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亂侃水行業:來自一個做了20年水行業的專業人士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39&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30 08:50 編輯

亂侃水行業:來自一個做了20年水行業的專業人士
作者 格隆匯:花開在眼前

首先申明:我這篇文章沒有投研文章的逼格,完全亂扯,沒有結構性。你能看懂,收獲一定不會小。看不懂,扔在一邊,輕點拍磚。

最近水行業很熱,也有不少寫這方面的文章,不過在我這個業內人士看來,不少文章沒有真正弄懂這個行業。格隆邀我從純實業角度談談對水的認識,我硬著頭皮上吧。

說說我們這個皮包公司(家族企業)的業務:水、鐵路建設(幾乎百度不到我們公司,不喜歡露頭)。最近打算上能源(家族族長的畢生夢想)。自己出國讀書,在金融混了幾年,回家幹實體。幾個哥們都說我具備金融經驗和實體經驗,混不下去繼續幹金融應該沒問題。但是我曾經幾次找HR,人家說我經歷太雜(我曾經想不靠家里,自己打拼的)。

水,我們家族做了大概20年了。首先定性,水是utility行業,所以要了解市政工程行業的本質。市政工程是大投資,長期穩定回報行業(前提是沒人賴賬,收得起錢來,具體細分是不賴帳或者有支付能力),還有就是運行成本。增長性一般(因為中國的城市、社會和經濟階段具備了比較好的增長性,但是這個增長性的現金含量堪憂,我下面會一直強調現金含量),但是是比較優質的防禦性資產。往往在股市不好時,因為避險資金需求,股價會上漲。容易進行債券融資,股本融資較難,可以作為較好的擔保物。

水這個行業,三種人:整體運行方(BOT)、建設方(BT或招投標)、設備或技術提供方(BT、招投標或者中國特色銷售)。算上業主一般是政府(我朝特色)。商業關系就是在這四種機構之間展開。我們就不扯建設分包的那些包工頭了。

為什麽我們只做水?
我們只做必需品。老大經常說,有沒有一種東西,窮人必需的,而且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需要這種東西,我每天賺每個中國人一分錢就夠了。水絕對是選擇之一了。你再厲害,你得喝水。就像中融信托最喜歡這樣說房地產,這是剛性需求。
廢物無外乎氣體、固體、液體。固體我們是從來不做的,資金、政府關系等門檻太高,就像我們從來不做房地產、金融、煤炭一樣(房地產和金融是高大上的行業,我們這種沒有資源的山里農民做不動,煤炭是土豪特有,我們是窮人,也做不動)。

固體的處理三種
焚燒(美其名曰焚燒發電,其實焚燒發電,其實是煤油發電。就像黑心餐館賣可樂,到底是冰塊還是可樂),我不算社會環保了,運行成本虧死。用微博上流行的話,負分。華新水泥開始上固體廢物拌在石灰過程里弄制水泥。而華新水泥是我們家族企業高鐵工程的供應商,所以贊一個(僅從社會效益角度,經濟效益,沒看見財報,不發表評論)。

另外固體廢物我要說說粉煤灰,粉煤灰是我們水工程和高鐵工程一定要用的東西。粉煤灰就是電廠燃燒的廢物。最初這個東西大家不覺得好。後來歐美(好像每次潮流都是歐美)的專家發現秘魯的水泥質量好,發現水泥原料是火山灰。後來發現,電廠的粉煤灰不就是這個東西嗎?於是出了國標。工程標準越高,混凝土要求越高,粉煤灰用量越大。粉煤灰具體什麽東西,性能,自己去百度。例如高鐵隧道和橋梁的用量和粉煤灰質量大於普通高鐵。還有就是水電站。我們公司馬上建設一段鐵路,我暈死,附近沒有火電廠。至於粉煤灰制環保磚(美其名曰固體廢物回收利用制造環保建築材料,洗洗睡了吧)。

我以前做金融喜歡說殼公司。回家後有次匯報,老大說,殼你***,說找來的公司的就行了。我發現你們這些年輕人錢賺不到,還喜歡說一些流行詞語。

填埋,中國最流行的辦法。造成巨大地下水汙染。初級階段,存在即合理,不評論。

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的第一步是垃圾分類。實際上,回收利用取決於國民素質。所以,搜秀麗日母初級階段,懂的。沒有了分類,後面的處理成本巨大。負分。舉個極端的例子,為什麽回收利用很重要。國內有家上市公司,專門做電子產品垃圾回收貴金屬的(我買過這家公司股票,目前不持有)。因為專門的電子產品垃圾已經成型,所以他處理成本就下來。但是金屬價格下跌。他再怎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藝降低成本,但是金屬價格就擺在那里。股票的故事是增長、債券的故事是穩定。

所以我們不做固廢。所以誰要是扯固體廢物賺錢,呵呵。

有人可能覺得我的觀點偏激,正是因為偏激,我公司走到了現在。寧願不賺錢,也不能踩空,必須百發百中。

氣體。氣體處理技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無外乎,抽取尾氣成分分析,出技術和裝置。無外乎運行成本問題。我們最近上的能源項目和氣體廢物有關。舉個例子,你們就知道氣體廢物了。我們這個項目需大量二氧化碳,但是附近沒有工廠(工業尾氣)。但是有水泥廠,化肥廠和酒廠(多看書,做金融的轉行幹工程師了。我感覺我在第一家第二家金融機構工作培養了我接觸任何一個行業上手很快的本事)。開始我想直接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一看英國一個公司一噸400鎊,而且國內沒有可行技術。開始想不上這套裝置,直接從專門賣二氧化碳的企業買,減少我的前期固定成本,但是核算,發現利潤不夠高,影響我的折舊(固定成本回收),運行成本高的東西,我天生不喜歡。為了降低成本,其次我不喜歡受制於人,決定找酒廠合作回收二氧化碳。詢價,找設計院出裝置方案。找酒廠,談合作。

如果沒有我下遊需求(二氧化碳),酒廠的二氧化碳就排掉,設計院就不會有這單生意。本來我打算上剛剛滿足我需求的二氧化碳回收規模。哈哈,旁邊有個啤酒廠二氧化碳不夠用,我打算去具體看看,多的二氧化碳賣給他們。但是我需要考慮這個酒廠能不能長期活下去。酒廠是賣酒的。如果酒賣不好,產量就不行,我的二氧化碳就有問題,二氧化碳供應會影響我的能源生產。同理,化工廠要經營穩定,尾氣才多。但是看看國內的化工廠經營情況,你懂的。另外呢,有的裝置前期成本大,根本沒有經濟效益。(很多國企立項和半夜炒股節目很喜歡說這套裝置可以回收什麽東西,可以多少產量,可以提高多少EPS)。Btw,可以考慮從做空角度看煤制天然氣公司的。

半夜11點那種炒股節目很喜歡拿國家政策來扯,然後利好。感覺有點只要998,只要998,趕緊拿起你手中電話撥打訂購吧。
蛋糕大,不一定你就吃得到;蛋糕大,不一定就甜;蛋糕大,不一定你就可以獨吞。(我們公司喜歡搞獨吞,不能獨吞的項目,我們不做)。

好了,扯完,說水。
再把水里面一個天坑分支去掉,管道。管道投資巨大,目前國內大部分管道是50年代的規劃,如果要更新意味要把城市掀起來。關鍵是商業模式沒有,誰付出,怎麽回報?

