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歲就學創業精神


2015-11-30  TWM

美國舊金山AltSchool微型學校課程融入創業精神,學生年紀最小是幼兒園大班;歐美注重創業教育,中國今年趕上這波浪潮,台灣的我們,準備好了嗎?

二○一三年在舊金山開辦的AltSchool微型學校,只收從幼兒園大班到初中二年級(K-8)的學生。創辦人溫迪拉(Max Ventilla)對傳統教育模式是否能培養他女兒在二○三○年以後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感到沒有信心。於是決定運用過去在谷歌工作的科技與後來創業的 經驗和專業,希望建立以學生為導向,個別化、跨領域教學的小班小校,培育具有內省、負責和創業精神的企業家。投資人包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和賈伯斯遺孀鮑威 爾.賈伯斯(Lauren Powell Jobs)等。這所學校很快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教育創新模式,溫迪拉希望這個教育模式可以大量創新擴散。

雖然AltSchool的教育理念描述中,隻字未提培養創業家等字眼,但這些創業精神卻不著痕跡地融入課程教學。學生這麼小就要培養創業精神,對傳統教育工作者來說似乎有點太早,溫迪拉則希望培養孩子主動開創精神,創造快樂成功的人生。

其實,培養主動開創、敢冒險、不怕失敗、敏銳觀察趨勢的創業精神,在歐美早已融入小學到大學的課程。根據美國勞工部調查,目前在校生未來從事的工作,有六五%還不存在,需要靠自己去創造。

歐盟將創業精神簡單地定義為「個人將想法轉化為行動的能力」,並且進一步將創業精神列入終生學習的八個能力之一。從二○○三年開始許多歐盟國家相繼提出創 業教育策略,其中三分之二也將創業教育融入初等學校。今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也指示把創業精神培育, 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更多創業教育是在大學院校,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相當普及,不僅社區大學、一般大學,連常春藤學校也特別重視,歐盟國家更積極地在高等教育強化創業教育。

中國也趕上這波浪潮,今年十月二十八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國際論壇」上,教育部官員指出「全中國已經有八二%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必修課或 選修課」,一些大學甚至允許創業的結果折算為學分。中國的政府官員和學者專家,都承認創業創新的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創業教育體系尚未健全、師資經驗不足 等等的缺憾。

台灣的大專院校也同樣趕上了這一波的創業教育風潮,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們可以與AltSchool一樣實施「將想法轉化為行動能力」的創業精神教育嗎?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撰文 / 吳靜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12

投資就學格雷厄姆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01t.html

2005年5月6日,堪薩斯大學的mhirschey先生帶領部分學生前往奧馬哈拜會巴菲特,進行對話。在這次對話中,巴菲特主要談了十二個問題,相當精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認真領會。

一、即使在今天依然可以獲得高收益

1999年,巴菲特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說,“資金量小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要是我手里只有100萬,每年差不多能賺50%。不是差不多,是肯定能,我敢保證。”到了2005年,巴菲特說他的觀點依然沒有改變。實際上,巴菲特在20
世紀50年代十年間收益率很高,收益率在 50%以上。他認為在今天的環境里賺這麽多錢反而更容易,因為現在獲取信息也更容易。

但是,這需要投資者挖地三尺,才能把那些小規模的異常找出來。投資者需要找那些被拋棄、被冷落、被嚴重忽略的公司;找一些根本沒有任何問題的區域性公司。例如,巴菲特當年曾經找到的一家是西部保險證券,它的股價是3美元,凈利潤卻是每股20美元。傑納西谷燃氣,市盈率2倍;政府雇員保險公司
(GEICO);新貝德福德聯合街鐵路,股價30美元,賬上躺著的現金是每股100美元。只是這些賺錢的機會,沒人會告訴你,你得自己去找。自然,今天伯克希爾的資金規模太大了,沒辦法,那些吸引力不太大的也得買。要是資金量小,那麽巴菲特完全可以把所有資金都投到最賺錢的品種上,狠狠地賺一把。

但是,考慮到普通的投資者喜歡隨大流跟熱門,厭惡無人問津的冷門股,只知道價格不知道價值,又缺乏“挖地三尺”的精神,要取得高收益並不容易。而且,巴菲特說他能夠每年獲得50%的高收益,那麽他肯定能,但未必我們也肯定能。投資沒那麽容易。

二、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仍然指導我們

雖然本傑明·格雷厄姆早已不在世了,但是在當今的投資行業,我們並不需要另一個本傑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投資理念仍然在指導我們,格雷厄姆桃李滿天下,但是我們這些學生都是像鸚鵡學舌一樣模仿他。這就是說,投資理念無需什麽創新,格雷厄姆的理念足矣。

