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马钢多名中高层干部涉嫌受贿被集体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125/2354555209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0

香格里拉等多家国际高端酒店在华项目集体延期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27/02096151857.shtml


  “我真的很怀念从前我们酒店都住满客人的日子。”法国雅高酒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Michael Issenberg在昨日结束的“2009中国酒店投资峰会”上感慨,受金融风暴影响,现在中国高端酒店入住率和房价双降。

  坏消息还不止是这些。高端酒店市场的极度低迷使更多的酒店投资方紧握手中的每一分钱。

  此前,CBN记者曾报道过上海新天地两家豪华酒店此前由于投资方受金融风暴重击而停建的消息。而在本次峰会上,万豪、洲际和泛太平洋(15.20,0.23,1.54%)等诸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都纷纷表示,暂缓和取消此前中国区扩张计划。

  更多停建的项目

  “我们在中国有3个项目延期,6个项目在谈。”万豪酒店集团亚太区执行副总裁Paul Foskey坦言。

  洲际和泛太平洋酒店集团也在会议上透露,目前公司在中国的项目约有30%延期,10%左右暂时取消,60%还在进行。

  更糟糕的情况还发生在澳门。

  多位知情人士向CBN记者透露,原本美国金沙集团斥巨资在澳门打造的6个豪华酒店项目(包括四季、威尼斯人、香格里拉、商贸饭店、瑞吉和喜来登等),目前除了四季和威尼斯人还在继续,其他4个酒店项目都被暂缓。

  “原本今年澳门应有很多新酒店和综合项目开业,但根据现在的情况,年内只有澳门何氏家族投资的一个大型综合项目会开业,我们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约年底前开业。现在能如期开业的项目,已经算很幸运。”凯悦酒店集团亚太区公关总监吴卫红也对CBN记者表示。

  看起来现在开设新酒店的确非最佳时机。

  上海市旅游局统计显示,今年1~3月,上海五星级酒店出租率45.9%,同比下降13%,四星级酒店出租率43%,同比下降12%。

  控制成本

  除了暂缓或取消新项目,成本控制成为酒店业者度过困难时期的一大策略。

  洲际酒店集团亚太区首席发展官Tony South告诉CBN记者,该集团正进行一项“绿色节能”计划,使用该系统可节能25%,一旦旗下4000多家酒店都使用该系统,可为业主节省2亿美元成本。

  此外,转向潜力市场成为业者规避风险的又一大策略,不少业者已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卡尔森酒店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Jean-Marc Busato透露,二、三线城市缺乏国际品牌酒店,具有潜力。“根据仲量联行最新报告,截至2020年,超过90%的中国商业物业交易将发生在二、三线城 市,这为酒店业者提供了巨大机会。我们接下来会在沈阳、三亚和重庆开设新酒店。”

  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院长Michael D.Johnson指出,市场走低时,业者不必太过看重一个“时间点”做过量投入。“比如很多业者此前都鉴于世博会而将上海作为重点区域,但现在酒店已过 多,再加上金融风暴,业者受挫很大。世博会只是一个点,若一切以世博会为定位,那世博会过后怎么办呢?所以重要的是长远计划,不如在世博之后再建酒店,酒 店反而更‘长寿’,这是规避风险的一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5

“两条腿”求解“燃煤之急” 电力企业集体进军煤炭开采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8/HTML_X6G47NEBRPCH.html


“到上游去!”已经成为电企们突破煤炭困局的集体呼声。

受收购山西两家民营煤矿的影响,7月7日,华电国际(600027.SH)被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上。

“在电价体制改革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抓住一切机会向上游煤炭进军已经成为目前所有火电企业的共识。”国电电力一位人士说。

事实上,发电企业投资煤炭资源的热潮,早在几年前即已涌现。然而,此波投资潮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过去电力企业大多寻求参股煤炭企业,而现在发电企业们谋求的则是控股。

“ 虽然都是煤电一体项目,但由于电力公司在项目中的控股程度不同,对煤炭资源的控制也大不一样。比如早前国电集团燃料公司与河南平煤集团合作煤电项目,由平 煤集团控股,而国电方面出资4亿占40%的股份。在这种合作框架下,国电只有在同等市场条件下才可获得项目的优先煤炭供应权。也就是说,买煤可以,但价格 几乎没有太大商量余地。可想而知,在煤炭价格飙升的背景下,这种以参股方式的合作对电力企业降低成本的作用意义并不大。”国电电力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上述人士表示,现在发电企业介入煤炭领域通常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自行开采或与政府合作建设;另一种则是收编民营企业。

开发热潮

“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山西、东北等地已基本划分完毕,现在强势竞争的地方是在西北,特别是内蒙古和新疆,拿到一块质量好的煤田可以成为以后竞争的本钱。”煤炭专家李朝林说。

翻开内蒙古煤炭企业的名单,除神华等专业煤炭企业外,五大电力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已纷纷占据了重要地位——华能在呼伦贝尔,中电投在通辽,国电在赤峰……

“现在内蒙古已经成为五大电力集团的老总们最经常出差的地方。”上述国电电力人士笑称。

“ 自行申请探矿权和采矿权,从企业对项目的掌控度来说,肯定是最强的。但最大的缺点是前期准备时间长,在目前煤价高企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能够尽快出煤。” 该人士对记者说,“在如今情况下,与地方政府合作,地方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和管理,最终实现企业控股的模式目前最受电力央企的青睐。”

“西北地区虽然资源丰富,然而地处偏僻,交通等配套设施非常不完善,因而前期投资巨大,一般的企业根本没有能力运作。而电力巨头们大多是央企,不仅有财力,而且还能带来相关产业的一揽子投资,自然能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李朝林说。

事实上,上个月华能集团控股甘肃华亭煤业的案例即属此种模式。

2008 年10月,华能集团从甘肃省国资委手中获得了甘肃第一大煤炭集团华亭集团40%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今年6月,华能再次获得来自甘肃国资委9%股份 的划转,从而实现了对华亭煤业的控股。为此,华能准备了一份高达300亿的投资计划,在甘肃建设煤、电、运一体化基地。

收编民企

而除在西北地区大兴挖煤之外,电力企业们依然没有忘记山西这个国内最重要的煤炭基地。

“ 目前山西煤炭依然是国内电力企业最重要的电煤来源,除了煤炭储量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煤炭运输体系完备,这是内蒙古等新兴煤炭大省无法比拟 的优势。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煤炭订货会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提前确定运输量,没有运输,再好再多的煤也出不来。运输因素决定了电力企业想要满足近期的煤炭需 求,最重要的是要在控制山西的煤炭资源上想办法。”李朝林说。

