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來矽谷創投圈的 8 個趨勢:降溫、理性、背鍋與跨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2/155795.shtml

未來矽谷創投圈的 8 個趨勢:降溫、理性、背鍋與跨境
矽谷投委會 矽谷投委會

未來矽谷創投圈的 8 個趨勢:降溫、理性、背鍋與跨境

“里應外合”或許會形成跨境投資的新趨勢。

去年中國二級市場經歷了「血崩」,導致了一級市場的大幅降溫,無數脆弱的創業公司倒下,當時你可以在所有的創投媒體上看到五花八門的「寒冬要來啦」或者「教你怎麽過冬」等文章,一邊在蕭瑟冬天繼續給創業者們澆冷水,一邊充滿溫情狀給他們灌上一口雞湯;至於剩下的就戴起導遊帽,高喊「去矽谷!去矽谷!矽谷春天花正開!」,似乎相比中國冰冷的環境,矽谷就是天堂。

事實上呢?——人家也冷著呢。

785175168423293397

和中國一樣,近兩年矽谷也經歷著因領域而異的,或明顯或輕微的資本降溫。市場達成了一個普遍的共識:許多矽谷企業之前融到的錢不要太多,簡直就是估值不能承受之高。

如今那個創業公司打了激素般光速膨脹的年代已然過去,至於未來具體會變成什麽樣,而或許以下 8 個預測,將會描述出即將到來的更加理性冷靜的矽谷創投圈:

從 VC 錢包里掏不出錢了

398888013636538519

說實話,在過去幾年,矽谷的創業公司融資很容易。但如今投資人們發現,當年拿了他們錢的絕大多數公司,依然沒有上市,所以他們開始想這麽一個問題:同樣一筆錢,我是用來維持一個看不到未來的舊項目呢?還是投給一個新項目呢?

當一個靠譜的投資人說他看好一個企業,意思是希望企業能夠重視自身的進步,做好自身的基礎業務,而不是過於看中估值。

不少創業公司盲目跟風,希望自己成為 Facebook 和 Uber 這樣迅速崛起的巨獸,獲得源源不斷的投資,但事實上,過多的資本註定會導致決策效率的下降,讓公司很難再清楚地看到發展的輕重緩急。

節衣縮食,員工被裁

當創業公司發現錢很難拿後,正常的反應大多是開始控制成本,減緩開銷速度——而很不幸,裁員恐怕永遠是最有效的減少燒錢的方法之一。砍掉多余的部門,廢除多余的環節,然後公司的成本就會立竿見影地降低。

所以未來你看到什麽「矽谷某科技公司裁員 300 人」啊,什麽「分公司直接被關閉」啊之類的新聞,完全不必驚訝。

裁員都沒用的公司就破產了

34888929896119372

▲ 最近麻煩事兒纏身的 Thernaos

有些「一條路走到黑」的公司,一方面它們全公司或許為了一項長期業務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它們發現這該死的玩意兒真的不賺錢,然後整個公司就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雪崩式破產一直都存在著,比如說曾經備受追捧的,估值一度高達 90 億美元的明星級血液檢測公司 Thernaos,就被曝出瀕臨破產。從排行榜上找到那些高估值、發展潛力看來也很大的公司並不難,但事實上它們中至少一半最後都會迎來不怎麽美好的結局——這便是市場的殘酷規律。 

但對於風投來說,這並不重要,因為只要活下來的一小撮公司中有一家勝出,成為了下一個 Facebook,那便足以抵消掉他們投資其他項目上的無數次失敗。

明確消費群體的公司過得更好 

創業公司們真的該冷靜冷靜了,忘了那些什麽「用戶群體覆蓋地表全人類」的瘋言瘋語吧,搞定適合公司的那一部分用戶才是正經事。目前來看,那些以特定用戶群體為核心的公司收益大多不錯,但長期來看,它們依然要想辦法去為用戶提供更加「長期」的業務,從而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如果一個公司是以其他創業公司為主要目標客戶,那就要小心了,因為絕大多數創業公司並不能成為你穩定而可靠的長期客戶,是否要以創業公司作為核心收益來源,需要公司認真斟酌考量。

287238017678666124

▲ 孵化器里的創業公司來來去去

被收購難度增加 

作為一個初創公司,除非你有一個完整的戰略部署,否則不要輕易寄希望於大公司來打撈你的爛攤子。

億萬富翁,現 NBA 達拉斯小牛隊的老板 Mark Cuban 曾認為,企業收購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市場,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不上市,那麽它的創始人很大可能會將公司賣給其他已上市公司來規避風險,而此舉將會讓很多公司原有的員工在收購中丟掉飯碗。 

