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存驅動器的新生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7/2617.html文|Jodi Helmer
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就讀時,道格·斯汀斯查(Doug
Stienstra)想送給女朋友一個可愛的閃存驅動器作為生日禮物,但他很快就發現找到這樣一份禮物的難度超乎想像。他在實體商場及互聯網上苦苦搜尋,
最終失落地發現,那些稍稍別緻點兒的閃存驅動器缺乏讓人怦然心動的誘惑力,價格還虛高。因此他決定自己動手,從玩具店購買了一個毛絨絨的手指型玩偶後,將
它與一個標準的USB驅動器粘合到一起。這個禮物讓人愛不釋手。
現年23歲的斯汀斯查回憶道:「她的朋友都非常喜歡這款閃存驅動器,紛紛央求我也為她們做一個。我知道機會來了。」
2010年,他利用校園企業家搖籃BELL機構,創建了一家企業,銷售手型毛絨閃存驅動器,該公司現在被他命名為Flash
Pals(最初的名字為「數據寶貝」)。這些驅動器以各種各樣的動物為造型,斯汀斯查將銷售所得的部分收入捐助給野生動物保護機構。這不僅從一個方面反映
出了他對野生動物的鍾愛,也表露了他成為企業公民的願景:「能夠基於我的愛好和追求,構建商業模式,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生意最初是怎樣的?
在創業起
步階段,斯汀斯查憑藉出色的商業計劃書以及上門推銷的成果,贏得了一筆2500美元的現金獎勵。在註冊商標、通用產品條形碼及構建網站後,他用剩餘的錢生
產出了640個產品。斯汀斯查不僅通過自身官方網站,還在eBay以及愛荷華的一些禮品商場和書店出售產品,每個售價20美元。
最開始他在自己的房間用膠水粘合玩偶和閃存驅動器,完成產品生產。「通常我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夠組裝好一個產品。但當我對產品進行市場測試時,發現它真的很受歡迎。所以我就堅持下來了。」
如何得到資本青睞的?
去年春天,斯汀斯查大學畢業。他搬遷至德克薩斯州的藝術之城奧斯汀,在奧斯汀社區學院(ACC)的一個小型企業課堂接受培訓,並從中尋求資金,以擴大自己的企業。去年年底,借助首批啟動資金生產的產品幾乎售賣一空。不經意間已經成為創業者的斯汀斯查,此時意識到自己必須轉變商業模式,才能為企業贏得穩定的發展空間。
ACC管理學教授、企業家斯科特·戈耶特(Scott
Goyette)為其提供了一筆5000美元的資金。斯汀斯查開始從中國市場採購原材料(產品的生產依然在美國完成),這讓其能夠以較少的資金生產出更多
的產品。他仍然在網絡平台及本地商場銷售閃存驅動器(現在的售價為每個29.95美元),並且著手擴展銷售渠道,與國際性的零售商洽談供銷合同。
戈耶特評價道:「當我第一次見到他的商業計劃書並且獲悉銷售數據後,我就知道道格在幹一件有前途的事情。這個創意及其簡約的設計擁有十分顯著的市場前景。」
未來有何打算?
