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智商(7):食少包煙有乜大不了?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E9%A3%9F%E5%B0%91%E5%8C%85%E7%85%99%E6%9C%89%E4%B9%9C%E5%A4%A7%E4%B8%8D%E4%BA%86/「每天抽少一包煙」或者「每月生活節省數百元」,對於個人財富有多大影響?
以下是一個很多金融產品推銷員常引用的故事,來說服客戶盡早投資。
A君由22歲開始每年儲蓄$10,000作投資,到30歲時不再加碼,任由資本滾存,共投入$80,000。
B君由30歲才開始每年儲蓄$10,000作投資,期間並無間斷,共投入$310,000。
假定投資回報年率10%,到這兩個人60歲退休時,誰人會較多錢呢?
經計算後,A君將有$2,414,548,而B君將有$2,001,378。(見附表)
為甚麼投資$80,000的人反而會跑贏投資$310,000?原來在30歲時A君滾存的資本是$125,795,回報是$12,579。B君才開始投入$10,000加上回報是$11,000,即是A君的資本所賺的錢已經跑贏了B君每年注資加投資回報。時間越久,雙方差距越大。
很多時這個故事會被演繹為「複利的力量」或者「投資要襯早」。筆者看到第三個意義是「資本的力量」。
有複利有時間,但欠缺資本一樣不利整體財富的累積,但資本又從何而來呢?除了繼承遺產或發橫財,餘下的便只有開源節流,每天抽少一包煙,或每月生活節省數百元,結果有何不同呢?
於是便有一位C君出現,他由22歲開始到60歲每年都儲蓄$10,000作投資,到60歲退休後將有$4,415,926。
每年儲蓄$10,000,即是每月$833,或每日$27,大約相當於一個早餐,或者連一包香煙也買不了。

連續三十多年每年投資$10,000,只是毅力、耐性及生活習慣的問題,能不能做到事在人為,但要求長期投資回報有10%或以上,又是否實在呢?下回分解。
【咪空肚食飯】飲奶食杏仁打底 飽肚食少啲自然瘦
1 :
GS(14)@2016-05-25 10:09:07飯前一小時飲杯牛奶可以增加飽肚感。
減肥經常餓住肚都不是辦法,面對美食時想成功忍口,最重要是有飽的感覺。根據發表在美國科學期刊平台Th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的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原來多吃蛋白質食物可以增加飽肚感。
因為蛋白質會減少令你感覺肚餓的荷爾蒙Ghrelin,同時增加另一種荷爾蒙Cholecystokinin,減慢你的消化過程,消化得慢點,自然沒那麼易餓。另外,對比起脂肪和澱粉質,人體在消化蛋白質時會用更多的時間和能量,因此有助燃燒熱量,幫助減肥。外國不少明星,如Kim Kardashian和Kate Hudson都熱捧蛋白質減肥法,不過除了diet,原來只需在正餐前一小時吃一些高蛋白質的小吃一樣有用。在不少著名雜誌發表文章的紐約註冊營養師Jessica Cording就建議,在飯前飲一杯低脂奶,或吃一隻烚蛋,或乳酪,甚至是一小份杏仁,都可以增加飽肚感,令你正餐食少點,又不會餓。增加飽肚感 但不宜過量本地營養師黃榮俊(John)就解釋,因為牛奶在消化過程中會凝固,飲完會有飽肚感。而蛋和杏仁都含豐富蛋白質,在胃內都需要用多點時間去消化,所以一樣會佔肚,但乳酪未必有飽肚效果。他亦提醒,杏仁不宜吃太多,不要超過八粒,「因為杏仁脂肪較多,吃得多會導致熱量增加,有肥胖問題。而且這些堅果在消化過程會產生大量胃酸,吃多會有胃氣。」不過他提醒,高蛋白質食物可能同樣含高脂肪,因此他建議,想減肥其實應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菜。而且,肚餓不僅因為肚子空,血糖波動也是原因之一,纖維就有穩定血糖的作用,所以吃糙米、紅米等,一樣可以增加飽肚感。記者:陳倢攝影:梁志永
蛋含豐富蛋白質,需要多點時間消化,因此也可有佔肚效果。
杏仁同樣可增加飽肚感,但不宜吃過量,否則可能會有肥胖問題。
營養師黃榮俊建議我們可以多吃高纖食物,如蔬菜,有效穩定血糖,減少肚餓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5/19626002
【動畫●好忙呀】餓過龍點解會唔餓? 食少餐當減肥會餓出病
1 :
GS(14)@2018-01-22 05:39:41大腦和胃發出訊號是周期性的,過了平常的進食時間,身體慢慢就會習慣飢餓感。
遇上工作忙時食無定時,你有沒有試過餓到盡頭,隔了一段時間過後,又突然不餓了,原來肚餓真的會習慣成自然。大腦和胃發出訊號是周期性的,約半小時後,身體就會習慣飢餓感。腸胃科醫生姚志謙指出我們差不多到平常進食的時間,腸胃就會自動開始蠕動,包括分泌更多胃酸、消化酶。
如果餓過頭再次進食,胃部要重新進入預備狀態,不要以為餓完一輪要食多些去補充。
同時大腦有個胃口中心,胃口到的時候會分泌荷爾蒙,令中樞神經覺得我們要進食。若持續沒有食物刺激胃部,讓它繼續蠕動或分泌消化酶,慢慢就會餓過頭,慢慢沒有肌餓感。如果餓過頭再次進食,胃部要重新進入預備狀態,不要以為餓完一輪要食多些去補充。其實應該要少量地吃,不要突然吃得比平常多。
餓到沒有感覺,更要小心餓出病來,醫生指長期來說要注意肚餓與胃痛同時發生的飢餓性胃痛。
有些人餓到沒有感覺,更索性食少一餐當減肥,但小心餓出病來。醫生指長期來說要注意肚餓與胃痛同時發生的飢餓性胃痛,首先要看本身有沒有胃病,如果胃黏膜有胃炎或胃損,餓太久而沒有東西中和胃酸,胃酸刺激到損毀的胃黏膜就會痛。或者就算胃沒有損傷,但胃酸分泌過多而沒有食物中和,都會引致胃痛。一般輕微胃痛都跟胃酸有關,而坊間流傳一些食物可改善胃痛,如飲牛奶或薑水,普遍胃酸引致的胃痛可吃甚麼急救呢?一些鹼性的食物,如梳打餅、奶都可以穩定酸鹼度,當然喝水也可稀釋酸度,對胃痛有幫助,如果經常有胃酸倒流的問題,就要小心喝水太多反而會胃脹,有機會令情況更嚴重。
記者:黎婉婷攝影:張志孟、鄧鴻欣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0/2027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