開始說水務。
先舉個例子,水有多賺錢和重要。大家知道其實每一集007都是影射當時的情況。世界銀行投資了玻利維亞一個大城市的水廠,總承包是美國公司(好像和切尼有關,這個玩法和中國一樣),後來漲水價,後來市民不幹了,動槍動炮了。是不是發現007《量子危機》就是講玻利維亞的水。《皇家賭場》是影射911後的恐怖組織金融。

法國有家公司投資了東北一個城市自來水工程(BOT),漲水價,後來中央發改委直接幹涉,高價買回了這份BOT合同。BOT合同估值,這里不具體說,現金流折現法。水是戰略資產。東北前幾天那個最美政協委員不也去私有化一個自來水廠嗎?還漲價。我哥們最近一筆東北並購也是掛掉。

如果你們調查,中國大部分水資源都被法國公司圈完了,而且是好城市的水資源。水資源對著老百姓,老百姓就是羊群。天天免費剪羊毛,那叫一個爽。

汙水處理的玩法是,投資---建設---收治汙費

自來水的玩法是投資—建設—收水費

水費相對治汙費好收,老百姓的錢一般都好收。

以汙水項目為例。如果是運行類項目,政府會提出處理能力要求和排放指標,你提出方案。雙方主要圍繞建設成本,以及因為建設成本導致的運行周期和每噸處理價錢討價還價。運行方可以自行選擇技術和設備。運行類合同利潤比較高,但是回款問題大。

如果是建設類項目,一般是業主委托設計院出方案,建設方按照圖紙施工。要賣設備,需要和業主、設計院關系好,但是用不用你的設備還是總承包說了算。除非業主給總承包壓力,必須使用哪家公司的設備。這種項目是總承包說了算。

所以一些有實力的設備方和技術方都是往總承包和運行方向走。我等下會舉例這種轉型。

某省最好的一體化水回收利用工程(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就是我們做的,政府還欠了我們幾千萬呢。後來政府說,要不然你們再投資個水廠,算上前面欠你們的,給你們BOT算了。但是一看政府財政,哎。還不算契約精神了(強調一下,中國特色契約精神)。

理想的utility項目可以認為是個前期投資回報大,後期就是穩定取款機了,李超人不就狂買歐洲的utility資產嗎?utility資產是防禦性資產,看來李超人和我們看法一樣,冬天馬上來了。But(我說話最喜歡說但是了),收得起錢來。很多時候政府會賴賬(死掉的企業很多)。很多時候是政府代收,然後按月/季節/年份支付給企業(假設是BOT),政府很多時候會挪用這些錢。再一次驗證了銷售利潤現金含量的重要性啊。

欠我們錢那個政府最近一個自來水項目,說要不然這次還是你們做吧,反正多欠少欠都那麽回事了。我們又不好拒絕。後來招投標時,我們故意把標書做了點瑕疵,收了點陪標費,讓一家傻逼民企去中了,那家民企激動得不行了,天天請我去洗澡。

所以你們看到了,運行方風險巨大啊。那誰賺錢呢?設備供應商。但是問題是,這都是很成熟的技術,沒有門檻(不要和我扯誰家水處理技術哪家強,新加坡凱發的反滲透膜技術,2年後就被中國人破解。凱發的天津海水淡化BOT已經爛在那里了,運行成本高,水價不匹配,建設的時候政府把你當小甜甜,建成後就把你當牛夫人。),這是大紅海呀。水會用到閥門,管道,泵,膜。前幾年浙江人坑了批水企業,現在大家一般不買浙江產的閥門。前幾天,越南有個化工項目,圖便宜買了浙江的閥門,結果是這個化工廠停產檢修,一個副部長親自來中國采購。買的中核蘇州工廠的閥門,但是中核蘇閥性價比不行。上海的閥門也還行,但是上海閥門企業圖成本,工廠都搬去浙江了,你懂的。天然氣加水對閥門的需求很旺盛。你對比下中國天然氣管道長度和美國天然氣長度就知道。

管道沒什麽意思。泵,主要是歐系的泵工廠占大頭(我們幾個水項目,業主已經和我們說盡量不買日本和美國設備)。前幾年,各地水企業圖便宜,買民企泵,三天兩頭停機檢修。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化工廠和水廠的泵圖穩定,前期多花點錢無所謂。泵是水廠的核心設備。

我有個供應商,是水消毒企業,深圳一家知名VC投了。我一聽,神經病嗎,投這種企業。這家企業為了一套設備天天纏著我,非要叫我上他們的裝置。最後我們改了圖紙,恰好我們另外一個項目的副產品可以拿來消毒,我們就把這套消毒裝置取消了。這家企業dying。我一好哥們VC看上一個水處理企業,我死活不讓他投。他投了。結果,他有天和我說,哎,鬧心了。

現在你們看到了,水是個不斷增長但務資金保障的大紅海市場。蛋糕確實很大(沒有支付能力支撐的蛋糕)。我們公司現在在手水務訂單是12億人民幣(資金到位)。用老大的話,今年我們公司工資算有著落了。曾經有家上市水務企業和我談合作,用他們手上一個BOT(自己投錢)換我們的一個BT(資金有保證)。羊駝向他們奔去。

所以你看水,要緊盯銷售和合同的支付能力(現金含量)。

極端水務解決方案(個案)

最牛B的中國水務企業。蘇州的上市公司(新加坡上市,CFO常駐新加坡)。這個企業專門拿大型BOT水務訂單。我們知道一份長期穩定且交易對手是政府的訂單可以證券化的。假設一份BOT合同,建設成本10億,運行周期(BOT中的O)是20年,治汙費是0.7元/噸(以前治汙費可以到1.5,甚至2,後來發改委發現太腐敗了,就制定了價格指導區間)的合約,估值是10+億,我們假設18億。馬上證券化假設是14億(現在知道CFO為什麽常駐新加坡了吧)。建設成本是10億(設計院說10億),實際一般6-7億(我們可以做到5億不到)。立馬憑這份BOT合同證券化,拿到14億,建設花掉7億,立馬套現7億。每年運行維護成本不是很多。里面把未來的故事變成現金啊。全中國,我就見過這家企業。所以,在水務行業,如果玩得好,說什麽房地產高大上啊,根本無視你。

投資銀行部那些搞債券的同學是不是心動了,趕緊拿起你手中的電話,撥打各大水務公司吧。

曾經有個省政府建議我們,把我們在當地的所有水務資產打包,去圈錢回來繼續建設。我們當時考慮過,現在依然在考慮當中。曾經有家國企級的上市水務企業做一個BOT水務項目,做爛尾了。後來我們做成了。所以上不上市什麽的,真心不重要。關鍵你如何操作和商業上的創新。就像老大說,農民才會看你坐什麽車,住什麽房子。老大現在還住二手經濟適用房。但是上市是一個平臺,可以做很多事。

常規水務提升解決方案
我以金風科技為例吧。為什麽說金風科技呢,因為我實習的時候參與了金風科技的上市,我時不時喜歡看看這個公司(爸爸讓HR風電上市,兒子投金風科技,不是首富都難啊)。而且金風科技做案例可以形象的講述水務市場(BTW,金風也在進軍水務)。金風科技是賣風力發電設備的公司(你可以把風力發電設備理解為水務設備),怎麽推動設備銷售呢?金風科技自己投資建設風電場。所以我們看到金風科技投資的風電場拉動了金風科技設備銷售量。同時我們發現金風科技的現金流含量在下降,與此同時投資收益(風電場的發電收入是算投資收益的)在增長。現在金風科技已經度過了最艱難時期(最艱難時期香港上市,中金承銷失敗了,高盛成了,頂級投行,望其項背。),且正在從設備供應商轉變為風電場運營方。我看了下,國內幾個水務設備供應商也開始在這樣弄。只要挺過那個現金流枯竭的時間,日子就好過了。

自己運行的項目,肯定用自己的設備。現在水務市場,技術五花八門,其實道理都差不多,可替代性也很強,真的沒有什麽技術優勢。你把天吹破了,最終我還是要看你的財報。如果你把水務市場分支細分,拿各個細分行業的增長率和幾個上市公司的增長率來看,有幾個確實不錯,有幾個則是很差勁的。

現在你們發現了,水務公司一定要有強大的金融支撐和健康的財報,強悍的銷售。我們公司一直奉行零負債,零應收賬款原則,堅決不融資和借錢。某種程度限制了我們的發展,但是我們走得踏實。

