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MMDAwMDIwODY3Mg.html
对于12月26日将迎来20周年庆典的苏宁电器来说,在年底前实现门店数量赶超竞争对手已经成为必须要交出的一份生日礼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苏宁电器12月开店计划将进入一个疯狂状态。
11月30日苏宁电器总裁金明对外宣布,计划在12月份新开店面70家(香港2家),重张店面30多家,全月开业店面100多家,在行业内实现店面总数领先。
2010 年初,苏宁继续贯彻“横向扩张”与“纵向渗透”相结合,同步开发的连锁发展模式,在一、二级市场,以开设EXPO超级旗舰店、旗舰店、中心店、社区店在内 的传统店面为主,并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设精品店;在三四级市场则重点以传统店面和县镇店为主。截止到上周末,苏宁在大陆、香港和日本的总店数已经达到 1283家(香港23家、东京8家)。
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截至9月底国美电器(含上市公司、大中电器、三联商社和集团)的1255家的门店数量,而按照苏宁电器目前公布的12月开店计划,到年底苏宁电器的门店总数将超过1350家,在销售规模和门店数量上都超过竞争对手。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其实我们的开店计划都是按照全年规划来推进的,并不是针对对手的开店计划而进行的布局。”
在 2010年初苏宁电器曾提出要新开530家门店(其中包括300家乡镇店)的扩张计划,今年前三季度已经新开门店265家,而第四季度的开店总数将超过 120家,这意味着全年有望净增长门店数量为385家,孙为民说,“乡镇店的开设计划没有达到预期,但是传统店面的扩张速度要超出既定目标。”
与苏宁电器相比,国美电器前三季度净开门店数量只有61家,即便按照其9月提出的年底前新增门店160家的计划能够完成,其门店总数也依然有被苏宁电器超越的可能。
此前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多次强调国美在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上依然保持优势。
虽然通过收购库巴网国美电器弥补了在电子商务业务上的短板,但是目前国美电器电子商务销售规模只有苏宁电器的不到一半,如果在实体门店也被对手超越,国美电器将成为电器连锁市场的追赶者。
在2006年10月国美永乐完成合并时,特别是2007年底收购大中电器后,苏宁电器的市场情况一度非常被动,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市场其门店数量甚至没有对手的一半,其整体销售规模也比对手低30%左右。
2009年国美电器净关店数量达到300家,其门店数量总数从1450家减少到不足1170家,而同时苏宁电器的门店数量却从740家增长到965家左右,到今年年底更是将突破1350家,即便国美电器恢复了战略进攻,但是其以往的优势已经在苏宁电器的攻势下消失殆尽。
2011年苏宁电器将继续坚持扩张战略,孙为民表示,“传统门店依然是我们扩张的重点,乡镇店、精品店以及香港日本门店扩张都是辅助性的,但是到2011年底我们的门店数量应该会达到1600家。”
|
||||||
平常不愛在媒體曝光的鄉村餐飲集團董事長薛永祥,在「慶城街一號」試營運後意外曝光,為何老饕企業家陳飛龍願意壓寶兩億元開餐廳?房產大亨與市場攤販爭相捧錢找他投資?薛永祥究竟有何能耐? 撰文.林讓均、黃筱雯 十一月二十二日,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在開幕典禮上,對著滿室的貴賓開心宣布:南僑集團旗下第一家潮廣菜餐廳「潮江燕」,與德國啤酒餐廳「寶萊納」,正式進駐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捷運站旁的「慶城街一號」。 一時間,大家紛紛打探「慶城街一號」是什麼來頭?主人是誰?居然有辦法令陳飛龍這位老饕級企業家動心,讓他大手筆斥資兩億元、打造共六百多坪的「潮江燕」與「寶萊納」,成為慶城街一號的最大租商。 其實,讓陳飛龍押注兩億元開餐廳的神祕老闆薛永祥,開幕當天就默默坐在台下,只是刻意閃躲媒體。低調的薛永祥今年五十一歲,是鄉村餐飲集團的董事長,旗下掌有兩家專賣老江浙菜的「上海鄉村」餐廳,以及五家專辦創意婚宴的「晶宴會館」。 主打「食廈」訴求、八成空間用來做餐飲的「慶城街一號」大樓,在九月中就悄悄展開試營運。不只試營運低調,薛永祥就連入主慶城街一號,也是鴨子划水般的安靜作風。 擅長經營餐飲業的草莽英雄今年二月底,慶城街一號的前身「先施百貨」吹起熄燈號,一個月內整棟大樓馬上蓋起帆布、大興土木,不到半年,就赫見先施大樓已掛 上「慶城街一號」的斗大招牌。外界這才打聽到,原來為了拿下慶城街一號的經營權,早在二○○八年九月,薛永祥就與先施百貨業主「德安集團」旗下的德安開發 共組「食祿軒餐廳公司」,上海鄉村集團共持股六成,而德安開發則持股四成。 為什麼這兩大集團會連手?而且拱出薛永祥來擔任董事長、負責整體經營?