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获通过 广电有望分食电信市场蛋糕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08/792111.shtml


  昨日(6月7日)下午,市场传出消息: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已于6月6日上午通过。
昨日,《中国数字电视》总编包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 者采访时表示,6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主持召开了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具体的试点方案未来几天会在政府网站公布,广电仍然负责IPTV集成播控 平台的建设和管理,18号前由各省市自主上报试点申请,25号批准开始实施。
试点城市未定
据包冉透露,经过5轮博弈,试点方案对广电 有利,明确了广电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包括EPG计费管理、通过有线网开展完整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传送及IP电话业务。
据知情 人士透露,广电总局仍掌握内容的主导权,同时广电总局下属单位有权开展有线互联网IP电话等业务。工信部将在6月8日召开厅局级领导会议,对有关实施细节 进行讨论和部署。
事实上,在两大主管部委的僵持中,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一直遭遇难产。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最终试点方案中,工信部不再为广 电进入电信相关业务设置障碍;在电信所看重的内容集成播控平台上,工信部也做了让步,而内容集成播控权仍由广电所掌握。
虽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 已经通过,但相应试点城市的名单还没有最终确定。“之前传出的试点城市均为不实报道。”包冉表示,各地具备三网融合试点条件的城市需要在18日前上报试点 申请,等待相关部门筛选批准。
据了解,国务院对试点地区提出了几点要求,包括该地区有线网已完成双向化改造、有线现网用户具有一定规模、试点 地区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等。也另有分析报告指出,北京、长沙有望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谁从三网融合中得利?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 业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电信和广电行业已经对三网融合失去了最初的热情。
该人士表示,对于电信而言,内容的制作权本身就是 开放的,有没有三网融合电信企业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互联网视频的权力几乎也是对社会开放的,几百家企业已经获得经营权,这些企业其实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极 为有限,即使电信运营商获得了经营权,也难以将其作为重要利润增长点;真正还有一些商业价值的是IPTV和手机电视,按照广电的条件,电信只获得其中利润 最薄但需要投资最大的传输权和分发权,而且内容和用户都要求广电企业掌握,电信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盈利的可能。
上述人士指出,广电部门和电信 部门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广电部门不是靠经济指标考核的,加强管理比市场经济效益对广电行业而言更为重要。
该人士指出,可以预见,国内三网融合最 初几年看到的可能不会是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会是各方分享现有的电信市场的一场“盛宴”。在电信市场的利润被极大摊薄后会逐渐归于平静,增长是否能持续下 去取决于广电现有市场能否引入竞争,哪怕仅仅是内部竞争。
流媒体网CEO张彦翔指出,广电传统业务是很难完全开放的,三网融合后,广电有可能 拿出其新获得的电信经营资质开展对外合作。而广电行业本身又缺乏市场经营能力,因此最终获益的有可能是借此进入电信市场的地方力量和民间资本。
“地方力量和民间资本,确实从三网融合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这将是未来三网融合的真正积极参与者。”张彦翔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5

被指行业垄断 广电互联网电视新规遭行业协会质疑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18/857525.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广电总局有关互联网电视的新规引起了彩电行业的不满。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中国 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视像协会)代表家电厂商向几个部委上呈报告,“目前由于政策监管不合理、行业利益冲突、部门管理不清晰导致产业发展面临困难的 局面,已影响到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电子视像协会提交的《关于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有关问题和建议的报 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了解到,质疑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政策监管方式不合理;二是认为行业存在垄断。
被指监管方式不合理
此 前,广电总局下发《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和《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两个规范,要求一个终端只能植入一个集成牌照商的平台,原来家电厂商自 己建设的内容平台也要转交给集成牌照商接管。目前,仅有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百视通、杭州华数三家获得内容集成牌照(以下称持牌单位)。
广电总局要求“持牌单位”与电视机厂商合作时,每台电视机只能植入一个由“持牌单位”设计开发的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且一个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只能嵌入 一个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地址。
对此,视像协会认为,此举违背了对视听节目内容和集成服务进行监管的目的,不符合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此 外,如果将“持牌单位”客户端直接植入电视机可能会产生系统不兼容或系统漏洞等问题,这将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
“一台电视机只能植入一个客户 端,这不合理。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希望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所有的接入。”某家电企业副总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项规定限制了彩电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并增加了互联网电视机售后服务工作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同时, 视像协会还强调,利用宽带网络将合法的互联网信息在电视机终端上显示和应用属于电信业务,不应该按现行的广电政策进行管理。“广电的职责是内容监管,客户 端或软件都是实现广电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但这样的方式是否被认可、是否有越权嫌疑,可能存在分歧。”流媒体网CEO张彦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 示。
或涉嫌行业垄断
此外,视像协会认为原来彩电厂商自建的内容平台也应可申请牌照。广电总局在互联网电视业务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没有 公示的情况下,小范围批复了3家持牌单位,但目前其他电视台或者可能符合条件的彩电企业都没有机会依法申请。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 定,并导致“持牌单位”形成资源垄断。
家电产业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表示,对于制造企业来 说,公平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广电总局的监管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利于企业创新和行业发展的。原来家电厂商自己建设的内容平台现在被要求转交给持牌单 位接管并不合适,一方面广电总局没有进一步说明补偿方式。
视像协会还表示,持牌单位要求彩电企业按每台电视机几十甚至上百元的标准向其支付服 务费,且不公布服务期限、服务质量、内容数量等关键要素。因“持牌单位”没有按照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开展业务,并且向彩电企业收取费用水平基本一致,因此涉 嫌价格同盟。
上述家电企业副总也表示,在无法预知市场的情况下持牌单位要求彩电厂商支付服务费用不合理,这样只能造成两种结果,第一种是企业 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第二种是消费者不买单。这严重打击了彩电厂商生产互联网电视的积极性,在多重限制下,企业很有可能只是形式上生产一些互联网电视样 机,这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行业标准规范应尽快建立
“目前的产业链是广电在控制,但视像协会所指的都是互联网电视后续会面临的问 题。”张彦翔表示。对此,有业内专家呼吁,为了互联网电视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将行业标准规范尽快建立起来。
“随着三网融合的加快,全世界都 在思考解决类似的问题。”家电观察家罗清启表示,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监管的监管是必要的,并不能用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广电的政策。
据《每日经 济新闻》了解,截至目前,广电总局和工信部正在进行有关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标准制定。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广电总局正组织CNTV、上海文广和华数集团进行 互联网电视相关标准的制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51

广电改革回调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2064&time=2011-01-28&cl=115&page=all

广电总局的新表态将广电改革从“制播分离、转企改制”方向全面回调,蓄势待发的地方广电变成了搁浅在沙滩上的鲨鱼
《新世纪》周刊 记者 赵何娟

 

  刚刚通过“制播分离”试点打开的广电事业机构转企改制“破冰”之旅,突然掉头。细心者发现,事隔一年多,广电总局新旧两位新闻发言人的主调已发生了明显转向。

  2009年9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公开表示,整体制播分离、转企改制将是此轮广电改革方向。2009年9月26日《文化产业振 兴规划》(下称《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加快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抓好党报党刊发行体 制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等。市场的关注与热情被空前激活。

  随后的2009年、2010年是广电系统热闹非凡的两年,上海广电和湖南广电改革迅速行动起来,江苏、深圳等各地广电也蠢蠢欲动。

  然而,2011年1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新任新闻发言人吴保安在总结2010年展望2011年时,突然一百 八十度大转变,不仅只字未提“制播分离、转企改制”,反而态度强硬地强调,电台、电视台在改革中,“不允许搞跨地区整合,不允许搞整体上市,不允许搞频道 频率公司化、企业化经营”。吴保安同时强调,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坚持事业体制,坚持喉舌和公益性质,坚持以宣传为 中心。

