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行业洗牌加速 纺织业自我救赎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029/0154544137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

74亿重组获批 华侨城新一轮扩张加速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7/20090917025922327.html


每经记者  熊晓辉  发自上海

        央企华侨城的重组和第二轮战略布局正在落地。

        9月12日,华侨城集团整体上市方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公司拟以定向增发方式完成旗下12家房地产公司股权的注入,发行4.9亿股,注入资产价格评估价值高达74亿元。

        与此同时,华侨城的第二轮全国布局也加紧了跑马圈地。进入8月以来,公司先是在武汉签下45亿打造中部欢乐谷的协议,接着又在西安签下20亿华侨城项目。

        在成功地将“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复制到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之后,华侨城第一轮全国战略布局已宣告结束。最近一系列举动显示,在重组成为“巨无霸”央企的同时,华侨城第二轮全国布局正在加速。

74亿资金打造央企“巨无霸”

        “重组已经获批,我们还在等正式批文。接下来主要就是资产交割、审计和发行新股。”昨日,华侨城证券事务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9月12日,华侨城集团筹备已久的整体上市方案获得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有条件通过。

        此前的6月9日,华侨城公告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上市公司将以每股作价15.16元,总金额约73.68亿元, 向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定向增发约4.86亿股,用以收购后者所持有的12家公司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华侨城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48.26%上 升至56.36%,华侨城集团内的旅游、地产、酒店等业务将实现整体上市,从而履行其在华侨城A股改时所作出的承诺,集团的优质资源也将进一步向上市公司 倾斜。

        此次注入的12家公司包括三大块业务,其中以旅游地产类最为重要,注入公司包括华房公司、成都华侨城、上海海华侨城等,注入房地产业务权 益项目储备227万平方米,华侨城的地产权益项目储备也由此增加至510万平方米,达到原先的近1倍。此外,华侨城将新增两家五星级、一家四星级和18家 经济型酒店100%的权益,关联资产的注入使其“旅游+地产”的模式得以继续扩张。

        华侨城方面表示,集团将与旅游、地产业务相关的主营业务及资产整体注入公司,符合国资委推进央企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精神,也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减少大量的关联交易。

        不过,此次华侨城集团整体上市已非初始方案。2008年6月,华侨城曾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A股,募集资金数额不超过83亿元,用 于购买华侨城集团注入的13家公司全部股权,从而实现集团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但由于2008年资本市场形势变化,上述计划搁浅。

        “重组(获批)基本上是预期之内的事。1+1大于2,对于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来说,华侨城的重组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招商证券分析师林周 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林周勇透露,去年华侨城拟采用公开增发、老股东配售的形式,但程序没能走完。今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在政策这一块可以绕开 发审委,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重组完成。

新一轮战略布局加速

        在酝酿内部资产重组的同时,华侨城也悄然拉开了第二轮全国战略布局的序幕。

        据华侨城相关人士介绍,华侨城已初步完成第一轮全国战略布局,连锁主题公园“欢乐谷”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相继开业。公司 将积极寻求在国内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机会,为此集团已分别与云南、天津、武汉等地签署框架协议,接下来将加速进行第二轮战略布局。

        从近一段时间的动作来看,华侨城明显加快了在全国各地拿地的步调。今年5月底,天津华侨城项目签约;8月15日,西安华侨城项目签约;8 月18日,武汉华侨城项目签约;9月,云南华侨城也将破土动工。据粗略估算,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60亿元。上述项目的落实也在紧张进行中。9月15 日华侨城发布公告称,华侨城与华房公司投资6亿元成立武汉华侨城,共同开发武汉华侨城大型旅游综合项目。昨日,香港华侨城又宣布,与母公司旗下华房公司成 立公司西安华侨城,计划在西安从事旅游和物业开发业务。

        华侨城董事长刘平春透露,在未来5至10年,华侨城集团将在中国省会一级的城市发展同一系列的主题公园;而在另外一些二线城市,会因地制宜创建一些二线品牌,这也将是欢乐谷系列中的一种。

        林周勇认为,华侨城的很多项目都是由集团内部公司和上市公司共同投资,如成都华侨城、上海华侨城等,华房公司和华侨城都拥有股权,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从产业角度来看,重组以后,股权统一有助于公司后续项目的发展。

将继续复制“旅游+地产”模式

        从深圳的4.8平方公里荒滩起步,华侨城目前已拥有欢乐谷、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世界之窗等多个知名旅游品牌。1999年,华侨城 提出“旅游+地产”模式,将房地产、酒店融入华侨城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了从旅游主导产业向房地产业等关联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刘平春曾这样描述该模式:地产是模式里短期收益部分,资金投入很快可以回收;而另一半的公园可用以长期经营。同时地产获取的利润还可以用 于继续开发新公园。对上述发展模式,林周勇认为由于旅游回报周期较长,因此仅靠项目本身不能充分实现投资的价值。但如果以“旅游+地产”的模式通过旅游项 目带动周边地产升值,再通过地产开发来分享这种升值,就可加速整个项目的回收周期。

        前述华侨城人士还表示,华侨城通过大型旅游项目进入城市的特殊方式使拿地具有成本优势。据招商证券分析报告预计,武汉、天津、北京、上海 4个项目将增加土地储备超过250万平方米,与快速周转的开发类公司相比,公司高储备低周转模式在通胀预期下投资价值显得更加突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4

郑志雯、郑志谦获任新世界中国执董“富三代”加速接班?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12/20100112044203987.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深圳

        新世界中国(00917,HK)近日公告称,委任郑志雯及郑志谦为执行董事,即日生效。这是继香港第四大富豪郑裕彤的  “嫡子长孙”郑志刚及其弟郑志明之后,郑家再有“孙儿辈”入驻旗下主要上市公司董事会,郑氏“富三代”接班之势日趋明显。