費雪非常強調對商業的定性。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你要讓市場服務你,而不能讓它指揮你。你經常能找到一些低估的公司。找到了,就賺了。大多數人認為,股價每天的變化包含什麽信息,其實那里面沒什麽信息。股票不只是股價的上躥下跳。你可以賺那些不知道好賴的人的錢。一年之內的最高價和最低價之間相差一倍是常有的事,而公司的價值變化哪有這麽大。股市的波動經常走極端。市場先生天天喊報價。你就等著,等到他發瘋,等到他悲觀過頭了,或是樂觀過頭了。把安全邊際考慮在內。別開著9800磅重的車過最大承重10000磅的橋。

做投資,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悟性。不是說有10000家公司,你就得投10000家公司,找到一個估值錯誤的就行。市場先生是為你服務的。市場先生是你的合夥人,他每天都想把生意賣給你。有時候,他很樂觀,要價很高;有時候,他很悲觀,要價很低。你一定要利用市場先生的這個弱點。股市是全世界最好玩的地方。還有什麽別的地方能像股市這樣,動不動就遠遠脫離現實。巴菲特告誡說,長點腦子,別犯傻,你就能在股市賺大錢。

三、在所有的情況下股票都要完勝債券

一般來說,股票的收益率都要比債券高一些,但這不是一成不變的。每隔一段時間,股票就會變得很便宜,但這也不是上天註定的。

在格雷厄姆之前,關於股市最好的一本書是埃德加·勞倫斯·史密斯在1924年寫的《長期股票投資》。這本書比較了此前幾十年債券與股票的表現。那時候上市公司不多。最初,史密斯以為在通貨緊縮的時候,債券會跑贏股票;在通貨膨脹的時候,股票會跑贏債券。結果他發現的是,幾乎在所有情況中,股票都跑贏了債券。

後來,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解釋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幾個原因。凱恩斯說,隨著時間推移,給股東賺錢的資本越來越多,股息也越來越高。這種觀點在當時還很新穎,人們聽到這種說法頭腦就發熱了,為了多賺錢,都去買股票。到後來,人們就發瘋了,根本不按書里說的合理的投資方法來,書里的理論也就不成立了。

實際上,就算你因為一個正確的理由買入,也要謹慎,要當心這個理由是否仍然正確。正確的方法是,比如你要買通用汽車,你要把股價和對應的市值寫下來,然後再把自己買入這家公司的理由寫下來。要是寫不出來,就別買。格雷厄姆說得好:“對你危害更大的,不是錯誤的前提,而是正確的前提,因為你能立刻否決錯誤的前提。”

四、學本傑明·格雷厄姆,你就差不了

巴菲特坦承,在做與不做的兩難選擇中,他犯了不少嚴重錯誤。比如買進當初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個嚴重錯誤。有時候,把錢放在不該放的地方(例如,紡織這個爛生意)導致的機會成本會拖累收益。可是當年卻沒從之前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在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六七年後,又買了另一家紡織廠Womback。結果,被新貝德福德的這家紡織廠搞得焦頭爛額。

當年,湯姆·墨菲收購了沃思堡市的報業集團。NBC是這家報業集團旗下的一項資產,墨菲把 NBC這家子公司剝離出去,當時售價
3000 萬美元,NBC今年的凈利潤都 7500 萬美元了。那時候
NBC也是個好公司,但墨菲打定主意要賣。後來巴菲特再想買,也沒有了。經營有線電視臺根本不用什麽腦子。沒買NBC,不知道少賺了多少錢。

除了911事件後保險賠款虧了不少,巴菲特很少虧大錢。他不做那種能虧大錢的事,只是這樣可能也抓不住“最”賺錢的機會。“別擔心犯錯,你肯定會犯錯,知錯就改。另外,還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最好還是少犯錯。”

五、泡沫是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的

2005年伯克希爾持有約210億美元的11種外幣。同時持有600-700億以美元計價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巴菲特還是偏愛美國。2005年第一季度,伯克希爾虧了3.07億美元。自從伯克希爾從2002年開始持有外匯以來,其凈收益是21億美元。伯克希爾必須按照逐日盯市方法計算這些期貨合約。巴菲特說,如果持有的不是純粹的遠期合約,而是債券,不會有這麽大的波動。

泡沫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就是不知道泡沫會吹得多大,也不知道泡沫什麽時候會破。你不知道什麽時候午夜會到來,但是只要午夜一到,馬車就會變成南瓜和老鼠。知道市場將來會怎樣很簡單,難的是知道什麽時候會這樣。有些人就是戀戀不舍,非要跳到最後一支舞,他們總以為明天一早一定會出現更傻的蠢貨。

六、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能生活得很好

在擁有10000美元的時候,巴菲特就覺得自己是有錢人了。因為他很早就想明白了,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1958年,巴菲特讓他的父親不要把遺產留給他,因為他知道自己早晚會有錢的。他讓他的父親把所有遺產都留給他的兩個姐妹。