  接下来向左,还是向右?广电似再度迷失改革方向。

摇摆20年

  本刊记者根据公开资料详细梳理后发现,在过去20余年来,广电行业便一直走着这样一条时而向左、时而向右的摇摆之路,这使得整个广电产业发展远远滞后电信业,更严重桎梏了广播电视内容的创新与成长。

  广电集团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最早可追溯至1985年,当时上海广电局在电台、电视台内部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1997年上海广电局成为中国 广电系统首家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人和管理者。在这之后的20多年,伴随着改革的争议,广电主管部门对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要求时紧时松。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 发[2001]17号文件)规定,我国广播电视集团属于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并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宣传业务与经 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

  但这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思路,一方面造成了事企不分、政企不分,另一方面遭到了体系内部分声音指责电台、电视台过度商业化。

  最大的一次转折发生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新旧班子交接之际,总局新规称不再批准组建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原因是作为喉舌性质的电台、电视 台组建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容易与社会上一般理解的产业集团的概念相混淆。今后只允许组建事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台或总台;此前已经成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 团,可以将集团改为总台;如果要继续保留事业性质,就一定要把“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新的产业经营公司或集团公司,至此,已进行五年的事业体制框架内的 广电集团化改革宣告结束。

  一位广电人士称,解决政企不分的路径就是局台分离,这与事业单位企业化并不矛盾,而解决“事企不分”的根本则在于市场化。上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局台分离,湖南广电直到2010年初才正式完成局台分离部署。

  2004年的新规颁布之前,中国电信行业已打破垄断,初步形成竞争格局,到2004年更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突飞猛进,而广电则在新规的约束下收回 了迈向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未能及时解决“四级办”条块分割的局面打破自身区域垄断,也错过了电信高速发展赶超的时期。不过,虽然是走回头路,一些地方抓住 其中关于“经营性资产剥离”用语模糊的漏洞,仍在试水企业化。

  湖南广电便是典型。湖南广电的体制改革迄今已历经三轮。始自1993年的第一轮改革,成就了湖南经济电视台,也是后来湖南卫视多档火爆全国的综 艺节目创意之源;第二轮改革,以2000年底组建全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为标志,各自为战的湖南广电各单位在“湖南电视台”旗帜下统一了“番号”。随 后却因市场不利、激励不足遭遇了连续两年的收支不平衡。

  在上述广电总局新政后,2006年,时任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的魏文彬提出要在集团推行第三轮体制改革,确定了“从体制内走出去,从国内走出 去,市场主体立起来”的“两走一立”目标,但后来的几年进展缓慢。表面上,湖南广电是在具体如何改、分或合等问题上左右摇摆,实际上是在等待广电总局高层 拍板,等待广电改革整体机会的成熟。

  最终,广电总局在2009年明确了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方向后,湖南广电才在2010年6月形成“整体分离,分拆上市”的思路(参见本刊 2010年第27期“芒果未到成熟时”)。其时,湖南广电紧随上海文广宣布整体启动“制播分离”,成立芒果传媒有限公司(下称芒果传媒),将广电的经营性 资产以及非新闻类等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均剥离到芒果传媒公司。在此之前的2010年3月,湖南广电旗下电视购物频道“快乐购”以公司化为核心,通过快乐购 物有限公司引入弘毅投资、中信产业基金和红杉资本三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引资人民币3.3亿元。这也是中国广电体系内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引入PE投 资,并计划短期内上市。

  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兼芒果传媒董事长欧阳常林,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说,他对事业编制没有兴趣,更愿意做公司化后的董事长。新成立 的芒果传媒上市路径将暂时不考虑整体上市,而是将成熟资产分别独立上市,但最终这些独立上市的资产总和相信能实现1000亿元。

  这也是从2009年开始逐渐成型的以上海文广为代表的主流“制播分离”思路。上海文广的制播分离转企改制思路被认为是最适合在全国推广并复制的模式,是一次打破广电铁板的“破冰”之举。

  根据2009年上海文广改革方案,频道频率管理、宣传内容编辑、播出管控、新闻节目制作等部分业务保留事业体制,更名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同 时,将允许制播分离的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业务从事业体制中剥离转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资组建成立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10月21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集团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宣布制播分离、转企改制。与此同时,上海文广旗下“第一财经”借道宁夏 卫视正式登陆卫星,类似擦边球的形式,开创了广播电视台跨区域整合的先例。同期湖南广电也承接了青海卫视内容制作与经营,江苏等省也期待以此为契机,获得 更多上星机会。

  一个细节是,这次改革在宣布之初被叫做“整体转企”,后被低调地改为“转企改制”。但上海文广改制最引人关注之处在于,借制播分离改革之机,上 海文广——中国第二大电视传媒机构,完成了企业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也为未来进一步实现引资、上市等资本运作打开了通道。随后的第一财经引资,以及2011 年1月11日文广旗下新媒体公司上海百视通借壳上市都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广电总局的新表态将蓄势待发的地方广电变成了搁浅在沙滩上的鲨鱼。这一系列改革尝试未来将何去何从?一位资深广电系统人士在看到广电总局最新的 “三不”表态后称,一会要求事业机构企业化,一会不允许企业化,让人云里雾里,可以预见的是,在这种左右摇摆的思路之下,广电系统未来的业务整合与发展将 更加混乱。

急刹车背后

  无论是上海文广还是湖南广电的制播分离转企改制,都是在非新闻类频道非公益类节目商业化运营和公司化管理上探索新的路径。这并非新政,此类规定 一直都存在。尤其在过去因为坚持电视台公益和宣传中心性质,很多地方广电不得不走“以网养台”的道路。但在广电探索改革的路上,适当放宽,或者以擦边球的 方式不断深化的企业化被当做一种市场化尝试,过去多年并未被强令禁止。

  这次吴保安的表态正好发表在三网融合试点推进的关键和复杂时期。对此,接近三网融合专家小组的一位业内人士称,面对来自电信行业的强大竞争,广 电主管部门一直强调要牢牢掌握播控平台,并试图以此在三网融合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次新的转向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控制,但直接指向的是广电系 统内部长期存在并部分实施的“台网分离”改革。而“台网分离”却已是三网融合最后保留的一线竞争空间(参见本刊2010年第25期“三网融合最后空 间”)。

  广电内部对于“台网分离”的发展方向一直都存在分歧,尤其在三网融合政策推出之后。最初提出“台网分离”本意也在于要打破过去“以网养台”的格局,增强广播电视台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与电信运营商竞争能力。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视台近年来的大跨越发展,有线网的收入来源仅剩对异地卫视收取“落地费”,对当地节目则大多无偿传输,甚至还为 本省与外省的卫视对等落地埋单,而广告费用主要由台收取,有线网获少许分成。虽然现在很多区县级广电仍存在“以网养台”,但在三网融合政策出台后,有线网 更站在了与电信竞争的最前台,这使得“台网分离”的反对声此起彼伏。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通过,意味着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牌照只能授予电视台,这使得有线网与电信网以平等身份面对电视台的核心播控资源展开竞争。有 趣的是,电视台也更乐于与技术和市场化水平更高的电信网展开合作,IPTV即是明证。浙江华数总裁励怡青就公开呼吁应该正确定位台网关系,网台的分离不利 于广电产业的发展。

  据本刊记者了解,工信部将国务院对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批文下发后,电信各大企业都展开了相关研讨,正将台网彻底分离作为最后的突破口,探索未来与广电有线网的竞争格局。