        儿孙满堂的郑裕彤早就过了退休年龄。据报道,郑裕彤现年84岁,膝下有两子两女,并有10名孙儿。儿子郑家纯与郑家成早就进入了新世界集 团的董事会,其中长子郑家纯担任了新世界中国、新世界百货中国(00825,HK)和新创建集团  (00659,HK)三家上市公司主席,并为新世界发 展(00017,HK)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2007年,新世界百货中国在H股上市,当时28岁的郑志刚作为公司执行董事全程参与了路演和上市仪式,由此进入公众视野。目前,郑志刚还担任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和周大福珠宝董事的职务。

        郑志刚是一个  “忙碌的富三代”,2009年11月18日,结婚不到3日的他便赴北京推广其新事业――位于香港尖沙咀的体育用品购物馆 “K11”。“K11”是第一个由郑志刚完全掌舵的项目,总投资额30亿港元,在12月17日开业首日就有超过80%的入驻率。意气风发的郑志刚还表示, 将在5年~7年于内地开设7个“K11”,武汉和上海的“K11”将分别于2010年6月和2011年开业。

        郑志刚的妹妹郑志雯今年29岁,此前一直担任新世界酒店管理公司执行副主席。在涉足家族事业前,她曾在国际投行及全球私募基金从事房地产 投资工作。31岁的郑志谦是郑裕彤次子郑家成的儿子,同时为国际娱乐(08118,HK)的执行董事。在二人担任执董的同时,梁志坚、周桂昌有及郑裕彤的 女婿杜惠恺退为非执行董事。

        另据媒体报道,郑裕彤的长孙——郑志恒  (郑家成的长子)已被“内定”为周大福珠宝的继承人。郑家纯的次子郑志明则于去年7月出任新创建集团执行董事一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11

永旺加速在华扩张 购物中心“圈地运动”升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0/167980.html


各大零售商启动购地自建项目贯穿了过去一年,如今又一零售巨头加入进来。

3月8日,日本永旺株式会社(下称“永旺”)向本报记者证实,将加速在中国市场扩张。永旺表示,原定2010财年(截止到2010年2月28日)实现中国门店总数破百计划未能如期完成。

上月底,永旺美国子公司Talbots与BPW Acquisition的合并事宜完成。根据协定,永旺把子公司Talbots的所有股份出售给BPW Acquisition,退出美国市场。按照永旺的战略规划,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将会是战略重点。

在日本市场上玩转了购物中心的永旺,在中国将遭遇挑战。瑞典宜家、英国TESCO、法国家乐福、上海百联、大连万达等的零售巨头均在加紧“圈地”,推进购物中心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在有实力的大型零售商相继涉足商业地产购地自建,走购物中心化路线的背后,一场行业变局正在酝酿。

押宝中国市场

永旺的全球市场战略正在转移。

根据永旺的计划,每年将在中国新开1-3个购物中心,项目平均面积约10万平米,到2015财年,实现购物中心总数10—15个,预计总投资超过200亿日元的计划。

此前,永旺对中国市场的规划是,到2010年2月底,在中国的门店总数超过100家。不过,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部分合作方的延误”等原因,并未实现。永旺表示,中国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永旺看好该市场,尤其看好购物中心的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永旺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综合零售商,全球拥有182家企业。1997年,永旺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其综合百货超市品牌JUSCO相继登陆华南各地。2008年11月,永旺在中国的首家购物中心于北京开业。

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之下,永旺在美国和日本市场接连受挫。

2月25日,永旺美国子公司Talbots与BPW Acquisition的合并事宜尘埃落定,永旺将其所持子公司股份悉数出售给后者,退出美国市场。在日本本土市场上,永旺因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遭受了两年的亏损。截至2009财年第三季度,亏损达99.26亿日元。

唯独中国市场保持着每年营业额10%的增长。永旺表示,为了支持购物中心项目在中国市场上的开展,在北京购物中心项目启动的同时,永旺还注册成立了永旺梦乐城(中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永旺信用担保(中国)有限公司等,用于支撑集团业务的扩张。

目前,永旺的综合百货超市门店已经从华南延伸到华北、山东等地,门店数量超过30家;购物中心则相继进入了北京和天津市场。

“地主”的竞赛

把中国市场新一轮的战略定为购物中心路线,永旺实际是加入到零售巨头的“圈地运动”中。

目前,永旺在中国的两大购物中心分别位于北京和天津,位置都在城郊,永旺称之为“郊区型购物中心”。日本四分之三的郊区型购物中心都出自永旺之手,而且通常开业一年就能实现盈利。对于营业一年有余的北京购物中心,永旺只表示,该店的经营已经进入轨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造郊区型购物中心未必能为永旺的中国新战略护航。“这个市场的竞争已经起来了,永旺启动却慢了。”国内某商业地产资深人士表示,此前宜家就考察过某些城郊地址。

据了解,众多强势的零售品牌,如宜家、TESCO、新世界、王府井、上海百联、百盛等,都在进行着这一场被业界视为“圈地”的争夺商业物业活动。而国内一年建设的购物中心项目就超过了国外5-10年的总和。

“购 物中心是一种全新的高端业态,它的集成功能可以一站式地满足消费者。”西南证券零售百货业分析师李葳这样解读这股购物中心圈地竞赛。已经运作了多个购物中 心项目的重庆龙湖商业经营管理公司推广总监张骥介绍,传统超市百货业的盈利依靠三种方式:租金、联营扣点、自营。购物中心则是经营物业承租,这种模式更稳 定,毛利更高。

据永旺介绍,其购物中心内的品牌有40%左右为自营,由集团旗下各家品牌入驻,剩余的为招商出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2

供應鏈整合腳步加速 新奇美成軍 帶大八隻小金雞

2010-03-22  今周刊





奇美電與鴻海集團下的群創合併之 後重生,也改變了整個面板業的版圖劃分;而投資人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廠商會在新奇美正式成軍,以及友達奮力一搏的態勢下,獲益最大。