斯汀斯查已經從自己的目標人群中見證了這一前景,十多歲到二十多歲的女性群體很喜歡這一產品,但他希望拓展更廣泛的客戶群。他正在考慮做出一個品牌化的閃存驅動器,印上各個學校的吉祥物,或者將產品打造成募捐用品,供應給動物園或非盈利性的野生動物保護機構。譯|文岳
社群經濟將成垂直O2O最重要的驅動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5/155391.shtml
導讀 : 社群將是未來很多模式的重要流量入口,而其產生的社群經濟更是效率較高的商業變現方式。

在互聯網中,各種模式的創業方式層出不窮。而如果將這種創業熱潮比作武俠江湖的話,O2O模式經過這兩年的修煉,可以堪稱已經笑傲江湖。但是隨著這種模式野蠻生長的時機過去,其也進入了平穩的階段,甚至還經歷了一系列的震蕩,備受質疑。
因為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垂直O2O可謂如同過山車一般,尤其是汽車類O2O,從曾經的大熱轉眼就進入了寒冬。這雖然有資本緊縮的誘因,但更多的則是因為其在經過發展初期後,無法進行模式的升級而導致的。
垂直O2O社群化將成趨勢
所以,在O2O正在越來越普及的當下,創業公司想要在O2O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模式的及時升級完善非常重要。就像金庸武俠中東邪西毒,為什麽已經位列四絕,卻還要爭奪九陰真經?那是因為在競爭殘酷的江湖中,一旦別人得到它,極有可能會超越自己。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須要對自己的功力進行升級和強化。那麽,垂直O2O的“九陰真經”是什麽?在我看來,當屬風頭正勁的社群。
因為,社群將是未來很多模式的重要流量入口,而其產生的社群經濟更是效率較高的商業變現方式。不僅僅是垂直O2O,包括電商,甚至自媒體行業等等,社群對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加持作用。基於此,社群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註,也正是因為社群的大熱,資本市場的目光都開始傾斜於有影響力的社群。所以,將之說成是互聯網下一個風口,也絕不為過。
事實上,縱觀整個垂直O2O領域,社群化這一趨勢已經勢不可擋。而越來越多的垂直O2O平臺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往社群化的方向發力。只是受各平臺的眼界和策略水平差異,導致各個平臺的社群化程度不同。僅以這幾個較有代表性的垂直O2O平臺為例,移動母嬰平臺辣媽幫,有了自己的辣媽社群,醫美O2O公司新氧,有了關於整容的社群,而移民海外服務平臺海那邊,也基於移民打造了華人社群。這幾家都是比較早就開始經營社群的平臺,在占得先機的情況下,社群化的發展勢頭良好。
社群對垂直O2O的三大作用
社群對O2O的改造升級正在悄然展開,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趨勢,是因為O2O模式在經歷了野蠻增長的爆發繼而降溫後,正處在一個繼續求變的狀態,而社群對垂直O2O三個重要作用,可以重塑O2O的商業模式,幫助其突破現有瓶頸。
1.完善O2O生態,帶來流量紅利
之所以說垂直O2O的突破口是社群,那是因為,兩者具有非常強的天然的融合性。垂直O2O由於其領域的專業度,用戶都會擁有與這個行業相關的關鍵詞。而社群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每一位成員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特征。同時,社群也因為這一特征,會吸引更多的成員加入,這就如同一個自生長的生物體,到了一個階段後可以自生長壯大,為O2O帶來流量紅利。而流量紅利恰恰是O2O最核心的生存根本之一。當然,流量轉化也是當下O2O成長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所以,社群可以彌補這一點。完善其O2O的生態。
2.生產並輸出價值,增加平臺粘性
社群會讓感興趣的人聚集過來,並分享內容到群體中去,這種用戶自己生產並輸出價值的方式,將會給用戶帶來更高效和更精準的問題解決方案。讓更多的人成為整個社群的一份子。而垂直O2O用戶在形成社群後,因為其專業屬性高,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進行有效的知識傳播,同時幫助普通用戶進行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增加了O2O平臺的信任度。
3.讓有價值的用戶變成產品的一部分
簡單來說,社群就是一群誌同道合的夥伴基於共同的價值觀、愛好、需求、標簽而聚集在一起的圈子。而這些要素,也恰恰符合O2O平臺對於有價值用戶的用戶的定義。但O2O顯然沒有社群更具吸引力,所以,社群的存在,可以自動幫助O2O吸引和篩選出對自己最有價值的用戶,不論是這些用戶還是其產生優質的內容,都會變成O2O平臺本身的特質。也就是說,社群可以將這些用戶從平臺的使用者,變成平臺的一部分。而僅僅靠O2O自身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如何打造O2O+社群模式?
