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的“風口”已經湧現出眾多針對車險比價、銷售、服務、汽車後市場等在內的各樣創業項目,商業車險費改之後,UBI的大門真的開啟了嗎?盯準UBI的各類機構準備好了嗎?
先看三個概念,一是車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由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絡。車聯網不僅僅應用於汽車行業,對於保險行業而言,車聯網這一新鮮而非新生的事物正成為改變車險行業的新生力量。
和車聯網相關聯的另外兩個核心詞是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基於使用量的保險)和OBD(On-Board Diagnostic,車載診斷系統)。人保財險副總裁王和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保險或成車聯網的‘殺手級應用’,車聯網將從根本上改變車險行業,可能引發一場革命。”
UBI時代
車聯網+保險,首先要有的是接通車輛和保險的“媒介”,此前保險公司一直考慮用OBD系統的模式,而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保險公司亦在探索APP模式。也就是說,是OBD還是APP成了分歧點。
UBI的理論基礎是,駕駛行為表現較安全的駕駛員應該獲得保費優惠,保費取決於實際駕駛時間、地點、具體駕駛方式或這些指標的綜合考慮,因此它又被稱為“開車時才付保費”、“為你的駕駛方式付保費”或“基於里程的車險”;而OBD系統則意為車載診斷系統,是車輛信息導入和導出的通道。
無論是OBD還是APP,王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都是‘剛性綁定’。”此外,還有一些輔助技術來收集數據。而此前APP一直無法解決的“剛性綁定”目前也有技術解決方案,據本報記者了解,比如可以利用某些技術手段來定位駕駛人,還有利用一些娛樂性較強的APP可以累積車主的用戶數據,包含與UBI模型相關的,如行駛軌跡、行駛路徑、里程、速度、事故、行車記錄、維修等。
國外的UBI模式相對成熟,據介紹,國外的UBI車險商業模式起源於按里程付費,目前包括State Farm、Progressive等公司均已通過免費贈送車載硬件等方式收集車主駕駛數據,對車主出險概率和保單定價作出更精確的判斷。
以美國的Progressive為例,其提供基於車聯網的UBI車險服務,包括個人保險、汽車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其他特色財產保險服務。在互聯網時代,Progressive作為最早使用車聯網UBI的企業,UBI產品保費收入是Progressive總保費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分析,在首批為顧客提供按月分期繳納保費優惠條件的保險公司中, Progressive保險公司擁有24/7的索賠答複(claims response),網上報價比較,以及每年20億美元的保費收入——這使它成為全美前五的汽車保險公司。
而利用車聯網技術,UBI旨在通過監控駕駛員行車過程中的種種使用數據,例如連續駕車時間、急剎車頻率等來進行相應的車險定價。因此,基於UBI的數據和定價,保險公司能夠將產品進一步細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並保證自身的償付成本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從而從收入和成本兩方面共同增加實際利潤。
據本報記者梳理,目前想切入UBI市場的互聯網保險創業項目有OK車險、車寶UBI、鈦牛科技等。其中,OK車險旨在用車周邊創新服務積累用戶,並在國內首創手機車聯網技術,用App積累用戶駕駛行為數據,在開發車險個性化定價模型。
車寶UBI為車主提供OBD硬件和服務,車寶根據駕駛數據計算車主安全駕駛獎勵,保險公司作為最終資金提供者將獎勵通過車寶提供給車主。車寶的服務具體包括,車主通過車寶購買合作公司的保險,並免費獲得OBD盒子,後續安全駕駛里程將轉化為可見的收益,可以直接從賬戶中提取,也可以在下一次購買保險時抵用。
車聯網的“殺手級應用”
再看另一個範圍更大的概念——車聯網市場,目前正處於“諸侯混戰”中。據平安證券一份車聯網專家交流會議紀要顯示,車聯網目前的參與者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網絡提供商、內容提供商、設備提供商、車載信息服務提供商(TSP)、整車廠商。
網絡提供商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他們不甘心只做通道,積極向“雲”和“端”拓展,但是缺乏核心產品和服務。內容提供商包括BAT、四維圖新、高德地圖、樂視網、車音網等,其中BAT等雲聯網大鱷積極布局車聯網領域,謀求顛覆傳統制造業,而小的內容提供商則多與BAT合作,力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設備提供商則包括英特爾、博世、德賽西威、江森自控、電裝等,車載信息服務提供商則包括元征、博泰、安吉星、 G-book 等,他們不斷拓展新業務,希望從後市場發力,借助中國本土企業謀求增長。汽車制造商即國內各大整車制造企業,他們逐漸意識到車聯網的重要性,謀求更大的話語權和掌控權。
王和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我國從事車聯網業務的主體甚多,橫跨多個行業,車聯網市場可分為前裝及後裝兩類。前裝的經營主體主要是整車廠家,後裝是在汽車使用後再安裝設備,經營主體較多,包括移動運營商、地圖提供商及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其他相關行業等。”
不過,各家在切入車聯網的時候仍然各存問題。“車聯網市場無疑是一塊‘天大的蛋糕’,這個市場上誰主天下,關鍵要看誰能夠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客戶價值主張。”王和表示,“車聯網經營亟須一個‘殺手級的應用’來達到這一目的。從國內車聯網市場的發展階段來看,保險最有可能成為車聯網所期待的這個‘殺手級應用’。”
車聯網正逐漸給汽車後市場帶來變化。
