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島港騙貸案後續:權益之爭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0903/265829.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龐麗靜 發生在青島港的大宗商品騙貸案仍被持續關註中,目前的焦點是資源歸屬權問題。騙貸案中遭受重大損失的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在清點損失後,圍繞被重複質押的貨物歸屬問題以及爭取自身權益、盡可能挽回損失問題上展開訴訟。銀行間和業內也有很多議論和猜測。

建設銀行下屬支行一位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銀行間曾經動議過平分被重複質押的那批貨物。但是,為相關銀行代理此案的某全國知名律師事務所一位律師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目前平分那部分質押物是不可能的。案件正在偵破和審理過程中,這類案件偵破和審理時間相對較長,正在一步步向前推進中。

青島市金融辦是青島市政府推進處理青島港大宗商品重複質押案件的主要協調部門,其相關負責人3日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青島港金屬貿易融資騙貸案主角陳基鴻已經被抓,青島市公安局為此案成立了專案組,正在加緊辦案中。目前還沒有可以對外公開的信息。資源歸屬權問題雖然備受關註,但是按照先刑事後民事原則,目前還沒到那一步。由於此案涉嫌詐騙,重複質押的貨物暫時不能動。不可能把質押物由各銀行私下分配。要等案件審理結束、法院宣判的結果。一些銀行因為蒙受損失,雖然心情比較急切,但是也要按照法律程序辦理。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今年6月份,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06198.HK,簡稱“青島港”)曝出貿易商利用同一批氧化鋁和銅產品,與倉儲企業分別開具倉單質押給不同銀行獲得貸款的事件。這家企業從一上市就遭遇到了難纏的官司。這起騙貸案主要出在倉儲、銀行和貿易商的信息不對稱上。由於青島港內質押貨物被德正系“一女多嫁”,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成為受害方。目前各方開始在爭取資源歸屬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上展開角逐,采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詳情請見:《青島港涉“騙貸門”

青島港是作為倉儲方卷入這起大宗商品重複質押騙貸案的一家公司,公司繼6月6日發布調查儲存於青島港的金屬礦石產品的澄清公告之後,又先後於7月28日和8月15日,三次發布有關涉及公司這起法律訴訟的公告,其中15日當天連發兩份公告。

8月15日,青島港收到青島海事法院送達的相關訴訟文書,原告理資堂(上海)物流有限公司(下稱“理資堂物流”)針對青島鴻途物流有限公司及青島港相關方提起了民事訴訟。理資堂物流稱,由於青島鴻途及青島港相關方拒絕向理資堂物流交付8085.189噸鋁錠,致使理資堂物流合法權益受損。理資堂物流要求法院判令被告交付標的貨物或者賠償貨物的市場價值約合1.2億元,並由被告承擔法律訴訟全部財產保全費和訴訟費。法院定於10月28日進行一審。

理資堂物流作為原告,還要求法院判令上述被告交付其另一批貨物11.2731萬噸氧化鋁或者賠償相應的貨值3889.2萬美元,並承擔訴訟的全部財產保全費和訴訟費。該訴訟法院已確定將於10月29日進行一審。

據悉,理資堂物流提起訴訟的標的貨物是以第三方貨運代理青島鴻途的名義儲存於青島港集團大港分公司。目前這些貨物因涉嫌刑事活動由公安機關扣留。而公安機關已向青島鴻途進行欺詐調查。

青島港稱,公司與理資堂物流並無合約關系,所以公司的管理層初步評估認為理資堂物流提起訴訟提起的訴訟缺乏充分理據,公司將積極抗辯。公司法律顧問認為,若法院裁定青島港國際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那麽按照相關重組協議,母公司青島港集團可以給予其相應的補償。所以不會對於公司業務及營運造成不利影響。

青島港於8月15日還收到了青島海事法院發來的另一份訴訟文書,原告是荷蘭銀行新加坡分行起訴被告中信澳大利亞資源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中信資源”)的法律訴訟,青島港相關方將作為第三人參加法律訴訟。荷蘭銀行要求法院判令被告補償原告損失100萬元,判令中信澳大利亞立即撤銷對涉案貨物的海事請求保全措施,並承擔法律訴訟的全部財產保全費和訴訟費。

此前,7月28日,中信資源將青島港及其相關方告上法庭,要求取回存於青島港倉庫大港分公司和大港分公司的青島保稅倉庫中貨物,如不能交付則須賠償1.08億美元,並承擔法律訴訟的全部財產保全費和訴訟費。案件將於9月9日開審。

與中信資源直接起訴青島港不同,山煤國際是直接將德正系相關企業告上法庭。6月25日,山煤國際向山西省高院遞交訴訟材料,追討代理氧化鋁貿易的貨款,涉及金額約合11億。青島德誠礦業、青島億達礦業、廣南(香港)有限公司、新聯國際集團等德正系多家企業成為被告。(詳情請見:青島港“騙貸門”發酵 山煤國際資產“毒”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56

青島港首度披露"德正系"融資騙貸細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33

屏幕快照 2014-09-12 下午7.37.46

距青島港騙貸融資調查事件爆發已經過去3個月,今天調查進程出現重大突破,青島港首度披露了涉及騙貸的大宗商品規模。

中國碼頭營運商青島港周五稱,6月青島港發生的“德正系”騙貸案涉案的商品數量為約30萬噸氧化鋁、2萬噸銅以及7-8萬噸鋁錠。

這是青島港第一次披露涉案的商品數量,此次騙貸案直接導致銀行收緊融資信貸。

據路透社援引青島港的一份材料稱,涉案商品占青島港每年輸送量總額比例“極微”,也沒有影響其他客戶的金屬礦石產品,然而,因案發於青島港港交所上市同期,造成的傷害卻很大。

此前7月17日,青島港曾就“德正系”騙貸案做出回應,稱“調查顯示,倉單是德正系個人私刻公章後偽造的證明”。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對青島港事件的追蹤顯示,牽涉其中的一些外資銀行和國內金融機構在前兩個月內相繼啟動了法律程序,由於得不到調查所造成損害的確切信息,這些銀行都通過法律程序來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保護。

7月初,隨著青島銅融資調查的深入,媒體曝出外資行在青島港騙貸案中的敞口高達5億美元,而中資行的風險可能更大。德誠礦業的涉案金額在45億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貸款來自中資行。

青島港騙貸事件也對金屬商品的市場格局造成了影響,令原先的市場格局出現了洗牌機會,借此機會,高盛下屬的倉儲業務部門正在謀劃首次進入中國。華爾街見聞此前曾介紹,高盛下屬的金屬倉儲部門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倉儲公司,正在謀求在上海或者其他有保稅倉庫的城市設點。與其他國際倉儲公司在中國尋找代理不同,高盛將直接管理在中國這部分業務的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76

身陷中國商品騙貸 渣打三季度盈利下滑16%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90

渣打,青島港,金屬融資,大宗商品,不良貸款

在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背景下,中國商品融資騙貸風波使商業貸款面臨損失增加的風險,以亞洲業務為核心的英國投行渣打三季度利潤減少15%以上,五個月內第二次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下半年無法實現盈利同比增長。

昨日渣打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稅前盈利15.3億美元,同比減少16%,主要源於不良貸款的損失準備幾乎翻倍,以及監管與合規方面的成本增加。渣打財報稱:

“我們仍留意印度、中國及更大範圍內的大宗商品風險敞口,在這些方面我們已繼續提高擔保標準,削減風險敞口。”

財報公布後,當天倫敦市場渣打股價一度重挫10%,跌幅創2009年4月以來新高,當日收跌8.8%。本年度至今,渣打股價跌幅達27%,市值蒸發246億英鎊(約400億美元),較面值低20%。

渣打,青島港,金屬融資,大宗商品,不良貸款

今年6月上旬,中國青島港口金屬融資騙貸事件曝光,讓西方銀行業者坐立不安,並打擊全球金屬價格挫跌。使用大宗商品作為抵押進行融資在中國是常見做法,屬合法行為。但同一金屬倉單重複質押、從不同銀行騙取貸款則構成詐騙行為。被卷入青島港騙貸事件的匯豐、渣打、花旗等多家外資銀行相關貸款合計接近10億美元,一個多月後,這些外行紛紛訴諸法律手段,起訴騙貸案主角——德正資源集團董事長陳基鴻。

中國企業之所以不遠萬里貸出海外資金,關鍵就在於他們可以利用相對廉價的離岸資金轉投中國大陸,以相對較高的利率鎖定利潤。

對外資銀行而言,同樣出於擴增利潤的需要,他們對中國客戶的金屬融資業務近年也在增長。《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消息稱,渣打銀行和花旗銀行等外資行僅對青島港的金屬質押貸款敞口總計高達數百億美元。

據惠譽統計,截至2013年底,僅亞太區銀行業對中國的貸款敞口就高達1.2萬億美元,規模較2010年增長250%。

青島港事件令業內擔心,中國對融資貸款的調查還將擴展到鐵礦石和大豆領域。由於大宗商品質押融資資金的大規模流入,中國政府在采取措施打壓這類投機資金流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66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4/156525.shtml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劉雪兒 劉雪兒

“裸”條放款、學生騙貸,幺蛾子叠出的校園貸到底腫了麽?