“山西煤炭对电力企业的意义自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在电力企业已经意识到,与山西国有大矿合作无法获得控股权,因此,纷纷把眼光转向与民营资本的 合作。而另一方面,过去20年间,大批民营资本涌入山西,发展到现在,对许多中小民营煤矿来说,技术落后和销售对象不稳定的弊端已越来越突出,与大型电企 合作,无疑也是一条重生之路。”一位电力行业分析人士说。

此次华电国际与两家山西民企的合作即属第二种模式。

根据华电国际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山西茂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以人民币39760万元和3626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山西朔州万通源二铺煤业有限公司70%股权以及山西东易忠厚煤业有限公司70%股权,两煤矿的煤炭保有储量近2.9亿吨,可采储量超过1.3亿吨。

据记者了解,在华电收购前,从国营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万通源投资集团公司持有万通源二铺煤业公司100%股权。而山西东易忠厚煤业茂华公司也是民营企业。

收益与风险

“中电投旗下的蒙东能源集团在目前情况下已经成为集团最重要的赢利来源。如果没有这部分煤炭资源,集团的经营将会更加困难。”中电投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从 中电投旗下几家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中可以轻易看出,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生存状态的巨大差异:蒙东能源集团下属的露天煤业2009年一季度实现利润3.37 亿,而上海电力,彰泽电力,九龙电力,吉电股份一季度的利润分别为3706万,-4487万,1466万,-4485万。

“电力巨头纷纷大手笔投资煤炭资源,一方面从长期来讲是为了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摆脱替煤炭企业打工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从短期来讲也是为了增加利润。”上述行业分析人士说。

对于电力企业纷纷涌入煤炭开采领域,国信证券电力行业资深分析师徐颖真认为,“这是目前政策下电力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必然之举,但是这中间的投资风险也不可忽视。”

“ 煤价是有周期性的,电力企业在煤价高的时候投资了煤矿,那么以后煤价低的时候怎么办?”徐颖真提出问题。“从目前来看,电力企业新开发的许多煤矿由于配套 设施以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成本要高于专业煤炭企业,一旦煤价大幅度下跌,那么电力企业的煤炭投资可能面临亏损,这个风险应该考虑进去。”

而一位煤炭行业人士还提出,“目前国内总的供电形势已相对过剩。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投产,这样下去会否引发更大的电力过剩?”

对 于上述问题,上述国电电力人士表示,“煤电一体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平衡风险,在煤价高的时候,以煤补电;在煤价低的时候,以电补煤。所以,即使将来煤炭价 格下跌,电力企业依然可以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利润来实现稳定的收益。而一旦电力企业有了稳定的煤炭资源,受影响最大的将是那些民营小煤矿。从这个意义上 讲,电企进军煤炭行业,也有利于改变一些地区大量小煤矿不规范运作的混乱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43

千亿市场诱惑 船企集体转身海工装备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79PTQ4SS7OF7.html


海上找油,那一片未知的“蓝海”被危机中期待寻找出路的船企视为转机,但平静的海平面之下,究竟是什么?

7月10日,以生产石油钻机成套设备为主的四川宏华(0916.hk)向外界宣布,公司携3亿美元正式进入海工装备领域,公司已与启东市政府签订海洋油气装备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

“去年我们上市招股书里已经说明,所募集的资金中有60%将用于进军海工装备领域。”7月13日,四川宏华董秘办洪主任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在上海的研发团队已经招募完成。”

一直觊觎海工装备市场的四川宏华终于如愿以偿。按照协议,基地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0亿美元。而该公司意欲成为世界级的海洋钻井装备制造基地。

比四川宏华制造更早一步,振华重工、中远船务已涉足海工领域。而江苏熔盛重工也于近日表示,公司有意进入海工领域。

每年500亿投资机会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任务和战略重点。”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在“2009中国海洋工程国际峰会”上如是说。

6月23日,国家工信部在颁布《2009-2011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中,海洋工程位列五大科研开发重点领域,而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位列四大技术改造重点领域。更于早间,工信部发布了海工装备项目指南。

国家政策的扶持、行业协会的倡导,海工装备日渐升温的背后是其市场容量。

据王锦连介绍,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中,未来5年,我国将有30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多艘FPSO,其中中海油需建造55座海洋平台,6艘FPSO,4个陆地终端、铺设海底管线1000多公里,投资总量每年将以百亿元以上递增。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海上原油发现量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为9.2%。

“现在新增的原油储量中有70%是来自海上,中国如此,世界亦是如此。”TSC海洋集团(0206.hk)CEO张梦桂如是告诉记者,“陆地找油找了上百年,新增储量将三分之二来源于海上。”

这家自1997年就进入中国海工装备领域的企业,原为美国国民油井华高NOV公司代理商。TSC海洋集团通过并购,将英国GME公司及国内两家专业公司收入囊中,形成了具备提供各类钻井平台设备能力的制造商和总包商。

“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每年投入海上石油产能建设的资金达1000亿元。”7月13日,中石化胜利油田钻井院总工程师孙东昌如是告诉记者。

而世界范围内,这一数字更为惊人。王锦连表示:2002-2007年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总量在1000亿美元以上,最高年份达1250亿美元。

多家企业规划海工蓝图

在海工领域,早已有了一批先入者。

据孙东昌介绍,根据石油开采的流程,海工装备主要包括钻井平台、采油平台、然后将油输送到陆地上的管线。

目前我国涉足钻井平台的企业有5-6家,包括大连船舶重工、上海外高桥、青岛北海重工以及烟台莱佛士(目前该公司18.9%股权被中集集团收购)。而提供钻井平台成套装备的能力集中在三家国际性企业,“美国国民油井公司、挪威MH公司、TSC海洋集团”。

“在钻井平台这一块,90米以下的钻井平台,我国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全部由国外引进;而50米以下的国内具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一般而言,国内的企业多是以制造船体为多。”孙东昌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的90米以下的钻井平台大约售价为1.9亿美元,120米以下售价为2.3亿-2.5亿美元,200米约为50亿至60亿人民币。

记者了解到,振华重工以及熔盛重工目前还是以制造铺管船为切入。

对 于未来海工领域的发展,振华重工总裁管彤贤表示,公司将目标放在发展海洋工程船、采油或勘探平台和高技术海工配件上。“公司计划从2006年至2010年 5年内,投资150亿进军海工装备市场。振华重工的海工装备短期目标是,2-3年内的海工市场产品占公司总产值50%以上,相应板块的营业收入突破40亿 美元。而3-5年后,海工业务占到公司产值的80%以上。”

近日获得4.59亿美元订单的熔盛重工总裁陈强透露:熔盛重工在进军高端海工装备领域,熔盛的目标是来自海工装备部分的收入要占到企业产值的40%左右。

不确定因素依然制约

对于进入海工装备领域的企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提醒:“海工装备不同于船舶批量生产。对于进入者而言,门槛相对高很多。企业不该盲目进入,以免再步船舶工业的后尘。”

