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標題荒唐透頂!(2012年06月05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6pf.html
   昨天股市暴跌!最終促使了小朋友X代人炒股釀成「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局!

    年初,X堅信今年春季行情必將啟動,於是信心百倍地幫一個熟人老闆炒股,並與其約定:盈利各人得一半,而虧損則全部由X承擔!為了完全消除對方的疑慮而盡快促成此事,X還把自己僅有的35萬元打入對方的賬戶裡,捆綁運作。

    3月初,操作伊始,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連贏大約一週!X趁熱打鐵,竭力鼓動對方不斷加大投入,最後本金增加到了200萬元。

    然而,好景不長,一週過後股市進入回調,贏利很快消失,虧損則迅速增加。X急於扭轉頹勢,慌亂中又頻頻出錯,加大了虧損面!儘管後來大盤有過一波較大反彈,但也無力回天!老闆對X的信心喪失殆盡,雙方矛盾日益加重,衝突日趨激烈!

    截止上週五,大約還虧22%,對方要求X馬上墊虧,說生意上急需這筆資金。X幾次與其協商,均無結果。

    昨天,股市暴跌,嚇得老闆再也憋不住了,他慌忙把交易密碼改掉,終於收回了賬戶!同時強制拿下了X的那部分資產!但仍然補虧不足,即便按上週的結算,還缺8萬元以上。老闆氣急敗壞地抓起電話,勒令X於本月6日把錢拿來!

    X像作了一場噩夢,渾渾噩噩地一夜破產,還稀里糊塗地淪為了一個負產階級!

    面對X,面對如此荒唐透頂的事情,我除了嘆氣,還能說什麼呢?唉——

    人算不如天算,在大原則不正確的情況下,任何聰明才智都只是小聰明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7

面對別人炒股的難題(2012年06月04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6ms.html
    布商朋友H生意清淡,聽蠱惑,想到股市裡撈一把,遂拿出50萬元,全部買了盤江股份(600395)。

    買入後的第二天,該股漲至前一波的最高點(34元多)!於是乎,H興奮了一天!此後,這個「盤江」似江水滾滾下瀉!H那個懊喪啊!

    一天,H得知其他幾個買這股的朋友都已割肉出逃,他心急如焚,慌忙跑來,連叫:「咋辦?咋辦啊?

    別動!我答。

       就在我回答H的第二天,該股跌至最低點(19元多)!於是乎,H只繼續痛苦了一天!此後,這個盤江」似潮水上漲,現在差不多漲回到了他當時的買入價!H那個高興啊!

    前幾天H突然又興沖沖地跑來。

      「對於這個『盤江』,我接下去該咋弄?H問我,是繼續拿著呢?還是落袋為安呢?或是另外換股呢?

    好傢伙!H所問的看似只是個如何操作的問題,實質上,卻是考問我如何對待別人炒股的是非問題!這可把我徹底給難住了!

    1、叫他繼續拿著吧,那就要保證該股繼續上漲,而且還得負責叫他什麼時候拋出,不然漲得再高,一旦大幅回落,一切白搭!總之,最終要讓他賺得滿意才是!

    2、叫他落袋為安吧,那倘若這股票持續大漲呢,H還不腸子悔青?!他雖然嘴上不會說什麼,但肚裡非把我臭罵死不可!

    3、叫他調倉換股吧,這等於是薦股了,那我得做到,換進的股票必須立馬大漲,而且接下去又要如同對待第一個問題一樣,必須負責叫他拋出,最終保證他大賺!

    我滴兄弟哎,你以為我是哪路股神啊!先前我叫你別動,是因鐵定可讓你減少損失,但現在要保證讓你賺得滿意,我哪有這等能耐啊!這簡直是逼我背起死亡十字架啊!呵呵!