撰 文‧林宏文、賴筱凡

集合鴻海與奇美兩大集團的面板新巨人新奇美電子,於三月十八日正式成軍,不僅立即成為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尤其是背後有鴻 海全球四十萬名員工、營收超過二.五兆元的支撐,新奇美影響力沒人敢忽略。

對於嗅覺敏銳的投資人來說,除了已提早布局奇美電子與群創外,面 板產業最具爆發力的公司,莫過於周邊零組件業者。原奇美電一年零組件採購金額就已近二千億元,這塊大餅在與群創合併後,將再提高至三千多億元。未來這筆龐 大的訂單將會產生什麼變化?哪些公司又將是新奇美電成軍後,最具成長性、最有投資價值的小金雞?已是目前投資界最關心的議題。

兩強對決 受惠小金雞出列新奇美成立後,在驅動IC的採購上將率先產生微妙變化。根據產業界人士指出,聯詠可以成為最大受惠者,主因是聯詠仍享有技術領先的優勢,且 因晶圓產能不足,聯詠卻擁有聯電晶圓代工廠的充分支援;加上長期與新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有深入而穩固的關係,很可能成為新奇美電採購零組件的最大贏家。

此 外,在郭台銘與許文龍宣布合併案時, 友達與奇美電兩強對峙態勢形成,未來將要求供應商要﹁選邊站﹂:但聯詠卻成了兩強都很難拒絕的合作對象,至少兩年內都還看不到有任何廠商可以取代聯詠。

至 於奕力過去就是群創的中小尺寸主力供應商,未來由段行建領軍的新奇美電團隊,勢必繼續支持奕力。而且,除了鞏固中小尺寸產品外,奕力目前已朝向大尺寸面板 發展,在新奇美電規模擴大下,對於原本營收約四十億元的奕力,貢獻度最大。

至於第二大關鍵零組件,則非LED供應鏈莫屬,主因是LED背光 液晶電視(文後簡稱LED電視)及LED監視器成長迅速,新奇美電又在這兩大領域中居前兩名,對於LED的需求量相當大。

如果觀察原來奇美 電與群創在LED的供應鏈上,兩方的布局都才開始起步,因此未來很可能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併動作。

目前業界已傳出,啟耀與奇力光電很可能合 併,這個合併有如友達集團旗下已合併的凱鼎與隆達;至於原屬鴻海集團旗下的先進電,甚至也不排除與啟耀及奇力進行三合一。

奇 美電供應鏈績效將改善

目前啟耀的董事長與奇力的總經理,都由丁景隆出任,啟耀今年LED光條的出貨量將快速啟動,預計年底營收規模將與冷陰 極管(CCFL)一樣多,也讓啟耀今年營收有倍增的機會。至於奇力光電目前產能尚不大,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機台數將大幅提升三十台,成長 性也相當高。

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公司,一家是以偏光板為主的奇美材料,另一家則是以變頻驅動器(inverter) 為主的Ampower。

奇美材料是過去奇美電轉投資公司中,股本最大的一家,由廖錦祥擔任董事長。目前台灣偏光板產業正進行取代日商的過 程,包括友達集團的達信、奇美集團的奇美材料,從去年下半年起業績與獲利就明顯拉升,奇美材料更是已轉虧為盈。

從投資價位來看,奇美材料過 去因虧損而進行過減資,大股東的成本在四十元左右,與目前未上市價位還有約五成價差,顯然是值得注意的個股。

此外,原本就是鴻海與奇美電合 資成立的Ampower,初期兩方各出資四五%,算是所有小金雞中,兩大股東持股比率最高又最接近的公司。Ampower產品線與達方及力銘很接近,但過 去出貨量不如前兩大廠,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原本是群創在Cover Glass(表面強化玻璃)主要供應商的正達光電,也值得注意。在群創宣布要與奇美電結盟的一個月後,正達南科廠已積極籌畫,為的正是就近供應奇美電強化 玻璃,今年蘋果最受矚目的新產品iPad需要的強化玻璃,就是在這裡生產。

正達總經理江嘉斌表示,去年底後奇美電和群創已加緊整合腳步;像 正達南科廠能夠快速進入試產,奇美電提供廠房的協助就幫了大忙,甚至未來正達南科廠可望量產六代線所需的玻璃,都將進一步與奇美電合作。

根 據觀察奇美電的業界人士指出,過去奇美電的供應鏈績效較差,與奇美電家族眾多、利益擺不平有關;未來,群創帶進來的是講效率的專業團隊,對於這些零組件供 應鏈的績效會更加要求。

因此,在同時具備業績爆發力與績效提升的情況下,未來幾年,新奇美電旗下的八隻小金雞,都將是投資這股新面板勢力不 可忽視的口袋名單。

瞄準奇美電新生商機

——面板業受益最大的8隻小金雞公司產品線 股東組成(占股比率)聯詠(3034)驅動IC聯電(10%)奕力(3598)驅動IC 力晶(10%),群創(7%),華映(7%)啟耀光電(3610)CCFL,LED光條奇美電(27%)奇力光電*LED磊晶 奇美電(56%)先進電*LED封裝鴻海集團(近46%)奇美材料*偏光板奇美電(31%)Ampower*變頻驅動器(inverter) 奇美(45%)、鴻海(45%)正達(3149) 強化玻璃鴻海集團(42%)

*為未上上市櫃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77

“美汁源10分V”清爽上市 可口可乐中国加速扩展果汁饮料市场领先优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608/792121.shtml


