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欣泰複牌周記:部分股民還在“飛蛾撲火” 機構都虧“哭”了

作為一家被判“死刑”的公司,*欣泰可以說是A股首只市場一致看空的股票。但即便如此,上周四個交易日,複牌三天半,這只“死刑”股卻在四個跌停板上斬獲近1.2億元的總成交,部分股民用實力演繹了什麽叫做“飛蛾撲火”。

而對此,有機構人士分析稱,這部分資金或存在兩大可能的賭博原因,一是賭*欣泰的跌停板會如退市博元一樣打開,回光返照,短暫上沖;二則是賭這家公司將以被並購等間接方式重回A股,以時間博取價值上升。

一個尷尬的現象是,相較部分股民的主動性博傻,此前在*欣泰身上下血本的機構已經要虧“哭”了,而具有股票交易鎖定期的創世翔上周更是數著跌停板流淚的節奏。

1.2億迷之成交 

按照深交所7月15日的最新核查來看,*欣泰買入成交和賣出成交*欣泰股票的均以個人為主,本周3212個個人賬戶買入該股,其中2994個賬戶資金規模在100萬元以下;共有989個賬戶賣出,其中759個賬戶資金規模在100萬元以下。深交所稱,買入居前賬戶普遍資金規模小,其中買入5萬股以上的賬戶共有26個。

“雖然表面上看都是散戶,但並不排除有潛伏的機構在利用個人賬戶買入。”對於部分股民緣何“飛蛾撲火”,上海一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而對於這部分資金的買入原因,不止一位機構人士分析認為,或是在按照退市股退市前的交易慣性在“賭博”。“之前退市博元在退市前一開始也是連續跌停,但後來打開猛漲了一波。”上述基金經理稱。

該基金經理所言非虛,2016年3月29日,退市博元進入退市整理期,雖然其股價最初連續4個跌停,但從4月5日開始,跌停打開,4月6日-4月19日,退市博元累計漲幅近20%。此外,同樣進入退市整理期的退市長油,在連續6個跌停後,亦打開跌停板。

不過,和退市博元與退市長油不同的是,*欣泰將被永久趕出A股,無法退到股轉系統,而是直接退至新三板。

“退到新三板也可以進行交易,也有價值,且不排除它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回到A股,比如被主板公司並購,畢竟這家公司現在市值非常便宜了。”華南另一買方機構人士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不排除有人想以時間成本來賭這家公司價值上升。

無論退市後命運如何,*欣泰退市已板上釘釘。深交所在15日強調指出,*欣泰將被“一退到底”,退市進程已經確定。

回顧*欣泰上周的交易數據來看,12日複牌首日,欣泰電氣成交超過3萬手,成交金額達4008萬元,換手率超過3%。這一天交易所和各大券商均開始緊急“打補丁”,風險提示全天未停。13日,*欣泰僅交易了半日,但仍然成交了3821萬元。接下來的14日和15日,*欣泰繼續開盤就跌停,但成交繼續,不過交易量有所下降,兩日分別成交時2456萬元、568萬元。

這離奇成交的1.2億元,讓市場費解,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欣泰的龍虎榜被高度聚焦。不過,從連續四日的龍虎榜數據來看,除了光大證券江門東華一路營業部部於7月13日和7月14日分別登上“*欣泰”買入和賣出龍虎榜前五名;來自安信證券六大營業部資金奪路而逃之外,並無明顯異常。

機構都虧“哭了”

今年上半年豪氣買入*欣泰的廣州市創勢翔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創勢翔”)如今就顯得有些被動。今年3月1日至4月20日,創世翔通過旗下共計22個信托賬戶先後購買了*欣泰859.11萬股和856.47萬股股份,兩次均觸及舉牌線,並最終以10%的持股比例成為欣泰電氣第二大股東。當時披露的交易價顯示,兩次舉牌均價分別為每股13.28元和每股14.02元,各耗資1.12億元和1.2億元。

而四個跌停板之後(截至7月15日)的*欣泰股價為9.55元/股,以此看創世翔上述兩次舉牌交易目前分別縮水至8204.45萬元、8179.32萬元,浮虧之後累計還有1.64億元在囊中,相較此前投入的2.32億元,目前已浮虧0.68億元,縮水近3成。