    我直愣愣地看著H,半響沒聲,呆如木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8

2012年06月27日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36w.html
1. family plan

蒙牛都有那麼強大的網絡公關能力。


為毛family plan這點小事而且是N年來daily life的事情突然冒出來?難道5毛失蹤了?
用常識判斷答案也是否定的。

看來風向變了。

預計明年初會有大變動。

現在是輿論準備期。
和早前的孫志剛差不多節奏。
核心還是利益博弈。孫志剛的利益博弈雙方不太對等。所以幹掉很容易。

family plan既得利益比較強壯,體制有求生的力量。人數據說也超過50萬。怎麼玩?誰敢動這個利益
值得考量。

反過來那麼常識的事情都因為利益不敢動。難道是要亡族嗎?

2. 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的標準之爭其實是很虛妄的。

移動支付是移動還是支付?
從國外參也發展的角度說是從需求角度出發,這個日經的那篇

【開發故事】席捲本的非接觸IC卡,開發源於「快遞」需求

從這篇可以知道需求最早是從地鐵等公交開始,為了快速驗證需求出發。

鐵道綜研提出的非接觸IC卡性能參數非常嚴格。例如「1分鐘通過60人」、「內存為數百Byte」、「通信時間為200ms」、「檢票錯誤率為10-5以下」等等。 」

so幾乎所有移動支付的成功案例都是基於地鐵為主。滲透為輔(香港的八達通,台灣悠遊卡)

在國內這個移動支付的命題有點異化。

但是還是可以比較容易判斷的,就是移動支付。一定是支付為主線(非公交)這樣移動支付使用銀行系統的標準就幾乎是必然。
所以用常識都可以判斷銀行系統的標準會成為最後標準。13.56M

所謂早前移動希望把移動支付定義為移動同時搶跑的項目最後都會掛掉。最典型例子就是國民技術。

so Big Picture還是很重要。
幾乎是第一要素。

3.愛馬仕那個case
要搞清楚絕對不是假貨
這case的核心是侵犯商標權。

如果用的是同樣的材質為何是假貨?沒道理的。

上海聯合利華以前發生過這樣的case
最後的判決也是侵犯商標權。
質量相同就不是假貨 這是常識
別瞎忽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1

以不變應萬變(2012年06月30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8jp.html
 

股友小D,腦子靈,悟性強,善於學習新東西。

    今天(星期六),他前來小坐,談及他的新方法:看著期指做A股。他說,A股之所以走熊,是因期指被做空所致。據此,只需盯著期指走勢來判斷A股即可。他用這招,屢屢得手,好不快活!叫我不妨試試。呵,年輕人,腦子就是好使!

    小D這個觀點及方法估計來自網上幾個名家高手,他們也是這麼說的。

    股指期貨與A股現貨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從根本上講,它們的關係是以現貨市場為主導的,不可本末倒置,所以——

    一、A股跌跌不休是因為本身具有下跌空間,期指做空得逞只是個助跌現象而已。反過來,它也會助漲。然而,根本性趨勢不是期指決定的,任何期貨也都如此。太陽可不是公雞叫起來的。

    二、你諸多機構合謀做空期指,開空倉。我要問,那誰開多倉呢?開多倉就都不是機構?都是傻B?都是魚腩?既然趨勢不是你幾個什麼機構決定的,難道你可以永遠做空漁利?

    由於A股日益壯大,流通市值天量增加,各方越來越多的力量參與博弈,格局複雜,難道你幾個機構聯手就能翻云覆雨,永遠可在期市與股市兩頭輕輕鬆鬆地、毫無風險地套利?

    三、期指是A股的誇張反應及反映,所以它在任何點位上的期望值也是——零。

    四、我們是小散,根本就沒法知道機構正在搞什麼陰謀,它們在期市與股市兩頭設圈套,而你只在股市裡,得知的信息絕大多數又都是滯後的,硬要屁顛屁顛地跟著它們,總有一天非掉入陷阱不可。

    總之,「看著期指做A股」本質上屬於趨勢操作方法,它不適合我,我也不適應它。我腦子反應慢,還是以不變應萬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5

安心做股(2012年06月28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8fr.html
昨天,我的客戶經理X特地來電話問:「當前不少人放棄股市,紛紛跑去做期貨了,你怎麼不去做呢?」

    我腦子簡單,也愛簡單,想問題的邏輯更是簡單:

