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ql1a.html
謝謝大家參加今天為我的小書《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而舉辦的慈善義賣活動。半年來,這本書賣得相當不錯。我已經把中港兩地預計的稿費40萬人民幣分兩次提前捐給了湖北省荊門市馬良中學。謝謝讀者的支持。我要特別謝謝三家企業的贊助:廣發證券公司 (5萬),福建三盛地產 (3萬),和華南城 (為客戶購買 5000本書)。
初識翟敬勇先生是在2010年7月,我們一起去一家江蘇的醫療器械上市公司調研。在去程的飛機上我們幾乎聊了一路,從阿膠的驢皮到馬應龍的肛腸醫 院,把中藥老字號企業聊了個遍。我發現翟先生是數據派,每說到一家企業時,他幾乎都能很清楚的列舉出一堆數據來,這讓我以為他有理科背景,後來知道不是, 心下頗為佩服。
約好翟先生訪談是在一個週四的上午,出發前與他確認了一下,得知他的公司在去年底搬到了另外的地址。想起去 年隱約聽到傳聞說他的榕樹投資做了一次重組,股東有較大的變更,依著遷址這件事情來看,重組應當屬實。當然,初始搭檔們的分分合合在私募資產管理行業不是 什麼新鮮事,畢竟與利益緊密相關,很多時候還不是蠅頭小利。能夠像巴菲特和芒格那樣一路走下去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一走進 翟先生辦公室便看到角落裡堆著幾件戶外的行李,他說下午兩點要出海進行帆船訓練,過陣子要去三亞打比賽的。我連說真是羨慕,這種狀態恐怕也只有價值投資者 才能擁有吧,交易型選手們很少會在開市的時間離開電腦。他說投資的目的是讓生活質量更高,犧牲了生活陷入反覆的追漲殺跌中去,就是本末倒置了,他很滿意目 前的狀態。
寒暄了一陣後,訪談正式開始。我希望他能先談談過往的經歷,如何入行,什麼契機。他自嘲地說,你知道我抱著做投 資的理想來到深圳,第一份工作卻是賣發電機配件麼?語畢我們都笑了,我說很感謝你願意把人生的軌跡如實展示出來,對於每個人來說,現在的自己都是由過去每 一段經歷每一個點滴塑造而成的,所有的經歷都很重要,都值得被尊重。
【一波三折從業路】
你是什麼時候入行的?
我 是97年入行的,當時在湖北證券營業部做分析師,半年後被炒了魷魚,之後去國泰君安做了2年證券經紀人。後來聽朋友說深圳是中國的華爾街,於是2000年 3月就懷揣著2200元來到深圳,希望能通過投資來實現人生夢想。但剛開始並不那麼如意,找不到與投資相關的工作,錢又很快花的差不多了,為了生存在深圳 關外謀得了一份發電機配件銷售的差事。工作的第三個月,就做到了全公司銷售第一名,當時認為自己是銷售天才。因為是銷售天才,所以很快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 金,金額是5萬元,大概用了半年多一點的時間。2001年我轉戰到關內,在通達信網絡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這公司是做網上交易技術服務的,目前大部分 券商用的都是它的系統。在通達信我儘管做的還是銷售,但總算是跟投資沾上邊了。
怎麼找到通達信工作的?在那兒的情況怎麼樣?
我 當時抱著一大摞自己畫的股價技術分析圖紙去人才市場找工作,通達信負責招聘的人看了看我的圖紙,二話不說,讓我第二天就去公司報到。事後知道,他們當時一 看圖紙就認定我是技術分析高手,既然是高手,就不用面試了。在通達信工作的那段時期最大的收穫是人脈。我每天背著公司的筆記本電腦和投影儀去各家證券公司 路演,宣傳技術分析的理念和方法,跟各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和大戶們都搞的挺熟。認識的人裡包括當時在大鵬證券工作的但斌,還有其他一些現在做的很出色又很 低調的人。
看來早期不少的技術派選手是被你們教育出來的呀,後來為什麼離開通達信?