裸條放貸、跳樓事件的背後透露著怎樣亂象叢生的校園貸市場?

校園貸又出了最新的奇葩事件。

日前有網友爆料,有人通過一款熟人間網絡借貸平臺提供“裸條放款”,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替代借條,當借款人逾期不還時,放貸人便將裸體照片發給其家人同學等作為脅迫。

一位女大學生表示,今年2月因為創業想到校園貸平臺借錢,上傳了身份證、學生證、家人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她第一次借了500元,周利息是30%,但後續無力償還,只好借新債還舊債,在利滾利模式下欠下了5.5萬元。此時平臺要求李某手持身份證拍裸照作為抵押,不還款就將照片發給家人甚至在網上公開。她還表示,有不少女同學也陷入其中,但是極少人選擇向外公開求救。消息傳出,旋即在各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

12

圖1:微博爆料者放出的圖片 

390665072606680632_副本

圖2:微博部分評論截圖

無獨有偶,這不是校園貸第一件負面事件了。下面的這件事,就更為驚悚和令人悲哀。

“聽說跳樓摔下去會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場,真的很感謝大家以前對我的照顧,我鄭旭對不起大家。”3月9日晚,鄭旭在微信群里留下這段話,跳樓自殺。

在此之前,這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已4次自殺未遂,他迷上賭球後借用28名同學的信息向11家網貸平臺借款,最終欠下了58萬余元的款項。

他在網貼上寫道,曾試圖打工還錢,但每月2000度元的收入依然是杯水車薪。在高額逾期費和欠貸下,本想去青島賣腎還錢的鄭旭選擇了跳樓自殺。然後這給他的家庭、信息被盜用的同學都帶來了難以處理的問題,直到他身亡的第14天,河南鄉下的老父依舊接到了催債電話。

圖片1 

圖3:鄭旭手機軟件留下的2015年10月消費額,截止當時,支出金額已近70萬

伴隨著P2P的爆發性增長,不少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平臺也陸續推出,比如分期樂、優分樂、U族大學貸、花無缺大學貸等。

但是這些校園貸平臺的目標用戶都是學生,他們沒有穩定經濟收入和償還能力、風險控制意識差、有非理性消費需求,這本身就給平臺的風控管理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i黑馬總結了下校園貸平臺目前的幾個問題:

1、費率信息不透明

利息上,有的平臺只給出特定產品每期的月還款額,不公布具體收費標準;逾期費用上,不公布具體數值,有的逾期後每日費率甚至上漲60倍之多;服務費上,加收賬戶管理費、預收咨詢費等,最高每筆高達700元。這樣算下來,雖然現金貸款的額度不高,但產品的實際年化利率卻非常高,有的甚至達到60%-70%之多。

2、風控管理松散

為吸引大學生,校園貸平臺會找學生擔任校園代理,這些人往往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識和風險意識,在選擇對象上不加甄別,一味追求“人頭”業績。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就可實現無抵押貸款,即使是聲稱納入征信系統的平臺,也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甚至出現過平臺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騙取貸款的現象。

3、冒名註冊

一些社會人員在網上大量收購學生證,涉及學生照片、姓名、學號等信息,校園里也存在不少學生代理盜用同學身份證信息等現象。在冒名註冊的背後是倒賣學生信息的利益鏈,一方面騙貸的人或機構利用放款機構的風控漏洞騙取貸款,另一方面名義借款人的信息安全和日後的信用名譽等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4、催收方式野蠻

一些平臺采取言語威脅借款人的方式,聲稱向家長、老師、同學告知欠債不還的罪行,有的采用公布裸照的手段進行威脅。借款學生中不少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借款進行超額消費,且家庭經濟能力相對較弱,這些行為給涉世未深、愛惜面子的借款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身心困擾,有的走投無路便自毀身亡。

5、各平臺信息不共享,存在重複借貸

各家平臺的借款信息相對閉塞,當借款學生換不起費用時,常常換一家平臺借款,相當於“拆了東墻補西墻”,這樣利滾利的雪球越來越大,學生往往淪為幾家平臺的攻擊目標,各家平臺也都有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失。

據了解,我國現在實行分業監管,P2P歸屬銀監會管轄,但正式監管尚未實施。目前大學生p2p借貸行為尚未納入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所以借新債還舊債的行為較為普遍,這給金融公司和借款人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盡管學生們需要衡量自身的經濟能力,認清償還不起的後果,不進行過度消費;但另一方面,關於監管方面的具體法律條文和懲戒措施也應該盡快出臺,以便在源頭上規範校園貸市場的發展。

校園貸 裸條放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190

上海銀監局:嚴防違規獲取首付 從嚴審查“假離婚騙貸”

為促進上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上海銀監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風險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轄內商業銀行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全面加強個人住房信貸風險管理。

內容包括:轄內各商業銀行應嚴格執行首付資金真實性檢查要求;加強對共同還款人、離異人士、財產分割情況的審核,從嚴審查共同還款人為前配偶、成年子女、(雙方)父母,以及離異雙方財產分割不清晰的貸款業務等。

嚴格執行:最低首付比和限貸等要求

《通知》要求,轄內各商業銀行要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則,嚴格執行房地產貸款業務規制要求和調控政策,嚴格落實現有差別化個人住房信貸政策,嚴格執行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和限貸等要求。

《通知》要求,轄內各商業銀行要嚴格執行首付資金真實性檢查要求。完善審查手段,嚴格審查借款人首付款資金來源。防止借款人通過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信用卡透支、P2P、小額貸款公司、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等渠道違規獲取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資金,不得利用信托公司等通道直接或間接為各類機構發放首付貸提供資金支持。

嚴格控制:借款人房貸支出與收入比

《通知》要求,轄內各商業銀行要嚴格審核借款人信用記錄。充分利用各類征信和信息共享平臺,查詢涉及借款人誠信等相關信息。進一步完善個人住房貸款合同和貸後管理,在合同中增加相應條款,對各類不誠信行為予以約束。如發現申請人有在他行查詢個人住房貸款征信記錄的行為,要進一步掌握申請人是否存在申報材料不真實、重複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在他行審核未通過等情況及其原因,從嚴審批貸款。對逾期記錄超過一定次數,或歷史逾期時間較長、金額較大的借款人,從嚴審慎發放貸款。

《通知》要求,轄內各商業銀行要加強對借款人的償債能力審查。審慎評估借款人還款意願、還款能力,嚴格控制借款人住房貸款的月房貸支出與收入比、月所有債務支出與收入比。對於因各種原因導致收入透明度較低、收入波動較大、財產變動較頻繁的家庭或個人,要從嚴審核其所有債務支出以及還款收入,特別是經常性收入和第一還款來源等情況。

從嚴審查:共同借款人為前配偶等情形

《通知》要求,轄內各商業銀行要高度關註各類借款人規避限購、限貸等行為給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管理帶來的影響,並采取有效措施從嚴審查。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借款人資質和收入真實性的審查,對有意規避限購、限貸等相關規定的借款人,要按照審慎經營原則從嚴審查。原則上應以借款人家庭為單位從嚴評估其還款能力,加強對共同還款人、離異人士、財產分割情況的審核,從嚴審查共同還款人為前配偶、成年子女、(雙方)父母,以及離異雙方財產分割不清晰的貸款業務。