    一、從這兩個市場的本質屬性看,期市是個「零和遊戲」的投機市場,而股市是個長期多頭的投資市場,所以期市不確定性大於股市,勝率也就必定更小。我傾向於做確定性大一點的事情。「長期而言,期市贏家難道不是更少嗎?!」我說。

    二、由於這兩個市場的性質截然不同,思考方式以及操作方法也就要求完全不同,而我腦子簡單,轉不過彎來,所以沒能耐把它們都做好。況且我股票都還做得不像樣,哪敢再去玩期貨!「世上,長期能把期貨和股票同時都做得非常出色的人你能數出幾個來?!」我又說。

    心猿意馬,難以心想事成呵!

    「哈哈!我看啊,我還是老老實實、安安分分地呆在股市裡吧!」我最後對X經理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6

2013-03-06 lisa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i46l.html

   早上剛到辦公室,就有幾個人等著辦入職手續。我來的稍微早點,辦公室裡人事部就我一個人,暈頭暈腦地就開始接待這些員工。還好前一天經理培訓了一些內容,開始整理一些相關的入職需要的資料,資料齊全後簽訂勞動合同,簽合同真是個麻煩的事情。人事工作需要很細心地處理,各種資料各種文件都要整理好,還有各種登記表啊應聘表啊什麼的。一大堆。下午則做組織結構圖,visio軟件沒用過,主要是物流部的一些人員變動給更新一下。明天好像要跟著招聘專員出去招聘。還要聽從領導的安排。

    好忙的一天。晚上回來看了下綜合工資制的一些計算方法,學過的東西沒複習就是忘得快,繼續鍛鍊visio軟件,因為每天組織結構圖都要更新,領導開會要用。感覺這些領導都喜歡整一些看起來很高端很有品的東西來證實自己的才識淵博,其實有些資料沒有必要弄這麼複雜。質量部經理培訓時老是夾雜著英文,大概是經常和通用及寶馬的人進行工作聯繫所致?

   希望明天會輕鬆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69

2013-06-18 工作記錄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m0u5.html

今天繼續做中石油,把2007年看完之後花了點時間簡單分析了一下老巴為什麼買入賣出中石油,分析比較簡單,不曉得對不對。

 

1、買入

老巴在2003年買入中石油,共計2,347,761,000股,老巴的信中寫的是持有2,338,961,000股,總成本是488百萬美元,每股成本約為0.2086美元。

2003年的港股價格在1.54~4.475港元/股,2003年美國ADS的價格在19.10~58.2美元/股,看來老巴買的是H股,而不是ADS

媒體上說其買入的平均價格為1.62港元/股,2003年的每股盈利是0.40元,2002年的每股盈利是0.27元,按照20031港元兌1.06人民幣的匯率來折算,對應2002年的市盈率是6.36倍,對應2003年的市盈率是4.3倍。(查了美國幾家石油公司,像康菲、美孚、雪佛龍還有幾家小的石油公司,都比中石油高,有8~10倍。)

2003年的每股淨資產2.06元,2002年的每股淨資產1.83元,對應2002年的市淨率為0.94倍,對應2003年的市淨率為0.83倍。(查了幾家美國的石油公司,有的在2倍,有的4倍,都比中石油要貴。)

2002年和2003年的ROE分別為14.62%19.39%。(當時,查了的幾家ROE都在20%以上,都比中石油要高一些。)

2003年的原油銷售價格為27.2美元/桶,比2002年大漲21%,而2002年較2001年是下跌5%的。整個公司的利潤有90%以上都是勘探和生產,主要就是賣原油,有的年份甚至能達到100%的比例,所以其他的板塊可以不看,主要關注這個即可。

這是中石油自上市以來的股價圖,2003年才開始步入漲勢。

 2013-06-18 <wbr>工作记录 <wbr>Jackie

2、買入原因

1)有利

老巴是在2003年買入的,根據媒體給的成本價,估計是在2003年中之前購買的,因此考慮其判斷依據為2002年及之前的報告。

2002年之前,中石油沒幹什麼新活,原油的儲量基本維持原狀,天然氣是在2002年正式開工西氣東輸之後才出現較快增長的,天然氣這塊也無需考慮,只需要分析原油這塊即可。