“我比较担心这些进入海工装备领域的企业,他们有没有认识到这块市场。”大连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学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实际上,直接制约海工装备发展有两大因素。“海工装备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石油公司的海上探油开发力度。”孙东昌告诉记者,“还有油价的涨跌。”

殷学林分析认为,2003年至今,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所有的钻井平台才12座。而目前的经济很难恢复到过去的程度。从中国这个局部来看,应该说需求量不会太大。“就算出现船市火爆的情形,我一家都能干完这些订单。在钻井平台这一块,市场容量是不大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世界范围内有600至800座平台。现役的钻井平台中大多设计寿命为20年至30年,但是30年还在用的平台比比皆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4

物美再造:“联想系”集体入资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3/HTML_MXM77270FID0.html


【核心提示:物美通过定向增发1.5亿股引入TPG Asia、弘毅以及联想控股三家战略投资人,共募资16.5亿元。作为华北地区零售龙头,物美股票曾被推荐推荐给巴菲特。此次物美挑选的三家投资者,都与联想有关。】

对物美商业集团(以下简称物美)董事长吴坚忠来说,8月12日是个重要时刻。

是 日,物美宣布通过定向增发1.5亿股引入TPG Asia、弘毅以及联想控股三家战略投资人,共募资16.5亿元。交易完成后,TPG、FS、弘毅投资及联想控股分别占物美已发行股本的6.17%、 1.13%、3.03%及0.62%。根据相关协议,物美将寻求三年内在国内上市。

三家投资人占物美的总股本仅10.9%。吴坚忠表示,决定邀请投资人派董事进入物美董事会。

此项投资之所以引人关注,还因为三家投资者都跟联想有关。TPG合伙人马雪征2007年才从联想集团CFO转身TPG合伙人。对物美的投资是继达芙妮之后,马雪征团队在中国的第二单。对于弘毅而言,物美投资案是其“对香港上市公司的开端”。

联想控股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当天则表示:“如果联想投资和弘毅所投案例中有好的,我们就跟投一部分。”

这是2006年11月原董事长张文中出事后,物美一次重要动作。物美是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零售龙头,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为25%。

本次发售后,物美商业的股权结构中,物美控股集团仍为第一大股东,占增发H股后总股本比例37.7%,网商世界电子商务和北京康友联技术有限公司为二、三大股东。

巴菲特的目标

物 美CFO徐莹指出,其中1亿股以每股11元的价格分别向TPG Asia及弘毅投资关联公司Fit Sports(FS)分别配售8455万、1545万股H股,“价格是以昨天收盘价为基础打了一定折扣”。同时又以同等价格发行了5000万股非流通的内 资股,弘毅投资和联想控股分别购买了4152万股以及848万股。

根据其内资股认购协议,内资股投资者已同意支持该公司,“寻求内资股自收割内资股截止日期起计三年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如果无法预期完成上市,物美将回购上述交易的内资股股份。

在原董事长张文中出事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内,物美一直相当低调。2006年11月13日,受刘志华案牵连,张文中被警方带走。去年10月张被河北衡水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

受此事影响,在香港主创业板挂牌上市的物美商业停牌时间长达10个月,直到2007年9月20日才复牌交易。而其间先后取消了与花旗集团签订的8600万美元新股配售协议、收购江苏时代超市50%股权等多项既定计划,谋划中的天津家世界一揽子并购计划也搁浅。

“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我们内部有过争议。”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说,争议核心在于是否该做这个投资。“作为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投资人,我们肯定得关注交易是否划算。”而物美从6月份以来持续上涨的股价,很多人怀疑“是否还有投资空间”?

今年6月24日,国内著名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在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向后者推荐了其重仓持有的物美,此后物美股价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内大涨17.5%,6月29日达到10.58港元的高位。3个月前的3月29日,物美股价仅为6.15港元。

但对物美的投资案,“仍然是弘毅决策最快的。”柳传志说。“我们算账以后,仍然觉得划算。”赵令欢的乐观或许能从物美的业绩报告中看出端倪。2009年3月24日的物美2008年度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物美仍然实现了总收入97.49亿元,比2007年同期上升了24%;净利润则达到了4.9亿元,同比增长37.2%。

“ 物美过去15年的策略都是赶快开店。”吴坚忠说,到现在已经在北京、天津和浙江省有424家连锁店。“现在只要在管理上稍微精细化,就可以迅速提高效率。 ”这也是选择这个时间点引入战略投资人的原因,但他也并不避讳物美确实面临着好的发展时机,“这个市场也到了做整合的阶段了。”

张文中事件 显然也没有形成障碍,尽管其“突然出事对当时的物美集团打击很大”。物美集团CFO徐莹说,在物美停牌的10个月时间内,其聘请了独立第三方对公司的内部 风险控制等进行了审核,“在复牌时我们也对所有的投资人讲明,这个案子和公司本身无关,也未对公司的财务、资产以及业务结构带来影响。”

转板和回A股

物 美借壳新华百货,“不排除采访这种方式,但目前没有具体计划。”物美CFO徐莹对记者表示,物美回A股会选择哪个交易所,目前也是未知数。而就在此前的7 月,物美已经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从香港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事实上其从2005年就开始有转板计划,但“今年5月才正式申请”。

在其内资股认购协议中,物美与弘毅、联想控股这两家内资股投资人达成协议,“三年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物美母公司物美控股与新华百货此前实现换股,新华百货被业界认为是物美控股此后的资产整合平台。

2008年7月25日,物美控股向新华百货转让所持有物美所有的4.98亿股内资股,占物美已发行股本总数的约40.8%;同时新华百货将向物美控股发行不超过2亿股作为支付代价。股份转让完成后,新华百货由物美子公司变身物美母公司。

新华百货也有理由通过注入物美资产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尽管其在银川是百货业的龙头企业,但增长差强人意,其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仅为6.3%。

在接受新资金之后,“自己开店”和“购并”是物美增长的两条腿。物美的战略是“复制强势区域”。

“ 我们每家店的经理除了管好店之外,还有开店的任务。”物美董事长吴坚忠说,其今年的任务是店面面积增长20%。而购并是物美异地扩张的重要手段。去年物美 重启异地扩张的步伐,在北京完成了对奥士凯超市的收编,并在2008年8月斥资1.51亿元收购了浙江供销超市54.09%的股份。

尽管并未透露在目前强势的北京、浙江以及天津外,物美的下一个战略布局会落在哪个区域,但物美董事长吴坚忠透露,在成熟地区“合适的就并购,规模小点也可以”,但在新进入区域,“当地同行业前三名”才会是他们的并购对象。

