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2 Aug 2008 - 市場分析越來越「兒戲」!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8/08/3-aug-2008-blog.html

筆者第一本著作「紅猴股評 - 一個散户的思考藝術」於香港書展推出後,現已陸續在商務、三聯及中華各分店推售,每本訂價HK$68,筆者所收到的所有版稅將捐作慈善用途!

有關書籍簡介及作者背景,請按此

有關相片,請按此


筆者於8月3日股評「投資組合分配調動及風險管理」(按此重溫)談及每隻股票都有個基本估值,以作為長線投資及短線投資的分水嶺,從而衍生了有關估值的問題,不過時間關係,留待下次再談!

看 看宜進利(304)這隻曾被熱棒的中國內需股,此股業績及盈利已保持可觀增長多年,藉收購合併不斷壯大,又有名牌及基金股東,表面好似冇得輸,但這幾天卻 被市場迅速處理掉,未來會不會再有壞消息孰未可料,但已隱隱顯現筆者於7月21日股評「投資優質二三線股作長線投資的風險!」(按此重溫)末段提及的一句「一些表面優質的二三線企業會於經濟低迷時露底,展現埋藏已久的腐敗一面!」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宜 進利(304)7月22日公佈業績,錢賺多了,卻7年以來首度不派息(之前派息還每年有增長),這是一個極為差劣的訊息,顯示現金流發生問題,但竟然有所 謂大行分析員公佈業績後仍作推介,筆者真的懷疑這班高薪一族的質素究竟有幾多!好像李寧於奧運開幕傳聖火搶盡風頭,筆者也覺得這安排有點得失了付出巨額贊 助費的Adidas,但又未致於使李寧牌於世界飛升,一切還得看商業策略及其款式設計;但又有傳媒認真將李寧(2331)過去兩天股價逆市上升和李寧傳聖 火聯繫其中,他們是否已江郎才盡?

先前油價急升,又被說到世界末日一樣,通脤加劇至經濟崩潰;現時油價急跌,又轉口徑說商品牛市已完,並進入熊市,通脤轉眼變通縮,股市因受資金推動,每日可變化萬千,但經濟受多個因素影響,又怎會日好日壞?現在的市場分析越來越「兒戲」!

相信大家於短短一兩個月經歷了「牛市熊市,通脤通縮」,應感受到市場的深不可測,所以筆者亦於早前定性了現在是一個經濟亂局,作為「散户」不好估,亦沒有能力估,越自大越易敗壞,還是安分守己作被動式儲貨長線投資。

筆者於過往13年於投資上鍛鍊了一身好武功,但仲有好武功,也不需要無時無到耍出來顯露一番,猜度時勢能收能放,才可進入更高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

价值投资为什么不会越来越受欢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hjyu.html


尽管有很多价值投资者获得巨大成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并不多。他们不愿采用价值投资的原因是价值投资并不总是管 用,无法保证投资者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都能获得正收益。
价值投资是一种长线投资策略,需要很好的耐心。即使是巴菲特买入的股票,价格也可能下跌一半,在金融危机中,下跌的幅度可能会更加惊人。
进行价值投资需要对股票价格进行合理的估值,这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并非易事,对一般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尽管这种方法长时期内非常管 用,但很多人都无法坚持。他们宁愿寻找其它可以永远赚快钱的方法,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可以永远赚快钱的方法。现在尽管很多人宣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但是真正 在实践中能够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少之又少。
现在的华尔街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技术投资者,他们采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超级计算机来寻找各种各样的市场价格偏差,并从中获利,而不是根据估值、管理层 素质、和行业竞争情况等对单个公司进行基本面分析。由于采用这种方法找到的市场价格偏差往往很小,在很多时候,这些投资者需要用很大的杠杆———即借钱来 放大他们的收益。从好的一面看,这种策略在大部分时间都是管用的,所以才能如此受欢迎。一旦这种策略失效,即使可能仅有1%概率失效,结果都可能是灾难性 的。这相当于用一支可以装一百颗子弹的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其中只装了一颗子弹,每一次扣动扳机的时候,如果没有碰到那颗子弹,就能赢很多钱。但是, 一旦有一次碰到了那颗子弹,那就必死无疑。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愿意玩这样的游戏吗?我不愿意。但是华尔街上有些绝顶聪明的脑袋正是用这种方法来管钱的,当然他们大部分管理的都是别人的钱。《华 尔街日报》记者斯科特·帕特森在他的新书《定量交易员》中认为虚张声势的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是金融危机的幕后始作俑者之一,他们创造的那些看上去妙不可言 的数学公式几乎摧毁了整个华尔街。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投资者显然没有从过去的失败者身上吸取教训,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4年由约翰·梅利维泽创立,他之 前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副总裁和债券交易部门的负责人。梅利维泽还聘请了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以及曾经担任哈佛大学 经济学教授的已退休美联储副主席戴维·莫里斯。这只基金使用的交易策略包括:固定收益套利、统计套利、以及配对交易等。他们的想法是寻找市场中非常细微的 价格偏差,并从中获利。由于这种价格偏差非常小,所以他们需要使用很高的杠杆来增强收益。当一切都正常运作的时候,这只基金在扣除各种费用之后每年能够给 投资者创造40%的回报。但是当俄罗斯政府发行的国债出现违约时,这只基金遭遇灭顶之灾,而且几乎把整个美国经济拖入深渊。最终,美联储不得不出手挽救他 们。
那么,价值投资未来会不会在投资者中越来越受欢迎呢?情况可能不会如此,而且一般的价值投资者也不希望很多人使用这一方法。因为一旦使用价值投资的人 太多,用这种方法赚钱的难度就会变得很大。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新的投资者认为高等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甚至占星术可以帮他们找到稳定获得高额回报 而且几乎没有风险的方法。这可能就是投资界永恒不变的规律,也是价值投资者能够长期获得超额回报的源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43