《通知》還要求,轄內各商業銀行要審慎開展與房地產中介和房企相關的業務。對發現存在為購房者提供首付款支持、協助偽造收入證明等違規行為的房地產中介,在其完成整改前應立即中止業務合作。對發現存在“零首付”、“假按揭”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其完成整改前不得增加新的授信。

個人房貸增量連續四個月降低

上海銀監局數據顯示,“3•25”房貸新政以來,轄內銀行執行相關政策的效果良好。若剔除公積金轉商業銀行貼息貸款因素,今年6月至9月,個人住房貸款分別增加335億元、229億元、210億元和204億元,增量連續四個月萎縮。9月末,首套房貸款占比94.8%,較新政出臺的3月份下降3.5個百分點;執行基準以下優惠利率的貸款比例為83.4%,較3月份下降8.8個百分點;平均貸款首付比為48.8%,較3月份上升11.4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21

醫美騙貸狂歡:大巴車拉農婦去套現,中介醫院勾結擼出15個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5/161877.shtml

醫美騙貸狂歡:大巴車拉農婦去套現,中介醫院勾結擼出15個億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醫美騙貸狂歡:大巴車拉農婦去套現,中介醫院勾結擼出15個億

永遠不要高估了人性,永遠不要低估了欲望…

本文系一本財經(ID:yibencaij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零和 。

2016年,消費金融變得炙手可熱,而醫美分期,是其中最為火熱的分支。

繁華背後,卻是千瘡百孔。從去年5月份開始,行業深陷“騙貸”漩渦,多位從業者透露,行業中至少有15個億,被這些騙貸群體分食,其瘋狂程度,觸目驚心。

這場鬧劇中,每個角色都如此鮮明:為融資急速做大的平臺;為利益而瘋狂勾結的中介、醫院和內鬼;為蠅頭小利就失去底線的套現用戶。

他們組成了這一首《騙貸狂歡曲》。

行業少有的幾個冷靜者,散發著最後的理性:永遠不要高估了人性,永遠不要低估了欲望…

1  行業崛起

醫美分期平臺“易美健”負責人宋明歌,在2016年6月份,發現了一些異常。

“來貸款的用戶有些奇怪,五六個女性同時申請,都來自同一個村,而要做的項目,申請的金額,也出奇一致,”他們似乎對易美健的規則,“摸得門清”。

這些異常,讓宋明歌高度警覺。

但他完全確認騙貸群體的存在,是在兩個月後。

一些用戶出現逾期,催收部門都上門了,用戶還一臉懵逼:“這些錢是需要還的嗎?”

此時,在北京、上海、山東菏澤、淄博、濟南等多個城市,整個行業的逾期開始集中爆發。

所有人沒料到的是,再過兩個月,行業將陷入全國性的騙貸黑洞之中,至今難以轉圜。

而兩年前,行業的鼎盛繁華,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2009年到2015年間,中國醫療美容一直保持15%的年複合增長速度,超過2.4萬家醫療美容機構成立。

業內預測,到2018年,醫美市場規模將超過8500億。

這個千億級別市場,成為消費金融掘金之地。

“乘風而上的醫美行業,遇上消費分期,會迸發什麽力量?”在一個消費金融的峰會上,一位醫美分期CEO在臺上激情澎湃,“醫美分期,無疑是時代的創新,是場景+分期的最佳結合!”

行業在前呼後擁的激情中,迅速崛起。

一年時間,出現了麽麽貸、星計劃、快分期、即分期、馬上消費、51人品、美分期、易日升、壹分期、易美健、小牛分期、愛美貸、麥芽分期等30多家知名平臺。

去年年中,百度金融也宣布入場,布局醫美分期。

“場景越獨立、風險越容易識別”,某投資人在重金投資了一家醫美分期後稱,醫美行業的套現,幾乎無可能。

“3C產品可以直接拿去販賣,而打進身體的美容針,你總不能抽出來再去賣吧?”該投資人稱。

此後,行業融資消息不斷——大家對行業,保持爆棚般的信心。

很快,他們將見識,在利益面前,群眾迸發出的傑出智慧和瘋狂姿態。

2  騙貸狂歡

80後小夥楊泉,一直從事貸款行業。

他是各大“網貸口子”群教父級別人物,足跡遍布全國,線上口子和線下貸款,都玩得爐火純青。

2016年3月份,很多中介都盯上一家網貸口子。

“我們在線上研究很久,卻找不到漏洞,他們突然開始做線下醫美分期”,楊泉發現,沒有網上借款經歷的“白戶”,可以輕易貸出錢來。

“我們在群里歡呼,真的是歡呼”,線上久攻不破的平臺,終於在線下被他們抓住了漏洞。

楊泉和龐大貸款中介大軍,就從此時,正式轉戰醫美貸款市場。

據宋明歌估算,目前分期平臺已和上萬家機構達成合作。

操作方式是,前往醫院的用戶,可以選擇分期付款。金融平臺直接將錢,打到醫院賬戶,用戶再分期還款給金融平臺。

而額度,一般從幾千到10萬不等,客單價極高。

去年6月開始,分期平臺開始瘋狂搶客,行業陷入“薄利多銷”的價格戰。

很多平臺打出了“美麗不等待”的口號,推出“三零”產品,“0首付、0利息、0費用”。

“這一下就讓行業變得很難盈利,”宋明歌稱,大家為了沖量,開始急速狂奔。

在醫院的貸款處,常常是放著一排各家平臺的二維碼,用戶只需掃描二維碼填寫資料,申請借款。

而一切的失控,就是從行業瘋狂沖量開始。

為了急速沖量,很多分期平臺的風控形同兒戲。

楊泉研究了30多家平臺的風控規則,大部分很簡單。比如一家平臺只要是沒有信貸記錄的“白戶”,芝麻信用分高出600分,再提供近兩個月的通話記錄,就能下款。

“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平臺的下款率高達80%,”楊泉發現,這個生意太好賺,只要拉來人,就坐地收錢。

“我們對部分平臺的規則比較熟,會根據風控規則來包裝用戶資料,”楊泉稱,“現在我們最喜歡申請的平臺,有即分期、易日升、快分期、麥芽分期等”。

中國哪里的“白戶”最多?

答案是農村。

楊泉雇了一輛大巴車,去河北石家莊、邯鄲、保定等偏遠農村“拉人”。

每天清晨,他開著車在村里轉,大喇叭循環喊:“上車給一萬啊,免費北京旅遊啊”。

剛開始,農村大媽們,將信將疑。

楊泉說:“就算最後我耍賴,不給錢,包吃包住,帶大家免費北京旅遊一次,也不虧啊。”

有大膽的,就爬上了車。

那時,他的“行業信譽”還沒建立起來,竄幾個村子,才能撿滿一車人。

一車車的農村大媽,被拉到一些小診所,排著長隊申請貸款。

大媽只需要填寫簡單的資料,就可申請貸款

“先讓她們簽字,醫院領著她們進手術室,拿著沒裝針頭的針比劃一下,或者躺在手術臺上假裝手術,拍個照片,就可以走了,”楊泉稱,整個過程中,醫護人員全體出動,參與其中,偽造做過手術的證據。

醫院幫助大媽們偽造手術文件

走完這個過場後,楊泉第二天去醫院“結款”,和醫院“三七分”,楊泉拿70%。

“我們這行,聲譽很重要,所以我都會給農村大媽們結賬,每個人可拿10-20%,”楊泉服務到位,分完錢,再送大媽們回家。

很快,楊泉的名聲在外。

農村大媽都知道這個帥帥的小夥靠譜,口口相傳,一個村子的人都準備出動了。

楊泉的大巴車駛進村口,一按喇叭,大夥搶著上車——一排兩個人的座位,都擠三四個人。

楊泉的勢力範圍,迅速擴大。河南、內蒙古、東三省、江蘇等地的農村,皆是他的地盤。

如今,楊泉早就不再親自出馬了——他手下的中介,已發展到上千人,每月坐地收錢百萬。

而像楊泉這樣的大中介,全國起碼有幾百人,他們是騙貸的領軍人物,決定了騙貸手法和走向。對上,對接醫院,談好分成;對下,豢養手下幾百人小中介。

他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極具小聰明,出手大膽狠辣。

這個群體,地盤意識很深,“別人的場子,不能輕易碰”,楊泉說,南方市場,他忌憚很深。

他說,北方的騙貸,大多是因為窮。而南方,純靠騙。

那里的水,更深。

3  夜場江湖

程曙澤是一個在上海周圍活動的小中介。

他加入這行時候,是個小白,毫無經驗。

他為了獲客,用的是最傻的辦法,通過搜微信“附近的人”,瘋狂加人,並在朋友圈刷廣告,吸引客戶。

後來他找到一些“竅門”。

“我會冒充美容院的人,騙一些小姑娘,說要搞一個免費整形活動,還給她們返現”,程曙澤說。

到了現場,小姑娘們看到需要申請借款,就會遲疑。

程曙澤就騙她們:“這不會上征信,還不還都沒關系。”