“联想系”集体行动

“尽管马雪征是代表TPG,但我们仍然觉得是在和自己人合作,而不是在和外人合作。”弘毅投资赵令欢说。柳传志也笑称,“Mary(马雪征的英文名)不是在替我们工作么?”事实上,物美的投资案也是马雪征介绍给其他两家的。

虽然是三个独立的投资主体,但都和柳传志有渊源。马雪征在加盟TPG之前,是联想集团的CFO,其加盟的TPG同时又是联想集团的投资人之一。而2003年成立的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下面专事PE投资的企业。

在跟踪物美的2年时间内,“我发现这是一家和联想非常相似的企业。”马雪征举了一个例子,她第一次去物美时,正好赶上他们在开晨会,“喊口号、唱歌的场景让我想起联想当年创业时的情景。”

但TPG之所以还要拉上弘毅投资和联想控股,“是因为弘毅的团队对中国市场、企业的判断,是我们在中国市场所不具备的。”马雪征说,在尽职调查阶段,弘毅团队对中国零售市场参与者的“图谱”加速了这个决策过程。

吴坚忠也说起了和柳传志的“渊源”。其出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当年去上班,总要经过电子所的门口。”这也使得其和柳传志一见如故。这或许也为以TPG为首的财团能够拿下物美提供了一些帮助。

据了解,在启动此次定向增发之前,物美内部有两种声音,“有的认为物美在香港市场上的股价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不如直接再通过公开市场募集资金。”而在定下引入战略投资人计划之后,“很多家机构都找上门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5

安琪酵母380名员工集体造富 3年暴赚18倍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4/20090904013052129.html


每经记者  王炯业

        有这样一家上市9年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拟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向完全由该公司及其大股东的高管和员工持股的公司收购超过7亿元的资产, 待交易完成后,这些高管和员工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初始投资成本在短短3年时间里赚取18倍收益,总盈利高达6亿元,受益人数高达380人。然而在这样一场 财富盛宴的背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惊奇地发现,此次拟收购的主要资产在3年前曾被上市公司100%控股。

        这家上市公司就是安琪酵母,地处湖北省宜昌市。  

起因

定向增发3823万股收购关联方资产

        2009年7月16日,实际控制人是宜昌市国资委的安琪酵母公布定向增发预案,公司拟以18.80元/股向关联方湖北日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升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其持有的安琪伊犁30%股权、安琪赤峰10.5%股权和宏裕塑业65%股权。

        8月20日安琪酵母公告,拟收购资产评估总价值7.2亿元,总计增值率为694.24%,最终确定的交易价格为7.2亿元。公司还表示,本次收购上述三家公司由安琪酵母向日升科技发行3823万股,发行完成后,日升科技占公司总股本的12.347%。

安琪伊犁系“关键先生”

        在此次收购之前,安琪伊犁30%的股权由日升科技持有,另外70%股权由上市公司安琪酵母持有。

        安琪伊犁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790.12万元、9265.30万元、9222.56万元、8691.44万元。

        安琪酵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分别是7903.66万  元  、9067.13万  元  、10449.53万元和10124.16万元。

        计算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从2006年开始,安琪伊犁净利占安琪酵母的比重分别是60.14%、71.53%、61.78%和60.09%,每一年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贡献都超过了六成,可见安琪伊犁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性。

        另外在这次定向增发预案中,安琪伊犁30%股权的评估值就高达6.1亿元,而这次日升科技旗下三家公司资产评估总价值才7.19亿元,也就是说,安琪伊犁30%的股权评估价值占总比重的85%,是这次定向增发收购的最主要资产,可谓是“关键先生”。

3年前曾被上市公司100%控股

然而通过查询大量资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惊奇地发现,此次上市公司举重金收购的“关键先生”竟然曾被上市公司100%控股。

        2004年2月,安琪酵母以自有资金4000万元在新疆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投资设立安琪伊犁。

        2005年安琪酵母对安琪伊犁进行增资,其注册资金从4000万提升至6500万。

        而后在2006年6月26日,安琪伊犁召开股东大会,决议增加公司注册资本至9300万元,其中安琪酵母以对安琪伊犁累积资本公积金转增 股本10万元,累计出资651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日升科技以现金投资3489.28万元,占注册资本本的30%。于是,安琪伊犁的股权比例就从 之前安琪酵母100%控股,变更成日升科技持股30%,安琪酵母控股70%。

        至此,日升科技当初仅以现金3489.28万元入股安琪伊犁,现在又以6.1亿元的价格卖回给安琪酵母,短短三年时间,同一家公司经历两次股权变化,便增值17.5倍,日升科技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调查

揭开日升科技的神秘背景

        日升科技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演绎这样的暴富神话?

        “其实日升科技的成立就是为了增资收购安琪伊犁”,一位安琪酵母内部人士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记者随后调查也发现,日升科技的背后股东竟然全部是安琪酵母以及安琪集团的380名骨干员工。

380名骨干初始投资4000万

        资料显示,日升科技原名宜昌日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裕东公司、裕宏公司、裕华公司于2006年6月20日共同出资设立,其中裕东公司出 资2263万元,占注册资本56.575%;裕宏公司出资898万元,占注册资本22.45%;裕华公司出资839万元,占注册资本20.975%,总计 出资4000万元,公司经营场所位于湖北宜昌市云集路25号。

        裕东公司是由安琪酵母的13名成员出资组成,这些成员全部是公司的高管。裕宏公司和裕华公司的股东也均为安琪集团和安琪酵母中层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其中裕宏公司由174名股东出资成立,裕华公司由193名股东出资成立。

        所以从上述股权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出,日升科技的背后就是安琪酵母以及安琪集团的380名骨干人员。

        另外记者还发现,日升科技的成立时间与增资安琪伊犁在时间上仅仅相差6天。更令人玩味的是,记者在湖北省工商管理局查询到,裕东公司,裕宏公司,裕华公司于2006年6月7日、5月29日成立,而这三家公司的经营场所也都是云集路25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来到了湖北省宜昌市日升科技的住宅地址云集路25号。该处位于宜昌市市中心,是一幢住商两用的大厦,在5楼的拐角处,记者看到了仅有一扇门的公司,上面写着湖北日升科技有限公司,但大门紧紧地闭着。

一场变相的股权激励盛宴

        “当时日升科技通过增资收购安琪伊犁30%的股权,相当于变相股权激励,为的就是能够留住公司的骨干人员。”一位安琪酵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次变相的股权激励回报率高得离谱。按照当时投资成立日升科技4000万的投资成本计算,这一次以7.2 亿卖出日升公司所持有的三家公司股权,短短3年时间,他们就成功通过安琪酵母使得当初在日升科技的原始投资资本实现了18倍的增长。