赊账越来越难 制衣厂原料采购现金为王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7/2031254.shtml


每经记者 黎光寿 发自北京
广东中山市大涌镇是以生产牛仔裤和牛仔衣出名的纺织工业重镇。这里要建立一个制衣厂非常容易,只需购买几台机器,招上几个工人,再依靠熟悉可信赖的朋友 引荐,找布料行老板交上30%的定金,就可以把布料先运回厂,加工成服装卖出后再付布料钱。但目前,这样的交易规则已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实 际上,不光是中山一地,无论在河南郑州还是山东东营,制衣业原料采购的交易方式都在经历着一场变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不同的企业进行采访后发 现,这种交易方式已逐渐从棉花的收购蔓延到棉纱的加工、布料的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除了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等原材料因素之 外,也反映了节能减排政策下的纺织企业限电停产带来的供求关系的变化。
制衣厂老板:先进货后付款方式终结
10月25日,广东中山的服装加工商李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棉花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目前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不管是原料购买,还是服装销售都是用现金交易。
2006年前后,李科在广东中山的大涌镇建立了自己的牛仔裤加工厂,专门承接别人的订单。记者的调查显示,李科工厂里生产的牛仔裤,还曾被经销商送到沃尔玛在中国的超市,不过李科并没有直接跟沃尔玛打交道。
中山市大涌镇以生产牛仔裤和牛仔衣出名,该地大约有5家左右的沃尔玛牛仔裤供应商。2007年记者前往当地调查时发现,这里的制衣厂进原料的方式大多靠 信用方式,只要有熟悉可信赖的朋友引荐,找布料行老板交上30%的定金,就可以把布料先运回厂,加工成服装卖出后再结清布料钱。但目前,这样的交易规则已 经改变。
在河南郑州做中老年女装批发的提迎利也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2007年的一次事件让他记忆深刻。“当时有服装生产企业因自身经营不 善,没有将面料款给面料供应商,导致我们生产服装的企业采购面料时要使用大量资金。”尽管这种局面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恢复了原先依靠信用交易的局面, 然而近期以来,情况又再次发生了改变。
提迎利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严格推行的节能减排和一些地方所实行的限电限产措施,让作为 用电大户的纺织企业大受冲击,原料的生产逐渐减少,但整个市场上需求却没有减少,这就造成了原料供不应求的局面。“既然布料好卖,棉纺企业当然愿意把货卖 给付现金的买方。”由此一来,提迎利去进货时也都是用现金结账,这样企业的资金压力自然增大。
提迎利的下游是服装销售商,他的客户除了河南省以外,还涉及到北京、山东等地。“现在对小的销售商,我们也采取现金结账的方式了,大的或者有很好合作关系的经销商我们还是会给一定的账期,但赊销的额度也在减少。”
在北京大红门做服装批发生意的贾万屯就是提迎利的经销商,他同时也在做别的企业的经销。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服装批发的毛利大约有25% 左右,今年受近期原料涨价的影响,加上人员工资也涨了一倍左右,使得他的毛利只有20%了,减去房租水电等,只剩下10%左右的利润空间。他表示,今年的 策略是少做几家厂的产品,对下游零售商,大客户还可以享受8万到10万的账期,小客户都需要现金结账。
布料行老板:大厂的信用账期越降越低
赵传奇(化名)是一位专门负责布料经营的老板,他曾经负责亚洲最大纺织企业之一魏桥纺织的牛仔布销售。而他销售的布料经过李科的制衣厂剪裁和加工后,变成在沃尔玛商店里销售的裤子。
赵传奇表示,服装加工业原先是一个暴利行业,一个普通的100名工人左右的制衣厂,一天的产量是3000条牛仔裤,每条能挣上5到8元钱。“原来我们做 布料生意,只要是有熟人介绍,第一次来我们只收30%的定金,卖完了再给钱;第二次就可以先给布,然后再给一段时间的账期,把货卖完以后再跟我们结账。” 当时开一个制衣厂门槛很低,许多人打工几年后,花五六万元钱就可以开一个制衣厂,承接别人的订单就做了。“(给账期)那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支持了许多小企业 的壮大和发展,但现在那样做不行了,都是现金结账。”
赵传奇告诉记者,目前市场的变化太快,棉布的价格和棉花一样,都是一天一个价,谁也不知 道未来是什么样,除了那些长期经营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企业还可以获得布料行的信任而获得被压缩的账期外,其他的中小加工企业进货都需要现金付款。“现在交 易风险正在加大,不管哪个厂,只要有一个大客户出问题,一条线上的企业都会跟着倒霉。”