2002年之前,中石油算是在處理98年石化行業大重組的事吧,幹得最有意義的幾點就是裁員和處置一些小的非盈利資產,但是像化工和煉油這種長期虧損的資產是根本沒辦法處理的,所以只能處理一些小的資產。不過裁員倒是非常迅速,從上市的48萬人,裁減到2002年的42萬人,整整6萬人被裁掉了,每年節省的人員開支就有20個億。當然,這些都算是小錢。從上市到2002年,制定的節約成本的目標是90億元,2002年也實現了。雖然這些錢都不多,畢竟可以看出還是有點管理的意思,不至於像老國企那樣。

開採成本從上市時的4.76美元/桶下降到2002年的4.34美元/桶,這個幅度感覺還是蠻大的。

每年紅利很客觀,有45%的分紅比例,這倒是很合老巴的胃口。(美國那邊的石油公司基本上分紅都是20%,很少有能到30%的)

2)不利

每年為了維持原油儲量的不變就需要花費400多億元;並且,像原油儲量、銷量、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等等實物量上都沒有實質性的上漲,實物量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很好的跡象。

2002及之前來看,覺得中石油賺得就是原油價格波動的錢,沒有靠管理、經營得來的利潤。

3)個人估計

老巴可能看中了中石油的分紅、低估值,而其盈利能力應該跟美國的那些個石油公司相差不大,所以老巴才捨棄本國的石油公司,選擇了中石油。

 

3、賣出

老巴是在2007年出手的中石油,當年的價格區間為8.51~20.25港元。媒體稱其在20077~10月間以11~14港元/股的價格出售,假設以中間價12.5港元/股來看,資本利得上是每股10.88港元/股,合計為254.48億港元!

2006年和2007年的每股收益為0.790.81/股,市盈率分別為15.8215.43倍。(美國8~12倍,這個就比國外貴了。)

2006年和2007年的每股淨資產為4.875.79/股,市淨率分別為2.572.16倍。(美國1~4倍,這個基本上差不多。)

2006年和2007年的ROE24%20%,原油價格達到65.27美元/桶的歷史最高點。(美國平均25%,中石油還是稍微低一點。)

PS:在2006年和2007年,不知道康菲出啥事了,ROE下降了7個點,並且每股收益大幅下降;其他像美孚、雪佛龍都是大漲的。不知道為什麼在油價高歌猛進的時代,康菲居然表現如此之差。等到看康菲的時候再解決吧。

如果沒有2006年頒發的特別石油收益金,中石油20062007年每年還能多出200多億的稅後利潤,每股收益也能增加將近2毛錢!

 

分紅收益,剔除2007年的末期分紅,2003~2007年間,老巴共拿到了1.34/股的紅利,合計為31.34億元。(註:自上市以來,中石油每年都有豐厚的中期和末期股息,總計約佔每股收益的45%以上,每年都是如此!看了一下,每年的年報都會說是分45%的紅利,但是由於沒有招股說明書,不曉得這是不是一個承諾事項,個人感覺應該是一個承諾。)

如果按照1港元兌1人民幣的匯率折算,老巴總共賺了285.82億元!

 

後來這幾年,每年為了維持原油的儲量,每年都得花費1000多億元,當然這裡面也有勘探天然氣的成本。

利潤的主要來源依然是原油,隨著西氣東輸的逐漸完工,天然氣的利潤開始慢慢增長,但是相對而言依然很少;由於化工產品價格的上漲,化工板塊也有一點利潤,但是也很少。因此其利潤的最主要部分還是原油這塊。

 

4、賣出原因

估值上基本與國外相當,還稍微貴了一點。分紅比例依然很高,盈利能力也可以。

當時,老巴僅僅知道中石油要回歸A股,但是發行價格區間等信息都不知道。但是老巴肯定知道A股的估值已經到達瘋狂的程度,5000多點啦!

