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十條出臺在即 水處理投資盛宴開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6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3 19:09 編輯

水十條出臺在即 水處理投資盛宴開啟
作者:劉曉寧


近期備受業界關註的“水十條”取得進展,據知情人士透漏,整體框架方向已基本確定,年內完成沒有問題。環保行業是格隆匯一直以來最看好的行業之一,近期也連續挖掘了北京發展(154)、綠色動力環保(1330)、康達環保(6136)等標的。“追尋有趨勢的價值”,在格隆看來環保行業就是目前看得見的沃土,就處在這種“有價值,也有風”的階段。在格隆看來,中國未來3-10年將迎來環保板塊的黃金周期,類似“水十條”這樣的環保行業扶持政策會不斷頒布,這就是格隆為何反複分析環保行業與其中標的的原因。

本期港股那點事就分享來自環保行業資深專家劉曉寧關於水處理行業目前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看法,以及未來行業在水十條出臺後蘊含投資機會。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投資要點:

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住建部和財政部關於市政建設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指導意見也即將出臺,水處理行業市場化改革方向明確。PPP模式下有望實現廠網一體化,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運營,有助於提高運營效率,加速老舊管網改造,拉動新一輪改造投資,這些是符合我們倡導的環保服務外部化的趨勢的。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預計將於9月中下旬出臺,將推動節水和工業水處理市場爆發。農村高效節水灌溉市場預計12-15年年均投資在180億元左右。我國工業廢水重複利用率不足30%,遠低於國家平均85%水平。國務院《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要求到15年,工業水重複利用率至少提高4.2個百分點。隨環保事件催化及標準趨嚴,工業廢水治理有望成為《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核心。保守假設大多數行業未來不再新建產能,預計未來5年改造市場投資額將達400億元/年,運營規模有望達到430~620億元/年。

市政汙水產業升級,水價改革加速再生步伐。環保提標驅動城鎮汙水處理改造升級,帶動膜設備及工程市場快速發展。預計全國城鎮汙水設施改造需求約0.79億方/日,其中14~18年年均改造投資有望達140億。此外,隨水價改革有望落實,再生水設施新建有望加快,預計14-15年投資將達213億。MBR出水水質可直接再生回用,易與傳統工藝結合,強化脫氮除磷,符合政策方向。隨投資運營成本下降,預計18年MBR工藝占比有望從目前2%提高到20%左右,到18年累計市場容量有望達578億元。

飲用水安全升級,超濾改造、家用凈水器市場有望提速。飲用水安全是民生大計,隨著飲用水新標準的落實,我們相信水廠超濾改造進度將會加快,未來5年帶來234億超濾改造空間。在這一情景下,2018年超濾膜在自來水廠中的應用比例也僅有10%,仍無法保障大部分百姓的飲水安全,民用凈水器在未來5年內仍會保持快速發展。

投資策略:堅定看好水處理產業鏈。我們對水處理產業鏈進行梳理,重點推薦以下主線:
1)工業水處理:萬邦達、津膜科技;2)城鎮汙水改造:碧水源;3)受益於水業市場化改革:武漢控股、首創股份、重慶水務、興蓉投資;4)節水市場:大禹節水;5)家用凈水設備及膜元件:南方匯通、開能環保、碧水源。

1.政策頻出,水處理行業市場化改革加速

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住建部和財政部關於市政建設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指導意見也即將出臺,水處理行業市場化改革方向明確。《關於進一步推進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底前試點地區全面完成現有排汙單位排汙權核定,到2017年底基本建立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為全面推行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奠定基礎。

8月28日,江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即公私合作)試點項目推介會在南京召開。此次推介會共向社會推出了15個PPP試點項目,總投資額約875億元,涉及包括供水安全保障、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在內的五大領域。

廠網一體市場化可提高水處理項目運營項目,擴大投資規模,並促進第三方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現有的水處理項目尚處於廠網分離狀態,PPP模式下可實現廠網一體化,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運營,有助於提高運營效率,加速老舊管網改造,拉動新一輪改造投資,這些是符合我們倡導的環保服務外部化的趨勢的。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在即,水處理投資盛宴如期開啟。預計“水十條”將在九月中下旬發布,以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和降低劣五類水體比例為主要目標,總的投資額估計2萬億左右,涉及地表水的河湖消除劣V類(最大)、入海河流消除劣V類(海洋,最少)、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安全、地下水水源地及補給徑流區保護、水質較好水體保護等5項相關投資。

