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調研筆記:兼談超市觸網和網上超市 杉再起-倍霖山
http://xueqiu.com/6525233368/29726798作者:邢妍菁
---------------------
調研時間:2014年6月13日
調研對象:公司CFO兼飛牛網董事長徐盛育 投資者關係經理顧曉蓓
基本信息:公司旗下有大潤發和歐尚兩大品牌。2013年銷售收入839.58億元,同比增長10.6%;淨利潤29.42億元,同比增長16.1%。年末公司批准設立電商網站飛牛集達,飛牛網已於2014年1月公開啟用。以下為調研內容整理。
一、 飛牛網情況
1. 用戶流量。飛牛網於今年1月16日開業,業務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個省市。目前註冊會員60多萬,活躍用戶佔比五分之一。大潤發實體店的會員有65萬會員,註冊飛牛網的並不多,轉化率約為1%。飛牛網平均客單價200元,單個客戶獲取成本150元。流量獲取不會完全依靠外界,目前免費流量的佔比比較大,即在百度、google或360上直接搜索飛牛網。吸引用戶不用買流量,靠口碑是最好的。
2. 產品。一般實體店單店有3萬個SKU,飛牛網已有12萬個SKU,將來能做到20萬,再加上平台上的商品能上百萬。線上和實體店商品種類重疊部分不多。比如康師傅有100個產品,實體店由於面積限制只能放20個,線上能夠100個都放。不侷限於既有供應商,也歡迎新供應商。品類切入上快消品是大頭,接下來是家電、母嬰、進口等,想要把本土快消做好。快消品對營業額的貢獻大一點;長尾部分貢獻盈利不多,但貢獻毛利。生鮮現在不做,以後有條件的話會想做,要做中高端或高端的。
3. 倉儲和物流。現在租的一個倉庫在青浦,面積4萬平米,自己管理。青浦倉庫輻射華東,新的倉庫設備在看,但不希望固定成本投入太大,可以租(目前倉庫租金1-1.5元/坪/天)。配送以第三方為主,自己在上海局部地區也配送一部分。沒有門店落地配。未來配送還可以找當地店家做,因為系統是聯通的,顧客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省市實體店的庫存,實體店可以幫助配送,飛牛網就作為平台,向實體店收取費用。以後如果該區域飛牛網可以涵蓋的話就不再需要當地店家做,是否保留這個功能到時再看。某一地區訂單量多了就自建物流,自建物流的價格更便宜。倉儲物流不和大潤發共用,因為揀貨一個是B2B,一個是B2C,不一樣。但是未來家電類可以共用,對雙方都有利。
4. 和1號店相比:1號店現在是自營+平台,自營約佔70%,自營差不多打平,靠平台提升利潤。我們現在是100%自營。做快消品的條件會比它好,因為有實體店供應商基礎,公司實體店售價能比沃爾瑪比低0至5個百分點,供應商資源共享,折扣政策一樣,因此有條件和1號店比價格。線上毛利率和實體店一樣,能有20%,但是不一定要享受這麼多毛利,可以通過價格優勢獲得流量,低毛利能獲得較多市場份額。不希望引發價格戰,會跟進,如果對方降價的話,我們也會降,堅持下去價格優勢會顯現。產品面上會有一些台灣特色商品。送貨速度也在跟進,保證在24小時內。服務質量也會注意。
電商的廣告支出是固定成本,公司有基礎,獲取流量的方式不會按現有互聯網規則,會邊走邊看。變動成本包括配送、包裝、倉儲客服人員、促銷費用等,變動成本差距不會太大。終端銷售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會比1號店更掙錢;但是現在規模小,所以成本會重。
5. 人員構成。目前飛牛網約有360名員工(不含配送員)。技術主要由台灣團隊負責,現在有80幾個技術人員,在大陸也會招,將來擴充至100多個。固定成本中技術人員投資較大,其他還包括流量成本和管理倉儲成本。總經理是台灣那邊的。
6. 定位。總部將飛牛網看做另一個事業體。康誠投資(即大潤發)出資65%,香港Excellent First Limited出資35%(該香港公司是台灣最大購物網站PChome創始人之一謝振豐旗下公司,謝目前正全力打造全球電商平台Unitox,在台北有ASAP,可以6小時內到貨,在大陸和大潤發合作建立飛牛網,目前24小時內到貨)。飛牛網和實體店沒有關係,未來規模不會比實體店小。採購有分開有結合。飛牛網的商舖定價是獨立的,因為比價對象不一樣,線下商超可能是和沃爾瑪、家樂福比;線上是和1號店、京東比。在達到盈虧平衡點以前,總部對飛牛網會一直投入。下半年會多投一點,但對總利潤不會拉低太大。其實在盈虧平衡點前的虧損額是一樣的,只是在幾年內投完的問題。飛牛網5月交易額顯著上升,預計全年會上億。1號店經營前三年收入分別約為400萬、4000萬和8億,公司能夠縮短前2年時間。
二、大潤發(以及歐尚)經營情況
1. 產品面。品類上主要是快消品。產品種類目前不會有大變動,毛利提高來源於商品組合中高端商品佔比擴大。自有商品佔比由8.4%提高到9.8%,自有商品毛利比同類商品高5個點。信息系統的動態調整足夠強,系統可以列出out的商品。會有自動比價機制。