在汽車保險領域,一種結合了車聯網的創新定價和運營模式——UBI車險,已經開始興起。所謂UBI,即是UsageBasedInsurance縮寫,即基於使用量的保險。這種模式旨在通過監控駕駛員行車過程中的種種使用數據,例如連續駕車時間、急剎車頻率等來掌握車主的駕駛行為,從而按照實際的風險進行相應的車險定價。基於UBI的數據和定價,保險公司能夠將產品進一步細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並保證自身的償付成本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眼下,這種模式在國外已經成為一種相對主流的定價方式。以美國為例,最大的車險提供商Progressive就推出了UBI車險產品,選擇加入UBI車險計劃的用戶會收到一個Snapshot硬件——即一個OBD(On-BoardDiagnostic,車載診斷系統)盒子。然後將其插到車上實時記錄數據,以30天為一個觀察期,使用6個月後,保險公司會收回硬件,然後制定一個更新的保險優惠政策,最高優惠可以達到30%。現在,Snapshot已經擁有了超過200萬車險用戶。
銷售為王向精細化轉變
在國內,長期以來,車險最大的定價因素為新車購置價。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定價模式極為不合理。首先是過度強調車價而忽略了車型,而隨著“汽車零整比報告”的披露,同等車價、不同車型之間零部件差異懸殊,但在車險價格上,這一價格差異並未得到合理的展示。另外,現有模型過於關註車本身,而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70%的交通事故是人為引起。
車險定價模型在科學和精準度方面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車險行業綜合成本率的居高不下。據2014年險企年報,我國產險業全年實現承保利潤47.8億元。其中,市場份額超七成的車險,整體承保虧損超10億元;經營車險的公司中,虧損的超過八成。人保、平安、太保等“老七家”中也有4家公司車險的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其中太保財險的車險承保虧損最嚴重,綜合成本率為102%。
“在過去20年,國內的車險本身並沒有產品方面的大創新,更多的只是渠道的改變。”里程保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帥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過,隨著費率市場化的範圍逐漸鋪開,傳統保險公司如果僅僅依靠渠道的變革和價格戰的方式,顯然難以應對競爭日漸激烈的市場。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逐漸從銷售為王向精細化管理的方式轉變,而基於使用量和車主使用習慣的UBI車險定價模式成為保險公司關註的主要方向。據了解,目前眾多的保險公司都新設立了UBI車險事業部。
參照上述Progressive的做法,保險公司能否實現更加合理和精準的定價,取決於其背後是否有一個有效且龐大的可供分析的數據。只有基於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才會產生合理的定價模型。帥勇告訴記者,雖然傳統的保險公司有大量的車主信息和數據,但這些數據並不能實現對車主進行精準的行為畫像。
因此,雖然從2013年開始,創新的UBI模式就已經廣受業內關註,而直至現在,也並沒有太多的保險公司推出相關產品。由於大數據的缺乏,更多公司對於產品的推出依然持有一種相對謹慎的態度。不過,也有更大膽的險企希望率先邁出第一步,搶占先機。與互聯網數據公司的合作成為他們破題“駕駛行為數據”缺乏的重要方式。
掘金3000億市場
近期,都邦保險和南京人人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就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按照駕駛里程付費的“里程保”產品。據記者了解,未來具有良好駕駛習慣、年行駛里程在10000公里以內的車主,選擇“里程保”產品,年度商業險的價格將有望低至1000元以下。
在“里程保”誕生的過程中,人人保下屬的車寶公司所累積的車主駕駛行為數據,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基礎。“通過與車寶的深度合作,都邦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駕駛數據,這些數據將在未來幫助都邦保險制定出更科學、更人性也更細分的車險價格。”都邦保險首席精算執行官彭喜峰坦言。
在帥勇看來,車險的細分不僅將讓保險公司獲益,同時也會讓車主受益。因為在眼下,只有約17.5%的車主是經常出險的,而剩下超過80%的車主只是偶爾才會出險。“但是,在保費上,所有的車主保費標準上並沒有差異,這本身對車主來說就是不公平的”。如果費率能夠全面市場化、定制化,這些不公平的因素會逐漸被降低。
今年,國家保監會啟動了對於商業車險的費率市場化改革試點。數據顯示,前期參與費率市場化試點的6個城市和地區,6~8月,有約77%的消費者保費同比下降。與此同時,2015年6月的數據顯示,6個試點地區共承保商業車險保單和保費收入同比增長,而綜合成本以及賠付率則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讓業內人士看到了基於大數據的UBI車險模式所具有的廣闊的發展空間。按照興業證券的預估,如果車險費率市場化全面放開,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將達到25%,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
雖然如此,在短時間內,UBI車險模式要大規模鋪開還並不容易。制約的關鍵因素在於數據,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5億,即便是車寶這樣的專註於OBD數據的公司,能掌握的數據規模也還不夠大。更何況,目前市面上的OBD產品,更多的只是用來提供故障碼的診斷和油耗讀取,收集到的數據並不能和保險公司需要的行為數據進行有效匹配,對後者來說利用價值不夠。
車聯網技術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全面鋪開使得我國的車險離“按使用定價”的UBI時代似乎漸行漸近。而事實上,多家保險公司對於UBI車險已經摩拳擦掌,並進行了一些實質性的探索,但UBI車險何時才能真正實現?