2.“水十條”推動節水市場和工業水處理市場快速發展

2.1《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出臺,節水和工業水處理最受益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9月中下旬有望出臺,節水和消滅劣五類水將成重點目標。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大,很多沒有經過有效處理就直接排放,引起河道流域汙染,嚴重威脅人類和水生態安全。根據13年全國環境公報,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等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面中,劣Ⅴ類水質斷面占比高達9.0%,流域治理刻不容緩。14年2月13日,環保部審議通過《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核心是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工業廢水治理,並提出至17年前消滅劣V類水的目標,比原定目標提前3年。

2.2“十三五”水利規劃編制啟動節水灌溉空間廣闊

水資源緊張+糧食安全,系我國節水灌溉普及推廣的主要原因。根據《十二五水利發展規劃》,全國半數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條件,農業節水總體水平不高,全國9億畝有效灌溉面積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僅占46%,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不夠,區域發展不平衡,單方水糧食產出只有發達國家一半。節水灌溉技術可使小麥增產60%-90%,玉米增產50%,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是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和水資源緊缺問題有效途徑。06年以來,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節水灌溉市場發展,到12年底已形成節水灌溉面積4.68億畝,預計13~15年年均投資規模將在180億元左右。



“十三五”水利規劃編制啟動,有望推動高效節水灌溉進一步發展。截止12年,全國高效噴、微灌面積占節水面積僅21%。1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幹意見》,要求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分區域規模化推進高效節水灌溉行動。5月2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按照統籌謀劃、突出重點要求,在14-15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據報道有望新增年農業節水能力260億m³、增加灌溉面積7800多萬畝。隨水利規劃逐步落實,高效節水灌溉市場占比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





2.3 工業水重複利用率提升、標準趨嚴催生改造需求,造就千億市場

12年以來,環保部連續出臺《制漿造紙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範》等行業新標, 在排放標準和監控方面雙雙從嚴。另一方面,工業水重複利用率提升需求也要求現有 處理設施更新改造。



參照12年全國工業水處理能力和實際處理量數據,我們對未來5年行業市場空間進行了測算,預計工業水處理市場總規模有望達1000億元/年。其中,

改造:按2012年全行業2.7億噸/日的處理規模,一半完成升級改造,單位改造成本1500元計算,未來5年年改造投資額有望達到400億元。

運營:2012年工業水實際處理量527億噸,實際運營負荷率僅54%,假設2015年負荷率提升到60%,委托運營比例30%,按運營單價平均2.5~3.5元/噸估算,年運營規模有望達430~620億元。

新建:保守假設大多數工業行業不再新建產能,預計新型煤化工新建投資額可達40億元(不完全統計),石化的新建投資額為30~35億元。未來5年,工業水處理投資運營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年。



3.市政汙水產業升級膜處理空間廣闊

3.1環保提標推動改造升級再生回用率將達15%

環保提標拉動產業升級,預計未來5年城鎮汙水設施改造需求有望達700億。《“十二五”主要汙染物總量控制規劃編制技術指南》指出,我國現有執行二級排放標準的汙水處理廠在“十二五”期間要提高到一級B標準,部分地區需要提高到一級A或更嚴格的標準;全國60%的汙水處理廠需要增加脫氮除磷設施。假設2000年以前設施全部需要改造,2009年以前60%比例需要改造,2010年以後不需要改造,預計全國城鎮汙水設施改造需求約為0.79億m³/日,對應改造比率為49.0%。其中:2011~2013年已完成升級改造規模為1078萬m³/日,預計2014~2018年年均改造規模將達到1400萬m³/日,按改造成本1000元/m³估算,對應投資額約為140.0億。

圖5:各階段投運城鎮汙水處理設施中,預計需改造規模情況(單位:億 m³/日)圖6:14~18年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年均改造投資預測(單位:億元)


