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飛”無人機的夢魘:西安創業團隊研發反無人機安防系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118/159871.shtml

“黑飛”無人機的夢魘:西安創業團隊研發反無人機安防系統
黑馬哥 黑馬哥

“黑飛”無人機的夢魘:西安創業團隊研發反無人機安防系統

創業道路漫長堅信,但有一幫誌同道合的同行者尤為重要。

“明年上半年,我們的成品就能上市!”11月1日,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來自西安的創業團隊羚控電子負責人鄧修濤邊給圍觀人群散發宣傳頁,邊忙不叠地地給意向采購商代表們回應詢問。這家以主攻“反無人機安防系統”研發整合的團隊,甫一亮相便成了當天展會的聚焦點。

回憶起當時的熱鬧場景,這位年輕的80後團隊負責人心情至今難以平複。“參展是西安航天基地邀請的,我們原本也是抱著支持政府活動的目的去展出的,想不到會有那麽大的關註度。”最令鄧修濤引以為豪的是,當天很多國外的參展人員也專門跑到展位前來取經。“我一直堅信我們的技術和產品是國內領先,那天看到外國專家也對我們的水平表示贊譽,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打造成為世界最高水準的決心。”

據了解,鄧修濤團隊研發的系統由光電搜索跟蹤識別子系統、定向電子幹擾子系統、預警雷達子系統、捕獲無人機子系統、顯控終端設備、監控中心、指揮中心等部分構成,將通過電磁幹擾和無人機捕獲等形式,對禁飛空間中的無人機進行有力檢測、防禦和打擊,整個工作過程還實現了全自動人工智能模式。

“創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辭去近百萬年薪,軍事迷投身創業圈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被廣泛使用於人類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然而據美國聯邦航空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自 2015 年 8 月至 2016 年 1 月,半年時間全世界總計發生了583起無人機事故。雖然絕大多數都是小事故,但依然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美國、荷蘭、日本等國紛紛針對無人機研發了防禦系統。

當前,中國的無人機產品也已迅速商業化和消費化,而國內的無人機管控法律法規並不完善,與之相應的防控技術也呼之欲出。相對與目前國內各種手持式電子幹擾槍等反制無人機手段,鄧修濤團隊研發的系統是我國第一個集雷達、光電、電子對抗、捕獲無人機為一體的體系化高端反無人機安防系統。未來將廣泛應用於軍工領域,同時涵蓋核電站、機場、邊防哨站、大型文體活動場所等要害區域周邊。

“大概兩年前,我在軍事新聞上看到國外團隊研發的這種系統,而我們中國卻幾乎空白,並且國外對這種技術是禁運的!”這種尷尬的現狀對於鄧修濤的沖擊很大,而當時中國的無人機也正處在爆發狀態,鄧修濤也同時敏銳地意識到市場的剛需。

2014年,鄧修濤將自己的創業想法和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進行了交流,並開始著手籌劃研發無人機防禦系統的事。來自華為和中興的兩名高薪人才,以及多位國內飛控領域的專家和教授都被鄧修濤整合到了創業團隊里。他們還聯合了多家研究所和評估機構,對項目進行論證和考評,“當時我們的資源整合能力還很缺乏,但大家擰成一股繩要做好這件事,因此推動起來都是傾全員之力。”2015年8月,在團隊組建工作就緒的時候,鄧修濤毅然遞交了辭呈。“說白了就是軍事和愛國情結,我們是做技術研發的‘傻瓜’,但都想做點對國家硬科技實力提升有用的事。”

“這個系統是由很多終端設配配合完成的,我們掌握的是數據資源和核心算法。”說到團隊的產品競爭優勢,鄧修濤毫不避諱。他同時還透露說,團隊當前正在研發二代產品,二代產品將具有更多創新的探測、定位、幹擾、打擊手段,各項參數值均是國內外最高水平,將於2017年正式推出。

“首先把事做好,掙錢是其次”  硬科技創業者,踏實做好一件事

鄧修濤是重慶人,從小便喜歡鉆研軍工方面的書籍,是個十足的軍事迷。大學期間,他獲得了西北工業大學自動控制和軟件工程雙學位,畢業後先在北京一家軍工企業從事仿真測試相關的工作。2006年,鄧修濤就職到華為做技術工程師,當時年薪已近百萬。放棄安逸的生活開始創業這是很難做出的決定,但鄧修濤認為:“創業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鄧修濤說自己曾設想過這樣一個場景:“幾十年以後,當我們說到自己當年滿懷激情做過的這件有意義的事,我們的努力曾經給社會帶來過多少變化和財富,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後悔自己當時犧牲了多麽優越的物質環境。”

創業道路漫長堅信,但有一幫誌同道合的同行者尤為重要。鄧修濤多次提到了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我們是硬科技創業者,是個掙慢錢的團隊,但掙錢絕對不是最終目的。能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產品被社會認可了,回報也是自然而然的。”對於這樣的表述,該團隊里負責行政的薛緋是這樣理解的,“我們團隊只有三個管理人員,其余員工全部是研發崗位,團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幾乎占了支出的全部,我們非常註重修煉內功。”

