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殡葬业第一股”全解密:台商刘添财掘宝记 东方愚个人博客被阉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1804188.html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重庆  (见报链接:P1P 2

 


台商刘添财早早敲开了原本封闭的重庆殡葬业的大门, 仅用两年时间就将公司带上了香港资本市场,并受到投资者的疯狂追捧。他是如何发现并掘开了这个金矿的?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在超过400平方米、装修豪华的一间灵堂里,空调、沙发、桌球台、会客室等一应俱全,正中央偌大的钢琴最为扎眼,当音乐声起,死亡的气息一下子淡了 很多,人们一边对死者追思,一边相互寒暄着……

这是3月25日,重庆江南殡仪馆“重庆厅”里的一幕。重庆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的父亲几天前去世了,葬礼就在这里举行。“重庆厅”是江南殡仪馆规格最 高的厅堂之一,3天2夜的租用费用为1.58万元。

葬礼要搞3天2夜———这是重庆独特的丧葬风俗。3天当中,所有亲朋好友的食宿一般都有统一安排,大都住在附近的酒店,殡仪馆有食堂,而各种小吃、 麻将和扑克就摆置在灵堂内,供客人们随时享用。灵堂里会播放哀乐,但死者亲属一般都会邀请乐队表演,唱歌、跳舞,或是请僧人来为死者超度,好让逝者一路走 好。

江南殡仪馆的大门上同时挂的另一块招牌是“中国生命集团”,这是一家神秘的台资企业———作为“中国殡葬第一股”,中国生命(08296。HK)去 年9月9日在香港一挂牌即受到资金热捧,首日涨幅达44.44%,然后4天翻了4倍,堪称疯狂,而一串带“4”的数字的巧合更显诡异。

今年3月底,中国生命发布的年报显示,2009财年的营业额为4750万元,毛利为72%,其中中国大陆业务所占公司业务比重超过七成。

在高利润的背后,中国生命集团董事长刘添财认为自己也提供了价值———“我们这些殡葬从业者,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仪式让生者更理解人生的价值、亲情的 可贵。”

54岁的刘添财是位台商。他曾在台湾试水房地产业,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在台湾经营墓园。2007年进入重庆后,他不但将台湾的殡仪服务业(重庆 安福堂、天福堂即为其旗下殡仪服务公司)克隆到了大陆,更是闯入了“禁区”———托管了包括火化业务的重庆江南殡仪馆。江南殡仪馆是重庆市属的两家殡仪馆 之一。

这个结果连刘也没想到。在台湾,尽管殡仪服务业完全由民间资本主导,但火化这一环节,仍是由台湾政府来经营的。而在刘过去的印象中,中国大陆的殡葬 业应该是一个几乎完全封闭、高度垄断的行业。

在刘托管江南殡仪馆之后,这家殡仪馆凭借着提供包括追思、餐饮、住宿、运送、冷藏遗体、化妆、火化、骨灰寄存和殓葬等“一条龙服务”,在2009年 一年的营收就达到2000万元。

  
十个月锁定重庆


刘添财进入重庆是2006年。彼时,刘添财在台湾执掌的“宝山生命公司”在业界已颇为知名(中国生命集团是于2005年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空壳公司),并将业务开拓到了马来西亚等国。

宝山生命在台湾的业务主要是墓园和殡仪策划与服务。虽然盘子铺得不小,总的营业额大约为2000万元人民币。刘添财觊觎中国大陆这一超级市场,但迟 迟找不到切入口。

直到2005年,刘添财等宝山生命高管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偶遇当时在长沙任职、后任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张宏昌。该校是中国大陆 为数不多专门设置殡葬专业的院校之一。

两人先在接待宴上相谈甚欢,不久后又有了一次单独的会谈。刘添财发现,自己原先对大陆殡葬业“禁入”的看法其实是作茧自缚。在张宏昌的指点下,刘添 财选择了浙江和重庆为首先要攻占的区域,后来从民俗等方面又做权衡,最终选择重庆为突破口。