資源稟賦決定汙水回用需求迫切,規劃“十二五”再生利用率達到15%。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僅2140m³,處於中等偏下水平,未來城鎮化及工業水需求增長將加劇水資源緊張,汙水再生能有助於解決用水矛盾。然而,我國再生水利用率仍然偏低,截止12年僅8.3%,比2009年8.6%還略有下滑,較規劃15%有著較大差距。住建部統計顯示,11-13年我國新增再生水設施處理能力800萬m³/日,“十二五”任務完成率不到30%,預計14-15年汙水再生利用投資將提速,新建規模有望達213億元。

3.2中國膜市場快速增長國產化率不斷提升

膜工藝有望直接受益城鎮汙水處理產業升級。膜法水處理技術具有出水水質高,處理效果穩定的特點。MBR是膜法水處理技術的典型代表,可用於多種類型的汙水處理。MBR出水可達到國家城鎮汙水一級A排放標準,水質明顯優於傳統汙水處理工藝,並可直接再生回用,將受益城鎮汙水處理“改造”和“再生”。此外,MBR易與傳統工藝結合,強化脫氮除磷,符合政策方向。

MBR目前主要用於市政汙水處理,未來隨成本下降,滲透率及市場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同等出水水質下,萬噸以上MBR市政項目實際投資成本比傳統活性汙泥法(需增加三級處理工藝)投資成本僅高10%-15%。考慮電耗下降和汙泥處置,MBR工藝運行費用僅比傳統工藝高出不到20%,且隨膜國產化率提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競爭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膜工藝與傳統工藝運行費用差距可降至20%。從國際國內經驗來看,近年來MBR的投資和運營成本已經顯著降低,主要體現在電能的消耗上,目前最好水平每噸水耗電0.4kwh,比傳統工藝僅高出0.1-0.15kwh/噸水。第二,以前國內90%以上項目使用國外膜材料,國產膜材料主要用於規模較小的項目。目前能夠應用於大型工程的膜材料國產化已經開始逐步實現,這更進一步降低MBR投資運營費用。第三,汙水處理的活性汙泥池中會產生大量汙泥,MBR工藝產泥量比傳統工藝少三分之一左右。“十二五”國家要求市政汙水的剩余汙泥需進行無害化處置,如果考慮MBR工藝減產的汙泥量,那麽與傳統工藝之間的運營費用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更不用說節省的土地成本。日益嚴格的排放標準和人們對於再生水利用的重視使得應用MBR技術的性價比在不斷提升。



膜工藝增長空間廣闊,預計18年市場份額將提升至20%。目前,膜技術在其主要下遊市政領域占比僅2%左右,具備較大增長空間。保守估計,14-18年我國將累計新建城鎮汙水處理能力0.3億m³/日,累計改造0.9億m³/日。假設膜工藝在增量市場中應用占比平均達30%,則18年累計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78.1億元,占城鎮汙水處理能力的20%左右。




4.飲用水安全升級超濾改造、家用凈水器市場有望提速

4.1市政供水提標改造超濾市場空間廣闊

飲用水新標準帶來市政供水提標改造需求。12年7月1日起,我國開始強制性實施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5749-2006),這是該標準自85年之後最新修訂版。新版本標準中,提出了106項水質指標,其中常規指標42項,非常規指標64項。與舊標準相比,新標準主要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並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準,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將成為啟動自來水廠升級改造的催化劑。



超濾膜將有望逐步取代傳統工藝,成為第三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核心技術。市政供水設施改造方法包括混凝與沈澱工藝的改良、過濾環節的加強和增加深度處理,第二代工藝中的臭氧活性炭便是深度處理工藝的一種,另外還包括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和膜過濾。其中,傳統工藝過濾精度較低,消毒劑和混凝劑的使用量較高,對水質影響較大,不能滿足新國標。超濾膜技術利用純物理方式過濾水中細菌、病毒、膠體雜質和大分子有機物,使原水的有害物質全部被去除,達到直飲水標準。