是 的,當時技術分析是絕對的主流。在通達信的工作進展其實還不錯,不過後來家裡發生一些變故,母親去世了,要回老家治喪。那期間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去思考 是不是要繼續做銷售工作,畢竟銷售靠人脈,而人脈資源的變數其實是很大的。思考的結論是還是回到了最初的願望,要做投資,因此離開了通達信。當時剛好海通 證券營業部在招分析師,我就加入海通幹起了在湖北時的老本行。從做銷售轉做分析師最大的影響是收入巨幅下滑,從萬兒八千一下回落到三千元每月。但為了能走 到投資的正途上來,當時也並不太在意。
去海通之後的情況如何呢?
我在海通工作的時間也不算長,2003年辭職跟朋友在營業部搞了個投資工作室,幫大戶們做股票,這是當時比較流行的做法。後來由於跟朋友觀點相悖,理念不一,合作的不太愉快,就散夥了。在那之後我加入了一家叫珞珈的投資諮詢公司做研究,當時那家公司還是小有名氣的。
【像榕樹一樣穩健成長】
什麼時候開始籌備成立自己的公司?為何取名為榕樹投資?
2004 年但斌和鐘兆明成立了 東方港灣,受他們的影響,我從2005年的時候開始慢慢的想從珞珈出來了 。06年4月份,在但斌的幫助下成立了榕樹投資。在取名 時首先我跟合夥人們定調是要選樹種,一來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活的長,與價值投資比較切合,二來海外有紅杉基金、橡樹投資等,運作的很成功,我們也想向它們 靠近。當時想了兩個名字,一個是榕樹,一個是銀杏,因為榕樹在福建廣東是常見植物,本身不惹眼,並且感覺是穩重和能扛風雨的,就確定下來叫「榕樹」。
說說榕樹投資的情況吧,去年好像做過一次重組?
是 的,2006年成立公司時市場已經開始升溫了,容不得我想太多,先把事情做起來再說。在這個背景下最初選擇合作夥伴時沒有太多的考慮,合夥人之間也沒有充 分的磨合過。幾年下來問題越來越突出,大家目標理念的差別實在太大,道不同不相為謀,於是去年的時候解除了合作關係,並且重組了公司。我跟我的新合夥人之 間配合的不錯,做到了在感情和協作上互相支持,在價值觀理念上高度一致。例如我們都堅持不去投違反人類普世價值的公司,像歸真堂這種。
從管理資產規模的角度看,榕樹其實一直是個比較小的私募基金,最高峰時的規模也只有5個億左右。不過我們並不一味追求規模,把現有客戶的資金做好才是第一步要考慮的。
這些年的投資回報如何,其中最滿意的一筆投資是什麼?
公 司由於做的都是專戶管理,資金來來去去的不好統計,說一下我個人賬戶的情況吧。我自己有三個股票賬戶,其中03年9月開始的A股賬戶至今12倍,04年開 始的B股賬戶15倍,港股賬戶07年3月至今4倍左右。最滿意的一筆投資當然是茅台。其實茅台01年上市時就買了點茅台,是給營業部的大戶買的,一買就 跌,大戶很生氣,就全部割掉了。到04年的時候,茅台已經慢慢走強了,我大概在當時股本28-35的價格開始買,之後一直有做紅利再投資,這麼下來按現在 股本的成本價格在5元左右。
印象最深的挫折經歷又是什麼呢?
最 大的挫折還是在走上價值投資之路後所付的學費。當時有個錯誤的傾向,認為價值投資就是持股不動,長期投資。現在我認為價值投資是用4毛錢買1塊錢的東西, 高估的時候該賣還是要賣。巴菲特不賣的主要原因是稅收,其次是他的名望所在,他賣了可能對公司有不利影響。最近季度的持倉披露,我們可以看到他也是經常買 賣的。如果東西本身值1塊錢,目前標價4毛錢,4毛錢買了1塊錢賣掉有什麼錯呢?當然買一個好企業可以忍受它短期股價的高估,未來是不確定的,優勢的企業 會帶來更大的驚喜。
長時間拿住一家公司的股票真不是容易的事,你是怎麼做到的?
