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醫保騙保,福建開出了“黑名單”政策新方,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將被醫保基金拒絕付款,列入黑名單的個人將被公示。
10月28日,福建省發布了《福建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打擊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和侵害患者權益行為的通知》(下稱《通知》)。福建省財政廳副廳長詹積富表示,《通知》將對藥品耗材供貨生產企業、配送企業、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醫保定點藥店、醫保醫師執行黑名單制度。
“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部門和來對騙保行為和侵害老百姓的行為進行問責,這需要涉及到醫保的多個要素,必須對這幾個要素一起出手,才能保障老百姓的權益,才能制止那些騙保行為”, 詹積富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其中,福建全省醫療保障管理系統醫保基金拒絕支付被列入“黑名單”的藥品耗材(含進口)供貨生產企業所有產品貨款,取消全省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供貨資格。
福建醫保基金拒絕支付被列入“黑名單”的藥品耗材配送企業貨款,並取消全省範圍藥品耗材配送資格。
福建醫保基金拒絕支付被列入“黑名單”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醫保費用,並解除醫保定點協議。
福建醫保基金拒絕支付被列入“黑名單”的醫保定點藥店醫保費用,並解除醫保定點協議。
福建醫保基金拒絕支付被列入“黑名單”的醫保醫師處方醫保費用。
對列入“黑名單”的單位和個人,在媒體和網站上進行公布。
《通知》表示,這一政策是為加強對藥品生產和流通(配送)企業、醫院和醫生的監督制約,打擊各種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和侵害患者權益等違法違規行為,堵住浪費,提高醫療保障基金的使用效率,遏制過度治療、過度用藥、過度檢查等不正確的醫療行為,維護患者健康和權益。
“從醫生聯手患者、從藥店聯手老百姓等,各個環節,都看上了醫保賬戶上的那些錢,必須向騙取醫保基金亮劍,福建醫療保障管理體制 改革,進行醫療保障要素大整合,改變九龍治水局面,終於能夠三醫聯動整合,握緊拳頭對騙取醫保基金和侵害患者利益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堵住醫藥費用浪費,規範醫療服務,把醫改推向縱深”, 詹積富表示。
在此次《通知》之前,福建省已經做了鋪墊。
7月6日福建省委專題會議上,福建省將衛計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物價局等多個部門有關“健康”的權力整合進福建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簡稱省醫保辦),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城鄉生育保險管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藥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城鄉醫療救助、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藥品價格管理、藥品配送管理等諸多大權,徹底結束醫改中的“九龍治水”局面。
作為“三明醫改模式”操盤手,詹積富被任命為福建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簡稱省醫保辦)主任。
“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質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沒有真刀真槍幹是不行的。”詹積富表示。
讓詹積富更為擔心的是個人賬戶的資金,個人賬戶資金目前占了40%,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如何讓個人賬戶發揮作用,有賴社保部門進行新的思考。
《通知》要求,醫療保障管理系統人員不得收受企業和藥商賄賂,否則將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藥品耗材(含進口)供貨生產企業、藥品耗材配送企業和醫保定點藥店要合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醫保醫師要加強學習教育,依法依規提供醫療服務。自2017年1月1日起,藥品耗材(含進口)供貨生產企業、藥品耗材配送企業、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醫保定點藥店和醫保醫師發生上述違規行為的,將被列入全省醫療保障管理系統“黑名單”。
全省各級醫療保障管理部門要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將該文件精神通知到各有關企業、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醫保定點藥店。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要將文件精神傳達到每個醫務人員。
“福建新醫保體制下,三醫聯動的實質內容得到有效整合,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有了切實保障。將有利於打破部門利益藩籬,提升醫保資金使用效率,更好地發揮醫保制度效應”,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應亞珍表示。
“‘關系保’、‘人情保’雖然人數很少,應該說是極少數,但是卻對黨和政府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實帶來極壞影響,所以民政部長期以來對解決好‘人情保’、‘關系保’、錯保問題的解決是高度重視的。我們采取多種措施來遏制這些現象的發生。”
1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對低保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關系保”“人情保”、騙保、錯保等現象作出回應。
宮蒲光答記者問
宮蒲光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繼續加強規範管理,確保低保制度公平公正實施,切實發揮好托底保障作用。
一是完善低保審核審批辦法,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加強公開公示、促進社會參與和社會監督,努力構建低保審核審批中的權力制約機制。
二是繼續加強低保工作中的責任追究。不僅要追究未履職盡責的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而且要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具體辦法,對那些隱瞞收入財產、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保的當事人,也要追究其責任。
三是繼續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進一步增強基層民政部門查核低保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收入、財產等經濟狀況的能力。
四是指導各地繼續開展低保規範化建設,健全完善社會救助監督檢查機制,強化社會救助監督檢查,特別是要暢通社會監督渠道,確保低保等社會救助工作陽光、透明。
宮蒲光還補充稱,媒體的監督和媒體曝光,實際也是對民政部工作的有力監督和支持。
以下為問答實錄:
記者提問:針對低保制度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關系保”“人情保”、騙保、錯保等現象,民政部有哪些應對措施?