從創世翔介入的時間來看,是在*欣泰尚被立案調查而處罰結果未出之時;從基本面看,*欣泰業績並不好。有明星私募光環的創世翔如此重倉買入背後邏輯也成為業內的關註點。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份創世翔研究總監鐘誌鋒在回應舉牌風險事表示,*欣泰退市風險不會很大,從過往案例來說,沒有單單因為信披違規而退市的先例,“在排除這個最大風險後,我們才買入的”。

如今看來,這種博弈已成輸局。除創世翔折戟之外,廣發基金7月12日的一紙公告也將持股暴露。據其公告顯示,該公司旗下百發大數據系列基金投資了*欣泰,決定自2016年7月12日起對旗下百發大數據系列基金持有的*欣泰股票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格為零。並稱,該股票後續期間若發生重大事項,本公司將進行合理評估,進一步確定其估值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三個交易日的賣出席位中,有一個機構專用席位賣出837.68萬元。有業內觀點猜測,賣出方可能是廣發基金旗下百發大數據系列基金,該基金上周三已在跌停板上賣出該股。

在*欣泰一季度的股東名單中,“國家隊”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也位列其中,持股為137.13萬股。中央匯金是於去年三季度進入*欣泰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而去年7月1日至9月30日,*欣泰的平均股價為14.44元/股。若中央匯金持股至今未有變動,那麽這意味中央匯金在*欣泰上已浮虧約671萬元。

面對不斷縮水的資產,索賠成為目前大多數*欣泰投資者的一根“救命稻草”。而按照*欣泰保薦機構興業證券的先行賠付相關細則,在*欣泰虛假陳述揭露日(2015年7月14日)或更正日(2015年11月27日或12月10日)之後買入欣泰電氣股票的投資者並不屬於賠付的範圍內。這意味著創世翔和中央匯金的虧損都將自負盈虧。

而創世翔方面並不認同這樣的規定,一位接近創世翔方面的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創世翔已向興業證券提出賠付異議,聘請相關律師團就此事與興業證券交涉,並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對產品可能產生的損失影響進行評估驗證。

一賣方機構人士則認為,監管層不太可能會理創世翔,這種應該屬於買賣自由、盈虧自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80

郵幣卡“黑幕”調查:誰讓投資者飛蛾撲火

王先生(化名)在浙江通過了一個微信好友驗證,孫女士(化名)在吉林被拉進一個QQ炒股交流群,不到幾個月時間里,他們都損失了上百萬元,均因一個新的“投資品”——郵幣卡。

近來,投資品市場郵幣卡交易迅速躥紅,各種營銷手段也是魚貫而入,最近幾天記者接到的投資類營銷電話中與郵幣卡有關的竟然超過半數,頗感意外,而營銷人員口中“暴富”佳品的郵幣卡究竟是什麽?投資者又為何會飛蛾投火?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披著促進文化藝術品交易和金融創新的外衣,郵幣卡交易從操作手法、運營團隊和攬客模式,卻都與此前泛濫的白銀、原油等違規現貨交易一脈相承,成為現貨欺詐的最新變種。這種形式上類似股票交易,卻未經過國家證券管理機構審批,郵幣卡讓投資者開始接納,並最終血本無歸,因為有那麽一群人精心做了這個快速、高額收益的“局”。

買入後蹊蹺30個跌停

今年8月,王先生在微信上通過了一位女士的好友申請,這位女士自稱“婉竹”,頭像打扮入時,經常在朋友圈分享吃用如何奢侈、賺錢如何輕松的訊息,不時曬出自己郵幣卡賬戶價格暴漲的截圖,聲稱炒郵幣卡和炒股一樣,申購郵幣卡能夠迅速暴富。

在婉竹的“指導”下,王先生在南寧大宗商品交易所(下稱“南商所”)郵幣卡交易中心遠程開戶,通過類似炒股軟件的交易系,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以361元每枚的高價了購入了一只以旅遊景點為主題的郵票。

