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募踩雷信用債背後:債基風控仍待提高

信用債違約事件今年再現小高潮。截至5月9日,今年以來共有20起信用債違約事件。其中不乏中城建、丹東港、川煤等老面孔,也有富貴鳥等首次違約的“市場新人”。進入5月份,違約風險開始密集蔓延至上市公司,中安消、凱迪生態、盾安集團也開始陸續爆出債務危機。

值得註意的是,重倉違約債券的金主名單中,牽涉了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一向被認為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治理最為規範、透明的地方,近年來接連卷入進債務兌付事件,這亦給市場敲響了一記警鐘:債券基金的風控業務仍有待提高。

凱迪債違約牽出華商基金

近日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將凱迪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迪生態,代碼:000939.SZ”)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C,並將其發行的2011年公司債券“11凱迪債”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BBB,並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11凱迪債是凱迪生態2011年發行的第一期中期票據,即11凱迪MTN1,票據期限為7年。兌付日為2018年5月5日,因遇法定節假日,兌付日順延至2018年5月7日。據凱迪生態公告,截至2018年5月7日,該公司尚未足額支付中期票據本金及利息至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賬戶,涉及本金6.57億元,利息為4119.39萬元,合計69819.39萬元,本期中期票據構成違約。

11凱迪債違約事件一出,立馬引起了市場騷動。專業估值機構迅速調降了該債券的估值。5月7日,中債估值數據顯示,日間估價全價由96.85元調低至50.71元,下調47%。

另外,違約事件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重倉這一券種的基金產品凈值出現大幅回落。5月7日華商雙債豐利A、華商雙債豐利C分別大跌3.99%、4.02%,兩者是華商雙債豐利基金的兩類份額。從基金一季報來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商基金旗下華商雙債豐利基金持倉11凱迪MTN1市值3981.6萬元,占凈值的比例為6.49%。

華商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稱,華商雙債豐利基金屬於債券型基金,近期下跌主要原因是投資組合中的個債根據第三方債券價格估值進行了調整。“第三方債券價格的調整,我們是被動跟蹤指數。第三方公司根據場內交易、發債主體等綜合信息評價做出估值,行業內通用這種方法,在凈值體現上更加公允。”

從基金一季報來看,僅有華商雙債豐利一只基金持倉11凱迪MTN1。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基金季報未有披露全部持倉,披露的股票持倉僅是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而披露的債券頭寸一般也是前五大持倉債券。因此,實際持倉11凱迪MTN1遠非華商雙債豐利一只債券基金。

只不過,華商雙債這一次踩雷事件已經被放到聚光燈下。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大量信用債違約事件發生也引起了業內的格外關註。中信證券稱,資管新規和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的嚴格落實意味著融資環境緊張下,依賴流動性寬松的企業將逐步暴露,而信用的傳導效應意味著一些經營較好的企業也難逃牽連。5月來的多起違約事件,顯示今年的企業在資金面收緊的背景下的艱難困境。國泰君安則稱,近期頻發的信用事件使得投資者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日益加劇。

華商雙債豐利實際也非首次踩雷。一季報顯示,它的第一大重倉債券為15華信債。依據3月末持倉24.18%的比例計算的話,華信債估值的波動對其凈值的影響極大。

2018年5月4日,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發布關於下調上海華信的主體評級的。聯合評級認為,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將對上海華信經營管理、融資環境和未來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將上海華信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 AA 下調至 BBB+,同時將“15華信債”、“16申信01”、“17華信Y1”及“17華信Y2”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BBB+”,並將上海華信主體及相關債項繼續列入可能下調信用等級的觀察名單。

截至目前,15華信債處於停牌狀態。而停牌前的3月份初二級市場發生了暴跌,單單3月1日“15華信債”大跌29.71元,跌幅為32.65%,報收61.29元。若停牌期間情況進一步惡化,那該債券對相關持倉基金凈值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進一步放大。

公募如何避免踩雷

實際上,公募基金踩雷風險債券亦不是新鮮事。2015年發生的15山水債兌付危機時,富國等多家基金公司牽涉其中,相關產品的凈值受到拖累。5月7日在11凱迪債爆發問題的同一天,15中安消債也發生了兌付危機,5月9日又有16富貴01債券發生違約。而今年以來,發生的信用債違約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0起。

在業內看來,強監管的背景下,繼貨幣基金、委外定制基金、分級基金等之後,下一個被重點監管的產品或將是債券型基金。5月10日,坊間就有消息稱,鑒於近期債券違約事件頻發,監管部門註意到有跡象顯示,一些債券基金可能存在風險控制不力和違規的問題。

而除了來自監管層的指導外,公募基金自身的風險控制手段或許更為重要。上投摩根內部人士曾在一場策略會上表示,早在委外業務爆發的2016年,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就專門從四大招聘了專業人士對做債券風險的評估和盡調。“事後來看,雖然委外業務逐漸收縮,但規避掉了很多日後的風險出現,當時的投入和做法沒有白費。”一位參會嘉賓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是如此表示。

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研究主管陳誌新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對公募基金避免踩踏信用債剛兌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他稱,主要還是加強信用基礎研究工作,對行業和主體要有長期密切的跟蹤,對於一些基本面有一定瑕疵的主體要能夠有及時的分析和判斷,而且目前一些爆發風險的主體主要問題集中在資金鏈斷裂或者現金流緊張,可以針對目前的特性對這類主體進行較為重點的排查,有效規避相關主體的信用風險。

陳誌新稱,在組合投資層面,要結合公募基金自身的一些特性,對於流動性較差、市場認可度較低的主體要謹慎對待,公募基金資產保持流動性的高要求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現踩雷導致自身流動性遭受擠兌的有效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