「因為德安集團發現,我們薛董實在是太會「惦惦賺錢」︵默默賺錢︶了!」鄉村集團內 部人士透露,六年前薛永祥創立晶宴會館之後,就陸續向德安集團承租一、二樓店面,而且地點都選在台北縣市的精華地段,租金相當昂貴。 德安集團當了晶宴會館五、六年房東之後,才驚訝發現,原來鄉村餐飲整個集團年營收可以達到十五億元,看起來翻桌率不高的上海鄉村,創立二十四年來一直在賺 錢;而平常空蕩蕩、周末才有人去的晶宴會館,居然年營收也高達八到十億元。因此,在先施百貨要收攤時,德安集團董事長黃春發連忙找來薛永祥,要和他一起做 他擅長的餐飲生意。 撇除餐飲大亨的光環,學歷為高職的薛永祥,私底下喜歡穿拖鞋、短褲、騎機車到處吃路邊攤,是部屬眼裡講話很大聲的「草莽英雄」。 「賺小錢」哲學發揮到極致身為長子的薛永祥,從小就在祖籍無錫的父親所開的餐廳幫忙。但因為個性刁鑽會找門路,薛永祥在二十多歲就因為批酒生意賺了一千多 萬元的第一桶金。二十年前他帶著這桶金前進中國代理B.B.Call震動感測器、賺取暴利,沒想到賺到的錢卻轉手被騙光,他這才回到家裡開的餐廳,乖乖洗 碗、承接家業。 「我們老闆到環南市場去,是一路走、一路打招呼的!很多攤商都合作二十多年了!」慶城街一號總經理陳靜平說,每年上海鄉村整個集團在環南市場的採購金額就 上看兩億元,甚至有豬肉攤專門供應上海鄉村鎮店名菜「烤方」所用的、一條豬身上只有兩片的三層肉。據了解,光是幫上海鄉村供應這種豬肉,這家攤商一個月就 能入帳一五○萬元。 也因為跟著薛永祥就有賺頭,十多位與薛熟識的環南市場攤商一聽聞「慶城街一號」投資案,竟紛紛捧著數百萬元不等的資金想要入股,這也形成了薛永祥帶著十多位市場攤商一同「創業」的有趣現象。 但不愛看財報、做生意憑直覺,也不擁房地產的薛永祥,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投資術,說穿了是把「賺小錢」的哲學發揮到極致。 陳靜平說,經常親自到市場採購食材的薛永祥,藉著和攤商的好交情,來免去倉儲成本,「例如我下單五千條魚,但我現在只用一千條,就只要付一千條的錢,其他 四千條就存在攤商那裡!」而在慶城街一號,薛永祥則打算把整個地下一樓美食街的十二家店全部包下來自己做,這個在台北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讓陳飛龍也想複 製到對岸,以此大賺現金財。「他算過,如果攤位租給業者能賺二○%、營業利潤有二○%,何不四○%全都自己賺?」陳靜平表示,美食街沒有多花錢設置大坪數 廚房,大部分的菜都可先在中和的中央廚房,透過標準流程做好半成品的「真空復熱包」,再送到各處餐廳、熱一下就能上桌。 陳靜平說,二樓以上的主題餐廳走的是奢華風,「我們定位為『台北之心』,因為鄰近松山機場、又有捷運加持,相信未來可以招攬兩岸的高階商務客!」慶城街一號能不能成為美食版圖中的「台北之心」,考驗著薛永祥的經營功力。 薛永祥 出生:1959年 現職:鄉村餐飲集團董事長 學歷:高職 事業體:上海鄉村、晶宴會館、慶城街1號;去年集團營收約15億元 「慶城街1號」主打餐廳 潮江燕 3F 耗資1.2元億的潮江燕潮廣餐廳,為重現往日「金島餐廳」的奢華氣派,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砸下數百萬元,打造33個特製水缸養海產。 寶萊納啤酒餐廳 2F 陳飛龍另一大作德國啤酒餐廳寶萊納,耗資8000萬元,提供鮮釀德式啤酒,搭配道地德國肉腸,享受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暢快。 The Boiling Seafood 美式海產店 B1 食祿軒集團的自有品牌,特別遠赴美國加州取經,道地美式風情,餐點份量十足,價格卻平易近人。
|
||||||
|
||||||
Q:我居住的桃園八德,一年就新增近十家屬八大品牌的房仲公司,想開仲介公司,創業計畫也早寫好,但自己除是企管系畢業、擁有地政士執照的專業,較其他店長稍佳外,並無任何差異化策略。在此情形下,如果要開店,適合嗎?(康居地政士事務所負責人李先生問) A:如果你想開的是個體戶房仲公司,以目前國內房仲市場的成熟度,我認為機會不大;企管系學歷和地政士執照專業,也無法替客戶的交易安全,或成交效率帶來太多加分;唯一存在差異化的,是你比許多同樣從事房仲業的人,擁有想創業的企圖心。 可行做法是,選擇形象良好的房仲品牌,成為該體系旗下加盟主,從這裡展開新事業。 房仲業和餐飲業不一樣,因房仲業替客戶處理的,是他一輩子最高單價的資產,消費者或許會找風格獨具的餐廳嘗鮮,但絕不會委託一家個性店,處理買賣房子的大事,這好比人們搭飛機,一定先選聲譽卓著的航空公司一樣。 品牌形象已成為經營房仲業核心價值之一,如今市場的領導品牌,亦建立起人才與資訊化的經營門檻,大者恆大是必然趨勢,貿然開獨立店,形同逆水行舟,開柑仔店(指雜貨店)和7-Eleven較量,雞蛋碰石頭機率非常高。 並不是說消費者一定認同連鎖品牌,要視能否帶給消費者實質利益而定。例如,在台灣經營汽車維修,就不見得要加入連鎖品牌,師傅獨立開店存活率很高,我自己的車就是給老師傅保養,一通電話到府牽車,費用又比原廠便宜,既省時也省錢,當然容易被消費者認同。 回頭看房仲業,消費者在乎的是交易安全,最怕買到海砂屋、凶宅,期待房子越快賣掉越好。加入加盟品牌體系,你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問題,就可把精力集中在業務面和服務面,發揮創業的企圖心。 因為是加盟店,經營彈性比直營店大,尤其在服務面上創新,不但為總部所樂見,更可逐步建立差異化。例如,與清潔公司異業合作,把賣方的房屋打掃得乾淨,房子賣相自然佳;看屋時安排賣方衣著整齊、最好全家人一起現身,贏得買方好感,提高成交率。 當第一家店經營上軌道,複製成功經驗到第二、第三家店,到那時候,你的企管系學歷就要派上用場囉。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4349.html