  一家国有电信公司的省级负责人称,试点方案对于“播控权”归属进一步细化,首次明确显示了广电有线网公司并非掌握播控权的主体,也明确了“台网 分离”的最基本原则。但广电必须进一步进行“台网分离”的改革,厘清广播电视台与广电有线网之间的股权关系,有线网不能既是竞争主体,又扮演监管者的角 色,这样只会权责不清,职能混淆。

  对此,上述广电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广电行业原本就应该让电视台根据市场原则平等选择传输网络。他同时认为,即使让广播电视台完全恢复“公益性”,广电网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以网养台”的历史,这源于广播电视产业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更源于广电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广电如果希望通过掌握播控平台核心资源,就达到可以随意切断与电信进行的商业化合作、切断在市场化领域探索的目的,这种想法并不现实,也与三网融合的本意背道而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9

廣電限制「過度娛樂化」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28/100318460.html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周凱莉

  傳說已久的「限娛令」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近日,廣電總局正式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提出「控制婚戀交友類等節目總量、提高新聞類節目播出量、專人跟蹤電視節目,限制過度娛樂化」。

  「限娛令」的核心內容是,針對全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就婚戀交友類、才藝競秀類、情感故事類、遊戲競技類、綜藝娛樂類、訪談脫口秀、真人秀等類型節目,實行播出總量控制。

  具體措施為:每天19︰30至22︰00,全國上星頻道播出上述類型節目總數控制在9檔以內。各上星頻道,每週播出上述類型節目不得超過2檔,在19︰30至22︰00播出上述類型節目的時長不得超過90分鐘。

  此外,2012年1月1日起,在每天6︰00至24︰00,各上星頻道新聞類節目不得少於2小時;18︰00至23︰30必須有兩檔以上自辦新聞類節目,每檔新聞節目時間不得少於30分鐘。

  廣電總局還要求,各台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各上星頻道須開辦一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道德建設欄目。省級廣 電管理部門須建立專門收聽收看機構,並配備專業人員,重點跟蹤檢查廣播電視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的問題。「凡在節目中出現政治導向、價值取向、格調基調等方 面的問題,視其性質和嚴重程度,對該節目分別採取批評、責令整改、警告、調整播出時間以至停播等措施。」

  此次「限娛令」主要規範對象為上星綜合頻道,由於央視除CCTV1之外,其他頻道都屬於「專業性頻道」,故不在限制之列。

  實際上,廣電總局近年來屢次頒佈「限娛令」。例如針對湖南衛視,廣電總局即屢出重拳。2011年,湖南衛視「快樂女聲」第一場直播比賽超時,受 到廣電總局嚴厲批評,此後「快樂女聲」決賽臨時調整,並嚴格控制比賽時間。湖南衛視另外兩檔王牌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亦被廣電總局勒令整 改。而新版《還珠格格》的播出也遭受批評,理由是「該劇太長要瘦身」。

  值得關注的是,媒體曾報導廣電總局將就台灣藝人上內地節目進行嚴格控制:「這個可能不在『限娛令』 條款內,但總局會嚴格控制台灣藝人到大陸主持或參加節目。」湖南衛視「首當其衝」,其不同節目中的預約嘉賓、台灣藝人歐弟、庾澄慶等,一併「神秘消失」。

  10月26日,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通過新華社解釋稱,「廣大觀眾」對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呼聲很高」,該意見主要是針對「當前群眾反映強烈」 的問題而制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2

「文化央企」改制廣電樣本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1/5NNDE4XzM4MTY5NA.html

經過前兩年的投入期並建立全國三級組織架構後,手機電視運營商中廣傳播的股權結構、行政級別、運營模式為之一變。

11月21日,在第四屆中國廣電行業趨勢年會暨投融資論壇上,中廣傳播集團副總經理劉廷軍表示,中廣傳播的股東發生變更,從廣電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變為財政部100%控股,而中廣傳播集團管理體制也出現調整,廣電總局把中廣傳播列為直屬單位,直接管理。

對此中廣傳播有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財政部的注資是分兩次完成的,今年6月完成後其總投資規模達到了2億元,這次注資後中廣傳播複雜的股權結構變得簡化,而今後中廣傳播可能會成為劃歸國資委管理的大型文化央企。」

中廣傳播成立初期雖然是廣電總局無線電台管理局控股,但包括央視、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廣電系公司都擁有一定股權,而在各地方分公司中,地方廣電運營商大部分都擁有自己的股權。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中廣傳播全國運營體系已經全部建完,省一級已經全部建完,總部設在北京,擁有29個控股60%的省級公司,以及廣西和西藏兩個100%控股的省級公司。

據劉廷軍介紹,CMMB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數字電視網,大功率發射機有1240部,局域增補網絡2600多個,合計功率超過1500千瓦。截至現在已經在336個地市、855個縣做到了基本覆蓋。

CMMB前期網絡建設已經投入了幾十億元,然而其商業運營今年才正式開始,根據中廣傳播提供的數據,目前用戶超過4000萬,繳費用戶約1600萬,免費用戶約2400萬。

廣電行業專家、融合網主編吳純勇表示,「中廣傳播未來的經營情況還難以預料,而前期的投資導致的債務成本也很高,所以廣電總局無線局以及央視等其他廣電機構都無法支撐其接下來的投資計劃,所以改由財政部控股是明智的選擇。」

記者瞭解到,由於中廣傳播CMMB目前的網絡是覆蓋城市主要街道的,但是對於很多室內用戶還面臨信號無法覆蓋和不穩定等問題,這都需要中廣傳播繼續加強網絡投資,這方面未來5年的投資將可能超過10億元。

此外,在內容提供上,中廣傳播CMMB除了視頻節目,還將向數字業務內容進軍,除了提供更多的移動電視頻道之外,還提供多種內容推送服務,比如雜誌、報紙的訂閱等。中廣傳播已經和電影頻道合作推出了手機電影頻道,並在北京、上海、青島等10個城市推出了交通導航服務。

其實之前中廣傳播希望引進國有控股公司參股,最終選擇了財政部控股的模式。

而在股權機構改變的同時,中廣傳播的管理體制也在改變。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以前中廣傳播歸無線局管理,是副廳級編制,而今年10月改由廣電總局直屬管理後其行政級別提升為正廳級。」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廣電總局旗下機構改制的開始。記者瞭解到,即將正式掛牌的中國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公司也可能將由財政部注資控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6

45億撬不動廣電網整合

2013-02-18  NCW
 
 

 

中廣網絡悄然成立, 40億財政撥款如何整合地方紛繁蕪雜的有線資產?

集權還是聯邦制? “全國一張網” 很遙遠 ◎ 本刊記者 覃敏 文又一次延期後,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下稱中廣網絡)未能在2012年底掛牌。

財新記者從廣電內部人士處獲悉,目前中廣網絡雖未正式掛牌,但公司主體已悄然註冊成立,公司架構 “按廳局級組建,最高領導是副部級” 。去年10 月25日,國務院對廣電提交的中廣網絡組建方案作出正式批復(下稱國函184 號文件) ,但這紙批復僅同意了組建中廣網絡,並未對其如何運營整合全國有線網絡給出建議。

中廣電通 CEO 殷建勇對財新記者透露,184號文件給出了三點指導性意見:同意組建中廣網絡;由財政部出資、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註冊資本45 億元。 “在這45億元資本金中,40億由財政部撥款,5億由廣電自籌。 ”融合網主編吳純勇稱。

“中廣網絡的成立雖由國務院一手推動,但給的錢太少了,所以到現在也拿不出一個全國性的運營方案。 ”上述廣電內部人士稱,45億元能做什麼?各地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用戶少則500萬 -600 萬,多則1700萬 -1800萬,若按用戶數進行市場估值,45億都不夠整合一家小型的省級有線網絡公司。