拿 住股票確實不容易,一個基本前提是要對行業和公司有很深的理解。對於認同價值投資的人來說,拿不住股票的原因通常不是理念不夠先進,而是沒有看清楚事物的 客觀規律。比如茅台最近的爭議,不要去否認茅台的價值,茅台股票和企業是最好的,不要懷疑,更不要把它政治化。因為之前沾了政治的光,現在反腐不敢去挑政 府的神經,只能拿茅台說事兒,它自然就背負了這些。另外也要瞭解公司管理層的想法,過去幾年我對茅台業績的預測基本上跟公司最終披露的基本上非常吻合,我 跟管理層就像朋友一樣。再比如,我跟段總平時聊的比較多,他買蘋果的股票,我也買了,他快翻倍了,我卻只賺20%就賣了,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對行業的理解和 積累。
【從鐵桿技術派到純粹價值派】
每個人在投資過程中都會經歷思考和轉變,能具體談談你的麼?
我 在最早入行的時候是自己畫技術圖表的不折不扣的技術派。97年的時候我跟我哥借了2萬塊錢做股票,完全依照技術分析的思路做股票,3年後2萬變成了5千。 因為這個我跟他打了好長時間的游擊戰,他回家我出門,他出門我回家,躲債心理不好意思面對他。這個事情給我很深的觸動,心想我在技術分析上那麼用功而且水 平也還可以,為什麼還會輸成這樣?另外,我也注意到,雖然我認識的人不多,但其中做技術分析的很少有錢的,而基本面投資派中身家上千萬的很多。我隱約感覺 到技術分析可能賺不到錢,別人能不能賺到錢是別人的事兒,但自己賺不到,因此萌生了轉做基本面分析的想法。當時的計劃用3年時間去學習基本面研究,完成轉 型,那個時候剛好但斌也在人生的低谷中,同樣在向價值投資轉,我們兩人的交往從那個時候開始比較緊密了。不過老實說,在最初我們還是抹不掉技術分析的痕 跡,試著用基本面結合技術面,就像現在有些人說的巴菲特結合索羅斯,但後來發現還是不適應。03年到05年期間,用基本面結合技術面來做決策吃了很多 虧,05年時就徹底放棄了技術分析。在徹底皈依到基本面投資之後,我幫助哥哥做投資,從不到10萬的本金做到現在接近100萬,算是連本帶息的還了當年欠 債。其實用自己的能力幫助親朋好友實現財富自由,本來就是我選擇投資行業的其中一個目標,現在也算是實現了。
除了幫助親友實現財務自由外,選擇投資作為職業還有其他什麼原因?
這 個原因是在不斷變化的,97年的時候純粹是為了賺錢,但在從事這個行業的過程中慢慢的打心底裡喜歡上了這個行業。做技術分析師時,經常給大戶上課,看著他 們敬仰的眼神覺得很有成就感,而技術分析本身也是很有挑戰的。再之後就不需要原因了,因為投資已經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過去這些年對你幫助和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帶 我入門的是但斌,影響最大的是巴菲特。我雖然很早就知道了巴菲特,但深入研究他卻是從05年才開始的,05、06年時把能找到的所有的股東信都看了三五 遍,知道了為什麼在這個行業他能夠這麼的成功。後來又萌生了去奧馬哈見見他老人家的想法,去年去了一次,今年還要去,未來每年有時間都要去。他是神,真的 是神。我希望他長壽能活到100歲,這樣我可以多向他學十幾年,有他帶路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去年從奧馬哈回來後有什麼啟發?
參 加巴菲特的年會給我很大的震撼,第一,看到巴老和芒格兩個80歲高齡的老人,喝著可樂,在現場有禮有節的回答問題。我就想我怎麼才能達到那種狀態呢?第 二,兩三萬人一起參加這個聚會,很多人是攜家帶口去的,是個什麼樣的感覺。如果我們做一個公司什麼時候能有這種聚會?想想這兩位老人是用什麼辦法把大家聚 在一起的呢?我想我在那個時候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樂趣。從奧馬哈回來之後,我很堅定的重組了公司,找了些志同 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
堅持這種投資方法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
最大的困難來自於市場的干擾和內心的認識能力,包括對情緒的把控。老段可以很瀟灑的天天去打高爾夫,掙了很多錢,我現在還沒辦法做到這麼瀟灑,天天像賣小菜一樣。不過總的來說,這種方法比其他流派還是好很多,其他折騰來折騰去還虧錢。
關於逆向投資,不知你怎麼看待比爾米勒的事情?