除此之外,收購更糟的地方在於,它會遏制市場的正常競爭,公司被收購意味著它選擇了利用股票來消除競爭這條路線,而不是公開與對手直接競爭—— 被收購的 Instagarm、Oculus 以及 WhatsApp 都是典型的例子。 

流血融資更加謹慎 

根據 CB Inghts 報道,2015 年 Q4 以來,流血融資的案例顯著增加。許多公司因為估值縮水而不得不大出血,遭受重創。上一輪還完成了千萬級美元融資的公司,如今估值卻下降至幾百萬美元,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而且,當大環境溫度不斷降低時,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獨角獸難逃一劫。

早期投資者被迫出局

706555715106395157

▲ 流血融資令公司元氣大傷

當流血融資不斷發生,行業也將迎來一次大洗牌。或許我們能想到的最壞的情況是投資者手上的早期股票價值變為零,當年美好的投資願景灰飛煙滅;而那些離職的早期員工和自掏腰包買公司股票期權的員工損失則更加慘重。

紅杉資本的 Alfred Lin 就說過,創業公司在面臨估值下降時,應該采取補救措施,對期權重新估價;公司在重組和整頓時期的關鍵環節是處理好員工的問題,讓他們有足夠的動力繼續為公司效力。

員工背鍋感更加嚴重

要知道,這次的經濟泡沫和 2000 年那次的區別在於,表面上看公司、員工以及投資者都獲得了很大的收益,但實際上員工手上並沒有摸到實在的現金,這讓員工對於那些看起來很美的估值更加懷疑。

對於創業者來說,接下來幾年無疑很艱難,但對於 VC 來說,市場的降溫會讓他們重新找回他們的理性,而一些擁有核心技術的項目在這樣的環境下反而會愈發凸現競爭力;另一方面,估值泡沫也會消去,這樣他們也能夠以更少的錢投到更成熟的公司。 

此外,矽谷的降溫會讓更多的矽谷項目前來中國尋求投資;而近期人民幣的貶值,也讓許多中國投資人開始關註海外投資,這樣的「里應外合」或許會形成跨境投資的新趨勢。 

創投 趨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832

歐盟盯上蘋果,愛爾蘭不想為納稅“背鍋”

“愛爾蘭擁有很透明的稅收體系,沒有和任何企業有特別的協議。對於蘋果公司,我們也從來沒有給過任何特別的承諾和所謂的稅收優惠。所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的裁決是錯誤的……愛爾蘭政府和民眾都不接受歐盟的裁決。”

9月22日,到訪上海的愛爾蘭金融服務國務部長歐文·莫菲(Eoghan Murphy)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樣表示。他說,有點諷刺的是,做出這個裁決的不是歐委會里的稅務相關部門,而是反不正當競爭部門,“我們認為他們並沒有專業的能力和知識體系來做出稅收的裁決。他們也使用了錯誤的方式”。莫菲的語速很快,他表示,外商進入愛爾蘭投資並不只是因為低稅收,更多的是看中這里的熟練技術人才和年輕的勞動力資源。

莫菲告訴本報記者,接下來的5~6周內,愛爾蘭政府將會提出上訴,並在之後的2~3年時間里進行歐盟法庭的流程。“估計到時候也會有其他的國家加入。因為這樣錯誤的決定也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他稱。

8月30日,歐委會裁定愛爾蘭對於蘋果公司的免稅為非法國家補貼,並要求愛爾蘭政府向蘋果補征收最多130億歐元(約合145億美元)。歐委會稱,愛爾蘭涉嫌允許蘋果公司比其他公司少繳納稅收,因而需要補繳。歐盟2013年調查開始前十年起,即2003年~2014年間未繳納的稅收及相應利息,具體數額由愛爾蘭政府決定。

這一裁定立即遭到了美國官方、蘋果公司以及愛爾蘭政府的強烈反對。美國財政部甚至發布白皮書,反對歐盟的裁定並警告稱將考慮“報複措施”。9月7日,愛爾蘭議會支持內閣上訴的決定。蘋果公司CEO庫克在9月8日講話中將歐盟決定斥為“瘋狂”,並表示相信蘋果會推翻這一裁決。

蘋果在愛爾蘭的工廠

在各國外資品牌的納稅排行榜上始終排名靠前的“全球納稅大戶”蘋果為什麽屢屢被要求補稅?此前原本是“避稅天堂”愛爾蘭和“納稅大戶”蘋果公司之間的私事又為什麽會演變成愛爾蘭與歐盟間的內鬥,甚至是歐盟與美國兩大經濟體間的大戰?

