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盛智文賺少多覺瞓 李華華


2008-12-08  AppleDaily


 

港 股舊年係咁升,相信冇乜幾多股民會捨得沽貨,結果家陣一街坐艇散戶。不過,凡事總有例外,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就係其中之一,呢位精於做生意,將老蘭同海洋公 園搞到賺大錢嘅香港人(佢已入籍中國,攞埋香港身份證同特區護照),估唔到投資都有一手,但唔係炒股玩財技,而係唔貪。

賣股揸CASH實冇死

盛 智文舊年仲揸住股票,佢話當聽到啲人睇恒指上到三萬五甚至四萬點時,覺得啲人失理智,個市升到唔合邏輯,上市公司PE太高,搞到佢有啲緊張,為咗有覺好 瞓,決定放晒啲股票,「No one ever die in holding CASH!」至於kill咗唔少人嘅Accumulator,都有唔少人sell佢,盛智文話自己亦試過了解,但見個遊戲規則止升唔止跌,就話唔啱玩,原 因都係嗰句──想夜晚有覺好瞓,仲話買嘅人都係因為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1

賺少賠多 二代聯家軍風光不再


2011-8-22  TCW




聯電集團的新事業投資陣容,將爆 發組織大變革?

聯電在二○○九年宣布成立「聯電新投資事業公司」,聚焦太陽能與LED等綠能產業。但今年上半年,聯電以「整合集團資源」為由,已發動兩次轉投資公司合 併。七月底,聯電太陽能布局中,首季獲利最好的聯景光電也爆發高層大換血。消息傳出,引起業界一陣譁然,因為主角竟是原聯景總經理,也是益通前總經理暨技 術長郭俊華。

聯景去年初正式成軍,一登場就備受太陽能電池業界關注。不僅因為其總經理是業界聞人郭俊華,更因為成立第一年就獲利四百五十四萬元,成績亮眼。從聯電季報 來看,聯景今年第一季獲利也居近兩年成立的新投資事業公司之冠。

爆發人事地震回扣疑雲,聯景高層換血

然而,在大股東聯電集團的主導下,先是原聯景董事長、同時也是聯電董事長洪嘉聰以「專注本業」為由,在六月辭任,由聯電副總經理賴俊麟接任董事長,七月十 一日又無預警解除郭俊華等近十位創業團隊的職務,改由賴俊麟兼任總經理。七月底,這批八至十人、包括業務、人資、生產、採購等多個部門的高階主管辦理離 職,聯景高層全面變天。

求證聯電財務長劉啟東時,他表示,郭俊華確已離開,理由是「前總經理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不過市場流傳的說法,卻指向郭俊華等人有收受數千萬元回扣的 嫌疑,聯電才憤而開鍘,並在內部揚言採取法律行動;但令人費解的是,收受回扣的對象卻有客戶、供應商、設備商等多個版本。劉啟東不願證實是否有回扣嫌疑或 提起訴訟與否,只強調「接下來該處理的會處理。」

聽到記者打越洋電話求證時,已返回澳洲家中休息的郭俊華語氣和緩,但仍難掩氣憤的說:「要貪污,我在益通時早就貪了!那個(金額)不是更大?」他說,自己 在台灣工作了好幾年,「是貪污還是正直,業界的人都知道。」郭俊華在益通時的老長官,益通前總經理、現任宇通光能董事長蔡進耀則說,郭俊華在益通時代並未 有過類似的道德瑕疵紀錄。

與郭俊華共事兩年多的聯景前高階主管則表示,雖然聯電在七月中向郭俊華以外的創業團隊提出轉調職務(如副總經理轉任特助)的變通方式,但多數的創業團隊不 願意承擔莫須有的罪名,陸續選擇離職。這位前主管說,管理上「該做的都做了,該有的績效也有了,」至今仍不解被解職的真正原因。

談到接下來的打算,郭俊華表示會休息一段時間,對業界的蜚短流長目前只能隱忍,「我在台下,大家只會看台上的人(意指聯電)說什麼。」前主管也說,這是一 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不平等戰役,言談中似乎對當初為了找一個「富爸爸」而與聯電合作,有一定程度的懊悔。

太陽能電池的需求在今年第二季直轉急下,法人對各大廠的半年報多不抱樂觀期望。產業風雨飄搖之際,聯景卻陣前換將,而聯電的綠能轉投資後續是否也會有人事 調整?值得關注。