他透露,目前以 “試點”性質參加整合的,只有類似甘肅、寧夏等規模特別小的省級有線, “大的地方有線,現在根本動不了” 。各地有線網絡公司股權結構五花八門,有上市的,有未上市的,一些未上市的有線網絡公司里也引入了形形色色的社會資本。若依靠行政劃撥方式進行強制性整合,已上市的有線網絡公司劃撥困難,未上市有線網里的社會資本也需清退,其處置難度與財務成本將是巨大的挑戰。

殷建勇也告訴財新記者,在國務院框定的45億元註冊資本的盤子下,背負整合全國有線網絡” “開展基礎電信業務和運營三網融合業務”使命的中廣網絡,實際上處境困難,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收拾廣電“諸侯割據”的局面,更無法從真正意義上開展業務經營。所以,中廣網絡即便正式掛牌,也只是掀開了另一場更漫長的等待。

組建方案三度大改

2010年1月,國務院下發 《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 (下稱5號文) ,將三網融合分為 “2010年 -2012年試點階段”和“2013年 -2015年推廣階段” 。于2012年年底前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本是試點階段的目標之一。

“實際上在2010年以前,廣電內部就曾多次討論過組建中廣網絡,但5號文是第一次明確提出。 ”一位在內蒙古有線網絡公司從業30餘年的資深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2010年8月初,廣電總局成立“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籌備組” ,由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親自掛帥任組長,廣電總局計財司司長孟冬、原貴州廣電局局長李新民任副組長。

據內部人士透露,廣電總局對擔綱籌備組的人選著實動了一番心思。張海濤十多年來一直分管有線電視網絡,曾在數字電視雙向改造中以推廣免費送機頂盒、強制轉網的“青島模式” ,富有有線電視網絡管理經驗;李新民則以整合地方有線網絡見長,主導了先整合運營、後資產重組的貴州省網整合,也由此被調至廣電規劃院任黨委書記。

張海濤、李新民帶領的這支中廣網絡籌備小組,在廣電總局大院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並從科技司、計財司、視頻管理司甚至各地方廣電抽調人員開 展工作。 “這是一個鬆散的組織,多時近百人,少時五六十人,主要是進行調研、討論中廣網絡組建方案,協調各部門意見。 ”吳純勇透露。

近三年來,籌備組一次次上報中廣網絡組建方案,又一次次被打回,正式掛牌也被一再推延,從最早的2010年底延至2012年上半年,至今未能完成。

“中廣網絡組建方案小的改動不計其數,大的改動有三次。基本上是圍繞 中廣網絡 ‘註冊資本及資金來源’ ‘機構屬性及行政級別’ ‘戰略路徑及整合方案’這幾個問題在不斷調整,目的就是想找出最恰當的方法,有效整合全國有線電視網絡。 ”一直關注三網融合進展的易目唯文化傳播機構創始人包冉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

據包冉介紹,最早的中廣網絡籌建方案思路之一是,按各地有線網絡用戶數進行資產評估,然後由中廣網絡出資並購。參照國際上其他廣電網絡運營商的並購估值體系,籌備組根據有線網絡用戶數、ARPU 值,乘以一定的溢價係數,計算出最終的啓動資金。

這種方案被廣電人士斥為“不懂市場、不懂資本、不懂整合” 。歌華有線戰 略發展部主任韓霽凱對財新記者稱,國內目前大概有2.15億有線電視用戶,按照平均每戶1000元估值,那中廣網絡需要拿出的整合資金高達2000多億元。此外,分期分批地去收購地方有線公司的網絡資產,花費的時間也很長。

以上述思路為指導的方案,自然被國務院打了回來。彼時各省在進行“一省一網”的市縣級有線網絡整合,採用方法不一,有的地方通過上市公司募資完成對各地市資產的收購,有的地方則是採用行政劃撥的方式進行整合。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籌備組認為,參照各地省級有線網絡的整合經驗,利用事業單位機制劃撥資產的方式整合中廣網絡相對具備操作性。於是,第二次上報的方案降低了啓動資金,著重強調中廣網絡是國有事業編制的副部級企業。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廣網絡第二稿組建方案申請的啓動資金是150億元。但第二稿又與5號文提出的 “轉企改製”思路不符,且行政劃撥面臨著社會資產清退問題,方案再次被否決。

2012年2月,籌備組第三次上報方案,思路確定為——先通過財政撥款成立國家有線網絡公司,再通過資本運作方式不斷將各省的有線網絡整合進去,但因在企業級別、註冊資金等細節上略有爭議,國務院一直拖到10月底才批復。中廣網絡隨後低調地註冊成立。

整合方式懸而未決

中廣網絡註冊成立之後,首要任務是制定運營方案,選擇一種或多種恰當的方式整合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以實現“全國一張網,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 。然而,照目前情形看來,中廣網絡似乎對自己的運營方案、業務規劃仍“一頭霧水” 。

“目前,國務院批復的只是中廣網絡的組建方案,並不是運營方案。 ”北京歌華有線副總經理兼運營總監羅小佈告訴財新記者, “原則上,中廣網絡的成立是作為上一級機構管理各地方有線網絡公司。但是,我們還沒有看到中廣網絡具體的運營方案,中廣網絡到底如何開展業務,各地有線網絡公司如何跨接,基本的管理體制等等都不清楚。至今,我們連一次相關的會議都沒有開過。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歌華有線、華數傳媒、內蒙古有線等地方有線公司一致表示,至少現在對中廣網絡的成立沒什麼感覺,各自都在積極拓展業務,做好自己的事。

在45億元資本金限制下,中廣網絡已不可能一氣呵成並購全國33個省份的有線網絡資產;同時掣肘于企業屬性,實行資產行政劃撥也“名不正言不順” ,畢竟各地有線資產存有大量社會資本。

此前,從廣電業內曾傳出消息,廣電總局考慮過各地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以省為單位自報資產,根據資產規模入股中廣網絡,以此完成中廣網絡公司的組建。中廣網絡成立之後,若還想以這種方式整合,就要求中廣網絡開出有足夠吸引力的條件且實現資本運營,以保證地方有線網絡公司願意置換股份。在羅小布看來, “以當前形勢來看,如果不靠行政命令,有很多地方有線電視網絡公司肯定不願意被整合” 。

易目唯文化傳播機構創始人包冉則認為, “畢其功於一役”的思路恐怕不適合中廣網絡的整合,各地有線電視網絡複雜的歷史背景和演進路徑,都決定了這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 “交鑰匙”工程,只能 “先幹起來” ,在操作實踐中不斷尋找新的機會。

他建議,中廣網絡可以充分利用資本杠杆和資本市場完成分步整合。可資模仿的經驗是電信運營商的改製、分拆、整合等一系列資本運作路徑。事實上,對三大電信運營商來說,集團公司、上市公司和省級分公司各扮演著不同角色,通過有序的資本運作主題包裝,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業務經營良性發展的雙輪驅動。

羅小布則稱,對於整個中廣網絡來 說,錢少有錢少的玩法, “錢少的話不一定是中央集權,也可以是聯邦制,只要保證是在中廣網絡的統一管理之下就可以了” 。

實際上,中廣網絡還來不及思考哪一種整合方式更適合自己。上述廣電內部人士稱,國務院批復中廣網絡組建,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羅小布認為,中廣網絡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基本屬性,到底是公益性還是市場性?如果是公益性,到底是事業性質還是企業經營性質。 “現在給中廣網絡的定位是國有大型文化企業,既不是通信企業,也不是傳播類公司,實在是有點玩味不透。如果是文化企業,廣電有線網絡就只是輔助工具。 ”“中廣網絡的難產實際上與國家的整個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有關係。中國或將實行大部制改革,而有線電視網絡比較特殊,它承擔著一定的政治宣傳任務,到底是劃歸文化產業線,還是劃歸電信業務線,高層未定,更無法對中廣網絡作出明確定位。 ”中廣電通CEO 殷建勇說。他透露,中廣網絡現在最大的瓶頸是掌門人都尚未確定,只有確定掌門人,才能組建中廣網絡領導班子,然後制定運營方案,考慮如何整合網絡、拓展業務。