巴菲特敢說他的生活水平與大家差不多:吃一樣的食物,住一樣的房子,一輛車開10年。在這些方面,沒有任何差別。大家在大電視上看橄欖球超級杯大賽,他也在大電視上看。但是他覺得有兩個地方比較“奢侈”:一是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二是交通工具比較快。

他希望,這些學生應該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無論有沒有工資都做,就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知道賺錢是早晚的事。在長途旅行方面,大家可能不如他,因為他有私人飛機,但是幾乎只有這麽一個最大的差別。

巴菲特追憶在格雷厄姆公司工作的時候,連工資都沒問,等拿到第一份工資單,才知道自己的工資是多少。“做你喜歡的事,錢連想都別想。”巴菲特戲謔說,保羅·艾倫邀請他去價值4億美元的遊艇章魚號上遊覽,但是他一點都不想要這樣的遊艇。因為這樣一艘遊艇需要60個船員打理,他們可能偷雞摸狗,也可能互相亂搞。職業球隊也是個累贅,特別是你很有錢的話。球隊一打敗仗,球迷就指責你摳門。

巴菲特教導學生說,只要有個地方冬暖夏涼,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你就能生活得很好。能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工作,你就很富有。只要你積極向上、頭腦理智,你就能賺錢。在我們這個社會,只要有頭腦、有上進心,就能贏得富足的生活。你也不例外。

七、經營零售業不容易,就像打移動靶

愛德華·蘭伯特想把凱馬特和西爾斯合二為一,但這是根硬骨頭。想要扭轉局面,把已經長期走下坡路的零售商盤活,實在太難了。有哪個零售商成功扭轉敗局了?看看廣播電視行業有多容易,零售業就有多難。要是50年前就擁有一家廣播電視公司,這麽多年,根本不用搞什麽創新,也不用有多高超的營銷手段。廣播電視公司給你送錢,汽車經銷商給你送錢,你就這麽賺錢了。

而零售業就完全不同了,你得比沃爾瑪還聰明。零售商每天都傷透了腦筋,琢磨今天怎麽才能比昨天做得更好。經營零售業就像打移動靶。過去,人們不願意乘坐公交車去很遠的地方買東西,都在附近的零售店購物。1966年,巴菲特曾經收購了巴爾的摩市的霍柴德·孔恩百貨公司,很快他就明白了,長期來看,這家公司肯定不行。顧客要配送服務,零售商就提供配送服務。該做的,都做了:電梯也裝了、給顧客的優惠也多了、公司的經營者也很稱職,可是還是不賺錢。就這樣,到了1970年左右,只得把它賣了。這家百貨公司現在已經消失了。就算有聰明能幹的人經營,也不行。

巴菲特說,從1869年創辦起,他祖父經營的巴菲特百貨店有100年,期間有兩家競爭對手。1950年,一家競爭破產了。1960年,另一家關門了。當地就剩下一家巴菲特百貨店了,可還是不賺錢。

跌倒了能再爬起來的零售商有幾家?不多,一個都想不起來。別和最強的對著幹。好市多現在維持
10-11%的毛利率,比沃爾瑪和山姆會員店還低。對比一下,百貨商店的毛利率是35%。要和給顧客最大優惠的對手競爭,太難了。百貨商店會留住那些習慣在商場購物的老顧客,但是無法吸引到新顧客。沃爾瑪也是個難纏的對手,別的零售商的毛利率和它比都不行。沃爾瑪效率非常高。

要是愛德華·蘭伯特覺得辦不到,他也不會眼看著效率越來越低。或許他可以通過整合提高效率,但是好市多那麽低的毛利率,他肯定競爭不過。

八、“我很幸運,生下來就有好父母”

巴菲特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麽。他一生下來就有了這樣的頭腦,運氣很好,很小的時候就在圖書館里讀了一些書。1930年,他贏了一張“卵巢彩票”。要是早出生兩千年,可能已經被其他原始人吃掉了。因為他覺得自己跑得不快,別的方面也不行。

“我很幸運。我生下來就有好父母。我的父親給了我巨大的激勵。做父母的要教育子女。身教勝於言教。子女在父母身邊,父母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模仿。這些東西沒法重來。要是你的父母言行一致,他們教給你道理,也身體力行,你就很幸運。我父母教我的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這很重要。如果你總譏諷別人,教孩子的時候也譏諷孩子,這種譏諷,孩子永遠抹不掉。小孩子那麽大的年紀是最容易受影響的。”

九、人不應該一生出來就坐享其成

對一個富裕的社會該有什麽制度有自己的理解,這種理解決定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要不是這個社會,巴菲特覺得自己不會這麽有錢。這不全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假設你出生的時候是雙胞胎之一,一個精靈讓你們競價選擇自己出生的地方。你出多少錢就得願意回饋給社會多少,出價最高的會生在美國,另一個會生在孟加拉國。你肯定會出價很高。出生在美國有巨大的優勢。