那时重庆的殡葬业,火化和墓园业务为政府经营,殡仪服务业则是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平分秋色。不过这里的“民间资本”形态,主要是在重庆大街小巷搭棚 而生的个体经营者,价格灵活,但欠规范。直到今天,重庆个别区街还能看到类似的“风景线”。

彼时另有一家大型企业已在重庆(主要是沙坪坝区)树立了江湖地位———民政部直属的中福实业总公司投资逾亿元建造、以经营墓园为主的上海福寿园,其 重庆分公司于2002年在重庆沙坪坝区建造“安乐堂”,提供除火化外的殡仪服务。2004年初沙坪坝区政协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安乐堂作为该区耗时仅一年多 就建成的“第一个集中、卫生的治丧场所”被重点提到。

张克勤是安乐堂的总经理。“到今年5月份我到重庆就整整8年了。”他一口上海腔,端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很自豪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现在有 26个悼念厅,总面积超过5000平米呢。不久前,有香港上市公司和我们的母公司频繁接触。”

张的办公室外,楼上楼下,是多家葬礼,人声鼎沸,亲友们的搓麻将声,嗑瓜子声,服务人员倒茶声,不同乐队的演奏声等混成一团;仅凭声音,你会以为是 老舍笔下的茶馆,而无从分辨出这其实是一家殡仪服务公司。

刘添财2006年来到重庆后,并没有急着下手,而是对重庆各区的殡葬现状、大小殡仪馆、大小殡仪服务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考察,总共耗费了超过十个月的 时间。

彼时在马来西亚分公司任职的王顺郎,也被刘添财叫了回来,加入到了“重庆侦察小分队”当中。马来西亚是个宗教国家,王顺郎当年从台湾过去后突破了藩 篱,于是他被刘视为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大门的最佳人选。 

 
争议中的殡仪馆改制


刘添财2007年中首先托管的殡仪服务公司是重庆九龙坡区的天福堂,首先托管的殡仪馆是重庆江南殡仪馆。所谓托管,即地皮和房产的产权归属不变,自 己只是承包,且在合同期内每年提取一笔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给原所有人或主管单位。

托管殡仪服务公司难度并不大,因为在重庆,这一块市场本来就是对民资开放的,与被托管方谈妥合作细节后,提交所在区的民政局备案即可。

难点在于托管殡仪馆,“最大的障碍是当你要打破殡仪馆原先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时,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怀疑。”王顺郎说。

不出所料,江南殡仪馆所在的重庆南岸区民政局里分为了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两股声音针锋相对。

令刘感到幸运的是,南岸区民政局局长邓从国从一开始就支持改制———主管单位的一把手投赞成票,其实已是一个风向标。而刘添财更明白,筹码必须足够 高、足够诱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数轮谈判后,他承诺的条件是:殡仪馆原员工愿意受聘的,全部吸收,改与中国生命集团签约,待遇从优;愿意留任的干部则可领到 “双工资”,原事业编制的工资不变,另从中国生命集团拿一份企业工资;而不愿留任的干部,则成为殡仪馆的监督者———“江南殡仪馆管委会”,实际上等于提 前退休了。

对南岸区民政局来说,既解决了先前殡仪馆经营不善的问题,每年又能坐享一笔不菲的“管理费”。而且减少了所辖区域殡仪个体户随处搭棚的现象,并让外 界贴上了“殡葬业改制排头兵”的标签,等于一箭多雕。

南岸区民政局里的支持声最终变成了多数派,刘添财却不敢长舒一口气。因为尽管江南殡仪馆的编制属南岸区民政局主管,但必须和重庆市民政局通气,而市 民政局里对此事的反对者占大头。

“刘添财当时来局里跑了好多趟,详尽汇报自己的思路。”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维智(隶属重庆市民政局)向南方周末记者称。又是一番长磨短磨 之后,刘添财最终遂愿。当然,由于是外资属性,和工商部门过招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刘添财进入重庆的步骤可谓“前松后紧”,前半场如不少业界同行形容的一样,“在街上转悠,似乎像个没事人一样”,而后半场是紧锣密鼓。