歐盟為什麽插手

從2014年6月起,歐委會便開始針對愛爾蘭等國可能存在的非法國家補貼政策進行調查。除了愛爾蘭和蘋果,一系列的調查還涉及荷蘭對星巴克公司以及盧森堡對菲亞特的補貼。2014年12月,歐委會要求所有成員國列出2010年1月1日以來的稅收條例,並在2015年6月要求15個成員國提供各自部分條例的詳細信息。

這是歐盟為了實現稅收透明化,打擊成員國間惡意稅收競爭及避稅而開展的行動。上述針對稅收政策的調查就是初步行動之一。根據歐盟的法律,歐委會應審查成員國給予的國家補貼,在發現補貼與單一市場規則相悖時,有權責令成員國予以修改、廢除或避免生效,並責令受益公司補繳規定時間內的補貼。

根據調查,歐委會認定愛爾蘭自1991年以來對蘋果公司的兩項稅收規則刻意地大大降低了蘋果公司在愛爾蘭繳納的稅費。根據這兩項稅收規則,蘋果可以建立並將商業利潤劃入兩家愛爾蘭子公司(蘋果國際銷售和蘋果歐洲運營),而兩家公司無須與實體經濟掛鉤,兩家公司賬上幾乎所有銷售利潤均由內部渠道轉入“總部”。歐委會認為,所謂“總部”只不過是皮包公司,不可能產生如此龐大的利潤。根據愛爾蘭此前的相關稅法,這些歸於“總部”的利潤無須向任何國家納稅。

歐委會競爭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稱:“成員國不可以選擇性給予特定公司稅收優惠,這違反了歐盟補貼規則。歐委會調查結果顯示愛爾蘭給予蘋果公司非法稅收優惠,使之可以連續多年比其他公司少繳納大量稅收。事實上,這一選擇性優惠使得蘋果所繳納的稅收從2003的1%有效公司稅率,降低到2014年的0.005%。”

目前,愛爾蘭推行歐盟成員國中最低的企業稅,僅為12.5%,非貿易收入稅率為25%,受到國際社會詬病。但是蘋果繳納的稅收還遠遠低於12.5%。

歐盟盯上了蘋果等納稅大戶

蘋果是怎麽避稅的

歐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蘋果國際銷售和蘋果歐洲運營是蘋果集團的兩家全資子公司,根據與蘋果公司所謂的“成本共享協議”,這兩家子公司有權利用蘋果的知識產權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出售和生產蘋果產品。根據這一協議,兩家子公司每年向蘋果的美國本土公司支付用於研發的款項,在2011年支付約20億美元,2014年開始急劇上漲。主要由蘋果國際銷售提供的研發款項占蘋果集團美國本部研發費用的一半以上。

蘋果國際銷售負責從全球的設備生產商購買蘋果產品,並銷往歐洲以及中東、非洲、印度等地。也就是說,顧客並非從地理上更接近的生產商處購買產品,而是從愛爾蘭的蘋果國際銷售購買,於是蘋果就可以將所有銷售以及相應的利潤歸入愛爾蘭。

愛爾蘭授予的稅務條例則將這些利潤視為蘋果國際銷售的內部分配,而非在歐洲各國運營銷售產生的利潤。多數利潤通過“合法”途徑在公司內部從愛爾蘭轉入蘋果國際銷售的“總部”。這個“總部”沒有所屬國家,沒有職員,也沒有辦公室,只有偶爾舉行的董事會議。在蘋果的巨額利潤中,僅少部分利潤歸入了愛爾蘭分部並需要向愛爾蘭納稅,而多數利潤則未經納稅歸入了“總部”。蘋果歐洲運營負責一些蘋果電腦的生產,同樣將大部分利潤劃入“總部”。

以2011年為例,根據美國參議院聽證會數據,蘋果國際銷售產生了220億美元(當時約等於160億歐元)的利潤,但根據稅務條例只有5000萬歐元的利潤在愛爾蘭繳納了稅費,最終蘋果國際銷售繳納了1000萬歐元的企業稅,占其總利潤的0.05%。在接下來幾年,蘋果國際銷售的利潤持續上漲,而繳納的稅費幾乎不變,至2014年繳納的稅費僅相當於其利潤的0.005%。