据赵传奇透露,今年布料的销售是出乎意料的好,去年没 有卖出去的布料今年大多能卖出去,能挣到不少的钱。不过与销售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仅布料行给制衣厂的账期取消了,他的上游魏桥纺织对他也越来越苛 刻。“比如原来给我们800万的信用账期,但近来这个账期慢慢减少了,从800万减少到500万,再减少到300万,现在甚至减少到100万。”
纺织厂人士:现在通行先打款后发货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山东三阳纺织有限公司秘书科科长蔡吉朝表示,他所在的企业交易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现在都是先给货款再发货,“只有极个别的战略合作企业除外。”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注册于山东省利津县,主要依托于当地丰富的棉花资源生产牛仔布,是一家从棉花收购到加工棉纱再到加工牛仔布的企业,其原料来源还包含部分新疆棉花和进口的美国棉花。
蔡吉朝表示,三阳纺织原来与客户的交易方式是先收一部分定金,发货以后按月结算。现在除了极少数的战略合作客户还能获得账期优惠以外,基本上都需要提前支付货款,货款交清后再发货。
“这种表面上看来只是支付方式的区别,但却跟被节能减排有一定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产品的供不应求所致。”蔡吉朝表示,目前市场上棉花大幅涨价,丝棉 目前一吨3万多元,已经比2009年同期涨了80%,纱线也跟着猛涨。再加上很多纺织企业因受到节能减排政策下的限电停产影响,造成产品的供不应求。在此 背景下,企业当然乐于使用现金交易,这样也有利于公司实现零库存,同时对产品的利润率和企业的盈利都没有产生影响。
位于山东邹平的亚洲最大纺织企业之一、国内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商魏桥纺织近期的股价一直走高,呈现平稳态势。该集团销售处的赵素华对记者表示,魏桥的布料销售现在均用现金结账,不给账期。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棉花采购的孔佳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他不太清楚该厂布料销售的情况,但今年和过去不一样,需求偏紧,故而在上半年 已经做了准备,棉花购买上主要以竞拍国家储备棉和与企业间进行长期购买为主。孔佳表示,市场上棉花价格上涨,都不愿意赊销,只能以现金结账。
棉花经销商:棉花销售要以销定产
山东鲁棉集团是国内较大的棉花贸易商之一,集团副总经理张共伟表示,今年以来棉花价格已经创了历史新高,为此公司没有进行棉花的收储。“现在棉花价格太高,收储起来风险太大。”张共伟表示,目前集团对棉花已经实行以销定产的模式。
据张共伟介绍,棉花收储企业直接面对的是棉农,以前收购棉花基本上都采取现金结账的方式,而下游是使用棉花的纺织企业。国家对棉花收储没有补贴,公司挣 钱的方式是在棉花收购季节大量收购和储备棉花,到棉花紧张的时候销售出去谋取差价,利润率一般在1%到2%左右。但今年的棉价过于“疯狂”,让公司不敢收 储。
张共伟表示,与2009年同期相比,今年山东棉花主产区东营一带的籽棉收购价上涨了将近一倍,最高的收购价达到每斤6元,一般的棉花收购价在每斤5元左右,而2009年平均收购价格在每斤3元左右。
普通的棉花价格上涨如此疯狂,其他混合型的棉花呢?来自江苏张家港的郭新亚是一家纺织公司的副总经理,他的企业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棉花和羊毛,经过混纺 以后形成一种新型的丝棉,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出售,是一种很时尚的面料。郭新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他的原料100%来自进口,销售40%在国外,60% 在国内。在2010年,他所销售的丝棉根据不同的质量目前价格是每吨8万到16万元,而2009年的价格是6万到13万元,价格有所上涨,但没有普通的棉 花那么疯狂。
郭新亚表示,他所出售的丝棉目前市场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因此主要还以按照账期结算为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澳元对美元升值较 大,由于企业进口的原料全部来自澳大利亚,而结算又要用美元,这样当澳元对美元疯狂升值的时候,他就跟着赔本。“年初是1澳元还只兑0.8美元左右,而现 在差不多快突破1:1的大关了。尽管上半年企业还赚了400多万元,但下半年进口价和国内的销售价处于倒挂的现象,已经亏了好些了。”郭新亚告诉记者,市 场的未来在哪里,他心里也没有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8

