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至此,互聯網地圖格局已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6/149348.html


文/宋宣
 
3月13日,阿里集團CEO陸兆禧在內部信中宣布,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正式擔任高德集團總裁,從僅負責高德移動業務到全面掌管高德。
 
2月14日,百度CEO李彥宏的內部郵件顯示,百度架構內兩大獨立事業群——移動雲事業部和LBS 事業群合並為移動服務事業群組,原先與移動雲事業群並列的LBS事業群不複存在,掌管LBS的副總裁劉駿轉向李明遠匯報。
 
沒什麽比組織架構調整更能體現一個公司正在進行的戰略布局和發展態勢。至此,互聯網地圖格局基本落定。從行業整體來看,高德退回此前優勢的LBS陣線,專註導航與位置服務,百度則撤銷了一整個事業部,保守持有大量用戶,從基於直達號繼續發力地圖O2O。從結果來看,百度的地圖O2O計劃暫時擱淺,而高德在放棄O2O策略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完成了一次對業務的重組,有爭議,但相當果斷。從各自內部來看,隨著俞永福的上位,高德在阿里系的地位逐漸上升,而百度地圖則在事業部被撤銷後命運未知,有待李明遠的進一步調整。
 
可以說高德和百度在兩年間均有進有退,最直接的影響是兩大手機地圖將在各自集團的地位將發生明顯變化——作為阿里戰略決策委員會成員之一,俞永福的上位將使得高德在阿里巴巴的地位更加重要;而隨著百度LBS事業群被合並,作為百度LBS事業部最核心和百度移動最有亮點的產品之一,地位隨之驟降。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曾經的手機地圖雙雄——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方向似乎漸行漸遠。在此次雙方調整的背後,我們能看到的是,作為BAT重金投入的移動關鍵入口領域,手機地圖市場競爭版塊正在松動和急劇重組,手機地圖兩大發展方向——LBS和O2O之爭逐步明朗。
 
手機地圖的“進退”
 
正常情況下的高層調整無非兩個原因:戰略調整和業績驅動。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雙方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2014年2月高德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同年8月,俞永福出任高德互聯網業務負責人,在其接手高德互聯網業務之後,遂即大幅砍掉了原有O2O業務。從攤大餅的發展模式,轉型單品策略,專攻LBS。此後俞永福在各個場合說解為何會大刀闊斧的砍掉所謂O2O業務,而這一做法似乎得到了阿里內部的高度肯定:陸兆禧在內部信中稱:“俞永福接任後高德互聯網事業部的業務戰略更加清晰專註,用戶規模大幅增長,團隊士氣明顯提升。”雖然此後見諸媒體的仍有因改革而來的負面消息,但從整體上看,高德的思路相對清晰,俞永福也因此得以升任。
 
百度對地圖的布局同樣雄心勃勃,2012年10月,百度地圖從產品部門升級為LBS(即基於地理位置的服務)事業部。隨後該事業部完全承擔起了百度對於線下布局的工作,先後推出了大量O2O服務,且都以百度地圖作為第一流量入口。彼時,在與高德的較量中百度一直遙遙領先,但其內部一直受人士變動影響。包括從王夢秋到劉峻再到李明遠,百度對於lbs事業部的布局一直在不斷調整,最終2015年2月,成立兩年的百度LBS事業群再次被調整:合並進李明遠掌管的移動雲事業群,劉駿轉而向李明遠匯報。作為LBS事業群核心產品的百度地圖也隨之納入移動雲事業群,為其他O2O業務導流。
 
百度最終將O2O業務押寶在直達號上,而高德則放棄了相關業務。嚴謹的說,兩者對於O2O的嘗試都不成功。此後,百度繼續押寶O2O開始布局直達號,而高德發力lbs,專註位置解決方案。
 
LBS和O2O的分歧
 
前年在手機地圖領域的導航免費大戰還被業內人士津津樂道。只是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競爭,在去年9月出現了轉折——如上所說,手機地圖行業由此前單純的“O2O大戰”變為“LBS和O2O分化探索”——高德地圖走向LBS,百度地圖繼續深耕O2O。究其原因,核心是兩個產品初建的基因所致,高德一直以來強於地理數據,百度一直以來精於線上商業變現。
 
去年9月,俞永福接管高德移動業務後,首次代表高德站到前臺,強調高德地圖將專註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並承諾三年內不會考慮商業目標。這一時間成為此後高德與百度地圖兩個產品分化的重要分水嶺。
 
在俞永福看來,不見得人們需要O2O,但人人都需要出行,LBS是非常典型的移動互聯網增量業務,目前發展處於非常早期狀態。說白了,高德在尋找除了地圖O2O之外與地圖相關且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高頻線上服務。俞永福的選擇也不無道理,BigData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在互聯網地圖的使用用戶中,路線規劃或查詢、路線導航的用戶最多,分別占有65.7%和64.6%,再次是搜索未知地點的為53.6%,接下來是“查找周邊生活服務信息”,而這一需求直接造成消費可能行不大。打車的滲透率相對較高但也只有5.2%的滲透率。
 