中国生命托管江南殡仪馆后,一边改善设施,一边细化相关的服务品种和档次,“我们的价格这几年在不断提升,而非像一般服务行业一样‘促销酬宾’。” 王顺郎指着江南殡仪馆墙壁上的经物价局核准的《殡葬服务收费价目表》称。显然,登堂入室的刘添财,在行政许可的大帽子下,尽可能地将台湾殡葬业的经验复制 了过来。

“若无重庆业务,中国生命是无法在香港上市的。”去年9月中国生命挂牌后,回到重庆的小型庆功会上,刘添财如此感慨。短短两年时间,从无到有,到成 为主要业务市场,大陆在刘添财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他现在是台湾、香港、大陆三地跑,不时还要飞往加拿大———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台湾服兵役,妻女在加 拿大。

  
“你在广东殡葬行业有人脉吗?”


中国生命上市募集资金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之后,其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先是于去年11月托管重庆忠县殡仪馆,然后是今年2月拿下江北区的安福 堂。

安福堂显得很是破旧,大门右侧石壁上的公司名称中,“安”已不见,只留下“福堂”二字。虽然也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悼念厅,但都很简陋,记者联系采访 当日的值班经理,电话一通后,被告知“正在喝酒”无法回来。

“我们马上要对安福堂翻修了。”中国生命集团重庆事业部总经理王顺郎说。

但他同时又流露出对殡葬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通不高的担忧。“你看公司这些张贴画,都是我亲自完成的。”王顺郎顺手指着江南殡仪馆接待大厅里“礼遇生命 最终的价值,圆满您对生命的最终期许”等宣传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王顺郎1990年代初在台湾经营一间广告公司,恰逢刘添财开发完一块墓地后要宣传,便找到了王顺郎,两人合作后不久,在刘的鼓动下,王即加盟到刘旗 下。由于中国大陆殡葬专业人士匮乏,广告业人才一般又不愿接单,更不愿转投这一行业,“所以我现在虽是公司高层,也必须亲力亲为。”

值得玩味的是,从中国生命的财报看,中国生命集团并不像外界盛传的一样个个拿高薪。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生命集团有近270名雇员,而 这一年中,包括董事酬金在内,其员工成本近640万元,人均年薪只有2.4万元。而重庆市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重庆城镇经济单位职工 平均工资为近3.1万元。

也就是说,向来处在人们眼中“暴利行业”的中国生命集团员工,比重庆市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还要低两成。

一边是人才匮乏,一边又在压缩成本,这似乎是个悖论。一位员工看着公司报表上70%的毛利率这一数字愤愤不平地说,刘添财“只顾为自己添财”。作为 中国生命第一大股东的刘添财,持股比例约为49%,以4月1日收盘价计,所持有股份市值为3.8亿元人民币。

而刘对这些声音并不在乎,他在某些方面又非常舍得,譬如他上交的“管理费”———江南殡仪馆2009年度2000万元的营收当中,营运费用为120 万元,而管理费高达680万元。又如并不在中国生命任职的刘添财的好友杨永生、于文萍夫妻,共拥有超过7%的股份,招股书披露的原因是刘认为他们“在中国 拥有广泛的人际网络,可向本集团引介更多业务机会”。

不过,时至今日,刘添财的生命集团虽然在重庆殡葬业市场获益丰厚,但其发展前景仍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

例如,殡仪馆的火化业务原本应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一旦变成具有一定垄断性的生意,商人的逐利冲动与该项服务的公共性就会发生冲突。根据中国生命 的招股书,江南殡仪馆被托管的第二年,火化的平均收费提高了6.9%,随后四个月的平均收费又下调了1.4%,招股书称“这反映受到中国价格监控的轻微影 响”。

另一方面,刘添财必须加大马力开拓重庆之外的新市场,否则,中国生命的成长性便会受到资本市场的质疑。

“你在广东殡葬行业有人脉吗?有的话咱们可以考虑合作。”在采访结束时,王顺郎仍不忘向南方周末记者问了一句。
 


■观察:殡葬业的生财之道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http://www.infzm.com/content/43518

“马云,你对自己的葬礼满意吗?”