光線傳媒:影院投資風險已越來越大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65855.html

第一財訊: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10月27日在投中集團中國投資年會上表示,影院仍然有投資機會,尤其是在二三線、三四線城市,但是風險已經越來越大。

王長田指出,今年影院的數量取得空前增長,從原來1000家主流影院已經發展到2000家。但是電影票房的增長卻遠遠低於影院屏幕的增長,而且影院又要付出高租金,下一步的運營是會出問題的。

王長田稱,光線之所以不投影院,是因為現在做來不及了。但當目前這些影院走到一定程度後需要進行整合,「我們會去看哪些影院是值得被投資和收購的。」

「將來我們做影院的時候,上來就必須做最『猛』的那個,否則現在進入就會成為所有影院的競爭對手。」王長田說。目前光線傳媒主做電影發行,和多家院線影院打交道。

王長田同時認為,電影產業作為一條產業鏈龍頭,會涉及到版權銷售等很多相關產業,帶動性很強,實際可投資空間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1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雷士吳長江遠沒娃哈哈宗慶後幸運,施耐德是猛獸而達能越來越衰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46

文/東方愚

吳長江和宗慶後,分別是中國照明行業龍頭企業雷士和食品飲料行業龍頭企業娃哈哈的創始人。這兩位民營企業家都正在或曾經與外資激情交鋒,且對手都是法國企業。兩場「戰爭」中他們路數的異同與命運值得關注。

最近資本市場上一件熱鬧事,是吳長江突然辭任雷士董事長兼CEO、執行董事等一切職務,從自家企業裡「出局」。接任其董事長一職的是軟銀賽富的閻炎。本應該悶頭賺大錢的風投走到前台是很尷尬的事,閻焱哭笑不得,但又很無奈。

還有人也哭笑不得——雷士的外資股東、法國的施耐德。這是一家被業界形容為「極具侵略性」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這些年在中國瘋狂地跑馬圈地,且毫不諱言自己的戰略:收購、再收購。他曾想拿下中國最大低壓電器生產商之一的正泰集團被拒,轉而將手伸向正泰的同鄉兼勁敵德力西。當在產業鏈上游佈局成功,施耐德把下一個目標盯向雷士。

2011年7月,施耐德從軟銀賽富等雷士的其它股東手裡買來9.2%的股份,成為雷士第三大股東。前兩大股東分別是軟銀賽富(持股18.48%)和吳長江(持股18.41%)。

成為第三大股東是其第一役,隨後主動出擊,迅速在雷士內部進行包括人事、市場等資源上的佈局和滲入;它的第二役則是「以靜制動」:因為吳長江引入投資的代價是退居第二大股東,但他和軟銀賽富所持股份相差無幾,一定有增持意願。如果要實現「短平快」的高效率,八成會通過槓桿式交易,但如果失利,吳長江會很被動。但他每退一步,施耐德就等於前進一步。這樣的事情沒想到果然發生。這便是施耐德現在為什麼要「笑」的主要緣由。

吳長江為增持股票「左右開弓」,「左」是和匯豐銀行進行期權對賭,「右」是在券商那裡開設孖展賬戶,以小博大。沒想到左右都輸了。前者賠個3000多萬港元就了事,但後者事大——本來通過數十次增持雷士,到2012年5月中旬時吳長江持股比例達19.97%,已經超過軟銀賽富成為雷士第一大股東了。但5月25日的突然辭職,導致股價大跌,券商強行平倉,吳長江當天甩出近500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8.45%,重回「老二」位置。

那麼事情的關鍵仍然是:什麼樣的激情交鋒導致吳長江辭掉一切職務,並引發股價大跌,使得「走鋼絲」贏來的第一大股東位置又在頃刻間拱手讓出?最大的一種可能是,施耐德希望從軟銀賽富手裡買更多甚至其所持有全部的雷士股份(兩者所持股份總和超過27.5%),以取代其後者大股東之位。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吳長江雖早有預料,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於是決定撂挑子,實施「破壞性開採」戰略。

這便到了施耐德收起笑容,轉為皺眉甚至想哭的時候了。雷士是一個地道的民企樣本,野蠻生長而來,吳長江和他的供應商及經銷商們,更像江湖兄弟而不是合作夥伴。他此時「歸隱「,勢必引起經銷商們情緒反彈。更重要的是,雷士的36個經銷商運營中心和近3000家專賣店,還沒納入上市公司。要知道在吳氏眼中,渠道才是雷士的命脈和法寶。