他靠這個辦法,每個月能掙四五萬。

他覺得已玩得“爐火純青”,但他見識了“隊長”們的手法之後,就覺得自己太小兒科了。

在南方,大的中介,叫“隊長”,他們和各大夜場的雞頭們,十分相熟。

通常是,隊長叫上雞頭,用一個大巴車將夜場所有小姐拉上,集體去醫院整形。

“一般小姐們的身份證,都被雞頭扣下,她們必須聽話,很多資料,甚至都不是小姐自己填的,雞頭幫她們填”,程曙澤稱,雞頭對這件事極為熱心,小姐變漂亮,“200元一晚就會變成1000元”。

程曙澤也不止一次看到,隊長拉著幾車的小姐去集體整容。

當然,大部分人並不準備還錢。

“她們已經低至塵埃了,所謂的信用,對她們來說,毫無用處,”程曙澤稱。

“一天能貸款幾百萬,轉手到隊長手里,就是上百萬”,程曙澤稱,通常情況下,這些錢雞頭和隊長分,小姐無法提成。

一天的收入就上百萬,他們已到達如此瘋狂的地步。

從去年9月開始,這場醫美的騙貸狂歡,已從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往二三線城市蔓延。

成都、菏澤、淄博、合肥、蕪湖、杭州、西安、長沙、天津等多個城市,都成為重災區。

“春節期間,消停了一些,年後又再次瘋狂來襲,”宋明歌說。

這場騙貸狂歡中,到底擼出來多少錢?

“現在整個醫美市場放出的貸款,大概是60個億,其中15多億,被騙貸者們攫取,”宋明歌稱。

而楊泉覺得,15個億只是保守估計。

全國專做醫美的中介,有數千人,光在上海,一個月騙貸者就能擼出來幾千萬。

一個大中介在朋友圈曬自己的“戰果”

如今,騙貸群體變得“像老鼠一樣油滑”。

很多中介已不再接不做手術、純套現的單子。

“如果不做手術,分期平臺報警,我們就很被動,”程曙澤說。

而楊泉已開始了產業化運營——他將自己的模式,發展成“傳銷”,多級代理。

任何一個曾經來做手術的用戶,又反過來變成他的下線,再去“人拉人”。

楊泉多次召開“傳銷大會”,把所有下線聚過來,大家分享經驗,“現場大家都瘋了一樣,講自己一夜暴富的故事”。

楊泉躲在了幕後,成為金字塔上的頂尖的神秘人物,冷冷地看著幾近癲狂的人群。

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意味著中介群體將爆炸式增長,“幾個月,人數就能翻番”。

他們如水蛭一般,狂吸這條產業的血液。各個平臺的漏洞,被他們撕裂成欲望的洞口。

4  幫兇同夥

醫院,在這場騙貸狂歡中,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

“他們絕對是幫兇”,楊泉稱,這條暴利產業鏈中,醫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他曾踏遍多個城市,和幾百家醫院打過交道,他發現,只要給足利益,沒有合作是談不成的。

一般充當幫兇的醫院,分成兩種。

一種是大型機構和集團。

他們正在上市或“被收購”的臨門一腳,急於沖業績。

他們依賴中介,急速獲客,寧願返點70%。“而他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中介帶過來的,大多是騙貸者,不會還錢,但他們選擇視而不見,”楊泉稱。

這些醫院,用戶到了之後,需要做些手術。楊泉拿到返點之後,再分20%左右給客戶。

而第二種,大多是一些中小型診所,是楊泉最喜歡的合作夥伴。

宋明歌稱,整形美容機構越來越多,競爭慘烈,百度的競價排名下的醫療廣告,越發“天價”,他們只能開始打“價格戰”,靠用戶口碑傳播。

“醫美行業即將進入良性循環”,宋明歌稱,各家分期平臺的集中爆發和野蠻沖量後,原本的價值鏈條,被打破。

很多死亡邊緣的機構,突然間“僥幸生還”。

“用戶和錢,都送上門來,感覺一切就是天上掉餡餅”,楊泉稱,他最喜歡這些被欲望和貪戀控制的人,只要雙方利益分配得當,他們趨之若鶩。

醫院真的對套現和騙貸,視而不見甚至參與其中嗎?

一本財經以中介的身份,走訪了北京多家醫院,大部分都表示:“不管客戶怎麽來的,還不還錢,提供50%的返點沒問題”。

“一個5萬的手術,我們收3萬,剩下的2萬返給你們,”一本財經假裝自己就是來套現後,北京聖愛醫院的相關負責人依然如此答複。

可見,這早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而另一個幫兇,則來自分期平臺的“內鬼”。

楊泉現在的主要任務,除了搞搞醫院關系,就是陪平臺的市場或風控負責人“吃吃喝喝”。

“很多市場負責人為了急速上量,就來找我們合作,”他們居然是來求楊泉,帶人來“擼”自己的平臺。

楊泉很夠意思,事成之後,還會返點給他們。

一位市場負責人,在完成了沖量任務之後,獲利幾十萬,並順利跳到一家更大的公司,成為市場負責人。

很多從業者提到,一家分期平臺的風控負責人,甚至出來開班授課,教中介們怎麽擼平臺,“大家像瘋了一樣,掏錢報名參加”。

實際上,在暴利面前,整個行業都瘋了。

這一出鬧劇,所有的形象,荒誕而滑稽,在狂躁的時代背景音樂中,一張張瘋狂逐利的面孔,醜陋猙獰……

5  誰來買單

在這條產業鏈中,醫院和中介,分食這15個億紅利,賺得盆滿缽滿;而分期平臺和用戶,卻是兩敗俱傷。

誰來為這15個億買單?

無疑是分期平臺和用戶。

一部分用戶,是主動來套現。後期,他們大多選擇消失,逃避催收。

但大部分用戶,是被騙過來的。比如,農村大媽們,她們很難意識到,所謂的“信用”,對她們有何用。

“很多人被催收時,才知道這些錢是需要還的,甚至要上征信記錄,一旦逾期,將影響終身信譽,再也無法貸款,”宋明歌稱。

他見過一些用戶,發現自己被騙後,完全失控。

去年年底,一個用戶被催收逼債,她只能通過去其他平臺,借錢還款——最終利滾利,將她拖進債務深淵。

她沖到醫院去鬧,醫院說,用戶欠平臺的錢,和他們毫無關系。

她試圖從醫院的窗口跳樓自殺,最後被醫護人員攔住。

“我並沒有罪惡感,這一切,不應該怪分期平臺自己嗎?他們的漏洞太多,讓大家有洞可鉆”,楊泉甚至開玩笑,說自己是“互聯網時代的深度參與者”。

“互聯網金融,金融才是核心,風控才是王道,”宋明歌稱,醫美行業盲目湧入太多“心浮氣躁”的互聯網從業者,他們對金融,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導致行業滑向深淵。

很多平臺,是為了急速沖量,做大市場規模,迎接“下一次融資”。

“這套互聯網流量的玩法,真的不適合金融,”宋明歌稱,行業中很多平臺的通過率,高達80%——這無疑是對風險的藐視和褻玩。

“一些我們平臺審核不通過的單子,一些風控松的平臺直接過,”宋明歌稱,有一些客戶,甚至故意將其他平臺放款的截圖發給他,“寒磣我們”。

宋明歌把這些平臺,稱為“專業打臉的,打得我們臉,pia pia的”。

但市場是一個逆向選擇的過程:如果一個平臺更好騙,騙貸者自然就會湧向這里。

他們又能撐多久?