美國和愛爾蘭都反對

早在今年2月11日,美國財政部部長雅各布·約瑟夫·盧(Jacob Joseph Lew)便向歐委會主席容克( Jean-Claude Juncker)表達了美國財政部對於歐盟相關調查的關切。美國與愛爾蘭反對的主要理由都在於歐委會使用的新方法不符合判例。

在歐委會發布關於蘋果公司向愛爾蘭政府補繳稅款的決定前,美國財政部於8月24日發布的《關於近期歐委會轉移價格政府補貼調查的白皮書》指出,歐委會的一系列調查對美國政府以及美國跨國公司均有著重大影響,減少美國政府財政收入並增加跨國投資的壁壘。

白皮書表示,歐盟調查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三點:第一,歐委會采取的新行動不符合首要的歐盟案例法和委員會決議,歐委會未能提供切實可靠的理論依據說明為什麽成員國的法律會在特定案例下變得不合法;第二,歐委會並不具有追溯權,即要求蘋果公司補繳稅款的權力,這與歐盟先前的司法判例和法理原則不符,也違背了G20峰會為保證稅收確定性作出的努力;第三,歐委會的新舉措與國際準則以及國際稅收制度不符,違背了經合組織轉讓定價指導方針。

愛爾蘭政府表示,愛爾蘭承認歐委會在推行競爭法規方面的法律地位,但將國家補貼競爭法規應用於稅收方面不符合判例,而且影響了國家競爭力和主權問題。愛爾蘭政府指出,歐委會所說的蘋果公司分配給總部的稅收由於愛爾蘭的特殊條款無需向任何國家繳稅這一點並不合理,這是由於各國稅收制度不匹配造成的,而非愛爾蘭政府單方的責任。

對愛爾蘭政府來說,外商投資為當地帶來的就業機會和創新力量遠比稅收更有價值。因此,愛爾蘭政府自然擔心此事會對國家吸引外商投資的良好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不僅僅是蘋果

2014年6月同時接受調查的,還有荷蘭對星巴克、盧森堡對菲亞特的補貼。2015年10月21日,歐委會判定盧森堡和荷蘭為菲亞特金融貿易和星巴克制造的選擇性優惠稅收涉及非法國家補貼,兩家公司各需要補繳2000萬~3000萬歐元的稅費。亞馬遜、谷歌、宜家、麥當勞等國際巨頭也均可能面臨歐委會的調查。

歐委會負責競爭政策的副主席阿爾穆尼亞(Joaquín Almunia)表示:“在現有的緊縮公共預算的背景下,讓大型跨國企業公平地繳稅顯得尤為重要。在歐盟的國家補貼規則下,要想成員國采用公平、無歧視的稅收政策,各國政府就不可以采取措施允許個別公司繳納低於應繳款項的稅。”

歐盟委員會也調查了荷蘭的星巴克制造公司

星巴克制造公司位於荷蘭,是星巴克集團位於歐洲的唯一咖啡烘焙企業,向歐洲、中東和非洲的星巴克分支銷售和供應烘焙咖啡和相關產品(比如馬克杯和點心)。歐委會的調查顯示,2008年起荷蘭政府向其提供選擇性優惠,使之累計少交稅款2000萬~3000萬歐元,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星巴克制造向Alki(星巴克集團位於英國的一家子公司)支付大量咖啡烘焙技術的知識產權費用;以高於實際的價格從位於蘇格蘭的星巴克咖啡貿易公司(Starbucks Coffee Trading SARL)購買綠咖啡豆。

歐委會認為,星巴克制造公司向Alki支付的知識產權費與市場價值不符,從而判定為非法。而且,只有該公司被要求支付知識產權費,而使用相同技術的星巴克集團或其他外包的獨立烘焙商都沒有繳納過類似費用。星巴克制造通過這種方式將大部分需要繳稅的利潤轉移至Alki公司,而後者無需在英國或荷蘭繳納企業稅。另外,調查也表明星巴克制造通過高估從蘇格蘭星巴克咖啡貿易公司購買的綠咖啡豆價格來降低稅收。事實上,自2011年以來,星巴克制造公司的咖啡豆成本上漲了三倍,以致根本無法產生相應的利潤向Alki支付知識產權費用。向Alki轉移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向其他星巴克分支機構銷售的產品,例如茶葉、點心和杯子,這幾乎涵蓋了星巴克制造公司所有的營業額。