2011年12月我在吳長江辦公室和他有過一次長聊。有兩句話給我印象深刻,一是「對創業者來說,比啟動資金多寡重要的,是人脈資源的強弱「,二是「如果雷士照明被超越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我離開了」。

雷士將來會不會被吳長江自己給超越?也就是說他另立門戶,最後打造出一個體量更大的「新雷士」。這種可能性並不是沒有,但是難度要大得多。儘管根據財報,由吳氏家族成員掌控的雷士關聯企業2011年通過雷士渠道的銷售額佔到了其總營收的近兩成,但他們皆是租賃的雷士的商標,且到2013年5月就要到期。

而從吳長江離職後發布但隨即刪除的一條聲稱「我依然會回來的」的微博來看。他應該暫時並無另創立新品牌的打算,且似乎有信心在「下半場」讓自己柳暗花明,重掌雷士帥印。他最近的舉措之一是推薦他弟弟任雷士董事。但施耐德不是省油的燈,更激烈的博弈和交鋒還在後頭。

和吳長江相比,宗慶後當年要幸運的多了。第一,娃哈哈至今都沒上市,達能當年不是參股娃哈哈,而只是和其成立了五家合資公司。當然這一點吳長江沒有後悔藥可吃,雷士在六年前極度缺錢進曾以「地板價」出讓過股權給一些自然人融資,後來有軟銀賽富這樣的「大機構」進來已屬萬幸;後面施耐德進來時,吳長江即使有擔心,也只能自己給自己壯膽了。

第二,宗慶後當年可以大打「民族感情」牌,吳長江卻不能這麼幹。資本角力不講感情,且雷士的體量遠無法和娃哈哈相比,吳長江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的知名度和身上的標籤也遠不能比擬宗慶後,兩者唯一可相提並論的是,對各自的渠道商之「忠誠」有相當把握。事實上我對宗慶後當年不講規則、不守合約的招數是反感的,但它確實湊了效,或者說為他最後的獲勝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惹得中國的商務部「高度關注」。他最終如願以償,用很少的錢買下達能在合資企業所持的全部股份,從此「永絕後患」。

第三,達能恰巧在中國越來越衰,而施耐德正愈戰愈勇。達能這些年在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可謂節節敗退,先是和光明乳業「分手」,後與娃哈哈的爭鬥跑起馬拉松,之後又陸續退出分別和蒙牛、匯源果汗和正廣和的合資公司。這家前身是玻璃製造企業的巨頭企業,現在幾乎只能隔著一扇玻璃窗,來看本土勢力之瘋狂掘金和擴張。軟銀賽富在這個行業的一樁交易,是兩年前從達能手裡受讓了匯源果汁近23%的股份。

當然,每個企業家和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命數。不宜輕易從吳長江事件中得出諸如「民營企業引入風投或外資需謹慎」之類「警示」,因為很難說當初雷士沒有軟銀賽富那一兩個億的救命錢,今天會更好或更壞。但吳長江確實太過自信了些,當初股權被嚴重稀釋,他信誓旦旦說自己很能為投資機構賺錢,以表明自己舉足輕重。當然,吳長江就算未來不能殺個回馬槍,他也應該慶幸,自己至少沒有像因和投行對賭、發行高額可轉債的魏東一樣,導致自己一手創辦、後在港上市的的福記食品被清盤。說白了,做沒做賭徒不重要,怎麼個賭法最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5

有些問題越來越不明白了。 天問

http://xueqiu.com/9893775231/22197924
1.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裡有一個前題,即普通投資者與公司實際控制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但這個一致在現實中,有多少幾率存在?市場中大量公司都是被大股東或管理層所控制,普通股東並不能影響其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即使有1億淨現金,但市值不足5千萬的比比皆是。管理層既不分紅也不回購,他們可以說留著現金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就算是真的)。你可以等它10年20年來實現價值,但最終它一定是死亡(這是所有企業的必然結果,除了在死亡之前被別人收購者以外)。這個過程中,市值也許上上下下,曾經也到過若干億,但如果你一直沒拋,在這個企業的整個生命週期,你的回報最終是零!