市政供水超濾改造空間巨大,預計未來5年市場需求累計將愈200億元。截止13年,全國供水能力約4.21億噸/日,預計18年將達到4.76億噸/日。假設未來5年新建供水規模5500萬噸/日,改造規模9563萬噸/日,其中膜技術占比由目前10%逐年提高到35%。按膜單位投資500元/噸水估算,預計14-18年超濾膜市場需求將達到234億元。




4.2市政供水二次汙染嚴重將帶動民用凈水器需求

管網陳舊落後以及二次供水汙染影響終端供水品質。目前全國仍有大量服務期限超過50年和材質落後的管網,老舊管網易生鐵銹,管網破損、維修管理不力也易使得地表汙染物滲透入管道中汙染自來水。而在西方發達國家,自來水通常被以6-8公斤力/平方厘米的高壓輸送到居民家中,然後通過減壓閥將壓力調整到適合用水點使用的壓力。而我國多采用低壓供水(不超過2公斤力/平方厘米),易使管路產生負壓,造成滲漏,增加輸水過程中水質再汙染的可能性。此外,各城市尚有不少高層水箱和地下蓄水池,若對於二次供水清洗消毒不嚴格或監管不規範,水箱或蓄水池失於維護、清潔,滯水易引起微生物繁殖,形成汙染。

民用凈水設備目前在我國市場普及率較低,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僅15%,其它城市2-5%,農村基本空白,而在歐美國家已經達到90%,在日韓也到達70%。根據中怡康零售監測數據,12-13年凈水設備銷量分別為260萬臺和360萬(yoy38%),銷售額分別為53億和80億(yoy51%)。中怡康預測,2014年凈水設備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將分別達到558萬臺和136億,分別同比增長55%和70%。預計2013-20年,凈水設備市場年均複合增速將維持45%左右。
膜凈水器市場占比有望逐步提升。根據中怡康零售監測數據顯示,反滲透機在凈水設備市場零售量中占比從2009年的2.6%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34%,所占的份額最大,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其次是超濾及中空纖維機器,為13%。膜凈水器市場占比大幅增加。此外,家用凈水器市場集中度較高,前五大廠商市占率超過90%。
圖 7:13-20 年凈水設備市場 CAGR 有望達 45%      圖 8:家用凈水設備均價變動假設




5.投資策略:堅定看好水處理產業鏈
水處理行業政策頻出,隨《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近期出臺,水處理市場景氣度講更加高企。我們對水處理產業鏈進行梳理,重點推薦以下主線:1)工業水處理:萬邦達、津膜科技;2)城鎮汙水改造:碧水源;3)受益於水業市場化改革:武漢控股、首創股份、重慶水務、興蓉投資;4)節水市場:大禹節水;5)家用凈水設備及膜元件:南方匯通、開能環保、碧水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01

“水十條”出臺:2020年7大重點流域水質改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7

“水十條”出臺:2020年7大重點流域水質改善



國務院正式發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水汙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汙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汙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複。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主要指標是: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於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為實現以上目標,行動計劃確定了十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針對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和船舶港口等汙染來源,提出了相應的減排措施。


二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以工業水、再生水和海水利用等推動循環發展。


三是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強水量調度,保證重要河流生態流量。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推廣示範先進適用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和前瞻技術研發,規範環保產業市場,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


五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水價改革,完善收費政策,健全稅收政策,促進多元投資,建立有利於水環境治理的激勵機制。


六是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嚴懲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和違規建設項目,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健全水環境監測網絡。


七是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強化環境治理目標管理,深化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控制各類環境風險,全面推行排汙許可。


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科學防治地下水汙染,深化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加強良好水體和海洋環境保護。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於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九是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排汙單位主體責任,國家分流域、分區域、分海域逐年考核計劃實施情況,督促各方履責到位。


十是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國家定期公布水質最差、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和各省(區、市)水環境狀況。加強社會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人民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12

權威解讀|政策制定方解讀“水十條”政策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81

權威解讀|政策制定方解讀“水十條”政策會議紀要
作者:劉曉寧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政策解讀電話會議紀要

“水十條”的主要特點有:預防和治理並重,兼顧政府引導並引入市場機制,強化公眾參與監督的結合,措施嚴、領域寬,同時新興的手段得到應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水十條”強調質量改善,總體目標圍繞質量改善——總體思路,抓兩頭、促中間;兩頭是抓好的水體,和差的水體;中間的水體實現不降級。對地下水、喪失水源供給功能的水體等。