地方廣電消極抵制

“中廣網絡要整合地方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就像是拆遷,肯定會遭遇地方的挑戰。被整合的一方很多是不自願的,這在省網整合市縣級網絡的時候已經出現。 ”殷建勇告訴財新記者。

在山東省網整合過程中,地市級有線網絡公司就進行了消極抵制。山東廣電網絡公司于2010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之後,青島、濟寧兩市的有線網絡資產 在規定期限內不移交,直至山東省政府再次下發措辭嚴厲的通知,稱 “拒不整改的,將由監察部門進行問責” ,這才將其勉強收編。

類似的消極抵制,在各地省網整合中都不鮮見,這也導致很多省網整合得並不徹底。據吳純勇介紹,目前,在明面上省網已按既定時間表整合完成,實際在財務、人員、互聯互通上,很多地方有線網絡公司仍然是分開的, “只是形式上的整合,幾乎只有一半的地方有線網絡公司能真正實現市縣級業務互通” 。

從省網整合可見,地方有線網絡公司出的難題不少:網絡前端及機頂盒無法互通,紛繁蕪雜的資產構成,還有“寧為自由身不做君王臣”的心思等等,這些都是中廣網絡整合的 “攔路虎” 。

中廣網絡籌備組顧問、原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向財新記者介紹,目前,各個省網的資產結構都不一樣,有的是電視台投資;有的是財政部下屬企業參股;有的含有市政府的資本;有的則吸納了社會資本;個別地方甚至還是事業單位編制,難以確定資產。

從歷史上看,各地廣電有線網絡建設是自下而上的,國家沒有投一分錢,初始廣電有線網絡是靠收取二十幾元的初裝費一點一點攢起來,並在隨後的模擬轉數字、雙向網絡改造過程中,吸收了形形色色的社會資本。

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國安) ,是最早一批投資國內有線電視網絡的企業之一。據中信國安官網披露,截至2011年末,中信國安投資的有線電視項目達到18個,包括3個省網、15個地市網,有線電視網絡跨全國7個省區、覆蓋2.4億人。

“在安徽,中信國安不僅持有合肥有線40% 股權,還持有安徽廣電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19.4% 股權;在湖北,中信國安持有武漢廣電數字網絡有限公司47% 股權,同時持有荊州有線49% 股權; 在湖南、 河南、 河北三省的多個地區,中信國安占股比例接近49%。 ”融合網主編吳純勇向財新記者介紹。

隨著各地有線電視網絡公司陸續上市,廣電有線網絡的資產結構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以2012年10月剛借殼上市的華數傳媒為例,其第一大股東是華數數 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占股54.3%,其餘占股比例超過5% 的股東有四位,分別為占股15.4% 的湖南千禧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占股9.03% 的浙江省二輕集團公司,占股5.2%的東方星空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及浙江省發展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其中,千禧龍為社會資本,其餘三家企業則是地方政府或部委控制的國有資本。

據財新記者統計,在目前各省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中,已經上市的公司有七家,分別是北京的歌華有線、吉林省的吉視傳媒、深圳的天威視訊、陝西省的廣電網絡、湖南省的電廣傳媒、湖北省的湖北廣電及浙江的華數傳媒。

吳純勇預計,江蘇、廣東、重慶等部分地區的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也在積極準備上市。今年之內,可能會有兩到三家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上市。

而在一些偏遠的鄉鎮,廣電有線電視網絡還屬於事業編制,資產尚未確權。來自遼寧小城的馮姓投資商告訴財 新記者,在遼寧,很多鄉鎮的有線電視網絡是事業編制,但都是由私人建設、運營,該運營者負責養活事業編制里的廣電有線網絡工作人員, “不幹活,也得養著” 。

在各地分頭建網多年之後,廣電體系已拼起一張遍佈全國的網絡,雖然基於IP 技術的骨幹網標準一致,但很多省市的前端及機頂盒技術卻不一樣。歌華有線戰略發展部主任韓霽凱告訴財新記者,如不更換統一的前端接口和統一的機頂盒,各省市間仍無法互通業務。

但中廣網絡籌備組顧問杜百川卻認為,所謂標準不統一、存在技術問題 “完全是借口” ,機頂盒標準不一,只影響一些以機頂盒為核心的視頻業務、增值業務,並不妨礙寬帶、語音業務的開展。 “各地有線網絡不是不能聯通,而是不想聯通;中廣網絡整合的關鍵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資產整合、行政整合及業務運營的問題。 ”杜百川說。

廣電需要 “脫胎換骨”

歌華有線戰略發展部主任韓霽凱告訴財 新記者,若從中廣網絡需要抗衡電信、互聯網企業這個意義上出發,其整合自然是越快越好, “因為廣電有線電視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互聯網電視、IPTV、網絡視頻等新業務,都在蠶食著有線電視的用戶” 。

現在,在一些地區,譬如上海、深圳、湖南,其有線電視用戶增長已出現拐點,開始出現下降、流失的趨勢。據韓霽凱介紹,有些地區用戶數的增長都是表面的,實際上,一方面可能是將寬 帶、增值業務綑綁的用戶算在其中;另一方面則是將以往粗放式管理變得精細,但就整個行業來說,傳統用戶數已開始萎縮。

中廣電通CEO 殷建勇預計,如果僅靠有線電視業務,不積極開展寬帶、語音等電信業務,整個廣電行業將在三到五年內衰退,甚至可能由於網絡視頻業務的迅速發展,整個行業回縮成電視台的網絡傳輸部門。

嚴峻的競爭市場環境,倒逼廣電有線網絡向寬帶、語音、增值業務方向拓展。2012年9月,工信部正式向12個試點城市的廣電企業下發電信業務許可,允許廣電企業基於有線電視網開展互聯網接入、互聯網數據傳送增值業務及國內 IP 電話業務——但這些業務的開展都離不開“全國一張網” 。

理論上看, “全國一張網”對廣電行業是件大好事:對內,它可以規模化運營,降低邊際成本,開展全國性的電信業務;對外,它能夠與電信運營商站在同樣的市場高度競爭,在碼號資源、帶寬資源等業務談判上增加話語權。

而以現在的情形,如讓各省廣電與電信展開自由競爭,無異于螞蟻和大象打架,力量分散、技術落後的廣電肯定輸得慘烈。

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廣電體系一貫在體制保護的羽翼下發展,即便中廣網絡強制整合完畢,市場前景也不樂觀。 “本質上,中廣網絡的整合只是為了讓有線電視行業能夠繼續活下去搭建基礎性條件,關鍵還要看廣電有線從業者能否轉變思維、走市場化路徑,努力將自己做大做強。 ”包冉認為。

韓霽凱也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很多廣電有線網絡公司還處在 “國家一定會保護輿論陣地” “廣電行業的口子絕不可能打開”等自我陶醉式幻想中,市場化意識並不強,即便中廣網絡完成整合,它們在互聯網大潮下也很難“活得有意思” 。

在現有的體制框架內,華數傳媒是被業內視為市場化意識走在最前面的廣電企業。華數傳媒一位負責人向財新記者介紹,華數傳媒自2000年開始走市場化道路,核心領導層一開始就拋開了事業編制,引進市場化用人機制,所有的業務開展都以市場為導向。