百度地圖自始至終都是地圖O2O商業化的踐行者,手段是最大化利用百度地圖巨大流量為其他業務導流,目的在於商業化及服務多樣化。此前,百度宣布全資收購糯米網進軍團購業務,由技術副總裁劉駿入主接管,核心是希望將團購和地圖進行整合,快速實現百度O2O戰略。
 
直到百度推出直達號後,團購+地圖的策略可以說基本被放棄。而百度地圖再次成為直達號理所當然成為流量入口之一,這也被看做是LBS事業部合並到移動雲事業部的前兆。百度內部人士透露,合並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打造O2O閉環,加速商業化進程。李彥宏期望在移動商業化上很有經驗的李明遠,能夠幫助LBS業務盡快實現規模化營收,緩解外部競爭壓力。
 
從目前雙方發展態勢來看,雙方依然漸行漸遠各管一攤:百度繼續押寶O2O,高德則深耕高頻LBS服務。地圖O2O是否是入口?在這里筆者不做過多討論。而高德也需要繼續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深更曾經的優勢市場。
 
顛覆者和攪局者
 
顯然,僅百度高德的角度來講,格局已然明朗。高德深耕LBS,百度繼續摸索O2O。而當一個行業市場正處在重組契機,新的市場機遇將在此出現,攪局者們也會蜂擁加入。
 
在地圖導航領域,百度地圖發力較早,在手機地圖產品上和高德地圖形成兩強格局。而在底層數據領域,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高德和四維圖新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家地圖數據供應商,兩者合計占據超過90%以上的地圖數據市場份額。這樣的格局持續多年。
 
阿里收購高德,開始改變了市場僵持之勢。之後,另外一家擁有極強實力的數字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也已經成為騰訊的盤中物——在移動互聯網地圖,地圖地圖已經成BAT的香饃饃,騰訊也在悄然發力地圖領域,其整體策略方向更近似於高德,偏向於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等基礎功能。
 
從目前來看,騰訊地圖本身的發力不如百度高德明顯,也並未介入各類爭端,但騰訊也因此做了一把後來的攪局者——直接插入地圖數據領域,從底層進入這一市場,用以支撐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對於高德而言,騰訊進駐地圖數據後端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地圖後市場的競爭,而對於百度而言,此前業內曾傳聞四維將停止為百度地圖輸送數據,若此言為真則百度地圖的數據供應相對尷尬。
 
底層數據之爭將成為騰訊、高德、百度三家地圖巨頭的新競爭點。騰訊前段發力較緩仍待補足,高德擁有前後端能力相對穩妥,百度則需要迅速補足底層數據短板並找到地圖O2O的新模式。
 
在筆者看來,未來的地圖市場不會再出現過度激烈的競爭,在BAT分別對地圖布局完成後,相互之間實際保持了相當的距離。而在這一競爭過程中,曾經眾多的中小地圖廠商則紛紛倒下,老虎地圖內部徹底轉型似乎告誡市場地圖格局已定,很難再給其它廠商任何機會。而未來,三家在車聯網的發力和未來涉足更廣泛的地理數據市場將成為LBS市場的新看點。


本文作者:宋宣(微信號:songxuan16)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033

新Nexus反響平平,安卓風向標何以淪落至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3/152329.shtml

9月29日,谷歌如期發布了兩款Nexus新品,卻被一些分析人士斥之為“Nexus淪為儀式之作”。一直以來,谷歌都未曾對Nexus的銷量寄予期望,而是借此詮釋谷歌最新創新設計的價值,為安卓廠商提供一個標桿。

可從事實來看,自Nexus 5之後,谷歌在硬件設計上的話語權逐漸式微,最新發布的兩款Nexus機型更是被詬之為平庸之作。誠如是,谷歌已然失去了在安卓市場的王者之位,在塵埃落定之際我們更應反思曾作為安卓風向標的Nexus為何淪落至此?

 谷歌在用戶體驗上的背道而馳

作為安卓的締造者,似乎沒有人比谷歌更看重安卓的用戶體驗,可從最新的Nexus產品來看,在用戶體驗上谷歌已經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

Nexus 5X和Nexus 6P的屏幕尺寸分別做到了5.2寸和5.7寸,一大一小的設計似乎和蘋果的理念不約而同。但擺在眼前的一個問題就是:谷歌該如何優化這兩款大屏手機的用戶體驗,特別是出自華為之手的Nexus 6P成了眾矢之的。

一般來說,完善用戶體驗有兩種方式,一是硬件改進,一是軟件補缺。Nexus 6P的整體設計可謂中規中矩,特別是位於背部的指紋識別算是華為在多款產品上的成功經驗,但作為一款5.7寸的巨屏手機,Nexus 6P的工業設計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款安卓高端旗艦產品,很容易讓人和另一款安卓旗艦新品——三星GALAXY S6 Edge+相比。