帶團隊就是解決人的效率問題,而華為9年的從業經歷對於鄧修濤的影響很大,作為團隊帶頭人,鄧修濤特別提到了華為的分享精神。鄧修濤介紹說,團隊創始人和研發人員的利益劃分都是絕對公平的,同時通過股權激勵政策,免除了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最高效率地貢獻技術專長。

然而,在薪酬管理上,鄧修濤有時又顯得極為苛刻。2016年8月,因為銀行系統的緣故,遲發了大家一天工資,團隊管理層專門寫郵件給全員發了道歉信,並給大家適度進行了補償。正是這種對創業者“過分死板”的負責態度,收獲了全體研發人員極高的創新創造熱情。“當前很多被國外壟斷的技術壁壘,我們的團隊如今都一一攻破了!”鄧修濤興奮地說。

謹慎且不膽怯,自信但不焦躁。”這種科技工匠的精神堅守在鄧修濤的團隊文化中也表現的極為深刻。

我們從來不給別人承諾說未來一兩年我們就會成為世界頂尖,因為技術鉆研始終都是個慢功夫的活兒。”鄧修濤介紹說,他們團隊的發展規劃都是按年來計算的,這也是出於對硬科技研發規律的遵從。因此,面對社會上投資基金的風投意向,鄧修濤的態度分明:“那些想要獲得短期收益回報的天使投資,我們都是拒絕的。”相反,鄧修濤對於中科創星西科天使基金尤為看好,“他們孵化企業,但不辦企業,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配備了創業培訓、科研成果、孵化器等資源,這種模式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都是尤為寶貴的。”

對物質回報的過分釋然,對科研創新的極端熱情”,有著十年銷售經驗的李娟入職團隊不久,對於同事們這種踏實做研發的態度,李娟極其認可並充滿信心,“從銷售角度看,我們的市場預期和跟蹤首先是樂觀的。再者我看到這麽多專業的技術人才願意潛身在研發層面,不斷突破高精尖,盡管要經歷漫長的研發期,但我們一定是有技術實力自信的。”

後期,我們團隊將進一步優化系統,拓展產品的可應用範圍,向更加複雜的環境中進行延伸。”對於未來的預期,鄧修濤顯得信心滿滿,“不過,就算有一絲bug,哪怕再等更久,我們也不會首先投放市場的,因為這關乎著整個行業,乃至硬科技創業者的責任和榮辱!”

無人機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78

我國無人機數量超2萬架 一半以上在“黑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11/1060568.html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無人機數量超過2萬架,一半以上沒有拿到無人機駕照,處於“黑飛”狀態。加強對無人機的監管,既需要法規保障保障,也需要技術創新護航。

在9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網絡試聽大會上,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柯玉寶表示,隨著科技發展,無人機發展迅猛,已經從少數人專有發展成為一個新興行業,目前無人機的數量超過2萬架,但一半處於無證黑飛的狀態。如何馴服“黑飛”無人機?應該建立怎樣的秩序監控?柯玉寶提出利用技術手段建造“電子圍欄”:“無人機本身里面是有飛行控制的,俗稱飛控,飛控就可以鑲入電子圍欄。有的地方不能去,無人機就自動識別,到了這個地方,就不進去了,或者返航,或者落地,自動的。”

除了“電子圍欄”,另一種技術是“無人機雲”。柯玉寶介紹,“無人機雲”類似於無人機的“黑匣子”,是一種無人機運行的動態數據庫系統,由我國率先在全球提出。“無人機雲”除了向無人機提供航行、氣象服務之外,也對飛行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我們通過畫設電子圍欄,通過實名制,通過讓所有飛的人加入到無人機雲運行,讓管理者能看得見,摸得著,出了問題能找到你。”

按照現有的相關規定,無人機在飛行之前必須要經過相關部門申報、取得合法資格以後才能進行飛行。不過現實是無人機應用廣泛而且頻繁,對於使用者來說,每次飛行都要去申報的話操作很複雜。對此,柯玉寶透露,目前,他們正與相關部門協商,爭取讓飛機計劃申請更簡化,讓老百姓更加快捷地使用無人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25

中國消費無人機遭遇雙擊:市場規模萎縮,“黑飛”誤傷

大疆急了。

因為近期的幾起機場“黑飛”事故,“無人機”三個字成為眾矢之的。

在最近的記者通氣會上,大疆表達了對於無人機政策監管的表態。“大疆呼籲科學管理、疏堵結合,一方面引導99.9%以上的守法的用戶,一方面更有效地管理好那0.1%的非合作目標。”

這並不是大疆第一次因為無人機安全問題,站出來發聲。在去年里約奧運會期間,大疆曾將里約主場館附近劃為無人機禁飛區域,在該區域內,大疆品牌的所有無人機無法起飛。

同時對於因此而生的將考慮退出國內市場的說法,大疆也予以澄清,“我司從未考慮過退出中國市場,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大疆創新副總裁邵建夥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媒體再次申明。

有數據表明,目前國內消費無人機的銷量正在逐步下滑,在通氣會上,大疆也承認了這個事實。在監管力度加大的情況下,消費無人機的增長受到一定波及,走過市場狂熱期,在規範監管的圍墻之下,無人機發展何去何從?