截至目前,行業十分之三的平臺,黯然消失,再無音訊。一些消費金融平臺,也悄然關閉旗下醫美分期業務。

2016年3月讓楊泉進入這個行業的平臺,只運行了2個月,就默默關閉;某大型消費金融公司,也安靜地關閉了北京區的醫美分期業務……

宋明歌一直在思考,這個行業真的就要如此潰爛下去嗎?

“很多醫美騙貸難以立案,是因為很難取證,除非用戶願意配合,”宋明歌稱,某些醫院,已開始被經偵盯上。

一旦證據確鑿,就可以“殺雞儆猴”。

而這個過程中,用戶是否配合,變得極為關鍵。

易美健正在搭建“醫美分期法律援助平臺”,試圖團結用戶,共同將騙貸產業鏈的一串人揪出來,將利益返還。

而另一方面,監管也需要緊跟其上。

兩周前,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表示,嚴禁業內與無資質金融機構合作,開展醫美消費貸款業務。

在上海,一些不正規的玩家,被強制出局。

業內一片叫好。

監管和司法輔助而上,肅清攪亂市場的玩家;各個平臺提高風控,進入良性競爭,這個行業才有可能,慢慢爬出黑洞般的騙貸深淵……

“我們高估了人性,低估了人的欲望,”如今,很多從業者感慨。

但是,不要試圖用商業去考驗人性——壞的規則,才會誘發“人性之惡”,應該用機制去遏制“惡”的溢出。

在環環相扣的瘋狂產業鏈中,一些平臺急速沖量,風控缺失,打開了“惡”溢出的源頭…

消費金融 行業崛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91

“線下場景”騙貸橫行,如何破解風控命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0/161950.shtml

“線下場景”騙貸橫行,如何破解風控命門?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線下場景”騙貸橫行,如何破解風控命門?

對風險,需要永保敬畏之心。

本文由一本財經(微信ID: yibencaij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零和。

消費金融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分期,二是現金貸。

從去年開始,消費金融公司提出:“風控應該跟著場景走,知道資金用途,風控更容易”。

然而,這種模式踐行一年後,一批套現者和騙貸者,野蠻殺入產業鏈中,吸食紅利。

面對如此瘋狂、無孔不入的勢利群體,消費金融如何化解這場騙貸危機?

01 歷史根源

實際上,關於消費嵌入場景的模式,很早就有,其代表就是“捷信”的駐店模式。

捷信的玩法是,信貸員駐紮在手機店中,有顧客來買手機,就給他推薦“分期”。

去年開始,互聯網化的“線下場景+分期”變得火熱,用戶依然去店鋪消費,但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或下載APP,在線上申請分期。

微信圖片01

被激活的線下場景也頗多,如醫美、培訓、家裝、租房等。

“我們的風控,肯定比現金貸更好做”,某平臺的風控負責人在一次峰會上,講述行業迅速崛起的核心原因——現金貸不知道用戶將錢花在哪里,而場景分期,卻直接將錢打給店鋪和機構,“風控當然更安全”。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套邏輯無懈可擊。但他們忽視了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線下勾結。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利益就如藕絲,讓各方曖昧不清,牽扯得綿延不絕。

在教育行業,騙貸行為被多次曝光。

教育分期的一個負責人透露:“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很多教育機構收完一批用戶貸款後,直接跑路”。

很多教育機構租了幾個教室,雇了幾個教師幹培訓班。對他們來說,卷錢而逃太容易。

有固定資產的醫院,跑不了路,總歸好一點吧?很多醫美分期行業的從業者,抱著這樣的邏輯,進入行業,卻發現完全高估人的貪念。

一本財經在《醫美騙貸狂歡》中,揭露了這條產業鏈。

去年年中開始,醫美分期陷入“騙貸”深淵中,數千中介纏繞其中,和醫院勾結騙貸。

分成的比例,也極高,“不做手術,純騙貸的,三七分,中介七;需要做手術的,五五分,”一位大中介楊泉稱。

楊泉如今已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物,月收入上百萬,他參與這條產業鏈近一年,他也一直在思索,這場騙貸狂歡,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其實,源自於行業的高返傭制楊泉稱。

目前,全國大概有2.4萬家美容整形機構,遠遠飽和。為了獲客,掌握客源的中介和渠道,開始出現。

醫美行業中介返點,普遍高達50%,一些客源旺盛的中介,可高達70%——居然和套現的分成比例無差。

這才導致,分期這個新的玩家進入後,利益鏈條的失衡,被多次利用。

一般高返傭的行業,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征——暴利和定價不透明。

譬如,在醫美行業,一支玻尿酸,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各家醫院的定價,都“隨心所欲”。

因此,再高的返傭,整形醫院也不在乎,“即使他們將價格提高一倍,客戶也無法察覺,”楊泉稱,實際上,幾乎每個醫院都有兩份報價單,一份是中介拉來的客戶,一份是自己找上門的客戶。

而同樣的價格不透明,也發生在教育行業——你如何為知識去定價呢?一節課賣10塊,還是1000塊,完全仁者見仁。

教育行業的返傭,也高達30%左右。

而這些,便是滋生騙貸和套現的歷史土壤。

為了防止“人性之惡”的溢出,就需要制定一套規則,去懲罰和約束。

“如果行業的高返傭制度,暫時根除不了,起碼要建立一套溯源制度,中介帶來的客戶拒絕還款,要扣除中介的傭金,”一醫美平臺的風控負責人陳曉認為,行業是靠利益捆綁,也可以用利益制約。

02 打破暗箱

一個中介橫行的行業,風控的第一步,是需要在價值鏈鏈條中,化解機構和中介的利益勾結。

“線下消費場景加線上申請分期,很容易產生暗箱化環節,難以杜絕線下人員的勾結,”針對“場景是最好的風控”的說法,業內開始出現反對和質疑之聲。

這大概也是一些公司采取駐店模式的核心邏輯——好歹現場有自己人把守,杜絕大量暗箱化操作。

某消費金融的風控負責人羅一鳴稱,他們通過大量方式測試,找到了一些破局點。

微信圖片_02

他們的方式是,雙向風控——既要針對機構風控,也要針對個人風控。

“先從2B入手,對合作機構進行嚴格審核,”羅一鳴稱,一家醫院是否正規經營,是否被中介“綁架”,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羅一鳴會先在線上,查輿情:投訴多不多,有無負面等。

線下,他們會派人“蹲點”,觀察對方的客流量。

再暗訪,佯裝成中介,看對方接不接單;甚至會稱是投資人,進行“盡調”,查看月流水。

最後,他們再派一批人員去談合作。

“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他們說的是否是真實,我們基本有判斷,”羅一鳴稱。

合作之後,他們就開始給醫院畫經營模型,任何超出模型之外的波動,都有預警。

羅一鳴會時時監控醫院的數據——以前一個月流水100萬,突然變成了500萬,就屬於異常波動。

他稱,這和銀行去店鋪蹲點,核心邏輯是一樣的。

蹲點人員看客流量、翻臺率,計算店鋪流水,如果銀行發給店鋪“pos”機上的流水,遠遠高於大概計算,這家店就可能存在套現行為。

除了規則上的手段,一些公司也會用制度,扼殺“人性之惡”的溢出。

羅一鳴會根據一家機構的綜合經營情況,授予不同分期額度,這個邏輯也很容易理解——一家小診所,經常做十萬大項目的可能性較低。

“行業的授信額度太高,需要降下來,”他稱,醫美的用戶群體分層比較明顯,喜歡動大手術的,大多還是來自服務業,夜場、網紅等。

而一般用戶,更多能接受“微整”,打個玻尿酸、肉毒素等。

“因此,大多的用戶,並不需要過高的授信額度,”羅一鳴認為,授信額度太高,也和所謂的“普惠金融”背道而馳。

“我們會和醫院,簽署風險共擔的協議,”陳曉稱,不僅要分化醫院和中介的“同盟”,還要拉攏醫院。

但行業中認真做B端風控的公司,並不多。

“因為放棄一家機構,相當於放棄一個渠道,”羅一鳴去一些地方考察時,發現在農村做牙整形的小診所,居然都有醫美分期平臺入駐。

03 風控與平衡

“機構是你的獲客場景,你的場景是否優質,直接決定了你的用戶是否優質,”羅一鳴稱,但大部分公司風控重心,依然只放在C端。

C端的風控很難嗎?