1999年,杭州網絡中心轉企改製,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華數傳媒。2003年,在其他運營商還在推廣撥號上網時,華數已經開始推廣包月寬帶,創造了寬帶 業務的全新商業模式; 2005年華數向全國廣電推廣互動電視;2010年華數獲得了手機電視、互聯網電視等業務資質,真正開啓了全媒體經營。

目前華數傳媒在杭州一市的有線電視用戶達240萬戶,並保持較高的ARPU 值;互聯網電視業務穩步增長,占到全國70% 的市場份額;華數網通的寬帶業務用戶規模達到30萬,約占據杭州三分之一市場份額。未來,華數集團還會將整合完成的浙江全省有線網絡注入華數傳媒。

廣電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華數傳媒走的路子進可攻、退可守,一方面其不斷做大自身規模,在中廣網絡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可以游離在中廣網絡整合之外,獨立自主經營;另一方面,無論中廣網絡未來以何種方式進行地方有線網絡整合,華數傳媒都可以挾“高用戶規模” “高ARPU值”等獲得優勢對價。

上述人士稱,中廣網絡最終肯定要完成“全國一張網”的目標,但過程肯定是漫長的。各地廣電應抓住這個時間窗口走市場化路子,而不是 “吃定政策,不死不活地頂著、熬著” 。

本刊記者王姍姍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66

電信設備商跑廣電

2013-03-11  NCW
 
 

 

從自上而下構建的電信網絡轉戰自下而上分散形成的廣電體系,

通信設備商甘苦參半

◎ 本刊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新聞出版總署或與國家廣電總局的機構整合,是2013年“大部制改革”的關注焦點之一。雖然部委層面的組織機構改革尚未開鑼,但在市場層面,廣電區域網絡的整合步伐已經傳出明確的市場信號。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華為、中興、上海貝爾等通信設備商,陸續在廣電市場斬獲訂單。 “三網融合進程已在加快,通信設備商進入廣電市場不是單個企業的行為,而是全行業的集體走向。 ”上海貝爾市場總監吳曉東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 “如果說以前只是布局,那麼現在就是真正開始打市場了。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通信設備商們已不約而同地將廣電市場從原有行業客戶中細分出來,設立專門部門負責運營拓展。其中,中興、上海貝爾更是將廣電定位成第四運營商,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並列為同一陣營。

公開資料顯示,新近一筆由通信設備商奪標的廣電大單發生在山東。今年1月下旬,在山東廣電網絡省幹二級OTN 波分傳輸項目招標中,上海貝爾奪標青島、威海、臨沂等八個地市,獲得40% 市場份額;同時,上海貝爾也在山東廣電接入網 GPON、EPON 市場有所斬獲,目前部分接入網項目已在地市展開部署。此前,華為、中興也曾宣佈在上海、山東、河南等廣電網絡的建設中獲取訂單。

常 駐 香 港 的 通 信 行 業 分 析 師 Michael Li 認為,通信設備商之所以積極進入廣電市場,一方面是當前廣電體系深受互聯網電視、IPTV 等新業務衝擊,渴望開展新業務,對網絡改造、業務平台搭建等內生出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省廣電網絡在組織架構上基本整合完成,加上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的獲批組建,也釋放出了積極的市場擧動信號。

中興通訊副總裁王翔宇告訴財新記者, “中國廣電行業信息技術應用較晚,通信設備商可以借鑒其在電信市場的經驗開拓廣電市場,但這個市場到底發展得有多快、打開得有多大,最終還要看廣電行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及其業務的整合程度” 。

市場擧動時刻

一位通信行業資深人士對財新記者回憶稱,2009年以前是市場潛伏期,廣電行業封閉、技術設備落後,各大通信設備商很難進入; 2010年年初以來,中央一再強調三網融合,並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各大設備商意識到其中商機,紛紛進入市場試探,但終因各方爭端不止,利益格局難破,三網融合一度陷入僵局。直到2012年下半年廣電體系的內部整合擧動,設備商們才迎來了真正的市場機會。

王翔宇稱, “中興在2010年三網融合的相關政策刺激下重返廣電市場,現在三網融合的實際成效讓我們對這塊市場更加重視。 ”通信設備商們已經感受到廣電領域的市場環境在逐步向好。愛立信(中國)副總裁兼廣電及新媒體客戶部總經理高軍良告訴財新記者,以前,廣電市場很分散,要以縣級為單位一個一個去談,全國2000多家單位需要耗費大量人財物成本,所以進展很慢。 “2012年,全國廣電有線網絡盡管在業務、平台構架、財務等層面仍有待整合,但從組織架構上基本形成了 ‘一省一網’的格局,同時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有望掛牌,我們有了交流的主體,推進速度自然加快。 ” 高軍良說。

東興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已有26個省份完成或基本完成有線廣電網絡整合,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15個省份,基本完成了省、市(地) 、縣三級有線網絡整合的展開。區域網絡整合,以及 IPTV、互聯網電視、網絡視頻等新型業態的發展,都讓廣電運營商產生了網絡設備、技術更新升級的需求。

高軍良坦言,當前,通信設備商對三網融合的未來走向判斷趨同,這一趨勢是不可逆的,所以大家會爭先搶入廣電市場。此外,現在,OTT(Over The Top,即基於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服務業務)是國際發展的大方向,或將打亂傳統行業的格局。

各有各的打法

每個通信設備商都在勾畫著一幅屬於自己的廣電藍圖,在進軍廣電市場的具體路徑上也各顯神通。

王翔宇告訴財新記者,短期來看,中興從設備切入,從最前端設備到機頂盒等終端設備,為廣電運營商提供端到端的全程化產品及服務解決方案;中期則借鑒電信、互聯網的經驗,提供適合廣電運營商的創新性增值業務平台;長期目標是自主研發智能操作系統,從內容到平台再到終端,整合三網跨屏技術,為創造新業態打下基礎。

而華為與中興走的市場路徑相似,也是典型的“全產業鏈大包幹”模式,針對廣電運營商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產品。

上海貝爾則更側重網絡設備領域。

吳曉東表示,廣電網絡數字化、寬帶化是必然趨勢,而網絡改造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間,也是踏入廣電市場的第一步。

基於在固網領域的優勢,上海貝爾將重點放在傳輸網、接入網及數據通訊等網絡業務層面。

愛立信最初從設備切入廣電市場,2010年年底開始重點轉向商業咨詢和運維管理服務,並以此帶動端到端的集成方案。 “愛立信在廣電市場力推咨詢管理服務,目標是服務管理業務在整體收入中占到50%。 ”高軍良說,如若單純賣 網絡設備,這跟在通信設備市場賣基站或交換機差不多,必然也會面臨 “低價格、低利潤”等問題。

不同的市場策略下,通信設備商們亦各有斬獲。據王翔宇介紹,中興自2010年發力廣電市場之後,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與全國24個省份的廣電客戶形成網絡產品合作。截至目前,中興在廣電雙向網改造、CMMB、IPTV/OTT 和直播星業務上都有布局,其中,中興在雙向網改造中市場份額占比領先,在直播星CDMA、GSM 傳輸設備上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00%、50%。

目前,愛立信已進入包括江蘇、廣東、陝西在內17個省份的廣電市場。除了廣電有線網絡公司,愛立信還將各大電視台作為重點業務對象, “目前,愛立信已和中央級的三大主流大泷媒體展開了合作” 。

華為、諾西具體的市場份額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華為在廣電的市場份額不會比中興小,不過諾西的成績並不明顯。

盡管各家通信設備商大搶廣電訂單,市場看著很熱鬧,但實際的收入規模並不高。Michael Li 告訴財新記者,與電信運營商一個項目幾十億、上百億元的訂單不同,廣電運營商一個項目的量級可能只有幾十萬或幾百萬元。當前廣電市場整體規模並不大,總體也就幾十億元的級別,仍無法彌補通信設備商們目前的業績缺口。