UBI車險是什麽?
“車聯網是在數字化時代,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實現人、車、物以及相關信息互通互聯的技術的總稱。從保險的角度來看,車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保險主體的風險識別和篩選能力,為實現更為精準的定價創造了條件。目前,國內商業車險費率改革的啟動,以及車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為車聯網在保險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太平洋產險發展企劃總監王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而UBI保險也正是“大熱”的車聯網在車險上的重要具體應用。
所謂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種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和OBD等聯網設備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環境)多維度模型進行定價。其中,OBD接口為車載監控系統的通訊接口,不僅可以讀取故障碼以供修車,還可以提供車輛的各種工況數據,是汽車內部唯一一個數據端口,也被認為是車聯網普及的一大基礎。
以美國車險提供商Progressive為例,車主在Progressive購買車險,可以選擇加入UBI車險並安裝車載信息終端Snapshot。它會自動記載車主駕駛時間、駕駛習慣,包括急剎車等一系列信息,采集3個月的數據,按照數據給駕駛員評分,折扣率最高可達30%。根據普華永道旗下咨詢機構思略特研究數據顯示,經過過去5年發展後,Progressive在全美43個州開展了UBI業務,UBI的客戶占比已經達到18%。
而國內保險公司也已摩拳擦掌,為UBI車險鋪路。
在中國太保•華為新技術應用實驗室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了UBI模擬駕駛系統,通過對車主駕車行為的監測,來對其車險定價。
據悉,太平洋產險已於2015年對凹凸租車進行戰略投資,並通過數據采集設備對承租人在駕車時的駕駛數據進行采集,由此完善UBI保險風險定價能力。
2015年1月,平安向通過百度地圖購買保險的車主贈送OBD接口產品Golo,車主可以享受到平安道路救援、一站式理賠等服務,Golo也可以幫助平安定位事故車,收集客戶駕駛數據,獲得客戶聯系方式和實施救援。
除此之外,泛華保險集團、眾誠保險和車網互聯簽訂戰略合作,後者的產品樂乘盒子可以傳輸駕駛數據、車況診斷,同時可以實時提醒車主改變駕駛習慣降低風險。
UBI車險還有多遠?