2.     企業的價值是企業未來淨現金流的折現。邏輯上應該是這樣的,但因未來的不確定性,實際應用中,都是假定企業是永續的,所以取企業未來5-10年的假定數據來進行分析。但企業真是永續的嗎?也許可以通過分析柯達和通用汽車的企業價值,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兩家企業曾經都是非常偉大的企業,但最終價值都歸零。如果在他們死亡之前5年,有人對他們進行估值分析,價值會是多少呢?應該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吧!10年之前呢?我們能在他們死亡之前10年分析說,他們的價值為零嗎?(如果有分紅,這些分紅就是他們的全部價值)。事實上,除了被收購這種中途一次性體現一種價值外,其它所有企業,不管是優秀還是平庸,最終結局都是柯達或通用汽車同樣的結局。

3.      死亡了的企業,在它們死亡之前,也許一直都有巨大的社會價值,但這不是股東價值,更不是對小股東的價值。對小股東的真正回報,是分紅。因此,我們可以說,股票的價值是其分紅的現金流折現價值嗎?對於沒有被收購的公司,它們的價值不就是如此嗎?如果真這麼考慮,現在幾乎所有股價都在天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28

蘋果正變得越來越像微軟?分析師稱其前景堪憂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27/234304.html

北京時間10月27日消息,在蘋果第四財季盈利未達華爾街預期以後,一些分析師向CNBC表示,他們對這家科技巨頭的未來感到擔心。

「我的感覺是,我們正在看到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已經不在此處所造成的實際後果。他是一個夢想家,確切地知道希望通過蘋果去做些什麼。」盛寶銀行(SaxoBank)高級股票分析師皮特·波·基埃爾(PeterBoKiaer)在週五接受CNBC採訪時說道,。他還補充稱,他擔心蘋果的管理層正在變得跟其他任何公司的管理層沒有區別。

基埃爾稱:「蘋果最近發佈地圖應用之舉表明,這家公司已經不再真正想要成為以前的蘋果,而是會變得跟微軟過於相像。」

蘋果在9月19日發佈了一個新的地圖系統,這個系統是其新款iOS操作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用戶很快就開始抨擊這個應用,指責稱其地圖信息不準確。另外,蘋果最新發佈的iPadmini平板電腦也令分析師感到乏味,這種平板電腦將於11月2日上市,其售價高於分析師此前預期。隨後,這家科技巨頭又在週四發佈了2012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蘋果第四財季營收同比增長27%,淨利潤同比增長24%,但每股收益和iPad銷售量數據均不及預期。

「人們傾向於認為,應用商店和音樂是蘋果真正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這家公司從90%的程度上來說是一家硬件公司,而任何硬件公司都將在某個階段中遭遇利潤率的壓力,而那正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東西。」基埃爾說道。「以iPad為例,其售價正在下跌,原因是平板電腦市場上的競爭壓力很大,因此蘋果無法跟上利潤率的要求。他們正在推出新的顯示屏、更好的新電池或是其他什麼新東西,但如果你問問諾基亞,用越來越低的價格提供越來越好的部件是什麼感覺就會知道,那會讓人感到『很受傷』。」

在基埃爾稱其擔心蘋果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像微軟以前,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SteveBallmer)則在上個月表示,該公司正嘗試變得越來越像蘋果。鮑爾默在本週發佈了年度股東信,強調指出微軟正在向硬件和在線服務進行轉變,模仿蘋果此前作出的轉變。

瑞士信貸集團的高級顧問鮑勃·帕克爾(BobParker)認為,在經過了狂轟濫炸般發佈各種硬件和軟件的一年以後,科技行業正面臨著接近於一個飽和點的危險。在對蘋果業績進行分析以後,帕克爾強調指出,他覺得這家公司有兩個主題需要解決。

「第一個主題是推出新產品的成本和盈利能力遭受打擊的問題,這很明顯是蘋果業績中存在的問題。」帕克爾在週五接受CNBC採訪時說道。「我認為,第二個主題則是生產成本上升的問題,蘋果在其財報中稱其必須解決生產成本和利潤率問題,他們明顯對利潤率感到不滿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4

劇場越來越搶手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16/100461382.html
相比話劇,劇場會是更好的投資嗎?

  北京開心麻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濤介紹,目前最大的成本是演職員報酬、劇場場租、廣告費用,漲得飛快,尤其是劇場場租幾乎每年漲20%。目前,海淀劇院、天橋劇場對外租金約為一場4萬元,世紀劇院、保利劇院都是6萬元以上。

  有投資人表示,劇場在未來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到了好的檔期,外地國有院團常以到北京演出為最高任務,不計成本搶劇場資源。現在劇場的價格跟四五年前相比已翻倍。「相比政府直接撒錢給劇團,多建點劇場才是發展文化產業中最關鍵的環節。」

  去年4月,從事小劇場話劇演出和劇場投資的北京戲逍堂(北京)娛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戲逍堂),獲得上海永宣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聯創)2億元的融資。

  戲逍堂總經理關皓月告訴財新記者,獲得的融資並不是現金,而是授信,目標是明年底建成40-60家劇院,三年建成100家,絕無問題。他透露,戲逍堂現在實際運營的劇院有八家,北京五家,上海、天津、杭州各一家,在改建和洽談的有20家。