其實,淘寶網開店的計划去年底就被吉利放出風來,最早開業日期是去年的12月28日,後來吉利汽車副總裁劉金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要延宕至春節後,但春節後籌備工作仍在繼續,一時間網店何時開張疑雲密佈。
4月8日,劉金良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在長達4個多月的籌備期中,主要解決了車型生產、經銷商網絡選擇與培訓、流程梳理與再造以及金融支付手 段的準備等工作。作為網絡銷售價格達到5.98萬元的大宗商品,與其他淘寶商城中出售物品不同的是,吉利汽車必須找到一個線下購買與線上消費完美的結合 點,既不能罔顧已有的汽車購買模式,也不能對網友們的消費習慣置之不理。
在幾項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準備特別版車型——雙色熊貓。在網上旗艦店供應雙色熊貓,僅有一種搭配可選,即藍白相間。「為了實現『雙色』,我們增加的不只是一道工序,原先我們的汽車都是成百上千輛地進油漆車間,現在則要一輛一輛地做,以針對不同的需求。」
除了產品準備外,在渠道上,吉利也為網絡銷售而做了調整。考慮到很多網友會在線上選擇後,再到線下進行選車,為此,吉利對於經銷商進行了一輪篩選,「一個城市有很多經銷商,三家、四家,我們渠道也要進行準備,挑選一些能力比較突出的經銷商來執行網絡銷售的任務。」
此外,支付手段和信貸產品也是本次網絡銷售攻關的關鍵。在吉利最終的網絡旗艦店中,顧客可以使用三種支付手段,包括網上繳付定金,再到實體店付餘款;網絡分期付款;網絡一次性付清。
為了實現後兩個服務項目,吉利與銀行展開了大範圍交涉,雖然廣撒網,不過最終僅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達成了合作。劉金良表示,其他金融機構也在談。
隱性的挑戰
事實上,吉利汽車並不是第一家在淘寶商城上開設旗艦店的商家,浙江和誠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浙江和誠」)已搶先一步進駐淘寶商城開設門店,區別在於前者為整車廠,而後者為經銷商。
浙江和誠於近期將旗下6大品牌悉數搬到淘寶商城,包括寶馬、奧迪、沃爾沃、一汽豐田、東風日產和北京現代,在售車型遠遠超過吉利的一種,達到15 種。網友僅需支付5000元~10000元不等的定金即可拍下,餘下部分將在4S經銷商的實體店中完成。不過,從幾大品牌的銷售狀況看,十分不給力,至今 尚無一輛售出。
對於網絡銷售的不確定性,劉金良表示:「沒有給網絡銷售制定目標,因為這是一個新鮮事物,完全是一個創新探索。」
網絡銷售的困難其實從吉利第一次「涉網」就已經凸顯出來。至今,點擊進入淘寶旗艦店,網友反饋最多的就是提貨太慢。去年12月22日,吉利在淘寶網 上進行了一次網絡限時搶購,300輛熊貓1分鐘售罄。不過接下來的過程則是真正考驗,很多網友反映在2月初才提到車。而在12月31日參與淘寶網吉利熊貓 轎車1元秒殺活動的網友,4月8日才實現提車。網購的提貨週期基本在3個月以上。
從拍下到交付,漫長的等待時間已經成為網絡消費體驗隱患。「就像火車提速一樣,比如我們接一個訂單,訂單怎麼流到工廠,怎麼提高工作效率,工廠接了 訂單以後,現在跟正常訂單流程一樣,因為量少,將來訂單多了,我們專門組織隊伍來處理這些訂單,工廠也會想辦法改進工藝,提高產能和速度。」劉金良表示, 未來下單到提車的時間將會縮短至10天~15天,同時,物流費用將由吉利方面承擔。
只賣貴的?
除了流程優化外,網絡銷售的挑戰還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由經銷變直銷後,如何保持兩大體系在價格方面的穩定性。由於網絡銷售減少了中間環節,同時由廠家直接面對消費者,因此較之經銷商有天然優勢。
吉利除了推出雙色網絡特供版來區別對待直銷和經銷兩種渠道外,同時因為產品的區別,從而也有完全不同的價格體系,拉開了線上網店和線下實體兩大版本的差距,網上由於配置更多,比網下價格貴出7000元。
「網購的本意還是要讓網友們買到便宜實惠的產品,現在吉利推出的網購產品比普通版本貴,這對於銷售拉動應該很有限,更多是一種宣傳手段吧。」一位從事網絡營銷人士表示。
不過,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裁南聖良對本報表示:「淘寶定位是便宜的和貴的都有,它是一個購買平台,不能只賣便宜的,也不是只賣小宗商品,也賣大宗 商品,網絡專供雙色熊貓的推出,也不能簡單以原材料等等成本去計價定價,它體現了一個群體的生活主張和生活品味,價格上沒有可比性。我們的需求是要創新渠 道,這是今年的主張。」