但是,人不應該一生出來就坐享其成。巴菲特說,要是我給我的子女很多錢,他們就會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如果他們真這樣了,那就是害了他們。美國政府能收到的遺產稅是300億美元,這些錢會用於支付伊拉克戰爭等國家開支。除了遺產稅,國家的其余開銷肯定是從別的地方來的。除了來自遺產稅的部分,其余的錢肯定是從更窮的人那里來的。在留下遺產的人中,每年繳納遺產稅的只有
2%。就算繳納了遺產稅,他們還是會平均留下
5000萬美元。那些中了彩票的人最應該拿出錢來,支持社會的公共事業。巴菲特相信財富應該廣泛地重新分配。財富是一大把支票,可以換成豪宅什麽的,但是把這些支票留給下一代是錯的。他們應該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十、研究宏觀很難判斷什麽生意會成功

巴菲特不太關註像人口結構那樣的宏觀經濟趨勢,因為這種信息很難轉化成賺錢的決策。研究宏觀經濟趨勢,很難判斷將來什麽生意會成功。但是,喜詩生產人人愛吃的糖果,鮮果布衣生產人們每天都穿的內衣。巴菲特找的是現在就能賺錢的,而不是將來可能賺錢的生意。沃爾瑪也不會花很多功夫研究人口結構的宏觀經濟趨勢。他們要琢磨的是新店如何選址,采購哪些商品。那種數據沒用。1999年前,人們都興奮地進入股市,但這和人口結構趨勢沒關系。傑里米·西格爾說嬰兒潮出生的那一代人會把投資的錢拿出來養老,這會導致資金流出股市。巴菲特很敬重西格爾,但是覺得資金流動數據沒什麽用。

十一、永遠要交那些比你強的人

如果沒有遇到查理·芒格,伯克希爾會非常不一樣。不過,巴菲特說他有很多榜樣,至少有10個人,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巴菲特介紹說,雖然芒格家和他家的距離就半個街區,但是他們1959年才認識。當時,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從那時起他們一直合作到現在。芒格很倔,但是這麽多年,他們從沒爭吵過。芒格沒讓巴菲特失望過一次。要是榜樣讓你失望了,那該多難受。永遠要交那些比你強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比你強的人交往,你也會變得更優秀。找對象要找比你優秀的。與你成婚的這個人是對你影響最大的。幾十年下來,在這樣的婚姻中,你肯定會越來越好。

十二、必須遠離別人的貪婪和恐懼

現在投資這行里專業人士比以前多多了,高智商的人也比以前多多了。今天,人們獲取投資數據更方便、更快捷。盡管如此,投資者的行為不會比過去更理智。人們該怎麽做還會怎麽做,他們與生俱來的心理永遠不會變。你要讓自己的思想和大眾一刀兩斷。智商再高,一被從眾心理左右,就傻了。很多高智商的人參與了投資,但是不要認為投資者的行為就更理智了。聰明人也有不理智的時候。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無論多難,你都必須遠離別人的貪婪和恐懼。

你別說龐氏騙局瘋狂,1999年的科技和電信狂潮,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癲狂,它就發生在我們眼前。在資本管理方面學富五車也沒用。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自己投了幾億美元,也都是老手。這些人里還有拿過諾貝爾獎的。從全美國,再也找不出比他們智商更高的團隊了,可他們還是爆倉了。短短幾天時間,就一切歸零。他們都很有錢了,不需要錢了,怎麽還能做這樣的蠢事?

機構大量持股,這麽少的人管理這麽多錢,這些人還這麽看重未來會發生什麽,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現象。在投資界,太多的人就想著戰勝指數,他們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精力充沛地決定這決定那。過去不是這樣。這種現象導致了一種“一觸即發”效應。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就是個典型,程序化交易和止損單導致了當天的暴跌。

人們與生俱來的心理沒有變,機會總會出現。太多人都還是那麽不理智。他們受貪婪和恐懼驅使。巴菲特說他做投資,從來沒怕過。要是市場上的每股股價只是整體出售公司價格的四分之一,董事們還不回購,是在想什麽?他們的腦子有時候就是不理智。巴菲特調侃說,他就沒這個毛病。

當年,伯克希爾買了《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和《新聞周刊》。按照股價計算,市值是
1億美元,沒負債。公開競拍的話,把這些公司分別賣出去,一共能賣5億美元,但當時它們的總市值才1億美元。換句話說,有人願意以0.25美元的價格把1美元的錢賣給巴菲特。有效市場理論說,與37美元時相比,20美元時的股票貝塔系數更高。這是神經病。巴菲特當時花900萬美元買的股票,現在已經值17億美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