婉竹告訴王先生,內部有消息說這只郵票能夠漲到600元一枚,敦促王先生趕緊準備200萬元加倉買入,稱買的越多賺的越多。為了打消王先生的疑慮,婉竹還把自己持有同只郵票的賬戶截圖發給了王先生,稱自己也會同步操作。

不過,在王先生大筆買入之後,郵票價格立即連續十個交易日10%跌停。他向記者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面對疑問,婉竹不斷安慰王先生,比如“投資想賺錢就不能有散戶心態,不要看到下跌就恐慌”、“莊家馬上就要入場拉升了,現在已經很低位了”、“明天把你剩余資金都補進來,然後就會連續上漲”,等等。

然而,在短暫的2個漲停板後又是20個跌停板,到10月19日,這只郵票的價格跌到了24元,王先生總計浮虧530萬元,剩下市值大約120萬元的郵票,想賣出也已經沒有買盤。短短兩個月就招致巨額虧損,王先生這才幡然醒悟,感到“天塌下來一樣”。

有過炒股經歷的孫女士與王先生有著同樣的遭遇。今年3月,她和其他股民加入YY直播網站股票交流群,群里有所謂的“老師”免費給大家講解炒股技術分析,聽眾最多時達到1.4萬人。在獲得信任之後,這些“老師”向聽眾推介“風險很低,回報率很高,資金進去打新基本是無風險套利”的郵幣卡市場。

隨後,“老師”們將孫女士等2000多位投資者組為17個QQ群,紛紛在青島九州商品交易中心(下稱“青島九州”)開戶,並且鼓動投資者們搶購世博大熊貓票(代碼:600053)、黑金猴賀年片(代碼:660045)、個2鮮花套票(代碼:610070)三只郵票,聲稱能夠獲得翻倍的收益。

然而,在投資者高價買入後,郵票行情急轉直跌。從800多元的買入成本到目前50多元的收盤價,孫女士已經虧損達150萬元,即使想拋出也沒有買盤。

郵幣卡如何“做局”?

這種聽上去可以暴利,但一買就虧的郵幣卡究竟是什麽?

郵幣卡是郵票、紀念幣、電話卡的合稱,常常被郵幣卡愛好者作為收藏品或者儲值資產。不過,近兩年來,一些地方交易平臺以文化金融創新的名義,把名目繁多的郵幣卡作為掛牌交易的標的,宣揚高回報無風險,招攬投資者投資。

據“文交在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能夠出具地方政府批文,被默許經營的郵幣卡交易平臺達到129家。另據“郵幣卡之家”統計,全國主要40家郵幣卡交易所的日均總成交額接近200億元,平均每家日均成交5億元。

表面上,郵幣卡和股票一樣有固定的交易時間,有漲跌停板,可以“打新”,可以追漲殺跌,交易界面也和炒股十分類似。然而,事實上,郵幣卡的發行和交易機制與股票完全不同,其中代理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郵幣卡交易平臺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代理商分為發行商和經紀商,發行又叫“上票”,發行商並不需要真的擁有郵票,只要向交易平臺繳納總額150萬元到300萬元的購票費、發行費和托管費,此外還要繳納100萬元到200萬元的與發行市值等額的保證金。接下來,發什麽票、怎麽發,交易所都會提供。

“發行的時候一般是按4元、5元的實物票價格,之後就拉升價格,最後由客戶來高價買票。代理商是做票的莊家,能賺取中間差價。”他表示,交易平臺為了保證有足夠的交易量,還會要求代理商一次拉來2000至3000名有效投資者開戶,才有資格上票。

另一類代理商叫做經紀商,通常被稱為喊單老師,婉竹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負責引誘客戶高價接盤。客戶的損失由經紀商、發行商和交易平臺按事先約定的比例分成。

不過,經紀商需要在莊家開始拉升價格的三天之內接盤至少市值1000萬元的郵幣卡。這位交易所人士介紹,“票要是一次性出不完,後面就很難出票。因為要是還想出票的話,不能一直跌,一定要漲,否則前面買的客戶就會賣出,無法套住他們的錢。對於莊家來說,如果一次性只接了他100萬的貨,他自己手上還有900萬,那他拉不拉價格呢?”