對於敢於嘗試新鮮的吉利來說,網絡銷售之旅還很漫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4/3MMDAwMDIzNjI3Mw.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4OMDcyXzM1ODA4OA.html
二手房成交量持續低迷,整個房地產經紀行業都在經歷新一輪的生存考驗。但在鏈家地產董事長左暉眼裡,這是個機會。
事實上,近3年 來,每一次調控,都是鏈家拓展市場份額的機會。左暉對外透露,鏈家正在完善網絡營銷平台,擬自籌資金40億以上,進行全國擴張,2015年前預計在全國 15個城市進行佈局。目前,鏈家在目標市場的佔有率已升至39%,北京市的市場份額佔28%左右,而在2008年,鏈家的份額僅為23%。
在公佈完擴張計劃後,左暉開始休假。十年的時間裡,左暉步步為營,將一個小中介打造成北京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中介公司。在他看來,開店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單店盈利更重要。上市也是早晚的事情,不急迫。而眼下的生存危機,並不可怕。
全行業生存危機
據 鏈家統計,2011年7月北京市二手住宅網簽成交8416套,儘管同比降幅仍達18%,但仍是今年3月後首次出現成交量回升。從成交量來看,5-7月都維 持在8000套左右,市場走勢開始止跌維穩。但與今年3月相比,市場整體規模萎縮26%。限購、限貸政策促使大批買房人觀望。
調控也同樣「炙烤」著去年錄得不錯業績的鏈家。不過,左暉說,「該投入的一定得投入。」每次行業低谷時,還沒等到中介公司宣佈裁員,都會有大量的人員自動選擇流失。為了挽留經紀人員,鏈家決定加薪,大幅度提高經紀
人員的工資。原來經紀人員的底薪為1000元,調整後提升為2000元。為此,鏈家的固定成本增加1億元。
左暉看重的是行業更長遠的市場機會。他認為,10年後北京經紀行業佣金總額將達到180億元左右,全國房產經紀行業佣金總額將超過3000億。其間,行業的波動將成為常態。
由於市場份額相對鎖定,當北京二手房市場保持在每月7000至8000套的交易量時,鏈家能保持盈虧的平衡點。但左暉更在意的不是門店的數量,而是單店的盈利能力。經過幾輪調整後,「鏈家沒特別差的店。」左暉說。
儘管今年市場並不好,但左暉預測今年鏈家的業績會跟去年持平。據瞭解,2010年鏈家地產全年佣金收入突破20億元,單月曾突破3.53億。這樣的盈利水平,幾乎接近一個中型開發商。
「中介是別在腰帶上的行業」
目前鏈家在北京、大連、天津、南京4個城市擁有近900家門店,1.3萬名經紀人,並加緊新的城市佈局。
對於擴張過程中的城市選擇,鏈家的標準是,首先看地區人均GDP及經濟發展是否已經到了二手房發展的時點;此外,則是要看當地二手市場的規範性,「我們比較適合的市場是相對規範的市場」。
目 前,鏈家的全國性擴張有了實質性動作。繼天津、大連之後,今年6月,鏈家在南京開設了10家門店作為初入的起點。「每年會進一兩個城市。」他說。為了進一 步擴張,鏈家還引入了鼎暉投資和復星資本。在外界看來,這也是為上市鋪路。「這樣做也是為了股權結構更加合理。」復地投資集團總裁張春華十分看好中介行業 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不過,鼎暉投資和復星資本只佔很小的股份。
令左暉頗為感慨的是,10年前,中介行業是無人問津的行業;10年後, 是罵聲一片。但他能夠明顯感覺到行業地位的提升。他透露了一個細節,每年年會,他都會問員工,如果以身體部位做比喻,你覺得你所處的行業地位屬於身體哪一 個部分。最初的幾年,員工會回答說,腳踝。直到今年的年會,員工說已經到了腰部了。「中介是一個別在褲帶上的行業。」左暉開玩笑說。
此 前,鏈家推行真實房源計劃,承諾其官方網站「鏈家在線」所有房源全部真實,保證真實在售、真實圖片、真實面積、真實戶型,並保證不吃差價。有些房源有可能 被同行挖走,但左暉認為,有些核心競爭力是拿不走的。2005年至2006年間,鏈家的門麵店數增長了20倍。左暉回憶說,當年就堅持不吃差價,「如果那 時我們只看到眼前利益,吃差價,就不會有今天的規模。」
左暉一直試圖讓一些理念體系化、制度化、規範化。讓企業可以擁有健康生長的基因。 拋開個體的差異,每家門店、每個經紀人都在標準的基礎上提供至少60分的服務,剩下的加分靠個體來實現。唯有此,風險才變得更加可控。鏈家地產此前曾斥資 5000萬元宣佈與IBM全球諮詢服務締結為戰略合作夥伴,再造服務體系工程,也曾斥資億元打造鏈家服務平台。
「這個行業太缺乏反省,也缺乏投入。」左暉說。他表示,未來鏈家會進一步加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在管理平台上的投入。在他看來,下一個10年將是中介的網絡時代,中介的社會地位一定比今天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4/1NMDcyXzM2ODA1NA.html
當郭台銘及胞弟郭台強飛往蘋果位於美國庫比蒂諾的總部,與蘋果新任CEO蒂姆庫克談論其下一代iPhone的準備情況時,他們會順便提一下自己正在中國大陸以極快的速度開蘋果專賣店的事嗎?