08 年我跟幾個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比爾米勒壓注花旗和雷曼,巴菲特壓注富國和高盛,前者倒閉了而後者賺了大錢。比爾米勒是做垃圾股發家的,人會有路徑依 賴,他過去屢次都賭贏了,這次依然是在賭,雖然這個下注不是沒有道理,但沒想到美國政府真敢放棄雷曼。而花旗過去那些年分分合合,並沒有形成強大的企業文 化,你無法想像逆著大勢去賭這種公司的風險有多大。巴菲特的那兩家公司,富國是他很久前就持有的,高盛的文化巴老也是非常瞭解的,他關注了40年,一旦有 機會,就下重注。
做逆向投資,企業的質地是我們真正要去關注的,低的價格並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企業第一位,價格第二 位。在A股市場也有很多人願意做垃圾股,但我不做。在90年代的時候我買過100股粵金曼,後來公司消失掉了,另外一家公司深金田也是這樣的情況,雖然我 買的少損失不算多,但教訓是深刻的。
【我們是運動員而不是教練】
你幾年出版過一本名為《尋找偉大的企業》的書,紀錄了大量的上市公司調研和會議資料,談談你對上市公司調研的看法吧。
我 的調研經歷是從在珞珈投資工作時開始的,當時用一年的時間跑了110家上市公司,幾乎一直在路上。我的習慣是在調研之前儘量多看資料,準備好問題清單,調 研完當晚把紀要整理出來。那會兒經常是兩三點鐘睡,六七點鐘起來,因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但不疲倦反而覺得很幸福。調研時我通常會關注公司戰略發展方 向、風險點、管理層是否對公司現狀有清晰的認識等。當然管理層所言是否屬實只能以觀後效,一開始姑且認為他們說的都是真的,半年之後再去審視。另外,在調 研中我會刻意保持跟管理層的距離,不然不容易客觀理性。我把你當朋友看我就不會問不該問的事情,你把我當朋友看就不會告訴我不該告訴的事情。信批需要遵守 一些法律法規,我們的信息來源主要還是公開信息,不搞內幕消息。
你已經有了這麼多年積累,現在還需要那麼勤奮麼?
還是需要的。我們要對自己定好位,我們是運動員不是教練。教練不用天天練,運動員每天都需要刻苦訓練,不管是姚明還是林書豪。有句話說成功是1%的靈感+99%的汗水,在投資裡1%是理念,而這99%的汗水是誰也替代不了的。
談談你比較擅長的行業吧。
我 認為對一個行業沒有5年以上的跟蹤,不能說對這個行業有瞭解。我跟蹤茅台這麼多年,到2010年才敢說瞭解了白酒。所以我還不敢說哪個行業是我「擅長」 的,只是酒精飲料這方面算是有一點認識吧。我曾經想擴展到金融保險銀行,但目前覺得看不懂,還是先退回來了。除此之外,地產懂一點,能源和煤炭也懂一 點,09年開始花了3年時間來積累醫藥,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現在想去看看TMT。
簡單說說酒精飲料吧。
茅台和五糧液當然是最好的,古越龍山我也買了一點,最近把青啤和張裕從組合裡剔除出去了。剔除張裕的原因是我和我身邊的朋友都不喝它的酒了,事實上整個紅酒行業我都pass掉了。
為什麼看好古越龍山這種黃酒企業呢?
我認為中國的飲食文化不會改變,無酒不成宴,喝酒是個氣氛。然而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未來的趨勢會是少喝酒喝好酒,不會再像之前的人那樣拼酒。黃酒的保健作用是有的,而且也是民粹,過去儘管只在江浙地區比較流行,但應該是能夠慢慢做到全國化的。
【性格剖析、未來展望與切實建議】
你認為成功的投資人需要具備哪方面的品質?你的性格中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誠實正直守信,最主要是正直,我們公司的文化就是要求每個人都要做到這幾點。另外樂觀也很重要,不是樂觀派哪敢在4毛錢的時候買東西。上面幾條我認為我都是具備的,另外我自認為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和別人的交往很容易獲得對方的信任。
那麼你性格中的不利因素是什麼呢,如何克服?
我 最大的缺點是剛愎自用,聽不進反對意見。比如我以前很喜歡華僑城,如果有誰說華僑城不好,我就會跟他急。剛愎自用的後果是會一廂情願的去維護一些本來可能 未必正確的東西,這樣違反了價值投資的客觀理性。怎麼克服這些不利因素很簡單,虧錢了,大家不理你了,自然就會想辦法去克服了。人一定要摔跤摔得很慘,才 能明白哪些事情是不對的。
可否談談對我們國家未來的一些宏觀看法?