上述調查結果公開後,星巴克與荷蘭政府隨後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

除了星巴克,位於盧森堡的菲亞特金融貿易公司也是歐委會的目標之一。菲亞特金融貿易公司主要為菲亞特集團及子公司提供金融服務,比如集團內貸款,涉及菲亞特在歐洲許多不同交易。

歐委會的調查顯示,2012年盧森堡給予該公司的稅收條款涉嫌選擇性優惠。考慮到菲亞特金融貿易的商業行為類似於銀行,所征收的利潤稅應參考銀行業,根據公司在金融活動中投入資本獲得的回報進行納稅。但是稅收條款支持一種非常複雜的且經過特殊處理的方法而人為降低了該公司的稅費,主要包括:低估該公司的資產價格從而低估其利潤;政府在進行補償時故意低估補償資產的價格從而給予更多補償。

與之類似的還有,2016年7月27日臉書(Facebook)收到美國國稅局的補稅通知,稱其在2010年將國際業務轉移至愛爾蘭時被低估了資產價值,加上利息和罰金共需補繳30億~50億美元,具體數字需要等待審計結果。

歐盟的稅制特點及改革

歐盟於2001年5月23日發布的《歐盟稅收政策——接下來幾年的首要任務》主要明確了兩個原則:歐盟各成員國可以采取有區別的稅收政策,歐盟各成員國之間應消除跨境壁壘。

首先確定的一點原則是,不必在成員國之間建立廣泛統一的稅收制度,各國可以在遵守歐盟規則的情況下根據喜好自由選擇自己認為更加合適的制度。另外,任何希望在歐盟層面行動的建議都需要考慮到輔助性原則和比例性原則,歐盟只有在個別成員國無法提供解決方案時才可以采取行動。事實上,多數的稅收問題只需要國家間的政策協調。

在這一框架下,歐委會確立了稅收政策的一個首要任務,即消除個人以及公司在單一市場內運作時的擔憂。主要途徑是消除各種跨境經濟活動中的稅收壁壘,以及繼續打擊有害的競爭性稅收,並促進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以控制和打擊偷稅漏稅。

在今年7月23日至24日於四川成都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下稱“OECD”)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Angel Gurria)表示,國家之間急需解決雙重稅收和互不收稅兩個問題。美國國會的一項報告顯示,目前每年全球因逃稅造成的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而OECD估計這一損失每年達到1000億~24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17

拒絕背鍋315曝光獸藥問題 中牧股份澄清稱與涉事企業無關

中牧股份3月16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央視“315”晚會曝光個別養殖企業在飼料中非法添加獸用藥物喹乙醇,被曝光的涉事企業和個人的行為與公司無關,公司一直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開展喹乙醇的生產和銷售,並將積極配合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治理和農資打假等活動。公司股票3月17日複牌。

此前,中央電視臺“315”晚會節目曝光養殖動物體內的獸藥殘留問題,某養殖場負責人聲稱在給兔子拌飼料時添加了獸用藥物喹乙醇。個別媒體在對此進行報道時,提及在A股上市公司中,中牧股份為喹乙醇主要生產廠商,並引用了公司2015年年報中相關產品的產銷量數據。

中牧股份澄清稱,此次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涉事企業和個人的行為與公司無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和《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範》等法律法規對喹乙醇的適用動物、用法與用量以及註意事項等均有明確規定。公司堅決反對任何違反規定非法添加和使用喹乙醇產品的行為。

其次,公告稱,公司是經農業部批準的合法的獸藥生產企業,所生產的喹乙醇產品主要包括:喹乙醇預混劑(5%)(獸藥添字[2016]170301441)、喹乙醇預混劑(50%)(獸藥添字[2012]170302675)和喹乙醇原粉(98%)(獸藥字[2016]170061440)。公司一直嚴格按照《獸藥典》和《使用規範》等相關規定開展喹乙醇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公司將積極配合行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治理和農資打假等活動,並將繼續秉承“保護動物安全,關愛人類健康”的企業宗旨,努力打造中國畜牧業第 一安全品牌,加大力度開展安全、高效的動物專用化學治療藥物的開發和研制工作,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中牧股份還公布未經審計財務數據,2016年,公司喹乙醇產品銷量約為4,334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0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80

