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金業回報不及存款 23家基金公司空吃管理費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5/5NNTAzXzQ0MDg5NQ.html

編者按:1998年3月,老三家基金公司國泰、南方、華夏基金公司相繼開業,公募基金業的歷史開啟,至今,基金已然走過十四年風雨歲月,在此期間,基金業從零發展至規模近3萬億,並成長為資本市場上規模最大的機構類型。

基金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疑得益於全國數千萬基民的信任與支持,但是基金業十多年回報給基民是什麼?

可 供統計的2001年到2011年的11年時間裡,基民在偏股型基金上的累計投入就高達6.3萬億元,但是11年的時間裡,扣除各項費用後,該類型基金為基 民實現的回報只有區區754.54億元。基民的回報微薄的同時,基金公司股東的回報卻相當可觀,11年來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費高達1646.56億元,但 已有的67家基金公司的總註冊資本只是104.9億元,以註冊資本計算基金公司的股東投入,已經高到十數倍。

基金業肥了公司,瘦了基民。

 投資者曾經一度對基金趨之若鶩,2007年基金銷售最火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基民找關係託人買基金的離奇案例,但不知從何時起,基金公司和基民關係出現了變化,甚至開始走向對立面。被詬病最多的是,在基民巨額虧損的時候,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規模卻基本不受影響。

那麼11年間,基金總共為投資者賺取多少錢呢?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1年11年時間裡,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共計為投資者賺取利潤3034.52億元,平均下來每年尚不足300億元。

偏股型基金收益跑輸存款利息

偏股型基金(以股票投資為主的基金)毋庸置疑是各家基金公司的拳頭產品,然而,11年間偏股型基金並未分享到市場上漲的一杯羹。雖然不少偏股型基金經歷了2007年千載難逢的大牛市,但是把視線拉長來看,偏股型基金收益情況並不樂觀。

好 買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1年9月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設立算起,一直到2011年12月,中國基民投入偏股型公募基金的總成本約為6.30萬 億元(首次發行+持續申購),扣除其間退出的市值約5.24萬億元(贖回金額+分紅,分紅按全部轉為現金計算),基民的淨投入成本為1.05萬億元左右。 而截至2011年12月底,偏股型基金的總市值(期末資產淨值)為1.24萬億元,總市值與總成本之差即為基民的總投資利潤,約為1900億元。然而,按 偏股型基金認購、申購、贖回分別為1.2%、1.5%和0.5%的費率測算,投資者支付了1145.45億元(最低認購金額計算)。

所以扣除手續費之後,基民的總收益只剩下754.54億元左右。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投資者為偏股型基金支付的費用為1145.45億元,而最終落得的收益為754.54億元。

此外,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測算顯示,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在近5年的時間內取得了明顯的擴大,大部分的利潤也是在此期間獲得的,如果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平均下來的年收益率只在1%~2%之間。

「平均下來年收益在1%~2%之間,這一水平明顯比不上銀行存款,而更趕不上近幾年來日益高漲的CPI,可見投資者持有的偏股型基金連最起碼的保值都未達到,更何況升值,」一位券商基金研究員告訴記者。

超三成基金公司空吃管理費

基金公司作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其投資能力自然應高於常人。然而,梳理2011年年底之前成立的60多家基金公司發現,超過三成基金公司使得投資者顆粒無收。

記者統計,去年年底64家基金公司中,共計41家基金公司為投資者帶來了正回報,另有23家基金公司出現虧損,尚未給投資者帶來正回報。

具 體來看,華夏基金為基民帶來的回報最高,逼近500億元,這一數據處於絕對領先地位,佔所有基金公司總回報的16%;居其後的為易方達基金,11年間為投 資者賺錢大約355億元,南方基金和嘉實基金分別為基民獲得回報321.5億元和211.24億元,排名第三和第四位。這四家為投資者帶來回報最多的公司 合計回報達到1382.17億元,貢獻了行業總利潤的近乎一半。

除此之外,富國基金、銀華基金、博時基金、交銀施羅德、國泰基金、工銀瑞信、長盛基金、鵬華基金、華安基金、海富通和建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為基民帶來的總回報均超過了100億元。

「基金公司帶來的總回報首先是和總體規模這一基數有關係,其次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密不可分,」一位第三方分析師向記者解釋。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給投資者虧錢的基金公司共計23家。其中中郵基金和光大保德信首當其衝,成為虧損額度最大的兩家基金公司,帶來損失均超百億元。

中郵基金從2006年開始管理基金產品,截止到2011年底,六年時間中郵基金虧損高達224.16億元,縱然如此,該公司累計提取管理費超過29億元,截至去年底該公司總管理規模近250億元。

虧損額度居高不下的還有光大保德信,該公司2004年開始管理基金,8年間共提取管理費22.69億元,但其累計使得基民財富縮水逼近173億元。

除此之外,長信基金、華商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萬家基金等給基民帶來的虧損也超過50億元。小基金公司中天治、泰信、東吳、益民等基金公司同樣出現虧損,並未給投資者帶來正收益。

6000點套牢眾基

提及基金業的第一次飛躍,2006年、2007年是不能繞過的,隨著大盤上攀至6000點,基金業迎來了爆髮式增長。基金業資產規模從2006年底的不到9000億狂增至3.32萬億。

然而,牛市的瘋狂則是投資者的悲劇的開始。2007年,基金市場異常火熱,誕生了數隻巨無霸,而至今無數投資者仍被套牢。

當時的基金銷售人員和如今不能同日而語,說彼時基金公司處於甲方地位並不誇張。新基金發行之際,一度出現排長隊買基金的盛況,基金採取比例配售的方式來解決超額認購為常態,當日售罄同樣屢見不鮮。

然而,天欲其亡,必令其狂。無數基金在當時釀造了悲劇,其中尤以中郵核心成長為甚。

2007 年8月13日,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發行。當時A股市場人氣爆棚,中郵系已經管理的產品——中郵核心優選基金領跑同類基金。在如此火爆人氣和業績示範效應之 下,中郵核心成長首發當日已超過基金募集規模上限150億元。時隔一個月,中郵核心成長打開申購,短短4天內,規模增加251億份。然而再隔一個月,大盤 觸及歷史最高點6124.04點,隨後步入了漫長熊途,各股票方向基金也開始大跌之旅。時隔5年之後,中郵核心成長目前的淨值為0.4923元,淨值折損 超過一半。至今年一季度,該基金份額為292億份,5年間,已經割肉離場的基民帶走了100億份規模。

同年發行的新基金南方隆元產業主題、光大保德信優勢配置、泰達宏利市值優選、華富成長趨勢、廣發大盤成長混合等多只基金目前淨值下跌幅度仍在30%以上。

2007 年大行其道的還有QDII基金,彼時投資者對於QDII熱捧不亞於A股基金。首發的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當日吸引千億元資金認購,創下國內基金史上多項紀 錄的盛況。隨後的幾隻QDII基金同樣承接著市場的火爆人氣,繼續大受追捧。然而,滿載期望和夢想揚帆出海的QDII基金至今仍舊套基民無數。如今,上投 摩根亞太優勢淨值跌幅超過50%,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南方全球精選配置兩隻基金的淨值跌幅也均在40%左右。

「市場遇到大牛市,投資者已經失去了理性,而此時基金公司抵制不住擴張慾望,瘋狂的規模裂變最終套牢投資者無數,回頭看,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一位基金業界人士如是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