在 我們有生之年,中國可能都會在價值鏈的中低端。當然我對未來還是很有信心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只是中國曲折的程度可能會比較高。中國未來最大的風險和機 會都是政治,沒辦法,國家從成立到目前是畸形的,黨凌駕於國家之上不可長久。我之前可能有些悲觀,不知道出路會在哪裡,但現在沒那麼悲觀了,因為有微博, 微博就是希望,微博會救中國。
你對微博的評價這麼高,有沒有買一點新浪的股票?
微 博是好東西和新浪值得投資是兩件事,因為微博好就去買新浪,不就很傻麼。微博還沒賺錢,新浪又那麼高估值,為什麼要買呢?國內投資人喜歡看到事件性的機會 去投,真正的價值投資是所有要素都具備了才投。我在新浪跌到48的時候也曾經想過要買一點,但最後還是說服不了自己,買不下手。
給個人投資者一些建議吧,請區分老中青三代人。
年 輕人要好好學習。走我們的老路,先打好基本功,拿點小錢去嘗試,可以學技術分析、趨勢投資,可以跟莊,這些我們都幹過。只有在試過對比過之後,才能找到一 個最適合自己的。中年要養家餬口了,就別去盲目的試了,長期持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好公司或是投資指數都行。最好是投指數,因為最終指數是要向上的,肯定比把 錢在銀行要好。我不主張老年人自己進行投資,股票總歸是波動的,年老了要保重身體,儘量健康快樂的多活幾年,在資本市場折騰恐怕不利於身體健康。有錢的話 可以考慮委託專業機構做家庭理財信託,為下一代鎖財。
哪些公司值得中年人長期持有,並足以養家餬口?
這個有很多,像茅台、五糧液、同仁堂和中國神華這些,放10年都可以高枕無憂的。事實上我們投的大部分也都是這種消費、醫藥和能源行業的,不依賴於政治與環境的公司。
可以推薦一些好的讀物麼?書籍或是雜誌。
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信是最好的讀物,另外所有從不同角度闡述和分析巴菲特的書籍都可以看,包括你們的《奧馬哈之霧》。我自己目前最愛讀的書是《窮查理寶典》,它更多的教我怎麼做人。到了我這個年齡,更重要的是如何規劃人生,如何給自己做減法了。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楊陽 王凡 從兩個事業部到五個事業部,再到六個事業部、7條產品線,從簡單地追求銷售額 到三個更具理性的硬指標——毛利率、售罄率和庫存周轉率,從數百家供應商中砍掉一半,從虧損經營到公司的平均毛利達到40%多……陳年給凡客動了一次傷筋 動骨的大手術——因為2012年陳年要凡客必須盈利。
這個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裡摸爬滾打12年的老兵,從2011年7月開始思考如何改變凡客——「那個時候很多事情已經說不清楚了,我的同事搞不清楚為什麼要招那麼多人,一些產品做得莫名其妙,讓公司看不清楚未來,我知道是到了必須要變的時候了。」陳年說。
也正是這個時候,陳年開始醒悟,企業要回歸商業本質。
於是,在凡客創立四年後,陳年開始動手「大修」凡客的體系架構,從各管一段的條塊模式的管理向事業部制過渡。他下達的任務是:回歸產品。各事業部負責人的KPI考核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次傷筋動骨的大調整到2012年的6月份,以確立了六大事業部七小事業部為標誌終於告一段落,現在的凡客剛剛進入第二階段的精細化階段。
陳年沒想到的是,在2011年7月做出的這次被他稱為「回歸商業本質」的自我變革在今天正好符合了資本界的轉變——2012年上半年,投資界再也不相信「市夢率」,投資者們都在注重被投公司是否真的能夠盈利。
決心變革
陳年對本報稱,2011年7月之前,凡客一直在品類擴張。凡客的員工心裡充滿了膨脹和自滿,以為凡客自己什麼都能做,倉庫塞得滿滿的。凡客內部條塊 化的管理模式是大家各管一段,不能做到責權利的統一,事情做得好不知道獎勵誰,誰都覺得自己有功勞,做得不好就互相推諉。當時生產部門、營銷部門之間的衝 突和矛盾已經不可調和,經常互相指責。