難逃景氣拖累價格崩盤,兆遠很難賺錢

如果說,聯發科、聯詠、原相等IC設計公司是第一代聯家軍,近年聯電轉投資的綠能事業,堪稱新一代聯家軍。但除了早年投資的晶電之外,聯電在綠能事業的斬 獲遠不如在IC設計領域。

選在上一波太陽能電池高峰時成立的聯相光電,以薄膜太陽能為主,初期頗為聯電高層看好,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還出借一尊自歐洲購回的巨獅現代雕塑,讓聯相 的大廳更顯氣派。但幾年下來,苦於單位成本一直無法追上多晶矽電池,儘管集團內其他轉投資協助擴展中國市場,聯相去年仍虧損六億三千六百萬元,今年首季續 虧,營運辛苦。

同樣被聯電高層寄予厚望的,還有LED上游、藍寶石基板兆遠科技,洪嘉聰親任董事長、友人林滄海也擔任兆遠董事。去年底才因為供不應求,成為投資人追逐的 標的;不料今年LED電視需求不如預期,拖累產品報價在年中崩跌近五成,如今兆遠只能期待第四季的傳統旺季,能協助報價止穩。兆遠半年報尚未公布,但以主 要競爭對手兆晶上半年每股虧損三.七一元來看,難以樂觀期待。

聯電在太陽能與LED的新事業沒有亮眼績效,雖說產業利空當頭是主因,但仍不免令人感慨聯家軍氣勢不如從前。

問題出在聯電自身競爭力的下滑,難以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能。聯電前高階主管認為,第一代聯家軍誕生於聯電與台積電平起平坐時,全盛時期母體強壯,即使開枝 散葉,還能一家比一家猛;但如今聯電市占率不及台積電的一半,母體能給予的養分減少,又遇上綠能產業快速變動,哪怕是擅長財務操作的洪嘉聰,暫時都得向大 環境低頭了。

【延伸閱讀】近2年投資子公司,首季僅聯景賺錢 ——聯電新事業轉投資營運概況

公司名稱:兆遠科技成立時間:2000/11 資本額(億元):9.2 主要產品:藍寶石基板 今年首季盈虧:獲利7,482萬元

公司名稱:聯相光電 成立時間:2005/11 資本額(億元):48.7 主要產品:薄膜太陽能 今年首季盈虧:虧損1.56億元

公司名稱:聯銘光電*1 成立時間:2009/9 資本額(億元):0.8 主要產品:LED照明產品產銷 今年首季盈虧:虧損504萬元

公司名稱:永盛能源*2 成立時間:2009/10 資本額(億元):2.3 主要產品:太陽能機電整合設計服務 今年首季盈虧:虧損490萬元

公司名稱:聯景光電 成立時間:2009/12 資本額(億元):16.1 主要產品:單/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今年首季盈虧:獲利3,818萬元

公司名稱:聯京光電 成立時間:2010/8資本額(億元):1.6 主要產品:高階 LED 封裝 今年首季盈虧:虧損1,270萬元

公司名稱:聯穎光電 成立時間:2010/10 資本額(億元):4.8 主要產品:砷化鎵晶圓代工服務 今年首季盈虧:虧損1,696萬元

註1:今年1月公告與寶霖科技合併後消滅,更名聯碩光電註2:今年4月公告合併捷能系統公司資料來源:經濟部商業司、聯電第一季季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5

賺少又麻煩 郭董為何賣二手iPhone?

2015-04-27  TCW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和蘋果(Apple)跨出代工的新合作案,正式展開。

四月十五日,進入鴻海旗下電子商務平台「富連網」,首頁「iPhone,蘋果二手良品,高貴不貴」三行大字立即映入眼簾。

這代表著,鴻海正式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蘋果認證的「二手iPhone」銷售商。

對手:賣假新機的黃牛貢獻營收小,志在擴大合作

同時,消費者若有不用的舊iPhone,可拿到中國十八家蘋果門市回收,換取折價券,享有iPhone 6新機折扣。蘋果把收來的舊手機,交給鴻海維修,以二手機形式,由鴻海的電商銷售。

據估計,中國一年二手iPhone銷售量最多達兩千萬支,以單價較高的16G iPhone 5S約新台幣一萬元計算,一年收入逾兩千億元,中國深圳「華強北」(編按:深圳市重要電子品商業地帶)一帶手機行,常將二手機包裝成新機出售,因此被視為黃牛。

即便是兩千億元,也只占鴻海去年營收五%,為何郭董要跳下來和黃牛搶生意?