水務市場增長性
市政工程是一個跑馬圈地的行業。某幾個城市,汙水是我們做的,自來水是我們做的,擴建是我們做的,升級是我們做的。現在水務行業的增長性來自於國家對水質標準的提高,這就必然導致升級和擴建(全中國只有西藏的日喀則沒有汙水處理廠了)。水漲船高,整個行業應該可以支撐講幾個完美的故事的。

另外就是城鎮化建設。我們知道城市配套其中就含水。一般看一個城市的水配套大概就能推算一個城市人口規模。而一般水務建設是提前於城市擴容的。(建議券商研究員可以從這個角度出一些投研報告)。英國和法國的老牌水務企業都是在19實際中葉,英法大城市崛起期間起家的。

最後就是漲水價,漲水價與水務運行方有關。其實漲水價邏輯上的原因是新的工藝要求新的投資,噸汙水處理成本,噸自來水生產成本。價格/噸水務處理成本和價格/噸自來水生產成本是一個對於水務運行方生死攸關的一個比值。這直接意味著你的賬面毛利率。

如果我是無良研究員(到底是無良還是無知),我就算下國內需要新建、擴建、升級的汙水處理量(多少噸)和自來水供應量(多少噸),因為每噸的建設成本是一個行業值,然後我推算新增的資金需求(其實把資金需求和各地財政狀況對比,就知道這個大蛋糕的資金支撐情況了),然後我就開始狂推股票。

這里閑扯點題外話,我一直說機器人和自動化是民工的敵人。富士康狂上機器人,現在那些民工連跳樓的機會都沒有了。最近富士康罷工是工人嫌工作時間太短。我最近看了幾個水廠圖紙,自動化程度很高。我們馬上做的一個水廠,廠長可以用手機運行整個水廠,工人算門衛,就4個。最近我有空偶爾看看監獄圖紙。我覺得蓋監獄應該會需求旺盛,會有商業機會。

有一類汙水項目質地很優良:工業園區配套汙水。有個油氣管道輸送線,沿線都分布新的石化園區。其中部分配套汙水都是我們做的。這類型的項目,首先進駐的企業必須夠硬,你從他們那里收治汙費就有保障。

現在大幹特幹油氣管道,這一塊衍生的需求很大,閥門、泵、汙水、管道等等。

觀察窗口
我以前做金融都是弄個觀察窗口。我發現任何一個行業只要在江浙遍地開花,這個行業洗牌大概就是2年內的事。無錫宜興是做綠色類行業(風,太陽,水)很密集的城市。宜興的水設備作坊幾起幾落了。

誰賺錢?
我實習的第一家機構,我老大說,100個人去挖黃金,只有一個人能挖到。我們的投資風格是去投資那個賣鋤頭的公司。
水務市場起落兩次了,但我發現一個公司一直在賺錢(也許我孤陋寡聞沒看見其他公司,都告訴你人家是山里的農民了),通用電氣。本來西門子也不錯,但是西門子前任CEO很傻逼,現在西門子在國內半死不活。西門子本來一直是我們水務業務供應商。我回家後清理供應鏈,把西門子開了。水廠需要電氣設備、自動化設備、水質監測設備,這些都是西門子的強項,雖然西門子的貴,但是穩定。我說西門子,能不能給我提供一站式服務,但是他們居然弄三個部門的人來找我,累死。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西門子開了,分開采購,咦,成本降了一半。頁巖氣,肯定還是挖黃金的故事,但是我發現通用電氣很帶勁。反正你中石油能不能賺錢與我球相關,但是你只要挖頁巖氣,就一定要用我的設備。水務市場設備方,就要學習GE。GE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務。你們看看頁巖氣,他們賣給中石油的東西,整個感覺是中石油給GE在打工。

總結:
水務市場的問題是太散了,太紅海了,好的標的很難找到。我現在知道某省審批中的水項目就有200+個,但是全部卡在資金問題上。前段時間那個我們故意放棄的水項目,居然有20+家企業投標。中國的特色就是任何東西一旦落地,就會遍地開花,然後死掉,剩下的就是強者。作為投資者或者像我們這種弱小的皮包公司,就一定要觀察,找準切入點,實在不行,就等等看。但是看準了(溫州人每次生意都看準,例如他們酷愛的房地產),就要建立思路和配套,大膽的進入。

但是我剛才說了,IBD部門的同學可以考慮市政工程類公司的債券和衍生品。把債券整成理財產品賣呀(政府項目,水項目,國企,上市公司,穩賺,多好忽悠呀。大媽您家用水嗎?用。您看,咱們每天都用水,這城市水項目能虧錢嗎?怎麽賣的詞我都幫銀行櫃臺的想好了)。業績也上來了,當地政府也樂意,銷售業績上來可以和漲停敢死隊配合炒股票。水費收老百姓的,理財產品老百姓買。多爽!(請詳細閱讀喬治奧威爾《動物莊園》)

水務是一個長期積累沈澱的行業,強者都是熬出來的。

如果你身單力薄,金融方案不配套,銷售和合同質量不好,誰要說暴發,井噴,你會死很快。

如果我是券商老總,我肯定去看看各地發改委審批中的水務項目,然後選出好的城市,同時建設軟關系。然後叫手下做一堆市政類項目債券類打包融資方案(關鍵是要賣得出去)。拉上幾個水務公司。把水務公司老總、市委書記叫上,我提一個整體解決方案。我幫你們圈錢來給水務公司,市委書記肯定樂意免費的政績。我收承銷費。你們水務公司和市政府都給我這個券商打工。然後叫研究部門和財經報紙開始造勢,叫旗下子基金提前買入水務公司股票。如果負債比過高,就增發配合買幾個地方政府水資產進來。國內的券商老是只是站在自己角度想問題(被動的當碧池),就不能全局性的看一個行業(當一個主動性的老鴇),主動來整合(讓別人負責,讓別人買單的前提下,自己得名聲和賺錢)。

其實你們讀完,已經發現,水務的機遇在於金融機構,而不是實體企業。不過我估計,就國內金融機構這水平,難。
說說我們的能源項目吧,這個是老大思考了20年的項目,也是我們拿來上市的項目,弟弟美國回來(花了6M去美國讀書,呆了2個月跑回來了,說舍不得國內的小夥伴,我勒個去)天天嚷嚷要做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技術都是成熟的,市場已經有人鋪墊好了(未來20年供不應求且無可替代方案),我們只是商業上的創新。開始我們以為我們是全球首創。居然發現德國有家公司已經開始做了,整合了汙水、能源、汽車、電力。我當初大學苦練M&A為的就是這個項目。現在是收屍體的時候了。設備、產房、固定資產沈澱得很多了,很便宜。有個省(浙江)在這個行業投進去了3800多個億,我詢完價,大概全部就值200+億。我記得09年我短信老大,要不要進這個行業,老大說,等等看,到時候我們去收屍體。

我們的目標是:你喝我們提供的水,你的尿是我們處理的,你來這里坐的高鐵是我們修的,你用的能源是我們提供的,鬧哪樣?
有機會我再和大家分享高鐵,這也是我們主要做的行業之一。以前我做金融,我挺喜歡箱體型操作鐵路股票的。現在回家幹了鐵路工程,才明白,原來不是那麽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10

亂侃中國股市:炒股票,跟黨走!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4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18 19:32 編輯

亂侃中國股市:炒股票,跟黨走!
格隆匯:chris(作者微信anqi-anqi-anqi-anqi)

我的理解,中國股市是個政策市。但需要密密切切地揣摩和追蹤執政者的心思去炒股嗎?那你看我這篇文章就當這是個神經過敏的家夥的囈語吧。

這些年炒股,我一直都喜歡消費股。總覺得一切經濟的發展成果最終會流向於中產階級的荷包,消費是最後的歸宿。美國不是建立在消費主義上的國家嗎?巴菲特不是靠可口可樂和卡夫這些消費公司發家的嗎?那都是大道理。真正的道理是我看見身邊的富豪,賣飲料的、開餐廳的、賣衛生紙的、一直做到匯源和恒安那麽大,於是被打動了,這是我看得見摸得著的行業。這不是什麽銀行地產高端裝備軍工和高鐵,消費是我真實懂得的接地氣的股票。而我,也靠這個積累了我的人生第一桶金。