2010年6月6日,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知名果汁品牌“美汁源”在上海宣布推出其全新清爽系列果汁饮料 “美汁源10分V”。“美汁源10分V”是由可口可乐公司位于上海的全球创新与技术中心历时一年独立研发,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度身定制的产品,预计将在 全国300多个城市同时展开铺货宣传。“美汁源10分V”的上市,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美汁源”品牌的产品线,更将巩固“美汁源”在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领先 优势。
全新的“美汁源10分V”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推出的首款以“清爽营养”为主要特色的果汁饮料。首次上市,“美汁源10分V”共推出奇 异果、柠檬和石榴三种清爽口味,同时,还在产品中添加了维生素D、维生素E、钙等10种营养元素,带给消费者“10分清爽10分营养”的奇妙清爽果汁感 受。
作为一家全方位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在保持并巩固含气饮料全球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近年来不断加大在不含气饮料市场的投入。2004年, “美汁源果粒橙”首度在中国市场推出,创新性地在果汁中加入了果肉成份,其丰富果粒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口感体验。自推出以来,产品销量每年实现双位数的增 长,最近三年,每年平均增长超过40%。从2008年开始,“美汁源果粒橙”成为中国果汁饮料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品牌。目前,中国市场成为“美汁源” 果汁饮料全球第二大市场,销量仅次于美国。在稳居中国果汁饮料市场头把交椅的基础上,可口可乐“美汁源”家族乘胜追击,发布全新果汁饮料系列“10分 V”,通过富含“丰富阳光果肉”的“美汁源”“果粒”系列和“10分清爽10分营养”的“美汁源10分V”系列的产品战略组合,完成其全方位果汁饮料布 局。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嘉景荣(AndresKiger)表示,““美汁源10分V”的上市,不仅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果汁饮料日 益增长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强了“美汁源”品牌在果汁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回顾“美汁源”家族成员的创举,“美汁源果粒橙”创新性地在果汁中添加果肉,“美 汁源果粒奶优”创新搭配优质乳品、椰果粒和果汁;“美汁源10分V”创新添加10种营养元素打造清爽果汁,创新精神是“美汁源”品牌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 泉。“美汁源”已经连续三年平均增长超过40%。今年发起的“趣‘喝’“美汁源”,一笑赢千金”提供的互动网络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庞大的消费群沟通,让 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和分享丰富果粒带来的乐趣。”
据了解,今年,可口可乐在广东三水新建的不含气饮料生产基地将在年底正式投产,生产包括新的水 果牛奶饮料“果粒奶优”在内的“美汁源”、“雀巢冰爽茶”,以及“原叶”茶等不含气饮料产品。三水生产基地第一期全部建成并顺利投产后年产能将达40万 吨,在今后的六年内,将共投放7条饮料无菌罐装线,成为可口可乐在国内最大的不含气饮料生产基地。此前,可口可乐中国已投资6亿元人民币在武汉启动其迄今 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生产设备全球最先进的不含气饮料生产基地。通过加速投资计划,扩充不含气饮料产品的种类和产能,可口可乐中国不含气饮料市场发展将进入 新的阶段。
目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2009年更因出色的表现捧得公司全球最高荣誉——伍德鲁夫杯,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系 统表现最优异的运营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6

五矿地产加速整合 央企巨头另辟蹊径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4/xNMDAwMDE4MzUxNQ.html


三年两遇宏观调控,却是中国五矿集团旗下房地产业务的意外发展期。

“这三年来,五矿无论顺境逆境,采取稳健扩张 的策略,不参与土地市场的血拼,不当地王,化危为机。”五矿置业总经理田景崎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如是表示。

五矿集团正加速集团 内部房地产业务的整合。五矿置业、五矿建设、湖南二十三冶建设集团、五矿营口产业园将统一整合到五矿地产平台下,高效进行资源配置,形成合力,保障持续稳 健发展。

五矿地产的目标是,2015年成为中国具备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主打并购和股权合作

2007 年,五矿集团成为最后一批被确立为主业为房地产开发的央企。正当五矿集团准备在地产领域“大干一场”时,随即到来的却是金融风暴。彼时,五矿集团总裁周中 枢力主推进“确定主业,资本运作,内部整合”战略,集团房地产业务迅速增长,项目总数超过20个,总建筑面积近800万平方米。

最低迷的时 期,五矿置业在天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的五矿大厦动工,现在该项目销售率已远超预期,项目投资的本息已全部收回。“运气较好但要居安思危别‘得瑟’。市 场低迷时要关注成本和把握进度,转好时要保证效益,同时强调资金的流动性为可能的再调整做准备。”田景崎说。

众多央企疯狂拿地时,五矿集团 另辟蹊径。集团旗下仅有几块土地是几年前通过土地公开招拍挂市场上拿到的,土地均价较低,其他的土地都是通过股权收购或者合作的方式获得。“央企的身份不 同,更应该关注民生,关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承担社会责任。”田景崎说。

“如果去公开招拍挂市场上以高楼面地价竞争,势必造成‘水涨船 高’,加上各类税费,经营和管理费用和财务成本,房价下得来吗?”田景崎反问,“况且,按照内部的投资核算和前段时期的溢价率,我们举不了几轮牌就要退 出。”但是通过股权并购和股权合作等方式拿到的土地成本相对低,开发进度快,工程质量相对高,分散了投资压力,还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规范项目运作。

通 过股权并购的方式拿地,五矿地产还能获得优惠贷款支持。五矿置业现已申请并到位了十几亿元并购贷款。五矿置业和中新地产此前在天津北辰区项目展开合作,而 10个月前,五矿收购了该项目60%股权,饱受资金断裂传言困扰的中新地产正处于停牌中。田景崎坦言,收购该项目股权有利于五矿置业化解风险,保障了自身 权益和项目顺利开发建设,并获得了价低地优的土地资源。近期,五矿置业并购了沈阳一家房地产公司,还和天津正信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控 股了其下属项目公司。据悉今明两年五矿地产还会通过此方式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海南,东北陆续开发新项目。