2. 庫存。庫存天數相對合理,實體店有模型,每個店不同,可以自動補貨。庫存管理重要的是執行力,發覺規律後要堅持退貨,降低庫存。13年的數據庫存周轉天數50-60天,主要原因一是百貨類的比較多,商品比重食品類佔58%(其中生鮮佔比22%),非食用類(包括清潔美妝類)的佔42%。所以庫存周轉天數會比生鮮比重較大的永輝超市長一點(永輝生鮮佔比45%);二是年底存貨會高一點,平時大約30多天。
3. 客流。實體店還是有顧客的,13年客流量下降了6%,但是客單價提高,同店的成長為正。客流量下降是長期趨勢,所以要提高客單價。
4. 開店情況。資本開支較大主要是因為開店多,今年開店也維持在50家以上,店面不會縮小。大潤發開店比歐尚快,主要集中在三線城市和發達地區縣級市,同店銷售的增長與店的年齡有關,新店第一年增長能有27.6%,四五年後成長率降至2-3%。坪效下降的原因是新店貢獻額度不大。三四五線城市前幾年增長率高於一二線城市,第一年有20%以上,第二年有十幾,但是絕對數低,因為縣級市人口基數低,所以第一年營業額也不高。一般第一年平均營業額有2億,去年單店1億6000多萬,因此會拉下來。目前店面80%是租的,20%是自持的,現在感受是單位租金不再往上漲,變得好談了。
5. 企業發展。大潤發能夠發展到今天,一是在選址上,好的選址上要談得下;商場規劃上,一定要有9000坪的hypermarket(大規模超級市場)和4000坪的臨街商。和shopping mall合作很少,因為動線設計、停車場很可能不滿足我們要求,面積小的也不做。二是商品面上電腦系統很重要,要有執行力,採購顧客要的商品,大潤發會引進當地商品,歐尚採購是集中化(centralized)的。接下來就是價格和服務,通過電腦系統能夠瞭解每一時間各地各店狀況、來客、時段、業績等。公司文化、管理層道德也很重要。面對今年以來商超行業的併購潮,公司認為併購標的店的規格不符合標準,因此不會併購。
6. 一季報中增長低的影響因素。電商衝擊:永輝超市生鮮多,店的面積也不大,受電商影響小一些。受三公支出影響,高檔酒消費降了三成;14年春節期間高端酒銷量為去年的6-7成。另外國家的家電補貼到6月為止,預計三公支出的影響在下半年也會小一些。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總結
飛牛網最大的優勢是依託大潤發供應商資源,毛利率能做到20%,這對1號店等網站來說難度是很大的。目前客單價200元,算是達到了電商的基本水平(根據1號店,一般能有200-300甚至400元)。由於入場晚,吸引和留住用戶的難度加大,盈利水平取決於未來用戶發展情況。公司的商超經營能力得到事實檢驗,雖然有同店增速下降、坪效下降等問題,但這是由於受宏觀環境、電商衝擊等因素影響,現在公司在中國市佔率14%、單店收入2.9億,位居行業第一。A股的永輝超市很有特色,利用福建農改超的機遇做強了生鮮主業,再用生鮮的人流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生鮮高周轉低損耗是永輝的生存法寶,而此類商品難以用信息技術來提升運營效率,因此永輝員工數是高鑫的44%,而收入是高鑫的35%,人均效率偏低。高鑫零售整體年末存貨周轉天數60天,永輝2008年以來存貨周轉天數持續上升,如果扣掉佔成本48%的生鮮,存貨周轉天數則上升為95天,2012年則高達100天。這也體現在永輝的主營業務毛利率並沒有像整體毛利率那樣上升,生鮮和食品用品的毛利率近兩年下降。公司在生鮮管理的經驗難以複製到非生鮮領域,而高鑫零售則依靠數據管理開發模型,對存貨和補貨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處置,因此永輝要想提高盈利能力,必須在提高非生鮮類的運營效率上下功夫做文章,才能提高自身在營運資本上的盈利能力,目前永輝的現金週期是8天,高鑫零售為24.3天,京東則為23.3天。
電商的興起直接影響了實體店的客流,使得實體店同店只能依靠提高客單價維持增長。相比實體店,電商的特點在於品類多、價格便宜(不是全線商品)、客單價(AOS)高和件單價(ASP)高。電商由於不受店面面積限制,品類多沒有成本;價格便宜是電商為了將客流從線下吸引到線上而主動犧牲了毛利率。大潤發、永輝的綜合毛利率接近20%,京東的毛利率不到10%。成本和費用上,一是線上導流效果雖然明顯,但是這部分支出是降不下來的,二是揀貨、包裝、配送基本靠人工,這部分支出比線下實體店要高。而實體店有廉價的生鮮品類,顧客的購買頻次非常高,這一點是電商做不到的。結果就是,電商必須要維持高客單價和件單價,攤薄物流倉儲成本才能賺錢,客單價一般要在200-300,而實體店在70-80就可以了。
電商雖然對實體店造成了衝擊,但也並非毫無弱點。中短期來看,實體店有電商不能做的廉價生鮮,並且加快在物流並不那麼發達的三四五線城市的開店速度,所以實體店還有發展空間,在零售市場中的份額不會完全被電商擠佔。互聯網擅長的是用低價和免費策略打擊高價和收費,而超市的淨利率平均不高,長尾的效力有限。電商在毛利率上和實體店相比沒有競爭優勢,未來只有通過技術和管理手段增加客戶購買量,降低揀貨、物流等人工成本,開源節流,才能在收入增長到一定基數後扭虧為盈或是提升利潤。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