日本企業工資漲幅大大放緩 恐怕要特朗普“背鍋”

日本每年“春鬥”後的春季工資增長通常被視為企業信心的晴雨表,也是消費開支能否得到提振的指示器,今年的結果很不樂觀。

今年大部分日本公司給出了近4年來最少的基本工資漲幅,這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旨在控制通脹、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的“安倍經濟學”再度受挫。

日本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豐田的基本工資漲幅通常會被其他公司作為一個相應基準,今年豐田汽車月均基本工資上調1300日元(約合79.12元人民幣),少於去年的1500日元(約合91.29元人民幣),漲幅不足工會要求的一半,更是遠低於2015年的4000日元(約合243.45元人民幣)。

4年最低

所謂“春鬥”,又稱“春季工資鬥爭”,是日本工會每年春季組織的為提高工人工資而進行的鬥爭,一般采取談判方式,現在已經成為日本勞工運動的固定形式之一。

據海外媒體報道,盡管坐擁大量現金,但由於擔心經濟前景、貨幣波動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將傷及日本出口等原因,日本企業不願意提高工資。

豐田一名中級技術人員的月工資大約在36萬日元(約合2.19萬元人民幣),對他們來說,今年的工資漲幅僅為0.36%。

“工資漲幅遠遠不足以促進經濟增長和達到通脹目標。”日本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山田久誌(Hisashi Yamada)說,日本大企業一般從4月開始的新財年開始漲基本工資,今年漲幅約0.3%,是4年來最低的。

和豐田一樣,日本主要的電機制造企業三菱電機和松下電器等均第二年縮小了薪酬增長幅度。2016年,這些公司給出了1500日元(約合91.29元人民幣)的月漲幅,今年則只有1000日元(60.85元人民幣)。

不過,這些企業工人的總薪酬增幅應該會比現在宣布的高,工人們在工資單上看到的漲幅應該在2%左右,因為根據日本論資排輩的用工制度,除了公司每年進行的基本工資調整,他們的薪水還會根據資歷等自動調整。然而,今年的總增幅仍將低於去年的2.14%和2015年的2.38%。

“我實際上並沒有感覺到經濟在複蘇或者安倍經濟學帶來了好處。”日本長野縣一名33歲的精密機械工人有房貸要換,兩個孩子要養活,他說,“我周圍的人也因焦慮而生活得很節儉,我們老了之後能領到多少養老金等這些問題都讓人焦慮。”

對未來不確定

從21世紀初期開始,日本企業工人基本工資實際上已經凍結了十多年,2012年安倍上臺後宣布“安倍經濟學”,承諾重振日本經濟。他敦促企業增加工資,促進消費。

安倍希望合理的工資上漲驅動良性增長周期,消費者開支和企業投資增加,反過來促進利潤和工資的增長。日本央行也希望看到更高的工資增長水平,從而讓日本逃脫通貨緊縮的軌道。

但最新的加薪幅度顯示,現實並沒有按照安倍寫的劇本方向走。面對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普通工人通常會選擇儲蓄而非消費。

“收支相抵都很難,菜價上漲推高了生活成本。任何增加的收入我都會用在食品開銷上,而非娛樂消遣。”一名22歲的制表廠女工說,“我真誠地希望工資上漲的幅度能夠足以讓我真正感覺到薪水在增加。”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16日稱,繼續現行的強有力的貨幣寬松政策是適當的。他同時稱,日本通脹確實有向著2%目標的趨勢,但缺乏力度。

特朗普因素

此外,這些日本工人可能沒有想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成為他們漲薪的障礙之一。自特朗普表示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後,日本從政府到企業就都開始擔心美方要推進美日自由貿易協定(FTA)等更容易反映美國主張的雙邊談判,對日本出口等造成不利影響。

之後,讓日本各界擔心的信號頻傳,特朗普在同企業家會談時批評日本市場封閉,稱日本在美國大量銷售汽車,但美國車在日本則銷售困難,這不公平,需要進行對話。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本月9日,特朗普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了要求日本開放汽車和農產品市場的意見書。美政府質疑日本的汽車非關稅壁壘和農產品高關稅問題,希望安倍政府實施“大膽改革”。

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萊特希澤近日亦宣稱在農業領域的貿易談判中“日本將成為第一目標”,這進一步證明特朗普政府已著眼於和日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美方將目標瞄準了日本希望守住的大米、牛豬肉、乳制品等5種敏感農產品,可能會強硬要求開放市場。不少日本農戶對於與奉行“美國第一主義”的特朗普政府開展新的貿易談判感到不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19