眾多險企爭相在UBI車險領域進行嘗試,背後也折射出了對於UBI車險將成為大勢所趨的共識。
思略特表示,基於UBI概念,可以開發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的車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為中國車險行業長期虧損的現狀帶來轉機。未來五年,車險市場規模由於新車銷量增長放緩將保持10%的增速,到2020年,思略特預測整個中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9420億元。若車險費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同時伴隨著車聯網50%的新車滲透率預期,保守估計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可以達到10%-15%,UBI保險面臨著1400億元的市場空間。
更有券商將UBI在2020年的市場規模預計數字定格在了3000億元左右。
思略特認為,保險“新國十條”以及本月全面鋪開的商業車險改革將成為UBI車險在我國發展的政策驅動。尤其是商業車險改革,讓原本以保額定價的車險轉向車型定價,並與零整比掛鉤,這為車險進一步向UBI這種以駕駛行為來定價的方式奠定了基礎。
王飈表示,商業車險改革第一階段已經落地,接下來預計將“分兩步走”:首先監管部門將逐步放寬保險公司中自主定價的車險核保費率與渠道費率定價彈性區間;待市場穩定之後,再逐步推行車聯網保險產品。
互聯網的發展、數據隱私的關註度、保險行業內在需求也被認為是UBI車險在我國具有廣泛市場前景的主要驅動力。
思略特分析認為,智能硬件設備 、大數據、車聯網為UBI市場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預計2020年車載前裝率達到50%)。而在思略特2016年進行的客戶小組保險訪談研究中發現,若UBI保費能便宜20%-30%,客戶極願意購買UBI產品,且並不關心隱私問題。另外,車險業務盈利能力低下,亟需改革。基於車載大數據的UBI可以有效地防止車主及汽車修理店的“道德風險”,並可以選擇更優質、出險更少的客戶。
盡管多個險企已往UBI車險方向做出嘗試,但業內人士坦言,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UBI產品出現。
事實上,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UBI產品實則在海外成熟市場已發展了多年。思略特數據表示,目前的UBI用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國,2015年底UBI用戶大約在1200萬左右。在UBI最發達的意大利,UBI的滲透率達到14%,其他國家均低於5%。歐洲OBD端口的非標準化、車主對於數據隱私的訴求以及一些地區的監管機構並不允許開展UBI都成為了UBI在國外市場過去發展緩慢的原因。但從長期而言趨勢將越來越好,思略特分析稱,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州有超過4個以上的UBI產品。
而在國內,UBI車險發展現階段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挑戰。
“基於駕駛行為和模型測算的UBI是否可以在短時間內高歌猛進還有賴於政策放寬的程度,在五年之內會逐漸發展起來,但完全取代傳統產品的可能性不大。”思略特表示。
另外,缺少公認的駕駛行為評價標準;客戶數據隱私保護;風險畫像能力;以及電動車、無人駕駛等新型的出行革新也為傳統的UBI產品設計及風險評估帶來了挑戰。
面對UBI車險未來的巨大市場和不可阻擋的趨勢,國內保險機構正在緊鑼密鼓地加速布局。
9月22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子公司太平洋產險和美國UBI車險服務商Metromile聯合宣布,太平洋產險完成對Metromile5000萬美元的投資,並成為Metromile戰略投資者和戰略合作夥伴。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車險既有商業模式面臨挑戰的市場格局下,太平洋保險加速布局UBI車險領域的重要舉措,將對其車險業務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所謂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種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和OBD等聯網設備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環境)多維度模型進行定價。其中,OBD接口為車載監控系統的通訊接口,不僅可以讀取故障碼以供修車,還可以提供車輛的各種工況數據,是汽車內部唯一一個數據端口,也被認為是車聯網普及的一大基礎。
據了解,Metromile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舊金山,目前其按里程計價的車險業務已覆蓋美國七個州,成為美國該領域的標誌性領先企業。
Metromile先後獲得了美國、日本、加拿大、中國多家著名投資機構近2億美元投資,並於近期獲得了保險經營牌照。這意味著Metromile可以簽發自己的保單,並對理賠進行全流程管理,同時也標誌著Metromile將從為保險公司提供UBI車險技術服務的供應商,轉變為直接為客戶提供UBI車險產品的保險機構。
而太平洋產險在車險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專業管理經驗,建立了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
太平洋產險相關負責人表示:“Metromile是UBI車險技術領域的領先者,我們期待通過此次戰略合作,充分借鑒Metromile在車聯網技術、風險定價、互聯網運營等領域的領先實踐和經驗積累,積極探索按里程計費的車險商業新模式。”
Metromile首席執行官Dan Preston表示:“本輪融資不僅為Metromile在美國全境的業務加速發展及向提供全流程服務的保險公司轉型提供了資本支撐,也為未來Metromile多種形式的全球化進程開辟了通道。Metromile非常高興能夠和太平洋產險攜手,在全球最具潛力的保險市場中共同打造新的商業模式、拓展新的商業版圖。”
據悉,未來雙方將攜手共同打造車險領域的創新型產品,提升服務質量,並將充分利用UBI車險新技術、大數據分析以及數字化服務來引導整個行業的變革。
這無疑是太保產險在UBI車險領域的又一布局。據悉,太保產險已於2015年對凹凸租車進行戰略投資,並通過數據采集設備對承租人在駕車時的駕駛數據進行采集,由此完善UBI保險風險定價能力。
事實上,包括太保在內,國內已有多家保險機構開始UBI車險方面的嘗試,這也是源於對UBI車險未來的趨勢和廣大市場的判斷。
普華永道旗下咨詢機構思略特表示,基於UBI概念,可以開發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的車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為中國車險行業長期虧損的現狀帶來轉機。
未來五年,車險市場規模由於新車銷量增長放緩將保持10%的增速,到2020年,思略特預測整個中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9420億元。若車險費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同時伴隨著車聯網50%的新車滲透率預期,保守估計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可以達到10%-15%,UBI保險面臨著1400億元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