實際上,也有很多規則,可以防住集體騙貸的行為。

微信圖片03

譬如,同一個地方的人集中來貸款,年齡階層太大,甚至高齡男性都來申請,都屬於“異常波動”。

買單俠朱君稱,一些行為數據,也可以作為識別欺詐的方式。

比如,借貸者在線上填寫借貸申請表的速度、打字速度、拉動菜單的速度等。

如果幾個顧客填表速度大致相同、打字習慣一致,“直接將拖拉條拉動最後,選擇最高的借款額度,”朱君稱,這樣的人,存在和門店勾結,一起欺詐的可能性。

相對來說,對於單個騙貸者,防守的難度加大,需要更高階的技術。

ZRobot的CEO喬楊稱,其實可以借助“漫網”技術解決。

比如說,醫美行業,大部分的中介都是從貸款轉戰而來,他們的電話號碼、社交號碼、IP地址都沒有大的變動,很多騙貸者的數據,已加入黑名單。

“實際上,現在騙貸大多是團夥作案,他們與黑名單上的人,多少會有一些聯系”,喬楊稱。

通過多維度的用戶信息,可以關聯到用戶的好友、好友的好友,甚至多維度的聯系人,再分析這個複雜的關系網絡,來判斷一個用戶是否有風險。

羅一鳴稱,在“反欺詐”上,實際上已有很多成熟的技術。

陳曉認為,行業出現亂象、騙貸猖獗的核心原因,是“沖量玩家”的野蠻玩法。

“行業中一些玩家的做法是,急速做大,新業務量沖進分母,這樣壞賬率就低,再融資做更大,到一定規模後,再收緊風控,慢慢就形成閉環,”陳曉稱,也有沖量玩家玩得不錯,行業有一些成功案例。

“但成功者寥寥,大家沒有看到背後屍橫遍野,”陳曉稱,金融的風險爆發極為迅猛,不是細水長流,而是地震式崩盤。

“實際上,行業真的有法可破,關鍵是是否想破,”羅一鳴稱,消費金融發展這兩年,該進入沈澱時代。

金融領域確實有不少迅猛崛起的神話,但也不缺一夜顛覆的大敗局。

對風險,需要永保敬畏之心。

消費 互聯網 騙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27

手機套現、中介騙貸、機構跑路,線下場景如何激戰人性之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2/162525.shtml

手機套現、中介騙貸、機構跑路,線下場景如何激戰人性之惡?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手機套現、中介騙貸、機構跑路,線下場景如何激戰人性之惡?

黑色的用戶,會相互串聯、成團,汙染了一大片用戶。

本文系一本財經(ID:yibencaij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墨菲 零和

2017年,消費金融集中爆發之年。

消費金融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分期和現金貸。

業內有一個共識,和場景結合的風控,比現金貸好做很多。

因此,3C、醫美、教育、家裝、租房、旅遊、農村等多個線下場景,去年集中出現了紮堆創業者。

然而,大家都低估了群眾的集體智慧:機構、中介、騙貸者們嗅利而來,場景風控築起的城樓,搖搖欲墜。

線下場景,要如何嚴防死守,打贏這場與人性之惡的戰爭?

01 人性之惡 

“平臺把錢直接匯到場景機構賬上,用戶不直接接觸現金,風險更加可控,”冰鑒科技創始人兼CEO顧淩雲稱。

“線下場景可以直接和借款人接觸,通過一個人的著裝、神態,當面‘驗真’,” 某機構投資人程雲表示,這是線下風控的優勢。

這就是從去年開始,各路玩家開始爭搶線下分期場景的核心原因。

然而現實情況,卻並不樂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五花八門的騙貸和套現手段,無孔不入。

產品分期,因為可以轉手賣掉,早就成為套現的重災區。3C、奢飾品,甚至農村金融的電動車,無一不成為套現者的獵物。

“3C領域早就混亂不堪,”給分期平臺輸出風控技術的平臺負責人曹俊元,曾見過諸多的騙貸手段,其中一種是專門針對分期手機的騙局。

中介先以“免費領手機”來誘惑一批客戶,領到門店填寫分期購機申請表。

但是,申請表上的手機,和客戶最終拿到手的手機卻不一樣——一般申請iPhone,拿到的卻是便宜的國產手機。

但被蒙在鼓里的分期平臺,依然按照iPhone的價格,給門店打款,其中的差價,就會被中介和門店分食。

最終結果,消費分期平臺被薅,客戶欠債被催收。

這些3C產品因為好變現被盯上,那麽不能進行“二次販賣”的服務消費,總不能套現了吧?

因此,租房、教育、醫美等行業的創業者,也出於這個考慮進入行業,卻發現太低估了人性的欲望和利益的誘惑。

一些不懷好意的中介或者用戶,直接和場景勾結,聯合騙貸。

以醫美行業為例,中介、醫院和各個平臺的內鬼,勾結在一起,聯合從分期平臺騙出來貸,再進行分食。

微信圖片_20170412093617

原本應該成為風控重鎮的線下場景,從根部開始腐爛。

教育分期和醫美行業也有同樣的弊病:定價模糊、中介返傭高昂——這正是滋生騙貸和套現的土壤。

有媒體報道,一些教育機構租了幾個教室,雇了幾個教師幹培訓班,拿到金融機構發下的用戶貸款後,就直接跑路,平臺和學生成為受害者。

在知乎上,也有學生反應,遇到IT培訓分期的坑——課程粗制濫造卻不能退,沒有上課卻要背負幾萬的貸款。

“自從教育、醫療分期火了之後,很多原本針對3C的騙貸都轉移了,”程雲稱,“3C面對的是個人信用風險,教育、醫療面對的更多的是欺詐風險。”

而租房領域的騙貸,更是“腹背受敵”。

“除了要防住C端的騙貸,還得防住B端的套現,”曹俊元稱,很多出租房,會拿著一份租房合同,多處抵押貸款,“分期平臺套完,再去找保理公司,最誇張的情況是,一份合同會用幾十次。”

而家裝分期,因為單價高,其騙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年前——銀行都曾遭遇騙貸。

“有家裝需求的客戶,一般被認為是有房產的,資質比較好,”某互金平臺負責人表示,“而且家裝分期,動輒幾十萬,是銀行喜歡的客戶。”

早在2011年,便有媒體報道,銀行客戶經理假借裝修合同,幫客戶騙貸。

銀行客戶經理甚至能提供一條龍服務,比如裝修預算單、合同模版等,用戶只用多支付買發票的錢,就能爽快套現。

但不同的是,如果是向銀行貸款,因為“上征信”,影響信用,所以必須要還;但對於互金消費平臺,騙貸者膽子就大了,甚至直接套現消失。

“自己憑本事借的錢,憑什麽要還”,這句戲言,已成為騙貸者的聖經。

線下場景深陷“人性之惡”,面對為利而動的龐大群眾智慧,他們該如何破解?

02 打破交易鏈

在線下場景中,場景和中介的勾結,是亂象的根源。

如何破解場景和中介的交易鏈條,成了風控的關鍵。

“行業內現在忽視的一點是,B端的欺詐和風控,”顧淩雲認為,是機構先有欺詐的土壤,進而導致C端也出現問題。

“首先要篩選合作機構,”曹俊元認為,短期內,在征信體系缺失的中國,風控得循序漸進,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做金融,講究的不是要跑得最快,而是要跑得更久。”

曹俊元舉例稱,租房市場,中介是繞不開的環節。

微信圖片_20170412093624

大的中介,比如鏈家、我愛我家等,都有自己的租房分期平臺,其他公司很難切入;而小的中介,魚龍混雜,有些甚至“涉黑”,也不是理想的合作對象。

“因此,最開始和品牌公寓合作,是比較保險的方式,”曹俊元稱,品牌公寓可以集中管理,相對質量也高。

除了租房分期,其他場景,也會選擇成立時間長、信譽比較好、是想“好好辦下去”的機構。

比如教育分期,平臺會要求,培訓機構成立時間不低於一年。

而在醫美分期中,曾經備受詬病的“莆田系”,因多為集團化、規模化運營,反而是比較好的分期合作夥伴。

篩選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嚴密的B端監測。

“在正式合作前,可以先給培訓機構一個短期的固定授信額度,”客棧網COO魏煒認為,先小額試水,再拍板決定。

確定合作關系後,也需要對場景進行嚴密檢測。

以前傳統的方式,就是平臺方指派一個巡視員,在各個場景來回跑。

“但這個已證明,巡視員貪汙腐敗的機會特別大,”顧淩雲稱,豐厚的回扣是最大的誘惑——死工資,哪里有回扣的獲益大?