美俄口水戰升級 爭相拒絕為敘利亞問題背鍋丨視點

隨著敘利亞局勢愈發緊張,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均將上周發生的敘利亞化武襲擊歸責於對方,互相指責化武襲擊由對方造成。

4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會見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時表示,俄羅斯已經收到情報,美國正準備在敘利亞其他地方挑起事端,以示對俄羅斯的挑釁,其中包括首都大馬士革的南部郊區。他表示,美國將和上次一樣,計劃在襲擊地點放置一些(化學)物質,並栽贓給敘利亞政府,指責他們使用了化學武器。此外,普京還表示,敘利亞化武事件應該查個水落石出。

而就在當天,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過他本人反複審閱情報,他十分肯定敘利亞政權應該對作出襲擊的決定以及行動負責。他還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考慮到近一個世界以來,國際社會都嚴禁使用化學武器,因此美國認為敘利亞頻繁違反國際法,並以極其殘忍的方式使用暴力。馬蒂斯的言論駁斥了俄羅斯有關化武襲擊並非敘利亞軍方蓄意所為的說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47

巴西現總統“釘子戶” 政治醜聞為經濟下滑“背鍋”丨視點

5月18日,巴西總統米歇爾·特梅爾現身為自己辯解。他在記者會上稱自己從未在任何時候贊成別人支付封口費,也沒有剝奪別人說話的權力。此外,他多次重申,自己不會因為腐敗問題而辭職。在他看來,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合理的。對此,他還要求巴西相關機構立即展開一次詳盡且快速的調查來緩解現狀,並還巴西人民一個安寧。

就在前一天,巴西《環球報》披露,特梅爾曾贊成一名企業高管給已經入獄的前眾議長庫尼亞支付封口費。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巴西議會眾議院的抗議。眾多議員要求特梅爾引咎辭職,甚至有議員要求立刻彈劾特梅爾。

此次政治醜聞使剛走出經濟衰退期的巴西再次面臨下滑。

5月18日,巴西股票下跌8.8%。聖保羅股市主要股指博維斯帕指數開市下跌超10%。跟蹤巴西股市的iShares MSCI Brazil Capped ETF(EWZ)收盤下跌16.3%。許多國外投資者擔憂政治醜聞將使得巴西的經濟改革無法通過,從而不利於在巴西的投資,便紛紛取消投資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38

商家拒收現金 無現金社會該不該背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4/164461.shtml

商家拒收現金 無現金社會該不該背鍋?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商家拒收現金 無現金社會該不該背鍋?

技術越是進步,越要尊重人們的選擇權。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文 | 薛洪言

近日,針對部分商家拒收現金的行為,央行工作人員明確表態,商家拒收人民幣現金屬於違法行為。

商家拒收現金的現象其實早已有之,相關新聞也曾見諸報端,只是作為極個別案例,並未引起關註。這次的事件正好趕上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無現金城市周,難免容易讓人把兩件事情聯系在一起。那麽,商家拒收現金,無現金社會該不該背鍋呢?

其實,一直以來,國家都鼓勵在經濟活動中減少現金的使用。1988年出臺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明確提出,“國家鼓勵開戶單位和個人在經濟活動中,采取轉賬方式進行結算,減少使用現金”,對於企業單位,則明確規定只能在限定條件下使用現金且不能超過一定金額,否則便涉嫌違法。

1

無他,現金支付難以追蹤資金流向,大額現金交易往往是灰色交易、非法交易的重災區。站在企業的角度,大額現金支付還會帶來防偽識別和現金存放等問題,通常也更傾向接受電子化交易。

對於小額零星交易,現金則具有不可替代的優點,最大的優點便是高度靈活性和場景普適性,不需要依賴第三方設備和網絡,可隨時隨地用於交易,適用於一切群體和幾乎一切小額場景。

所以,今年初“無現金社會”的提法剛剛出來時,曾有朋友問,隨著移動支付越來越便捷,現金會不會消失?我的答案是不會,但比例會越來越低。

現金支付占比下降的確是大勢所趨。回顧支付工具的演變歷程,從現金支付、刷卡支付再到近些年的快捷支付、NFC支付、掃碼支付,支付手段的電子化程度一直在層層深入,與技術也有了越來越深的結合。