為了讓客戶盡快投入、不斷投入,代理商會營造出郵票供不應求的氣氛,告訴投資者郵票“打新”就像股票“打新”,中簽率低、收益率高,必須立即大資金買入。代理商還會模仿股票市場的規則,將投資者申購額與市值掛鉤,誘使投資者買入其代理的其他郵票。

在南商所和青島九州等郵幣卡交易平臺的官方網站上,每天都會掛出代理商發布的“打新”、送票、積分等活動,鼓勵投資者接票和拉入新的投資者開戶。而交易平臺會對這些活動進行所謂的合規性審核。

與股票發行不同,郵幣卡的發行並未經過國家證券監管機構的審批,其交易也處在監管的盲區。許多交易平臺實際上是私營企業,並不具備提供公共服務的資質。交易平臺名義上是進行郵票的線上交易,但實際上可以隨意發行郵幣卡,采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證券化交易模式,郵票價格遠遠超出實物價值,郵幣卡成為脫離文化藝術行業的虛擬炒作標的。

現貨交易“變種”

據媒體報道,10月15日,由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和全國紙品收藏聯盟主辦,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協辦的“2016錢郵+互聯網高峰論壇”暨“錢郵文化絲路萬里行”啟動儀式在北京懷柔雁西湖畔舉行。

報道稱,在這次會議上,來自北交所福麗特郵幣卡交易平臺、南方文化產權和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的有關負責人指出,郵幣卡電子盤交易具有便捷、門檻低、周期短,風險低等特點,“讓無數人看到了郵幣卡文化的價值,引進社會資本進入集郵產業,分享文化產業的繁榮帶來的新機遇,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的繁榮發展。”

然而,這種證券化的交易模式卻與國務院有關規定相違背。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平在身邊”投資者保護系列叢書——打非清整問答》,其中指出,“一些文化類交易場所開展郵幣卡交易,采取連續競價等集中交易方式,是違反國發(2011)38號和國辦發(2012)37號文件規定的。這些交易所吸引大量自然人投資者參與,甚至通過惡意炒作、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獲取不正當利益,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不僅如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許多郵幣卡交易平臺運營者實際上正是之前運營白銀、原油等現貨電子盤交易的原班人馬。記者了解到,南商所的郵幣卡團隊成員曾先後參與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下稱“津貴所”)和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下稱“深油所”)的現貨業務。去年11月,深油所下線了所有交易品種,今年6月,津貴所暫停了現貨延期交易交收模式的客戶開戶、激活工作。另外,青島九州郵幣卡團隊則部分來自今年4月暫停交易的浙江新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島九州副董事長龍銀還曾擔任津貴所副總經理。

2008年以來,全國各地湧現出大量貴金屬和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由於從事非法證券期貨活動和金融欺詐,造成各地投資者巨額虧損,而引起了監管者的註意,部分平臺被取締或暫停交易。2015年8月,證監會發布《貴金屬類交易場所專項整治工作安排》,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國開展新一輪整治,覆蓋貴金屬交易場所的宣傳推廣、管理經營、平臺交易軟件提供、銀行居間服務及交易場所審批、完善監管體系等多個方面。

去年以來,這些交易所不斷遭到投資者維權,有的投資者還拿起法律“武器”起訴交易平臺。不過,據本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交易平臺被法院判定為非法期貨交易或者金融欺詐。

青島九州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青島九州郵幣卡中心已經不再發行新票,上票將轉到山東聯合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下稱“山東聯合”)新平臺。“九州郵幣卡現在已經飽和了,因為不好把平臺做的特別大,特別招風,所以做到一定程度,老的平臺就不去上新票了,換個新平臺再做。是同一個老板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公司去做,只不過換了一個殼,換了一個國企股東。”

山東聯合官方網站顯示,公司於去年11月經山東省工商局、文化廳、郵政局等評審通過並批準成立,目前上市郵幣卡三只。記者撥通山東聯合官網提供的聯系方式,詢問山東聯合與青島九州之間的聯系事宜,對方透露“並不知情”。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郵幣卡電子盤交易具有極大的欺詐性,投資者申購郵票的價格遠遠高於實物市場價值,並且交易市場無法保證價格機制來源的公開、公正和透明。價格容易被操控,交易場所或其合作方能夠利用虛擬資金註入電子盤進行攪局。