不過,雖然整個行業都已經意識到了社群化趨勢的必然,但想要打造好O2O+社群的模式,在我看來,需要把握好三個基本方向:
1.引導用戶制造幹貨
能夠將人從廣場上拉到社群里的,只有內容,互聯網只是提供了一個手段。比如O2O移民領域的海那邊APP的華人社區,雖然名字叫社區,但由於領域的專業性,其實本質還是社群。而之所以能夠行形成一個線上的社群,是因為他們的用戶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僑和有移民想法、正在移民的一群人。在海那邊有意識的引導下,他們會在里面曬生活、分享移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經驗的用戶會熱心地給剛移民或正在準備移民的用戶各方面的專業意見,這不僅是O2O移民的創業及交流形式,更滿足了移民用戶對於行業知識了解和個人經歷分享的需求。就是因為層不出窮的提供幹貨,所以才讓海那邊形成了一個線上移民社群。
2.用需求聚合交易個體
同時, O2O想要打造一個有意義的社群,有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要把在平臺進行交易的用戶用一個核心特質聚合在一起。因為社群相對於社區來說,更加的垂直和小眾,但用戶的價值卻可能是社區用戶的幾倍,所以,不能所有的用戶都需要引入社群,因為那樣就不是社群而是社區了。也就是說,O2O平臺要面向準備交易和正在交易的群體,滿足其分享、詢問、交流、資源對接等不同階段不斷變化的需求。
3.用活動進行口碑營銷
而社群和社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社區里的人也許從頭到尾從里到外完全是陌生人。而社群人即使不是沾親帶故,也是有共同習慣愛好,在某個思想價值觀上高度統一,有交流能認同,甚至達到一呼百應的地步。但要維持社群的活躍,僅僅依靠線上交流分享是不夠的。而一旦失去活躍度,社群也就沒有了意義。
因此,定期舉行活動是打造社群非常關鍵的一步。相對於線上活動,線下活動更為重要。小到聚會,大到沙龍、開放日等,都是真正與社群人面對面互動的機會,同時也為社群人之間提供了真實的交流平臺。這種效果要比線上強很多。像海那邊正在打造的518移民節,不僅站在行業高度去傳播移民現狀、移民文化,更能讓社群成員在現實中進行移民知識的交流,這種真實的交流,將會極大地刺激社群的活躍度,加速其O2O模式實現社群化。
總之,社群化垂直O2O,在未來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但是如何讓這種趨勢成為事實,幫助O2O實現升級,還需要眾多O2O平臺們進行一步步的探索和研究,畢竟,“九陰真經”不是那麽容易練成。但一旦練成,相信收益也將是非常大的。
作者:歪道道,科技媒體人,互聯網分析師。微信公眾號:歪思妙想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歪道道,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由123RF提供。
英飞特:挟“驱动器”以令LED
1 :
GS(14)@2011-02-20 15:40:45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032
第一次见到华桂潮是在北京。在鸟巢附近酒店举行的一场高端财经论坛现场,台上演讲的是风口浪尖上的唐骏。同为演讲嘉宾的华桂潮却静静坐在会场门口、远离讲台的一把椅子上,上身笔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瘦高,长脸,戴眼镜,走路规矩而笔挺。冷得有点酷,但透着书卷气。说话时有着典型的江浙文人的斯文,礼貌而又有强烈的距离感,简洁、有条理,不喜展开。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百亿级的、拥有全球领导地位的LED照明公司。”华桂潮说。在LED照明颠覆传统照明的万亿市场革命中,英飞特要做全球的技术和市场领航者。到那一天,他也许有机会取代施正荣,成为中国清洁技术领域中的海归创业第一人。
未来,谁说得准呢?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其实,在LED产业链里,英飞特已经做到了一个世界第一。英飞特光电的同胞兄长——英飞特电子用3年的时间,就成为了LED照明驱动器的全球技术领导者。而2008年那次进入LED产业的关键决策,还真是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从外表很难看出华桂潮是个持续创业家。17年中的三次创业没有给他洒脱的气质,也没有让他练就悬河的口才,但却给了他雄厚的技术储备。
华桂潮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修电力电子学科并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他和一个台湾人、一个美国人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VPT。这是一家专卖技术的电源技术顾问公司,专门为大公司提供电源领域的新技术解决方案。华桂潮是负责技术研发的副总裁,掌控公司最核心部门。5年里,VPT的客户已经遍布美国军方和航空航天系统。