2

基於國內外的最新探索,很快還會出現基於生物識別技術的無人結算模式。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和智能家居理念的普及,支付介質也有望進一步擴大化,從智能手機、智能手環發展到汽車、空調、電視、冰箱及其他智能家居,屆時,支付清算將在更廣泛範圍內實現數字化和虛擬化。

不過,天平有兩側,一側是現金,一側是電子化支付手段,天平可以從一側偏向另一側,但要循序漸進,也不能走極端。

一方面,不存在完美的支付工具,再高明的技術支撐也難免存在Bug,這個時候,現金便是確保支付順利進行的最後一道安全墊;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場景的複雜性和客群的複雜性,一二線城市可暢行無阻的做法不見得適合縣域,一部分人(比如年輕人)追捧的支付方式也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選擇。

所以,技術進步並不能用來為拒收現金的行為辯護,相反,技術越是進步,越要尊重人們的選擇權。歸根結底,技術要服務於人的需求,要適應人們工具轉換的自然節奏,而不能反過來推著大家快步向前走。

3

這兩年,人工智能這個詞很是火爆,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表達了兩種迥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人工智能會大大解放人們的雙手和大腦,給人類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一種則認為人工智能會帶來失業問題,某一天也許會取代人類。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選擇權和發展節奏的問題,節奏太快,難免問題多多、麻煩多多。

回到開頭的問題,即便單單從情理角度來看,在現金依舊是人們線下小額交易主流支付選擇的當下,商家拒收現金的行為於情於理也都是錯的,既無視客觀現狀,更剝奪了人們的選擇權。但鼓勵無現金支付並沒有錯,畢竟,鼓勵並非強制。

當然,有鼓勵就難免帶來歧視,拒收現金便是例子,針對這種衍生性做法,則需要輿論引導甚至法律介入進行糾偏。只是,這個鍋,無現金社會是不需要背的。

無現金支付 技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872

同樣服務iOS付費比安卓多,蘋果:不“背鍋” 開發者掌握定價權

近來,不少網友反映,在線上打車、在線視頻等多個領域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同樣的服務,用蘋果產品付費比安卓多。

對此,不少企業歸責於蘋果服務存在30%的抽成。對此,蘋果方面獨家回應中新網記者:這完全是“背鍋”了,因為定價權100%由開發者掌握。

非虛擬購買蘋果不抽成

蘋果方面稱,首先,如果開發者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提供實體商品(如淘寶)或服務(如滴滴)時,蘋果不會收費。

“所以說,如果滴滴或類似提供實體服務的企業,在蘋果產品上服務售價比安卓貴,和蘋果一點關系也沒有。”蘋果方面稱。

連續訂閱,蘋果第二年抽成下降至15%

蘋果方面強調,在蘋果抽成範圍內,也不是所有服務購買都抽成30%。2016年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蘋果調整抽成規則,如果訂閱服務(比如微博會員,QQ音樂綠鉆等)第二年自動續費,那麽抽成從30%下降至15%,但很多企業並沒有相應的減少消費者支付費用。

記者嘗試在PC端購買某視頻網站的VIP會員,無論是否勾選自動續費,其標價確實不變化,都是198元一年。

部分APP蘋果服務不止比安卓貴30%

另外,記者調查還發現,並非所有的企業將蘋果產品內購買比安卓產品提價30%,有的定價遠遠高於這個數字,多出的錢不得而知;當然也有對兩個系統定價相同的。

蘋果方面稱,有的企業蘋果產品內購買和安卓一個價,有的價格不同,這也證明,在定價方面,APP開發者100%掌握著定價權。

蘋果為什麽要抽成?

除了參考一些產品商業收費模式外,蘋果方面稱,之所以有抽成,是因為蘋果為助力開發者獲得成功,提供了其所需的工具和資源,另外還可以輕松地將他們的APP或遊戲賣向全球155個國家或地區。

“蘋果開發了可以為這些開發者使用的程序語言,提供了相應的開發工具,包括內容管理系統,讓開發者們可以提交和管理他們的移動業務,包括分析工具、測試工具、安全解決方案等等。”

價格明顯過高的APP,蘋果會拒絕收錄

即便是開發者定價,但記者註意到,APP定價或不能“太任性”。蘋果APP審核指南規定,“盡管價格由您決定,但是我們不會分發要價明顯過高的APP和APP內購買項目。對於試圖以不合常理的高昂價格欺騙用戶的APP,我們將予以拒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