“还行,这个项目挺有意思,很独特,但是这个项目的路会很长。这应该是一个慈善事业,因为它面对的是生与死,挑战的是传统观念。”

这是当年央视《赢在中国》第二赛季晋级过程中的一番对话,一位选手陈述完自己项目“殡仪服务连锁企业”后,主持人问嘉宾马云的看法,马云如此回答。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马云错了。彼时他并不知道,就在他在演播厅侃侃而谈时,一位名叫刘添财的台湾人正开始在中国大陆殡葬业“寻宝”,最后他成功了,并且时间只有短短两 年,就于2009年9月他将“中国殡葬第一股”带上了香港资本市场,主营业务正是殡仪服务。

今年3月,电子及贸易行业的香港上市公司金科数码宣布,与上海福寿园的母公司中福实业签订备忘录,拟在内地合作开发殡仪服务。之前,金科曾宣布以 20亿元收购上海一殡仪项目55%的股权。这似乎预示着中福实业正在推进自己的借壳之路。

中国生命、中福实业,加上主业为墓园的勤美达国际和中民安园。资本市场的“殡葬板块”初现雏形。

发现中国殡葬市场潜力之大的,远不止这些公司。去年11月,日本心网株式会社社长到上海造访福寿园集团,两个月之后,福寿园集团高管又到日本回访, “我们现场观摩了地道的‘入殓师’。在那里,所有的死者是那么有尊严。”福寿园重庆分公司负责人张克勤很是感慨。

心网株式会社希望借道上海福寿园进入中国大陆。这是家老牌殡葬企业,历史超过80年。殡葬业“百年老店”的梦想并不遥远,足见日本殡葬业之发达。给 张克勤印象深刻的另一处细节是,日本一些礼仪服务公司,业务涵盖葬礼和婚礼,大多数时候,提供葬礼和婚礼礼仪服务的,是同一组人员。而在中国大陆,这显然 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会为人所诟病。

有趣的是,日本影片《入殓师》获2009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后,带动了原本就热闹非凡的殡葬业新一轮投资热潮。据彭博社报道,包括铁道公司、饭 店、农业协会以及零售企业等都想分一杯羹。世界500强、日本最大零售企业永旺株式会社已和四百多家殡葬业者签约,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永旺超市服务台不 时派送印有“安心的葬礼”的宣传页。

不仅是日本。美国殡葬业也是完全市场化的产业(美国有五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殡葬专业),其行业龙头叫 SCI(ServiceCorporationInternational),它在1969年就登陆资本市场。它秉承的是麦当劳式的连锁经营,通过疯狂并 购,到1999年时,成为全球最大的殡葬企业,在美、英、法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市场份额均超过10%。

对于中国殡葬行业的掘金者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待开发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最近10年,中国大陆死亡人数逐年上升,平均死亡人数为 850万人,以人均丧葬费用3000元计,这一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就高达255亿元。

甚至连互联网从业者也关注到了这个市场。一家服务器位于北京、名为“网同”的纪念网站近些年风生水起,自称是“世界上第一家规模化经营在线纪念的网 络公司”,据称其与国内许多公墓建立了合作关系,客户过万,除去每年极少的网页维护费用外,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毛利率超过90%,令中国生命等实体公司都 望尘莫及。

一位正在中国生命旗下江南殡仪馆实习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殡仪专业大三的学生告诉我,重庆殡葬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现在 各家殡仪公司都在发展“寿前服务”或称“临终关怀”这一块业务,即改善患者余寿的品质。

“由于这一业务是殡仪服务的前一站,”他狡黠一笑,“一些养老院现在专门搜寻一些家庭条件优越、行将就木的老人,人一去世,一套方案随即出炉——— 到哪家殡仪服务公司或殡仪馆,如何办葬礼等,这其实等于通过卡住我们产业链的一处上游,来和我们抢食市场。”

■写作后记

这是一次神奇的采访。这个选题,从去年8月中国生命正在冲刺香港上市时,我就想做,一直到今天才完成,耗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做这个选题的出发点,一 是觉得有趣,做殡葬服务的公司上市了,老板是台湾人,而 主要业务在大陆。还有一个原因是,每年到清明节前后,都会在一大堆的社会新闻记者轮番批评殡葬业暴利,我虽然也对这个行业的暴利有看法,但是,每年批评一 次,又有何进展呢?