1999年,华桂潮回国创业,在杭州创办了伊博电源。伊博电源希望在国内复制VPT的模式。依托他的技术天赋和构建团队能力,伊博的产品很快进入欧洲和台湾等全球主流市场。2001年,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elFuse收购了伊博,华桂潮重新成为打工者,专注于技术研发。
6年之后的2007年,华桂潮决意再次创业。这一年,他创办了英飞特电子,生产AC-DC开关电源适配器。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工业电源,效率和可靠性都更高。这是华桂潮的老本行。
在这个过程中,华桂潮开始接触到LED灯具制造商。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当时还没有时髦起来的产业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越来越多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当时LED灯具厂商最大的苦恼在于驱动器。”华桂潮说。即使在LED概念已经火得一塌糊涂的今天,人们对LED的关注也更多集中在芯片和封装两个领域上,而驱动器仍不为外界熟悉。
“驱动器是为LED灯具提供电力的设备。如果把芯片比作是LED的大脑,那驱动器就是它的心脏。” LED最大的优势是节能、无污染、无频闪,因而被公认为是下一代革命性光源。它使用的是3.3伏的直流电,由于人们生活中使用220伏交流电,每一盏LED灯具都需要配备一个驱动器转化电能。
2008年年初,华桂潮去广东做专项调研,那里当时是中国LED灯具制造商最集中的地方。他得出两个结论:第一,LED产业要起来了,大资金正在进入;第二,驱动器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
当时的驱动器,在转化过程中发热多,耗能高,因此转化率很低,平均只有80%到85%。同时,驱动器温度过高还会影响它的寿命,试验证明,灯内温度每升高10度,驱动器寿命就会折损一半。
更大的问题出在可靠性上。由于LED照明灯具大部分在政府示范工程等室外照明项目当中使用,其工作环境相对室内恶劣很多,而当时的驱动器对抗温差、防水、防雷等性能都很差。“那时国内的驱动器真是一塌糊涂。有些政府示范项目,每天晚上要派专车巡逻,灯坏了随时换掉。那些宣称使用寿命5万小时的产品,往往500个小时就坏掉了。”华桂潮说,“哪怕你用世界上最好的Cree、欧司朗和日亚的芯片,但供电配件坏了,灯也就完了。”
而这正是华桂潮擅长的事情。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华桂潮率领技术团队在可靠性上下了大功夫,半年之后推出了第一代英飞特驱动器,转化率达到90%以上,此后又再次提高到95%。产品一推出,就在市场引起热烈反响。很快,国内10大LED灯具制造商中的8家成为英飞特的客户。
英飞特电子解决的不仅仅是转化率的问题。由于转化率提高,产品的体积变小,使用的原材料大幅减少,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可靠性同时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工作环境的温度,英飞特可以适应从7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的温差,“这个数字远高于全球同行。”华桂潮说。
面对爆发式的市场需求,英飞特电子的生产能力很快成为短板。这时,深圳一家制造商成为受益者。它购买了英飞特的独家技术授权,并将7%的公司干股给了英飞特。到2010年,这家公司销售已经上亿,英飞特一年收到了上千万元的技术授权费。也就在2010年,英飞特加深圳公司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
其实,在布局生产的时候,英飞特电子就留了个心眼。它只给了深圳公司内销产品的授权,而把空间更大的国际市场留给了自己。现在,国际市场占到了英飞特电子年销量的一半,并成为国际芯片巨头Cree公司唯一的全球指定驱动器提供商。事实上,早在英飞特电子的驱动器推出不久,飞利浦的全球总裁就曾经来过英飞特电子,提出并购,但被华桂潮拒绝。
“我们现在销售的是第二代产品,我可以肯定地说,它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驱动器。而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第五代产品。”
杀向下游
2008年年底,张从峰接到了华桂潮的电话。自从2006年离开伊博电源到爱默生的南京研发中心担任研发部副经理,张从峰已经有两年没有怎么和华桂潮联系了。
“回杭州我们再合作一次吧,一起抓住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华桂潮对张从峰说。张从峰很了解华桂潮,很少有事情能够让这个家伙如此激动。几个月后,张从峰回到了华桂潮身边。2009年9月,英飞特光电成立,张从峰出任总经理。一个更大的未来展现在这两个当年的创业伙伴面前。
是什么打动了张从峰?“根据飞利浦公司总裁的预测,到2015年,全球会有50%的照明灯具采用LED,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是75%左右,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而2020年会达到万亿元。”没有人能够拒绝这么大市场的诱惑。