再趕上一波中國人赴港購物大潮,和奢侈品狂潮,前幾年的一些消費金股可以讓人賺上幾倍,比如莎莎、味千、六福、利福、張裕、青島啤酒、恒安等,國內大佬們熱愛的茅臺自然也不在話下。沒人看上的女人胸罩股安莉芳,我也覺得好愛。

怎麽說呢,那是一個時代,一個浮華世界。但已經過去。

現在有誰可以想起那位叫楊達才的西北小官,兩年多前,那天他微笑救災,出名的除了他的不合時宜的smile,還有他手腕上戴的那塊名表。那可是一塊小官應該買不起的豪華表。那一天我心里打了一個趔趄,因為我手里拿著亨得利的股票,心想,不至於吧。然後,亨得利後面的命運和其他許多股票一樣,被腰斬。

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在一片聲討和人肉楊達才的網絡風雲中,迎來了新一屆政府,並從此開啟一場反腐反奢侈的浪潮。楊成了第一個撞上槍口的。從此,某官抽了一種名煙、中電主席李小琳穿了一套過萬的名牌出席兩會,甚至私企大佬許家印系了根愛馬仕皮帶開會……,都成為一個時間段一個小時代的標誌。其結果是再開一屆大會時,許家印先生的皮帶換成了七匹狼。一周前,我看見哈爾濱消防員遇難的事故,視察的官員穿了一件羽絨服,被網上眼利的人說成是幾萬一件的奢侈品;我啞然一笑,心里嘀咕一句:“這是新政府當政哦,你這bendan竟敢穿得出來”!

上屆政府時代,回想起來,的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國泰民安鼓勵消費甚至比拼高端消費的氛圍。那會兒,除了上述穿在身上的那些行頭,A貨都賣得極好極好的LV包包,還有中石化藏了幾千萬的茅臺酒裝了幾萬元的水晶燈。那其實也不算什麽,要看數量級那麽必須要算上媒體報道的某些官員們去澳門賭場一場豪輸幾百萬一月輸個幾千萬上億。時空一切換,就到了一個月前。我們在電視機前卻看見了傅成玉老總接受中紀委問話的場面。傅叔叔沒事,有事的是蔣潔敏等等。傅叔叔在中海油的成就是漂亮的業績和讓人欣慰的股價。我早年在中海油也賺了一點錢。鑒於我對於傅先生的好感,我琢磨為什麽我會看到電視節目將一個指標企業和指標人物作為一個秀,放在新聞聯播:那是為了讓你感受反腐的氣場,它還在,它還要繼續。

兩三年來,加入腰斬股行列(這里腰斬就是寓意大跌的意思吧,不嚴格跌一半的意思)的股票有幾多呢?普拉達、LV、帝亞吉歐、亨得利、莎莎、金莎、白酒品牌N個、廣州友誼燕莎百盛高端百貨N個、張裕、等等。這一張消費品的清單看下去太長太苦逼。
比較具有指標性的一個上市公司叫做湘鄂情,這個牛逼的餐廳開在軍區和政府的大院,接受著官場奢華吃喝的滋養,突然間盛宴就完場了。它的完場沒有夜總會“天上人間“那麽壯烈和轟動,但肯定虧死了不少股東。還有太多沒有登上這個榜單的行業,比如某EMBA很難開下去了,某高爾夫球場關門了,以及中國富豪去法國收購酒莊嘎然而止,甚至有人掛牌出來賣了。等等。

一只平民百姓化妝品股在本周宣布業績低於預期,理由是反腐導致高端套餐禮品裝難賣。留意莎莎是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桶金,一只數倍股,並非奢侈品,但它的業績仍然是這麽難看。剛過去的2013年中秋節,沃爾瑪宣布中秋月餅銷售大幅下跌,理由是反腐導致禮品需求大降。

這一切,說明反腐的影響力還未消退。這會兒,你回頭一想,才夢醒吧,大消費鼎盛的時代已經終結。

習總跨進慶豐包子的那天,我沒有特別感覺,老實說我挺喜歡吃包子的。然而從那時開始,一個平民化,厭惡腐敗,有政治潔癖的政治家明顯開始影響和不斷改變中國。是的,我的母親,是一個有一粒剩飯你把它扔掉她也要嘮叨的人,因為她經歷過極度貧困的年代。於是,不難理解,習總,出生陜北,文革期間下放的這樣一個人生,你可以想象他那一代人的典型特征—節儉。習總發起的反腐在官場,壓制高端消費,這是一種收斂效應。對於平民百姓自然成為一種榜樣。當一個高管不再穿著阿瑪尼的西裝出來開會,國企領導也不會笨到拿著愛馬仕的包包去出席,那麽你來談生意的民企人物也不會戴著一塊百達翠麗表用一只萬寶龍筆在那兒擺譜式的簽約。

整個社會的浮華色彩退卻了。

有人會辯解,大消費時代的下行和宏觀經濟整體下行有關,和反腐無關。這只正確了部分。反腐和自上而下的節儉主義毫無疑問強化了對於消費的壓制。我想起幾年前,一個小官來我公司這兒辦事,配個眼鏡,要求和HU總的眼鏡一樣的大框金絲眼鏡,發型要和HU總一樣三七分一絲不亂。而今在中石油,中午的飯菜不是大撒把隨便吃,而是兩菜一湯讓你勉強飽。我只是碰巧,看見基層員工有這樣的牢騷。

一個社會面貌,消費模式,就這麽被改變了,同時在中國股市也烙上了深深的印痕。從結果理解,政策市在某種程度上被強化了。
什麽叫政策市,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體會了,更加體會到政策上的強勢改變影響資本市場只要輕輕吹口氣。比如奶粉業,在該行業我也有一只幾倍股合生元。當一聲令下反壟斷時,這個行業一瞬間就被擊毀了。股價跌去80%。雅士利、貝因美等等。多少媽媽拍手稱快。我們在過往繁華時代,有一種放任,所以人們習慣了洋洋得意,和對於政府執行力的漠視。當習總的反腐嚴苛時代來臨,沒有找到感覺的投資者都是可能中槍的。

濠賭股,對這個腰斬集中營還能說什麽呢。一系列反賭的政策一個接一個就不列舉了。換你做了領導人,看著官員在那里輸了幾千萬甚至幾億,腐化到骨髓,你會不會咬牙切齒地想掀翻這個濠賭場的天庭蓋子!所以,發生什麽好像都很尋常自然啰。只是故事沒完沒了。最近某高官直接明言“澳門你別只靠賭,想想別的發展的活路”,原話翻譯過來就大概是這個意思。這算是高層面的意思?你同意不同意?而在過往,別說直接幹預港澳經濟的發展模式,大家所見只是送溫暖送政策送刺激送遊客不斷地送,儼如親生兒子愛到不行,送到港澳一片繁華盛景,讓我都醉了。。。如今,還要炒豪賭股嗎?在未來的不到8年,投資者要問自己這個問題,認真想看清。

回到我那在亂世當中求存的醫藥股吧,來談談這個。這本來是一個20年的黃金行業。這是大消費版塊最後一塊堅實的聖地,是大海嘯大洪水也淹沒不了的最高地。這是一種強制消費,在你生命的最後幾年,你的財富將去購買你的壽命,你沒有選擇。讓我提一個真實動人的故事。一個美國婦人在幾十年前買了幾千美元的醫藥股雅培,然後搞不見了,幾十年尋回,這些股份市值3000萬美元!我還想告訴你,過去數十年美國標準普爾指數跑輸標普醫藥指數整整一半有多!多好啊。