宮蒲光:這個問題是媒體長期以來非常關註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們工作中非常重視、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截至去年11月,全國共救助城鄉低保對象6053.4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5%。根據粗略統計,“關系保”、“人情保”雖然人數很少,應該說是極少數,但是卻對黨和政府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實帶來極壞影響,所以民政部長期以來對解決好“人情保”、“關系保”、錯保問題的解決是高度重視的。我們采取多種措施來遏制這些現象的發生,主要有:
一是完善監督機制。去年以來,民政部指導各地通過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暢通舉報渠道、加強公開公示、開展第三方評估等辦法,加快完善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據了解,目前全國99.6%的縣(市、區)設立了社會救助投訴舉報熱線,99.5%的縣(市、區)建立了低保經辦人員和近親屬申請低保備案制度,98.9%的縣(市、區)建立了低保經辦人員責任追究機制。
二是推進核對機制建設。一方面,民政部已會同公安部、銀監會、證監會、工商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制定了查詢戶籍、車輛、銀行存款、證券財產、工商登記和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等信息的具體辦法,進一步擴大核對信息數據項;另一方面,指導地方民政部門加快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逢進必核”,這也是我們的一條工作原則。“逢進必核”指的是,凡是申請進入低保的家庭和個人,都必須要經過審核機制。通過對救助申請人及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真實性、完整性的核對,較好防止了隱瞞收入財產、提供虛假證明的現象。當然,這個機制現在還在進一步的完善過程中,現在只有五個部門,加上民政部是六個部門在共同會商、形成這樣一個機制。也就是說,低保申請人提供個人的收入和財產信息之後,就會進入我們的核對機制。然後各家為我們提供申請人名下是否註冊公司、是否有房產、是否有車輛等等相關的財產、收入信息,然後根據財產、收入信息來核對是否符合低保的條件,如果你的財產、收入高於我們設定的低保標準和相應的財產條件,那就不能納入。所以,這個還是比較嚴格的,是在傳統的鄰里訪問、入戶調查和民主評議等傳統手段基礎上加入了科學的審核技術手段。
三是加強動態管理。動態管理是低保制度的突出特點之一,有的家庭過去不符合低保條件,現在收入減少,符合條件了,經申請審批就可以納進來。已經納入低保的家庭,因收入增加,不再符合低保條件,就要及時退出去。近年來,民政部指導各地不斷加強對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應進則進,應退則退”。去年1-11月,全國低保對象因家庭收入變化等因素累計退出833.1萬人、新增611萬人。這是動態管理的結果,退出、新增,每年都在發生。而且按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一般一季度到半年核對一次,有些地方做得細一點,針對不同對象,三個月一核對,或者半年一核對、一年一核對。
四是開展專項治理。2014年以來,民政部每年都會組織開展專項整治、低保排查等監督檢查活動,各地也都結合實際普遍開展了一系列檢查、清理、整頓等活動,力推低保制度規範實施。對於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各類違規違紀問題,民政部堅持零容忍,將會及時要求地方按規定追責問責。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規範管理,確保低保制度公平公正實施,切實發揮好托底保障作用。一是完善低保審核審批辦法,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加強公開公示、促進社會參與和社會監督,努力構建低保審核審批中的權力制約機制。二是繼續加強低保工作中的責任追究。不僅要追究未履職盡責的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而且要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具體辦法,對那些隱瞞收入財產、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保的當事人,也要追究其責任。三是繼續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進一步增強基層民政部門查核低保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收入、財產等經濟狀況的能力。四是指導各地繼續開展低保規範化建設,健全完善社會救助監督檢查機制,強化社會救助監督檢查,特別是要暢通社會監督渠道,確保低保等社會救助工作陽光、透明。在這里還要補充一句,我們在座的媒體朋友和其他的一些媒體朋友的監督和媒體曝光,實際也是對我們工作的有力監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