任何人工環節,都極難逃脫利益的誘捕,平臺不得不輔以數據檢測。

魏煒介紹,平臺會對合作機構每日放款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放款量波動較大、日放款額過高,就會進行回訪跟蹤,“必要時,會采取實地考察或暫停放款的措施”。

越是魚龍混雜的領域,越需要小心,“在醫美分期,異地整容、金額較高的申請,我們的風控都會拒絕,”曹俊元表示,在風控體系建設沒有無懈可擊之前,最好的選擇,是“擋”和“躲”。

在這個價值鏈條中,最開始,是將場景和機構,當成對手來防禦,但敵人哪有朋友靠譜?

更近一步,是將利益鏈條打破,將線下場景變成自己的“盟友”。

要求機構“交押金”是常見方式。“一旦發生逾期、壞賬,若超過一定期限未還款,將扣除培訓機構的保證金作為代償,”魏煒稱。

“這實際上,是在打破原有的交易結構,讓合作機構承擔一部分風險。”曹俊元稱,在3C領域,他們也總結了一套防禦經驗。

比如,在一個地區招聘區域代理商,收益分成,同時也要求風險共擔,繳納一定的“風險服務費”。

而另一種方式是,平臺只提供技術。

在和寧夏第二大手機銷售商“強遠”合作時,曹俊元便提供產品、技術、風控等服務,把分期產品名字定做“強遠分期”。

“我們就藏在幕後,提供服務,而風險和品牌,都需要機構自行運營承擔,” 曹俊元稱,這種方式,就完全打破了價值鏈條,將場景拉到自己一邊。

03  “反欺詐”與“風控” 

B端風控之後,才是我們傳統認為比較重要的C端風控。

在中國,C端風控的第一步,毋庸置疑就是“反欺詐”。

一般而言,借款人的手機是新號、或同時有4、5張入網的電話卡,或者借款人上網IP地址和“下單地點”不一致,都有可能被反欺詐系統攔截。

“這種屬於規則反欺詐,”顧淩雲稱,“但硬性的規定,很容易造成誤傷,用戶體驗很不好。”

比如,經常出差的客戶,也會出現IP地址和“下單地點”不一致狀況,規則卻判斷不出來。

目前,各家分期平臺在打造“反欺詐模型”,把借款人各項指標放在模型中,得出一個評分後,再判斷是否通過。這種綜合評分,大大降低了誤傷的概率。

微信圖片_20170412093630

這是一個升維,再降維的過程——盡可能的搜集多維度數據,再篩選出有用的維度。

因此,一個好的風控模型,需要大量數據支撐,也需要實際運行的反複檢驗。

曹俊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邏輯和方式。

“我們通過用戶主動授權,獲得12億的社交數據”,曹俊元稱,他們利用這些數據,建立了一個風險模型,看其主要的聯系人是否有“高危人群”。 

“如果,一個客戶在和同事、親屬之外,還和我們標記的高危人群,比如黑中介聯系頻繁,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被反欺詐系統識別出來。”曹俊元稱。

當這個社交網絡足夠龐大,就能看到一幅有趣的畫面:黑色的用戶,會相互串聯、成團,汙染了一大片用戶。

直接挖掘用戶這種深度的聯系,是目前C端風控上,常用的技術手段——好壞的區別,就在於黑色用戶的數據量、深度關聯的維度。

“一個現實的做法是,風控不需要做到最好,只要做到比別家好,增加騙貸成本,騙貸者都去騙別人家,我就安全了。”程雲稱。

在某種程度上,各家平臺都在“自掃門前雪”。

“場景不能只作為導流渠道,需要做深做透,” 曹俊元表示,場景+風控的模式,路沒有走錯,錯的是將路幻想得“太平整”,而現實就是如此崎嶇。

在金融領域,從來就沒有“大而不倒”的神話,大如雷曼,也可能一夜之間破產收官。

金融的勝利者,不是跑最快者,而是跑得最長者……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為化名)

消費金融 線下 人性之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71

3.5億騙貸案警示錄:內鬼用蘿蔔章變“同業存款”為“委托投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7/1125284.html

記者 李玉敏  

在聚鑫源公司及劉孝義拿到3.5億元的貸款後,除支付貸款利息486.5萬元外,隨即給了張磊個人好處費2000萬元,給中間人劉某好處費850萬元,歸還其他銀行貸款7800萬元,其余錢款被其用於歸還劉孝義個人高息民間借貸及炒作期貨的虧空。

近期蘿蔔章成了一個熱詞,企業主串通銀行員工詐騙的操作模式令人驚詫,而且防不勝防,成為銀行業務中隱藏的重大風險隱患。本報記者梳理三四年前發生的一件銀行案件,再次給同業敲響一個警鐘。

A股份行長春分行和B股份行無錫分行,這兩家相距約2000公里的銀行,卻因一起同業糾紛案件糾纏在了一起。

經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利潤為零甚至虧損,房屋土地等總資產只有4000余萬元的民營企業柳河聚鑫源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鑫源公司),因有巨額的債務和實際控制人劉孝義炒期貨虧損需要償還,便挖空心思想從銀行貸款。雖然串通支行行長助理張磊,但多次運作未果,最終經人介紹,通過“同業委托投資”的方式獲得了貸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司法文件顯示,A股份行長春分行以同業存款的方式將3.5億元存入B股份行無錫分行,A股份行的“內鬼”張磊偽造了聚鑫源公司符合A股份行長春分行貸款資質的盡職調查報告、授信批複等資料,又通過偽造的《委托定向投資協議》、《投資指令》等協議及公章,將資金通過委托投資的方式貸給了這家企業。

雖然騙取貸款的企業主以及違法違規的銀行員工均被判刑,但最終仍無法彌補造成的近3.5億元巨額損失。兩家銀行也圍繞同業存款、委托投資合同是否有效,應由誰承擔損失等問題進行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漫長訴訟。

2015年6月,A股份行長春分行以《同業存款協議》為依據訴至吉林省高院,請求判令B股份行無錫分行向其支付存款本金3.5億元以及存款利息和違約金。該院作出的(2015)吉民二初字第16號判決支持了這一訴求。

不過,隨後B股份行無錫分行不服該判決,並上訴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院作出(2016)最高法民終800號民事判決扭轉了此前的結果,認為B股份行無錫分行與A股份行長春分行之間不存在委托定向投資法律關系,《同業存款協議》依法應認定無效,A股份行長春分行要求B股份行無錫分行支付3.5億元存款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的訴訟請求不成立。故判決撤銷吉林省高院(2015)吉民二初字第16號民事判決,駁回A股份行長春分行的訴訟請求。

正常貸款未果後“繞道”同業

工商資料顯示,本次騙貸案的主角聚鑫源公司成立於2006年7月,註冊資本2000萬元,主要從事糧食收購、加工、銷售業務,法定代表人為劉孝義,目前該公司已處於吊銷狀態。

江蘇省高院的一份刑事裁定書顯示,2013年下半年,劉孝義通過他人介紹,認識了時任A股份行長春分行汽車廠支行行長助理的張磊。當時劉孝義以聚鑫源公司需購糧資金等為由,隱瞞該公司具有巨額債務需要償還及劉孝義本人炒作期貨虧損的事實,請張磊幫該公司向A股份行長春分行申請貸款3.5億元。二人進行了一系列操作,但均未成功。

為達到A股份行長春分行的放款條件,張磊擅自修改了聚鑫源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數據及房地產評估報告,調高了企業信用評級標準,並偽造了A股份行長春分行對聚鑫源公司發放貸款的《盡職調查報告》和《授信批複》等文件。