然而我,在中國,其實實在是在普通消費品股市混不下去了,才跑到這個圈子里面來找尋一點安全。突然,有一天開始反腐了,首先中槍那個不幸的公司叫GSK,它的慘狀不用多言了。那一段時間,風急浪高,一個消息襲來,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生物制藥(1177)一天急跌20%。從那時起到現在?不用說,你都想對了,繼續深入地大力地反腐。醫生不能拿紅包。藥企不能送錢。這些都是要法辦的。很遺憾,我不幸地看到,中國每千人擁有的醫生數量只有歐美的一半,醫生每天看幾十個掛號的過勞者比比皆是,英年早逝者有之,就這樣患者還很不滿意:“你怎麽只給我看兩分鐘的病給我開一大堆藥”?目前的制度,不讓醫生獲得額外收入,也不能大幅度加薪(因為醫生的benchmark是公務員的薪酬,不能醫生加薪而公務員不加,這有違公平原則),醫院也不能再依靠賣藥的錢來養活自己,只能依靠國家撥款。而國家撥款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國家給多少才算夠?藥企的日子當然也就不言而喻,國家沒那麽多錢給,醫療保險沒那麽多錢給,那麽你藥企就兩個字:降價吧。於是我們看到,藥企已經連續被招標壓價兩三年了。作為投資藥企的股東,這會兒不得不緊皺眉頭,自問“這是中邪了嗎?國家之大,有哪個行業賣東西天天要被迫降價還要擔待行賄的風險”?所以,在醫藥股這塊堅實的聖地里,我也開始動搖了。

看到這兒,已經臨近尾聲,讀者開始有人罵了:“反腐就是好事!利國利民!你這是既得利益者,只想著自己的股票賺錢,沒有顧老百姓!沒有大局觀!你這是根本錯誤的”!

於是我將股票放下,放下這沈重,才能輕松立起來,鼓掌!是的,反腐是黨和國家的正義之選!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此時刻,我想起了本文的標題:炒股票,跟黨走,跟總書記走!

人們不再奢靡消費,那就節儉消費。消費品還能投什麽?價廉物美的淘寶天貓?折扣店唯品會?

還有,黨的政策在哪兒?軍工證券化、一帶一路、金融百業之母、大保險、核電、環保新能源……?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73

亂侃A50期權:如何玩轉A50期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378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11 07:51 編輯

亂侃A50期權:如何玩轉A50期權
作者:格隆匯Tung

昨天看見的一個關於期權神評論,和大夥分享一下。期權被交易所搞得太複雜了,沒50萬,沒做夠半年期貨的不讓開戶,還要強制做模擬盤,還要考試!老子在海外交易期權數年經驗,想不翻材料一次性通過考試難度都很大!歷盡辛苦開好戶,居然還限購每人十手!這麽搞,基本把傻B全排除在外了,沒傻B來送錢的地方,老子也不去了,太累,沒球意思!

吐槽歸吐槽,多了解一些也沒什麽損失您說對吧,指不定哪天一開放,門檻一降低,大夥都能快樂的玩耍期權了。另外就算自己不能玩,多少了解一下別人是怎麽玩的,總是沒錯的,知己知彼啊!

可能很多人一聽到期權就望而生畏,各種投資學心靈雞湯就泛濫了,什麽價值投資者不碰衍生品,越複雜的金融產品越坑爹之類的。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先貼標簽,期權只是一種工具!可以用作投資的工具,也可以用作投機的工具,既然是工具,本身就沒有好壞之分。

那麽咱們就來侃侃他的工具性吧,理論的東西我就不廢話了,網上百度一大堆,就結合現在A50實盤,假設幾個場景來看看吧。
場景一,最近黑天鵝亂飛,股市上串下跳,手里拿著10000股年前成本2塊錢的A50ETF,既擔心清倉錯過未來波瀾壯闊的牛市,又怕股市掉頭向下,吃光剩余利潤,請問這時候怎麽辦?

答:可以買1手50ETF沽3月2450!花費1600大元(一手10000*0.16=1600)。
(當前期權價格0.16,行權價是2.45,A50ETF標的價格2.35)

如果股市掉頭,A50從2.35跌到成本價2塊錢。那麽期權獲利(2.45-2)*10000-1600=2900。正股不賺不賠,最後總收益2900。

如果大牛市繼續,A50從2.35塊漲到了3塊錢。那麽期權不行權,全部虧損,但是正股獲利10000塊錢,最後總收益10000-1600=8400。

看起來好像不錯哦,漲也賺錢,跌也賺錢!但是在這個效果的背後,你是付出了1600的代價的,這個就是套保。如果在2.35清了倉,那麽股市真的下跌你的獲利是3500而不是2900,又或者在2.35沒有選擇套保,牛市繼續,那麽你將獲得10000而不是8400。這1600就像是保費,出事了有用,沒出事保費也就算白交了。股市和人事又有什麽不同呢,市事難料,有時花點小錢買筆保險真的是蠻劃算的!如果這次期權早點推出來的話,3400點的時候我就去買“保險”了,也不用在隨後的兩個星期里這麽糾結了!

場景二,我手里拿著10000股年前成本2塊錢的A50ETF,最近大盤盤整,短期上漲概率不大,怎麽樣可以進一步降低我的持倉成本呢?

答:可以賣空一手50ETF購3月2400!獲得權利金855大元(0.0855*10000=855)
(當前期權價格0.0855,行權價是2.4,A50ETF標的價格2.35)

如果大盤一如預期的盤整,A50ETF最終價格小於行權價2.4,那麽855大元就入袋為安了,原來2塊錢的成本也就變相降低為1.915。

如果大盤一如預期的盤整,但是小幅往上,A50ETF最終價格小於(2.4+0.0855=2.4855),大於行權價2.4,那麽0~855大元權利金也會進入我的腰包,對原來2塊錢的成本多少也有一點補貼。

意外總是有的,如果判斷錯誤,大盤暴漲,A50ETF最終價格高於2.4855!那麽也沒什麽問題,本身持有實物ETF的並不需要擔心,無非就是提前鎖定了利潤,享受不到大盤暴漲的收益而已。例如ETF漲到了2.6塊錢,那麽權利金收益855元,正股收益6000元,期權義務承擔虧損(2.6-2.4)*10000=2000,最後總收益是6000+855-2000=4855。

細心的你可能發現了,上面的這種玩法必須持有實物ETF,如果沒有實物的ETF,那麽就是純投機了,因為你的收益上限是855大元,可是一旦判斷錯誤,面臨的虧損可以是無限的!這里可以稍微詳細說一下,認購期權(看漲期權)與認沽期權(看跌期權)都有買方與賣方。買方(多頭)持有權利,持認購期權能在到期日以約定價格買入標的產品;持認沽期權來說則能在到期日以約定價格賣出標的產品。而賣方(空頭)有義務,如受到指令(assignment),必須要實現買方的權利。如果買方不行權(exercise),則期權過期無效。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買方在開倉時需向賣方支付權利金,買方的最大損失就是這權利金,而潛在的收益則是無限的。賣方的最大收入就是這開始的權利金,而潛在損失是無限的。
期權的玩法多種多樣,有限的篇幅也不可能一一介紹,上面兩個僅供參考,旨在拋磚引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89

Papi醬為什麽這麽火 | 黑馬哥亂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5/154410.shtml

導讀 : 無數網紅已身體力行:內容即產品,從未如此近。

屏幕快照 2016-02-25 12.41.08

2016年初最火網紅“papi醬”今日曝出和Angelababy的公司簽約了。

這可能是史上最快的網紅將進階為專職藝人的案例了,應了那句評論,現在這個時代,想紅哪還有什麽門檻,手機就是你的武器,各大社區社交平臺就是你的戰場。只要你能切中當下時代人們最敏感的神經末梢,躥紅的時間正變得越來越短……從2015年10月開始走紅,papi醬用了不到半年時間。

屏幕快照 2016-02-25 12.41

在優酷上,她的視頻點擊量頗高

和很多圖片(漫畫)+文字的網紅不一樣,papi醬的武器稍顯高端,是短視頻,需要拍攝和剪輯,除去“末尾彩蛋”以及一些附加評論,內容時長通常在3分鐘以內,有時低於1分鐘。

在40秒的時間內讓幾十萬人一起笑是一種什麽體驗?