所以我想通过解剖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城市,一个样本公司,来展示殡葬业现在的情形,特别是正在发生的变化。重庆是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搞个葬礼要3天 2夜,而且活人花的钱,要远远超过死人。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殡葬业,在改制这一块,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尽管现在看来,火化业务究竟合不合适也承包出去 仍值得商榷。

这应该是介绍中国大陆殡葬业改制的第一篇报道,不过我把它写成了人物报道的形式,因为我这几年一直在做财经人物报道,像是一脉相承了。当然,深入程 度还不够,还可以继续探讨。

最神奇的是,那一串数字“4”,中国生命上市当天涨了44.44%,然后4天翻了4倍。而我写作这一文章,是在4月4日。那一天晚上出去接老婆下 班,到车库取车,发现剩余里程正好是444公里…初稿写完后,经编辑和我自己的两轮修改,我无意中查看字数,发现主稿字数正好是4444字!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49

股王候選人二》一流研發人才結合矽谷金融管理 台灣微脂體 開創生技業第三個藍海

2012-5-28  TWM




國內生技新藥公司雖然少有高獲利企業,但在國際新藥市場已逐步打出口碑,其中台灣微脂體在研發出身的董事長洪基隆帶領下,結合矽谷財務背景的總經理葉志鴻,為台灣新藥產業闖出新商機。

撰文‧林宏文

四月初,全球第一大學名藥廠Teva宣布,與台灣微脂體及安成國際藥業簽定三方合作協議,將攜手推出癌症用藥,搶攻全球龐大的癌症治療商機。透過此次合作,台灣微脂體將旗下治療癌症的學名藥授權Teva在美國販售,未來也有機會擴大至其他國際市場。

這個跨國合作案,可以說是國內新藥產業的創舉,也開發出創新的商業模式,在耗時費力的新藥開發,以及只有微薄利潤的學名藥製造外,找到台灣生技業第三種藍海商機。

成立於一九九七年的台灣微脂體,是國內以微脂體等脂質藥物傳輸平台為研發方向的新藥公司。創辦人洪基隆早在公司成立前,就已在微脂體領域研究了三十年,研發實力雄厚。

產品達國際水準

「生技巴菲特」入股 吸金力強「微脂體」是指奈米大小的微型物質,可以包覆在藥品上,隨著血液流到腫瘤部位,再讓藥物釋放出來攻擊癌細胞,既保護正常細胞不受抗癌藥的毒害,也 讓藥量保持一定濃度打擊腫瘤,不至於在血液中被稀釋。包覆微脂體的新藥,在功能、效果甚至適用範圍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在台灣微脂體擔任總經理已十年的葉志鴻,今年才四十歲。於此之前,他在矽谷美商萬通銀行負責投資業務,專長是財務調度與創業投資。

葉志鴻說,他會加入台灣微脂體,主要是洪基隆的邀請,而兩人會認識,背後則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洪基隆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化學博士,有一次回母校演講, 當時還在柏克萊念書的葉志鴻前去聆聽,因而結識。由於洪基隆一直對人文社會學非常關心,也用英文寫過兩本談台灣歷史文化的著作,所以,當時洪基隆演講的主 題不是生技,反而是談「媽祖的由來」。

葉志鴻說,在矽谷工作時,他與許多創業家接觸過,也看過很多公司最後活不下去,「因為創業家都太堅持要控制公司,擔心自己的股份被稀釋;但好的專業經理人 想的是如何把餅做大,靠績效募進更多的錢,才能讓公司走向國際舞台。」就是秉持這樣的理念,葉志鴻將他拿手的財務與管理經驗,用到台灣微脂體的募資上。他 引進美國生技創投業的正規投資作法,每兩年募集一次資金,而非一次募很多錢,但每次都要達到一個新里程碑。

因此,公司從成立的一九九七年至今,總共已募資六次,每次的金額都愈來愈高,最近一次是去年以每股六十八元的高溢價完成。「這樣的作法,可以讓股東更安心,溢價逐步增高,大家也比較不會受傷。」葉志鴻說。