“黑飛”傷害

惡意或無意的“黑飛”事件愈發頻繁。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還未過半,已經有12起影響機場航班正常起飛的“黑飛”事故。其中以上月,成都雙流機場連續發生的9起擾航事故最為嚴重。9起事件共造成近百個航班備降、多個航班受到延誤、超1萬旅客出行受阻被滯留機場。

除了對公共安全造成極大影響之外,這些“黑飛”事件也讓正常飛行的無人機玩家躺槍,在正常飛行情況下,受到治安拘留。

大疆方面對記者表示,此次“黑飛”事件大疆產品並無涉及其中,幹擾成都機場的飛行物是固定翼,幹擾重慶機場的飛行物是是固定翼和風箏。

盡管如此,這些“黑飛”事件一旦與無人機劃上等號,對於無人機品牌是不小的傷害。

“這是一個非常規的行為,不符合正常邏輯,至於背後的動機,我們無法揣測。”大疆創新公關總監王帆對記者說道。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無人機都受到有關部門監管,而像大疆、昊翔等這類市占率較高的無人機品牌在機場附近都會劃有相應的禁飛區域,方便玩家識別危險飛行區域。

然而,市面上的不少非正規商品不受國家監管,同時,部分開源套件降低了組裝航空飛行器的門檻。

記者登陸淘寶、京東電商平臺,搜索“飛行器零件”,相關商品從旋翼、接收板處理器等小零部件到全套配件教程應有盡有,而組裝一臺遙控四軸無人機只要不到200元。

“不同於正規廠商的產品,這些產品不設電子圍欄、可以任意編寫航跡規劃,產品容易改裝、不支持實時監視、飛行性能沒有約束,因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邵建夥對記者說道。而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對於這些開源配件的監管難度更大。

緊密的監管步伐

5月17日民航局公布了國內155個民用機場的障礙物限制面的數據,規範機場附近的“黑飛”現象。

根據這些數據,市面上受到監管的無人機品牌必須更新電子圍欄信息。這些數據能夠幫助飛手判斷當下環境是否符合飛行標準,“用戶在禁飛區域是沒有辦法完成起飛的。除非是個別用戶通過其他非正常手段的操作以達到這樣的目的。這種情況目前也非廠商方面所能實現完全控制的。在飛行監管方面我們也會繼續配合民航局 。”YUNEEC昊翔中國區公關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這些禁飛區域信息除了配合相關部門劃分出來的禁飛區域之外,還包括品牌方自己設置的禁飛區域。

從第一代產品開始,大疆在品牌所有的飛行器匯總內置了全球6800多個機場的禁飛區數據,並在實際運行中不斷改進自身的限飛區技術。從2015年開始,大疆將北京市六環以內以及其他一些敏感區域設置為永久禁飛區。

監管的步伐愈加嚴密,無人機品牌在多方面受制。不久前,民航局表示從6月1日起,將正式對質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註冊。這將包括市面上大部分的無人機,大疆無人機更是全線被納入實名登機名列。

極飛聯合創始人龔槚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名制登機在行業無人機中是普遍做法,但未在消費級無人機中推行。

“在使用行業無人機過程中,因為涉及到保險、操作員許可證等,本身需要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而在消費級無人機當中,實名制會影響到這些用戶對於隱私的擔憂 。這些信息如果要實時反饋給沒有執法能力的部門,那用戶肯定會有顧忌,所以實名制能由具有執法能力的部門來監控會更好。” 龔槚欽說道。

市場打擊

一面“黑飛”亂象,一面監管緊迫。消費級無人機銷量普遍遭遇下滑,這其中也包括占據絕對市場份額的大疆。

大疆承認了銷量下滑的情況,“最近這段時間,國內銷量的確是有小幅度下滑。”王帆對記者表示。

根據大疆提供的數據,去年國內該品牌無人機的保有量已達50萬以上,一年的飛行量為1400萬架次以上。

2015年之後,隨著無人機成為熱詞,國內無人機銷量大幅上漲。在那之後,大疆在國內的銷量穩步提升,去年開始占據國內的銷量占據全球20%左右的份額。

“消費級領域里面,之前缺乏監管和自律的情況下,發展得有點泛濫,那麽現在正是在一個規範和調整過程中,會有收緊,是自然現象。” 龔槚欽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降低銷量的玩家應來自於非剛性消費,僅僅是用於娛樂,嫌麻煩的玩家;真正用來作業的,致力於專業領域的,會遵照國家規定辦理手續,應不會受到影響。絕大多數無人機廠家的客戶群正在這一領域,應該說專業玩家的市場不會再大幅增長,而消費娛樂玩家的市場大幅受控。”億航無人機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