必須變革還有一個原因:在舊的凡客內部組織架構調整前,生產、質檢、銷售、營銷全在一條線上,個別線的個別環節出現了腐敗。
凡客這場大躍進式的高速發展在年初是瘋狂招聘,但到了8月份卻變成了以硬任務大規模裁員告終。
事實上陳年在決心改革時也不知道就應該實行事業部制,而且在推行之初還遇到了很大阻礙。公司內部很多人不讚成,他也不知道應該怎樣應對事業部制對人才需求的要求,管理人員是否能跟得上是個很大的挑戰——但他必須「刮骨療毒」。
杜絕腐敗、提高毛利率以及競爭力,這些都讓陳年下決心重整供應鏈流程,重新打亂所有環節。由於陳年當時並不能說清楚他要怎樣改變凡客,於是公司內部開始發生各種意見。
面對來自各方的阻力,陳年果斷地採取了「一刀切」的方式掀起了這次凡客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組。他先把原先的兩大部門——基礎產品部和新產品部分為5個事業部,後來再根據產品的上下游特性逐步增加事業部。
供應鏈再造
事實上,凡客的供應鏈體系大變革基本就是整個流程的一次再造過程。儘管都是時尚品牌,但凡客和Zara、H&M不同,Zara這樣的公司一 個基本邏輯是不補貨、不追單,以對商品不斷地推陳出新來達到大的銷售規模降低成本,它們對每一款商品數量的控制實際上比較嚴。這種商業模式決定了,它們產 生尾貨的可能性要小。但凡客賣得好的產品卻會追單,也有尾貨產生的可能,因此把控庫存就成了大問題。
凡客的供應鏈中心現在由曾經在亞馬遜、UPS主要負責供應鏈工作的助理總裁賈加負責,他2010年時加入凡客。賈加稱,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將整個供應鏈的流程理順。
理順的過程從實行事業部制度開始。從2011年7月開始,凡客開始嘗試事業部制,當時只劃分了5個事業部。五大事業部與營銷中心和生產中心全部獨立,幾大機構並行。同時讓質檢中心獨立,不再與供應商發生關係,成為凡客內部的獨立監督機構。
不過,這樣的架構只實行了4個月就發現了問題,主要集中在營銷中心和事業部之間權責不清——當某個產品銷量下滑時,營銷中心指責事業部的產品設計有問題,而事業部的產品設計就會指責營銷中心沒有把圖片拍好,或者認為沒有能夠把營銷時機把握好,跨部門的溝通成本很高。
10月份,陳年決定再次調整,將剛剛分出來的營銷中心放進各個事業部裡,這樣每個事業部自己負責產品的設計、規劃、開發、成本核算以及營銷推廣活動怎麼搞;事業部向凡客的四大生產中心下訂單。這些生產中心按照鞋、服裝、配飾的生產基地不同主要在上海、廣東幾個製造基地。
陳年對賈加要求的另一件事就是縮短凡客的庫存周轉時間。原來從收貨、質檢、入庫貨管再到發送到6個主庫,凡客大約要用12到14天。但賈加把質檢提 前放到廠家那裡,最終形成三道質檢:廠家自檢、凡客派駐在廠家的質檢員,以及入庫前的質檢,有效地杜絕了腐敗。再經過對城際運輸配送的改造,現在凡客的入 庫到發主庫時間縮短到了5天,庫存周轉率提高了兩到三倍。
庫存上的改造對凡客意義非凡,因為這意味著凡客要佔用多少現金流。
不過,現在凡客在供應鏈上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做好銷售預期。在2007年和2008年前後,這部分工作基本是靠陳年一個人來預測。但是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成熟的數學模型可以參考。但賈加認為這不僅是數學模型能夠解決的問題,還要有專家的意見,甚至是專家來修正模型。
削減供應商
凡客自從改為事業部制後,陳年把盈利的壓力也壓到了各個事業部頭上。
負責鞋類的凡客副總裁、第一事業部負責人周強透露,該事業部的產品經理們從產品規劃到產品營銷都獨立負責,工作積極性顯著提高。但現在陳年對產品本 身的要求比較多,考核各個事業部負責人的KPI主要是毛利率、銷售額、產品周轉率等幾個方面。周強感覺,今年要完成銷售額要求還很有挑戰——今年的消費明 顯疲軟,他走訪的供應商有個別小公司由於接不到訂單已經倒閉。