與其他新藥公司相比,台灣微脂體是少數取得國際一流生技創投資金的公司。股東除了東洋、上智、啟航及波士頓等創投,還獲得有「生技巴菲特」之稱的博樂創投入股。

能獲得這麼多國際級資金挹注,背後當然還是因為技術與產品都已達到國際水準。目前台灣微脂體擁有三大產品線,其中包含專利學名藥兩種、新配方三種、新藥一 種。這些產品都已耕耘十多年,且已有授權收入,例如,二○○二年就授權給東洋的新劑型力得(Lipo-Dox),以及最近授權給Teva的專利學名藥,都 已開始貢獻收入,這也是讓國際資金願意高價入股的原因。

興櫃股價破百

投資人看好小而美的研發力台灣微脂體開發的新劑型,可以讓藥物透過不同的設計,達到「長效緩釋」的效果。也就是效果期拉長、釋放速度減慢,讓病患減少施打藥物的次數。這種新劑型帶來的效益,不比新藥研發低,但風險則降低許多。

例如ProFlow的改良乳化劑型,可將儲存穩定期自一年提升至兩年以上。此外,台灣微脂體還針對老年性黃斑病變開發新劑型,得到這種病的人,眼睛會出現 斑點,並逐步擴大導致失明,傳統療法是每月打一針,從眼球直接打進去,這種侵入式療法經常造成病人極大的恐懼與痛苦。台灣微脂體已開發出半年打一次即可的 劑型,預計年底就可進入臨床,為病患帶來好消息。

至於新藥則以治療原發性肝癌為主,是台灣微脂體在接受外界委託做劑型設計時,發現這種藥不錯,於是把它買下來,並獲得新劑型上的專利突破。目前一期臨床已在美國及台灣完成,正進入二期臨床。

儘管去年台灣微脂體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賠七元,無法名列未上市一百強的高獲利榜單,但在興櫃股價還是維持一百元以上,比大部分有獲利的電子股都要 高。原因是投資人已逐漸接受,新藥公司雖然很燒錢,但當技術及產品發展好後,未來可以持續賣十年的觀念。而且,由於台灣微脂體股本不到四億元,市值約一. 三億美元,這在美國同級新藥公司中算是很小的。

誠信創投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台灣微脂體創立之初,先從比較容易產生現金流的學名藥切入,再逐步發展難度較高的新劑型及新藥;在人才組成上,則結合生技研發人才及金融財務管理人員,讓台灣微脂體生技新藥的夢想,得以實現。

台灣微脂體

股本:3.91億元

主要股東:美商博樂創投、上智創投經營團隊:董事長洪基隆、總經理葉志鴻主要業務:研發微脂體等脂質藥物傳輸平台的新藥公司

成功 3關鍵

1. 擁有國際一流微脂體研發人才。

2. 結合矽谷一流財務金融操作。

3. 先發展現金流較佳的學名藥,再發展難度較高的新劑型及新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4

《氣爆啟示1》昔日石化業第一名的接班人 為何今日背負罵名? 輕忽風險榮化李謀偉搞砸百年老店

2014-08-11  TWM
 
 

 

愈來愈多證據將這場氣爆事件的元兇指向李長榮化工,李長榮化工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謀偉,曾是大家眼中成績優秀的接班人,他何以落入今日境地、成為千夫所指的人?

撰文‧劉俞青

「李長榮,是我祖父的名字,不能被我辱沒了!」七年前,當時擔任李長榮化工總經理的李謀偉,對著本刊記者緩緩說出這句話。

七年之後,李謀偉已經完全接班,還身兼董事長與總經理,但李長榮化工卻極可能是這次高雄氣爆事件的最大元兇,當初的這番話,如今聽來格外諷刺。

更諷刺的是,去年十一月,李謀偉才剛剛以化工業責任照顧協會理事長身份,獲得勞動部頒發的國家工安獎「工安奉獻特別獎」表揚,事隔不到十個月,榮化就爆發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工安意外。