除了战略扩张外,五矿有意 退出一些项目。近期五矿地产正以近3.5亿元挂牌出售一块土地。这是五矿地产位于湖南长沙的项目公司。“这是完全正常的一笔商务操作,与非房地产主业央企 退出没有关系”,田景崎解释说。

内部整合路径日渐清晰

目前,五矿集团加快转型,地产建设是六大 业务中心之一。五矿集团领导一直对房地产业务板块寄予较高的希望,要求“十二五规划”末,地产业务的利润贡献要争取进入六大业务中心的前列。而此前,五矿 旗下四个地产子公司分而治之,单独考核,业绩统计排名靠后。

五矿营口产业园业务集中在东北五点一线,湖南二十三冶主要在西南区域开发。而五 矿置业战略重点主要在环渤海区域和部分直辖市,五矿建设的业务版图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四家子公司之间业务范围划分明确,避免竞争,但也较少协作开 发,资源配置与统一运作也没真正到位。

四家公司中,五矿建设是五矿集团公司的附属公司及房地产业务的唯一上市公司。五矿建设旗下房地产开发 项目可用于开发的总建筑面积为160万平方米。而专业建筑以上海和香港为基地,延伸至内地多个省市,正在逐步发挥融资平台作用。

目前地产中 心的整合正在过渡期中,完成后会建立实体公司。谈及五矿地产的不足,田景崎坦诚表示,和业内标杆企业横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要加强融资能力和与资本 市场的对接,逐渐摆脱项目公司对股东贷款的依赖;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薪酬激励参照市场水准;同时须提高项目管理和运作水平,应完善业务管控流程,严 控各类风险。五矿地产内部正在制定房地产业务管控体系的标准化流程。“届时四股力量能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做大做强做精五矿地产。”田景崎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7

汽车金融加速跑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007/t3081157.htm


 多方涌入市场跑马圈地,汽车金融业正在经历边发展边洗牌的调整,银行资本的入侵更为市场格局带来几分悬念。不过,在追求规模实现盈利之余,风险控 制环节的表现将决定谁是最终胜出者。

  车市火爆,在中国低调蛰伏多年的汽车金融又成吸金之地,开始发力。
2010年6月21日,比亚迪公告称,将出资4亿元与法国兴业银 行旗下子公司CGL共同在深圳设立合资汽车金融公司,为国内消费者买车等业务提供融资,CGL注资1亿元。车企与银行联姻的模式之外,银银联手闯入汽车金 融业对市场的震动更大。2010年4月底,中信银行宣布将与外资银行BBVA(西班牙对外银行)下属子公司COR-FISA合资10亿元设立中信汽车金融 公司。
多方资本入场圈地,不仅暗示中国汽车金融业奶酪的诱人程度,也给这个稍显沉闷的行业带来新的驱动力,资本侵入意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却也给行业版图的变动带来想象空间。


  诱人奶酪,中国制造
  2009年,中国从金融危机的泥淖中率先反弹。中国车市受购置税减免、新旧 车置换、汽车下乡优惠政策等多重利好刺激,走出了超乎世人想象的高涨行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达1360万辆,一举超越美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 车市场。车市繁荣,意味着从供应商、经销商到个人消费者,整条发酵膨胀的产业链都存在着巨额的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国内车市的消费模式正悄然 与国际接轨。当前全球汽车70%通过融资贷款销售,欧美国家贷款购车的比例更高,美国就超过80%。相比之下,中国贷款购车者的比例只有约10%,即使与 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相比,这个比例也低得出奇,俄罗斯大约为40-50%,印度和巴西则在70%左右。
中外消费文化迥异是造成比例悬殊的重 要原因,在中国,更多买家习惯一次性付清。不过,信贷文化深入脑髓的“80后”、“90后”正逐渐成为购车一族,并将主宰今后10-20年的车市风格,他 们可不会像父辈那样,挣够了全车款才拎着钱袋子去提车,在这代新新人类脑中,“早买早享受”的观念恐怕更为流行。
即将接棒的消费者风格转变无 疑会推动未来车市消费模式的切换,政策支持则进一步推波助澜。在2009年3月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加快发 展消费信贷、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在困扰汽车金融公司多年的融资成本一事上,央行、银监会、保监会也在 2009年年底联合发文,表示将会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金融公司发债,进行直接融资。
车市火红,车贷族逐渐掌握话语权,政策基本面的扶持,三者 叠加意味着中国汽车信贷消费将成大势所趋。在贷款购车比例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拢的过程中,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增长空间巨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数 据,到2025年,这一市场将有5250亿元的容量。中金公司的预测更为激进,其研究报告指出,贷款购车需求有望在未来3-5年快速提升,2016年汽车 信贷规模就将达到约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

  盈利空间打开,格局待变
  中国早期的汽车金融公司多 以外商独资企业挑大梁,唱的是一出闷声不响的“独角戏”,自通用汽车于2004年首开先河在华创立汽车金融公司以来,大众、丰田、福特、标致雪铁龙等国际 巨头都早已排兵布阵,希冀占领中国汽车金融业起步之时的先发契机。
不过,在2009年之前,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虽时有新闻,却并无猛料,市场 发展波澜不惊。常常高呼“汽车金融的春天就要来了”,却一直处于漫长的冬眠季。究其原因,还是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的盈利一直未达预期。
通用汽 车金融公司的负责人曾坦言,进入中国市场,是希望帮助拓展销售,开始三年不追求盈利。不过对于早一步的汽车金融公司,三年期限早过,如今对盈利一事,各大 巨头依然言语不详。业内资深人士亦透露,目前业内仅有两三家汽车金融公司实现盈利。从中银保险退出一事便可略察端倪,早在2006年,中国银行就曾通过旗 下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曲线进入东风雪铁龙标致汽车金融公司,出资2.5亿元,持有50%股权,但是这段合作以2009年中银保险以3.25亿元出售全部股 权告终,折算下来,资本年收益率不到10%。
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在中国受到诸多限制,许多业务无法展开,尤其是利润较厚的车险、汽车租赁等业 务,而在车贷市场,一方面受限于中国不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及不成熟的信贷消费文化,另一方面,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
对此,中信证 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春波表示:“金融管制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在金融债放行之前,汽车金融公司仅能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占用母公司资金,不能利用杠 杆融资,从而抬高了资金成本,高于银行车贷的利率难以有效吸引消费者。车企卖车是为了赚钱,为了让消费者买车,在汽车金融这块业务上还需要贴钱,从而影响 提供汽车金融业务的积极性。现在允许有条件的公司发债,对行业发展是一大利好,未来,如金融管制进一步放宽,这一部分业务有望通过资产打包上市融资,低成 本资金将会刺激汽车金融业务更快发展。”
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率能保持在30%左右,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对大众的利润贡献在2004年曾 高达40%,随后虽逐渐下滑,但也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图1)。这也是相关部门积极倡导汽车企业组建金融公司的同时,众多金融机构急吼吼进场圈地的原 动力(附表)。