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
「郭先生前幾天還在北京,和蘋果北京公司商量開店相關事宜。」9月21日,郭台強旗下的晶實科技(StudioA)的財務部協理傅志芳告訴記者。
她說的郭先生正是郭台銘的弟弟、大名鼎鼎的台灣正崴精密掌門人郭台強,做連接器起家的郭台強最近更熱衷於另一塊火熱發展的業務上:蘋果產品授權店。
而富士康總裁郭台銘近期也在中國大陸快速擴張自己的蘋果店零售渠道,記者從富士康公司瞭解到,該公司新創立的「我有數」蘋果授權零售店10月份將在中國開10家店,且每家店單店規模都十分巨大。
而在這背後,則是蘋果在中國渠道的悄然變化。
比蘋果更蘋果
作為蘋果的零部件供應商,郭氏兄弟享有很獨特的優勢
形坐椅的經典配置,整間店從設計到材料,完全來自蘋果美國總部。
晶實科技(StudioA)的財務部協理傅志芳向記者透露,該公司計劃在年底前在中國大陸開出10到15家門店,在開店模式上,StudioA將捆綁在江浙一帶高端百貨業具有重要地位的金鷹和銀泰兩家大公司。
她表示StudioA比較看重百貨商場的作用,因為百貨商場人流量大,購買力強,這是銷售蘋果產品最好的場所。
上述金鷹高層表示,由於蘋果店對商場整體人氣拉動明顯,因此都會把旗下商場最好的位置讓給StudioA。截至9月底,StudioA和金鷹聯合開出的南京、合肥、常州三店的銷售額已經過億,生意十分火爆。
傅志芳向記者強調,郭台強和正崴獨特的身份對於其在大陸快速發展蘋果零售業務十分重要,因為正崴是一家在大陸沒有什麼背景的台資企業,在大陸,許多人都希望成為蘋果經銷商,但是正崴和蘋果獨特的關係使其得以在拿貨上享有比同行更多的傾斜。
反映在財務報表上,StudioA對整個正崴的貢獻非常明顯。去年StudioA對正崴的營收貢獻度還不到2%,而今年預計將飛昇至13%到15%,讓正崴PE值達到15倍,遠高於連接器行業10倍的PE值。
與此同時,富士康掌門人郭台銘旗下的蘋果零售業務也正快速推進。
2011年初,郭台銘旗下的賽博數碼宣佈獲得蘋果產品大中華區一級總代理。此後,賽博數碼旗下成立了一
「郭先生(郭台強)幾乎每年都會飛往美國蘋果總部,和蒂姆庫克會談。」台灣晶實財務部協理傅志芳向記者強調,正崴和蘋果保持著非常好的合作關係。
在蘋果產品內部,到處是郭氏兄弟的印記。蘋果的iPhone和iPad大部分都在郭台銘旗下的富士康組裝,而郭台強的正崴則是蘋果最主要的連接器供應商之一,還生產著iPhone的耳機。
借助這種特殊的關係,郭台強在蘋果的零售業務上意外發現了一塊新的大金礦,並借此讓正崴在利潤業已微薄的零部件代工業務中殺出一條血路。
2009年前後,正崴連接器業務最大的客戶摩托羅拉在蘋果的衝擊下日漸衰落,對依靠摩托羅拉訂單的正崴打擊很大,當年正崴營收首次出現衰退,比上一年衰退13%。
此時,感受到危機的郭台強決定投資零售企業晶實科技(StudioA),買下該公司51%的股份,正式進軍零售渠道。
StudioA在台灣以店面裝修精良著稱,記者不久前在台北光華市場附近的StudioA蘋果零售店探訪時看到,該店在裝修上色彩鮮明,用材簡潔,尤其是配件的豐富程度遠遠超過同類商店,吸引著大量的台灣年輕人群。
此後,StudioA又在香港、韓國等地開出大量蘋果專賣店,並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今年年初時,郭台強決定進軍大陸市場。
最初,這並不是被人看好的一樁生意,因為台灣零售企業進入環境複雜的大陸市場,往往水土不服。
但郭台強和蘋果獨特的關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1月18日,StudioA在南京珠江路1號金鷹天地購物中心1樓開出第一家店,蘋果大中華區APR渠道總經理黃文鋒陪同郭台強一起到場,足見蘋果的支持,這也是蘋果在國內最大的APR(蘋果優質授權商)2.0旗艦店。
金 鷹集團一位高層告訴記者,這家蘋果APR2.0旗艦店佔據了金鷹天地一樓最好的位置,面積超過200平方米,這在店面往往較小的蘋果授權店中比較少見,該 店在裝修上延續蘋果一貫的灰白兩種色彩風格,採用全透明的玻璃外觀以及木質方桌與球家叫「我有數」的新公司,負責蘋果零售業務。
「我有數」的一位市場經理告訴記者,「我有數」目前已經開了4家店,分別在深圳、天津、長春、重慶,而新一波開店高潮馬上將密集到來——到十月份,「我有數」就將在大陸開出10家店左右。
「我有數」的蘋果店大多選擇在賽博數碼廣場內部開設。第四家店重慶江北蘋果授權店於9月24日剛剛開業,第五家和第六家「我有數」濟南和蕪湖店將於9月30日開業,開業之日將舉行買iPhone4手機送價值1000元配件的大型促銷活動,在市場上引起了轟動。
在談到與其它蘋果經銷商的競爭,富士康相關人士向記者強調他們「更蘋果」,即除了賣東西之外,還會努力傳遞蘋果文化,舉辦各種蘋果相關培訓。
作為蘋果的零部件供應商,郭式兄弟享有很獨特的優勢。由於蘋果下一代產品發佈前,需要和上游零件供應商做反覆磋商,因此供應商往往能先於其他人得知蘋果新產品的情況,從而對市場做出預判。
蘋果中國渠道裂變
四大全國代理正被邊緣化,蘋果優質經銷商地位越來越重要。
郭氏兄弟近期在中國大陸大力擴張蘋果零售店渠道的動作,正是當前蘋果中國渠道正發生深刻變革的寫照。
一位長期和蘋果渠道商做生意的深圳某大型蘋果配件代理商向記者分析道,目前蘋果在中國的四大全國代理:方正世紀、長虹佳華、佳傑科技、翰林匯正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英龍華辰、酷動、EBT、StudioA等蘋果優質經銷商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這是因為代理商拉長了蘋果產品到達最終消費者的中間環節,蘋果公司更加希望,能夠直達消費者。
蘋果的優質經銷商(APR)目前在蘋果中國銷售體系內的地位正越來越重要,這在世界上也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現象——在海外,由於運營商和百思買這樣的賣場高度發達,由其它公司開的蘋果優質經銷商店很難有生存空間。