事實上,一路走來,榮化的工安及汙染事件不斷,從來就不是工業安全上的好學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一九八六年時,榮化新竹廠的廢水直接排入水溝,產生的惡臭飄進清大校園,數天不散;在那個民風淳樸的年代,最後連時任清大校長的沈君山與三百多位教授都站出來抗議,新竹當地居民甚至發動圍廠,最後榮化的新竹廠只好關廠,事件才落幕。

轉投資福聚能,慘賠七十五億元另外一次,則是二○○○年時,榮化在高雄旗津區發生丙烯酸丁酯外洩,有毒氣體造成當地五百人昏迷送醫,最後榮化被裁罰百萬元。

但這一次,李謀偉恐怕再難輕騎過關了。

根據一位石化業總經理私下分析,這次氣爆事件的主角—跨越高雄市凱旋路、三多路一帶,運送丙烯直通榮化大社廠的管線,不可能再重新修復埋設,換句話說,將來榮化的大社廠只能靠外圍管線輸送,或者槽車每天載送,才能勉強繼續開工。

這些補救方式也許可撐一時半刻,但絕非工廠營運的長久之計,甚至李謀偉心裡恐怕已經做出最壞打算—主管機關直接下令「關廠」,那麼按照目前大社廠每年生產約四十萬噸的聚丙烯(PP)計算,直接衝擊佔榮化營運比重至少二到三成,「等於去掉一條手臂」。

但這還不是李謀偉在未來營運上最沉重的負擔;他最大的災難當然是來自榮化在○七年轉投資成立,目前持股六四.九%的福聚太陽能(簡稱福聚能)。

福聚能原本就已經奄奄一息,今年第一季的每股淨值只剩一.四一元,一筆一○七億元的聯貸案在銀行團的手上有如燙手山芋;今年五月,福聚能已經正式向經濟部申請紓困,七月二十一日重大訊息公告與銀行的協商「未能達成合意,宣告終止協商」,債權銀行團還表示,「協商過程中,榮化的態度頗為強硬」。

據瞭解,這幾天,以台北富邦為主辦聯貸行的十四家銀行中,已經有多家對這筆聯貸「做好最壞打算」,早就提列逾放,銀行都「不想再提起這筆貸款」;近二年榮化的獲利也因為這筆轉投資而大受影響,去年更是創下李謀偉接班以來首度虧損,累積下來,榮化在這筆轉投資上已經慘賠七十五億元,帳面價值只剩三.六億元。

這驚天一爆,讓福聚能的下場幾乎已經宣告底定,知情人士表示,「福聚能大概很難再翻身了。」如果福聚能的下場已成定局,那麼榮化與之的牽連,除了三.六億元的帳面價值外,還有一筆貸給福聚能十五億元的貸款,尚未回收。

○七年時的一個錯誤決定,讓李謀偉賠上近百億元的慘痛經驗,如今,就在福聚能最後一口氣的關鍵時刻,氣爆再爆掉母公司榮化的一條手臂,此時此刻的李謀偉,對外要面對司法、賠償與輿論的撻伐,對內要面對公司營運的困境。但再沉重的負擔,都難抵高達三百人的死傷,李謀偉別無他路,恐怕只有負責面對,才有機會挺過這次人生中最大的風暴。

但撇開這次的事件不談,朋友口中的李謀偉,其實做起事來仔細認真,頗有拚命三郎的個性。

「他什麼事都親力親為,跳上第一線,如果不是這樣,十年來,他不會身兼董事長加總經理,凡事自己一手抓!」一位石化業三十多年的老友觀察。

李謀偉承襲父親低調、工作認真的個性,他的爸爸、也是榮化的創辦人李昆枝一直到過世前,都還維持每天進辦公室上班的習慣,而二年前李昆枝過世時,李謀偉甚至不發訃聞,低調到許多石化產業人士甚至至今仍不知李昆枝已經過世。

富二代不愛名牌,穿三件一千元的POLO衫李謀偉是啣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擁有麻省理工學院與史丹佛大學的雙碩士學位,二十六歲頂著漂亮學歷返台,隨即擔任榮化的常務董事,在爸爸李昆枝的安排下,正式進入接班梯位,三十四歲就擔任榮化的總經理,四十八歲接下榮化董事長重擔,一路走來,他幾乎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