        根据上述出资比例和这次安琪酵母增发方案,13名高管持有日升科技这部分股权交易价格分别为4.07亿元,折合安琪酵母股份为2163万股。换一句话说,这13名高管较初始投资成本的2263万元增值至4.07亿。

        公开资料显示,安琪酵母的董事长俞学锋持有裕东公司10%的股权,其余12名高管每人持有7.5%股权,总计持有90%。那么俞学锋就间接持有日升科技5.6575%股权,另外12名高管每人持有4.24%股权。

        根据上述股权比例关系,在短短3年时间里,董事长俞学锋初始投资成本从226万元增值至4068万元,其余12位高管每个人初始投资成本由170万元增值至3060万元。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当时中层和技术骨干出资最低2万元,最高出资18万元成立的裕宏公司和裕华公司,通过持股比例换算,他们的投资最低增值至36万元,最高增值至324万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计算的结果仅仅是建立在安琪酵母定向增发的价格为18.8元的基础上,如果按照其二级市场股价计算,那么3年时间380名国企骨干的股权还将大幅增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琪酵母2008年年报显示,俞学锋年薪为60.15万元,其余高管的年薪为40至52万之间。安琪酵母一位内部 员工告诉记者,公司里面最低级别工段长的工资水平大致在一年5万至6万,一位新进员工的工资水平在一年2万至3万,而这次股权激励对象就是工段长以上人 员  (类似于三级主管以上职位),增发将使高管和部分员工获得相当于工作10年~100年的收入总额。

3年还享有1.17亿净利润

        其实这不但是一笔超值回报的  “投资”,更是一笔分红优厚的“投资”。  “第二年分红就达到投资成本的30%多”,一位安琪酵母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那么第二年、第三年呢?记者追问道,“这个就不太清楚,但每年都会有分红。”

        资料显示,日升科技是在2006年增资入股安琪伊犁的,持股比例占总股本的30%。安琪伊犁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790.12万元、9265.30万元、9222.56万元、8691.44万元。

        日升科技2006年受让安琪赤峰10.5%股权,安琪赤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25.85万元、1741.74万元、2030.78万元、2262.25万元。

        日升科技2008年通过增资控股宏裕塑业65%股份,宏裕塑业2008年、200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2.66万元、632.41万元。

        也就是说380名高管及骨干通过日升科技,在2006年拥有上述三家公司2229万元净利润,2007年拥有2963万元,2008年拥有3326万元,2009年上半年拥有3256万元,总计享有高达1.17亿元的净利润。

        可见,380名高管及骨干最初投资的4000万元成本相对于这1.17亿元净利润和18倍的投资收益,显得多么微乎其微。

        那么,这380名高管及骨干是如何利用上市公司安琪酵母成功实现集体造富的?他们暴富的玄机又在哪里?明日《每日经济新闻》将为您继续揭开其中的秘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3

力挺陈晓 国美五高管集体“站队”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3/1400996.shtml

 每经记者 郎振 发自北京
“前所未有的团结!”对于目前的团队,国美电器5位高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昨日(8月12日),国美电器副总裁孙一丁、李俊涛、牟贵先、何阳青及财务总监方巍等5名高管集体亮相,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专访,就黄光裕与国美董事会之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大家对国美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战略转型持非常认可的态度,这就是国美的未来。”一位副总裁表示。加上此前已表态的国美总裁王俊洲等人,国美高管团队几乎全部出场表态,并站到陈晓这边。
孙一丁表示,经营团队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企业发展,“我们只做正确的事情,如果看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留下就没有必要了。”牟贵先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同在昨日,一位“黄系”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两点:“首先,目前双方的矛盾是股东对企业前途命运的看法,这是股东层面的问 题,应该交给股东大会来表决,和管理层关联不大。其次,大股东对国美电器的前途和未来是非常看重的,重组董事会以后,也会与现在的管理层进行积极合作。”
对于8月下旬即将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孙一丁表示,相信包括机构在内的所有投资者,都会对现在国美的发展战略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为何战略转型?高管:资金缺口太大
据黄系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以前,黄光裕操盘国美电器时,苏宁大概只占国美市场份额的60%。如今,国美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三大品牌的业务体系,却和苏宁只打了平手,上市公司的业绩甚至不如苏宁,这是黄光裕不能接受的。
对此说法,5名高管有话想说。
“黄总当年因经济犯罪原因被羁押之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孙一丁说,“那时候是心乱如麻、束手无策。”
方巍说,黄光裕出事后,当时主要的合作银行都采取了审慎态度,甚至一度停止了合作。“我们上市公司部分的整体授信额度,从60亿下降到10亿。那时还要面临2014CB赎回的压力,共计52亿港元。我们进行了测算,加上2014CB,整个资金缺口达30亿元以上。”
“这就是当时考虑战略转型的原因”,孙一丁表示。
据了解,2008年底开始,国美电器改变以往一直延续行业发展初期的以门店扩张为主的发展策略。因为这一策略虽然成就了国美的规模,但也沉淀下了一些亏 损且恢复无望的门店,这些门店占用了公司大量资金和资源。国美电器2008年财报显示,当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7800万元,利润率只有0.78%,降至 历史最低。
“关闭了一些亏损且恢复无望的门店后,对当时的资金压力起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作用”,孙一丁说。
高管们称,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国美门店数量同比下降,销售额却大幅攀升,平均单店销售业绩也大幅增长。这表明关闭亏损门店策略是正确的,但大股东居然指责决策失误,很难理解。
不过,目前国美也在改变战略,开始一定幅度的扩张。孙一丁解释说,上市公司部分将至少开设80家门店,非上市部分至少要开设40家。“我们的前提是,在单店能力得到保证之下,重新开始谨慎的扩张思路。如果没有单店质量的提升,是不可能保护公司利润的。”
为何引进贝恩?高管:仅它符合条件
贝恩资本的进入,是黄光裕和国美董事会争端的一个重要因素。方巍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初引进贝恩资本,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的结果,其中也包括黄光裕的利益,而且“大股东股权没有摊薄”。
据悉,当时贝恩同意认购国美发行的18亿港元可转股债券,同时获得国美董事会3个非执行董事席位。同时,国美还向老股东发行新股。两项举措共筹得32亿港元,初步化解了现金流危机。
方巍认为,6月22日国美股票复牌是一个标志性时刻,“如果没有融资成功,公司的经营还是极度困难的。同时,这次融资也充分保护了大股东利益。”
牟贵先透露,当时一共有十多家资本和国美有过接触,其后谈判范围降至3家,但是,能接受大股东股权比例如此之高且不被摊薄的,只有贝恩一家。
为何大幅关店?高管:因6个月不盈利
黄光裕不仅对国美电器引入贝恩资本不满,也对门店锐减感到失望。
据了解,当年黄光裕操盘国美时,曾定下一条铁规:一定保持对苏宁电器1/3的领先,一旦苏宁规模达到国美90%,对国美将非常危险。
“现在的情况是,国美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三大品牌的业务体系,却在近两年面临许多关键性指标被苏宁不断超越的尴尬,这是黄光裕不能容忍的。”一位接近黄光裕的人士透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上市年报中发现,从2007年至2010年一季度,苏宁的全国门店数量从632家增至962家,国美却从726家增至859家后 又减至726家。净利润方面,2007年和2009年,国美分别为11.68亿元、14.26亿元,苏宁则分别为14.65亿元、28.89亿元,超过了 国美。
孙一丁介绍,国美关店的原则是6个月内是否盈利。“每个新开的门店,我们给6个月时间,如果不盈利,就关掉,然后重新选择更好的区域和地点。”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孙一丁认为,如果店面增长速度高于单店质量,那就意味着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这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和发展战略,对未来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黄系”反驳:贝恩资本进入另有原因
对于5名高管就贝恩资本进入国美的解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向“黄系”核心人士求证时,却得到了相反的说法。
该人士称,当时国美融资时,有多家资本表示出兴趣,“但是这些信息反馈到主导这件事情的高层那里之后,给我们的回答是时间不够,根本就没有进行谈判。”
“最后只剩下了华平、KKR和贝恩”,该人士说,真正进入实质性谈判的,只有贝恩一家,“说其他几家资本的条件苛刻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进入到合同条款的谈判之中,所以,另外几家和贝恩之间就根本无从比较。”
另外,针对国美关店的做法,该人士也提出了不同看法,“6个月的时间点没错,这是国美以前、现在和将来始终都要坚持的策略,但不能将这一标准简单化。关掉平均线以下的门店,单店效益确实会提高,但同时也丧失了市场占有率。”
“国美20多年一直强调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规模为优先发展的策略,当然同时也要把精细化管理、把单店的经营效益发挥出来,这是一个长短结合的战略目标”,该人士指出,门店的开与关,肯定要同时进行,调整是应该的,但绝对数要有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1