Papi醬以短視頻的方式走紅了,但在此之前,她也嘗試過其它形式。黑馬哥在天涯上就找到不少署名為“papi醬”的用戶在2011年拍的自己的一些照片:

屏幕快照 2016-02-25 12.43.18

Papi醬顏值不錯,皮膚也很好,但在一群錐子臉,細長腿的“美妝+搭配達人”中顯然沒那麽突出。

7d26b87ee480bc55ea07d749a55ef008

微博上papi醬的微博只發了3頁,不知道是不是紅了之後刪除了,據一則評論介紹,在她拍視頻之前,也在微博上發了一些文字圖片類的搞笑評論類的一般化內容。直到2015年10月嘗試短視頻,她開始在網紅界嶄露頭角。

屏幕快照 2016-02-25 12.45.03

但上微博熱搜榜只是她走紅的開始,接著她這麽幾個視頻系列均達到了幾百萬的點擊量:

➤男性生存法則

➤臺灣腔說東北話

➤女明星的謊言

➤上海話+英語

➤活在電影里

其中,很多人是從看“上海話+英文”的視頻中知道她的,以下附視頻:

 

Papi醬的英文和上海話都說得不錯,在天涯早期的帖子中,她有介紹,自己是上海人,而作為中央戲劇學院的研究生,簡單的英文自不在話下,但會說幾門語言的日常會話不是厲害事,令人驚奇的是她能以十分流暢自然的表演把兩種語言進行無縫對接,而且以一種略顯誇張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最初的創意和最後的制作也都是她一個人,故此網友稱其“有才華”。

她的混搭版語言視頻系列較為風靡,但真正達到廣泛傳播,深入人心,讓她在“粉絲粘性”上提升一大步的,是一些戳中宅男宅女“內心深處對人生真相的凝視”的短視頻:

比如,國慶放假幹什麽



這個21秒的短視頻,內容只有簡單的答案:吃,睡,玩遊戲,走親戚(這個梗請在視頻中尋找)。

作為數量龐大的單身宅,看到這樣人生真相估計也是眼淚掉下來。

還有一則過年回家,如何應對親戚的視頻。

看完這則視頻,黑馬哥不禁覺得,papi醬可能在制作之前,搜集了所有有關吐槽親戚的評論,然後把最得共鳴的話語一句句說了出來,評論區有人說“每次都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說出我們的心聲”獲大量點贊

而papi醬這次不止於吐槽,更是制作了獨家的回應方法,其中有幾句較神,黑馬哥摘錄如下:

➤每年看到你們家這幾個熊孩子,我就不想生孩子了。

➤誒,您說美國怎麽還不控槍呢,關我什麽事?那我不結婚,關你什麽事啊。

但僅僅做一個迎合粉絲需求的視頻似乎又不是papi醬的追求,在本視頻最後,她又說,說這麽多還是沒啥用,我知道你還是不會和親戚們撕的。

這個視頻在微信獲得了3512個打賞,黑馬哥友情提示,打賞金額最低2元,第二檔17元,最高檔166元。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這個短視頻大概能賺多少錢。

段子手網紅兩大寶:自黑和黑人

如果我們總結一下這些廣受粉絲喜愛的紅人們,會發現他們都深諳大眾傳播之道,比如紅人咪蒙有一篇文章,表達的就是自己二十多年來,因為身高矮而接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深深敵意,在搞笑的場景描述中深情自黑了一把,評論區中也都是深有此共鳴的粉絲,而papi醬除了偶爾自黑,消解“高大上”,還略喜歡黑人,比如在那一篇新年祝福中,她毫不留情地反雞湯了一把:沒關系我親愛的朋友,到了2016年,你將依然間歇性雄心滿誌,持續性萎靡不振……

黑馬哥不禁有點困惑,這是怎麽了。這或許也是papi醬的個人特色,不屑於玩雞湯轉發的遊戲,對創意搞怪反傳統更感興趣。 

不是網紅,是一個真的人

以上這一點似乎也暗示了,和大量網紅如同道大叔、安妮背後有一個團隊比起來,papi醬背後卻不像有營銷組織的樣子,這從她早期在天涯,近期在知乎的發言,以及和粉絲的互動也似乎可以略見一二。 

5年前,她早期在天涯混跡時,還曾很認真回複網友評論:

屏幕快照 2016-02-25 12.47.42

從發言來看,那時她還在上學,而網友在天涯上認出了她,問是否是豆瓣那個papi醬,甚至問是否還是之前那個男朋友,papi醬給了肯定回答。

往事在她紅了以後在知乎上又掀起討論,有人開始黑她,也有她的同學過來解釋:

屏幕快照 2016-02-25 12.47

而知乎上一位同學曬出的和她的對話則顯示了這個姑娘和視頻中逗比風不一樣的,真實的性格,她說話的語氣十分客氣:

屏幕快照 2016-02-25 12.49.08

當然,這則記錄也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原來那些不足5分鐘的短視頻,每一個她都拍了好幾天。

仔細研究她的視頻,可以發現這些視頻中涉及影視、娛樂圈的內容頗多,有她用半專業詞匯分析電影的小段子,也有多次對“王冠會掉,壞人會笑”的重新演繹,她甚至專門拍過一個視頻講明星領獎時心里真實的聲音,可見研究過不少此類心理了,從papi醬目前表現出來的各種神演技來看,黑馬哥預測她表演的初衷應該還是進入演藝圈,有人甚至已經給了她一個定位,女版黃渤。

商業之道?

papi醬目前還只是在微信公眾號開通打賞功能,當然,打賞的人數之多也比較罕見,部分打賞人數超過了3000人,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數據,但也可以從中看見趨勢:人們越來越願意為自己喜歡的內容付費,特別是那些說出他們心聲的內容,讓他們感動喜歡,滿意,爽。

而從今天的新聞來說,她也可能從此走上演藝之路……

研究完papi醬的案例,黑馬哥想總結一下網紅自媒體的成功之道:

找到一群最廣泛、最類似的群體,用你最擅長的表達方式,說出他們內心深處最想說的話(然而這最後一點,永遠只有極少數人能真正做到。

最後黑馬哥想把前不久看到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大意是說,

才華不是目的,是你實現人生理想的手段——同樣,將“才華”替換成“美貌”、“金錢”、“出身”等一樣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69

一大波明星投資人要拯救創投圈?去看看教主微博評論先 | 黑馬哥亂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5/155235.shtml

導讀 : 創業浪潮、股權投資時代,明星和品牌的綁定方式已逐漸轉向“愛我你就投投我”。

原創 2016-04-15 黑馬哥 i黑馬

最近,繼煤老板、房老板相繼扛著大旗進軍VC之後,一個自帶流量光環的人群也湧了進來,“明星投資人”。時間大概在2014年之後,最早進來的是Star  VC,帶隊的是任泉,再然後有胡海泉黃曉明,Angelababy等,今天哥看到新聞,Lady Gaga也做投資了,但爆出來是她失敗的一個項目…… 

0

進入2016年,在發布會方面經驗豐富的樂視也不甘落於人後,樂視體育B輪融資就吸收了好幾位明星投資人,公布起來也是按照開發布會的節奏,循序漸進:陳坤、劉濤等。看來如今明星和品牌的綁定方式已經由“愛我你就誇誇我”的方式逐漸轉向“愛我你就投投我”的股權投資。

這是個什麽風頭?明星一跨界,往往意味著比普通人更多的關註度,然而在更需要專業精神的股權投資這條道上,明星們真正做得怎麽樣?聽黑馬哥侃一下。

說“明星愛投資”是句廢話,應該說賺了錢的人都喜歡玩點投資。試問早幾年如果你有大幾千萬資金在手,為何不多買幾套房,何況房產投資的邏輯李嘉誠老先生早已用“地段乘以3”來精準概括了。

3

“重要事說三遍”理論提出者:李嘉誠

早些年的演藝圈多金人士就十分熱愛投資房產。以香港娛樂圈為例,星爺、華仔、發哥都分別在普樂道、馬來西亞、九龍塘等購置過上億房產,成龍更是在世界各地買房,香港北京,甚至在好萊塢的比利華山都有一棟3萬平方尺的豪宅。

網傳房祖名吸毒事件是朝陽群眾舉報,但那棟位於東直門、總面積1200平方米的NAGA上院豪宅,鄰居想必都是神神秘秘的人物,案子難道是朝陽大媽去跳廣場舞的路上發現的?

