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快閃賣菜 轉戰琴行
1 :
GS(14)@2015-05-19 01:10:03本地香蕉是Jim的得意之作,吃過那種香味後,超市的平價香蕉難比。
【飲食籽:清恬淡食】為花盡心機的有機菜尋出路,是香港有機種植農夫一直面對的最大難題。四歲開始幫媽媽下田的Jim,去年正式將租了二十多年的農田轉型至有機農場,亦由那刻開始,就知道像他這種「半農半X」,絕對不可能靠蔬菜統營處。於是,他想到了yahoo!拍賣網,既然玩具、時裝都可以在地鐵站交收,有機菜又何嘗不可?最後,他決定以快閃方式來賣菜。所謂快閃,說穿了也就是流動小販,一樣難逃食環署的追擊,還要擔心被「抄牌」(罰款充公)。幸好,香港還是有有心人。一家尋常不過的琴行內,有人為了不讓農夫的心血白白浪費掉,騰出一角做免費賣菜平台,希望為獨立農夫尋求新的生存空間,也期盼香港人吃到本地有機菜。
這一天,耕了二十多年田的Jim如常五時起床,來到梧桐河畔的農田澆水、收割了六斤左右的紅莧,然後將這些天濛光收割的莧菜,灑點水後立即用報紙包紮好,以保持蔬菜水份,再放入車尾箱好幾小時,因為趕完農田的工作,他就做回普通建築工程的寫字樓員工。上班,等下班。一下班,他便匆匆忙忙離開葵涌的公司,開車到黃大仙,準備在天馬苑天馬琴行進行有機菜的交收。儘管山長水遠其實只交收六斤菜,以$30一斤計,這交通來回就花掉個多小時,未計成本也只賺取$180的微薄收入,但對Jim來說,這不再是金錢上的意義。「有個地方可以不用擔心被抄牌,慢慢準備,慢慢同客人講新鮮收割的蔬菜怎樣保存和處理,已經好好啦。」上過大台新聞台講快閃賣菜的Jim說,像他這些不是大型生產的農夫,實際也只能幾斤幾斤的賣,所以就算琴行負責人很不好意思的只能集齊四、五個家長,加起來只能買六斤菜,Jim也不介意,因為賣得出,總比在田裏等老死後拿去做肥料好。
不忍糟蹋農夫心血 老師相助
這其實也是琴行負責人周少禎(Ms Chow)當初主動找Jim來交收有機菜的原意。「有次我無意中在facebook見到Jim的網頁,說有十斤以上的生菜無路可銷,如果再無人買就要報銷。」Ms Chow心痛農夫的心血就此糟蹋,想起學生的家長可能有興趣,於是就自己逐個逐個家長發訊息,前後共發出了四十多個 WhatsApp,問有沒有人有興趣買本地農夫的有機菜,結果有六個家長看過面書上的介紹後,就透過Ms Chow下了七斤的定單,成就了第一次琴行快閃賣菜。「因為天馬苑沒有街市,不用怕影響了菜販生意,我才有膽子試試。」Ms Chow在這以前,根本沒怎麼接觸過本地農業,但當毒菜新聞越來越多,傳媒開始報道有關香港農業新聞,曾經是小學老師的她也開始認真地希望為本土農業出一點力。Ms Chow直言很多家長都關心吃的菜是否健康,然而在香港可以買本土有機菜的地方又太少。有來跟Jim第一次交收菜的家長說只知道樂富街市有一檔賣有機菜,但價錢很貴,兩個合掌瓜要五、六十元,一般家庭很難負擔,最重要是這些有機菜的來源有時也無從稽考,可以選擇,當然直接跟本地農夫購買最安心了。「在琴行找個位置讓農夫來做交收,並不會影響我們日常運作,可以讓家長以合理價錢買到可安心吃的有機菜,而農夫又能賺取合理利潤,這就是我心中的公平貿易。」Ms Chow不介意一直騰出空間做有機菜的交收平台,因為她擔心,香港有一天會淪落到連吃毒菜都要多謝人家肯供應來港的地步。所以,她說歡迎其他有需要的獨立農夫來賣菜,她會一直分文不收來支持本土農夫,她甚至大膽建議全港各大小屋苑的業主委員會,可以考慮集合大廈的住客,一起向本地農夫訂菜,然後一次過送到屋苑作現場交收,香港人幫香港農夫,為他們尋求有機菜的不同出路。不過,大前提是有多少農夫可以像Jim,只要遷就到時間,隨時把菜送過來交收呢!