但廣電運營商已將通信設備商們納 入重要合作伙伴之列。一位曾組織過廣電網絡設備招標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華為、中興、上海貝爾在本世紀初都曾涉足廣電網絡設備市場,後來聲勢漸 消,中興基於戰略調整一度完全退出這一市場。 “現在,至少在很多項目招標過程中,廣電會想到它們,知道它們也在做廣電市場。 ”

照搬電信套路行不通

對於通信設備商來說,從電信市場轉戰 廣電市場,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市場轉 換。吳曉東坦言,上海貝爾一開始按照電信市場的成熟套路進入廣電,結果發現完全行不通,只有轉變思路,逐步去適應廣電運營商的思維。

三網融合領域專家吳純勇對財新記者表示,廣電與電信的發展路徑不同,電信網絡是自上而下的構架;廣電網絡則是自下而上,由樓棟到小區,由小區到縣城,由縣城再往上一直遍及全國,投資主體也複雜多樣。 “這麼多年分散發展下來,整個廣電網絡呈諸侯割據狀態,各地設備標準不一,業務需求也不同。通信設備商進入廣電市場,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一大難題。 ”王翔宇則認為,基於廣電的行業特殊性,通信設備商進入廣電市場,可以借鑒其在電信市場的打法,但不能一味照搬。

“標準不一對整個廣電行業不是好事。僅從資本角度,通信設備商針對不同標準的設備進行研發、生產,成本肯定要比規模生產統一標準的設備高,而這些成本最終會由廣電運營商分擔,一點也不經濟。 ”吳曉東說,目前上海貝爾一方面儘量適應各地廣電運營商的差異化需求,一方面也在幫助部分廣電設備商進行統一標準的相關工作。此外,上海貝爾還與廣電總局科技司、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工作小組進行合作,參與廣電網絡相關標準的制定。

但標準不統一還不是最可怕的問題,如何打破當地原有廣電設備商的“保護傘”才是關鍵。Michael Li 告訴財新記者,一些廣電運營商有時並不考慮投入產出比,也不考慮廠商的品牌或產品質量,而是從某種特殊的關係出發,就在當地選擇一些中小企業甚至不知名的企業作為設備提供商。高軍良也坦言,無論是誰進入廣電市場,這都是令人困擾的地方。

吳純勇認為,傳統廣電設備商的規模都比較小,有的企業從廣電忽悠一筆錢之後就將公司轉賣了,像中興、華為這樣的大型通信設備商介入廣電市場,可以對傳統廣電設備商進行一次大洗牌,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目前泷多廣電運營商並不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標,還在猶豫到底該買什麼。 “各省廣電網絡剛剛完成形式上的整合,一系列資產、人事、流程的變動都會帶來許多問題。通信設備商需要幫助廣電運營商進行梳理,讓它們看到前景,這也是愛立信強調商業咨詢和運維管理服務的原因。 ” 高軍良稱。

吳純勇認為,通信設備商可以採用收入分成的模式,選擇某地進行試點, “通過精耕細作,讓廣電運營商明確看到你這套方法可以轉化成多少實實在在的收益,然後以此為模板進行推廣,這樣更具說服力,更能快速打開市場。 ”他預計,如果三網融合在業務層面市場化、常態化後,僅中國有線行業及技術所帶來的市場空間應能達到1200 億 -3000億元左右,其所拉動的諸如電信、文化、內容、娛樂等相關產業鏈則 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96

傳廣電總局「關閉」盒子 「天貓魔盒」已進行自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761

流媒體網報導,6月中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針對互聯網電視牌照商,分別下發關閉函給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兩家單位,點名要求華數傳媒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百視通推出的小紅互聯網機頂盒關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違規視頻軟件下載通道。

其中,浙江關閉函點名批評,華數傳媒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載有視頻類App愛奇藝、搜狐視頻、聚合類App電視貓、兔子視頻等,為政治有害、淫穢色情和低俗不良節目及侵權盜版節目大量進入電視機提供了技術支持和通道,嚴重違反了中央要求和總局相關管理政策。

上海關閉函點名批評,百視通推出的「小紅互聯網電視機頂盒」載有優酷等視頻類App,為大量未經國家批准的境外影視劇及含有色情內容的微電影、網絡劇等節目進入電視機提供了技術支持和通道,嚴重違反了中央要求和總局相關管理政策。

同時,總局要求兩地互聯網電視集成牌照的申請主體,對華數和百視通進行整頓,立即關閉其所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各類商業視聽網站客戶端軟件及各類視頻聚合軟件和互聯網瀏覽器軟件的下載通道,強調在未完成整頓之前,不得發行新的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

「天貓魔盒」回應:確實收到核查要求

互聯網盒子又稱智能電視盒,是一個連接電視機與互聯網的設備。電視機可以通過電視盒連接互聯網,收看網絡電視節目,用戶還可以自行安裝和卸載軟件、遊戲等應用程序。目前,多家公司均已推出互聯網盒子產品。

截至目前,華數傳媒已對騰訊科技等媒體回應「關閉函」,表示確實收到上級主管部門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進行核查的要求,稱主管部門的要求對於淨化市場環境、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華數對此積極支持。

回應還指出,華數傳媒和阿里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中,載有愛奇藝、搜狐等客戶端軟件、個別視頻聚合軟件等問題,經核查主要是因為目前採用的智能操作系統,具備開放性技術特徵,用戶可自行安裝獨立的應用商店和下載第三方應用客戶端。對於存在問題,華數已進行整改,通過強制通知下線及終端升級限制用戶自行下載第三方應用商店,保障互聯網電視的內容安全。

同時,與華數傳媒合作推出「天貓魔盒」的阿里巴巴官方對大智慧通訊社回應稱,「天貓魔盒」已按廣電總局要求積極進行自查,及時關閉相關客戶端的下載通道,保障視聽環境的健康有序。

阿里表示,「天貓魔盒」對於家庭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將持之以恆加大投入,打造國內領先的高清正版內容影視庫,為用戶帶來更多家庭歡樂。

另外被點名的百視通,南方週末網致電其公關部,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回應。

內容供應商最受影響?

多名業內人士則對大智慧通訊社分析稱,雖然此次關閉函直接點名批評了牌照方:百視通和華數傳媒,但是實際上是要求七家牌照方加強對內容的控制權和審查權,牌照資源優勢將進一步發揮。另外,此次「關閉函」最受波及的當屬互聯網內容的提供商,包括樂視網、愛奇藝、優酷、搜狐視頻等。

南方週末網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和大智慧通訊社等媒體報導整理了幾家內容提供商對「關閉函」的回應:

樂視網:公司自有內容儲備豐富,「關閉函」對視頻業務影響有限,但對互聯網業務將產生較大影響,會影響互聯網產品的安裝、預裝等環節,解決辦法還在討論中,公司也將對「違規」內容進行審查、整頓。

愛奇藝:會積極配合相關規定,嚴格審查視頻終端內容,主動與電視機機頂盒等硬件終端廠商、內容牌照商溝通,確保視頻內容符合政策規定。

優酷土豆:在OTT(機頂盒)業務上,集團一直採用廣泛合作的方式,與國家正規牌照方合作,嚴格遵守國家政策規定,提供正版健康的內容和優越的用戶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17

廣電總局最後通牒:視頻網站本周內下架電視端APP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356

(CFP/圖)

據《京華時報》報道,繼廣電總局叫停互聯網電視盒子視頻客戶端後,視頻網站的TV版客戶端也岌岌可危,多家視頻網站近期關閉了TV應用服務。9月18日,有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再度向視頻網站下發通知,要求下架TV版客戶端(APP)。優酷土豆證實18日的確接到總局下發的下架指令。軟件平臺愛家TV應用市場也確認,除搜狐Max外,包括優酷XL版、土豆XL版、銀河(愛奇藝)、PPTVPAD版在內的各家視頻客戶端都已下架。