  
“中国-汽车-消费金融”的组合本就是块听起来就够美味的奶酪,再加上汽车金融公司的 融资渠道有了明显改善,这次的“春天”不再是“狼来了”式的空喊。而随着盈利盒子的开启,本土车企、本土银行甚至外资银行的加入让这个战场开始变得热闹起 来。参与游戏的玩家变多,已有的沉闷格局新生在即。


  银行新势力
  汽车金融公司设立热潮中,此前被禁止直接单独进入汽车金融业的银行,似乎也在混业经 营方面撕开了一条口子。而银行资本的进驻,无疑最为引人注目。与车企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意在促进自家品牌销量相比,银行的侵入指向更为直接明确—利润回报, 拓展新的盈利点。如果中信银行与西班牙对外银行合资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得以最终获批,那么可以确定监管信号灯由红转绿。
在时下三种车贷方案 中,银行车贷、信用卡分期付款、汽车金融公司各有优劣。银行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是预谋兼收三者优势。银行车贷利率最低,但是手续费时费力,审核通过率低。 在经过2004年大面积坏账的冲击之后,商业银行对直接发放车贷普遍持谨慎态度。信用卡分期付款可以借助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银行承担风险相对较低,申请较 为便捷,但是受透支额度影响,提供选择的范围不大。
汽车金融公司则具备了某些令消费者心动的特性。以丰田汽车金融(中国)公司为例,承诺两个 工作日内发放贷款、无手续费、无担保、低首付、弹性还贷等。不过,汽车金融公司的软肋在于利率较高,丰田车贷利率叠在9%左右,而目前银行车贷利率三年期 约为5.4%、3-5年期则为5.49%。对于数额较高的高端车型而言,尽管车贷可以避免一次性大额付现影响现金流,但是不菲的利息支出还是将影响人们购 车时选择车贷的意愿。
银行直接设立汽车金融公司,一方面可以借助资金优势,提供较低利率车贷,同时不受品牌限制,可与多家车企及经销商展开合 作,从而吸引消费者扩大规模实现盈利;另一方面,借助银行自身的征信系统,也比车企单独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品质和诚信度,消费者的过 往记录可以作为是否发放汽车消费贷款的依据。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目前已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的两家本土车企,奇瑞和比亚迪,均引入了银行作为股东,奇瑞牵手同 处安徽的徽商银行,而比亚迪则牵手外资行法国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的战略则更加凸显银行资本进军汽车金融这一领域的野心。在资金安排上,注册资 本金为10亿元,中信银行出资6.5亿元成为大股东,而且其合作方BBVA同样也是银行,而非传统模式中的车企。BBVA之所以得到中信银行的青睐,一方 面在于BBVA本身就是持有中信银行15%股权的股东,另一方面BBVA作为汽车金融业务上的熟练级玩家,在成熟的西班牙市场,BBVA汽车金融业务拥有 14.8%的市场份额,而在新兴的墨西哥市场,其份额高达35%。BBVA在这些市场上的成功运作经验、风险管理能力正好可以弥补中信银行的短板。中信银 行目前采用的是更贴近车企类汽车金融公司的准事业部模式运作,以汽车经销商作为销售主渠道,通过逐步在各地设立区域分中心进行业务扩展,希望最终实现业务 规模化发展以实现盈利能力。
李春波认为,在这个急速扩张的市场中,无论是车企还是银行,入场即意味着好收益。车企更熟悉自己的经销商系统,而 银行对终端消费者的情况更加了解,并无谁占优势一说。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增长,当汽车价格与普通人年收入的比例降到一定区间时,两者发展都将值得期待。

  规模与风控的跷跷板
  汽车金融业务想要实现盈利,规 模是基础。数据显示,汽车金融公司做到50亿元以上,通常才能实现盈利。不过,随着车贷市场升温,多方进场圈地,竞争也趋于激烈,在优惠条款上拼力时,难 免会出现将车贷发放给无还款能力消费者的放水行为。在追求规模之余,风险控制环节同样值得关注。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早期经历当可为鉴。当房贷成 为大多数人购房的第一选择时,车贷却倍受冷落。2004年前后,国内购车贷款比例也曾达到30%左右,不过这不是消费信贷文化水到渠成的结果,而是伴随着 松散风控管理下的银行车贷坏账,不少银行的车贷坏账率一度高达30-50%(图2)。为了车险而进入车贷担保领域的保险公司同样出现了巨亏,且与银行间多 有法律纠葛。随着保险公司的退场,银行车贷市场趋于萎缩。