但在中國大陸,英龍華辰、酷動、神匯、新亞等蘋果優質經銷商發展非常快,記者瞭解到,蘋果的經銷商酷動到年底就將開到140-150家蘋果店,美承到年底就將開設100家店。
揭秘郭氏兄弟開店計劃 蘋果中國渠道裂變
目前蘋果經銷商正跑馬圈地,規模越大的經銷商越能獲得蘋果的重視。一些大城市中心地段的商場,往往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現在各大蘋果經銷商最為頭疼的是,很難在市中心找到合適的商場和賣場來開店。
例如酷動這樣比較大的經銷商選擇與萬達廣場簽訂捆綁協議,在萬達廣場捆綁開店,因此擴張非常快。
「當時蘋果旗艦店進入中國大陸,一些優質經銷商一度以為會對其它經銷商衝擊比較大,但是一段時間下來,這種衝擊並不明顯。」上述深圳蘋果配件渠道商表示。
蘋果計劃在2012年之前在中國開設25家旗艦店,但是這些商店的配件多由蘋果美國的零售部門採購,多以西方口味為主,這給其它零售商留下了空間。
「例如在iPhone手機套上,中國人喜歡把蘋果的那個Logo露出來,以顯示自己買了蘋果產品,但是國外則會把整個手機包起來,強調對產品的保護。」上述深圳配件經銷商指出。
在北京三里屯蘋果旗艦店旁邊,就有一家英龍華辰的蘋果店,生意同樣非常好。這是因為在經營策略上,蘋果的優質經銷商非常靈活,這些經銷商往往採購一些適合中國人的配件,並且給蘋果用戶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
例如一些中國消費者在購買了Mac系列電腦後要求裝Windows系統,還有一些消費者希望經銷商幫他們的iPhone越獄。
上述深圳大型蘋果配件代理商剛剛到全國的蘋果店考察了一圈回來,他對此感觸頗深,他認為蘇寧、國美等同樣銷售蘋果產品的賣場在服務專業程度和英龍華辰等優質授權商還有較大差距。
優質授權商勢力範圍擴大的一個直接後果是,逼迫方正世紀和翰林匯等四大蘋果全國代理商自己去開店。翰林匯正在西北地區大力開店,計劃在年底前開出15家店,而方正世紀也被迫開始在華北和東北大量開店。
與此同時,蘋果正在加強對違規的蘋果經銷商的清理。讓蘋果公司一度非常頭疼的是,一些蘋果授權經銷商在蘋果拿貨後轉賣給一些山寨的蘋果店,而昆明山寨蘋果店事件爆發後,蘋果明顯加強了對此的打擊力度。
「每一台蘋果產品內部都有機身號,經銷商從蘋果拿的每一批貨都有備案,因此如果串貨,都能查得出來。」一家蘋果授權經銷商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蘋果明顯收緊了對新開蘋果店的授權。經銷商們向記者反映,最近要想新獲得蘋果的授權非常困難。
賣配件強過賣蘋果
配件廠商普遍反映,成本差不多的一個配件,在蘋果零售商那邊就是能夠比Android賣出高幾倍的價錢
在蘋果的零售環節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屬配件產業。
在日前在北京開幕的首屆Macworld亞洲展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蘋果配件廠商擠爆了展台。
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是,目前蘋果的合作經銷商賣蘋果產品的利潤都不高,一般級別高的經銷商利潤能達到8%左右,而級別較低的經銷商利潤往往只有4%-5%。
因此包括郭台銘、郭台強在內的蘋果經銷商,最終需要賺大錢,都是靠銷售蘋果的定製配件獲得,而這正是一個暴利行業。
一位不久前剛剛去StudioA南京店參觀過的深圳配件代理商回憶道,StudioA的店面佈置非常巧妙,一般的蘋果店裡面都要求空出大量的地方,以襯托蘋果產品,而StudioA將兩個長廊利用起來,大量配件擺放在那邊,這些正是StudioA銷量大增的奧妙之一。
來 自台灣的蘋果配件品牌商OZAKI的總經理劉耕源形容道,蘋果的零售店之所以生意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消費者希望在裡面看看各種稀奇古怪的配件:可以用 iPhone遙控的直升飛機模型、可以用iPhone直接打印的打印機、讓iPad可以打字的鍵盤都能夠吸引大批消費者。
而蘋果公司對配件市場的管控自始至終,在Macworld展會現場,來自蘋果公司的代表也隱身其中,他們在觀察那些沒有授權的配件廠商,這是一個叫做「Licence(授權)的部門」,負責蘋果配件產業的經營和管理。
深圳哈里通是國內第一家獲得蘋果授權的配件廠商。哈里通的總裁朱曉敏向記者回憶起第一次去蘋果公司洽談,希望獲得蘋果授權時的場景。
「那天我們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向蘋果展示了許多工廠圖片,希望展示自己的實力,沒想到蘋果對這些內容並不感興趣。」朱曉敏回憶道,蘋果要求他們展示商業計劃和推廣方案,因為蘋果是一家以市場為導向的公司。
就像不是任何人都能隨便在蘋果的App Store中上傳應用一樣,蘋果同樣在配件領域設立了門檻,所有在蘋果旗下授權經銷商銷售的配件,都必須經過蘋果公司授權,並貼上「MFI(Made for iPhone之類)」的標籤,蘋果會從中收取一定的費用。
這種獨特的配件體系和蘋果同樣具有一定門檻的零售渠道高度配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朱 曉敏表示,蘋果的這套授權體系客觀上給配件商設立了一道門檻,那些沒有授權的配件根本進不去蘋果的銷售渠道,因此很難賣出一個好的價格。而作為最早一批獲 得蘋果授權的蘋果配件廠商,哈里通這樣的企業發展非常快,相比之下,純粹做蘋果手機殼的小型廠商,則很少有長久賺錢的。
劉耕源告訴記者,他有一些朋友曾經嘗試過做Android系列產品的配件,但是都沒活下來。「消費者有時連上哪去買Android的正規配件都不知道。」劉耕源表示,而像HTC等Android廠商的消費者又不願意花大錢去買配件。