最主要原因,是鞏固蘋果第一大合作夥伴地位。

「這可讓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客戶(指蘋果),有更深層的合作,以前我們交完貨就走了,」此次合作案負責人、鴻海集團通路事業群董事長胡國輝說。

除了和碩,眼見下一代iPhone將於下半年推出,卻傳出連緯創都可能撼動鴻海霸業,擠進新機代工名單之列。

這一次,郭台銘主動找上門,花超過一年和蘋果協商,準備在中國回收二手iPhone,雖然賺頭不大,卻等於向對手宣告,鴻海才是蘋果獨一無二的夥伴。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一直想打開的中國三、四線城市,也得靠鴻海幫忙。

去年蘋果推出大尺寸iPhone,使中國首度超越美國,成為iPhone最大的消費市場。但對無法付超過兩萬元,買新手機的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來說,郭董的二手機最便宜不到二千五百元,還提供免費一年保固,成為擴展市場的一大利器。

不過,搶賺二手iPhone財的業者並不只鴻海一家。

二○一三年,蘋果就在北美、歐洲等地推出iPhone回收服務,收來的舊手機,則交給日本首富孫正義投資的手機經銷商Brightstar和其他業者處理,把每天收回來的手機,去除刮痕、更新軟體,再賣給中國黃牛。

換句話說,單純回收舊iPhone轉賣,難度並不高。這回,郭董卻展現極大的誠意爭取。

胡國輝說,要說服蘋果合作其實不容易,「它全世界那麼多國家都有合作回收手機的第三方了,現在要做也是找熟悉的,不會找陌生的。」

因此,鴻海主動向蘋果提議,所有收回來的二手機,將比照新機規格處理,一一拆開檢查,只要壞損,全數更換新的原廠零件,還免費提供一年保固。

一位券商分析師就說,以蘋果的要求程度,即便是舊iPhone,因為每支二手機壞損程度都不同,哪些零件報廢、哪些可以再使用,連該採購多少物料、調派人力,都得慢慢摸索,耗費的心力不比做一支新手機少。

為了全心投入新業務,鴻海在鄭州工廠旁,再蓋一棟新工廠,成立另外的設計、採購、材料、製程研發部門,由專門的一組人投入檢測、維修工作。

銷售通路,除了旗下電商,也將透過新成立的子公司,和三、四線城市通路商合作,在店內設展示空間,讓消費者實際體驗。

過去,鴻海跨足通路經營,成績總是不盡理想,胡國輝坦承,很大一個原因是缺乏差異化產品。現在有了蘋果加持,上線第一天,富連網的單日獨立訪客數量是平日的十倍,各機型都缺貨中,可見搶購熱度。

挑戰:產線人力的調度若遇旺季,考驗代工、維修

郭董跨入二手機業務,除了綁住蘋果,其實還有另一層考量。

「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說。

陳豊丰表示,眼下對鴻海來說,最困擾的就是人力,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沿海地區嚴重缺工,為了iPhone 6,鴻海大舉招募員工,但隨著出貨旺季過去,淡季一季出貨量可能只有三千多萬支,是旺季的一半不到,已聘雇的員工,並無法輕易資遣。

因此之前才傳出,蘋果出面協調,從鴻海調人到廣達支援Apple Watch生產,可見鴻海人力過剩問題。現在多出來的這批人,剛好可以投入二手機維修,創造產值,解決郭董煩惱。

這也是此事為何只有郭台銘想做、能做的原因。

不像鴻海穩坐代工老大,囊括近八成iPhone 6訂單,對和碩、緯創來說,眼下爭取新機訂單都來不及,更不可能投入二手機,「這招滿聰明的。」陳豊丰說。

不過,如果遇到出貨旺季,新舊手機業務該如何兼顧?將再次考驗鴻海的管理與人力調度。

「中國的(市場)規模仍令我震驚。」今年二月,庫克在一次公開談話中表示。

現在,郭董又成了蘋果的先遣部隊,為蘋果打開中國二手iPhone市場,但這場看似雙贏的合作,未來會不會成為他的包袱?各界等著看。

【延伸閱讀】鴻海搶二手商機,虛實通路並進 ——鴻海與中國業者處理二手iPhone流程比較

鴻海˙回收:消費者拿舊iPhone到蘋果門市回收,依不同機型兌換1,250到7,500元折價券,用於購買新款商品˙檢測、維修:回鄭州工廠檢測,壞損則替換原廠零組件,確保與新機功能一致,外觀不會重新翻新˙再銷售:由旗下電商富連網、飛虎樂購、淘寶網銷售,也計畫與三、四線城市通訊行合作