此后进入中国汽车金融业的外资公司,步伐就相当谨慎。不追求盈利,更重要的是保证贷款质 量。事实上,这些具备良好风险管理经验的公司的确有效控制了风险,2007年底的数据显示,它们的不良率仅在0.76%左右,不过这也限制了发展速度和盈 利能力。以目前在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为例,市场渗透率不过11%,远逊于“每三辆车就有一辆是通过通用金融卖出去”的总部水平。
不过,国内银行等新势力独立踏入汽车金融时,仍需要借鉴这些外资公司的成熟做法,先行建立类似的风险管理系统,以实现健康盈利。上汽通用金融日前发布的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8月中旬,其在中国市场已经为超过22.5万名消费者提供了汽车消费贷款服务,零售信贷总额突破100亿元。上汽通用在风险 控制上突出了售后外勤人员的作用,对经销商,外勤人员会不定期实地清点经销库存与账表,核对其账目数据是否准确;对零售客户,则会安排实地走访。大众汽车 金融公司也结合中国现状创建了一套比较成型的风控管理办法和流程,如考察客户收入情况、酌情家访、提前发现违约行为并及时催缴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91

李焜耀 加速西進 友達中科停工

2010-8-12 TNM




上週一(8月2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決,中科三期、四期暫停執行開發,使得友達在中科三期的八點五代廠半途喊卡,這讓原要投資中科高達6千億元的友達董事長李焜耀火大,出面痛批台灣到底有幾個政府?

本刊調查,友達申請半年之久的登陸案遲未過關,上月通知供應商暫緩蓋廠,未料受中科案衝擊,反而推動友達登陸案加速進行,為減低中科停工衝擊,李焜耀取得登陸執照後,將加速友達昆山廠進度,避免奇美電等對手趁機反撲。

台灣實在太離譜,到底有幾個政府?」友達在中科三期的投資約二千億元,因高等行政法院的一紙停止開發裁決,打亂後續的擴產布局,甚至延誤進軍大陸時程,這讓李焜耀不滿地透過媒體抱怨。

密集開會 急謀對策

李 焜耀發火其來有自,因為光后里七星工廠,友達就先砸下七百多億元蓋廠,現在卻硬生生喊卡,「KY(李焜耀)等於是洗頭洗了一半,政府卻說不洗了,你說他能 不氣嗎?」李焜耀的老臣說,「相對一些大企業,沒什麼實際投資,只是喊幾個愛台投資口號,最近因被罵個幾句,就說要暫緩投資,KY十年來在台灣投資幾千億 元,從沒想過要出走,卻遭到如此待遇,你說他會不會寒心?」

李焜耀大聲砲轟政府,讓友達這麼大的投資案搖擺不定,但另一方面,他也開始評估,一旦中科三期停工,對友達來說,下一步該怎麼辦?上週六,本刊致電李焜耀,「現在的時機很尷尬,說什麼都不好,一切都等下週再說。」他無奈表示。

本刊調查,上週李焜耀花不少時間與友達內部開會,全面因應可能的變化,「KY看遍每則與中科停工相關的新聞與評論,並且把這些報導轉寄給主管們,要大家掌握狀況,並做最壞的準備。」集團主管私下透露。

通知廠商 暫停裝機

李焜耀除了親自打電話給經濟部長施顏祥表達不滿之外,內部也緊急通知所有供應商,暫停所有設備裝機作業。「光把設備搬入廠房就要花幾百萬元,一旦被迫停工,還要把設備搬出,又要花一筆錢,還不如暫停等政府的決定。」知情人士說。

中科三、四期停工,不僅友達受影響,面板設備廠也受牽累。友達原訂今年底量產,所以設備廠第二季已開始備貨交貨,金額從百萬元到上億元都有,現突然喊停,讓廠商憂心忡忡。

一 位設備廠商指出,設備與原料不同,不僅需一段製造調整期,而且有許多客製化部分,要是暫停出貨,很難轉售給其他廠商使用,所以友達中科要是停工的話,損失 金額絕對不小。但供應商們也透露,他們已獲友達承諾:「要是今年台灣出貨有問題,明年在中國補回來。」顯示友達對登陸勢在必行。

登陸投資 可望放行

事實上,種種跡象顯示,友達可能因中科爭議因禍得福,被政府卡了半年之久的面板登陸案態勢丕變,露出放行曙光。「中科案,友達百分之百是受害者,現在KY簡直被政府掐著脖子,有苦難言。」業界人士觀察。

友達因中科停工,搏得外界同情眼光,主管機關也確定法院裁定是「外生變數、不應歸咎友達」後,推動友達登陸案加速審查,並順勢與中科三、四期環評風暴脫鉤。

日前經濟部表態,將召開關鍵技術小組審議,投審會也接力審查,預料八月底之前,就可放行友達登陸投資。「對KY來說,登陸設廠的重要性,比中科三期更為重要。」知情人士說。

敵手搶進 中國布樁

本刊調查,半年前,友達就大舉調動龍潭廠數百人的先遣部隊進駐昆山,上游供應商也都跟著過去,但馬政府遲遲不放行,讓李焜耀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多次跟朋友抱怨:「中科環評搞不定,大不了我不蓋,現在登陸也不放行,到底在搞什麼?」

從二月申請以來,經濟部連續二次要友達補件,讓李焜耀深感無力,六月下旬,友達通知供應商暫停登陸。「大家準備半年,友達卻遲遲沒半點建廠的消息,只好把人力先撤回台灣。」友達的設備供應商說。

就 在李焜耀息兵等待執照的空檔,最近都待在大陸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卻積極在中國布樁,先後走訪大陸家電廠替奇美電爭取結盟,並打算在成都投資設立面板廠。 加上韓國三星也積極向中國官方示好,除了把DRAM、面板一塊申請登陸之外,更打算轉移面板技術給大陸廠商,就是要搶在友達之前登陸。