但是,一個健康的凡客正在頑強地長大,例如第一事業部目前的毛利率能夠維持在42%、43%,這其實高於凡客對外公佈的各事業部的平均毛利率,這個事業部大概為凡客貢獻總收入的20%左右。
而陳年要求周強達到的另一個目標則是周轉率,陳年給鞋類事業部提出的周轉要求是90天,這包括了一個產品從進貨到達到90%售罄率之間的天數,但目前周強還沒達到。
事實上,今年整個鞋品的行業,包括整個服裝行業面臨的壓力都很大,這跟經濟狀況不佳、消費者整體需求下降都有關。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周強今年清倉的速度明顯不如去年,比如一款鞋,去年清倉的時候可能每天能清100雙,而今年只能清50雙到60雙。
為了達到毛利率的指標,凡客各個事業部都在儘量縮減成本——減少供應商數量,集中工廠,每條生產線都只跟固定的兩三家工廠合作,集中採購大單。周強 透露,鞋類事業部原來有六七十家供應商,現在正在慢慢淘汰,他理想中的供應商數量應該在三四十家左右。目前凡客的退換貨比例各個事業部的平均值大約為 5%。
與此同時,由於生產成本的增加,凡客鞋類的平均價格僅比去年的八九十元上漲了10元,大概100元左右。
各個事業部在凡客內部也在PK一些資源,例如凡客官網首頁的推薦位,各個部門都為自己的成本核算、毛利率負責。
當然,在全球、全國經濟形勢並不那麼樂觀的情形下,在團購燒錢燒到成批倒閉,淘寶、京東價格戰如火如荼的時刻,要實現下半年開始盈利的目標,凡客的內部運營面臨著巨大挑戰。
凡客市場推廣中心副總經理趙曉明透露,現在凡客進行市場推廣的新興渠道並不多,目前在嘗試運營新浪微博,期望能夠將微博的流量變現,變成一個可持續 經營的門店,但是到目前為止,新浪微博以及其他微博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變現模式,凡客仍舊在探索。而人人網凡客的運營效果還不錯,凡客也正在探討如何將校園 更多地聯合在一起做些推廣。
而看著凡客一天天變得更健康、毛利率已經處於行業裡領先水平的陳年仍然說:「我對現在的凡客還很不滿意!」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9 08:13 編輯 聯儲重於醒悟,人民幣空頭撤退的必然性 作者:王涵 聯儲會議: 2月26日我們召開電話會議(見微信《三個預期差》),指出美國經濟不支持聯儲持續加息,做空人民幣風險很高,資金轉向流入只是時間問題。本月聯儲會議盡管去除”耐心“一詞(加息還要加),但大幅調降增長及至年底的利率預期(從1.125%降至0.625),與我們的判斷一致。預期聯儲年內僅加息一次,持續加息的可能性不大,美元將有一波較明顯調整,美元兌大宗和新興市場的壓力減弱。 人民幣與跨境資金流向反轉,”外財“流入啟動: 1)政府的底線:不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2)政府的能力:無論從資產負債、還是流動性管理,市場都難打穿央行“安全墊”; 3)貶值促出口不是選項:全球弱需求,弱匯率引發貿易保護將得不償失; 4)穩匯率:或有利貿易談判; 5)寬貨幣和強人民幣不矛盾:如寬貨幣致長期增長(利率)上行,反利好人民幣,1月底以來的俄羅斯就是例子; 6)匯率展望:6.15 +/-0.05是中間價中樞,資本外流壓力小時會貶一點,但不建議跟央媽“擡杠”賭貶值。 央媽的底線與能力 資產負債的測算,中國沒有貶值“平表”壓力:我們在此前多次講過,單純從國際收支頭寸來說,中國對外有4萬億美元負債(以人民幣計),6萬億美元的資產。因此如果從“外資撤出,平表”的角度來說,中國沒有1997年泰國那種“貶值做低負債,用於平表”的壓力。 拼籌碼的測算:央媽有能力穩定匯率。通常IMF的算法,是用短期外債與外儲之間的關系來作為匯率風險的評估指標。