他認為,這種交易破壞了真正的收藏市場,使得郵幣卡市場演變為打著“互聯網+”旗號進行炒作的騙局。交易場所是非法交易組織者,與經紀商惡意串通,應當對投資者承擔侵權責任。其中,喊單老師虛構短期內賺大錢的事實,其行為符合網絡詐騙的特征,涉嫌刑事犯罪。

就在記者發稿前,孫女士和其他受害投資者第二次來到青島市向有關部門反映青島九州郵幣卡的類證券交易行為。記者獲得投資者提供的一份糾紛協調方案顯示,青島九州0998段經紀會員給投資者三個選擇,一是領取2000元路費補助回家,二是按照前一天收盤價回購手中持倉,三是以較低的價格繼續配票。

王德怡認為,投資者應遠離所謂高額回報的誘惑。“那些網絡上的分析師、喊單員,本質上是正在進行網絡犯罪,給無數投資者帶來巨額經濟損失,投資者勿必遠離這類電子盤交易。若想真正從事郵幣卡交易,還是交易實物的更靠譜。已上當的投資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究非法交易平臺及其會員單位的侵權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68

【吾通吾識】廁所見到小飛蛾隨手拍死易中招

1 : GS(14)@2016-09-06 22:50:52

不少人在上廁所時,都會看到有毛的小黑蟲,牠的樣子看起來像是小飛蛾,經常黏在牆壁上,甚至是男廁的便器內。這種小飛蟲究竟是甚麼東西呢?有人會因為看不順眼而徒手拍打。有專家表示,千萬別這麼做,這反而會讓疾病散播。這種看似蚊子、又像是小飛蛾的昆蟲名叫「蛾蠓」,學名Psychodidae,又稱蛾蚋、蛾蛉,翅膀呈現葉片狀,身形顏色多呈現灰褐色。牠們通常在潮濕的環境出沒,多半棲息在水多的地方,包括浴缸、洗手盤等潮濕位置,在浴室十分常見。蛾蠓的幼蟲時期,多半生活在坑渠,因此在翅膀和其他部位,容易沾到坑渠的污垢。若是用手徒手拍打,常會出現黑色的痕跡,這些都是污垢。專家建議,若是要拍打蛾蠓,千萬不要徒手拍,而且記得要洗手,否則容易會傳染散播疾病和污染食物。至於如何預防蛾蠓的出現?專家建議,可以用臉盆把渠位蓋上,這樣牠們就不會從渠位飛上來;另外也要多保持乾燥通風,盡量避免積水,這樣就杜絕牠們生存。台灣東森新聞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6/197621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07

億萬「飛蛾」暴斃 屍落似雪

1 : GS(14)@2016-09-09 05:36:39

「蟲子漫天亂飛,直往臉上撞,打在車上就像打爆米花,炸的啪啪響。」近日,一條「湖南益隻陽億萬飛蛾突然暴斃」的短片瘋傳,當中密密麻麻的「飛蛾」撲動翅膀,如下雪般掉落在街上,街道鋪上厚厚一層,宛若剛剛下過大雪(圖)。清潔工人很費勁,要用火燒或用鐵鏟鏟屍。


專家稱不會咬人

受飛蛾襲擊,許多商舖不得不提前關門關燈,以免吸引更多飛蛾撲來,這些飛蛾第二天卻又集體神秘死亡。網上傳言,此現象是自然災害前兆。大通湖區植保站站長黃華南則稱,指這些飛蛾其實是一種名叫「蜉蝣」的昆蟲,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和蜻蜓類同列古翅次綱。牠們在成蟲階段因「嘴」已退化沒了,所以不會咬人,不會帶來多大危害。黃華南稱,「成蟲不進食,壽命短,一般只活幾小時至數天,故有『朝生暮死』說法。」蜉蝣具趨光性,故才會成群出現在燈光明亮的城區,9月1日那晚其實是牠們用有限生命交配、產卵,繁衍後代。中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9/197654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