中国平板电视首现负增长 彩电商集体押宝3D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9/xMMDAwMDIxMDAxMQ.html

一直处于升势的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终于走到了拐点。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最新公布的数据,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出现了2%的负增长,而同期日本平板市场增长了62%。

这 是过去六年以来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首次出现的负增长。即使是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平板电视仍逆势上涨了110%,达到2700万台。今年初,业界普遍 预测,行业规模增长将维持50%-80%的速度。然而第一季度,中国平板市场整体上涨80%后,第二季度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31%。

“2010年的行业危机正是大家集体预测错误导致的。”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12月8日对记者说。

作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的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负增长让彩电行业整体陷入库存危机。下半年,几乎所有的彩电企业都调低了全年的出货目标。

负增长之因


根据Displaysearch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北美市场出现了3%的增幅,而西欧市场则突然出现了1%的下降。但最让外界惊讶的是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出现的2%负增长。

“西欧和北美是平板电视替代CRT电视最早的地区,替换率已经达到85%以上,其增速放缓是非常正常的。”杨东文说,“但是中国目前的平板电视保有量只有5000万台左右,而未来几年依然有4.5亿台电视需要替换,这时出现负增长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2010年初,国产彩电行业普遍认为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当时调研机构最保守的预测也达4000万台,甚至有机构预测全年销量将超过5000万台。2009年,中国平板电视总销量为2700万台。

2010年的前两个月,几乎所有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都达100%以上。Displaysearch中国区市场总监张兵认为,2009年初正是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2010年前两个月的增长是业界预料到的,但是从3月下旬开始彩电行业的增长突然遇到了麻烦。

根据TCL集团的数据,今年3月TCL多媒体的同比增幅就从2月的90%下降到10.9%。TCL多媒体的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当时突然感觉到卖不动货了,即使采取淡季的降价促销也没有多大效果。”

杨东文也告诉记者,新的财政年度一开始(2010年4月),创维的经营突然陷入了困境。“虽然我们也在朝LED液晶转型,但是市场的突然恶化让我们的库存出现了压力。” 杨东文说,此时三星、夏普则开始了对CCFL液晶电视的低价清货。

“当时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坚持一段时间,二是跟随降价。”杨东文说,“我们选择了后者,其实今年四月和五月我们首次出现了亏损。”

由于世界杯和五一黄金周的拉动,第二季度中国平板市场依然保持了31%的增长。进入第三季度,情况则继续恶化,一方面是传统彩电销售淡季,另一方面地产行业调控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记 者了解到,由于家电下乡对彩电销售限价大幅提高,今年前11个月,彩电下乡的规模超过430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但是城市平板电视市场却出现了萎缩。张 兵认为,由于平板电视2009年的爆发性增长,相当一部分刚性需求得到了释放,今年即便有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城市市场依然出现了10%以上的下滑。

此外,由于平板电视的技术升级过快,2009年10月,LED背光液晶开始替代CCFL背光液晶,到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替换率已经达到26%,这让更多消费者选择了观望态度。

3D电视的机会

创维数码上周公布的2010财年半年报(4-9月)显示,其半年净利润为4.13亿港元。同期,居行业第二位的海信电器净利润为1.7亿元,此二者恰恰是目前从CCFL向LED升级最快的企业。而转型较慢的企业则出现了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严重亏损。

彩电厂商们都在寻找一个有竞争力的替代产品。

按照创维数码的计划,到2011年3月截止的财政年度将销售700万台平板电视,其中200万台为LED液晶电视,而到9月底其LED液晶的出货量只有55万台,为了完成目标,今年10月创维开始LED液晶的农村普及计划。

然而仅仅一个LED背光液晶显示是不够的,在2010年因为电影《阿凡达》而进入市场导入期的3D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目前的渗透率只有1.5%,而杨东文则预测到2011年底中国3D电视的规模将达到400万台。

张兵表示,“在液晶电视之后,彩电行业一直在寻找一个新的革命性产品,之前有互联网电视、LED液晶电视的探索,但是市场情况证明这些产品都难以成为完全的替代产品,而3D电视的成熟给市场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尽管3D电视依然存在内容缺失等问题,但是彩电厂商为了维持平板电视的高增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对3D电视进行降价。记者昨日在电器连锁卖场看到,3D彩电首度突破万元价格。

与此同时,创维等彩电厂商已经开始联合面板巨头LGD,以及芯片巨头联发科开发全新的3D电视。

“中国平板市场要走出负增长,3D电视将是最重要的武器。”杨东文表示,按照创维数码的规划,2011年LED电视占比将突破80%,而3D电视销售占比也要达到20%以上。