治理措施較嚴——在區域上通過環評進行限批、對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和出水水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體現了水十條對水汙染治理宣戰的決心。

領域廣——一方面從大的水環境、水生態角度出發,對水源地水汙染防治提出要求;一方面對十大重點汙染行業提出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的要求,不達標的企業需要關停改造等;同時,重點強調了對汙泥的處置、配套管網的建設,並擴張到對農村面源汙水治理,港口、船舶等相關的汙染,以及水體養殖上等領域的汙染防治要求。

模式創新——環保部與財政部協同推動水汙染防治的PPP模式,一些新的和“水十條”、PPP相關的政策文件也會相繼發布。像政府采購環保服務,此前國務院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的汙水、工業園區汙染的第三方治理,都是推廣模式上的創新。

另外一種新的模式“環保項目資源組合開發”。由於部分環保項目沒有成熟的盈利機制,突破性提出通過像城市景觀水體治理與附屬地區經濟開發的組合開發項目,是授予治理方環境經營權的創新手段。此外還有金融上如融資租賃等模式上的創新。

新政策——1)重點行業的新汙染物等量置換;2)治理完成情況與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掛鉤,與模範城市稱號等相關的獎懲措施。

Q&A:

一、在“水十條”出臺前,大家猜測該行動計劃涉及2萬億的投資規劃,而“水十條”中並沒有明確投資金額的問題,我們預計這將刺激多大規模的投資規劃呢?

投資需求口徑是不一樣的。在水十條出臺之前相關的汙染物減排計劃都是需要推進,這是存量的投資需求。在這些存量投資的基礎上,水十條出臺前沒要求做的現在要求做了會帶來新增投資需求。“水十條”刺激的投資需求具體實施下來應該不止2萬億,可能帶動GDP5.7萬億的增長。

二、在完善價格機制上,此前財政部已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未來逐步提高汙水處理收費,下一步具體有怎樣的發展。

對於完善價格機制上,收費方面有哪些標準會考慮成本問題,已有包括財政部的幾個部委專門下文,提高收費標準是必然趨勢,但結合各地情況的不同,考慮不同的城鎮化水平,有條件可達到1.3~1.5元。總之,這不會是一刀切的標準。一方面環保會推進PPP模式,引入市場機制是完善價格收費機制是有力的保障。後續會有關於社會資本進入水汙染治理的文件出來,推進價格機制的完善。

三、未來汙泥處置從大的方向是采用由汙水處理廠自己處置,還是引入第三方服務,抑或企業與第三方商榷?

三者都會有,新建項目會同步興建汙泥處置的配套設施,但也有引入第三方專業化處置的可能。“水十條”是提出到2020年達到90%的汙泥處置率要求,但是具體處置方式沒做規定。

四、“水十條”提出專項整治10大重點行業,後續對不同行業的專項處置方案應該會陸續出臺,時間表是怎樣計劃,今年是否會全部頒發?

重點行業的專項方案是否會出臺在目前沒有明確的說法,下一步應該會去逐步實施。一方面在中央層面上沒有明確的說法,一方面專項的方案或由地方出面牽頭進行規劃。中央主要負責頂層設計,具體靠地方政府牽頭分別做。

五、“水十條”之後對水質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水質監測方面有哪些利好?

水質標準在“水十條”前已經出了109項,但在自動監測方面尚無指標覆蓋,主要還是采用手動監測。在水環境監測能力方面,會進一步優化網絡。包括有機物、水生生物方面會有要求,監測網絡布點上也會有變化和調整。標準應該不會重新制定。

六、此前媒體流傳的“水十條”版本里強調節水為第一要求,然而這次是將治汙作為重點。

強調水質改善是“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一文件的出發點,導向是以改變水環境質量為核心。

七、財政部等幾大部委一起在推動環保項目的PPP模式,現在規劃的投資中或將有多少采用PPP模式推出?