擔心東北發展臨門 吞沒農田
這也是Jim暫時只能「半農半X」的原因。「耕了二十多年田,真心享受做農夫,不過,要養妻活兒真的太難。」Jim說像現在這樣快閃式賣菜,一星期三至四次,一個月約賺千多元,是剛好夠養車,好彩的話夠交田租,沒有正職,根本無法生存。雖然,他恨租一塊更大的田,希望有一天做全職農夫。「這塊田是母親租下,只得兩斗大,冇可能經營生產型農業。」但租農田,很難。特別是他隔岸的那邊,正正就是東北發展計劃範圍,他身處的這片小田,能一直保證不受影響嗎?「很多香港人想吃到本地有機菜,我覺得有機種植應該有作為。」只是,農田是用時間來建立感情,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特性,甚麼可以種甚麼不可以種,都是農夫用心用時間來跟土地相處的成果,像Jim的這片土地,便是他和媽媽花了二十年來建立感情,但現在很多農田的田主都可能是逐年續約,不保證能長久種植,所以Jim就算有多愛耕田,也不敢輕舉妄動,暫時努力埋首在這兩斗地裏耕作,已心滿意足了。「像現在這樣,有固定的客源作快閃交收算不錯了。」好不容易流露出一抹笑容的Jim說。
Ms Chow不想本地農作物被糟蹋,所以決定借出琴行一角做交收平台,分文不收只為撐本土農夫。
琴行賣菜,不是有心人,怎可能會願意這樣做?
每次只交收幾斤農作物,但Jim還是很開心。
茄子都是初夏的好選擇,但Jim種的數目不多。
枸杞合時令,用來滾湯最正。
現在以紅莧菜最當造。
為保新鮮,收割時連根拔起。
在快要交收的日子,Jim要五時起床下田收割。
Jim花了十八個月才申請到水電供應。
這片地以沙土為主,種不到靚的菜心,所以別問Jim有沒有菜心啊!
農夫找出路 地鐵交收
Jim以快閃來形容他在指定地點交收農作物,其實快閃是來自「快閃黨」(flash mob),意思是指一群人透過網上或其他渠道,預先約好地點集合,然後進行簡短活動後迅速解散。Jim算是首個以「快閃」形式賣菜的農夫,最近也有其他農夫開始在地鐵站交收農作物,希望花了心機種出來的東西有人欣賞之餘,亦可以以較好的價錢出售,像珍記農場早前亦首次衝出新界,跟部份香港島的支持本地有機菜客人在銅鑼灣進行蔬菜交收。這也證明,本地有機菜是絕對有需求的,然而,農地都沒有了,將來要吃本地菜,看來只會越來越難了。
Petani農家扎記查詢:mailto:
[email protected]
記者:李 莉攝影:潘志恆、劉永發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18/19148852
Snapchat快閃賣眼鏡攝影機粉絲排12小時買心頭好
1 :
GS(14)@2016-11-24 07:39:31冒着狂風、在氣溫只有2℃情況下排隊12小時,換取近600美元(約4,680港元)酬勞,你願意嗎?即時通訊軟件Snapchat推出智能太陽眼鏡「Spectacles」,突然在紐約以「pop-up store」形式現身,《蘋果》記者在現場直擊,原價售129美元(約1,006港元)的眼鏡,網上二手價炒至700美元(約5,460港元),難怪吸引數百名粉絲在嚴寒下排隊大半日購買。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Snapchat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社交通訊程式,公司今年9月宣佈,推出智能太陽眼鏡「Spectacles」,以快閃形式、透過一部黃色自動販賣機發售。之前只曾在加州及俄克拉何馬州現身兩次的「pop-up store」,周二首次殺入東岸,在紐約市第五大道蘋果旗艦店附近開設,大量粉絲聞訊蜂擁而至。排在第一名的是韓裔青年Kyuwan,在凌晨3時半左右已經到達店外,Snapchat在下午4時正式發售眼鏡,他足足排隊超過12小時。在紐約市從事金融業的Kyuwan,購得兩副眼鏡後心情相當興奮,與身後正在排隊的粉絲高呼及打氣。他對記者表示,會保留一副自用,另一副則計劃放到網上出售。事實上,他踏出店外後,即有路人向他開價300美元(約2,340港元)購買其中一副眼鏡,但Kyuwan不為所動。拍賣網站eBay顯示,原價129美元的「Spectacles」,有賣家以700美元把其出售,兩者差價達570元(約4,446港元)。功能與早前推出的「Google Glass」相似的「Spectacles」,用戶輕按眼鏡上的按鈕後,即可拍攝最長10秒短片,並自動上傳到其Snapchat戶口及Youtube等社交通訊平台。熱衷各類型電子產品的Blogger、來自紐約的Sam表示,他每日平均用該眼鏡拍下30條短片,「沖咖啡時會拍,滑滑板時也會拍,紐約市是一個拍攝短片的好地方」。他指,Spectacles使用十分方便而有趣,「我眼睛看到甚麼都可以直接拍下,跟傳統的攝影機不一樣」,不過,他略嫌該眼鏡的傳送速度「有點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4/198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