配件廠商普遍反映,成本差不多的一個配件,在蘋果零售商那邊就是能夠比Android賣出高幾倍的價錢。蘋果產品最早都是美術設計師和音樂人的最愛,因此蘋果的各種配件一開始就瞄準了這些人群的審美口味,因此很快成為時尚的象徵。
現在隨著蘋果產品的熱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蘋果授權經銷商隨之發財,而這些配件也同樣成為蘋果經銷商賺錢的主要來路。
不管是蘋果的零售渠道還是配件廠商,似乎都在朝一個方向發展,那就是符合蘋果一貫的審美要求,喬布斯從不允許蘋果生態鏈上的任何一個環節隨意混亂發展,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喬布斯會對蘋果專賣店裡的裝修材料使用大理石還是實木反覆琢磨。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9536.html
從 2004年在大中華區的4家奢侈品店發展到目前的98家直營店,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團PPR完成在中國市場的圈地只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
現在,這一速度可能被再度刷新。
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零售集團PPR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皮諾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透露,將在中國加速擴展其業務和營業額,特別是在新的城市開設新的門店。
「在一線城市,我們也從原來的業務領域擴展到男裝、童裝等一些新的領域。」他說。
來自PPR的消息顯示,目前其在中國境內的98家店中,主要的利潤增長來源於三個品牌:古馳 (Gucci)、寶緹嘉 (Bottega Veneta)和巴黎世家。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PPR最大的海外市場,並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貢獻更大的利潤。
作為全球排名第三的奢侈品集團,PPR集團創立於1963年,旗下擁有古馳 (Gucci)、寶緹嘉 (Bottega Veneta)、聖羅蘭、巴黎世家等9個品牌以及體育運動品牌彪馬(PUMA)。
2004年開始,PPR開始加強針對中國市場的業務,將超過60%的投資方向傾斜於中國市場。截至2011年6月30日,PPR集團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已經佔據集團奢侈品業務總體營業收入的20%。
「2005年以前,那時市場發展的空間還不是那麼理想,所以我們當時的發展還比較謹慎。」 皮諾特告訴記者,「但是最近5年來,我們已經知道中國有很大的空間可以讓我們擴展。」。
皮諾特透露,已經確定將來幾年內加快在中國的開店速度,「比如GUCCI在將來的三五年還要不斷開新店和特色店。」他說。
與此同時,PPR也加緊了在全球的佈局速度, PPR方面確認,正在與意大利頂級男裝品牌Brioni談收購——如果此項收購順暢,PPR將得以彌補其男裝品牌的缺口。
據路透社報導,PPR報出的收購價格預計在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6億元)左右。
數據顯示,2004年,奢侈品與零售所貢獻的收入分別佔PPR集團總收入的18%與82%,到了2010年,這組數字變成了57%和22%。2011年上半年,PPR的奢侈品牌銷售額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23%。
「我們在收購這方面的策略原則,就是要對現在的業務組合進行互補,考慮到它的價格、定位以及風格方面的互補性質。」皮諾特談到。
他透露,由於目前PPR在女性成衣方面已經有4個品牌,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新的收購計劃,但是在飾品、男裝領域,無論是規模、價格差異方面的產品還有很大增長餘地,現在有可能進行收購的領域,一個是表,另外一個就是珠寶。
|
||||||
上海外灘,短短大約一千公尺的路 程,國際級精品一字排開,將古典華麗的上海十里洋場化身成為國際精品的奢華舞台。 一棟一百一十年歷史的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出現唯一一家來自台灣的品牌。外灘九號,這棟全外灘獨一無二的紅色建築物,也只有它是一棟一品牌的建築。站在夏姿 上海外灘旗艦店前,夏姿執行董事王子瑋宣示夏姿二○一二年的店數規模將成長八○%,展開夏姿進軍中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開店行動。 不走加盟不搞批發客群夠才展店,七年只開十二家 在世界各國旅客、中國各省遊客必遊的上海外灘擁有自己的店面,夏姿是國際精品以外的唯一,為何夏姿能夠站穩中國市場的舞台,跟國際精品卡地亞 (Cartier)、亞曼尼(Armani)、D&G(Dolce & Gabbana)在外灘同台演出? 「我們花五年打品牌,到了二○○九年才開始賺錢,」王子瑋說,夏姿做的是品牌,在外灘賣一件人民幣八千元(約合新台幣四萬元)的衣服,不走加盟也不搞批 發,要是那樣做,一年可開一百個點,一年隨便也可做人民幣十幾個億元,但這樣做的下場是品牌也毀了。 第一個策略,不像台灣其他品牌,在中國用加盟等方式快速擴大市場與營業規模,夏姿堅持國際精品設計師的路線。 