PPP項目體現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釋權,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釋權範圍是多少、有多大的量,這無法估計。但最新的PPP實施文件要求對地方財政投資能力進行評價,地方財政支出能力有局限。下一步會有PPP政府專門的推廣政策,水汙染防治PPP會是推進重點,在推進重點區域會與專項資金掛鉤。

八、當前PPP模式的水汙染防治相對多一些,固廢、垃圾處置、收運等方面是否會有變化?

固廢沒有多提是考慮現有垃圾處置,和城鎮汙泥處置上已經比較成熟了。另外汙水和垃圾有相應的補貼機制,地方政府以及社會資本都有積極性去做。沒有收費機制或者完善補貼機制,會采取資源項目組合的模式來推廣。

九、將來如何推PPP,方案設計大體的方向是怎樣的?

無收費機制盈利模式上,需要做創新——從項目類型上看,準公益、經營性是有盈利機制,可采取汙染者付費或者政府提供補貼來完成。如無成熟的盈利機制,如城市內河治理,如存在經濟帶動效益,可以授予開發經營權,與汙染治理相搭配。例如對城市景觀水體治理,湖泊保護,這塊是無付費機制的。但治理好城市景觀水體後,周邊的土地資源更具開發價值,那麽可以將水體與周邊的經濟開發打包,將兩者組合成一個項目由社會資本去治理和開發。沒有連帶收益或者回報機制的,像環境監測,可采取政府付費的方式來推動PPP項目。

十、汙水管網的資產屬性界定,以及管網資產投資是否有PPP模式的可能性

管網是公益性比較強,重點可推管網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在此前財政部的30個PPP示範項目中安徽池州的項目便是廠網一體化。具體可由政府付費、購買服務的方式來推進,汙水處理廠結合使用者收費。

汙水的處理廠和管網在一起是合理的,管網是長期的,可加上綜合性的付費方式來解決。采用一些需要使用者付費或政府付費來保障社會資本投資。這樣的實施主體,以具備汙水處理能力、水質提標改造能力的會更合適。

十一、哪些企業做總包會更容易?

PPP項目更強調投資主體。PPP的項目公司本身不一定具備專業能力,可以找社會專業公司來委托運營或建設,專業化公司通過此類形式介入。純粹的汙水處理環保類企業直接進入項目公司,在投資環節後可直接進行運營服務,這樣減少中間環節更合適,但並不是所有環保企業都具備這樣的融資能力。

十二、從“水十條”放眼“土十條”

環境規劃院正在編制“土十條”相關的技術文本,主要在環保部的部內層面。今後在推出之前,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有部門間互通意見、中央決策等多個步驟。推出不會那麽快。

十三、對於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有沒有具體案例?

績效合同服務更多強調基於效果的服務模式。我們之前更多是工程建設來付費。未來更多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工業企業的汙染物由第三方治理,再由第三方去評價環境效果,達到了要求的質量就按規定付費,如果達不到就會對付費金額進行相應的調整。由第三方治理的案例已經有了,地方在推PPP項目中政府采購付費的時候也是在建立基於績效的合同服務模式。

十四、“十三五規劃”的制定目前哪個階段,具體有怎樣的規劃?

“十三五規劃”的大思路已確定,現在進行初稿編制,終稿應該在16年發布實施。具體的規劃會結合相應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來安排



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01

【環保】“水十條”專題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35

【環保】“水十條”專題電話會議紀要


會議介紹

4月20日上午,我們邀請了水十條的參編專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水資源部主任王東,與大家分享了水十條的編制過程與未來看點,同時分享了我們近期對於水處理行業的投資機會的觀點,現將會議紀要呈現出來,供各位參考。

專家發言要點

1. 水十條編制思路

•水十條編制歷時2年,主要的特點是目標指標定的非常具體、細致、嚴格。水十條突出的是系統工程、系統治理的思路。

•對於七大流域的優良水體的比例做了具體要求,也對城市黑臭水體的比例做了具體要求,此外還對飲用水、地下水、近海海域。此外對我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區域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水環境質量也做了明確的標準。