中國業者˙回收:一般連鎖手機回收業者、黃牛皆可回收,價格最高可到蘋果門市的兩倍˙檢測、維修:針對機殼、觸控面板等外觀部分,進行翻新,包裝成新品銷售˙再銷售:深圳華強北一帶通訊行銷售,價格約是原廠一半

註:鴻海提供一年免費保固,中國業者則無此項服務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59

賺少點又何妨?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10/26/%E8%B3%BA%E5%B0%91%E9%BB%9E%E5%8F%88%E4%BD%95%E5%A6%A8%EF%BC%9F/

賺少點又何妨?

IMG-20151025-WA0000
市場最近熱話,證監會對創業版全配售上市,然後暴炒的模式正在檢討,日後可能影響到啤殼這門生意,另外對於賣殼活動,也以現金公司作為理由,不予放行,就算有企業融資高手,可破除現金公司的限制,證監會如果決意查下去,也可再用其他理由,所以是時候思考,作為殼股之城,是否香港金融業的出路。

身邊有不少朋友從事企業融資,自己也將之當作一門普通的生意,只要不犯法,又可以提供就業機會,對社會不算有問題,但我們要明白,殼股買賣大部份情況並不會產生附加價值,說穿了整個遊戲,最終是希望有傻仔接火捧,正如電影《華爾街》的男主角,最終也明白炒炒賣賣非皇道,腳踏實地生產,才對社會有貢獻,我們做資產管理,投資在上市公司,也是希望公司得到資金後,把生意做大,用盈利帶動股價上升,而不是希望作個「淒美動人,蕩氣回腸,繞樑三日」的故事騙散戶,對他們的錢騙到手。

選擇不沾手創業版,對於回報來說有捐失,但同時減輕了組合的波動性,更重要是提升了流動性,自己的要求是四十八小時內,必須能夠把八成以上的資產平倉,以便進行風險管理,簡單點說,只要能止蝕保命,萬一判斷出錯,倉內的股票不會變成空有市價,但是賣不出(或大拆讓幾成才賣出)的「死貨」。

為彌補失去香港小型股的空缺,自己加入美股以增強火力,高達0083的GP-03,原本是單機作戰,但與武器庫合體後,變成GP-03D Dendrobium(請參考配圖),概念是擁有單機的靈活性,同時具戰艦級火力,在故事裡面極之屈機,如果要管理億元級的資產,同時又要出入自如,美股是最佳選擇。

以麥當奴(MCD)為例,如果在專欄上談及,讀者肯定在心裡暗罵呃稿費,且題材又不夠玩財技、數飛、註資、賣殼引人入勝,必定是講都無人買,但上星期麥記出業績,當晚急升8%,成交量達27.8億美元,即是200多億港元,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無論下多大的註碼也可以,如果嫌波幅細,還可以用期權出擊,強化攻擊力。

對於散戶來說,美股可說是冒險者的天堂,而資產動輒以億元計的機構投資者,美股會令大家脫離Size的限制,專心爭取Alpha,所以在啤殼、創業版的勾心鬥角中賺少點又何妨?

上個月在講座看過自己準備,PPT買入名單的讀者,最近應該可以食糊了吧。

本人客戶持有MCD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09

紫金做大賺少


2015-10-29  NM

早在加拿大聯邦成立前,加拿大黃刀鎮已有包括印第安人的原住民居住。在十九世紀淘金熱下,大量非原住民及白人湧入尋金,並開發不少金礦及其他礦產,黃刀鎮的經濟亦因而起飛。若以今天香港某些標準來判斷,黃刀鎮的本土派是白人?還是原住民?

今天,黃刀鎮淘金熱不再,追蹤北極光的旅遊人士卻多了,但也不可隨意亂闖,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走入一個個生人勿近的枯礦。原因是當年淘金採礦時,用上大量山埃等有毒物品開採,雖然礦已淘空,但仍長埋有毒物品,要等待時間來洗滌潔淨。紫金收入獨領群雄

說開金礦,就看看上市黃金企業的分析,發現營業收入獨佔鰲頭的,是香港上市的紫金礦業(2899)。上週,紫金公布二○一五年第三季業績,對比去年同期,首九個月的營業收入再度大升,幅度達51%;可是,股東應佔淨利潤卻下跌14%。據報導,有大行的分析報告,就指紫金季績符合預期,仍維持「買入」紫金的評級。

看季度業績,大家除了看累計業績外,如首九個月的業績,有否看季度與季度的變化?以紫金為例,若看季度變化,會發現第三季度的股東應佔淨利潤,對比去年同期,下跌達六成。面對如此業績,難怪大行雖勉強說紫金季績符合預期,但事實是同時下調紫金股價的目標價。大行的語言或可以藝術包裝,數字卻騙不了人!