新京報》從知情人士處確認,9月18日中午,廣電總局再次約談各家互聯網視頻企業,要求本周內所有視頻網站開發的電視端APP下架,下周還未整改的,將取消其互聯網視聽牌照,並停止服務器。

“這次約談,現場氣氛還是很嚴厲的”,上述人士說。18日還有消息稱,廣電總局要求,必須是內容牌照方才有資格推出電視端的視聽APP應用,目前愛奇藝聯合牌照執行方央廣銀河推出的銀河(愛奇藝)版、以及優酷土豆為平板電腦設計的優酷土豆XL客戶端都不符合廣電政策要求。

據了解,包括優酷土豆在內的多家視頻網站18日都收到了廣電的最新指令。優酷已於18日中午正式從線上應用商店下架APP。

據《廣州日報》9月3日報道,廣電總局收緊互聯網電視監管政策影響,8月底到9月初期間,多家視頻網站宣布停止提供智能電視客戶端服務,全面下架TV客戶端。目前,騰訊視頻、優酷土豆、愛奇藝和樂視等四大視頻網站已對用戶發布了停止服務的公告。

這也是不久前廣電總局約談7大牌照方之後,華數傳媒、CNTV、百視通、CIBN等牌照方采取的整頓行動,牌照方已經相繼通知各合作夥伴,要求下架不合規的視頻服務及相關第三方應用。

南方周末網報道,今年6月,廣電總局拉開新一輪“凈網行動”。當時廣電總局網絡司針對互聯網電視牌照商,分別下發關閉函給浙江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兩家單位,點名要求華數傳媒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天貓魔盒”、百視通推出的小紅互聯網機頂盒關閉互聯網電視終端產品中違規視頻軟件下載通道。

其後,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PPTV聚力、暴風影音、樂視網、鳳凰視頻幾家視頻網站也接到過通知,要求對相關應用做下架處理。

對於此次廣電的再次約談,有業內人士對《新京報》稱,根據這一要求,智能電視將無法在牌照方平臺之外聯網了,視頻網站用戶也有辦法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比如有視頻網站做了適用於電腦和PAD的APP版本,用戶可以在電腦上下載後,利用外接USB手動連接在電視上。

據前述《京華時報》報道,在視頻網站集中宣布下架TV版後,不少盒子、智能電視論壇開始流傳“解決方案”,將相關軟件安裝包下載到U盤,再將U盤插到智能電視或盒子USB端口中,實現視頻客戶端的手動安裝,若視頻網站並未停止對TV版的支持,就依然可以使用。此番廣電總局再次下令視頻網站下架TV版客戶端後,如果視頻網站並未停止對TV版的支持,用戶依然可以通過此方法使用客戶端。

即便視頻網站TV版徹底停止服務,用戶也可通過智能電視或盒子的無線傳屏功能(多屏互動),將手機、平板設備上的內容推送到電視機屏幕上,但便捷性大打折扣。

前述業內人士稱,為了符合廣電總局要求,未來視頻網站可能會采取兩種方式,一是與CNTV等牌照方合作,將視頻內容全部整合到牌照方的平臺里,這樣一來視頻須經過牌照方審核後方能呈現給大眾。此外,視頻網站借道廣電系統申請牌照為自己所用也是一種方法。今年7月,樂視網宣布與重慶廣電合作申請內容牌照,若申請成功,樂視有望借道留住自己的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53

廣電總局要求七大牌照商自查自糾 瀏覽器、應用商店成重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93.html

廣電總局要求七大牌照商自查自糾 瀏覽器、應用商店成重點

一財網 王珍 2015-07-09 21:30:00

今年7月份廣電總局推進一些整改工作,因為之前對牌照商的產品進行檢查,發現瀏覽器、應用商店等存在一些違規的問題,故要求七大牌照商自查自糾。

最近國家廣電總局整頓互聯網電視行業再出手。

一位業內人士7月9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月初,廣電總局對七家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牌照商的一些違規行為進行了內部通報,要求七大牌照商對照四點要求自查自糾。“不過,‘7月8日前必須整改完畢,否則將取消牌照’的說法不準確,沒這回事,至少我沒看到文件。”

去年6月起,廣電總局對電視上的網絡視頻進行嚴厲整頓,要求視頻網站的App從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上“下架”,引發整頓風潮。

半年後,廣電總局發現,有OTT盒子即使沒有安裝視頻網站的應用,但仍可用手機來推送內容到電視端。於是,廣電總局對整頓方案有了更具體的四點要求:電視機和盒子不能通過USB端口安裝應用;系統中不能存在可訪問互聯網的瀏覽器;不能通過應用商店等手段,推送聚合應用軟件、視頻網站客戶端、電臺應用軟件等;不能通過應用商店等手段,推送可通過手機間接遙控播放視頻的遙控器應用。

“這四點不是新的規定,是廣電總局落實181號文的具體要求”,上述業內人士說,今年7月份廣電總局按照這四點要求,推進一些整改工作,因為之前對牌照商的產品進行檢查,發現一些違規的問題,故要求七大牌照商重點針對這四個問題進行自查自糾。

群智咨詢的副總經理李亞琴認為,離上次整改剛好一年,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的整改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隨著互聯網電視普及,對互聯網電視的監管將常態化。預計此次整改,短期內將給智能電視行業帶來陣痛,因為手機、平板電腦看網上視頻沒有監管,而電視機的限制較多,可能會影響消費者購買互聯網電視的積極性。

“長遠看,需要牌照商與監管方協調,如何既符合監管原則,又推動互聯網電視內容不斷豐富,畢竟智能電視的視頻點播收費業務在國內才剛起步,就像繈褓中的嬰兒。”李亞琴說。

對於此次整頓的影響,上述業內人士預計,一是今後視頻聚合服務商難做了,如泰捷;二是蜻蜓、喜馬拉雅等在線收音機服務,將來也要掛靠牌照商;三是機頂盒的應用服務平臺,今後也要與牌照商合作。

某彩電廠的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6月中下旬,“牌照商讓我們自查一下瀏覽器是否已經下架,而我們早已把瀏覽器下架了。”該人士續指,“聚合視頻應用軟件,廣電總局怕破壞生態,加大整頓力度。USB接口不能安裝應用、不能通過手機間接播放視頻,這兩點要求都是首次說得這麽明白,顯示廣電總局的監管更嚴了”。

隨著監管的加強,可能對牌照商的影響很大。上述彩電廠相關負責人認為,牌照商、內容商和電視廠之間的合作會更緊密,因為電視機廠不能預裝視頻網絡App,“電視是一個非自由的終端”。

“這次整頓,現在還沒有感覺”,一位在OTT盒子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說,廣電總局幾乎每月都會有整改的要求。如果按照這些要求嚴格監管,OTT行業還沒有盈利模式,“越來越難做,最近連開機廣告也不給搞了;電視遊戲也會受影響,因為不允許有自己的安卓市場”。

而在一位智能電視遊戲行業的資深人士看來,廣電總局的整頓主要針對視頻,不包括遊戲。但隨著監管更嚴,預計未來電視上普通的第三方應用商店會減少,牌照商、彩電廠的應用商店會成長,具有更大的內容分發能力。“智能電視領域,一方面,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不能充分滿足;另一方面,牌照方不作為,集成播控平臺的牌照更多是向內容合作方收出租費。廣電總局加強監管沒關系,但希望牌照方盡快強大起來,讓豐富的內容快速到達用戶。”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