华桂潮找张从峰正是为了进入整灯制造市场。2008年年底,随着驱动器产品快速上轨,华桂潮不安分的心又悸动了起来。“我们的驱动器在全球有了上千家客户,整灯市场有什么问题,我们也已经非常清楚。”华桂潮看到的是,除了飞利浦、欧司朗等几个国际照明巨头之外,全球的整灯厂家质量普遍不佳。
特别是在中国,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一出,一下涌现出了7个产业园,全国的整灯厂商更是达到了数千家。“做皮鞋的、盖房子的全来了,其中很多都是打着LED的旗号来圈地的。而真做的,由于没有技术优势,很多也是买个芯片、买个驱动器、散热器,一拼就卖。”张从峰说。
面对万亿规模的全球市场,和竞争水平极低的中国市场,华桂潮决定携驱动器的技术优势杀向下游的整灯市场。
一盏好的LED灯有三个关键部件:芯片、驱动器和散热器。与中国许多企业去攻芯片不同,英飞特光电选择了去进攻散热技术。当然,驱动器是公司手里的撒手锏。
为什么放弃芯片?因为日亚、Cree、欧司朗、飞利浦这几家国际巨头掌握了2000多项芯片的核心专利技术,它们通过交叉授权编织起了密集的专利网。比如日亚掌握的蓝光激发荧光粉发出白光的专利,任何一家要做高端白光LED的公司都无法回避。
“做企业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华桂潮说,“我们把功夫下到散热和整个系统优化上,芯片买世界上最好的就是了。”
从2008年年底开始,英飞特电子(当时英飞特光电尚未成立,整灯的研发在英飞特电子进行)就启动了整灯散热的研发,前后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由于LED是一种冷光源,能量在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的同时,却无法带出热量。因此灯内的散热就非常关键。散热不好不仅仅会影响驱动器的寿命,还会严重影响芯片的寿命。英飞特的实验证明,即使是Cree的芯片,在散热严重不良的环境中,3个月时间其发光亮度也会变成“萤火虫”,术语讲叫做光衰。
中国的LED封装公司大量使用市场上的通用散热器,和LED灯具的匹配度并不高。英飞特根据芯片、驱动器,甚至灯罩的特点做了大量技术突破,使得灯具可以长时间工作而灯体几乎不会发热。
散热之外,英飞特在整个系统的优化上也搞出了很多革命性的创新。
英飞特改变了每盏灯都配一枚驱动器的传统方案,研发出了一个驱动器同时控制一组灯的技术。这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使得备份系统得以实现,且大幅降低了成本。“这个技术使得我们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10倍以上,而成本下降了30%到40%。”华桂潮说。
由于LED灯具的发展趋势是多颗,甚至几十、几百颗发光二极管封装在一个灯体内,因此这些单元间的电流均流就变得非常重要。英飞特光电在电压和电流的优化配置上找到了能让整灯效率最高的数值组合。“别人做到60流明每瓦(流明为亮度单位),而我们能轻松做到100流明,甚至120流明以上。”张从峰介绍。
“英飞特光电现在有100多项申请专利,其中60%是发明专利。我们的团队有一半是研发人员,我们每年在英飞特电子和英飞特光电上的研发投入都是1000多万元。”华桂潮把研发看得非常之重。
经过系统优化的英飞特灯具在2010年开始进入试销市场。
2010年对英飞特来说,最漂亮的一笔销售就是拿下了银泰百货全国所有店面更换LED灯具的订单,价值2亿元。由于LED是冷光源,本身不发热,银泰百货每年开空调的时间由10个月缩减到了6个月。这两笔节能账算下来,就给银泰节省了70%的电费。
“2010年,我们还签下了麦德龙卖场灯具改造项目,也是几个亿。比银泰大几倍的项目,我们也已经签下了好几个。当然,这些项目大都是分年实施的。”张从峰底气十足地说,“我们2010年收入几千万,2011年收入保守说6到7个亿完全没问题,顺利的话十几个亿也是有可能的。”
企业客户之外,2011年,英飞特将在大众家装消费上发力,他们为普通消费者准备的产品更具杀伤力。
“LED是一种技术快速发展的革命性的光源技术。芯片的发光效率每年提升百分之几十不说,现在调光、调色、无线控制、智能控制都来了。”华桂潮说。即使他这样一个内敛的人,也难掩声音中的激昂。
“LED将大幅改善人类的用光品质,实现很多传统照明无法实现的功能。”华桂潮说。由于LED灯具的价格仍是最高品质节能灯价格的2到3倍,华桂潮决定首先进攻年轻白领市场。他预计,两年后LED的价格将降到能够被普通大众接受的水平。
“想当我们经销商的人太多了。”张从峰说。毫无疑问,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一个系统性的造富机会。
“这是一场革命,它将颠覆传统的照明产业格局,现在小而散的格局一定会改变,未来的LED市场必定是被几个大公司主宰。”张从峰预言。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世界的知名品牌。我们不认为我的竞争对手会是国内公司,我想它们应该是飞利浦和欧司朗。”华桂潮淡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