寫你的稿,又關我們哼麽事

所以說,明星愛投資由來已久,賺足了本,不投資難道等著貶值呀,四不四傻。

明星大量買樓的那幾年正是香港、大陸樓市發展的“黃金期”,但近幾年樓市不景氣,投資對象發生變化,創業浪潮、股權投資興起,手握大量現金的明星們自然也瞄中了這些領域。

除了地產投資,對影視項目的投資也是明星熱衷的,其中代表有徐崢、趙薇等人,“票房收割機”《美人魚》以33億打破票房紀錄,環保問題、人生感悟都不在大眾關心之列,媒體上談論最多的就是“投資、制作、發行公司和星爺,誰賺得最多”,而光線老總更表明“星爺是大贏家”,可見會玩的人關心的總不會是區區的薪酬,代言費,出場費神馬的。

再看看和華誼玩得最好的幾位演員,也大多入了他家的股份。這和員工持股會更好為公司效力一個道理,綁定了明星,她更關心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片酬了,而是整個項目的盈利情況,在各方面也會有更多出力,要不然你以為唐德影視買了範冰冰空殼公司的51%股份是幹嘛的。

範冰冰空殼公司估值8億,趙薇減持阿里套現10億港幣,林心如幫投資方賺錢身價過億。《還珠格格》堪稱最牛女投資人孵化器。

11

再就是我們要說的股權投資了。百度搜索“明星投資人”出來一串名字,經黑馬哥過濾一遍後發現,大部分文章說的其實還是這麽幾個人,任泉,李冰冰,Angelababy,黃曉明,胡海泉,佟大為夫婦等。除開教主因為傳聞投資一個P2P被雷了而搞得投資事業人盡皆知之外,還是作為天使投資機構的Star VC投資經驗比較多(至少PR做得比較多),到目前為止也有了幾個知名案例:韓都衣舍、秒拍、明星衣櫥等,融360也位列其中。翻看一下Star VC的投資方法論,竟有一條是不投影視行業,不過正當黑馬哥震驚之余,又發現他們還是投了一家影視後期制作公司……看來打法還在摸索中。不過在明星投資人中,Star VC也算是涉獵比較廣了。而任泉也是第一個提出“息影”,專心把VC當事業做的明星了。

任泉專職當VC

任泉為何這麽做?除了目前在天使投資方面有成績,還因為他早已當了多年的老板,幹了15年餐飲了,在北京有8家店的熱辣一號就是他和小夥伴們一起開的。而在此之前,他也開出了多家川菜館,大學畢業就經營過平民餐館“蜀地辣子魚”,成功之後更是和“蜀地”二字杠上了,相繼開了一系列“蜀地傳說”、“蜀地原生態火鍋”等,堪稱最會玩餐飲IP的影視藝人。

明星流量為自家項目變現

作為影視明星,任泉人氣不算高,但在餐飲界和創投界的成績證明了他有商業上的才華。前不久,任泉還作為青年創業代表,出席了博鰲論壇,站在習大大的前面照相。餐飲開得好好的,又為什麽要當VC?在一個采訪中任泉道出緣由,大意是自己也在反思,為什麽做了這麽多年生意做不大,便想在VC領域有更多斬獲。而到底怎麽看項目,任泉也坦誠自己不是那麽專業,會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判斷項目。

可能是看到星星VC運作地還不錯,大咖章子怡和影帝黃渤也於今年入夥了。看到任老板生意這麽成功,黑馬哥只想多問一句,什麽時候把證件給辦了?

Star VC 被爆無證駕駛

再來看看教主一家。雖然教主說投資都是媳婦聽自己的,但看看angelababy投的幾個案子,感覺倒是很像她的風格,一個海淘網站,一個賣果汁的,估計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投的,教主,按照你家寶寶的邏輯,接下來你是不是要投一家秋褲品牌?

教主在投資方面的成績有火辣健身、愛財有道等,4月11日又爆出參與的某項目順利完成A+輪融資了。不過鑒於目前教主可能正在處理那個P2P糾紛事件,暫時不討論他的投資邏輯了。

還有佟大為、關悅夫婦也表明了自己進入創投領域,作為新手,他們選了徐小平這位老司機帶著自己,跟投了一個智能牙刷的案子。

1

兩位跨界人士親切交談

跨界人士胡海泉有一句名言,我是“知名的投資人”,不是“知名投資人”。黑馬哥聽後無限感慨,漢語真是博大精深,英文就無法表達這種微妙又深沈的意味……爆個料,羽泉還還發了一款APP,名為“就是羽泉”,據稱專供粉絲娛樂玩耍,上面也會發布羽泉的一些新聞,真有粉絲會為偶像單獨下載一個APP來用麽,而如果所有粉絲都被圈在一起了,那種在蕓蕓眾生之中粉絲們抱團的“參與感”還會存在麽。所以,黑馬哥隱隱覺得,這可能是海泉的一種全新的商業嘗試……

黑馬哥手機已經安裝了張雨綺、誌玲姐姐、柳巖等女神們的46個APP,你們呢

好了,基本上目前參與到股權投資的明星都在這里了。當然,悶聲發大財的不算——作為明星也很難做到悶聲發財,畢竟娛記的扒底功力可比財記段位高。

他們目前也才剛剛進入到這個領域,很多人選擇跟著大佬投,進入的階段一般是天使。選擇進入這個領域,除了剛才提到的創投環境好之外,當然還因為目前娛樂圈也不太好混,各種由網紅小鮮肉構成的網生內容、綜藝真人秀等開始霸屏,連善於捧新人的光線大佬王長田也說“未來2-3年會大量出現新藝人”,如此來看,星星們進入熱錢湧動的創投圈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投項目畢竟比炒房還是難那麽一丟丟,正如一位明星投資人所說,你戴著光環進入這個行業,此後的一舉一動也會備受關註,投好了,投敗了可都藏不起來。不信的話,可以去曉明哥的微博看看,里面就藏著明星做投資,許多許多奧秘的其中之一……

在此,黑馬哥鄭重提示:千萬不要因為他是明星,在微博上看起來很友好/很努力/很親和/很會自黑的樣子,就去隨隨便便地使用或購買他/她代言或投資的項目。明星投資人,和一般的VC並沒有不同,東西好不好,還要自己好好判斷才行。

畢竟明星投資失敗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明星開店案例成敗盤點 失敗了也會賠得賣房子.doc

二十位投資慘遭失敗的大牌明星(圖).doc

9大明星慘遭金融摧殘  李嘉欣損失上億元.doc

(文檔打不開的原因是哥一向不喜傳播負能量。當然更深層的原因是,寫一個點DOC並不能代表它是一個真文檔。)

此文by相信太陽底下無新事的黑馬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32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9/155919.shtml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馬本州 馬本州

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內行註定要被“外行”打敗|黑馬哥亂侃

Beats耳機是年輕人心目中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但產品成功的背後卻有一個傷感的事實,做音響的魔聲公司為兩位音樂大亨做了嫁衣。

如今走在大街上,你總能在一群打扮時尚的年輕人的身上見到一款印有“b”字Logo的耳機,它就是Beats。這款耳機在年輕人心中儼然是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許多人哪怕不聽音樂,也要把Beats掛在脖子上。

n2.webp

Beats耳機的成功無需多言,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Beats的成功背後,是4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一段科技行業歷史上最糟糕的交易。

