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心麻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濤介紹,目前最大的成本是演職員報酬、劇場場租、廣告費用,漲得飛快,尤其是劇場場租幾乎每年漲20%。目前,海淀劇院、天橋劇場對外租金約為一場4萬元,世紀劇院、保利劇院都是6萬元以上。
有投資人表示,劇場在未來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到了好的檔期,外地國有院團常以到北京演出為最高任務,不計成本搶劇場資源。現在劇場的價格跟四五年前相比已翻倍。「相比政府直接撒錢給劇團,多建點劇場才是發展文化產業中最關鍵的環節。」
去年4月,從事小劇場話劇演出和劇場投資的北京戲逍堂(北京)娛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戲逍堂),獲得上海永宣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聯創)2億元的融資。
戲逍堂總經理關皓月告訴財新記者,獲得的融資並不是現金,而是授信,目標是明年底建成40-60家劇院,三年建成100家,絕無問題。他透露,戲逍堂現在實際運營的劇院有八家,北京五家,上海、天津、杭州各一家,在改建和洽談的有20家。
戲逍堂戲劇工坊負責人、第三職業戲劇聯盟執行主席袁子航則更直白地告訴財新記者,戲逍堂實際是一個文化地產公司,「我們做的是院線的經營與管理,內容生產並不計入到戲逍堂的主營業務中。內容源於其他渠道,有的是供應商,也會自己原創。」他介紹,戲逍堂的部分高層負責組建了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招募非職業的話劇愛好者將經典戲劇進行重排。「打個比方,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是保利博納的話,戲逍堂就是保利院線。」他還透露,未來在戲逍堂劇場上演的幾部戲都是由第三職業戲劇聯盟創作的。
袁子航介紹,一間小劇場的前期成本從毛坯房到投入使用,根據地段、裝修風格、硬件條件、運營團隊的搭建等在200萬-400萬元不等。每月的租金另算在運營成本中,為每平方米每天4元-7元,會略低於同地段的商業寫字樓價格。每間小劇場的面積在400-800平方米不等。因此,有的小劇場租金甚至可以達到15萬元/月。
一部小劇場的戲的成本在40萬元左右,但收入波動較大。北京小劇場的票價在100元左右,每個劇場有250-350個座位。要想天天滿座,幾無可能。
袁子航坦言,經營小劇場的確有一定難度,但「觀眾對劇場的認知度會越來越高。作為文化地產項目,相信我們手中的資源會越來越值錢。」另外,戲逍堂模仿萬達的模式,希望通過搭配其他的餐飲、購物等業態,把一個地區盤活,但難度較大,關鍵在選址。
一位投資人表示,戲逍堂將劇院按照影院的模式搞,確實很吸引人。但最重要的是,物業還是租來的,資本市場很難看好這種模式。首先獨立性有問題。再者,租約可能不能鎖定成本,未來會有因合同引起糾紛的風險。
對此,袁子航稱物業的租約均在十年以上,並自信能提高所在商圈的文化價值。
而大小劇場哪種模式更受投資人青睞?一位投資人認為,大劇場的規模化效應更明顯。「如果都是80%的上座率,肯定是大劇場的票房更可觀。小劇場多場次的成本要更高些。」
也有投資人表示,大劇場的風險較大,一部戲砸了就會賠得很慘,而小劇場則比較穩。他表示,作為投資人,要有一些穩定的小劇場,一兩部比較火的戲,一兩個大劇場,構成一套投資組合。「總而言之,我們比較喜歡穩健型的企業,成本、收入比較清晰透明。比如本山傳媒,在東北先做一兩個劇場,擴張很慎重。這個戲逍堂還沒怎麼做呢,很多城市就鋪開了,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