假設我們再激進一點,考慮市場上境外機構與個人能夠找到最多的人民幣砸盤籌碼(不含“墻頭草”的裸做空/多盤),估算的結果空方籌碼極限約10萬億人民幣左右(國外機構與個人在華持有¥4萬億人民幣左右的現金及股債資產,離岸人民幣存款¥2萬億,央行間貨幣互換¥3萬億多一點),這與央行的護盤籌碼22萬億人民幣(3.8萬億美元的外儲)相差甚遠。從這個角度來說,空方也難砸穿央行的“安全墊”。 底線是“不能出現趨勢性貶值預期”。上面籌碼的測算方法,沒有考慮的是“墻頭草”的裸做空盤,以及在趨勢性貶值預期起來後境內居民換美元的壓力。換句話說,如果中國老百姓恐慌了,人均換5萬美元,央媽肯定扛不住,所以“趨勢性貶值預期不能起來”是底線。我們在3月4日的文章中引外管局、央行官員的表述,就是想說明央行已經開始警惕了。央媽不想要趨勢性貶值預期,而且有能力護盤,那怎麽能賭人民幣趨勢性貶值呢? ![]() ![]() 貶值促出口得不償失 前述底線守住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考慮貶值促出口?個人認為還是有點得不償失。且不說這將延緩出口企業的轉型進程,當前全球的問題是“沒需求“,作為最大的出口國,小幅貶值杯水車薪,大幅貶值如果引發貿易保護,將得不償失(別跟我說”一籃子貨幣“,最終貿易格局的談判,還是中美博弈,所以USDCNY還是核心)。 ![]() 穩匯率為“大棋局”護航 簡而言之,全球缺需求,那麽對外最重要的問題是開拓市場。中國的優勢很明顯,市場開放度低,對許多貿易對手來說,我們稍微開放一點市場,無論是市場換技術、還是市場換市場,都能形成”雙贏“。但如果一邊開放市場、一邊貶值,則貶值帶來的購買力下降,有可能降低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反而得不償失。(再說了,亞投行的終極目標是人民幣國際化,這個目標下,人民幣貶值利弊自明)。 ![]() 寬貨幣與穩匯率不沖突 總有人說,“美國要加息,中國要放松,匯率怎麽穩得住”。且不說中國資本流動是管制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下俄羅斯盧布的走勢,就能明白這樣說法站不住腳。去年11月底之後,盧布大幅貶值,期間俄羅斯央行加息,結果盧布跌勢不止;1月底之後,俄羅斯兩次降息,同時盧布止跌回升。個人理解,利率平價決定匯率的邏輯沒錯,但關鍵是長期還是短期利率?在“資本恐慌性外逃“背景下,市場看重的是一國長期增長前景(長期利率),資本外逃同時緊貨幣,國內經濟更沒戲,那本幣不等著貶值等什麽?如果資本外流時,同時松貨幣,確保經濟不“缺水”,如果能改變市場對經濟的預期,對長期利率預期向上,貨幣自然就穩住了。很多事情,說穿了,都是很常識性的東西。 ![]() 匯率展望:中間價6.15是中樞 綜上,央行的底線是”趨勢性貶值預期“不能起來,在這個前提之下,當然央媽也不會傻到要搞個趨勢性升值。所以: 1)兌美元中間價6.15(+/-0.05)很可能是較長時間內的一個中樞。你問為啥是0.05?正(zhuang)式(bi)的說法很多,實際上就是拍的,俺覺得湊個整比較吉利(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 2)在此前提下,如果市場貶值預期弱了(可以用即期匯率與中間價的價差來看),那麽中間價可以往6.2的方向靠一靠,為下次應對貶值預期起來時候留出操作空間。 3)如果貶值預期又起來了,那麽就再升一升中間價,調控條款。 資本流向已經反轉了 這個的理由絕對不是今天公布的那個2月份外占轉正。2月份那個時候,匯率市場那麽大貶值壓力,說資金流入,你信嗎?但是最近幾天,匯率市場明顯反映出來的是升值預期。原因很簡單,第一,上面說了,央媽還是籌碼多;第二,交易層面,人民幣打在跌停班上,央媽不動中間價,貶值空間沒有,升值預期一旦反轉就可以升4%;第三,貌似中國經濟也沒那麽差。這種情況下,為啥要空人民幣及中國資產呢? 來源:XYMACRO |