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UBI車險還有多遠?

車聯網技術和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全面鋪開使得我國的車險離“按使用定價”的UBI時代似乎漸行漸近。而事實上,多家保險公司對於UBI車險已經摩拳擦掌,並進行了一些實質性的探索,但UBI車險何時才能真正實現?

UBI車險是什麽?

“車聯網是在數字化時代,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實現人、車、物以及相關信息互通互聯的技術的總稱。從保險的角度來看,車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保險主體的風險識別和篩選能力,為實現更為精準的定價創造了條件。目前,國內商業車險費率改革的啟動,以及車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為車聯網在保險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太平洋產險發展企劃總監王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而UBI保險也正是“大熱”的車聯網在車險上的重要具體應用。

所謂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種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通過車聯網、智能手機和OBD等聯網設備將駕駛者的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車輛信息和周圍環境等數據綜合起來,建立人、車、路(環境)多維度模型進行定價。其中,OBD接口為車載監控系統的通訊接口,不僅可以讀取故障碼以供修車,還可以提供車輛的各種工況數據,是汽車內部唯一一個數據端口,也被認為是車聯網普及的一大基礎。

以美國車險提供商Progressive為例,車主在Progressive購買車險,可以選擇加入UBI車險並安裝車載信息終端Snapshot。它會自動記載車主駕駛時間、駕駛習慣,包括急剎車等一系列信息,采集3個月的數據,按照數據給駕駛員評分,折扣率最高可達30%。根據普華永道旗下咨詢機構思略特研究數據顯示,經過過去5年發展後,Progressive在全美43個州開展了UBI業務,UBI的客戶占比已經達到18%。

而國內保險公司也已摩拳擦掌,為UBI車險鋪路。

在中國太保•華為新技術應用實驗室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了UBI模擬駕駛系統,通過對車主駕車行為的監測,來對其車險定價。

據悉,太平洋產險已於2015年對凹凸租車進行戰略投資,並通過數據采集設備對承租人在駕車時的駕駛數據進行采集,由此完善UBI保險風險定價能力。

2015年1月,平安向通過百度地圖購買保險的車主贈送OBD接口產品Golo,車主可以享受到平安道路救援、一站式理賠等服務,Golo也可以幫助平安定位事故車,收集客戶駕駛數據,獲得客戶聯系方式和實施救援。

除此之外,泛華保險集團、眾誠保險和車網互聯簽訂戰略合作,後者的產品樂乘盒子可以傳輸駕駛數據、車況診斷,同時可以實時提醒車主改變駕駛習慣降低風險。

UBI車險還有多遠?

眾多險企爭相在UBI車險領域進行嘗試,背後也折射出了對於UBI車險將成為大勢所趨的共識。

思略特表示,基於UBI概念,可以開發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的車險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也為中國車險行業長期虧損的現狀帶來轉機。未來五年,車險市場規模由於新車銷量增長放緩將保持10%的增速,到2020年,思略特預測整個中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9420億元。若車險費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同時伴隨著車聯網50%的新車滲透率預期,保守估計UBI的滲透率在2020年可以達到10%-15%,UBI保險面臨著1400億元的市場空間。

更有券商將UBI在2020年的市場規模預計數字定格在了3000億元左右。

思略特認為,保險“新國十條”以及本月全面鋪開的商業車險改革將成為UBI車險在我國發展的政策驅動。尤其是商業車險改革,讓原本以保額定價的車險轉向車型定價,並與零整比掛鉤,這為車險進一步向UBI這種以駕駛行為來定價的方式奠定了基礎。

王飈表示,商業車險改革第一階段已經落地,接下來預計將“分兩步走”:首先監管部門將逐步放寬保險公司中自主定價的車險核保費率與渠道費率定價彈性區間;待市場穩定之後,再逐步推行車聯網保險產品。

互聯網的發展、數據隱私的關註度、保險行業內在需求也被認為是UBI車險在我國具有廣泛市場前景的主要驅動力。

思略特分析認為,智能硬件設備 、大數據、車聯網為UBI市場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預計2020年車載前裝率達到50%)。而在思略特2016年進行的客戶小組保險訪談研究中發現,若UBI保費能便宜20%-30%,客戶極願意購買UBI產品,且並不關心隱私問題。另外,車險業務盈利能力低下,亟需改革。基於車載大數據的UBI可以有效地防止車主及汽車修理店的“道德風險”,並可以選擇更優質、出險更少的客戶。

盡管多個險企已往UBI車險方向做出嘗試,但業內人士坦言,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UBI產品出現。

事實上,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UBI產品實則在海外成熟市場已發展了多年。思略特數據表示,目前的UBI用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國,2015年底UBI用戶大約在1200萬左右。在UBI最發達的意大利,UBI的滲透率達到14%,其他國家均低於5%。歐洲OBD端口的非標準化、車主對於數據隱私的訴求以及一些地區的監管機構並不允許開展UBI都成為了UBI在國外市場過去發展緩慢的原因。但從長期而言趨勢將越來越好,思略特分析稱,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州有超過4個以上的UBI產品。

而在國內,UBI車險發展現階段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挑戰。

“基於駕駛行為和模型測算的UBI是否可以在短時間內高歌猛進還有賴於政策放寬的程度,在五年之內會逐漸發展起來,但完全取代傳統產品的可能性不大。”思略特表示。

另外,缺少公認的駕駛行為評價標準;客戶數據隱私保護;風險畫像能力;以及電動車、無人駕駛等新型的出行革新也為傳統的UBI產品設計及風險評估帶來了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