李謀偉全心全力投入工作,回國後的前十年,幾乎沒有休過一天假,他經常以公司、工廠為家,是很典型的「工程師性格」,常常站上第一線指揮調度,管得鉅細靡遺;榮化在他接手後,主導多次國內外的購併案,包括這次出事的大社廠,也是當時合併福聚石化而來,榮化的營收因此一路成長,規模快速擴張,許多媒體都曾以「營收成長數十倍」形容過他的接班成績單。

但也因為這種個性,更讓石化業者研判,其實爆炸第一時間,李謀偉對自己工廠管線的走向,應該了然於胸,再加上後來陪同出來鞠躬道歉的榮化副總經理李啟智,更是榮化大社廠幾十年的老將,對當地的管線自是再清楚不過,因此榮化第一時間的推諉與閃躲態度,業內都認為「實在不太聰明」。

李謀偉的夫人曾經是台灣最早素人歌唱比賽電視節目《大學城》的主持人楊賽芬,楊賽芬也擁有柏克萊社會學系的高學歷,後來嫁給李謀偉;目前還擔任福聚能的董事長,她是少數台灣企業家族中,夫人投入公司營運甚深的代表之一,也是日前由一○一董事長宋文琪為首的「女董座聯盟」成員,在商場上很活躍。

李謀偉雖然是富二代,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早期身上沒什麼名牌,還經常跟員工說,自己身上的POLO衫「三件一千元」,自認很好穿、很划算。

李謀偉雖然少與外界接觸,但在知名的YPO(青年總裁協會)組織中,倒是還算熟絡,幾位好友還相約一起上瑜伽課,據其中一位好友表示,李謀偉身形明顯瘦削,其實一直以來身體狀況不佳,真正的病灶他自己不提,但朋友都知道他非常重視養生,「瑜伽練得不太好,身體韻律與柔軟度都有待加強」。

但這一次,人生一路迎順風的李謀偉,狠狠大摔一跤,近期石化業許多重要人士聚會,話題當然都不離這次慘痛的工安事件。有人自我檢討,經營石化產業最大的「風險」之處,就在廠外的爆炸,傷亡最難以管控;如果經營者沒有意識到「風險」之處,又哪來「風險管理」?

一九一五年,李謀偉的祖父李長榮成立「李長榮木業」,是榮化的前身;到了李昆枝手上,才由木材的塗料與黏著劑發展,在一九六五年正式成立「李長榮化工」,直到今日,這家橫跨祖孫三代、胼手胝足建立的百年老店,會不會在一夕之間垮台?這場空前危機是李謀偉人生最大的考驗。

28年來,

榮化工安與汙染事件不斷

2012 因設備元件檢測濃度超標,高雄小港廠遭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裁處違反《空氣汙染防製法》,處10萬元罰鍰。

2009 高雄小港廠清晨發出惡臭,遭居民投訴環保局,有民眾直指看到李長榮化工排放白煙,但因李長榮不承認,導致最後不了了之。

2000 高雄市旗津區發生丙烯酸丁酯外洩,造成當地500人昏迷送醫,遭裁罰百萬元。

1999 榮化工廠發生大火,造成兩名員工嚴重灼傷。

1986 新竹廠廢水直接排入水溝,當時清大校長沈君山聯名300多位教授陳情,居民更發動圍堵抗議450天,最後讓工廠關閉。

製表:黃家慧

李謀偉

出生:1956年

職稱:李長榮化工公司董事長學歷: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碩士、史丹佛大學碩士家庭狀況:與夫人楊賽芬(曾是電視節目《大學城》主持人)育有一子兩女

李長榮化工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李謀偉

公司成立:1965年

資本額:85.32億元

產品:高性能塑膠、甲醇溶劑、熱可塑性橡膠等化學產品,電子化學、銅箔及太陽能等

歷年營收與每股盈餘:

2013年 2012年 2011年營收 498億元 498億元 515億元每股盈餘 -0.26元 0.75元 3.3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