴馬,隨後還以國家利益為由,加入政敵團隊,就算不支持她的民眾,也會肯定她的包容與運動家精神,更是為後來的總統之路鋪路。

從每次失敗中學習,不惜分享自己瘡疤,甚至讓女兒曝光挽救自己的形象,希拉蕊越來越懂得視情況不同,交替運用軟、硬實力。

走過政壇風雨,如今六十七歲的她習得坦然,「常有人問我怎麼面對批評,我有三種答案:第一,假如你選擇參與公共生活,那就要記住愛蓮娜.羅斯福的忠告,把皮練得跟犀牛皮一樣厚;第二,學會正視批評,但不要當作是針對個人,批評你的人可以讓你學到連朋友都不會教你的事。我會設法釐清批評的動機,加以分析看看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剩下的就把它丟掉;第三,女性在政治上必然遇到雙重標準,包括衣著、體型,當然還有髮型,你不能讓這些干擾到你,帶著笑容往前進就對了。」

儘管外界從未停止以野心和權謀論斷希拉蕊,她的政治之路也由人們的愛恨交織而成,無可辯駁的是,她的參選實力無人可敵。《華盛頓郵報》評論「唯一能夠阻止希拉蕊選總統的只有她自己」,暗示黨內已無挑戰者。

當爭權奪利的硬實力不管用,唯有搭配讓人心悅誠服跟隨的軟實力,交互巧妙運用,才是此刻最需要的新領導力,也是巧實力。

如今的希拉蕊,在運用巧實力越來越得心應手後,距離坐上全球最有權勢的寶座,僅一步之遙。

【延伸閱讀】

●22歲鋒芒畢露 考上耶魯展開律師生涯

22歲1969年 從衛斯理學院畢業,第一位畢業生致詞代表,登上《生活》雜誌

23歲1970年 進入耶魯大學就讀,主動認識柯林頓

26歲1973年 從耶魯法學院畢業開始了律師生涯

28歲1975年 與柯林頓結婚,育有一女

●比男人還要強成為柯林頓的第一幕僚

35歲1982年 為了讓柯林頓勝選,從拒絕到選擇冠上夫姓,並改變髮型、換上裙裝

36歲1983年 加入阿肯色州教育考核委員會,成功推動改革被選為「年度風雲女性」

41歲1988年 被評為「全美100位最具影響力律師」(1991年再入選)

45歲1992年 柯林頓首次參選總統,競選時喊出「買一送一」,被稱為合夥總統

46歲1993年 柯林頓當選總統,希拉蕊擔任柯林頓的健保委員會主席

●遭遇最大背叛公私領域接連墜入谷底

47歲1994年 健保闖關失敗,第一夫人支持率由超過50%下降到35%

48歲1995年 帶著女兒出訪南亞,在北京發表「女權即是人權」

50歲1997年 以著作《同村協力》獲得葛萊美獎

51歲1998年 柯林頓與白宮實習生爆發緋聞。7個月後,柯林頓公開坦承緋聞,希拉蕊常因雙眼哭紅,須戴墨鏡遮醜

53歲2000年 希拉蕊接受《Vogue》雜誌專訪,登上封面,展現一國之母魅力

●下一站,白宮?用巧實力攀上權力之顛

54歲2001年 當選紐約州參議員,該州第一女性參議員,放低身段傾聽選民

61歲2008年 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但初選失敗退選,轉而支持歐巴馬

62歲2009年 任歐巴馬政府國務卿,首位在歐巴馬內閣任職的女性,提出巧實力,轉向亞洲

66歲2013年 卸任國務卿,訪問過112個國家,約三分之一時間在出差,是美國史上出訪國家最多的國務卿

67歲2014年 第二本自傳《抉擇》出版,2016年呼聲最高總統候選人

資料來源:《活出歷史》、《第一夫人的內心世界》整理:曾如瑩

【延伸閱讀】衣裝下的希拉蕊》她愛用便宜髮圈

律師形象,完全不管外表1974~1980年 律師,大眼鏡,多穿褲裝,外表不是她最優先注意

第一夫人,穿禮服展現女性面貌1980~1992年柯林頓第二次競選,接受造型師建議,改戴隱形眼鏡,冠上夫姓,多以裙裝、高跟鞋出現1992/7/15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穿上設計師Donna Karan的露肩禮服談餅乾食譜,營造軟性形象。1993/1/20穿上設計師 Sarah Phillips設計的紫色晚禮服,參加柯林頓總統就職典禮1995年跟女兒雀兒喜到南亞五國拜訪,換上當地服飾提倡女權1997年 以著作《同村協力》獲葛萊美獎,穿設計師禮服出席典禮

老公外遇,墨鏡5個月不離身1998/8~1998/12 丈夫外遇後常戴太陽眼鏡遮掩哭紅的雙眼2000年 柯林頓緋聞案後接受《VOGUE》採訪,由總編輯溫特親自挑選設計師Oscar de la Renta的禮服

政壇大咖,褲裝、紮髮展現氣勢2001年當選紐約州參議員後,她多以褲裝出現,跑攤方便2009年出任國務卿後改以貴氣有氣勢的穿著,頭髮往後紮起來,但是她常用便宜髮圈束髮,幕僚一度想禁止2010年 在雀兒喜婚禮,穿上桃紅色禮服與母親合照

資料來源:《活出歷史》、《第一夫人的內心世界》整理:曾如瑩

【延伸閱讀】你不知道的希拉蕊》她隨身攜帶胡椒粉

她怎麼紓壓?跟柯林頓林中散步╱瑜伽╱有一隻會唱「別擔心!要開心」的泰迪熊

她愛看什麼電視節目?房屋裝修節目《Love it or List it》:真人實境秀,對房屋裝修意見不同的夫妻經過折衝協調後找到共識,希拉蕊:「這節目能撫慰心情。」《實習醫生》影集:看急診室醫生如何處理意外與人生變故,希拉蕊:「我深深被他們每天處理的意外事件吸引。」

她喜歡什麼配件?Ferragamo桃紅包包,希拉蕊:「春天拿著一隻桃紅的袋子,怎麼可能沒有好心情呢?」

她出國時包包裝什麼?礦泉噴霧╱醫藥包╱照片(以防有人索取簽名照)╱iPad╱旅行包(薄荷錠、黏毛刷、化妝品、濕紙巾)╱胡椒粉(她愛吃辣)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