首先在硬件設計上,華為不可謂不用心,但中規中矩的代價就是Nexus 6P缺少驚艷的創新。而從GALAXY S6 Edge順延下來的GALAXY S6 Edge+在工業設計上的表現更令人贊嘆,標誌性的雙曲面屏幕有著濃濃的科技感,不僅增加了外觀上的美感,也近乎完美的解決了大屏手機的單手交互問題。從網上的評測結果來看,Nexus 6P並未獲得太多贊譽,甚至比業已失敗的Nexus 6稍遜一籌。當然,三星在屏幕技術上的積累讓其他廠商望塵莫及,曲面屏也就成了三星旗艦機型的護城河。不得不承認,華為的硬件設計能力依然和三星有著不小的差距。

而在軟件上谷歌還有機會補缺嗎?國內不少用戶對原生安卓期待有加,特別是國內五花八門的各類ROM讓不少人青睞於純凈的原生系統。但谷歌這次能否利用系統補缺用戶體驗上的不足仍然是個未知數,畢竟谷歌並未表態根據Nexus 6P的產品設計進行額外的優化。相反,雖然三星之前在UI設計上讓用戶頗具微詞,GALAXY S6之後的TouchWiz UI著實增色不少。另外,為了完善大屏體驗,三星為側面屏進行了專門的軟件優化,並提供了S智能助手、息屏手勢等功能,一直在大屏優化上苦苦鉆研的三星,總算交上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案。

在Nexus 6之前就曾傳出過谷歌停止Nexus計劃的消息,事實上谷歌也一直在向代工Nexus手機的廠商提供較高的補貼,可淪為儀式的Nexus早已難堪重任,特別是在用戶體驗上的背道而馳已經註定Nexus產品的最終結局。

 屢換代工廠:谷歌的自我諷刺

面對支離破碎的安卓生態圈,我們不難理解谷歌Nexus計劃的初心:既希望借此為安卓旗艦的發展指明風向,又可以當作是對代工品牌的肯定。到目前為止,為Nexus系列代工的品牌已有HTC、摩托羅拉、三星、華碩、LG、華為等六家,Nexus也從標誌走向平庸乃至對安卓生態圈的發展無關痛癢。

筆者認為Nexus的沒落似乎是歷史必然,但和下面三個原因息息相關。

首先是谷歌野心的錯位。

從第一代Nexus開始,谷歌選擇了自立門戶,目的在於不加盟任何一家運營商,用戶提供最純粹的安卓體驗,這可以看做是谷歌最初的野心。從Nexus 4到Nexus 5,谷歌選擇了親民的定價策略,意在在粉絲心中樹立谷歌的良心形象,Nexus系列的銷量和知名度也水漲船高。與之同時,安卓生態的碎片化已經相當嚴重,Nexus對谷歌而言也就有了新的價值,記得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由我們自己來掌控硬件,才能更好的引領整個安卓生態系統”。另一方面谷歌也加緊了對安卓系統的控制,此時早已出現三星、LG等逃離安卓的跡象,谷歌借助Nexus“以正視聽“,失敗已是必然結局。

其次是屢換代工廠。

很多廠商對Nexus代工趨之若鶩的原因很明顯:一方面可以師從谷歌,獲得谷歌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借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適得其反的是,Nexus產品卻越來越沒特色,亦或者說是谷歌選錯了合作夥伴。垂死的摩托羅拉和HTC不過是谷歌的棋子,LG和華為則希望借助谷歌開拓美國市場,反倒是在供應鏈、市場、創新能力上優勢盡顯的三星,未能再度成為Nexus的“座上賓”。從GALAXY S6 Edge+和GALAXY Note 5的出色表現來看,三星狠狠的打了谷歌一巴掌。試想,如果三星的曲面屏技術、無線快速充電技術等被移植在Nexus手機上,又豈會如此平庸。

最後要說的是Nexus獨木難成林。

谷歌希望Nexus能成為安卓陣營的一個標桿,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各自為戰的安卓廠商們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小生態系統,特別是為解決安卓碎片化誕生的Android Silver計劃早已擱淺,又有哪家手機廠商會買谷歌的帳。一個既定的事實是,谷歌似乎放棄了對Nexus“太子”地位的堅持,之前三星GALAXY S6就比Nexus 7更早的獲取了安卓更新。三星、小米等手機廠商比谷歌更懂得如何做用戶喜歡的智能手機,或許谷歌更應該積極籠絡手機巨頭們,從獨木到森林,畢竟安卓生態圈早已不屬於谷歌一家了。

如果谷歌還一味借Nexus宣稱對安卓生態的主導權,或者借規範安卓生態之名向手機廠商試壓,最終將是個莫大的諷刺。

兩款Nexus新機在三星GALAXY S6 Edge+等安卓旗艦面前已黯然失色,Nexus失寵也就意味著谷歌失去了對安卓硬件的控制權。對谷歌而言,是時候思考該如何控制安卓了,與其靠Nexus孤註一擲倒不如諸多巨頭一道攜手向前。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件、O2O、手機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Alter(互聯網觀察者,微信公眾號spnews),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