帶領團隊 拜會吳揆

面 對敵營步步逼近,為不給競爭對手追上的機會,李焜耀七月親自帶著友達團隊,前往拜會行政院長吳敦義,強調登陸案攸關面板產業的競爭力,需要政府大力幫忙。 「台商需要大陸這塊市場與生產基地,未來才能與競爭對手站在同一個起跑點競爭。對於國家來說,這也是個重要的關鍵,台灣不可以自外於這樣的趨勢,不然很容 易讓國家競爭力受損。」李焜耀說。但是他也強調,友達絕對會「照規矩來」,不會做偷跑或是做違法的事情。

七月下旬,吳敦義前往中科友達參訪,李焜耀當場承諾加碼四千億元,將在中科四期興建二座十一代面板廠與二座太陽能廠,等於是下猛藥催生,幫友達登陸案背書。「相信政府有智慧可以解決,我們對政府有信心。」上月底友達法說會時,執行長陳來助公開表示。

環評爭議 恩師支持

沒想到,登陸案尚未過關,中科三期、四期又被法院判決要停止執行開發,讓李焜耀傻眼。況且中科環評爭議,友達該做的都做了,「環保團體要的健康評估報告、水質監測資料,我們都給了,但他們就是不相信。」曾多次與環保人士溝通的李焜耀感嘆地說。

李焜耀的恩師、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日前接受本刊訪問時,也表示支持的立場:「環保與經濟利益衝突時,政府應該要看長,不看短,要看大,而不只是看一個人,或者少數人的意見,一定要從大環境的眼光來看,到底二者之間,誰對社會的貢獻比較大。」

施振榮說:「相信友達、台塑這些永續經營的企業,都不會做對社會有害的事情。」

停工事件 看法分歧

況 且,友達停工對台灣的招商環境來說,簡直就是個夢魘。「馬政府好不容易跟對岸簽ECFA,想大舉招商,現在受到中科停工衝擊,不但沒辦法繼續打出全球招商 的振興經濟牌,更可能衝擊到年底的五都選舉。」業者觀察,為了不讓政府的威信受損,他們相信中科案一定會用政治力解決。

另一方面,受到歐、 美景氣趨緩,加上中國打壓房地產政策影響市場買氣的衝擊下,面板業下半年可能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友達原本預定年底前試產的中科三期,就算因停工而進度延 後,反而能夠喘口氣。「市場原本下半年面板供過於求,友達中科一旦停工,對於面板供需可能出現逆轉,可能讓面板價格因此反轉,對友達不一定是壞事。」外資 法人分析。

李焜耀小檔案

現職: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

生日:1952年9月10日

經歷:1976年任職宏碁、1991年任明基電腦(宏碁子公司,現為明基電通)總經理、2001年設立友達

學歷:台大電機系畢業、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企管碩士

家庭:妻藍瑞雲、育有2女

友達中科三期廠 波折多

時間╱事件

◎2005.3

˙中科園區第三期基地決定設在后里的七星、后里農場及國軍閒置營區等公有土地,友達表達進駐意願。

◎2005.8.17

˙行政院召開重大投資案檢討會議,國防部立場強硬,不願遷移后里營區,友達中科三期設廠計畫面臨停擺。

◎2005.11.16

˙經建會決定不將國防部營區土地列入首期開發,以配合友達光電動工建廠時程。

◎2006.2.27

˙環保署有條件通過中科三期環評審查。

◎2006.3

˙友達在中科三期的投資案遭環評委員質疑。

◎2006.4.14

˙友達環評再度被打回票。

◎2006.4.25

˙友達環評3度被退件。

◎2006.6.30

˙環保署有條件通過友達中科三期環評案。

◎2008.1.31

˙環保團體控告環保署審查違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中科三期環評無效;環保署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上訴,並任由中科三期繼續動工。

◎2010.1.21

˙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環保署上訴,全案定讞。

◎2010.7.30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中科三、四期暫緩執行開發。

◎2010.8.3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再裁定,中科三期停止開發行為,包括施工中的友達光電都必須停工。

◎2010.8.9

˙環保署和國科會針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裁定案提出抗告。

面板大廠 逐鹿中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00

世茂武汉重金购地加速布局二线城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7/1556344.shtml

每经记者 刘晓杰 发自武汉
自去年5月完成资产重组后,世茂股份正逐步明确自身定位,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商业地产领域。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沪籍商业地产先锋也开始集中发力内地,火速加入对二线城市土地资源的争夺战。
世茂逾5亿武汉购地
昨日 (8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从武汉土地交易中心了解到,位于武汉远郊蔡甸区内的3块总用地面积约1284亩的国有建设用地,经过多轮竞拍,最终被世茂股份旗下的武汉世贸嘉年华置业有限公司拿下,成交总价为5.68亿元。
记者在发布的公告上看到,这次被挂牌的地块位于交通不便的武汉西郊蔡甸区竹圻、天星、溪水村,总占地面积85.6万平方米。而规划土地用途中表明有两块是用于商业服务,另一块则是用于“绿地”。
对此,武汉浦江建筑首席地产分析师张胜就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据我所知,这些地块应该是很早就已经规划好了,这次估计是完成程序而已。”
加速二线城市的扩张
“这种通过前期修建游乐项目的名义来获取大量廉价土地,进而做住宅和商业地产的开发,在沿海经济成熟地区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武汉地产人士张胜 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他还介绍称,武汉在这个方面一直还没有成功的案例。不过,按照武汉现在的发展速度,“很快就会和沿海地区一样,出现大批这类小 公园、大地产的开发项目,这个是大势所趋。”
世茂股份首席财务官陈汝侠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言:“最近几年全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很多城市对零售业的需求变得很旺盛。我们觉得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会有很好的机会,我们已经提前进入这些城市,因为先行者得天下。”
据悉,世茂股份已在十多个二线城市,包括杭州、厦门、济南、武汉、绍兴、苏州、徐州、常州、昆山、常熟、嘉兴等开发有20多个项目,土地储备规划总面积超过800万平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