意圖通過直接向銀行貸款方式融資未果後,劉孝義等人開始繞道“同業業務”,通過銀行間定向委托投資的方式發放貸款並獲得了成功。

2014年3月,張磊通過他人介紹認識了B股份行無錫分行的侯某。張磊與侯某商議,先由A股份行長春分行以同業存款名義將3.5億元轉入B股份行無錫分行,B股份行無錫分行再根據與《委托定向投資協議》及《投資指令》,通過中山證券、平安銀行深圳分行等資金通道,向A股份行長春分行指定的聚鑫源公司發放貸款。

銀行內鬼偽造合同及公章

劉孝義、張磊等人的刑事判決書顯示,在這個過程中,為了獲得A股份行長春分行的3.5億元資金,張磊僅向同業部門負責人謊稱是3.5億元的同業存款,而隱瞞了該資金要通過B股份行無錫分行等資管通道放貸給聚鑫源公司的事實。

A股份行長春分行同業部門負責人向公安機關的證言也表示,“2014年5月26日,張磊打電話向其介紹一筆B股份行無錫分行的同業存款業務,後該行與B股份行無錫分行簽訂同業存款合同。”

2014年5月30日,雙方簽訂《同業存款協議》,約定A股份行長春分行在B股份行無錫分行存款3.5億元,存款期限為364天,存款利率為年利率6.2%。

為了符合貸款條件,劉孝義也偽造了4億元的虛假糧食購銷合同,虛構了貸款用途。而2013年6月末,聚鑫源公司的評估資產僅有4149萬元。與此同時,張磊又偽造了《委托定向投資協議》及《投資指令》等合同,並加蓋了私刻的公章,指示B股份行無錫分行將資金通過定向投資的方式貸款給了聚鑫源公司。

據B股份行無錫分行侯某給法庭的證詞:2014年5月27日上午,其赴長春簽訂合同,見到了劉孝義、張磊二人。張磊帶其至A股份行長春分行22樓,其將打印好的《委托定向投資協議》、《投資指令》裝在一個黃色檔案袋內交給張磊蓋章。後張磊將檔案袋還給他,並告知印章已蓋好,他於當天返回無錫。

公安機關查明,在這期間,張磊謊稱將上述材料拿去蓋章,實則私下加蓋了偽造的A股份行長春分行公章和法人章後交給了侯某。正是因為這些偽造的協議和公章,A股份行長春分行在B股份行無錫分行的同業存款卻悄然變成了委托投資款。

5月30日,A股份行長春分行以同業存款形式向B股份行無錫分行存入3.5億元。B股份行無錫分行根據所謂的《委托定向投資協議》及《投資指令》,與中山證券簽訂的《中山B股份行無錫1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將3.5億元資金委托給中山證券管理,並由中山證券再委托平安銀行深圳分行向聚鑫源公司發放貸款。

法院判決書顯示:根據委托投資協議,投資金額為3.5億元,投資期限自2014年5月30日至2015年5月29日,投資收益率為7.2%/年。A股份行長春分行向B股份行無錫分行支付的代理手續費率為0.5%。

誰來承擔巨額損失

張磊作為銀行員工,之所以肆無忌憚地幫助企業偽造合同和公章,騙取貸款,主要也是利益使然。

在聚鑫源公司及劉孝義拿到3.5億元的貸款後,除支付貸款利息486.5萬元外,隨即給了張磊個人好處費2000萬元,給中間人劉某好處費850萬元,歸還其他銀行貸款7800萬元,其余錢款被其用於歸還劉孝義個人高息民間借貸及炒作期貨的虧空。

如果說張磊、劉孝義等人是挖空心思想要騙取銀行貸款,那麽在這個鏈條上的銀行也暴露出了同業業務中的風控問題。

經法院審理後認定的事實顯示,早在2014年5月29日,侯某審查時便發現,A股份行長春分行在B股份行無錫分行的開戶預留印鑒是該行的財務章和法人章,與其從張磊處拿到的《委托定向投資協議》及《投資指令》上加蓋的公章和法人章不一致。

因為公章明顯不一致,不能辦理業務時,侯某便告知張磊,並要求張磊予以解決。

此後兩人商定對原《委托定向投資協議》進行修改,增加了“若附件二預留印鑒與甲方(A股份行)在乙方(B股份行)開立同業存款賬戶時的開戶預留印鑒不一致的,乙方同意甲方以附件二預留印鑒為準劃轉相關資金的印鑒,而不會因附件二預留印鑒與上述同業存款賬戶開戶預留印鑒不一致對乙方按照投資指令劃轉相關資金的行為提出異議”的內容。同時,張磊還出具了內容為“A股份行長春分行財務章已磨損,由公章代替”的《情況說明》。

2014年8月13日,B股份行無錫分行向無錫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報案稱,A股份行長春分行的張磊等人偽造公章,以A股份行長春分行名義與其簽訂《委托定向投資協議》,為聚鑫源公司劉孝義從“資管通道”平安銀行深圳分行詐騙3.5億元貸款。隨後,無錫市公安局直屬分局予以立案偵查。

經無錫中院審理後,於2015年11月5日作出刑事判決書顯示,劉孝義因合同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張磊被以騙取貸款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萬元。此後,劉孝義不服並提出上訴,江蘇省高院於2016年8月9日維持了原判。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32

業內人士揭整形貸內幕:中介設套拉消費者參與騙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2/1160719.html

Upload_1510470775206.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調查發現,主播們深陷“整形貸”糾紛涉及的網貸平臺有小牛分期、美好分期等多個平臺。記者采訪了整形醫院和網貸平臺的業內人士,他們向記者透露,隨著整形市場的需求增加和網貸平臺的大量出現,一些不良機構遊走在灰色地帶,將消費者當成牟利的“待宰羔羊”。

中介以免費為由 拉消費者參與騙貸

多家網貸平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將全面核查相應時間段內在“藝齡整形”產生的貸款,調閱貸款人提供的信息以及電話審核錄音資料,目前已經派專員與主播們接觸,了解更多細節。

美好分期工作人員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

“有些不良中介以免費的幌子,與所謂的消費者合謀填寫假信息,申請貸款之後,與醫院一起編造不存在的手術,醫院拿到貸款資金之後,與中介和貸款人三方瓜分資金。中介告訴消費者說由中介來還貸款,實際上中介抽身之後,還款責任就落在消費者身上。”某網貸平臺的風控負責人姜先生告訴記者,這種情況下,所謂消費者其實是騙貸的合謀者。

“也有一些消費者確實不知情,被免費整形的誘惑吸引,填寫虛假信息,甚至由中介代為接聽審核電話,成功貸款。實際上,手術的費用可能只有幾百塊,卻貸了幾萬塊,中介跑路之後,消費者自己要面臨還款壓力。”姜先生介紹,這種中介既替醫院拉顧客,又替醫院拉資金,是少數不良醫院主要的牟利渠道。

不良醫院借助“渠道”拉客宰客

主播們向記者提供的那份分成合同顯示,“悅容悅美”與濰坊某整形醫院對每一位顧客產出的利潤三七分成,“悅容悅美”分三成,整形醫院得七成。該合同尚無法核實真偽。

武漢一家大型整容整形醫院市場部的張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良整形醫院與“中介渠道”瓜分利益是潛規則。

“所謂渠道,就是能帶來新顧客的人或者機構,刨除手術成本,利潤部分由醫院與這些灰色渠道分成,有的個別網貸平臺甚至也會參與分成。”張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潛規則下,消費者往往成了待宰羔羊。

如何避開“整形貸”泥潭

某網貸平臺風控負責人姜先生建議,市民在接觸整形貸款時,不要產生“用別人的錢給自己整形”的想法。“看到各種名目的減免優惠時要冷靜。核算成本,核算利息,自己要為這次整形付出多少資金,考慮清楚。不要為了申請成功,聽信勸說編造虛假信息,甚至由他人代接審核電話,因為貸款最終需要本人負責。”

昨天下午,某網貸平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初步核實了幾名主播的貸款申請信息,並且與主播本人聯系,確認是由本人操作辦理的手續。“有可能個別人在接聽審核電話時,照著別人寫的紙條念信息,這屬於她本人直接自願參與的,不能說其本人完全沒有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