雖說是4個人,實際上是分屬於2大陣營:一邊是一對父子,專業做音響設備的;一邊是唱片公司的老板和歌手,名副其實的音樂大亨。

故事的開始還是得從這對做音響設備的父子說起,父親叫諾爾•李(Noel Lee),兒子叫凱文•李(Kevin Lee),他們的公司就做魔聲(monster)。

用偏執再造商業帝國

諾爾•李一手創建了魔聲公司,這位中文名叫李美聖的67歲老人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曾是民謠搖滾樂團“亞洲木頭”里的鼓手,也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擔任過技術員。後來由於輻射損傷了神經,至今仍需要依靠著一輛鍍鉻電動車來行走,但他身上可有著300多項美國及世界專利

n3.webp

諾爾•李(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的創業經歷也很傳奇。1979年,他依然辭去政府的工作,一心要搞高保真音響線,因為他覺得“沒有好的音箱線 音樂無法達到它最好的效果”,他堅信真正的樂迷一定願意花更多錢購買可以傳送“更有活力的聲音”的銅質音響線。

於是他在自家的地下室中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他親自嘗試了不同類型的銅線,最終讓他找到了滿意的銅線。

n4.webp

(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曾自嘲自己是在做“什麽病也不治的藥”,因為當時音頻線就是一種”無用”的奢侈品,世界上只有數百人需要這種最好的產品,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他們根本辨別不出來好產品與壞產品之間的區別。

然而那又怎樣?!

魔聲公司就是成功的吸引了一群音樂愛好者來為昂貴的“優質音質”買單。像槍炮與玫瑰樂隊(Guns N'Roses)的吉他手斯拉施(Slash)到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的基斯·理查茲(Keith Richards),最終都成了魔聲音響線的忠實用戶,諾爾•李成功就這樣,一點一點打造著屬於他的商業王國。

落後就會挨打,跨界就是轉機

除了做音頻線,諾爾•李後來又把同樣的戰略運用到了其他的音響裝備上。他把消費者的胃口從10美元一個的插線板吊到了150美元一個的魔聲電源裝置,把2美元一瓶的清潔噴霧賣到了20美元一瓶,音頻線+各種配件的組合模式讓魔聲公司一度取得了成功。

但成功的產品始終要跟上時代的節奏,在高保真音響時代結束之後,電視音響設備開始火熱之時,面對出現的新機遇,這次魔聲明顯反應太慢了,等到魔聲決定進入音響設備市場的時候,市場早已飽和,魔聲損失慘重。

嚴重失利並沒有打倒諾爾•李,他立刻轉變思路,“既然電視機音響設備走不通,那就轉攻擊頭戴式耳機。”策略既定,諾爾•李開始設計耳機的原型,並派自己的兒子凱文•李(第二位男主)前往洛杉磯,尋求擁有專利的高質量音頻格式合作。盡管這種音頻格式還從未正式出現過,但這次策略的轉變確實讓魔聲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時候,事情會以某種特定方式出現,這就是意外新發現的價值。” 凱文•李感有感而發,由於父親的指派,他免不了要跟各類藝人打交道,也意外的結識了吉米•艾歐文(Jimmy Iovine)和Dr. Dre(剩余兩位主角)。

n4.webp (1)

Dr. Dre和艾歐文(圖片來源:資料圖)

Dr. Dre和艾歐文兩人都是音樂大咖。Dr. Dre是著名的饒舌歌手、頂級音樂制作人,像說唱新貴Eminem,都是由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艾歐文是極具商業頭腦的音樂人,他曾協助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和50 Cent,8 Mile策劃唱片,後來還當上了唱片公司Interscope的董事長。

這兩人除了做唱片之外,其實很早就希望搞一些其他賺錢的東西,而與凱文•李相遇給了兩人一個新思路——做音響設備賺錢。

雖然雙方都有了合作意向,但跨界合作就像一場婚姻,雙方需不斷的磨合,特別是行業所限認知上的差異。

在Beats的這次合作中,雙方起先最大的分歧點在於魔聲希望做的是高端耳機,而Dr. Dre和艾歐文則由於不了解行情,還糾結於為何不做音響的問題,當然更不要說搞懂為什麽魔音要用耳機來取代音響。

每一個對商業有興趣的人都明白利益是最大的原動力,即便有分歧在利益面前也很容易克服。

對於魔聲公司來說,雙方達成合作,就可以利用Dr. Dre和艾歐文兩人在娛樂和體育界積攢的人脈和影響力,讓產品快速打開知名度,將魔聲打造成為一家主流公司。

而Dr. Dre和艾歐文一方,其實不用付出什麽成本,就可以輕松的將影響力變現。所以追求利益的一致性讓雙方最終克服了很多分歧,最終走到了一起。

急功近利是商業的大忌

商業是很殘酷的事情,任何得意忘形都是最危險的信號。事實上,在雙方達成合作前,凱文•李就把這個道理忘得幹凈。其實凱文•李早早就他還背著父親,動用數百萬美元的資金,秘密開始研發魔聲Beats耳機,在沒有簽署任何合作協議之前,還在工程和營銷方面花了150多萬美元。

凱文•李玩完全玩過了頭,他的任性造成公司積攢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庫存,他坦誠“那時,我們並不知道要生產什麽,產品價格的是多少,成本是多少。”由於前面的急功近利,凱文•李把自己被逼到了無法回還的死角,假若雙方無法成合作協議,他所要面對的將是財務和家庭關系兩方面的自我毀滅。

因此,他想盡一切辦法來嘗試達成促成合作,甚至妥協到:魔音所開發的所有東西,他們的所有權都屬於艾歐文和Dr. Dre,這其中包括耳機、頭帶、驅動器,還有遙控器。Monster負責整個產品的制造和分銷。最終魔聲公司與Interscope達成交易,成立Beats Electronics公司,並開始生產Beats品牌耳機。

Beats耳機避開了傳統主打“優質音質”的營銷模式,利用跨界優勢,通過與大批音樂人、明星合作,讓他們來為魔Beats耳機做宣傳,把Beats搞成時尚的代名詞。大膽的跨界合作果然發揮了作用,Beats一下子獲得了數億美元收入,嘗到甜頭的魔聲公司也開始改變自己的定位,從音響設備制造商轉型到一家時尚公司。魔聲耳機成為了美國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品牌。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Beats耳機在推出的前半年,由於很多原因,也是失利的,但雙方都能繼續合作下去,但Beats耳機火爆後,之前隱藏的禍根才真正爆發出來,雙方的嫌隙越發不可彌合。

以Dr. Dre和艾歐文為代表的Beats Electronics開始否認魔聲公司在Beats耳機設計和音頻設計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表示:“我們有自己的工廠,我們控制著一切。耳機音質是由我們來負責,因為我們擁有音頻專利,這絕對是屬於我們的!”甚至認為魔聲公司的貢獻還不如聯邦快遞和富士康。

與之對應,魔聲公司也不甘示弱,諾爾•李公開回應:“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名工程師。毫無疑問,是魔聲設計出他們所需的音質。”並且提供了一些機密設計文件,上面顯示了他們在工業設計和音頻設計方面所做的工作。

魔聲最終還是幫了Dr. Dre和艾歐文做嫁衣,他們在耳機音質方面的所有努力、專利、商標設計以及品牌名都被拿走,Beats Electronics只拿出一小筆分手費就把魔聲打發了。

再後來的事大家應該也都比較熟悉了:蘋果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Beats Music 以及 Beats Electronics ,Beats 品牌仍將保持獨立,兩名創始人 Jimmy Iovine 和 Dr. Dre 也一同加入蘋果公司。

n5.webp

蘋果32億收購Beast(圖片來源:kankannews)

這里容黑馬哥再扯個閑篇,近期相信大家都關註到蘋果投了滴滴10億美金這件事吧,人家庫克在投資方面確實是老司機,當年蘋果收購Beats是庫克的代表作呢。

其實,這場成功的跨界合作原本是有雙贏的可能,但魔聲在風險控制上顯然失準,核心還是急功近利害了它,Beats耳機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提醒每一個創業者認識到商業的殘酷性,即使面對機遇也應保持足夠的克制和謹慎。

Beats耳機 外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