從紫金最新季度及過去多年的業績,不難看到紫金管理層似在追逐一個目標 ––– 「做大做強」營業收入。若純以做大營業收入來論英雄,紫金可說是獨領群雄。

以紫金年報中五年財務摘要計算,紫金營業額收入年年上升,增長百分比除二○一三年外,每年都達雙位數字,從二○一○年285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至二○一四年的588億元人民幣,五年上升了超過一倍。單是今年第三季,紫金營業額收入就升了35%。

紫金做大做強?

紫金賣得愈多,做得愈大,利潤卻背馳,愈做愈少。過去五年,紫金股東應佔淨利潤最高的一年是二○一一年,有57億元人民幣;但至去年二○一四年,卻只剩23億元人民幣,數年來收縮了接近六成。追源溯本,紫金利潤收縮的主因是毛利率持續收縮,換言之,是營業成本上升幅度較營業收入幅度更大。紫金的毛利率在二○一○年有56%,二○一四年已跌至15%,今年中期是10%,今年第三季更只有7%。故此,若以做大利潤來論成敗,紫金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綜合紫金的年報及媒體報導,中國已連續八年蟬聯世界第一黃金生產國;在二○一五年上半年,紫金的產金量就佔中國產金量的十分之一。相信今年,在全球上市黃金企業中,紫金的營業收入仍會位居首位;但若以淨利潤計算,去年只位列第三位的紫金,今年會否更低?再深入一些分析,紫金去年及今年的營業收入,七至八成不是來自礦產,是來自冶煉加工及貿易金、冶煉產銅及冶煉產鋅,而此等業務的毛利率在二○一五年上半年都不足1%,當中冶煉產銅更出現毛利虧損。紫金是否真的是在「做大做強」?選股,要看利潤、看風險、看增長。增長不僅是營業收入增長,還有資產增長、客戶增長、市場佔有率增長,更重要應是看利潤增長。做大賺少或已不算是增長,還有一些界外的成本,也要讓時間來潔淨!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413

股神:當年買巴郡最老襯 衝動掃貨 賺少萬六億

1 : GS(14)@2010-10-20 23:05: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571632

【本報綜合報道】每個人都會出錯,投資世界尤其如是。美國財經媒體 CNBC訪問了五位投資名宿,親述自己最老襯投資。打頭陣的是股神畢菲特,這位全球最成功的投資者透露,原來當年買入現時的投資旗艦巴郡,就是他最老襯的投資,並揚言當日若非意氣用事購入巴郡,現時巴郡的資產肯定能夠翻一番,令股神付上少賺 2000億美元(約 1.56萬億港元)的沉重代價。


時間回到 1962年,當時只得 32歲的畢菲特是投資基金的合夥人,從師父格雷海姆( Benjamin Granham)學到的「撿平貨」投資理論,令他盯上一間當時業務不斷走下坡的紡織公司、即今日的巴郡。他發現此公司不斷出售資產,並將資金用來回購股份。
青年畢菲特認定巴郡最終會倒閉,於是打算收集巴郡股票再轉讓予巴郡乘機撈一筆。
他以每股 7.6美元陸續購入巴郡股份,兩年後,他與巴郡當時的行政總裁斯坦頓達成協議,斯坦頓同意每股作價 11.5美元回購畢菲特持有的股份。然而,數周之後,斯坦頓卻出爾反爾,只願意以 11.375美元購入股份,這件事令年少氣盛的股神抓狂,要執意成為巴郡大股東,並怒炒斯坦頓。
報復快感過後,面對的卻是巴郡一沉不起的業務。他回首往事,表示若當年沒有購下巴郡,而將心力和資金投放到另一保險公司,他的投資旗艦所賺的錢肯定比現在多一倍,即 2000億美元。
從中學習 買平不如買好