杨 表示,价格是3D电视普及的重要因素。2010年11月LED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同比下降了44%至1106美元,而同期CCFL背光液晶电视的价格则只 下降了24%,这让LED背光液晶电视的渗透率从不足1%快速上涨到26%,而3D电视目前的价格已经只有普通LED电视的1.2倍,其进入快速增长将成 为必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1

麦考林连遭集体诉讼 或面临巨额赔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7/2094924.shtml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谁曾料想,一个多月前风风光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麦考林,如今却官司缠身、麻烦不断。头顶中国第一只电子商务概念股光环的麦考林发行首日股价上涨超59%,然而随着上市后第一份财报的公布,该股股价不断下挫,最大跌幅近40%。
在惨遭投资者“抛弃”之后,麦考林于12月4日连续遭到美国当地的两起集体诉讼,指控麦考林报告虚假。有律师指出,如果指控被证实,麦考林将面临巨额赔偿。
一个月前后鲜明的落差,不仅提醒纷纷欲赴美上市的公司上市背后存在着巨大风险,与此同时更暴露出企业上市时存在过度包装的隐忧。
连遭集体诉讼
据外媒报道称,12月4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ahnSwick&Foti(以下简称KSF)及其合伙人宣布,已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当天,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也宣布以股东名义向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
KSF指出,麦考林IPO时公布的《股票注册上市申请书》以及《招股说明书》中包含或允许包含重大错误或误导声明,这些做法违反了《1933年证券法》。该事务所还表示,麦考林、麦考林董事会以及首席财务官和其IPO承销商(包括瑞信证券和瑞士银行)都将遭到指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件与麦考林相关新闻发言人取得联系,麦考林方面表示,“公司已获知美国境内一些个人股东于2010年12月提交了至少一份集 体诉讼请求,声称公司及其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在公司2010年10月的首次公开发行中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公司及其任何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目 前均未被送达任何诉讼请求副本。”
从目前情况来看,上述指控显然都与麦考林发布的上市以来第一份财报有关。该份财报中指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近400个基点、销售及管理费用增长20.4%以及营业费用增长19.8%。
KSF在起诉中指出,麦考林公司及内幕人士在这份令人失望的财报公布之前已成功变现超过1.2897亿美元股票资金。此后,麦考林才正式公布了公司在筹备IPO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2010年第三季度真实业绩。
财报公布之后,麦考林股价大幅下跌,且交易量异常放大。
或面临巨额赔偿
在股票遭到投资者大量抛售之后,作为麦考林的绝对控股股东,握有公司62.8%股权的沈南鹏账面财富大幅缩水。
“上市是一个中长期的游戏。”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的高管认为,一时的光环显然并不能为一家上市公司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然而沈南鹏与麦考林的麻烦或许还不止于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游云庭律师表示,“美国有专门为消费者维权的律师事务所,而美国的法律环境也默许了消费者维权索取高额赔偿的制度。”
但麦考林发言人指出,“公司认为上述已获知的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备针对该诉讼请求进行有力的辩护。同时,公司相信任何该类诉讼并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一名长期从事美国证券研究的律师告诉记者,如果麦考林的虚假披露信息行为一旦坐实,“该公司首先涉及到赔偿投资者的问题,另外还会涉及到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或有停牌风险。”
“(罚款)从几千万美元到几亿美元都有可能。”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指出,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一般都会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美国的法律环境与国内不同,上市公司应该更注重规范和透明,尽量规避法律风险。”
是否“过度包装”存疑
易观国际CEO于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麦考林遭到诉讼或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不了解,所以在商业操作上更应该恪守诚信为本。”
对于是否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前述电子商务公司高管认为,麦考林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概念股,在对自我的认知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标准,偏高偏低都有碍于日 后的发展。“对于自我的预估,应该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未来预期过高,一旦不能达标,将受到资本市场严厉的惩罚。麦考林作为行业先行者,被诉讼或许是 其领先的代价。”
游云庭律师坦言,如果“包装过度”属实,“对于沈南鹏而言,或许是对于西方资本市场美誉度的过度消费,投资者总相信他的手可以点石成金,然而一旦点石成‘镀金’,就是很大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9

課堂交鋒、集體求情、揪團創業 大老闆永生難忘的一堂課

2010-12-06  TWM




三十年來,人稱「天下第一班」的政大企家班,已累計有近千位的大老闆學員。每一屆企家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頁傳奇,不論是課堂上黑白魔王的交鋒激辯、考試前的熬夜苦讀,還是日後合夥的創業圓夢,都是學員留予他日話當年的最佳題材。

撰文‧林讓均、孫德萍 圖片提供.政大企家班校友會「要讓企業長久運作,就要先訂立完善的典章制度!」二十年前,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在政大企家班(企業家管理發展進修班)的課堂上發言,主張好的制度才可以培養好的人才。

不料,一旁馬上有人出聲反駁:「不對喔!應該是用對人,才可以做對事,所以『人』比制度重要!而且,錯的人就是要馬上換掉,沒有培不培養的問題!」這位出言「頂撞」周董的人,就是今天年營收超過五十億元的全球羽絨大王、合隆毛廠的董事長陳焜耀。

黑白魔王交鋒二十年

企家班三十年來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課堂上多元意見的交鋒,來自各行各業的大老闆在導師司徒達賢的引導下,互相切磋,時常會有出人意料的好答案,當然也有擦槍走火的狀況發生。

在第十屆企家班的「個案研討」課堂上,經常可以見到陳焜耀與周俊吉隔空駁火、挑戰對方的論點,有「企家班永遠的導師」之稱的政大教授司徒達賢,乾脆給兩人起了「黑白魔王」的封號。

原來,崇尚儒家思想的周俊吉秉持「性善」論,總是願意給部屬機會,而當時正逢父親過世、家族分裂與產業轉型三大困境的陳焜耀,對於權力更迭有很深感觸,被認為秉持「性惡」論,不認為制度可以改變人性。

沒有想到這場交鋒可以延續二十年,每逢聚會,「黑白魔王」的針鋒相對總是同學間津津樂道的話題,司徒達賢有時也會玩心大起,隨興丟下一個題目當釣餌,引得黑白魔王再度「交戰」,在滿室笑聲中重現往日的課堂回憶。

雖然現在回想起來,九百位大老闆總是有說不完的讀書趣事,但在那當下又是另外一回事。

中年重拾書本對當時的他們可是一種煎熬,除了平常得埋首公務,好不容易等到的周末又要趕著上課、寫報告,大老闆們常自我解嘲說「這個企家班,愈讀愈變成﹃棄家班﹄哩!這麼忙根本顧不了家庭啊!」

全班集體為同學求情

不只課業忙,還有人因為害怕上課而拉肚子。第八屆的光泉企業總經理、萊爾富便利商店董事長汪林祥在讀企家班時,第一堂課就被發下來厚厚一疊的原文書給嚇傻 了。雖然有同學幫忙翻譯,但每逢周一、要上司徒達賢的管理課之前,擔心被老師抽問答不上話,汪林祥總是會緊張地拉肚子。但說也奇怪,一下課,這個鬧肚子的 症狀就會不藥而癒。

「司徒大俠」真的這麼嚴,讓大老闆們上課如臨大敵?陳焜耀笑說,嚴謹有風骨的司徒老師從不因學生是大老闆而放水。有一次,一位同學被叫起來回答,從三民主 義講到世界大同,明擺著胡謅一通,當場被司徒達賢識破,不客氣地要他「別瞎掰了,下回讀過書再來上課!」還有一位民代曠課四次不到,眼見要被司徒達賢死當 了,全班同學看她平常忙於應付國會甲級動員,確實分身乏術,於是基於情誼、集體幫忙求情。沒想到,堅守原則的司徒達賢,依然鐵面無私、不為所動,民代同學 最後還是難逃死當命運!