  戲逍堂戲劇工坊負責人、第三職業戲劇聯盟執行主席袁子航則更直白地告訴財新記者,戲逍堂實際是一個文化地產公司,「我們做的是院線的經營與管理,內容生產並不計入到戲逍堂的主營業務中。內容源於其他渠道,有的是供應商,也會自己原創。」他介紹,戲逍堂的部分高層負責組建了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招募非職業的話劇愛好者將經典戲劇進行重排。「打個比方,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是保利博納的話,戲逍堂就是保利院線。」他還透露,未來在戲逍堂劇場上演的幾部戲都是由第三職業戲劇聯盟創作的。

  袁子航介紹,一間小劇場的前期成本從毛坯房到投入使用,根據地段、裝修風格、硬件條件、運營團隊的搭建等在200萬-400萬元不等。每月的租金另算在運營成本中,為每平方米每天4元-7元,會略低於同地段的商業寫字樓價格。每間小劇場的面積在400-800平方米不等。因此,有的小劇場租金甚至可以達到15萬元/月。

  一部小劇場的戲的成本在40萬元左右,但收入波動較大。北京小劇場的票價在100元左右,每個劇場有250-350個座位。要想天天滿座,幾無可能。

  袁子航坦言,經營小劇場的確有一定難度,但「觀眾對劇場的認知度會越來越高。作為文化地產項目,相信我們手中的資源會越來越值錢。」另外,戲逍堂模仿萬達的模式,希望通過搭配其他的餐飲、購物等業態,把一個地區盤活,但難度較大,關鍵在選址。

  一位投資人表示,戲逍堂將劇院按照影院的模式搞,確實很吸引人。但最重要的是,物業還是租來的,資本市場很難看好這種模式。首先獨立性有問題。再者,租約可能不能鎖定成本,未來會有因合同引起糾紛的風險。

  對此,袁子航稱物業的租約均在十年以上,並自信能提高所在商圈的文化價值。

  而大小劇場哪種模式更受投資人青睞?一位投資人認為,大劇場的規模化效應更明顯。「如果都是80%的上座率,肯定是大劇場的票房更可觀。小劇場多場次的成本要更高些。」

  也有投資人表示,大劇場的風險較大,一部戲砸了就會賠得很慘,而小劇場則比較穩。他表示,作為投資人,要有一些穩定的小劇場,一兩部比較火的戲,一兩個大劇場,構成一套投資組合。「總而言之,我們比較喜歡穩健型的企業,成本、收入比較清晰透明。比如本山傳媒,在東北先做一兩個劇場,擴張很慎重。這個戲逍堂還沒怎麼做呢,很多城市就鋪開了,有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23

股民為什麼越來越窮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g5hr.html
停止IPO,停止增發都不能改變現有股票太貴這樣一個事實。而且下一輪的IPO發行價格會以現在人為的價格為參照系。政府人為地撐著股市的價格,只是給股民短暫的希望和幻覺。這種希望遲早會破滅。作為一個群體,他們會越來越窮。這是一個巨大的,劃階級, 劃分財主和貧民的過程,這樣的財富轉移運動也許會被未來的歷史學家定義為"血腥的圈地運動"。每個股民都天真地認為,自己一定是個贏家, 當然結果是另一回事。

我認為A股太貴,也許除了銀行以外。這麼貴的股票市場會繼續害死大批的股民。所以,我呼籲政府盡快恢復國內IPO,用供給的大量增加來把估值降下來。否則,越拖,問題越大,越難解決。在短期內,股市是個零和遊戲。張三的利潤只能是李四的虧損。而且,交易是有費用的,而且稅務局也要撈一筆。所以,股民要賺錢,只能靠股票背後的企業中長期內為你爭氣。如果你認為你比大多數股民聰明,你也許可以賺他們的錢。但是,股民作為一個集體,不可能通過政府把股市推高來賺錢。這完全是夢想。推高了的股市必然掉下來,它只能幫助那些短期出貨的人賺錢,而讓接貨的人虧錢。

下面是證券時報的採訪:

問題1、您認為如何實現股民和上市公司間的雙贏?

張化橋答:雙贏?沒可能! 我們的上市公司在IPO的時候的估值如此之貴,肥了大股東和上市公司,犧牲了股民。股民已經支付了上市公司未來30年甚至50年的利潤,你還想賺錢?等十年吧,或者你先虧十年再說。我認為,二十年來政府對IPO發行通道,增發以及配股的控制和發行節奏的調節是中國股市長期貴得離譜的主要原因。

問題2.您怎麼看待去年一系列的新股改革?去年新股停發和市場疲軟有必然聯繫嗎?
 
張化橋答:我覺得新政最好的地方是增加了披露,懲罰了壞人。但是,萬里長征才走了一步。政府需要堅持百年。去年停發,非常錯誤,應該馬上改正。很多公司上市,不是因為缺錢,只是為了圈錢。當然,圈錢本身沒錯。大股東套現也沒錯。股市跟大大小小的產權交易中心沒有區別。它跟農貿市場和大豆交易所也沒什麼區別。它的最基本的職能是交換產權。去年新股停發, 非常錯誤。蔬菜和大豆價格下跌,難道政府可以隨便關閉農貿市場和大豆交易所嗎?