雖然畢菲特一早已覺得紡織業無以為繼,但仍與它搏鬥了 20年才放棄。這件事更修正了老師格雷海姆的投資理論,認為買好東西比買便宜東西更重要,大大影響他往後的投資決定。
他的投資格言是要買好企業好業務,若非如此,即使有管理天才也神仙難救。
他打了個比喻,指生意與奧運會不同。「高難度的跳水動作可以加難度分,這卻不適用於一盤生意。」經過巴郡一役,股神決定不再向高難度挑戰,而與股神榮辱與共的巴郡,每天都在提醒股神便宜莫貪。
債仔不爭氣 債王也碰釘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 PIMCO創辦人格羅斯亦表示,他最老襯的投資是向一間公司放貸, 6個月後這間公司卻倒閉了。
其他受訪的投資巨人包括貝萊德行政總裁芬克( Larry Fink)、百仕通行政總裁施瓦茨曼及 BP Capital Management的皮肯斯( Boone Pickens)。訪問還透露,原來格羅斯及芬克最老襯的投資經歷,都分別與股神及施瓦茨曼有關,這個世界果然真細小。
畢菲特金句

「我最錯誤的投資就是買了巴郡,若當時將資金投放到保險公司,現時投資旗艦的資產將會比現時多一倍,即 2000億美元。」

「你不想買便宜的東西,而是想買好的東西。與買平東西比較,以公道的價格買進好東西就更加好。」

「在奧運會項目裏才有難度分,這在經營生意中根本用不着。」

「若你想當一個好的經理,那就買下一個好的業務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30

銀娛賺少 醒頭累事 周顯

1 : GS(14)@2014-07-11 15:15:4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幾個月前,我寫了一篇有關華人策略(8089)天寧島項目被交易所否決了。這項目並沒有改變大股東,甚至沒有發行新股票,更加沒有更換董事,亦沒有涉及投資新業務,因為它的公司本來就是有地產項目的。交易所否決它的理由,只是一項﹕This is an extreme case(這是極端的事例)。


但究竟什麼是「extreme case」呢?在當時交易所沒說。




但是後來,交易所卻發出了新的指引﹕當一宗買賣交易的規模太過龐大,超過了公司的規模,儘管這只是借貸得回來的項目,沒有發行新股,也算是「extreme case」。

交易所審批項目 你估佢唔倒

然而,在這時,距離華人策略被拒絕,已經是好一段時間之後的事了。

我記得在2004年,我買了一隻當時叫嘉華建材(0027‧現為銀河娛樂)的股票,買入價是1元,買了100萬股,後來炒到1.7元,市場上傳出它將會注進賭牌的消息,當時我的心想﹕「!你當我唔識股票咩,交易所邊度准注進澳門業務,有點常識都知不可能啦!」

誰知,它真的是注進呂志和的賭牌,股價炒至10元以上,我如果不沽出,就賺了1000萬元,在2004年的1000萬元,比今日的1億元還要好使呢!

就在注進了賭牌之後,交易所發出了新的指引,說只要老闆身家清白,縱是澳門賭業,也可以注進上市公司之內。這當然也是馬後炮的說法,但正因為我太懂得當時的規矩了,所以反而不能像盲毛一般的贏錢,這叫做「醒個死個」。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806

麥記賺少咗 又關美金事?

1 : GS(14)@2016-03-31 13:48:47

數年前受到食品安全問題困擾,好不容易靠推出全日早餐及自選餐牌翻身的麥當勞,業績再度面臨挑戰,今次的敵人是滙率。麥當勞去年全年營業額254億(美元,下同),純利45億元,兩者分別按年減少7%及5%。不過,若撇除滙率因素,麥當勞去年的收入及純利實際其實上不跌反升,分別增加3%及5%。滙率極為左右麥當勞業績,因為麥當勞在全球各地均有分店,2015財政年度,有超過75%的收入是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麥當勞在香港的分店是收取港幣,在日本的分店則是收取日圓,但在美元近年走強下,各非美貨幣兌美元的滙價均有所下跌,結果環球各地分店的收入,經折算為美元後錄得了滙兌虧損。事實上,麥當勞過去6年的收入及純利均與美元呈反向走勢,而且隨著美元2014年中開始進入大牛市,情況自2014年開始加劇。更「慘慘豬」的是,麥當勞的大部份增長是依賴在美國以外地方的擴張,所以集團業績難免會受到滙率波動影響,加上麥當勞近年的增長只有單位數,因此其增長很容易便會被滙兌虧損完全蠶食。當然,海外業務佔比重「有辣有唔辣」,美元走強不利麥當勞業績,不過一旦美元轉弱,麥當勞業績就會反過來受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31/195514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