原油價格從2003年起,就開始突破原來的最高點,基本上是一路上揚,老巴賣的時候更是達到了七八十美元/桶。

從這來看的話,老巴賣中石油可能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估值相對美國老牌石油公司已經略高,但個人覺得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

二是,中石油啟動回歸A股,雖然老巴賣出的時候還不知道中石油可能的發行價,但憑藉A股整體瘋狂的估值水平,很有可能出現超乎尋常的發行價。但是A股和H股的傳導機制似乎不是很強,因此這可能並不是賣出的主要原因。

三是,政府開始對石油行業徵收重稅,2006年開始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但是這是20063月份的事了,也不至於等到2007年才賣出,應該也不是這個原因。

四是,原油價格瘋漲,已經很高,而中石油的利潤情況幾乎完全依靠原油價格,這可能是老巴賣出的一個主要原因。假設未來能維持80美元的原油價格,按照老巴賣出的價格來看,也需要15年多才能回本;更何況如此高的油價的持續性到底有多大。這個的風險已經很大了。

原油價格歷史走勢:

2013-06-18 <wbr>工作记录 <wbr>Jacki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09

2013-06-20 工作記錄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m1ls.html

繼續錄中國石油的年報,征途還很長啊。

說一下無與倫比厲害的稅,挑兩個大頭。

2006年總收入6890億元,淨利潤1427億元;政府徵稅總共是987億元,除所得稅外,最大的就是石油特別收益金289億元,其次是消費稅121億元。
2009年總收入10193億元,淨利潤1064億元;政府徵稅總共是1631億元,其中最大的已變為消費稅,在2009年大幅度增加消費稅,總額為824億元,其次是石油特別收益金200億元。
石油特別收益金是原油價格超過一定限額才徵收的,所以在低油價的2009年就會很少,而在07、08年的高油價時代都要超過850億元!
2009年之前的消費稅基本上是:無鉛汽油每升0.2元,柴油每升0.1元。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按每升0.2元和燃料油按每升0.1元計算應納稅額。
2009年大幅度增加為:無鉛汽油每升1.0元,柴油每升0.8元。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按每升1.0元和燃料油按每升0.8元計算應納稅額;一口氣漲了有5倍!真是狠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10

2013年06月22日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lkc3.html
 
看了看cece發過來的數據,自己琢磨了一下,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在博客上寫一寫。
1、GDP與東京交易所市值
   2013年06月22日
   如圖,當市值遠超於名義GDP時,市場達到頂峰。
   如果看東京交易所市值/名義GDP,我們或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2013年06月22日
  如上圖所示,在日本的泡沫崩潰時候,日本東京交易所市值/名義GDP這一指標,已經超過了均值兩個標準差。這是典型的泡沫標誌了。日本東京交易所市值在1955年來的均值為0.53,標準差為0.3。最大值為1.52,最小值為0.13。
   順便說一句,市值/GDP這個指標,是巴菲特推薦的宏觀指標的。

2、日經225的走勢圖
   2013年06月22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36

2013-06-22 費雪 Jackie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m3kt.html

費雪家族最出名的肯定是菲利普·費雪(有的地方也譯為費舍爾、費希爾等等),寫了《怎樣選擇成長股》的那個,實際的英文名為《commonstock and uncommonprofit》,怎麼感覺中國這麼已翻譯就是為了有個好銷量呢,費雪就不多介紹了,網上多得要死。

其兒子就是肯尼斯·費雪,其公司叫費雪投資公司(FisherInvestment),維基百科上說現在跟一個合夥,公司名字改為Grüner FisherInvestments,但是網站一直打不開...

這有一個博文,維基百科上的介紹(只有英文版,就不翻譯了),鏈接如下:http://en.wikipedia.org/wiki/Kenneth_Fisher

 

查了半天居然找到的是新西蘭的fisher funds...把收益率貼出來瞅瞅吧...

2013-06-22 <wbr>费雪 <wbr>Jackie
冒牌fisher收益率不太高啊,相對標普而言。

找個時間再詳細查查這個費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