•水十條整個要求是完成生態環境改善,通常提法是分子分母兼顧,分子是汙染物的排放量,分子越小越好,分母是生態流量、生態水量,分母越大越好。

2. 水十條主要任務

•整個水十條的主線和脈絡是水環境質量改善,因此是以目標為導向,圍繞這個目標采取了系統治理的思路,進行了相關任務的系統設計。為了保證水環境的改善,需要水資源的管理、水汙染的防治,未來防治到一定程度,還有水生態保護的要求。

•水十條第一條就是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這里面分了工業汙染防治、城鎮生活汙水的治理,農業面源的防治,工業園區的治理等。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任務包括包括水資源的保護、節約用水、生態水量等。

•圍繞這些目標,水十條提出了支撐性的任務,要強調科技支撐,包括技術研發、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市場機制的發揮等。

•有些任務提的是很嚴格的,如對於城鎮生活汙水排放標準方面,敏感區域的汙水處理廠要求提標到一級A,對於水體水質低於地表水四類的,新建汙水處理廠要達到一級A。再比如對於汙水處理率也有較大的提高,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縣城要達到85%,汙泥處理處置率達到要達到90%要求也比較高。此外對於再生水利用率、農業源的控制、生態流量的保護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水十條的落實:

對於未來水十條的落實,主要從這幾個方面考慮:

•加大環境執法監管,通過環境執法和監管來促進設施的建設和已建設施的良好運營效應;

•加大資金投入,水十條資金投入是多種渠道,一種來自地方政府,另一個是社會資本,有媒體報道說總投資是2萬億。但個人感覺具體多少投資並不關鍵,因為水十條的治理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國家下一步會對目標進行考核,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需要多少錢就應該投入多少錢,所以這個投資額是根據需求來定。

•責任落實,通過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來落實水十條的相關任務的達成。 充分體現了本屆政府的風格,他要求所有的任務都要落地,責任主體比較明確,每個條款都有牽頭和參與部位,最終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

4. 水十條新看點:

•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是此次水十條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這是以前水汙染防治規劃里關註的不是特別多,但這卻是公眾最關註的地方。在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了,比如江蘇提出到15年地級市300多條河流消除黑臭,山東提出到15年消除劣五類,浙江提出了五水共治,廣東提出南粵水更清的行動計劃。城市黑臭水體的消除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城市管網的完善,排汙口的整治,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汙水的全收集全處理,達到相關的地方標準。

•水十條還提出水環境管理,這包括水環境風險管理、排汙許可,深化總量控制等。汙染物總量控制方面,十一五只有一項指標COD,十二五加了氨氮,十三五總磷的指標有可能作為區域性的指標加入到標準中,因此這個十三五期間一些區域對於總磷的要求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需求。對於現有的汙染治理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可能在總磷方面要做很多的工作。同時水環境治理的範圍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大,比如說重點流域的範圍一直在增加,從九五的三河三湖到十二五提出十大重點流域,十三五期間珠江流域也會納入重點流域範圍,對於近海海域也提出了相關的要求。

5. 結論:

•總體來看,水十條是咱們國家未來很長時間以內水汙染治理的綱領性文件,實施水十條對於我國整體水環境改善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

中信建投觀點

1. 水十條重點內容包括:推進工業汙水治理、市政汙水提標改造,促進再生水利用,推進汙泥處理處置,加強農村水、城市黑臭水體、流域水環境治理等;

•工業廢水防治是水十條第一條第一款,足以可見其重要性,未來重點是造紙、焦化、氮肥、印染、原料藥制造、制革等十大行業,工業園區第三方汙水治理將成為工業汙水治理的一個重要抓手。

•市政水方面,一級A標準的區域有明顯擴大,2017年底前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應全面達到一級A。達不到地表水Ⅳ類的城市,新建設施一級A,未來提標改造空間較大。

•再生水利用方面,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0%以上。

•汙泥方面: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農村水,城市黑臭水體、流域水環境方面均提出了具體的指標,這些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市場需求。

2. “水十條”強調發揮市場機制,PPP將是推進水環境治理市場化的重要方式;

•水十條投資市場傳言2萬億,4-5萬億都很多。由於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投資,資金從哪來?未來只有發揮社會機制,引進社會資本,PPP是重要模式。要想引導社會資本以PPP的形式投入環保領域,就必須理順價格機制、健全相關法規體系保障投資者利益。