所以夏姿在中國走得非常慢,堅持每個點有足夠客人,足以支撐市場與品牌,才開第二家店;所以,二○○四年夏姿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到了二○一一年才十二個 據點,光是上海外灘這家店,從二○○四年初開始跟輪船招商總局談,整整談了一年半,到二○○五年十一月底才開店。 為了「搶」這棟建築物,夏姿還擊敗根據地在香港的中國本土品牌「上海灘」,一家跟夏姿風格雷同的中國風設計師的品牌。 夏姿跟上海灘有何不同?為何中國願支持來自台灣的品牌,答案是夏姿堅持走設計師路線,努力讓自己成為國際精品品牌。 從二○○七年以來,夏姿連續三年在巴黎時裝週做了七季的秀,在全球最重要的一百多個品牌中,夏姿是法國巴黎時裝公會唯一的大中華區正式會員,要在這裡作秀 並不簡單,好的設計是必要且基本的。 店要開在成功的點大陸顧客會看地點認品牌等級 「每場要花五十萬歐元(約合新台幣兩千萬元),但七季下來,夏姿的海外接單並沒有顯著成長,還是努力堅持在巴黎作秀、做品牌,當成夏姿全球化的一環,未來 還要持續辦秀。」王子瑋說。 夏姿更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開了分店,在全球觀光客朝聖、掃貨的精品時尚大道建立一席之地,這也是夏姿比上海灘更有優勢進駐外灘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中國策略是,成功的店必須開在成功的點。中國市場並沒有像台灣這種街邊店業態,消費者喜歡到購物中心買東西;王子瑋說,當時國際精品都到外灘展開設 點計畫,所以夏姿原本也想到外灘十八號開店,但對方不願意給夏姿,後來決定自己拿下一整棟樓。 為何非得在外灘開一家店不可?這是夏姿在中國站穩腳步的一個原因。王子瑋說:「精品不到位,不開店,」每一家店要談兩、三年,中國只要有好的購物中心要 開,就去談判,要好的位置,夏姿每一家店都要跟國際精品開在一起。 這是中國市場奇特的地方,定位為國際精品品牌,夏姿只能跟國際精品在同一個區塊上,消費者也是這樣認品牌。 但馬上遇到的問題是,講品牌知名度、講單店營業額或是講抽成比率,夏姿都未必比得上國際大品牌集團。王子瑋說:「別人看上我的,我看不上人家,我看上的, 人家看不上我,」坦白講出在中國擴點的難度,只能靠談判跟交涉,去告訴別人夏姿到底做了什麼。 更讓王子瑋震撼的是當前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全球一線精品品牌都加大力道衝刺中國市場,見到了國際精品集團對中國企圖心與實力;王子瑋說,時尚雜誌一打開, 嚇死了,大品牌是瘋狂砸錢做廣告與行銷,金額是夏姿的十倍以上,以人民幣上億元起跳。 在擴點開店上,夏姿也遇到了國際精品品牌的競爭,因為最好的品牌全都來了,最好的店(位置)都被大品牌拿走了。 舉北京新光天地為例,夏姿在新光天地開幕時就進駐,開在精品區的一樓店面,但隨著北京新光天地成為全中國第一百貨購物廣場時,新的大改裝即將進行,世界級 大品牌往往都是一、二樓直接打通貫穿的超大店面,例如香奈兒(Chanel)等,於是夏姿從一樓被移往了二樓。 一線精品只在最好的位置開店,但當沒有最好的位置時,退而求其次,在最對的位置開店,王子瑋接受了北京新光天地的要求到二樓開店;即便其他檔次較低的購物 廣場願意給夏姿更好的位置與條件時,夏姿還是堅持只跟國際精品開在一起。 堅持打國際級的仗每款四種尺寸,只做一百五十件 在中國打國際級的仗,不僅選店難,就連開店也是大成本,夏姿每一家店都用印尼籍設計師賈雅(Jaya Ibrahim)的設計,一張原圖要價新台幣近百萬元,夏姿還要養自己的設計團隊再進行細部規畫。 就連設計之後的施工也是國際團隊,安正時尚集團總裁特別助理黃浩然說,這就是國際精品的規格,從店面到室內施工都是國際級水準。還要抓住中國奢侈品消費者 愛限量與訂做的癖好,夏姿每季設計二百五十到三百款的衣服,每款四種尺寸只做一百五十件。 黃浩然說,夏姿在中國贏在市場定位,只求金字塔頂端市場,且再細分出國際設計師品牌,走融合中國元素的精品品牌路線,這個定位是國際精品集團做不到的。 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婷卻不這麼認為,國際精品集團挾資本與市場優勢,對夏姿這樣的設計師品牌造成壓力,使夏姿處在三明治的夾層 中,面臨來自上下品牌的壓力,往上被國際精品占據,往下又有追兵在後面追趕。 周婷說的壓力,就是類似法國精品品牌愛馬仕(Hermès)投資的品牌「上下」,一個完全由中國設計師團隊設計並手工製 造,只在中國銷售的設計師品牌,目前在中國只有一家店面,位於上海淮海中路香港廣場。 背後有愛馬仕這樣的「富爸爸」,「上下」在中國備受矚目,被認為是夏姿最大的對手。但「上下」還在起步階段,據點也有限,對夏姿尚未形成大威脅。 明年夏姿在中國將展開大擴點計畫,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瀋陽與成都都將開店,過去七年開十二家店,未來一年將開十家店,目標是成長八○%。這也是夏姿 第一次深入南京、瀋陽這些二、三線城市。 當然,夏姿一口氣能開這麼多店,主要原因還是回到王子瑋的基本策略,有好的購物中心、有國際精品要進駐開店,夏姿才會跟進開店,例如成都是因香奈兒也計畫 到成都開店,夏姿才跟著投入在同一家購物中心開店。 「LV都開到了內蒙、海南島與外蒙古,」王子瑋說,就以北京的新光天地為例,每個一線城市有十個北京新光天地,二線城市有三到五個新光天地。三線城市有一 到兩家,全中國有一百個類似北京新光天地的購物中心並不算多。 當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變成全球最會花錢的市場,從台灣起家的夏姿預計到二○二○年將在全球開兩百家店,中港澳有一百六十家,光中國預計開一百家店,成了夏姿 在全球中最重要且成長目標最大的一塊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