學長學弟

網羅做班底

企業班不只磨練老闆學識,也是人脈的洪爐,「沒有企家班,我不可能有勇氣跨這麼大一步!」支撐台灣人壽董事長朱炳昱從建築業一腳跨進壽險業的,不只是企家班所學的知識,還包括企家班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脈。

攤開台灣人壽的高層名單,台灣人壽策略長兼發言人林欽淼、廈門總經理呂國雄、董事長特助呂旺坤等人,都是朱炳昱在企家班的前後屆學長學弟。不僅同學、學 長、學弟被他挖角、一同修課的博士生被延攬到旗下當總經理,就連當時企家班的老師林炯堯,也一度被挖到台灣人壽當執行長。

剛卸下「政大企研所校友會」會長一職的朱炳昱算一算,龍邦建設加上台灣人壽的兩大集團事業體內,大約就有十多位幹部念過政大企家班;集團內部還會編列預算送員工到政大企家班或相關企管系所進修,至今累計也已十多人。

朱炳昱,堪稱是最懂得運用政大企家班人脈資源的企業家。「企家班的人才好用啊!我們有共同的語言,例如遇到難題,我只要叫他們去看看那個Otis、丹克俱樂部的個案、做做情境分析,大家就懂了!」朱炳昱以企家班人脈,打造了一個可以讓他聰明管理的企業班底。

同學攜手揪團創業

企家班每一屆同一產業只收一位學生的慣例,也讓一些創業基因發達、好為老闆的同學們容易找到「跨界╱跨屆」人脈,一逮到機會就要揪團創業。從第一屆開始,就有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與同學張豐明創立了「博登藥局」。

而身為國內旅遊網站龍頭的「易遊網」(ezTravel),則誕生在第十三屆的游金章、陳甫彥與吳國榮三位同學手上。這三人分別掌有旅遊、科技與財務等專 業和資源。進入企家班後才認識,而且現任易遊網總經理的游金章也只念了一個學期,沒想到人脈就這麼串連起來,在二○○○年合作創業。

「我的創業路,好像都離不開企家班!」易遊網董事長陳甫彥笑說,易遊網只是一個開始,之後他又創立元定科技、與港商Tom. com集團合作,資金多來自吳國榮、王榮文與仰德集團董事長許育瑞等企家班友人。

而近年陳甫彥會擔任台灣文創公司總經理、入主華山創意園區的經營,也是為了第十四屆企家班、現任台灣文創公司董事長的王榮文,「當初王榮文這麼挺我,我現 在當然也要幫他一圓文創夢!」感性的陳甫彥分析,大老闆往往不容易在商場上交到真心朋友,但企家班的同學因為共同在追尋一個答案、一種理想,加上彼此沒有 利害關係,很容易就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同學代操滾出千萬班費

「班費」,不就是拿來全班吃吃喝喝?但對這些經常用錢滾錢的大老闆同學而言,班費也是錢,不把這筆錢拿來投資增值,還真是有違老闆習性。

第十八屆就是因為班費投資,成了各屆裡「最有錢的一班」!「我們班費最高曾經破千萬元、達到八位數字啊!」現任政大企家班校友會長的天剛資訊董事長陳和宗 談起這個「班費傳奇」,忍不住興奮細數澳洲、琉球、普吉島、加拿大、關島等遊點,這些全班一起去的地方,旅費全由班費贊助。

陳和宗笑說,最風光的一次是去澳洲畢業旅行,全班攜家帶眷加上老師,浩浩蕩蕩一共一百多人、分了三班飛機才到達當地,還能到野外舉辦party,讓其他屆羨慕死了!一直到現在,全班仍維持每季聚餐、每年出國打球的習慣,即使畢業十多年了,這筆班費都還沒花完。

讓班費「賺很大」的幕後操盤手,就是現任富邦投信董事長曹幼非。一九九八年,全班每個同學繳交十萬元成立三百萬元班費基金,由當時是保誠投信總經理的曹幼 非操盤,買進三十多張同學的錸德與精碟股票,一百多元買進、三百多元賣出,兩年間就轉手賺了九百多萬元,獲利率高達二倍,成為企家班的代操傳奇。

同學化身救命恩人

讀企家班不只交到好朋友、變有錢,甚至還可以救命!

四、五年前,現任中山醫院院長特助的邱月季還因緣際會救了同學思夢軒國際總經理蔡文雄一命。「那時『蔡老大』在金門機場時就已經心臟不舒服,勉強回到台灣、進了台北辦公室之後,整個人就已經癱在椅子上動不了!」回憶起當時的生死一瞬間,邱月季仍餘悸猶存。

有高血壓病史的蔡文雄,那時不知為何竟然心臟動脈剝離,病況緊急到必須立即住院動手術。蔡文雄的妻子見到丈夫癱倒,緊急打電話聯絡邱月季,邱也就趕快聯絡住院檢查手續、連轉了好幾家醫院,才讓蔡順利開了刀、救回一條命。

那次之後,當每個月第三周,第十五屆一起打完高爾夫球之後,邱月季就會在餐桌上更用力宣導健診資訊。沒想到,最近又有老同學因邱月季的忠告到中山醫院健診,檢查出癌症,還好發現得早,割掉腫瘤已經沒事。

「活到這把年紀,能一起出去打球、走動,就是最大的幸福!」是許多人的健康小天使的邱月季有感而發。的確,近九百位見過大風大浪的企業家,除了事業上、理想上的惺惺相惜,還組了十隊高爾夫球隊,現在最常一起做的事,就是陪老師司徒達賢打球、健身。

大老闆們放下身段,回到校園重新學習新知,不僅讓企業升級,也藉由同學之間的切磋、相互珍惜的情感,寫下了一頁頁傳奇,這些傳奇還會繼續傳遞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