問題3.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圈錢」的現象呢?另外,最近上市公司再融資熱情突然高漲,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張化橋答:圈錢沒什麼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只要披露全面和真實就行。最近上市公司再融資熱情突然高漲,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麼昂貴的估值,他們的融資熱情當然高漲!其實,他們的熱情從來就高昂,永遠高昂!即使2倍的市盈率甚至1倍的市盈率,他們的熱情也會高昂。IPO帶來的股本融資,等於永遠不需要歸還的債務,而且是永遠不需要付利息的債務。天底下哪裡去找這樣的好東西?對於大股東來講,他的股份屬於他,你的股份也屬於他。不求所有,只求所在!這是我跟大家的觀點最不同的地方。

問題4.您認為新股發行和股市漲跌是什麼關係?
 
張化橋答:關係不密切,不穩定,不是一對一的關係。

問題5.近900家公司的排隊壓力,歸根結底還是新股發行的問題,您認為接下來證監會在發行改革上有什麼動作?
 
張化橋答:我不知道證監會下一步會有什麼動作。900家企業排隊上市,太少了!我感到奇怪,為什麼沒有9萬家或者90萬家排隊上市!這是免費的錢,為什麼不要?在我的眼裡,股票的合理估值有一個標誌,那就是一種均衡狀態:尚未上市的公司又想上,又不想上,可上可不上,已經上市的公司在留市和退市之間沒有太大的偏好。這種均衡狀態下,股票估值就叫合理。股票如果高於這個合理估值,那麼公司排隊上市和增發,大股東排隊減持。股票如果低於這個估值,那麼,公司紛紛退市或者回購,或者撤回上市申請。大股東紛紛增持。

問題6.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左手圈錢,右手理財」的現象,監管層應該設立什麼措施去監管募集資金的流向?
 
張化橋答:上市公司「左手圈錢,右手理財」的現象完全沒有什麼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只要披露全面和真實就行。理財沒有什麼不好,至少要比蓋工廠好一百倍!要比貪污受賄好一千倍!要比大股東偷錢好一萬倍!

問題7.您覺得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如何,是牛市的起點?城鎮化對未來的中國有何意義?
 
張化橋答:A股貴得離譜,也許除了銀行以外。現在3年定期存款的利息可以高達5%,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率6-8%。你需要留下起碼三分之一的安全邊際,也就是說,A股股市的合理市盈率9-11倍;股市的市盈率只不過是市場利率的倒數。但是除了銀行以外,現在多數A股的市盈率高於20倍(如果利潤有誇張成分,那麼真實的市盈率可能高一些)。我不知道城鎮化對股市的影響。我不看概念。

問題8.1月新增貸款或達萬億,你怎麼看銀行股的後市表現?

張化橋答:短期統計數字沒有任何意義。作為投資者, 我不看。
 
問題9.最近對茅於軾提出的加息4個點的利弊爭議很大,你的看法是能消滅影子銀行,杜絕銀行高管跟影子銀行之間的利益輸送。除此之外,對宏觀經濟、銀行利潤,以及股市都會產生什麼影響?
 
張化橋答:我崇拜茅於軾。他正直和淵博。他的關於加息的觀點,我贊同。股市和樓市會因為加息而大跌。早就該跌了!政府一邊壓制利率,一邊打壓樓市。簡直可笑!

問題10. 如今中小企業融資艱難,您怎麼看?
 
張化橋答:中國幾十年的利率壓制人為地刺激了貸款需求,鼓勵了低效率但是有關係和特權的投資者,包括國有企業和有特權的民營企業。這樣,即使在信貸失控的狀態下,中小企業也很難融資,只剩下三條路:付高息,走歪門,或者忍受飢渴。所以,中小企業融資難,只不過是政府壓制利率的結果。

我認為,人民銀行必須加息,才能真正減息。什麼意思?大量的國企和大民企根本不需要錢。他們有些常年在資金池裡浸泡著。低利率鼓勵他們投資更多低效率的項目,浪費寶貴的資金,加劇全社會的資金短缺。所以中小企業就只好付出高息。換句話說,中小企業的高利息負擔是國企和大民企的低利率所導致的。

市場上有一個均衡利率。有人享受了特權(即低利率),那麼必然要有人買單(即高利率和資金短缺)。就這麼簡單。如果政府真的想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它就必須大幅提高基準利率。這樣可以迫使特權階層放棄一些低質量的投資項目,同時加大存款。社會資金充裕了,才能慢慢流到中小企業。

問題11. 你如何投資?
張化橋答:我是個快樂的港股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