水十條提出將加快水價改革,全面實行階梯水價,完善稅費政策,合理提高征收標準,健全稅收政策。自14年11月起,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先後出臺了相關文件對PPP進行規範,預計未來還會對PPP進行立法,這些都將對投資者利益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水十條的實施和PPP模式的大力推廣,未來水務市場將加速釋放。

3. 水十條重點明確、落實責任、嚴格執法監管、強調公眾參與;

•“水十條”的各項任務落實到負責牽頭的部位,強化了地方政府的水環境保護責任,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對目標任務考核,強調領導幹部責任。

•“水十條”強調加大執法力度,對排汙單位實行"黃牌“、”紅牌“警示,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監管方面,提出了建立流域協作機制,完善水環境監測網絡,統一規劃設置監測斷面。

•在公眾參與方面,強調要依法公開水環境狀況,充分發揮公眾和社會組織的監督作用,提高民眾參與度。

4. 市場預期較為充分,期待配套政策出臺;

•水十條出臺每隔一段時間便有傳言再次出現,每次傳言均能激起市場對整個水板塊的短期熱情。時至今日,水十條終於由國務院發布,我們認為市場預期已經較為充分。

•在水十條出臺後,相關各部部委也將出臺大量的法律法規、標準等配套政策文件、各級地方政府也會制定區域水汙染治理的細則和實施方案,我們預計這些細則會有一些超預期的東西出現。

5. 投資建議與標的推薦

•水十條的出臺將掀起水體監測、水環境保護、水體修複、水汙染治理、節水等基礎實施建設的新一輪浪潮,萬億級的水汙染防治投資即將開啟,重點推薦碧水源、維爾利、雪迪龍、興蓉投資,關註巴安水務、興源環境、首創股份、中電環保。

問答環節

問題1:水十條對於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率的要求是到2020年達到70%,而根據最新的水質自動監測周報,水質達到三類以上的已經達到77%,這個怎麽理解?

•公布的結果是是自動監測站的結果,目前共有145個斷面自動監測站,而全國國控斷面有972個,自動監測站的結果與國控斷面的實際監測結果是有差異的,所有斷面監測結果是全國優於三類的斷面是65%。優於三類的水體要想一直穩定的達到三類水體的標準是比較難的,我們國家有幾個專項在支撐這個工作,主要的目的都是要保證水質優於三類的水體水質逐步提高。

問題2: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技術主要由哪些?

•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的工作,是多種措施的排列組合。現在對於黑臭水體的界定有一些指標,這里面包括水體沒有明顯的異味、沒有顏色、沒有漂浮物、溶解氧濃度高於2等。 要實現這些指標,從技術上來講,一方面是要提高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降低出水汙染物濃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措施,這些措施要與地方的資源稟賦相適應。比如南方地區,土地比較富余,氣溫比較高,那麽可以采取人工濕地等措施來深度處理。對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土地資源比較緊缺,可以采用膜技術來處理。

•現在有一些公司在做水環境診斷的服務,它是基於區域水環境改善的需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去系統的方案設計,系統的去分析應該采取哪種措施,這個未來會有比較大的需求。

問題3:水十條有沒有超出市場預期的東西?

•有沒有超出預期主要是看水十條的指標目標相比之前有沒有變化,我感覺2020年和2030年的指標無論是對於優良水體還是黑臭水體,都比之前最開始制定時是在強化,這些會直接轉化為對企業排汙的要求和標準的提升,這是下一步工作中會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容。

問題4:之前市場傳聞水十條會把汙水排放的標準提高到地表水四類,但水十條沒有提高,未來的一些配套措施會有提高嗎?

•汙水排放標準的提升一直在討論,目前也存在較多爭議。對於汙水的排放標準,目前有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兩類,國家標準是全國普適性的,是一個門檻性的,不會也沒有必要設置的太高,如果把國標提到太高本身就不太科學。地方標準是根據當地環境質量狀況和排汙的情況自己去設定,地方性的特殊性的問題一般是通過地標來解決,地標按照要求一般是要嚴於國標的,某些地方標準的大幅提高是可以看到的,國家標準沒有必要設置太高。

(來自中信建投環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